什么是高等教育育为何是一种使命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家论道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判断新特征新使命
发布时间:日
& 访问量:2604 &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日06版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进入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这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特征、新使命和新要求。&&&&新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揭示高等教育主要矛盾转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表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定位精准、科学,符合世界大学发展规律和本土教育发展需求,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表明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从跻身高等教育大国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快速迈进的历史机遇;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并已经成为中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支撑力量。&&&&这个新阶段,是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是办好让党和国家满意、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阶段,是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是中国高等教育走进世界高等教育前列,不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决胜阶段。&&&&笔者认为,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进入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部首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数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与此同时,人民对公平而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方面的需求,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着力点,更加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时代特征,更加明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使命。&&&&新特征:全新历史阶段到来折射高等教育特征转变&&&&在主要矛盾转变的新判断下和全新历史阶段的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征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高等教育结构供给从扩张总量向优化布局转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完成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过渡,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因而“上好学”的需求日渐凸显,高等教育结构供给呈现出从扩张总量的初级阶段向纵深优化布局的高级阶段转变的新特征。&&&&高等教育质量从注重中、微观指标评估向注重宏观系统评估转变。中国高等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作为一个系统概念,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近年来,着眼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微观质量评估指标、着眼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中观质量评估指标被广泛关注,而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的转变,考量了高等教育对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增加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贡献,突出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性,凸显了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宏观、系统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标志着高等教育质量从注重中、微观指标评估向注重宏观系统评估转变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从区域侧重向均衡增长转变。公平是骨骼、是基础,质量是命脉、是根本。公平和质量密切相关,互相影响。要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和质量难题,不仅要协调区域教育教学发展,而且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不同学科优质教育资源交叉,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向整体均衡增长转变,以满足新阶段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伟大目标,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高等教育必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研判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历史使命。&&&&形成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氛围。公平优质的高等教育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新境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学习和研究这一新思想,将为中国高等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形成认识和解决新阶段高等教育主要矛盾的新思维。人民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回应的首要问题,必须下大气力改变高等教育办学同质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必须认识到,破解这一难题不能仅仅依靠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还要主动作为、加快发展;不能仅仅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过程公平;不能仅仅依赖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还要内涵发展、寻求突破,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形成适应和引领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变化的新常态。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变和发展特征变化,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新阶段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高校全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必将乘风破浪,在参与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作者: 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第1页出席会议的不仅有大学领导和教育界的专家
时间: 18:34:50
2008年4月第29卷第4期&&&&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ofHigherEducation&&&&Apr.,2008Vol.29No.4&&&&#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EDUCAUSE的使命及其启示郑旭东,桑新民&&&&?&&&&(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EDUCAUSE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组织。其发展显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早期是行政管理计算化和学术科研计算化并驾齐驱,其后则从计算化向信息化转变。EDUCAUSE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在于高度重视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始终以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革为核心,强调与信息产业和基金会的合作。创建中国的EDUCAUSE,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关键词: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43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8)-&&&&Awindowtolookatthepicture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AmericanHigherEducation&&&&)EDUCAUSE.sMissionsandImplicationsZHENGXudong,SANGXinmin(DepartmentofEducationalSciencesandAdministration,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EDUCAUSEisthemostinfluentialprofessionalorganizationinthefield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highereducation.BriefhistoryofEDUCAUSEshowsthattheearlydominantconceptinhighereducationiscomputing,whichcontainstwodomainsofadministrativecomputingandacademiccomputing,laterreplacedbytheemerginguptodateconcept-ofinformationtechnology.WhatwecanlearnfromEDUCAUSEincludeitsfocusonmacropolicyandstrategicissues,itscommitmenttochangetheteachingandresearchmodes,anditsemphasisonpartnershipwithindustryandfoundations.TheestablishmentofChinaEDUCAUSEcouldfacilitate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highereducation.Keywords:EDUCAUSE;InformationTechnologyinHigherEducation&&&&当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影响,发&&&&端于电影、广播、电视等媒体技术在大学和整个社会&&&&?&&&&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郑旭东(198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技术学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桑新民(1949-),男,江苏常熟人,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从事教育哲学、教育技术学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99#&&&&&&&&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生活中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领域内大规模应用,时至今日已成左右高等教育之未来的一股巨大时代潮流。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有一个专业组织不但见证了高等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到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做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贡献。这个组织就是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和信息技术产业界人尽皆知的EDUCAUSE。&&&&信息技术在大学中应用的两大基本路径。然而,从19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整个大学流程的再造越来越体现出整体化和综合性的特征。在EDUCOM和CAUSE中,不仅占据主流地位的数据处理系统先后为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所取代,行政管理计算化(AdministrativeComputing)和学术科研计算化(AcademicComputing)二者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而且/高等教育信息化0这一更具综合性、内涵更丰富的概念逐渐开始流行并最终取代了/计算化0(Computing)这一内涵单一、技术色彩浓厚的传统提法。从计算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可以看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中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越来越发现这两个专业组织相互之间在职能上存在着很多的交叉重叠,要求二者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EDUCOM要求合并的倡议终于赢得了CAUSE的积极响应,并于1998年正式合并重组为EDUCAUSE,也即今天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执专业之牛耳的美国大学信息技术协会,对美国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制定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教学科研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一、DUCAUSE创生的背景与使命E&&&&EDUCAUSE由两个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专业协会于1998年合并而成,是一个主要由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企业组成的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为使命的非营利性专业协会,现有两千所高等教育机构和250多家信息技术企业加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它的两个前身分别是成立于1962年的高等院校系统交流组织(CollegeAndUniversitySystemsExchange,简称CAUSE)和成立于1964年的大学校际交流委员会(InteruniversityCommunicationsCouncil,简称EDUCOM)。前者由当时来自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的一批从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处理的专业人士组成,侧重于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后者由杜克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匹兹堡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一批致力于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学者组成,他们更强调计算机技术对大学教学和科研系统的深层改造和提升,这批人以著名生物学家、密西根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MentalHealthResearchInstitute)创始人JamesGrierMiller为代表,后来大多成为大学教学科研与学习方式变革的/布道者0&&&&[1]和/传教士0。JamesGrierMiller本人后来更是给&&&&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一个技术问题演变成一项规模庞大且纷繁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已超越了在某个单一部门中的简单应用,转而关注对整个大学的流程再造,而EDUCOM和CAUSE的合并正是顺应了这一转向。EDUCAUSE在专业职能和研究力量的整合上所产生的叠加效果自不待言,其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内的广泛代表性和卓越领导力无疑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切实满足了高等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时代要求。EDUCASE关注的焦点开始从以往如何对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问题转变到如何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教学和学习进行管理的问题。EDUCAUSE从技术本位向教育本位的跃迁,体现了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条件下的重大范式转变。/EDUCASUE的两个前身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都一直备受尊崇,,我们现在要努力破除各种樊篱,让我们的成员能够获取各种知识以实现其所在机构的目标。这既需要以高屋建瓴的卓越思想为指南,也需要以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为基础。EDUCAUSE所面临的挑战从根本上讲是教育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与知识产&&&&我们留下了/世界大学0(UniversityoftheWorld)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世界大学0的理想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分布式高等教育系统,让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共享各种教学和科研资源,而这正是当时成立EDUCOM的初衷,也是今日EDUCAUSE的追求。可以说,这两个组织在当时汇集了全美一流名校中绝大多数从事计算机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先驱和精英人物;而二者在研究中的不同视角,则反映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早期阶段,以计算机为代表的#100#&&&&&&&&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权、信息技术网络、隐私问题、电子商务和其他一系列问题有关的专业活动中去。这无疑体现了0EDUCASUE一以贯之的使命和立场。EDU[3]&&&&育信息化事业的顺利推进,都首先依赖于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而这又有赖于坚实的科学研究。因此EDUCAUSE高度重视研究,专门成立了应用研究中心(EDUCAUSECenterforAppliedResearch简称ECAR),由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学者RichardN.Katz领衔,开展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应用相关的各种理论研究、政策分析、战略制定、决策支持、技术开发、绩效评估等,为整个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撑和知识保障。借助于一个由学者、分析师、研究人员、实践人员组成的研究网络,ECAR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库,它汇总和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为高校决策者、管理者和信息技术在科研、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然而,高等教育信息化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EDUCAUSE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那些坐而论道的专门性教育学术研究组织,其最高纲领是实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因此其研究成果在成员共同体内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推广与传播是其面临的另一个重大课题。EDUCAUSE认为自身使命的实现有赖于成员在实践中的卓越表现,因此它把成员的专业发展置于重要地位。EDUCAUSE举办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学术会议和研讨班,出版各种学术刊物、研究文献和报告,创建各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库和专业网站,开发高等教育信息化实施与评价的各种指标体系,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促进大学教学、学习和管理方面的潜力,使其成员与志同道合者结成更紧密的联盟,在实际工作中携手共进,不断推&&&&CAUSE的专业活动在传统上多局限于美国,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帮助我们所有成员形成一种国际化视野,/EDUCAUSE已经做好了在一个很大程度上由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推动的全球化世界中承担起自身责任的准备。0&&&&[4]&&&&二、DUCAUSE的组织架构与功能E&&&&EDUCASUE以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这一使命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武装高等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创新学习与研究方式,并实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而实现的。通过与教育界和产业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联盟,其基本组织架构如图1。5]&&&&图1EDUCAUSE组织架构(EDUCAUSE,2008)&&&&动职业生涯发展,最终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EDUCAUSE年会以/交互、思想与激情0为主旋律,出席会议的不仅有大学领导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还有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等。如美国前国务卿ColinPowell,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RitaRossiColwell,密西根大学前校长JamesDuderstadt,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DavidWard,Sun微系统公司创始人之一ScottMcNealy,施乐公司首席科学家JohnSeelyBrown等都出席过年会,并为该组织出谋划策。这些社会名流,科技、商业精英们与高等教育信息化决策管理者、研究者的定期对话,不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且使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讨论引起传媒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这正是信息时代大学变革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驱动力!近十年的年会主题可以反映美国高等教育信息#101#&&&&在这个组织架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EDUCASUE的成员。这些成员既包括从事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等个人成员,也包括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各大院校和相关信息技术企业与教育组织这样的单位成员,他们构成了EDUCAUSE的核心,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精英群体。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EDUCAUSE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其成员在竞争中获胜。它的灵魂人物和领导者们深刻意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既然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其中必然包含着很多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挑战。EDUCAUSE自身使命的圆满完成、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成功应用乃至整个高等教&&&&&&&&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化发展的轨迹。早期年会的讨论多集中于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其后转向关心大学信息资源共享;如今则开始探讨以教学科研和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的大学全方位变革。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热点,见证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2007年的主题是/信息世界的未来:把握高等教育之使命(InformationFutures:AligningOurMissions)0,2008年年会将于10月底在佛罗里达州的Orlando市召开。EDUCAUSE旗下有两大刊物5EDUCAUSE评论6(EDUCAUSEReview)和5EDUCAUSE季刊6(EDUCAUSEQuarterly)。前者源自EDUCOM旗下的EDUCOMREVIEW,主要致力于/探索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冲击0[6],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思想策源地,它每年刊载的/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大课题0(EDUCAUSEAnnualTopITIssuesinHigherEducation)吸引了业内无数人的眼球;而EDUCAUSEQuarterly则源自CAUSE旗下的CAUSE/EFFECT,主要面向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实践人员,讨论的主题涉及信息技术在大学中应用的各个方面。EDUCAUSE专门建立了门户网站,其中有数量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是展示和研究信息技术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应用的重要窗口和资源库。此外,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EDUCASUE还针对信息技术在大学中应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与推广行动,这构成了EDUCAUSE组织架构中灵活机动的最外层。图1所示的最外层则是EDUCAUSE目前正在致力于推动的三大研究议程,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对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之一般发展趋势的判断。第一项议程是政务信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模式、ERP系统和ASP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延续了EDUCAUSE在传统上的关注和兴趣。第二项议程是Net@EDU项目,由EDUCOM的网络化和电讯特别工作组(NetworkingandTelecommunicationsTaskForce)发展而来,关注的焦点是互联网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其中既有对互联网政策问题的研究,也涉及高校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搭建新型科研交流通道和合作平台的问题,其对大学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助益良多,第二代互联网项目(Internet2Project)即发端于此。第三项议程是EDUCAUSE学习计划(EDUCAUSELearningInitiative,简称#102#&&&&ELI),由国家学习基础设施计划(NationalLearningInfrastructureInitiative)发展而来,教学管理系统项目(InstructionalManagementSystemProject)是其中的子项目,它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来推动大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其关注焦点包括对数字化环境下学习之基本机制与规律的研究以及相应学习技术的研发,反映了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EDUCAUSE关注的焦点问题已经从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技术问题转移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学习方式变革等深层教育问题。&&&&三、EDUCAUSE的经验与启示&&&&EDUCASUE(及其前身)50年来为信息技术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为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决策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1.高度重视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鉴于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力,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改造不仅仅涉及大学本身,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前瞻性的政策和战略研究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政策和战略所涉及的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它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而是一种综合研究,关系到整个领域的战略全局和所有方面。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的领导者,EDUCAUSE首先把自己定位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库,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在政策和战略研究中把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集于一身,既注重对高等教育信息化一般规律的探索和把握,也注重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分析,还强调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不遗余力地促进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以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EDUCAUSE每年都会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布白皮书以及研究和调查报告,以引领信息技术在大学中应用及发展。从1999年开始,EDUCAUSE就专门成立了当前问题委员会(EDUCAUSECurrentIssuesCommittee),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议题和挑战展开研究,它每年发布的/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大课题0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此外,EDU-&&&&&&&&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CAUSE还组织各种专门委员会和特别工作组,就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政策和战略方面的研究。比如,EDUCAUSE积极参与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政策的制定,设有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EDUCAUSE联邦政策课题组(EDUCAUSEFederalPolicyProgram),对网络安全和隐私、知识产权保护、联邦政府投资、互联网建设与管制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研究和建言,尤其是旗下的网络政策委员会(NetworkPolicyCouncil)对美国互联网络、尤其是教育与科研网络发展政策的制定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始终以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革为核心EDUCAUSE最初发源于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其成功却在于始终以推动大学教学科研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核心和第一要务,并以此来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整体性变革。无论是/国家学习基础设施计划0,还是/EDUCAUSE学习计划0,都印证了这一点。EDUCOM创始人之一JamesGrierMiller认为,/信息爆炸让我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它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从一个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讲,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处理)))包括新信息的创造(科研)、信息的传输(教学)、学生对信息的学习以及图书馆中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大学的行政和管理也涉及到多种类型的信息处理,但重点必须放在教育机构的人本目标上,而不是放在器物上。重点要放在人身上,而不是放在机器身上,要放在学者、科学[7]家、学生的福祉上。这体现了先驱者们对信息技0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基本价值判断和倾向,对其后EDUCAUSE致力于推动大学教学科研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像Web2.0对互联网世界观的撼动一样,EDUCAUSE在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上的梦想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大学教学和学习创建一个/教学和学习2.00的世界。为实现这个梦想,EDUCAUSE设有专门的教学与学习顾问委员会(EDUCAUSEAdvisoryCommitteeforTeachingandLearning),每年就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教学与学习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发布/教学与学习的十大问题0(TopTenTeachingandLearningIssues),引领大学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在科研方式变革上,EDUCAUSE的最高纲领是利用信息技术网联全球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创建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科学院0(NetworkedAcademy),让学者们能够在一个/E科学0(escience)的时代从事E-研究(eresearch),-&&&&即在一个由互联网和相关技术支撑起来的大规模、分布式、协作化的科学研究时代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与通信技术、尤其是高性能计算技术和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在研究中开展协作。这无疑是对传统科学研究方式的一种革命。3.强调与信息产业和基金会的合作EDUCAUSE定位于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联盟,其目的在于凝聚和整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因此它不但高度重视EDUCAUSE成员院校间的协同,而且还非常强调与信息产业和基金会之间的紧密合作,这也是其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成功秘诀之一。如果说早期信息技术产业界对高等教育的兴趣主要是借助于其系统内的研究力量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的话,那么随着微型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普及,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大学对于信息产业界来说已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发源地,而且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不容忽视的高端市场,同时是拓展世界市场必须依靠的合作伙伴。EDUCAUSE正是看到并抓住这一点,与信息产业界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借助市场的力量,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1984年,EDUCOM利用IBM公司捐赠的1百万美金和相关设备启动了BITNET信息中心(BITNETInformationCenter),这大大推动了BITNET的发展。其后近十年里,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的Email接入服务都是由BITNET提供的。EDUCAUSE和基金会的合作也有悠久的历史。EDUCOM当初就是由凯洛格基金会(W.K.KelloggFoundation)资助成立的,CAUSE在发展初期则受到了斯隆基金会(AlfredE.SloanFoundation)的鼎力相助。其后数十年里,EDUCAUSE及其前身和包括马科尔基金会(JohnandMaryMarkleFoundation)、克森教育基金会(Exxon埃EducationFoundation)、丽莉基金会(LillyFoundation)、卡耐基基金会、斯隆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在内的各大基金会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und)的合作更使其得以跻身于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不仅获得联邦政府大量的研究资助,还得以影响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如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RitaR.Colwell所言,/我们)))国家科学基金会、EDUCAUSE及其前身)))在合作上有着一段愉快的历史。我们一直在沿着你们所指的方向前进。0&&&&[8]&&&&#103#&&&&&&&&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EDUCASUE的领导者们认为,要想在更大范围内对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做出贡献,就不能把眼光拘泥于信息技术本身,而要跳出技术主义的狭隘圈子,在整个高等教育共同体内与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和团体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EDUCAUSE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而包办。他们一再提醒其成员要避免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即贪婪地要独占对大学校园里的每一块芯片的控制权,这是非常危险且不明智的,有违EDUCASUE一贯坚持的/聪明地利用0(IntelligentUse)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信条。这种摒弃部门利益的勇气、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是其能够不断走向成功、引领发展的又一秘诀。高等教育信息化既是一种事业,也是一门产业,而且是一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它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投资金额动辄以亿计,且对整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事实证明,只有与拥有技术优势的信息技术产业界和拥有资金优势的基金会合作,高等教育信息化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杠杆得以迅速推进。当然,EDUCASUE在与信息技术产业界的合作中始终不渝地坚守其教育本位,在与信息技术企业携手推动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时,常怀有诸如/技术是答案,但问题是什么0这样的理性追问。4.高等教育信息化呼唤中国的EDUCAUSE2008年,EDUCAUSE新任主席DianaG.Oblinger在对EDUCOM和CAUSE合并十年来的发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展望了下一个十年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几大挑战,如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隐私保护、国际化等等。他认为,要想成功应对这些挑战,EDUCAUSE就必须帮助其成员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综合,推动成员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让信息技术变成高校的一种关键的战略性资产,以卓越的领导力引领整个高等教育信息化共同体不断前[9]行。今天,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尽管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中也面临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理论与政策难题。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同样也需要一个类似于EDUCAUSE这样的专业组织。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活跃着不少学术团体和学会组织,教育技术领域也有不少学术团体和学会组织,然而,同为教育类一级学科中的这两位/兄弟0却很少来往,因此,中国目前还没一个专业组织能够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问题上具有像EDUCAUSE那样广泛的影响力、卓越的领导力、雄厚的研究力和强大的执行力。当然,我们已经高兴地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已经成立,并正在研究和确立新的思路。但仅有这样一个分会显然远远不够,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呼唤中国的EDUCAUSE。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参考文献:[1][2][3]HENRYCHAUNCEY.EducomsFirstDecade[J].EducomReview,):63.DIANAGOBLINGER.TheSecondDecadeandBeyond[J].EducomReview,):45.EDUCOMREVIEW.Interview:TalkingWithBrianL.Hawkins[J].EducomReview,):1421.[4]HAWKINSBL.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ndEDUCAUSE[J].EducomReview,):80.[5]EDUCAUSE.ECARandEDUCAUSE.[DB/OL].http://www.educause.edu/ECARandEDUCAUSE/922,[6][7][8]BRIANLHAWKINS.President.sNote:NewDirections[J].EducomReview,):6.MILLERJG.EDUCOM:InteruniversityCommunicationsCouncil[J].Science,):483488.COLWELLRC.InformationTechnology:Ariadnes.ThreadThroughtheScienceandTechnology[Z].Labyrinth.RemarkspresentedatEDUCASE1999inLongBeach,CA.[9]DIANAGOBLINGER.TheSecondDecadeandBeyond[J].EducomReview,):45.-&&&&(本文责任编辑&&&&骆四铭)&&&&#1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四种高等教育期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