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执行程序程序是如何执行的

linux, wifi, unix网络编程,网络协议
51单片机执行指令过程
为了加深初学者对51单片机指令的理解,现在把指令执行的过程在此详细说明,希望对你有启发!
单片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我们所编制程序的过程。即逐条指令的过程。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取指令的任务是:根据程序计数器PC中的值从程序存储器读出现行指令,送到指令寄存器。
分析指令阶段的任务是:将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操作码取出后进行译码,分析其指令性质。如指令要求操作数,则寻找操作数地址。
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条指令地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遇到停机指令可循环等待指令。一般计算机进行工作时,首先要通过外部设备把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接口电路和数据总线送入到存储器(PC将BIOS代码置于ROM中,通过从硬盘加载操作系统到内存,接着将控制权交给0S,执行应用程序),然后逐条取出执行。
但单片机中的程序一般事先我们都已通过写入器固化在片内或片外程序存储器中。因而一开机即可执行指令。(从ROM中取出程序执行)。
下面我们将举个实例来说明指令的执行过程:
开机时,程序计算器PC变为0000H。然后单片机在时序电路作用下自动进入执行程序过程。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取出指令(取出存储器中事先存放的指令阶段)和执行指令(分析和执行指令)的循环过程。
例如执行指令:MOV A,#0E0H,其机器码为“74H E0H”,该指令的功能是把操作数E0H送入累加器,
0000H单元中已存放74H,0001H单元中已存放E0H。当单片机开始运行时,首先是进入取指阶段,其次序是:
1 程序计数器的内容(这时是0000H)送到地址寄存器;
2 程序计数器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01H);
3 地址寄存器的内容(0000H)通过内部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以存储器中地址译码电跟,使地址为0000H的单元被选中;
4 CPU使读控制线有效;
5 在读命令控制下被选中存储器单元的内容(此时应为74H)送到内部数据总线上,因为是取指阶段,所以该内容通过数据总线被送到指令寄存器。至此,取指阶段完成,进入译码分析和执行指令阶段。
由于本次进入指令寄存器中的内容是74H(操作码),以译码器译码后单片机就会知道该指令是要将一个数送到A累加器,而该数是在这个代码的下一个存储单元。所以,执行该指令还必须把数据(E0H)从存储器中取出送到CPU,即还要在存储器中取第二个字节。其过程与取指阶段很相似,只是此时PC已为0001H。指令译码器结合时序部件,产生74H操作码的微操作系列,使数字E0H从0001H单元取出。因为指令是要求把取得的数送到A累加器,所以取出的数字经内部数据总线进入A累加器,而不是进入指令寄存器。至此,一条指令的执行完毕。单片机中PC="0002H",PC在CPU每次向存储器取指或取数时自动加1,单片机又进入下一取指阶段。这一过程一直重复下去,直至收到暂停指令或循环等待指令暂停。CPU就是这样一条一条地执行指令,完成所有规定的功能。
附:51ROM和RAM
(1)ROM专门用来存放经调试正确的应用程序及固定的表格和常数,51单片机从ROM中取出指令,译码并执行。
(2)某些特定单元用来保留用于特定的程序入口地址。通常在入口处设置无条件转移指令,使其转向对应的程序段处执行,比如复位后的初始化引导程序采用ORG 0000H LJMP MAIN 至主程序执行 ,而中断入口地址处 ORG 0003H LJMP IE0_0 ,跳至外部中断零的中断复位程序执行。
(1)用来存放随机数据,对外部RAM通常采用间接寻址法mov r0,#20h mov a,@r0;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单片机基本结构及程序执行过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单片机基本结构及程序执行过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技术类交流文章
单片机程序是如何执行的_单片机达人解密:指令数据写哪了?
单片机的运行需要执行程序,同时硬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缺一不可。大家都知道单片机的运行需要执行写好的程序,但是单片机的都被写在了哪里?在哪读取指令?单片机达人给你解答技术难题。 让我们从最开始的环节讲起。在单片机上电的瞬间,MCU的程序指针PC会被初始化为上电复位时的地址,从哪个地址处读取将要执行的指令,由此程序在MCU上开始执行(当然在调用程序的main之前,还有一系列其他的的初始化要做,如堆栈的初始化,不过这些很少回去修改)。PC在上电时,和MCU差不多,不过读取的是BIOS,有它完成了很多初始化操作,最后,调用系统的初始化函数,将控制权交给了操作系统,于是我们看到了Windows、Linux系统启动了。如果将操作系统看作是在处理器上奔跑的一个大裸机程序(就是直接在硬件上跑的程序,因为操作系统就是直接跑在CPU上的,这样看待是可以的,不过这个裸机程序功能很多,很强大),那么操作系统的启动很像MCU程序的启动。前者有一个很大的初始化程序完成很复杂的初始化,后者有一段不长的汇编代码完成一些简单的初始化。这一点看,它们在流程上是很相似的。如果是系统上的程序启动呢?它们是由系统来决定的。Linux上在shell下输入./p后,首先检查是否是一个内建的shell命令;如果不是,则shell假设它是一个可执行文件(Linux上一般是elf格式),然后调用一些相关的函数,将在硬盘上的p文件的内容拷贝到内存(DDR RAM)中,并建立一个它的运行环境(当然这里边还有内存映射,虚拟内存,连接与加载,等一些其他东西),准备执行。由以上可知,单片机上的程序和平时在系统上运行的程序相比,在启动时差异是很大的(如果将程序调用main以前的动作,都抽象为初始化的话,程序的启动可以简化为:建立运行环境+调用main函数,这样程序的执行差异是不大的)。因为单片机上跑的程序(裸机程序),是和操作系统一样跑在硬件上的,它们属于一个层次的。过去之所以没有区分出单片机上的程序和PC机上的程序的一些差异,就是没有弄明白这一点。由此,以前的一些疑惑也就解开了。为什么在单片机上的程序不怎么使用malloc,而PC上经常使用?因为单片机上没有已经写好的内存管理算法代码,而在PC上操作系统里运行的程序,libc已经把这些都做了,只需要调用就可以了。如果在单片机上想用动态内存,也可以,但是这些代码要自己去实现,并定义一个相应的malloc,有时候一些公司会提供一些库函数可能会实现malloc,但是因为单片机上RAM内存十分有限,如果不知道它的运行方式,估计会很危险。同样,因为在PC的系统上运行的程序与逻机程序的不同,裸机程序不会有动态链接,有的只是静态链接。 关于程序在执行时,从哪里读取指令,哪里读取数据,也曾因为没有弄清楚系统上的程序和裸机程序之间的区别,而疑惑了很久。虽然在《微型计算机原理》课上知道程序运行时,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进行执行和回写。但是单片机上只有几K的RAM,而flash一般有几十K甚至1M,这个时候指令和数据都在内存中吗(这里指的内存仅指RAM,因为PC上我们常说的内存就是DDR
RAM memory,先入为主以至于认为单片机上也是这样,还没有明白其实RAM和Flash都是内存)?这不可能,因为课上老师只说内存,但是PC上内存一般就是DDR RAM,不会是硬盘,硬盘是保存数据的地方;由此类比时,容易把自己弄糊涂,单片机的RAM对应于DDR RAM,那Flash是不是就对应于硬盘了呢?在CSAPP上明白了,PC上之所以都在DDR RAM上,是速度的因素。硬盘的速度太慢,即使是即将到来的SSD比起DDRRAM,还是差着几个数量级,所以拷贝到DDRRAM中。这时,一个程序的代码和数据是连续存放的,其中代码段是只读区域,数据段是可读写区域(这是由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决定的)。运行时,再将它们拷贝到速度更快的SRAM中,以得到更快的执行速度。而对于,单片机而言工作频率也就几M或者几十M,从Flash中与从RAM中读的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不会成为程序执行的瓶颈(而对于PC而言,Flash的速度太慢,DDRRAM的速度也是很慢,即使是SRAM也是慢了不少,于是再提高工作频率也提高不了程序的执行速度,所以现在CPU工作频率最快是在2003左右。一个瓶颈出现了。为了提高CPU的使用率,换个角度想一下,既然不能减少一段程序的执行时间,就在同样的时间执行更多的程序,一个核执行一段程序,两个核就可以执行两段程序,于是多核CPU成为了现在的主流)。所以裸机程序指令就在Flash(Flash memory)中存放,而数据就放在了RAM中(flash的写入次数有限制,同时它的速度和RAM还是差很多)。更广泛说,在单片机上RAM存放data段、bss段、堆栈段;ROM(EPROM、EEPROM、Flash等非易失性存储)存放代码,只读数据段。本质上说,这和PC上程序都在RAM中存放是一样的,PC
上是操作系统规定了可读与可写,而单片机上是依靠不同的存储区分了可读与可写。当然现在的Flash是可读写的,如果Flash没有写入次数限制,速度又可以和RAM相差不多,单片机上是不是只要Flash就可以了呢(直接相当于PC上的DDRRAM)?这样成本也会比一个RAM,一个Flash低,更节省成本,对于生产商更划算。对于单片机的程序执行时指令和数据的存放与读取,理解如下:对后,程序的代码段、data段、bss段、rodata段等都存放在Flash中。当单片机上电后,初始化汇编代码将data段、bss段、复制到RAM中,并建立好堆栈,开始调用程序的main函数。以后,便有了,和数据存储器之分,运行时从Flash(即指令存储器,代码存储器)中读取指令
,从RAM中读取与写入数据。RAM存在的意义就在于速度更快。 无论是单片机也好,PC也罢,存在的存储器金字塔都是一致的,速度的因素,成本的限制导致了一级级更快的存储器的更快速度与更高的成本。应该说,对于它们的理解,就是存储器金字塔的理解。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单片机中一个程序的运行过程
中一个程序的运行过程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几个步骤。
取指令的任务是:根据PC中的值从读出现行指令,送到。
分析指令阶段的任务是:将中的指令取出后进行,分析其指令性质。如指令要求,则寻找地址。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条指令地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遇到停机指令可循环等待指令。一般计算机进行工作时,首先要通过把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接口电路和送入到,然后逐条取出执行。但中的程序一般事先我们都已通过写入器固化在片内或片外中。因而一开机即可执行指令。
下面我们将举个实例来说明指令的执行过程:
开机时,程序PC变为0000H。然后在作用下自动进入执行程序过程。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取出指令(取出中事先存放的指令阶段)和执行指令(分析和执行指令)的循环过程。
例如执行指令:MOV A,#0E0H,其为“74H E0H”,该指令的功能是把E0H送入,0000H单元中已存放74H,0001H单元中已存放E0H。当单片机开始运行时,首先是进入取指阶段,其次序是:
1 的内容(这时是0000H)送到;
2 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01H);
3 的内容(0000H)通过内部送到,以存储器中地址电跟,使地址为0000H的单元被选中;
4 CPU使读有效;
5 在读命令控制下被选中存储器单元的内容(此时应为74H)送到内部上,因为是取指阶段,所以该内容通过被送到。
至此,取指阶段完成,进入分析和执行指令阶段。
由于本次进入指令中的内容是74H(),以译码后单片机就会知道该指令是要将一个数送到A,而该数是在这个代码的下一个。所以,执行该指令还必须把数据(E0H)从存储器中取出送到CPU,即还要在存储器中取第二个字节。其过程与取指阶段很相似,只是此时PC已为0001H。结合,产生74H的系列,使数字E0H从0001H单元取出。因为指令是要求把取得的数送到A,所以取出的数字经内部数据总线进入A累加器,而不是进入指令。至此,一条指令的执行完毕。单片机中PC=0002H,PC在CPU每次向存储器取指或取数时自动加1,单片机又进入下一取指阶段。这一过程一直重复下去,直至收到暂停指令或循环等待指令暂停。CPU就是这样一条一条地执行指令,完成所有规定的功能。
ROM是,用于代码;RAM是器,用于存放单片机运行时的数据,也就是说RAM中的数据掉电(复位)后就会消失,而ROM中的数据不会。
中断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现场,计时器用于精确定时和长定时,如果你看不懂,在问我!中断是通过硬件来改变CPU的运行方向的。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CPU以外的某种情况时,由服务对象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要求CPU暂时中断当前程序的执行而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待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后,再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的程序。这种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原因而被中间打断的情况称为“中断”。
“中断”之后所执行的相应的处理程序通常称之为中断服务程序或中断处理子程序。
原来正常运行的程序称为主程序。
主程序被断开的位置(或地址)称为“断点”。
引起中断的原因,或能发出中断申请的来源,称为“中断源”。
中断源要求服务的请求称为“中断请求”(或中断申请)。
当硬件电路将中断信号送给cpu时,给主程序设置一个断点,然后去响应中断请求,当完成中断的内容后,在返回断点处继续执行主程序。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执行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