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2 SAS能相互兼容近义词吗

sas 之expander - 岌岌可危 - 博客园
转:&SAS Expander之边缘扩展器SAS在SATA的串行点对点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相当于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的Expander(扩展器),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先进的交换式拓扑架构,伸缩性和灵活性远远超出并行SCSI及FC-AL(光纤通道仲裁环路)。如果要构建一个基于SAS技术的磁盘阵列或更大型的存储系统,Expander必不可少。与SAS控制芯片、HBA和硬盘驱动器相比,SAS Expander IC虽然端口数量较多,但对外的连接比较简单——需要考虑的标准只有SAS一种。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在互操作性上投入的精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看看4GFC,交换机推出的时间明显早于其他设备就是类似的原因使然。SAS扩展器(红圈中的VSC7154)与控制芯片(VSC7250)的关系示意图不过,SAS Expander毕竟是一种全新的设备。一方面,产品设计没有先例可循,摸索前进在所难免;另一方面,由于SAS Expander具有交换机的性质,吸引了PMC Sierra和Vitesse等具有网络交换机IC开发经验的厂商加入进来,并压倒LSI Logic成为主导力量。SAS Expander的SAS端口不仅要连接硬盘驱动器等端设备,还要连接主机端设备,因此其数量通常不是2的幂次方(2、4、8、16……),而经常是3的整数倍,例如6、12、18、24、36等。这些端口一般都能自动检测并协商1.5Gbps或3.0Gbps的连接速率,以及支持配置为一个宽端口(x2或x4)。简单的扩展器应用模型目前市场上SAS Expaner的提供者主要是LSI Logic、PMC Sierra和Vitesse,各自有4款、6款和9款产品,下面我们将按照端口数量和类型的不同分组介绍。6端口SAS ExpanderPMC Sierra和Vitesse各有一款6端口SAS Expander:PM8381 SXP 6x3G是144管脚TQFP封装的20×20mm芯片,具有可任意分配给主机或目标的6个端口,支持主机到目标(host-target)、主机到主机和目标到目标的连接;连接主机端的Phy(可理解为单宽度的端口)可组成一个具有通用SAS地址的宽端口;支持STP,自动检测SATA或SAS硬盘驱动器,容忍扩展时钟频谱(Spread Spectrum Clocking,SSC)降低电磁干扰;允许SMP访问寄存器。VSC7149同样采用144管脚TQFP封装,具有6个独立的自配置端口,支持任意Phy之间的连接;通过内部的STP/SATA桥接功能支持SATA驱动器;支持SMP命令/协议,内嵌用于本地控制和SMP功能的32位RISC CPU(盘柜管理处理器,EMP)。作为最低端的产品,6端口SAS Expander的多数端口直接连接SAS或SATA硬盘驱动器,其余的端口连接HBA或较为复杂的Fan-out(输出)Expander,其主要应用环境包括企业级服务器存储、内部服务器存储背板、高端桌面或工作站系统、具备外部盘柜支持的DAS、JBOD、低端NAS/SAN系统、磁盘备份/近线/固定内容存储系统等。12端口SAS Expander对Expander 而言,12端口比6端口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LSI Logic和Vitesse各有两款产品,PMC Sierra也有一款:LSISASx12和LSISASx12A都采用472管脚EPBGA封装,属于带路由表的Edge Expander(边缘扩展器),具有12个完全独立的SAS或SATA端口;支持SSP目标和发起者(Target and Initiator)、STP目标和发起者、SMP目标和SATA协议;能控制SAS/SATA硬盘驱动器旋转启动的顺序,并具备诊断能力。两者的区别是LSISASx12支持3.0Gbps SAS和1.5Gbps SATA连接,而LSISASx12A支持的SAS和SATA连接均能达到3.0Gbps,并提供了增强的SGPIO支持。由于管脚兼容,原来采用LSISASx12的系统可以升级到LSISASx12A。PM8383 SXP 12x3G是228管脚CSBGA封装的23×23mm芯片,采用任意Phy到任意Phy的交换架构,主机和目标端口均可以配置为宽端口,能支持多个主机连接;支持STP,嵌入式虚拟SSP端口能够通过SAS网络传送和接收SCSI和SAF-TE命令;支持SMP链路、端口和应用层,并提供对内部寄存器的访问;自动检测SATA或SAS硬盘驱动器,提供旋转启动控制,能接受来自SATA硬盘驱动器的SSC。VSC7150的各项功能与VSC7149基本相同,只是端口数增加到12个并采用208管脚TQFP封装。VSC7160将内部无阻塞cross-bar矩阵提供的活动端口扩展连接Phy从6个提高至12个,有利于改善性能。VSC7160在Adaptec SANbloc S50 SAS/SATA JBOD中得到了应用。12端口SAS Expander的主要应用环境涵盖了6端口产品所涉及的范围,还包括RAID存储盘柜。顺便提一句,Vitesse还有一款10端口的SAS Expander芯片VSC7161&SAS Expander之输出扩展器SAS的Expander分为两种,即输出扩展器(Fan-out Expander)和边缘扩展器(Edge Expander):一个SAS域只能有一个输出扩展器,它可以随意连接边缘扩展器;一个边缘扩展器只能连接到一个输出扩展器上(前者将后者当作主机),而在没有输出扩展器的情况下最多仅允许两个边缘扩展器互连;在不超过Phy数目上限的前提下,扩展器可以随意连接发起者/目标设备。如果将边缘扩展器比作以太网或FC SAN中的交换机,那么输出扩展器就是以太网中的路由器或FC SAN中的导向器。端口数量较少(12个及以下)的Expander通常都属于边缘扩展器,而18个端口以上的Expander则可以配置为输出扩展器,如下面的这几款产品:24端口的PM8388 SXP 24x3G(见上图)和36端口的PM8387 SXP 36x3G均为352管脚CSBGA封装的27×27mm芯片,支持1024个条目的表路由、直接路由和减法路由,集成无阻塞Cross-bar交换机,允许任意端口到任意端口的连接,可随意配置SAS宽端口;STP桥接功能允许SAS或SATA目标设备挂接到任意端口,接受来自SATA硬盘驱动器的SSC;集成用于SAS SMP功能和SES支持的RISC处理器。可以认为,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24端口的VSC7153、36端口的VSC7154(见下图)和18端口VSC7155,分别采用486管脚31×31mm TSBGA、564管脚35×35mm TSBGA和448管脚23×23mm TEPBGA2封装,均可配置为SAS输出或边缘扩展器。三者均采用无阻塞交换架构,允许任意Phy到任意Phy的连接,支持宽端口;嵌入式32位RISC盘柜管理处理器用于本地控制和SES功能。这些高端口数的扩展器既可以直接连接主机端(HBA)和目标设备(如硬盘驱动器),也可以连接边缘扩展器,其应用范围包括SAS/SATA存储盘柜和SAS输出扩展器。具分区功能的高端口数Expander大型的网络都要有针对安全性的措施,例如FC SAN的分区(Zoning)和以太网的VLAN。具有较多端口数的SAS Expander,尤其是在充当输出扩展器的角色而连接有多个边缘扩展器的时候,也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于是,在PMC Sierra等厂商的倡议下,负责制订SAS标准的INCITS T10技术委员会把SAS分区(SAS zoning)的提案加入到SAS-2规范的制订中。简而言之,SAS的分区功能就是指定某些SAS存储设备只能被某些主机所访问,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支持SAS分区功能的扩展器,目前LSI Logic、PMC Sierra和Vitesse都推出了这样的产品:28端口的LSISASx28和36端口的LSISASx36均为672管脚FPBGA封装的27×27mm芯片,采用基于Phy的分区以保证系统安全。支持SSP、SMP以及STP目标和发起者,当然还有SATA协议;提供多达1024个SAS地址,通过Crossbar模块提供低延迟连接路由以有效地创建和维护连接;支持宽和窄端口配置,允许重用路由表资源跨越所有Phy组成一个宽端口,允许任意数量的Phy用于宽端口支持;能依据每个Phy配置SATA/SAS硬盘驱动器旋转启动顺序;集成的ARM处理器用于SEP功能、驱动器管理和扩展的SAS SMP功能;内部的8KB ROM可用于引导选项。24端口的PM8399 SXP 24x3GSec和36端口的PM8398 SXP 36x3GSec均为352管脚CSBGA封装的27×27mm芯片,分别与PM8388 SXP 24x3G和PM8387 SXP 36x3G管脚和固件兼容,显见是升级版本。升级的主要内容自然是以“Sec”(安全)代表的分区功能,包括支持128个组或域(domain);按Phy组分配的SMP;支持分区网络监管特权;对SAS发起者和目标透明;兼容老的SAS Expander。24端口的VSC7156和36端口的VSC7157,分别采用484管脚31×31mm TBGA和564管脚35×35mm TBGA封装,同样可配置为SAS输出或边缘扩展器,应该是在VSC7153和VSC7154基础上增加了端到端分区功能的结果。PM8398 SXP 36x3GSec的典型应用,互连和分区(下)都包括在内具备分区功能的SAS Expander主要应用于刀片式服务器、企业服务器存储和外部网络连接(SAN/NAS)存储。SAS交换机?在4月初于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2006年春季网络存储世界(SNW)大会上,LSI Logic公司展示了业内第一个“SAS交换机”(SAS switch)的原型。据称,该交换机允许基于SAS的服务器连接到多个SAS存储阵列上。这个SAS交换机基于LSI Logic的芯片、固件和软件,具有9个x4 SAS端口,通过连接多个交换机,用户可以扩展SAS网络的规模。在分区的支持下,该SAS交换机允许配置多个存储域。在使用铜缆的情况下,该SAS交换机支持最长8米的连接距离,能够用于需要支持多达10台服务器连接到一台或多台SAS存储阵列的工作组或机架安装的服务器和存储环境。很显然,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我们可以断定这台SAS交换机的核心是一颗LSISASx36 Expander IC。Expander本来面向的是“in-box”(盒子内部)的SAS网络,配上外围电路、端口连接器和外壳之后就变成了外部的交换机应用,这充分体现了SAS的神奇和潜质。通向系统之路控制芯片、HBA、RAID、硬盘驱动器和Expander,是SAS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但是,仅有这些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端口连接器、背板和相应的磁盘柜,与上面的那些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各种规模的存储系统。服务器市场固然重要,但只有在存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说SAS的时代已经到来。Adaptec Storage Enclosure 335SAS是一种最简单的SAS磁盘柜:4个3.5英寸硬盘槽位,带4个端口连接器的背板,一个x4内部连接器,一根SAS线缆就能搞定,连Expander都不用。类似的产品有很多,包括JMR、AIC等厂商的采用2.5英寸规格硬盘驱动器的4槽位产品(见下图),后者称之为HDD Canister,Canister用在这里比Enclosure要更为合适。稍微大型一些的磁盘柜,例如2U的JBOD,除了硬盘槽位、背板、电源模块之外,还用上了Expander,譬如Adaptec SANbloc S50 JBOD。更复杂的具有RAID功能,即磁盘阵列,有的外部接口还是FC,即所谓FC-SAS存储系统,如Xyratex F5402E和Infortrend EonStor S12F-R/G1420;有的外部接口也已经是SAS,如戴尔(Dell)的PowerVault MD1000(见下图)。另外,一些IP存储系统也开始采用SAS,例如Nimbus数据系统公司的Breeze MX4和10G统一IP存储系统就使用了LSI SAS HBA,能同时支持企业级15000RPM SAS硬盘驱动器和经济型高容量SATA硬盘驱动器。上述存储系统和准系统,涉及的基本上都是高度在2U或3U以内的磁盘柜,能容纳的3.5英寸硬盘驱动器通常不会超过12个或16个,即便是AIC RSA2A2-SA(见下图)这样的使用2.5英寸SAS硬盘驱动器的2U存储设备,也才24个槽位,多用几颗12端口的Expander IC,还是可以搞定的。中端存储系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没有24或36端口的Expander IC,很难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内部SAS网络。问题就在于这些高端口数的Expander IC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估计还要过上半年至一年左右才能比较成熟。但是急于更新产品线以应对竞争的EMC和Engenio可等不了,所以内部驱动器接口选择全FC或FC+SATA的方案也就在情理之中。由于中端存储系统的产品更新周期一般在18~24个月之间,因自身的生态系统尚未完备而错过这一波的SAS,恐怕得到一两年之后才能在中端存储系统市场上开花结果了。不过,与其仓促上马,冒着双输的风险,还不如充分利用时间,先获得EMC CLARiiON AX150、浪潮AS500等低端存储系统的后继者采用,逐渐站稳脚跟,在一年之后向中端存储系统发起冲击,力争一举拿下,建立起SAS帝国!&Expander與Port Multiplier其實這邊會說到這個Expander以前,要先談談SATA-IO標準的一些設計-Port Multiplier.Port Multiplier用於透過一個SATA port去擴展更多的SATA port,以解決port不足導致無法連接更多Storage.下面是一張Port Multiplier的示範模型:可以看到它是利用eSATA輸出到一個PM(Port Multiplier)裝置,透過這個device提供更多的port.基本上,根據SATA-IO組織對於Port Multiplier分為兩種模式:1.Command-based switching2.FIS–based switching這兩種模式的技術所達成的傳輸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性,先來講講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的作法.Command-based switching是最高優先權傳輸的一種模式,當SATA HBA發送若干個I/O命令(Command)到數顆硬碟(HD Drive)時,此時,透過PM裝置只能有一顆硬碟被請求,對於其他硬碟的I/O命令請求只能等待,必須直到該I/O命令被完成,HBA才能對其他硬碟進行I/O命令的請求.因此,可以說這是一種效率極差的模式,該模式僅能用作存取少數的Storage.以下是為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的基本模型圖:&在早期Port Multiplier技術發展出來的時候,這個模式是被常用的,尤其Intel的前即款ICHxR晶片,就是提供對這模式的支援.FIS(Frame Information Structure)–based switching是Port Multiplier所提供的另一種傳輸模式&.相較於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他有更好的傳輸性能,在多重I/O命令併發時,透過PM裝置不會在同時只能有一顆硬碟被存取,意味著,SATA HBA對數顆硬碟發送I/O命令請求時,透過PM裝置能同時傳送至該若干顆硬碟,所以,SATA HBA與PM裝置之間的頻寬能夠被好好有效利用,尤其對於有支援NCQ功能的裝置,更有其優勢.下面是FIS–based switching模式的示意圖:除了Intel的ICH10R,小弟尚不確定有無支援FIS–based switching模式,其餘目前大多SATA HBA皆支持這個模式的實作.另外,早期3ware提出的StorSwitch架構,也是一種Port Multiplier的設計方式,只是其實作結構當然是不同!而Expander則是SAS所推行的另一種Port Multiplier設計,其結構完全與SATA Port Multiplier不同,而且更具有優勢性.在業界中被廣泛採用,要說說Expander以前,還是先來談談SAS其中一個特性-wide port,這個特性足以與Expander之間提供足夠的頻寬,由於現階段一個wide port可以提供4條narrow links,並且彼此之間都是獨立的,這意味著,在SAS-2規範下,一個wide port-6Gbps x4=24Gbps=3GB/s x80%=2.4GB/s,便可以提供wide port與Expander之間骨幹頻寬,這與SATA的Port Multiplier相比,優勢性不言而喻了!因為SATA Port&Multiplier只有300MB/s,就算是SATA 3.0版本下頂多600MB/s(也要找的到SATA 3.0的Port Multiplier,現階段下Silicon Image根本沒有SATA 3.0的Port Multiplier產品),而且SATA的實體層部分是半雙工設計的,其效率要打折扣的!在SAS協定中,Link Layer的SMP協定就是針對Expander這塊而規劃的.根據HP提供的一份文件-Serial Attached SCSI Architecture,Expander典型分成兩種設計:1.Edge Expander2.Fanout Expander在講講這兩種Expander設計以前,我們來看一種可以說是極為少見的Expander設計-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之所以說她非常少見是因為根本沒幾家廠商在生產,這樣講好了,用五根手指頭就可以數出來了,就目前所見到的只有兩家:1.Chenbro SAS Expander Add-in Card下面為Chenbro的CK13601的Standard 36-port SAS Expander實體圖:這張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採用LSI的LSISASx36晶片,支援3Gb/s規格,整合ARM的處理器增強傳輸性能,可以看到的是她並不需要靠主機板上的Host Bus來供電,而是另外透過一個大4pins的12v電源接頭來供電,因此整線部分還得費些心思,尤其周邊都是HBA的情況下.紅色線框起來的部份便是Input Drive Connector,可以與RAID HBA的Host Connector與它連接,擴展更多的Drive Connector,提供大量的Storage存取.RAID HBA與Expander之間的骨幹頻寬為3Gb/s x4=12Gb/s=1.5GB/s x80%=1.2GB/s,對於這個36 ports的版本,1.2GB/s頻寬稍微有些不足!SAS-2版本的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Chenbro哪那邊已經推出,採用的是新的LSI LSISAS2x36晶片,內置150MHz的ARM處理器,產品照片在官方網站並沒有上,不過可以很明白的講,就是把CK13601這款中間那顆晶片換成LSISAS2x36而已,其餘沒有變化.6Gb/s x4=24Gb/s=3GB/s x80%=2.4GB/s(RAID HBA也要支持6Gb/s規格),RAID HBA與Expander之間的骨幹頻寬與之前SAS-1/1.1 Expander產品相比,由於6Gb/s規格,提高了兩倍,對於連接可以達到36顆硬碟來說,勉強算是足夠!Chenbro的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由於採用LSI晶片,所以與RAID HBA的最佳搭配是LSI的產品,這也是詢問過官方的建議,因此,要注意!要注意!2.HP原裝 SAS expander8406-B21.htminput 可為 1或2 4x SAS port 可接上 24& pcs HDD24 Port HDD& 最大共享 48 Gbps (4800 MB/s) 頻寬SAS Expander Chip是PMC Sierra PM8005 .S這張 SAS& raid card都是做phy 轉換,但是跟Raid 控制卡相容性很有關!HP說這張卡只能給HP Server跟Raid card 用實際上沒 只要可以偷到pci-e 電.這張卡就可以工作Support Raid card:3Gbps SASAreca 1680 series: YES (SES2 要關掉)3ware 9690SA Series YESAdaptec 5085: Yes (SATA 可能會被限1.5 Gbps)Adaptec 5805: Yes* (SATA 可能會被限1.5 Gbps)6 Gbps SASHP P212, P410, P410i, P411, P411i, P712: YES升級Expander firmware 一定要用官方HP P410 Card&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该用户没有网络日志!
最后登录加载中...
this.p={b:2,ua:48, ub:'-1000',us:'他', friendstatus:'none',followstatus:'unFollow',hmcon:'',aShowT:'0',guideId:4};
积分 ${data.totalScore} 分,距离下一等级还有 ${data.nextGradeNeedScore}分
心情随笔列表加载中...
this.p={b:2,n:5,r:'http://blog.163.com/ulllbu_284062/blog/#m=1&c=',mset:'000',mcon:'',srk:-100};
{if defined('fl')&&fl.length>0} {list fl as x}
${x.content|xescape:x.id,x.moveFrom} ${x.publishTime|xtime}
{if x.moveFrom&&x.moveFrom=='wap'} && {/if} {if x.moveFrom&&x.moveFrom=='mobile'} && {/if}
{/list} {else} 暂无心情随笔记录! {/if}
博友列表加载中...
this.p={b:2,m:0};
发现好博客
列表加载中...
this.p={b:2,cn:12,ct:12};
列表加载中...
this.p={b:2,cn:15};
我要留言 & &
& 留言列表加载中...
this.p={b:2,nv:false,cn:5,ct:5};
& & & & & &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list} {/list}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if}思考兄弟们速来。 SAS2.0与SATA3.0的问题_图拉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98,872贴子:
思考兄弟们速来。 SAS2.0与SATA3.0的问题收藏
SAS2.0是6Gb/s SATA3.0也是6Gb/s既然SAS2.0兼容SATA2.0,那把SATA3.0的硬盘接到SAS2.0上能发挥出6Gb/s的速度吗?
什么主板?
……你确定接口是一样的?
我现在用的SAS扩展卡是3G接口的,SATA2的盘接上可以工作在3G带宽,估计SAS 6GB接口接SATA 6Gb的盘应该也可以工作在6Gb带宽
这是什么?机械接固态的口?还认识固态接机械的口?
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可以的,SATA3.0的盘可以在SAS2.0环境下工作在6.0Gb。实测速度也是6.0Gb的速度,不过由于我这板子SAS控制器有点老,4K成绩比较差。
骚年和我学做饭吧,
SAS接口兼容SATA硬盘,就这么简单。
淘宝sas阵列卡要涨价了
登录百度帐号与SCSI对比/sas硬盘
SAS将SCSI的可靠性和强大功能与串行技术的性能与优秀设计相结合,带来以下关键特征和功能:第一代产品性能达到3Gbps,宽端口合成带宽,全双工传输,端口集合,高级命令队列组合,丰富的SCSI命令功能组对物理设备的寻址范围宽,长电缆、小接头,可接入外部存储系统点对点连接,通过扩展器实现多服务器(initiators)并发访问,支持双主动式端口和针对目标设备的冗馀路径与SAS和SATA硬盘在物理和软件上均兼容,并向下兼容SCSI软件和中间件此前主流的桌面磁盘和服务器磁盘都是采用3.5英寸设计,而SAS硬盘除了具有传统的3.5英寸规格之外,还采用了2.5英寸的缩小版,这样可以在机架式服务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磁盘以扩充存储系统的容量,也能够为其他配件腾出更大的空间,以便通风散热,在2U高度内使用 8个2.5英寸的SAS硬盘位已经成为大多数OEM服务器厂商的选择。SAS硬盘第一代SAS的数据吞吐能力达到3Gbps,为了紧跟不断增长的微处理器速度和越来越高级的应用需求,其后续几代速度将逐级加大直至12Gbps。另外,SAS采用多路点对点连接,支持容错性设计。SAS的全双工、点对点设计实现了多服务器(initiators)与高性能SAS目标设备之间的同步主动连接。设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以双方向传输数据,有效地使链接的可利用带宽得到双倍加强。窄端口允许单路串行链接,而宽端口则支持多路链接,获得面向8路SAS或SATA目标的合计带宽,将总带宽提高到24Gbps。通过多个PHY的结合创建宽端口,支持大型SAS拓扑中对带宽的显着需求。和SCSI一样,SAS的高级命令队列包含256个不同的队列组合方式,可提供独特的智能数据处理功能,如head-of-queue和out-of-order队列。这些队列功能在企业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允许一个系统在接口内对命令进行重新组织和优化。由于使用更先进的线缆,SAS更可用于构建大型高性能拓扑。SAS摒弃了用于信号传输的68针宽型带状线缆和供电电缆,代之以一根长达8米的瘦型4线SAS线缆。这种紧凑式设计加强了机箱中的空气流通,并简化了设备的热插拔连接。SAS的关键优势之一在于其,允许在同一系统中同时使用SAS和SATA硬盘。虽然这两种硬盘通常被用于不同应用,但许多企业用户可能需要兼而用之。这种混合匹配不同类型硬盘的能力将使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都大受裨益。SATA硬盘专为成本有效性存储而设计。为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SATA硬盘采用较低的转速(通常为7200rpm)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即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因而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此类硬盘倾向于在事务性处理少、数据可用性非关键指标的应用中被采用。另一方面,SAS硬盘则是专为高性能、高可靠性应用而设计的。SAS硬盘工作于更高的转速(10,000到15,000 rpm),配备旋转震动补偿以保证数据准确度,因此具有更高的可靠性。SAS硬盘将被使用于数据量大,数据可用性极为关键的应用中。由于SATA连接器信号是SAS信号的一个子集,SATA硬盘与SAS控制器是全兼容的 - 包含在SAS中的SATA隧道协议(STP)可将SATA命令传递到SATA硬盘。而且,由于SAS连接器设计采用单一统一背板,在一个系统使用两种类型的硬盘就变得极为简单。这种兼容能力减少了存储设计的成本和复杂性,使设计选项变得更加多样化。SAS-SATA兼容能力还允许系统集成商使用通用连接器和电缆来设计混合存储系统。在同一系统中安装或升级SATA或SAS硬盘简单到仅需将一种类型的硬盘换成另一种 - SAS背板连接器可同时接纳SAS和SATA硬盘。由于SATA背板连接器只能连接SATA硬盘,因此,带SAS连接器的背板将具备更好的设计灵活性。SAS向下兼容前代SCSI软件和中间件的能力同样使其可轻松地将原有部件、主机和硬盘融合到新的SAS拓扑中,无需启动新的培训,花费集成成本,或对原有软件进行修正。SAS硬盘并行总线的扩展能力由于其共享连接通道而受到限制,即使通过多台服务器(initiators)增加总线数量也无助于扩展这种受限制的能力。SAS则利用扩展器硬件担当其交换设备简化大型外部存储系统的配置。这种扩展器硬件帮助实现了灵活的存储拓扑,最大可混接16,256块SAS/SATA硬盘。SAS扩展器硬件的功能就像一台用来简化大型系统配置的交换机。该系统通过最小化潜伏时间得到扩展,而将带宽留给增大的工作负载。例如,一个扇出型SAS扩展器能够连接多达128块设备,包括以窄链或宽链形式连接的服务器(initiators)、SAS/SATA硬盘和其它SAS边缘扩展器。这些额外的边缘扩展器同样也能连接其它主机和硬盘,提供额外的连接节点。包含于SAS的SCSI管理协议(SMP)被用于管理拓扑中的这些点对点连接。多主机(initiators)模式长久以来一直被企业计算环境所采纳,即为多台主机或主机总线适配器(HBA)-- 或两者兼而有之 -- 提供硬盘访问,保证在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继续访问数据。但是,在并行技术配置下使用多主机无法消除可阻断硬盘访问的单点故障问题。而使用SAS则可利用双端口化的硬盘来构建高可用系统,消除任何单点故障。另外一种利用SAS提高系统容错能力的途径是使用扩展器将多个硬盘连接到多台主机服务器,以此维持对众多硬盘的并发操作。命令向下传达到一条链路,而数据通过另一个连接上的链路返回,进一步加大了系统的容错性。利用SAS扩展器的功能,结合双端口SAS硬盘和带双端口适配器的SATA硬盘,用户很容易设计具有最大容错能力的冗馀系统。2.5英寸双端口SAS硬盘连同标准的3.5英寸硬盘一起可实现全容错的系统设计,在计算密度越来越高的应用中从容应对全新技术挑战。这种可扩展和可靠的连接结构可用于组建支持多节点集群的企业级拓扑,实现在关键任务应用中极其重要的自动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
相关评论/sas硬盘
SAS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1)硬盘、控制芯片种类少:只有希捷、迈拓以及富士通等为数不多的硬盘厂商推出了SAS接口硬盘,品种太少,其他厂商的SAS硬盘多数处在产品内部测试阶段。此外周边的SAS控制器芯片或者一些SAS转接卡的种类更是不多,多数集中在LSI以及Adaptec公司手中。2)硬盘价格太贵: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盘,SAS硬盘要贵了一倍还多。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直接影响了用户的采购数量和渠道的消化数量,而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的SAS硬盘,其成本的压力又会反过来促使价格无法下降。如果用户想要做个简单的RAID级别,那么不仅需要购买多块SAS硬盘,还要购买昂贵的RAID卡,价格基本上和硬盘相当。3)实际传输速度变化不大:SAS硬盘的接口速度并不代表数据传输速度,受到硬盘机械结构限制,SAS硬盘的机械结构和SCSI硬盘几乎一样。数据传输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80MBsec左右,SAS硬盘的性能提升不明显。4)用户追求成熟、稳定的产品:从已经推出的产品来看,SAS硬盘更多的被应用在高端4路服务器上,而4路以上服务器用户并非一味追求高速度的硬盘接口技术,最吸引他们的应该是成熟、稳定的硬件产品,虽然SAS接口服务器和SCSI接口产品在速度、稳定性上差不多,但的技术和产品都还不够成熟。不过随着英特尔等主板芯片组制造商、希捷等硬盘制造商以及众多的服务器制造商的大力推动,SAS的相关产品技术会逐步成熟,价格也会逐步滑落,早晚都会成为服务器硬盘的主流接口。
主流产品/sas硬盘
(已经被希捷收购)Maxtor是第一个正式出货SAS硬盘的美国制造商,Maxtor的首款串行连接SCSI(Serial Attached SCSI,SAS)硬盘已经进入OEM渠道,其中两款型号分别为Atlas 10K V,Atlas 15K II的3.5英寸硬盘已经开始销售,分别搭配8MB和16MB的缓存,支持标准1.5Gb/s SATA界面以及3.0Gb/s SAS界面,产品定位针对于专业存储以及企业级用户。SAS硬盘Atlas 15K II的设计能力达到140万小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TF)的可靠等级,转速为15,000 RPM;此外它提供每秒98 MB的最大持续数据传输率,以及3.0毫秒的平均搜寻时间。同时包括一个16 MB ECC保护的缓存。希捷硬盘在服务器市场一向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该品牌的SAS硬盘主要是Cheetah 15k.4和Savvio 10K.1。作为定位于追求性能和性价比的企业用户储存产品,Cheetah 15k.4在采用了SAS接口以后,IOPS(I/O per second,每秒I/O数)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储存可靠性也有不少改进。具有更高的性SAS硬盘价比,可以算的上是一款非常适合企业级用户使用的3.5英寸硬盘储存器,这款产品的容量为37GB(最大容量为147GB),具体型号为ST336754SS。产品提供高达15000RPM的转速,内建8MB数据缓存,平均搜寻时间为3.5毫秒,无论是在性能和可靠性上,这款产品都是希捷有史以来速度最快、发热量最低、噪声最小以及最可靠的企业级硬盘。Savvio 10K.1作为希捷公司的第一款2.5英寸企业级硬盘,能为用户提供传输速率更快、储存密度更高的硬盘产品。再搭配上希捷公司提供的点到点SCSI接口、full-duplex体系结构、紧凑型连接器,使得用户采用Savvio 10K.1硬盘作为存储设备,总体成本更低,并能为用户节省宝贵的服务器内的空间。Ultrastar 15K147系列的产品平均搜寻时间为3.3毫秒,平均潜伏周期2毫秒,马达转速15,000rpm,内置16MB容量的缓存,它最大支持多达16, 384个连接;此系列分别提供36GB,73GB,147GB三种不同容量版本,分别使用了2、3、5片玻璃盘片,每种容量都有Ultra320SCSI和2Gb/s 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Loop,光纤通道仲裁环路)两种接口的型号,这是日立唯一一款应用了磁头载入/载出技术的企业级硬盘,这种技术可以把硬盘综合损坏因素降至最低。它主要被用于关键任务计算环境,比如在线业务处理、高强度数据库查询以及其他多用户应用等方面都非常实用。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6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26:0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互兼容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