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被医疗美容都有哪些项目诈骗怎么办

骗子“锁定”独居老人
  原标题:骗子“锁定”独居老人
近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快速反应,及时劝阻一名遭受电话诈骗的老人家向骗子转账,成功为其保住百万元巨额存款。
据悉,近期,“冒充公检法”等诈骗现象仍不断出现,主要诈骗人群为退休在家的老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同时,行骗手法更有针对性。此外,独居老人因无人商量,更容易受骗上当。
反诈中心发现线索
及时联络拦住老婆婆
11月14日17时48分,反诈中心根据线索发现,一个固定电话疑似与境外诈骗分子长时间通话。反诈中心值班员立即拨打该固定电话,但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经多次努力,值班员小王终于在18时09分拨通对方电话。
接听电话的是一位七旬老婆婆。刚开始接听反诈中心电话时,老人家并没有太多回应,偶尔“嗯”上一声,然后就是一直在听值班员问话,支支吾吾,不予正面回答。值班员小王凭借丰富的反诈骗劝阻工作经验,立即提高了警惕,她意识到老人家可能已被诈骗分子恐吓威胁要求保密,不敢与别人交流。于是,小王放慢了说话的语速,耐心与老婆婆一一分析、列举诈骗分子的常用套路与细节。20多分钟后,老婆婆突然惊叫:“是啊是啊!刚才的电话就是这么说的!原来他们是骗子啊?可是,我都已经向他们提供了银行卡账号、密码和余额了!怎么办啊?”至此,老人家终于说出了与骗子通话的内容。
当天下午,她正在准备晚饭时,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电信客服”的电话,对方称有人盗用她的身份信息,开通电话卡发送违法垃圾短信,涉嫌犯法。老人家听了很紧张,急忙问电话那头的“客服”怎么办?“客服”“热情”帮她“报警”,并将电话转接给“公安局民警”接听。接下来,自称“民警”的人用很严厉的语气对老人家说话,说她涉嫌犯法,需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老人家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按对方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相关信息,并告知账户内有100万元存款。电话那头的“民警”告诉她,第二天还要继续配合开展资金审查,老人家深信不疑。
了解到老婆婆只与九旬丈夫居住,年纪较大,为避免诈骗分子再次继续打来电话,对他们进行恐吓洗脑,反诈中心立即指令老人家居住地的元岗派出所民警到场,再次开展面对面的反诈骗宣传。半小时后,派出所民警回复:确认事主已完全认清骗子伎俩,账户资金安全,成功为其保住了100万元巨额存款。
老人家被假警察骗
真警察来了不相信
无独有偶。今年6月22日15时许,天河石牌派出所戴警官接到交通银行广州高科支行工作人员的报警电话,称有一位老婆婆在办理汇款业务时不停地接听电话,神色慌张,怀疑这位老婆婆被人诈骗。
经了解,老婆婆今年74岁,是天河石牌地区某高校的退休人员。6月18日,她在家中的座机接到一个显示为“”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电信运营公司的客服人员,称有人使用她的身份信息,在上海办理了一个手机号,打了很多国际长途欠费1000多元,向她求证情况是否属实。
老婆婆否认此事后,“客服人员”热心地帮她转接了一个“上海市公安局”的电话,并让老婆婆报案。老婆婆拨通了该电话,一位自称姓陆的警官告诉她涉嫌一宗“洗黑钱”案件,需将存款转到“陆警官”所说的“安全账户”,以洗脱罪名。
老婆婆来到银行后,保安发现了异常:老婆婆神色紧张,声称要赶在下午5时前转过去,不然会有人来抓她。银行工作人员快速查询了要汇款的对方账号,发现是一个资金进出频繁,快进快出的可疑账号。银行开始对老婆婆进行劝说,同时打电话给警方。
老婆婆由于被骗子“洗脑”,一开始不相信自己被骗,在柜台前,民警、银行工作人员、保安一起劝说了3个多小时,但老婆婆一直未能彻底醒悟,甚至不相信面前的真警察,认为对方才是真的,而且对方的“专案组”级别更高,“专案组来了要带我走,你们派出所能负这个责任吗?”
一直到晚上7时多,经过警方、银行、家属的轮流耐心劝说,她才醒悟过来自己确实被诈骗分子骗了,避免了23万元的损失。
“望闻问切” 火速识别受骗者
天河石牌派出所的反诈民警戴警官介绍,近年来,被“冒充公检法”者诈骗的对象,主要是退休在家的老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年龄一般多为60岁到80岁之间。以天河石牌辖区为例,不法分子多“冒充公检法”诈骗,其中,七成受骗者是女性,因为她们更容易因对方恐吓而情绪不稳,从而被骗。
戴警官说,近来,诈骗分子的手法更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在家的老人,他们就专门拨打固定电话。独居老人接到电话时没人商量,更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兵贵神速,拦截涉嫌诈骗的银行转账必须分秒必争。以天河警方为例,在日常工作中,凡涉及银行转账的诈骗警情,警方做到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对需要启动“快查机制”的警情,即时与银行联系开展“快查快冻”。
同时,警方定期向银行通报涉及银行转账的新型诈骗手法,提高银行工作人员识别受骗群众的能力。
以“望闻问切”为例,这是一个迅速判断事主是否受骗上当的妙招。“望”即观察事主有无紧张的小动作;“闻”即听转账事主声音的高低缓急,是否异常低沉、语气焦急;“问”即询问对方汇款情况,受骗事主往往会编造各种事由搪塞银行人员办理转账;“切”即排查可疑账户是否存在异常。
根据这四字诀,给受骗事主快速、准确地“画像”,银行工作人员可以迅速识别这类人群,从而联动警方力量重点跟进拦截。
此外,警方还出台奖励办法,为成功拦截诈骗资金的银行工作人员申请专项奖励金,还要求银行在为60岁以上老人开通网银时,应该通知家属。(记者 李栋 通讯员 李柰、张毅涛、王静怡、梁荣忠)
作者:李栋 李柰 张毅涛 王静怡 梁荣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老年人是怎么被骗买保健品的(办案心得)
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办理心得交流
作者:赖琛琛、广东法纳川穹律所
今年3月份在青岛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被发现在屋内上吊自杀,其匆匆赶来的儿子在老人的口袋中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从保健品营销公司购买了10多万元的保健品,承诺的到国外旅游也没有兑现,感觉被骗了对不起家人。
其实,保健品营销市场的混乱已经不仅仅是这两年的事情了。从组织老年免费旅游、体检、讲座,到营销人员“嘘寒问暖”表现孝心,各种手段都瞄准了那些缺少关爱的老年人,许多老年人甚至深陷其中,把子女的劝阻当成是不孝,一意孤行。最终花费巨额钱财在一堆无用的保健品上。
曾经办理过这样一起立案监督案件,控告人的父亲是80岁的独居老人,看到了小区门口“参加体检免费送鸡蛋”的广告后心动了,就拨打了对方的电话,于是对方立马派车将老人送到了某某弄堂里,进行所谓的“体检”。据老人事后说,自己都没有被抽血,对方就出具一份验血报告单,称老人某某指标严重超标,可能有脑溢血的隐患,老人一听立马慌了。随后对方马上开始推销某某口服液,可以降血压、降血脂甚至延年益寿,老人说现在身上没带钱,对方又殷勤地开车送老人回家取钱,最后老人花了5万元买了10盒某某生物公司研制的保健品口服液。
老人的儿子发现老人上当后,马上向公安机关进行了报案,希望公安机关以诈骗案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通过对涉案的保健品进行调查,发现这个在外地的某保健品生产厂家确实有国家批准的保健品生产批号,厂家也给出了4999元人民币每盒的建议销售价格。因此公安机关作出不立案决定并无不当。但事实上,这伙保健品推销员天天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刑事侦查手段的帮助,找到他们又谈何容易。
可以说,正是保健品市场管理的混乱导致了这种钻法律漏洞行为的存在。对于保健品生产厂家的销售价格、批号审核,应当有更加严厉的监管标准。
一、目前利用保健品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1、感恩抽奖型诈骗【案号:(2017)鄂0684刑初137号】
被告人以感恩活动为名,以抽奖送福利,发放保健品,承诺购买商品后第二天凭商品盒子全额退款形式吸引实施诈骗,判处二年
2、刮奖钓鱼型诈骗【案号:(2017)豫0502刑初26号】
被告花费6000条购买曾买过“九芝堂”保健品人的信息,邮发“九芝堂公司搞周年店庆”宣传页,并设有刮奖区,都为中二等奖100万,诱惑被害人拨打兑奖热线和公证热线诱骗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构成诈骗罪。
3、购药送基金型诈骗【案号:(2015)铁东刑初字第156号】
被告人将保健品冒充为治疗心脑血管的药品,高价销售,并以为其办理红十字会扶贫基金的形式骗取钱款,判处三年六个月
4、黄鼠狼送鸡蛋型诈骗【案号:(2017)黑0602刑初104号】
被告人以发放广告、赠送鸡蛋的方式,向老年人宣传该公司的保健业务,以销售保健品骗取押金的方式实施诈骗,判处四年四个月
5、免费旅游型诈骗【案号:(2015)浦刑初字第3835号】
被告人购买保健品可优惠参加旅游、组织香港旅游、购买保健品可以入股为由诈骗钱财,判处七年六个月
6、军医专家型诈骗【案号:(2014)湖刑初字第63号】
被告人以免费体检、病情诊断的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假冒军医名义,以普通保健品冒充心脑血管疾病功效的药品,骗取被害人钱财,构成诈骗罪,判处二年。
7、传销洗脑型诈骗【案号:(2015)长刑初字第111号】
被告人不断播放事先录制好的有关中老年人保健方面的内容的宣传片,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以先卖给老年人保健品和按摩器后多返钱的方式诱惑老人,给老年人造成购买产品就返现金的错觉,然后不予返还,判三缓四。
8、免费讲座型、免费体检型诈骗【案号:(2015)绍越刑初字第971号】
被告人利用“健康讲座”,随后对参会的老年人进行所谓的免费体检,并谎称该保健品为能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药品,骗得老年人信任后,以超过购进价的14倍的高价销售给老年人,判处八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二、实务处理中的疑难点
1、介于刑民之间
有些团伙向老年人销售的是有国家批号的厂家生产的保健品,且销售价格也是厂家的建议销售价格。但是销售人员在销售的过程中,可能采用大量欺诈的手段,比如先让老年人参加免费的体检活动,然后伪造体检单称被害人血液中某种指数偏高,随后开始推销某某“延年益寿口服液”有神奇的治疗效果,老年人一时心动遂花钱买下。
这类案件的难点是犯罪团伙会辩解在销售正规的保健品,问题只在营销手段和方法稍微夸张一点而已,认为只是民事行为,不是刑事犯罪行为。我们认为,公安机关遇到此类案件还是应该先进行刑事立案进行侦查,重点对宣传营销的过程进行细化,查实营销过程中对保健品的功能到底扩大的何种程度,比如有没有宣传成药品、或者功能方面有没有非常肯定效果的内容等等,虽然销售的是接近厂方指导价的正规保健品,但通过虚构事实,让原本不需要购买此保健品的人,误以为是可以完全根治某种疾病的神药,不管该产品本身的成本或者定价有多高,被害人被欺骗购买了对其不需要的产品,显然也是一种诈骗类型的刑事犯罪。
从实务中的判决中来看,有比较典型可以认定诈骗罪的类型:(1)伪造仿造保健品的批号、医疗用品的产品合格证书,向被害人销售山寨保健品。(2)无批号,直接伪造虚假的保健品,如使用糖水兑制某某口服液高价贩卖给被害人。(3)以不合理的高价出售劣质保健品,如以3000元的价格出售成本只要100多元的劣质蜂胶。
2、罪名争议(销售假药罪与诈骗罪)
在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中,常有以保健品冒充药品的行为,对此类案件,以诈骗罪定性还是销售假药罪定性,首先要对涉案的保健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案件当中的保健品到底是何种成分,被害人食用后是否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销售假药罪和诈骗罪客体和客观方面完全不同。简单来说,销售假药罪侵犯到了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而诈骗罪侵犯的则是公民的公私财物的所有权。销售假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向他人销售假药,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则是行为人纯粹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从而自愿交出财物的行为。
比如被告人通过对假冒的保健品夸大功效,隐瞒本人真实身份,冒称医学院学生及专家、教授、军队医院医生,虚报检查结果,将假冒保健品谎称是军队科研成果的药品,使被害人信以为真进行购买,就客体而言,并未侵犯国家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权、健康权,但却对受害人的财产所有权造成侵犯;就客观方面而言,该犯罪行为除了使被害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外并未遭受其他不良影响。所以该犯罪行为更符合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
综上,以销售假冒保健品骗取财物的案件,其目的是骗取财物,纯粹是以假冒保健品作为骗取对方信任的手段和诱饵来骗取他人财物,若其假冒保健品并不足以危害他人体健康,以定诈骗罪为宜。
三、案外感悟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名保健食品销售人员的自述,称其公司的销售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以服务质量为销售环节最重要的一项,专门以老人尤其是独居老年人为销售目标,热情、亲切接待每一位有可能成为客户的老年人,甚至要将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走进他们的生活,买菜、做饭、聊天等使是他们的常规工作。有些老年人会被产品宣传说动,有些老年人会被销售人员感动,有些老年人即使很有理智,最后也会因为人情难拒而妥协。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种社会人文的课题。其实,作为老人的孩子,对老人多加关爱陪伴、沟通聊天,也许才是治本之策。
刑事实务办案技能与疑难解析
作者:中国法制出版社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独居老人被诈骗1156万 嫌犯登门送手机植入病毒_凤凰财经
独居老人被诈骗1156万 嫌犯登门送手机植入病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独居老人被诈骗1156万 嫌犯登门送手机植入病毒据新华社电电信诈骗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发展成线上线下联合作案,不法分子先是打电话诱骗,然后派人上门操作,欺骗性更强。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局获悉,深圳警方26日下午接报一重大诈骗警情,深圳一位78岁独居老人遭遇这种新型电信诈骗,被骗1156万元。据通报,8月20日,受害人在自己手机上接到电话,对方告知老人说“你有一个包裹涉嫌走私”。随即,另外一个电话打进来,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要求受害人立即将其名下的银行卡开通网银,接受安全检查。
电信诈骗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发展成线上线下联合作案,不法分子先是打电话诱骗,然后派人上门操作,欺骗性更强。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局获悉,深圳警方26日下午接报一重大诈骗警情,深圳一位78岁独居老人遭遇这种新型电信诈骗,被骗1156万元。
原标题:独居老人被诈骗1156万 嫌犯登门送手机植入病毒据新华社电电信诈骗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发展成线上线下联合作案,不法分子先是打电话诱骗,然后派人上门操作,欺骗性更强。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局获悉,深圳警方26日下午接报一重大诈骗警情,深圳一位78岁独居老人遭遇这种新型电信诈骗,被骗1156万元。据通报,8月20日,受害人在自己手机上接到电话,对方告知老人说“你有一个包裹涉嫌走私”。随即,另外一个电话打进来,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要求受害人立即将其名下的银行卡开通网银,接受安全检查。当天上午,老人前往银行柜台办理了网银转账功能,并通过手机拨打“上海市公安局”的电话,报告了银行卡号和网银转账密码。当天下午,受害人回到独自居住的家中,一名年轻女子上门给受害人送来了两部非智能手机,把老人原来的手机卡插入其中一部,另一部呼入和呼出均不显示号码。该女子还当面在老人的电脑上操作,植入了木马病毒。从20日开始,老人的银行账户开始连续向诈骗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行网上转账,共计63笔,一直持续到26日,共被转走了1156万元,直到受害人的银行卡所属的网点打电话告知,老人才自己上当受骗,并于当天14时报警。据介绍,接报后,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从当天15时开始启动紧急止付,截至当天21时,中心资金链处置工作人员共在工商、农业、中国、建设、交通、民生、兴业、邮政储蓄、浦发、广发、中信、平安、北京、光大、华夏、宁波、招商、长沙、上海农商、哈尔滨、龙江、天津农商、河南农商、北京农商、、上海、银行等27家银行和中国银联专家团队的协助下,追查了五级、593个账户(包括外地账户584个)。据通报,启动止付时,受害人转出的1156万元已全部分散到593个账户并被取款,其中大部分取款点在境外。目前,深圳警方已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案件侦查工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2069
播放数:15620
播放数:5225
播放数:164332新闻热线:8&&热线传真:8&&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向“黄牛”购买医疗发票 孝顺女婿骗保获刑
&&文字:&&&&&&&&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医保对于个人来说,在生病治疗时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然而,不法分子盯上了医保的这种好处,借虚假医疗发票骗取医疗保险金。近日,海盐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这样的诈骗案。
  沈某是海盐本地人,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待哺小儿,原本一家人的经济水平还算可以,但自从老丈人查出患有肿瘤,全家的日子就过得有些艰难。
  &岳父也是爹啊,他病了,我这个做女婿的当然应该给他治疗。&沈某对老丈人还是很有孝心的,带着老丈人辗转海盐、嘉兴、上海多地求医问诊。2012年下半年,沈某带着老丈人在上海某医院做手术时,遇到了一名王姓男子。男子自称可以开具医疗发票,费用可以开得比实际用掉的高,这样就可以多报销一些。一开始,沈某没有搭理男子,但禁不住男子的一再纠缠,便和他互留了电话号码。
  不久,沈某老丈人转院,男子又打来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购买发票。沈某有点犹豫,他想,老丈人经过手术治疗,病情虽然稳定下来,但是后期的治疗仍不能间断,加上此前已经花去10多万元,自己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沈某瞒着家人,花了2万元向男子购买了两种发票共计20余万元。
  半年后,沈某拿着买来的医疗发票去社保局帮老丈人办理报销。顺利拿到报销款后,沈某仍将这些钱用于老丈人的后续治疗。本以为事情会到此结束,谁知,今年8月,沈某接到了公安机关的传唤。
  站在被告席上,沈某很是后悔,&当时真是太糊涂了,现在我知道错了,犯法的事情真是不能干啊。&
  海盐法院审理后认为,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虚假医疗费用票据,骗取医疗保险金人民币3.6万余元,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判处沈某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扫一扫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信
&&&&&&&&&&&&
通讯员 彦 明 记者 周丽丽
&&&相关稿件
&&&&&图说嘉兴
&&生活空间
&&最新视频
&&图说新闻
&&社会万象
&&服务资讯
&&原创新闻
&&削火患保平安冬春专项行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金融陷阱致养老危机 6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容易受骗|养老|金融陷阱|理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金融陷阱导致养老危机老年人亟须补上“理财”课
  记者 郭晋晖
  金融风险和健康风险是人到老年面临的两大主要风险,以电信诈骗、投资理财诈骗为代表的金融陷阱与消费品陷阱一样,都有可能将老人的晚年生活置于危机之中。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广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老年人知识结构落后和风险识别能力缺失是金融骗术能够得逞的主要原因,对老年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老年人需要补上“理财”课。
  有数据显示,老年群体中6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容易上当受骗。投资理财诈骗形式为骗存骗贷,各类所谓高收益的虚假金融产品等;骗消费类诈骗包括夸大功能和虚假效用宣传的养老器械设备,无效甚至有害的医疗药品和养生保健品消费陷阱等。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金融理财陷阱是老年公寓项目,多地爆出老年公寓项目掩盖下的非法集资,一些老年人被骗得血本无归。
  “老人们选择老年公寓项目一是受到高息的诱惑,二是觉得未来自己可能去住,老年公寓项目比其他项目更加能够吸引老年人。”一位差点就被朋友们拉去投资老年公寓的王大爷说。
  他的朋友少则投资几万,多则投资几十万,从投资的那一个月起就可以拿到高利息。这位老人婉拒了朋友的邀请。他拒绝的原因是上网查到了公安部防诈骗攻略中提到过老年公寓的骗局。
  “并不是每个老年公寓项目都是骗局,我不想加入一是因为风险太大,二是支取不灵活,养老钱首先是活命钱,如果身体一旦出现问题,我需要拿这些钱来救急,到时取不出来也不行。”他说。
  王大爷的理财观偏保守,每个月工资一发就把钱存到银行定期存折。过去银行里有很多卖保险、卖理财产品的,他一去银行工作人员就劝他买理财产品,他都婉拒了。
  他的理由是老人的知识结构已经老化,根本不足以应对现在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他最怕的就是一时失察,血本无归。
  刘广君认为,老年人有像王大爷这样的防骗意识是好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老年人在养老上的一大误区就是持有货币。从理财的角度来看,货币不养老,现有存量资产必须通过有效的投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而不能贬值,以抵御通胀的影响,保证满足实现有效需求的购买能力。
  老年人在保住本金的前提下,还应该有赚取收益的意识。然而,培养老年的理财意识,单靠老年人是不够的。由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和自身能力缺失形成的养老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亟须通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通力合作。
  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老年金融业务的尝试。比如,推出了安愉人生专属综合金融服务品牌。安愉人生除提供理财、基金、信托等多样化金融产品外,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增值服务体系,包括健康管理、法律顾问、老年学院等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表示,银行体系天然地和每个老人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老人最相信的就是银行,而且银行的网点遍布每个社区,所以老龄金融和银行的结合应当也为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新增长点。
  刘广君表示,中国老年学会正在联合清华大学紧锣密鼓地筹备“老年理财课堂”项目,计划年后在中国老年学会的网络平台上播出。
  “我们将针对老年人理财和金融知识缺乏的现状,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从防止金融诈骗到管理养老资产,培养老年人的理财观念,共同来防范老年风险。”刘广君说。
责任编辑:陈永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ld医疗诈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