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男友老是要求我跟他跟男友在一起越来越累摆摊卖药材还老求开房发生关系,我该怎么做

和男友开房没发生关系 他变得不再热情_网易女人
和男友开房没发生关系 他变得不再热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他问我,会不会担心我们之间今晚会发生关系。我说担心,他问我为什么,我说现在的社会这种事情很常见。另外,我们也都是成年人了,他告诉我说,正因为我们是成年人了,才不能做小孩子做的事情。很快到了十一点,我的睡觉时间到了,他叫我早点休息,他去外面睡觉。
和他相识于网络,一个征婚网站,因为好玩,也是因为自己年龄也不小了,一直也没有碰到合适的,就游荡在网络的虚拟上,而让我很受伤。
上了那个征婚网,我基本上不会去找别人,都只是等着别的异性会员来找我。很奇怪,很多时候我都会先看对方的资料,特别是照片,有了第一印象的好感后,才会跟对方联系。但他只留下了很简单的资料,照片也没有,我却鬼使神差的跟他在网络收发邮件。他在邮件上问我要了电话,我就留下了电话号码,进行了短信联络。我们之间的联络一直都很少,因为没有见面,平时也只是几天一条很普通的短信问候信息,诸如好好吃饭,好好休息之类。很少的短信大概也才几天吧,他要求见面,我没同意,说身体不舒服拒绝了见面。那几天,我确实是皮肤有点过敏,不敢出来。又过了几天,我的身体好了,我提出来可以见面,他就过来了。
见面,我们去了长安的两岸咖啡,相处中对他比较有好感,他很成熟,有味,很会讲话,还说很喜欢我。我有一点开心,第二天本来不用上班的,但我还是要求他12:00前送我回来,他想让我陪他去住酒店,我拒绝了。我想应该保持的矜持,毕竟相互并不熟悉。第二天下午,他给我发了好几天信息,告诉我很喜欢我,叫我亲爱的,说和我在一起真的很亲切很自然,我很高兴。但是我还是告诉他要考虑清楚,说对我并不了解,我是个很平凡的女孩子,不要后悔,还叫他不要影响工作,不要在工作时间发信息。
第二次见面,是在见面后的第二天。他想晚上要来看我,我很开心,很早就下班了回来准备。想他那么辛苦上了一天班,然后从深圳开两小时的车过来,我不想让他等,想让他到了后我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他面前。他告诉我到我这里了,我马上就出去了,他开车带我去了长安的酒店。说实话,刚开始知道要去酒店时,我的心里还在打鼓,有点担心。他去订了房,嘱咐我可以睡晚点,第二天早上可以到旁边餐厅吃了早餐再去上班,并把那些条据给我。
进了房间,房间很大,有一个大客厅,一个房间,还有很大的洗手间。他告诉我,他晚上可以睡外面。在房间,他拥抱了我,我的心跳很快,很激动,然后他去冲凉,我一个人很不自在的坐在沙发上抱着抱枕猛调电视,想借此来缓解我的不适。他很喜欢普洱茶,冲凉后给泡了带来据说是香港收藏买来的普洱茶,我们就边聊天边喝茶,聊得还很开心,品味普洱茶的那种独有的味道。他过来,拥抱了我,吻了我,并把我抱在他腿上,给我唱起了歌,他的歌喉还不错,感觉很幸福。他把我抱到房间,让我换睡衣,然后他就出去了。我换了睡衣,躺在床上,他搬来一张凳子,我们又一边聊天一边喝茶,我们以茶代酒。他先发言,说很高兴认识我,希望可以跟我继续走下去,再让我说话。我说,希望我们可以很真诚的面对彼此,他点了点头。
他问我,会不会担心我们之间今晚会发生关系。我说担心,他问我为什么,我说现在的社会这种事情很常见。另外,我们也都是成年人了,他告诉我说,正因为我们是成年人了,才不能做小孩子做的事情。很快到了十一点,我的睡觉时间到了,他叫我早点休息,他去外面睡觉。我说不要,可以等到十二点再睡,你那么辛苦过来,我却只能陪你那么少时间。他告诉我说,以后还有的是时间,他还会过来的,并不是不再见面了。他给我调了床头灯,就出去了,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好像从来没有人对我那么好过,真认为自己就抓住了幸福!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打开房门,没有看到他,只有换下的睡衣和拖鞋,猛然很没有安全感,就给他打了电话,电话一直都是服务台的将以短信通知客户,我也不知道我打了多久,就是很没有安全感,等到快七点了,我下楼去退房,前台小姐叫我先去吃早餐,我也是精神恍惚的,退了房我就回来上班了。大概到了九点多,我打通了他的电话,他接了,告诉我他早上六点就走了,赶回去上班,我就放心了,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到了晚上,我给他发了短信,他没有回,又打了他电话,也没有接,我再发短信告诉他,我想跟他说会话,叫他忙完后给我电话。我一直等,等到了第二天,我又给他发信息,又打电话,一直都没有反应,不回信息也不接电话,让我很担心他,后来,他可能被我烦了,发了短信告诉我他出差去福建,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他还是不对劲,那天工作虽然很忙,但是,我还是一直在想他,担心他出事。是不是手机丢了,是不是他出什么事了,我一直担心,就一直给他发信息,一直打电话,我很执着,发了应该有二十来条信息,打了差不多一百次电话,还换了同事的电话来打,都是不接。我一直等,又等了一天。
晚上加班时,我问另一个同事要来手机再给他打电话,他接了,我的心都快蹦出来了,我问他是不是刘先生,他说是,我问他能不有听出来我是谁,他什么也没有说,就给挂断了。我又给他打,他就再也不接了。我再用我的手机给他发信息,告诉他有什么事情跟我说清楚就好了,我并不会怎样,他回我信息说,对不起,我不喜欢被监视的感觉。我心都凉了,我那么担心他,换来的是这样的话,我再发信息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想跟你说几句话,他回我说不必了,简单却很伤人的三人字。接着我又说,你怎么那么狠心啊,狠心伤害一个真正关心你的人;我多么希望你能再告诉我晚上来看我,我多傻啊,他也没有再回我信息了。
现在的我,想想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梦,刚开始那么美好,醒来后却是那么心伤,老是一个人发呆,一个人默默地流泪,没有心情工作,没有心情休息,发现自己都瘦了。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他能幸福,他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完美,我想,我不可能再找到他给我的那种美好的感觉了,可能注定以后得一个孤独。
请看了我的日志的朋友,给我一点参考,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我真的就不应该拥有幸福吗?
本文来源:网易女人论坛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刚从西藏回来,亲身经历告诉你为啥进藏路上都是普拉多?
进口SUV推荐
老王是一位资深的自驾客,喜欢和朋友两三个一起隔三差五就开着他的普拉多去各个地方玩。前几天刚从西藏回来,第一时间把他进藏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小编,还有一些实拍的照片。作为有情怀的小编,现在就告诉大家,为什么普拉多是进藏队伍一线的先锋兵!几乎所有普拉多主人都开着爱车去过西藏。一条线上的大部分车都是日系车为主,还是因为日系车稳定啊。谁都不希望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车抛锚。
来源:小班汽车
来源:车荟江南
来源:趣味汽车
来源:汽车思享
来源:完美用车
来源:优师傅
来源:李特儿
来源:奔跑的驴子
来源:SUV大师
来源:完美用车
来源:无限创意出去玩
来源:小班汽车
来源:车荟江南
来源:中国买车网
来源:车行飞语
来源:车先森
来源:车配件挚友
来源:大众侃车
来源:AUTO名车速览
来源:越野e族
来源:界面
来源:观察者网
来源:京华时报
来源:今日热搜风云
来源:重庆日报
来源:骚客科技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新华社
来源:新浪
来源:新浪
来源:环球网
来源:乐途旅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工人日报  
来源:中新网
来源:人民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来源:财经内参
来源:京津冀在线
来源:黑历史档案
来源:万股常情
来源:时事财经评论
来源:战略吐槽秀
来源:环球网
来源:国科环宇
来源:参考消息网
来源:参考消息网
来源:万股常情
来源:迷彩先生
来源:梳理天下
来源:环球网
来源:麦田军事观察
来源:无名高地
来源:环球网
来源:无名高地
来源:铁拳大卫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来源:文艺世家
来源:图说军事
来源:小利说事
来源:青涩青春
来源:娱乐小扒客
来源:小萌心
来源:游迅网
来源:作家惠永生
来源:中国网
来源:邹汝萍
来源:若璃的笔记本
来源:妈咪育儿百科
来源:娱乐天天说
来源:朕急播烦
来源:星王国
来源:职场创业
来源:娱乐八扒吧
来源:七言八娱
来源:夜说
来源:婆媳那点事儿
来源:齐鲁壹点
来源:笔尖落尘
来源:滕州全媒体
来源:三口之家
来源:新华网
来源:油海沉浮
来源:三口之家
来源:视觉中国最星动
来源:环球网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环球网
来源:奇葩集锦
来源:女汉子集中营
来源:观察前沿
来源:观察财经
来源:艺术鉴藏
来源:环球网
来源:超级宠物
来源:萌宠小世界
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全球财经热点
来源:评车品网
来源:济南都市频道
来源:篮球指南
来源:探索奇闻
来源:年轻人爱看的段子
来源:十月小育儿
来源:我是木匠人
来源:齐鲁网
来源:文化史纪
来源:中安在线
来源:法制晚报  
来源:天下界
来源:奇趣大观
来源:品天下V
来源:国洪勋
来源:多彩生活
来源:法制晚报
来源:台海网
来源:神马嘀嘀
来源:去哪钓鱼
来源:建房帮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股道西风
来源:A股大佬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紫日解盘
来源:启航评市
来源:短线为王
来源:A股大佬
来源:旺哥谈车
来源:中国新媒体网
来源:三板论股
来源:未来网
来源:北海之事
来源:财经评论
来源:年年有余
来源:IT168
来源:TA潮报
来源:每日囧图
来源:幸福快乐智慧人生
来源:挑款师
来源:健身资讯
来源:笑傲浆糊
来源:我当时就笑喷了
来源:开心坊
来源:笑点就是这么低
来源:时装周刊
来源:微头条
来源:煮妇的领地
来源:肚子笑疼了
来源:启文国际教育
来源:皇帝说史
来源:开心坊
来源:潇如文化
来源:梦三国里的小医童
来源:潇如文化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藏药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藏药,藏文名????????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之一。
藏药藏药历史
据本教史料记载和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四部医经》(藏文略)是藏族现存的最早的医药专著说该书是拥仲本教创始人辛饶米沃之子杰布赤西(藏文略)所著,成书于公元前1999年。后于公元9世纪藏族著名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等人对《四部医经》进行研究、充实、补充、修订后,形成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
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被誉为藏族的《》。
藏药藏药资源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藏族自治州调查,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藏药藏药种类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唐古特大黄之外,
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
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山莨菪、、藏紫草、水母、唐古特
红景天、(阿氏蒿)、曲玛孜()、达玛(凝花)、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 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藏药文献收载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
藏药《敦煌本藏医残卷》
(公元8世纪)收载53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127味中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12味(占18%)。
藏药《月王药诊》
(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440种植物类、260种动物类、80种矿物类的药物,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藏药《四部医典》
(12世纪),宇陀·元丹著。收载药物1002种,其中第2部第20章药物性能390种,收载方剂400个。
四部医经》由蓝经(藏文略)、白经(藏文略)、花经(藏文略)、黑经(藏文略)四部分组成。蓝经主要内容是病理学;白经是药剂学;花经是诊断学;黑经是临床学。阶布赤西的(四部医经}与宇妥云登贡布的《四部医典》经研究,两者的内容基本相同,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只是在一些名词术语上有所区别。
这两部著作内容相同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因为:第一,两者都是藏民族在同一生息地雪域高原上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第二,这两部医著都是由藏民族自己编著的本民族医药学经典;第三,两部著作是同一个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行医范围内形成的藏医药专著;第四,行医和医疗对象都是同一个民族。其不同点只有一个,就是两者的形成时间有早迟之别。
藏药《四部医典蓝琉璃》
()著。收载药物1400种。
藏药《晶珠本草》
帝玛·丹增彭措(?)著。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收载药物2294种,其中植物药1006种,动物药448种,矿物药840种。
藏药《正确认药图鉴》
绛久多杰(18世纪后叶)著。图文并芪,收载药物580多种。
藏药资源分布
藏药主要药材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有千种以上,其中、贝母、三七、天
麻、灵芝等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海南粗榧、、鬼臼、八角莲、、纤细雀梅藤、野百合等为一类有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物。此外,还有传统中药砂仁、钩
藤、秦艽、丹皮、木瓜、重楼、、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龙胆、党参、乌头、大黄、三颗针、雪莲花、五昧子等各类药材。
藏药生态环境
藏药的植物种类虽然很多,但各种植物都适应于不同生态环境,因而分布也不一样。例如森林植被主要是,分布于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灌丛植被主要有三种: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高原草甸植被具有面积大垂直分布高的特点,在高原东南部其下限为针叶林和高寒灌丛林,上限为高山垫状植被,垂直分布高度在米;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至以南呈连续的大面积分布,海拔在米;高山垫状植被介于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之间。植物体矮小,呈半球形或坐垫状、匍匐状。垫状植被既是高山严酷的水热条件、辐射和强风等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结果,同时又反映了植物经历高寒严酷生态环境长期自然选择演化的适应性。垫状植被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左右,最暖的7月均温在4~5℃,夜间仍低于0℃,昼夜差可达20℃,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水热条件低温干旱;还有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本类型分布在高山垫状植被之上,永久冰雪带之下,广布于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等,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分布高度取决于各山峰的冰川和雪线的高低,自北而南逐渐抬升,祁连山在3800米以上,巴颜喀拉山在4700米以上,冈底斯山则在5800米以上。高山流石滩是由于强烈的寒冻与,岩石不断崩裂,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所形成。在碎石间隙聚积了细质砂粒,为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只有那些与严酷冰雪和强劲疾风作顽强斗争的植物才能获得特殊的生存条件而定居下来。这种植被是高原隆起的产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却是征服高山的。这类植物几乎全部都是藏药。
虽然藏区植物种类繁多,不少为青藏高原特有或喜马拉雅一横断山系特有,但因长期处于封闭未开发的自然状态,除及部分药用植物资源外,绝大多数植物资源基本上未得到开发利用。总之,藏区各类植物资源丰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将使植物资源的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振兴藏族经济服务。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同时又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藏药理论发展
丹巴西绕是最早的藏医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发源地。象雄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一带。这个地方是雍仲本教创始人登巴西绕的诞生地。根据本教的传说,他诞生有一万多年,但实际上他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公元前657年藏历木鼠年诞生的。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本教等文化知识并长期精心从事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4种元素,即土、水、火、风。这4种最小的分子,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这4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来他写出了《宇宙从蛋生》、《藏医九显论》、《五行历算》、《天文历算》等一些理论著作和打卦驱鬼等一些册子。本教的第一本“医典”传说登巴西绕一生娶了9个部落主的女儿做妻子,并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姓翟的妃子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历木猴年生了杰布楚西。杰布楚西后来成为登巴西绕的医学继承人,并将他父亲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这部书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它的后记记载了从杰布楚西到公元七世纪所有继承人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多年,藏王提出六个疑点,一位叫孜拉跃德的人回答了其中之一,曰:有毒就有药,说明了毒可成药、以毒攻毒的医理。此时还出现了名医杰普赤西,他研制的“吐迥旺日”药丸,也是运用了以毒攻毒的理论;到了4世纪的拉妥妥日时期,采用了寒病热治、热病寒治的治疗医理。此时还出现了著名藏医师通格妥觉坚,他从父亲嘎启比奇处学习了印度医学,丰富了藏医理论和实践。从史料记载看,当时通格妥觉坚这样的医师,已经能够在衮巴扎的眼睛上开刀动手术;仲年德乌患了毒龙麻风病后,为了避免传染家人,独自居住在地下塘穴之中,说明那个时代的医师及其医疗技术及预防疾病的手段等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到了公元7世纪,藏医的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此时藏王基本统一了,同唐朝联姻修好,迎娶入藏。当时有汉地的摩诃弟瓦和尚及西藏的大译师达磨郭卡把文成公主携带的《医法大论》译成藏文并予以厘定,这是藏文译成的第一部汉医医典,可惜此书早已散失,但其精华部分均收辑于西藏的医学名著《》之中。松赞干布为了藏医的继承和发展,挑选了一部分藏家子弟学习医典,为藏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世纪初,赞布赤德祖丹迎娶入藏。公主进藏时携带了众多医典。其中汉地与西藏泽师毗卢遮那共同翻译了《月王药诊》(亦泽《医法月王论》),它是现存最早的著作。在法王时期,出现了“四方名医”、“远方九太医”等名家,使藏医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诸多名医之中,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的名声最响,成就最大。他曾亲赴藏区各地,收集民间医药的验方,并加以研究,还赴、印度等国,研习医理,同时迎请中医及尼泊尔、印度医生入藏,吸收优秀的医学文化。在此基础上,玉妥宁玛·云丹贡布撰写了《四部医典》这部举世闻名的藏医典籍,标志着藏医独具特色体系的完成。到了13世纪初,玉妥宁玛之后裔玉妥玛·云丹贡布在研习藏医医典的同时,学习中医《月王药诊》及印度的医学八支理论,对《四部医典》进行补充厘定,使其更加完善、规范。
到了14世纪,出现了南北地区气候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强巴派及苏卡派,推动了藏医药理论的发展。此时各地医生纷纷著书立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医典及《四部医典》注疏。
17世纪,非常重视藏医事业的发展,曾创建了索日卓翩林、索日常松堆白林、布达拉宫拉旺角、桑普塘等藏医学校。五世达赖喇嘛的第司桑结嘉措,为藏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689年他完成《四部医典释论·蓝琉璃》一书;1690年编著了《秘廖续补注》一书;1703年完成了《医学概论·仙人喜筵》一书,这些著作成为许多医生治疗的参考依据和研习医术的最佳典籍。第司桑结嘉措还根据《月王药诊》和自己所著《蓝琉璃》、《医学概论》以及强巴派医学理论、伦顶朗杰多吉所传《续义释论》等内容加以补充和整理,首创医学挂图79幅。第司桑结嘉措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1696年他创建了日齐卓翩林医学院,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他们著书立说,传播医理,饮誉全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藏医发展的较高水平。
十三世达赖时期,藏医学也有一定的发展。此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藏学家,诸如噶玛吉森格、喇嘛吉美赤列、太医乌坚丹增嘉措、多吉坚赞、扎巧堪布强巴土旺、恰布巴当曲班丹、钦饶大师等。他们编著医书,传授医理,推动了藏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些医学家之中,钦饶罗布大师功勋最为显著。他拜名师,研习显密经典、天文历算,熟谙《四部医典》为主之医典,撰写了《根本续植株·医学海藏》、《药草标本集要·奇妙金穗》、《接生法·利众月宝之鉴》、《后续总义·打开经典之匙》、《后续切脉查尿补注》、《放血疗法总义·童子语饰》等十几本著作。
1916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指示下成立了拉萨医学院,任命钦饶罗布大师为院长。钦饶罗布广招弟子,传播医理。先后有来自藏区各寺庙、各军营、咒师传承以及青海、康区等地学员,还有来自、锡金、等国家和地区的学员,其亲传弟子多达千余名。1959年原拉萨医算院正式改为西藏藏医院,任命77岁高龄的钦饶罗布大师为藏医院院长。
但在统治下的西藏地方政府官办的几所藏医机构设备十分简陋、规模很小,那时候的藏医药事业集中表现在拉萨的药王山和医算院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这个机构里医生和学徒加在一起也只有73人,整个机构的总面积只有367平方米一个小小的门诊部,一年的门诊量只有1万人次,生产藏药2500公斤。而且这主要是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广大农奴则根本无权享用。加上私人诊所和农牧区的民间藏医,整个西藏的从医人员还不到500人。在下的西藏, 无论是创建不久后又被解散的哲蚌寺、日喀则、布达拉宫拉旺角、桑普尼玛塘等藏医学校也好,还是后期的药王山利众院及拉萨藏医院也好,其生源均来自于拉萨、日喀则、等地区的在寺僧人。后来为了藏军的需要,于1939年根据西藏地方政府的指令,在原有的僧人学员的基础上招收了来自藏军营的学员。因此在这二所医学院生源中除极个别的来自社会上的学员外,其余均来自于各大寺院和藏军军营,专为寺院和藏军培养医务人员,未能面向全社会。二所医学院医师的生活也只能靠寺院庄园的收入及布施,来自军营的学员也只能靠军饷。那时在西藏庞大的农牧区几乎没有一所象样的医疗机构,患了病想赴城镇治病,却被沉重的负担所困,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若遇传染病大流行,广大的藏族下层人民则只能听天由命。据资料统计,西藏在1951年前的150年间,仅天花就先后流行过四次。1925年的一次天花流行,在拉萨一地就死亡7000多人。1934年和1937年的两次伤寒流行,拉萨又死亡5000余人。农牧地区的群众患病,除了用一些土方法进行治疗外,就只好举行法事、打卦占卜、祈祷禳灾。而那些贫病交加的农奴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1951年以后,藏医药事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59年5月,西藏人民政府把原来的药王山医学院和藏医院合并。1961年9月恢复拉萨藏医院的名称,委任钦饶罗布大师为院长、其高徒强巴赤列为副院长。将原有的综合门诊扩充为内科、外科、妇儿科、针灸科、配药室等,把原来以培养医学人才为主的藏医院,逐渐发展为以医疗、培养人才兼举并重,完成了培养学员、门诊医疗、农牧区巡诊、采药制药等任务。1965年建成藏医门诊大楼及拥有32张病床的病房,这是藏医历史上的第一所分科门诊医院和第一个住院病房。1965年藏医专家合作编写了《藏医药初探》一书,还对300多种草药和生药材注以国际通用名称。
此时一些老医师根据医典理论和亲身经验,在胃病、、痛风病、感冒、脑溢血、肾型水肿、妇女病等方面撰写文章,在医术上和理论上进行总结。
1974年,在编纂《国家医药辞典》时,将西藏历史长、疗效佳的药丸“嘉齐敦巴(铁末之七)”、“阿卡久阿(沉香十五)”、“吹汤日布”等收入辞典。同年成立了以藏医院老藏医为主的8位成员组成的藏医研究小组,该小组在收集、整理“文革”期间失散和毁坏的古代藏医典籍的基础上,开始总结藏医对几种疾病疗效明显的,通过藏医疗法和西医检验相结合的诊治疾病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975年,藏医院研究小组为当时的赤脚医生编写发行了《新编藏医配方》一书。1976年和1977年,中央卫生部先后两次派遣藏医工作小组和摄制小组,拍摄了两部《西藏的医学和药物学》科教片。工作组的两位成员和藏医学家强赤列先生通力合作把第司桑结嘉措时期的80幅彩色医学挂图及附录4000多幅照片,编辑为汉藏合璧的4本画册,成为集藏医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价值连城的珍品。为了统一藏药的配量,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六省、区于1977年分别在拉萨和召开会议,对174种单科药和290种配方进行定量,为以后藏药的生产、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藏医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4月,由著名医师土丹次仁、分别担任主编及副主编,开始撰写《中国医学·藏医药分册》。同时组织专门人员抢救和出版珍贵医典,相继出版了《四部医典》及其注释《蓝琉璃》、《秘诀补注》等典籍。
遵照关于西藏要大力发展藏医及天文历算的精神,日,原拉萨藏医院正区更名为西藏藏医院。从此,西藏藏医院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制药、历算的中心。此后藏医内科在高血压疾病疗法和针灸科在儿童经疾病治疗等临床研究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
1981年以后,西藏各地、县相继成立了藏医院(科),在自治区的7个地市中,有5个地区建立了地区级藏医院;在75个县中,5个县设有县藏医院,70个县的县医院中设有藏医科,如:、昌都地
日喀则地区
区藏医院、藏医院、地区藏医院、藏医院、以及藏医科、藏医科、藏医科、藏医科等。西藏藏医院还先后5次举办进修班,培养了基层藏医医务人员200余名。
1981年9月,在拉萨召开了藏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论经验交流会。大会收到与会专家和医师提交的数十篇有关医史、理论、临床实践、各种药方、科研成就等方面的文章,为继承发展藏医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83年6月召开的六届一次会议期间,著名藏医学者强巴赤列被选为知识分子和藏医代表。同年7月在拉萨召开了第二届藏医及中医协会经验交流会议,提交了80多篇论文。
1983年8月在拉萨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医务工作者。
1985年,人民政府决定,给予1959年前在药王山和历算院通过考试者藏医专科学历;对毕业于日喀则那噶医药学校以及默珠林、那兰陀讲经院学过医算并毕业者也给予专科学历,并随之提高了这些老藏医工作者的待遇,体现了人民政府对老藏医工作者的关怀。
1985年8月,西藏藏医院住院部正式竣工。该住院部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1100多万元修建而成,共有病床150张。
1987年8月,出版发行了彩色汉藏对照《四部医典》唐卡挂图,为挽救这一祖国医学珍宝,做出了贡献。
1988年夏季,为藏医院中青年医生传授了《医学概论·仙人喜筵》一书,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医学史上的文献,开创了一条路子。
从1989年4月开始,用藏医手术和西医相结合进行了一些中小型手术,为藏医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1年9月举行了生药材鉴别活动。与住年不同的医院和人数大有增加,日喀则、山南、那曲等地区藏医院的院长应邀参观学习。
该鉴别会上那曲藏医院介绍了长期以来藏北采集的100多种。使此次鉴别的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石等)多达600多种,在藏医史上十分罕见,为藏医药材的不断丰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年12月,在全国优秀医学历史成就展暨评选优秀医学工具书时,藏医《四部医典》唐卡挂图荣获金牌、《&四部医典&植株·如意宝库》获银牌、《历辈雪域医学大师传记》获优秀奖。
1992年6月, 在瑞士红十字会的协助下,创立了山南琼松赞藏医学校。在此之前在该会的资助下,创建了日喀则边雄藏医学校。这二所学校生源全部来自西藏边远偏僻地区,完成6年的学业之后,返回原籍,从事医疗工作。
90年代以来,西藏藏医学者多次去国外进行医学交流,如1990年3月,著名藏医学家措如·次朗大师和强巴赤列先生赴日本进行学术访问。1992年12月,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一行三人赴美进行学术交流等。在交流中双方就人类医学方面的一些奇特现象和共同关注的医学问题,以及藏民族在高原生存的情况等诸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增加了双方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等方面的了解,促进了学术交流。
于1992年正式建成,其前身为西藏藏药厂,属。是首批获得国家GMP质量认证的藏药成品药的生产厂商。
藏医不单为藏民族治病,也为中国各族人民治病,甚至为国外患者治病。1992年11月,西藏山南地区藏医院与联合创办了。1994年底,他们又在天津河东区中医院开设了藏医门诊。藏医独特的秘方,精湛、良好的疗效,博得京津二地及国内外广大患者的好评。北京藏医院自1994年开诊来,天津河东区中医院藏医门诊开诊近两年来,先后诊治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患者30万人次。德国、意大利、以色利等30多个国家的医务工作者还到这里参观和学习。
1993年9月,《国家药物辞典》编委会、中央卫生部药物标准办公室及西藏、四川、云南、新疆等地的药物检验所的代表相聚在拉萨,召开了中国藏药标准工作会议,总结了藏药厘定标准工作,对具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的藏药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了论证。
1994年8月,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会后江苏省决定承担援藏项目中的藏医院制药厂的扩建工程,拨款5300万元(约合660万美元)作为建设费用。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藏医事业的重视和关怀。
总之,藏医是具有悠久历史、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一门科学,是藏族人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所形成的民族医学,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今天它与诸多先进的医疗体系相借鉴和结合,已经并将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国家非常重视的保护。
日,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西藏自治区的强巴赤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日,西藏5亿元扶植藏药等优势产业发展。
藏药用药原则
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五行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 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贩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甘、酸、咸、辛能治隆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辛酸、咸味能治培根病。 还详细指出了每一味各自的作用和过量的过失。例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固本,荣润肤色,延年益寿,开窍舒胸,生肌愈疮,治隆赤病的功效。用量过度,滋生培根病及脂肪,降低阳气等过失。甘味能治隆赤病,但是除了甘味陈青稞及干燥地区之畜肉外,多数甘味易于滋生培根病,惟有野牛肉、鱼、羊肉、蜂蜜却对治病培根病有益等。
药味经过消化后之变化:药物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分解,能使用权原有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两种药物,经过初步培根消化后,则化为甘味。酸味在中期赤巴消化后,仍然化为酸味。苦、辛、涩三味在后期等火风消化后,转化为苦味。经过消化后的药味作用是,甘味能治隆与赤巴病;酸味能治培根与隆病;苦味能治培根与赫巴病。
即重、润、寒、钝 、轻、糙、热、锐。“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藏药十七效
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就是两两相对,其性相反,一为药性,一为病性。如寒与热,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藏药“佐苔”
藏药关于佐苔
“佐苔”作为藏药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又有人译作:、佐台、坐苔等),很多人对其都不是很了解。“佐苔” 是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简称。“关于“佐苔”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印度。相传南印度婆罗门有一位大师将其炼制成功,并传说他因为长期服用此药而修成正果。后来,在公元13世纪后半叶,大成就者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的弟子仁亲贝,远涉尼泊尔、印度学成并翻译了600多年前那位印度大师炼制“佐苔”的遗著,历尽艰辛,他终于将所有的炼制密法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传入西藏。
藏药厂炼制成功的“佐苔”
在藏药各名贵成分中,“佐苔”尤其重要。“佐苔”制作过程非常严格,需要举行专门的藏传佛教仪式,对制作人员也有严格的身份要求,保证“佐苔”的正宗,另外也体现制作大师对佛祖的绝对虔诚。其整个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历时漫长。藏医经典《四部医典》(玉妥.云登贡布著又译作玉妥.元丹贡布)对此有大篇幅的记载。故是否含有“佐苔”,经常成为藏民们判断是否是正宗藏药的标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佐苔”含有金、银、铜、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强免疫力,健体强身。曾经,它每克价格高达1000元人民币。
据国外研究报道,“佐苔”工艺已经在其发源地印度失传。仙露藏药(西藏昌都藏药厂)地处西藏内地,长期进行“佐苔”制作,还保留着完整的制作工艺,因为这是其生产药品中必不可少的成分,2009年,这项工艺已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药其他解释
“坐台”是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简称。“做”是炼制,“台”指灰、粉末,意思是煅烧成灰。“坐台”是历代名藏医通过对剧毒特殊炮制加工成的无毒、具有奇特疗效的药品,被人民称之为藏药中的至宝。藏药“佐太”中除去汞外还含有八种金属、八种矿物和数百种原辅料,它是一种具有藏药传统代表性的特殊。
“坐台”被称为藏药中的“宝中宝”,是历代名医把珍贵的矿物质经过难度极大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具有奇特疗效的甘露精华之王,简称“坐台”。“坐台”对中风偏瘫、神经损伤、心脏病等疑难杂症均有奇特的疗效。而无病则滋补强身。
藏药藏药分类
藏药按八性、六味、十七效来分细类。八性将藏药分为轻、重、润、糙、锐、钝、凉、热八种性质;六味将藏药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种味道。他们认为,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十七效将藏药归纳出柔、重、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干枯、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如“龙”病中有种病的性质属“轻”,表现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医则采用“重”效能的药物去治疗。余此类推。
藏药炮制加工
藏医历来就非常重视藏药的原材选料,在藏药药材的炮制中,对矿物药材的炮制最为神奇。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铁屑在植物药水中浸泡3-5天,就会变成黄泥一样的物质。黄金经过炮制后,也能变成黑色的金炭,成为珍宝类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各种名贵藏药的炮制炼术的工序十分严谨,是一项高难度技术。特别是制造甘露精华之王“坐台”的炼丹工艺技术。
已有两千多年的炼丹历史来看,能炼出“坐台”的人物,只有少数最有历史影响的名医。西藏和平解放前,在拉萨藏医院和药王山的极少数名医才能炼出“坐台”,其余全藏区都已失传。西藏和平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少数民族的医药卫生事业,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使藏医药医疗设施条件和生产加工条件有了很大发展。
全藏区的藏医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起来,面临失传的这项绝技很快就得救,并在全藏区逐步建立藏医医疗机构的同时,各种制药工艺技术通过培训、进修、师带徒、邀请交流等各种手段继承下来。 藏药材加工炮制是根据临床治疗,配制的需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炮制,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物部分,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改变或缓和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便于配制制剂,贮存等。 常用炮制方法有:
1、 火制法;火制法包括煅、烫、炙熬五种方法。
(1) 煅,例如:海螺直接置于火上煅烧或将大蒜放入罐好,口封好,放在明火上间接煅烧。
(2) 烫,如羚羊角砍成细条,埋入沙中并烧火加热,待药角产生微黄并变软时取出备用。
(3) 炒,如自然碱直接放入铁锅中拌炒或将刀豆,放入铁锅中,加细沙拌炒。
(4) 炙,如热炼过的寒水石加等量的藏北方块自然盐拌炒后,再倒入青稞酒加盖盖好闷泡过夜后,取出晒干备用。
(5) 熬,如甘草等植物药切碎,放入锅中煎熬,提取三次汁后,再过滤药液放回锅中,不时搅拌,熬至药液粘性为止。
2、 水制法:水制法有洗、淘、泡三法。
(1) 洗,即洗净药物所含的杂质。
(2) 淘,即将药物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待药沉淀后,倒去上面浮水,取了下面的沉药备用或将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将水面上浮上来的杂质除去后的药物,跟水一起流下来,沉淀在下面的石子倒掉,药物再清洗后晒干备用,这种办法多用于各种种子的先料。 (3) 泡,如将铁等物质泡于诃子一起,泡拌一定时间待其溶化后,晒干备用。
3、 水火合制法:水火合制法有淬、煮、蒸三法。
(1) 淬,如将寒水石块放在高温中烧药,然后立即放入牛奶中淬火后完全溶化的白色药泥,晒干后备用。
(2) 煮,如将“马钱子”去毛后放入牛奶中煮后洗净晒干备用。
(3) 蒸,如将不用去毒处理的肉类药物蒸熟后凉干备用。
.雍仲本波佛教网[引用日期]
.西藏文化网[引用日期]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同济大学医学院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在一起男友就不联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