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医院治疗7恩施天后整形医院,医生说好了没事了出院,但我感觉总没好,后来到别的医院检查就是没好,请问这责任谁

宝宝9月10号忽然高烧,去儿童医院内科专家说病毒感冒,抽血确诊,开药吃药2天后依然严重,再次去急诊,拍片确诊为肺炎,开红霉素头孢等挂水,说5-7天,期间医生开几种咳嗽药,挂水,红霉素刺激肠胃每天吐,又开的肚脐贴,小孩遭罪的不得了,但还精神萎靡咳嗽。
6天后复诊,呼吸科副主任要求拍片,结果当时咳嗽厉害,片子仍然不好,让继续挂水,挂到8天,中秋节呼吸科没专家上班,挂内科主任,说咳嗽药都不用吃,继续挂水,这时,早不发烧了,咳嗽也就是偶尔,但医生说再挂两天问呼吸科。
第10天,挂呼吸科女主任,听了听也没说听的如何,只是说我妈第6天拍的片子比第一天的还严重,所以必须挂,我说当时咳嗽厉害,现在挂完10天了,能否不挂开药吃?她表示她只看片子情况,问题那片子不是才开的啊,我说孩子红霉素敏感,太刺激肠胃,她说没办法。她问有没有吃药,我说前两次呼吸科副主任分别开了2种咳嗽药,上次内科主任又让不要吃药,她说,怎么能看内科呢?当然要吃啊,我说因为你们米人上班啊,我也不想啊。然后说继续挂两天,后天来拍片,我说孩子太小,两岁,两周内拍片3次是不是辐射太大,她说现在妇幼和媒体论说,对辐射夸大其词,拍片还没有打个手机辐射大,必须要拍云云。
听完,我一肚子气,也困惑了,孩子生病这么久,全家人着急,每天挂水4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每天红霉素呕吐,瘦了好多,儿童医院一次开的药只能续方一次,第三天就必须再挂号,呼吸科又没有普通号,挂的10元或者7元,经常是不同的医生,每次说法都不同,每次都开一堆药,和贴的东西,我就奇怪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哎。总之,今天是挂第12天了,还偶尔有咳嗽,其他症状都没,体温N天前就正常了,精神也很好,医生的听诊器像是摆设,一切拍片子,我表示无奈但也没法。难不成现在换家医院?又该换去哪里呢?
只能等明天片子的结果和医生的判决,很可能u说即使不咳嗽了,但还是片子不好,继续挂?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知各种猪妈妈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大家是在哪家医院给孩子治疗肺炎的?效果如何?其他医院在治疗小儿肺炎是不是也必须前后拍片2-3次,下这样的药和各种止咳贴,肚脐贴呢?
有没有好的专家推荐?
在此谢过了!
权当我吐槽了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9-23 13:58
哎,只怪青霉素利润太小现在医院都不开,我家宝宝那时咳得每晚都吐,回老家挂了三天青霉素就好了。第二次先在南京挂的红霉素三天无效还吐,果断回老家又挂的青霉素一次就见效挂了三天就好了,早知道就不在南京挂水了搞得挂了六天
发表于:13-09-23 14:09
问了同事,有的在别家医院挂到听下没罗音或者正常体温后两天就停,一方面想不挂了 另一方面又担心抗生素不能随便停,各种纠结啊!关键拍片这么密集,真的没事吗???
发表于:13-09-23 14:12
我有同事家孩子也是肺炎,拍了两次,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在哪家医院看的。
发表于:13-09-23 14:41
我家肺炎刚出院,入院检查一次,出院检查一次,话说小孩小还是住院方便,而且医生天天查房,挂水躺着睡觉,还能报销
发表于:13-09-23 16:33
好像是必须的吧。诊断需要
耽美十年路
骨灰级!!
发表于:13-09-23 17:05
我们上次也肺炎住院,快出院时医生本来也叫拍片确认的,我们没肯,后来就用听诊了一下
如果一个人忍心让你孤独,
看你为他受苦,
他就是不爱你,
不是暂时遗忘,
不是性情孤僻…
只是,不,爱,你.&
发表于:13-09-23 17:24
拍片子伤身 少拍为益
什么止咳贴 肚脐贴这种 我感觉收效甚微
个人之见。。
发表于:13-09-23 19:07
上半年小孩支气管肺炎,在中大住院,挂水6、7天,配合做雾化,理疗,出院前没有拍片了,体温正常几天,然后不咳嗽了,查房时大主任听诊后,就安排出院了。
发表于:13-09-23 21:45
不要迷信儿童医院!
发表于:13-09-23 23:06
我是坚决不去儿童医院。
爱在优杨。
发表于:13-09-23 23:45
小孩小肺炎最好住院,随时有医生可问情况,看的细些,还能报销。我们以前肺炎住院一般5天好的差不多了,7天出院。若不想住那,下午水挂完可回家过夜,我们以前都是办住院不过夜,方便又轻松些。
发表于:13-09-23 23:49
你家挂这么久,应该不会越来越严重的,只会快好了。片子个人觉得不要再拍了,都拍两次了。有经验的医生听诊器肯定能听出来的。
发表于:13-09-24 01:37
&&[第2版 09-24 01:37]
一个儿科大夫,用听诊器听不出孩子有肺炎,那还做什么大夫,趁早滚蛋
这话是京城某著名儿科大夫说的
欢迎你加入西祠拼单部落,拼你想要的东西
发表于:13-09-24 08:16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nickiechow 的话:
问了同事,有的在别家医院挂到听下没罗音或者正常体温后两天就停,一方面想不挂了 另一方面又担心抗生素不能随便停,各种纠结啊!关键拍片这么密集,真的没事吗???...
住院比你每天都去挂号花钱少,除非你没医保不能报。
发表于:13-09-24 08:20
以下是引用 第2楼 @mahaiyanlinda 的话:
哎,只怪青霉素利润太小现在医院都不开,我家宝宝那时咳得每晚都吐,回老家挂了三天青霉素就好了。第二次先在南京挂的红霉素三天无效还吐,果断回老家又挂的青霉素一次就见效挂了三天就好了,早知道就不在南京挂水了搞得挂了六天...
这是诛心论,认为别人干什么都是想着你的钱。青霉素针对病毒性感染;红霉素针对支原体肺炎,一般都是两种药同时用的(头孢就是青霉素的一种)。
发表于:13-09-24 08:32
我家的肺炎,光住院就挂15天水。CT做了两次。
珍惜自己,珍惜别人。。。。
发表于:13-09-24 09:27
我们8月份肺炎,在儿童医院看的,不过一直看的是急诊。感觉医生都蛮好的,就是第一次看的时候让拍了片,之后都是听听。不过也挂了10天的红霉素,之后让吃两个疗程的阿奇。
&&&&&&&&&&&&&&&&&&&&&&&
发表于:13-09-24 09:46
出院拍片子必须的,辐射什么的无处不在,不要太计较,我家二附院东院出院前也拍片的!
吃饱没事儿穷溜达!
发表于:13-09-24 10:13
我家肺炎,在市妇幼看的。
进去的时候拍片子。出院的时候拍片子。
有的人说,一个医生听诊听不出肺炎就该滚蛋,这话我不赞同。听诊是一项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当高的活动,万一不准,受罪的还是孩子。拍片子是最准的。一个医生,从医学院毕业成长,到变成经验丰富的医生,是需要过程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医生都是神医。
话说回来,拍2次片子,影响不会大。拍一次片子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坐一次飞机。所以,楼主自己掂量吧。
发表于:13-09-24 10:15
还有,因为孩子小,误诊或者耽误治疗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尤其是肺炎。为什么各大医院都要求肺炎的儿童住院呢?因为肺炎特别容易i引起心脏病。
所以拍片子确诊肺炎好的彻底了,是一个负责任医生的做法。
在衡量辐射量和肺炎两方面,辐射量不能作为考虑的因素了。
必须把肺炎彻底治疗好,否则孩子容易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等等。
发表于:13-09-24 17:06
我知道的医院,肺炎都会拍两次片子,其实这样不是更保险?要是没治好,那就不是两次片子的事儿了,淡定一些吧。
发表于:13-09-24 18:07
儿童医院治疗前后拍片是诊疗常规,但拍片肯定对身体有影响,因为我国拍片不注意保护其他器官,比如甲状腺,睾丸。儿童医院门诊太吵闹了,医生很可能听不出来,还有就是医疗水平问题。我孩子2岁多的时候也是在儿童医院诊断的支气管肺炎,挂的红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两种针剂,一挂也是4个小时,因为红霉素挂的很慢。儿童医院挂水条件和那么多人,大家都知道,很容易交叉感染。结果我家挂到第7天,就又高热,过了两天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后来,总结,得肺炎已经身体抵抗能力弱了,可以考虑住院。如果去门诊治疗,建议你带孩子到其他儿科人少些的医院看,省中西医结合儿科人少一些。
还有小孩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不发热,且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睡,我自己就不再复查拍片了。
发表于:13-09-24 21:17
我家9月6号去浦口医院查出来支气管肺炎,拍片一次。挂水一共10天,前7天挂阿奇霉素和头孢,后3天挂红霉素和头孢,第11天拍片一次,确认有好转,但是听肺还是有湿罗音,在家吃药6天。
我也听朋友说在儿童医院住院的话1个星期肯定就好了。因为我们没有住院,挂水10天小孩也瘦了4斤。红霉素对肠胃有刺激是所有小朋友都这样啊,我们后3天在医院挂水都要挂5个小时,大人小孩都很累。但是能怎么办呢?肺炎这个东西,你不治疗的彻底了,后面很容易复发。就我们不停的去医院复查的几次里,次次都能看到不同的得肺炎的小朋友,有些还是7月份刚得了肺炎的,9月份又得了。
我也问医生,为什么我家小孩挂水10天还没彻底好,医生表示有的小孩挂水之后,药水吸收的好,把肺部的痰液都化开并且吸收掉了,有的小孩吸收的不好,痰液一直化不开,所以听肺就一直有湿罗音。这时候需要大人回家之后再做辅助治疗,比如从下往上拍背啊,然后再用热水袋在背部热敷(一天3、4次,每次5到10分钟),拍背是为了把浓痰拍散,热敷是帮助吸收痰液。这些你都做到了吗?我们在家吃药3天后去复查,医生说后背还有湿罗音,要求我们必须拍背和热敷,等到最后一次去复查时候,已经完全没有湿罗音了。你不如回家一试。
发表于:13-09-24 21:27
另外,你家红霉素挂的慢还是快?我们在医院看到有家长不耐烦,自己把水调快,小孩边挂水边吐哦(问过也是肺炎了)。我们之前挂阿奇霉素时候每天3小时左右,换了红霉素每天都要5小时以上。
拍片子2次也正常,你下次去复查也可以自己要求医生听肺音啊,我们每次去医生都要听的。挂水10天之后,因为一直有好转,我直接问医生是不是必须挂水?在家吃药可不可以?(医生一开始也说,还要挂水)医生就说,在家吃药不保证能恢复好,也可能恶化,也可能好转。我们家长做了决定在家吃药,那么也可能3天药白吃了,又恶化了要继续挂水。万幸3天后又有好转,这才放心下来。
反正,你要多听医生的,但是又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行。
小孩得了肺炎,你可就不能算着要花多少钱了。肺炎这玩意,治疗不及时可是要人命的,治疗不完全也是会经常得的,你说你该咋办?肯定是不管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完全治愈了才行啊~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在医院住院20天后才知道的真相……
病房有时候就像舞台,病痛、金钱、亲情、道义的累加压力犹如聚光灯,常常把一个人性格上的优缺点放大,很多患者及家属会在高压下表现出自己个性上最极端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医学界”(ID:yxj-xh)
从医20年,我常在患者及家属濒临崩溃之时给予安抚,在他们无助之时给予支持,在他们发生矛盾之时给予调解,在他们歇斯底里发作之时默默地忍受。
医生一直都是给予者,得到的回报就是患者及家属的一句肯定、一个微笑。仅此而已,却也足够。唯独在救治这个19岁彝族小男生妻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获益者。
事情发生在多年以前,但一切宛如昨天。
患者是个极度消瘦的彝族小女孩,当时是被人背入病房的。
我看了一下入院证,16岁,右下腹包块待诊。病人衰竭的程度和非洲难民差不多;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60斤;近乎皮包骨头,几乎没有精神回答医生提问。
大致病史:慢性腹痛2个月,伴间断的发热。腹痛起病后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消瘦,间断呕吐及停止排便,之后家属发现右下腹包块。
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极差,血压80/60 mmHg,心率130次/分;浅表淋巴结没有明显肿大,肺部也没有明显的干湿啰音;右下腹的那个拳头大小的包块,高出皮肤致肉眼都能够看得见,且局部触、压痛都很明显。
初步诊断考虑为右下腹包块。性质:阑尾周围脓肿?结核冷脓肿?炎症性肠病穿孔伴局部脓肿形成?肿瘤?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不太符合阑尾炎所致的原因是,病史太长了一点;不太支持炎症性肠病穿孔的原因是,之前没有明显的腹泻及大便性状改变的病史,不过,农村彝族患者也有可能平时没有太注意大便情况。
患者虽然年轻,但是也不是没有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而言,我们这一地区的彝族聚居山区是结核高发区,肠结核的整个发病过程往往更静默一些,故可能性更大。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包括做一个脓肿穿刺、一个肠镜,或者外科做一个剖腹探查。
但是,看女孩目前的身体状况这么差,脓肿穿刺可以考虑;我看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她应该都是不能耐受的;外科手术呢,她这么差的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皮下脂肪那么少,外科要是碰过之后很有可能造成腹腔及肠道的切口不能愈合。
从小女孩穿戴来看,虽然算不上破破烂烂,但至少也绝不是那种富裕的彝族家庭。但是,小女孩的所有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在大力的营养支持下才有可能完成。
结合小女孩的病情,显而易见的是,整个患者家庭可能要承担的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的这个比值,是不太理想的。
看起来,这是个比较棘手的患者,所以我必须和一线医生一起完成第一次医患沟通。
一线医生去叫患者的家属过来谈话,我在办公室坐着思考着怎么样才能让家属充分理解我们大家可能面对的困境。
几分钟后,在一线医生身后跟进来一个一样瘦小的彝族小男生,身高可能也就一米七左右。黑黑瘦瘦的,引人注意的就是眼睛有着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清亮。
我有些责怪地对一线医生说,“怎么叫个小孩过来?让他家属过来吧。”一线医生有些迟疑地说:“她没有家属了,只有这个.......这是她老公。”
我抬头看了一下这个不知所措的小男生,“你今年多少岁了?”
19岁确实也有独立的法人能力了,作为丈夫,确实他也能签字做主。但是,这些都是法律理论上成立的。实际上,在彝族的家庭关系中,女孩生病了能做主的,要么是她的父亲,要么是他的舅舅。
“这女孩儿病这么重,她的爸爸、舅舅呢,为什么没有来?”
要是这家里就这么两个小孩过来治疗,没有一个真正能拍板的人,那这女孩儿每一步的治疗过程中,当面临的左右为难的境况时,我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就非常大了。我忍不住有些烦躁起来,语气也有些不快。
听出我语气的变化,这个小男生立刻从一线医生的身后走到了我面前。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用非常不标准的汉语夹杂着彝语对我说了下边一段意思:
家里不会有人来了,所有人都叫我不要管她了,她没得救了;
县医院医生也说没得救,叫我背回家去等死,但我舍不得.......她现在明明没有死嘛!
最后,我去求了全村的长辈,挨着家去磕头,大家给我凑了两万块钱;
家里的老人对我说,无论能否救得活,也就只有这两万了。你要是实在不甘心,就带着这两万块钱,背着你老婆去州里边找个医生再试一次......
听他结结巴巴说完这些话,我立刻站了起来,直视着他明亮的眼睛,同时也感受到他眼中的坚定。
他目前的这种状况,基本上是在违背全村人的意见,同时还背负着两万块钱欠款,近乎于破釜沉舟的状态来救他老婆。
要知道,在贫困地区,借钱给人做生意还有可能,因为你做生意有赚回来的机会。但借钱给人看病,这是很大的人情——无论最后疗效如何,看病一定是会花掉这个钱的。之后这个家庭能不能有偿还能力,这些都是未知数,所以,穷人之间很少会借钱给别人去看病。
就这么一个19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贫困山村里面借到两万块钱,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且他都没有试图在我面前隐藏一下他准备的总金额(虽然这些都是很多人来看病的时候会做的一个行为),他就这样把所有的东西全盘托出,就这样摊开在我面前。
他把这么大的责任和信任毫无保留地交给我,我突然感到压力很大。
我首先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两万块钱呢,现在还用不到那么多,你先交5000块钱,我们尽可能的在5000块钱范围内,先看看能不能给你查清楚,然后再谈下一步治疗方案”。
他点头同意,这时我才开始一条一款、逐字逐句地给他完成第一次的医患沟通,讲下一步要进行的检查,下一步要花费的金额,下一步他妻子可能面临的治疗上的难点和可能遇到的难关等。
我不知道我这样给他谈的东西,他能够理解多少。因为就他目前的情况看,他可能熟悉的语言只有彝语,要理解医学术语更是难上加难。
他眼睛眨都不眨地听着我把所有东西讲完,然后一直在点头,同时对我说好好好。他的表现,让我无法准确判断出他对我讲的东西到底理解了多少,只有在心里叹了口气,对他说“好吧,今天就这样了.......”
他见我全程都没有对他说让他把妻子背回去等死这样的话,所以谈话结束后,他突然小小地对我笑了一下,然后走了出去。
他刚刚转身踏出办公室的大门,我立刻转过头就对一线医生说,这个病人每一次检查结果回来,一定都要和他好好的沟通。因为现在就这么一个小孩儿,理解能力有限,尽可能让他明白治疗的难度和人财两空的可能性,同时所有可能出现变化的治疗节点,都由我们俩一起去沟通。
3天后,初步诊断考虑还是肺结核及肠结核穿孔形成的冷脓肿。目前的情况是,外科干预风险高,如果开腹去处理,可能预后更差。我们只有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看看再说。
我们一边开始抗痨,一边抗感染,同时右下腹局部给予大蒜和芒硝外敷。我们科室常备有一个蒜臼,每天早上我们还没交班的时候,就看着这个小丈夫拿着这个蒜臼,在楼道里吭哧吭哧吭哧地捣蒜。他知道这样提前准备好了,等医生查房的时候就可以给敷上新鲜的。
几天过去,除了小女孩的生命体征比来的时候平稳了一些,其他病情没有明显变化。一线医生查了一下费用,差不多5000元,接近我对他做出承诺的这个数额了。
我有点忧心忡忡。我把这个小丈夫叫到办公室,“你看现在花了快5000块钱了,我觉得疗效不是很理想,下一步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没有?”
小男孩儿迷惑不解地看着我说:“没有啊,我觉得疗效很好啊。”
我说:“哪里好啊,你看那个包块的大小一点都没有好转。腹痛还是那么重,晚上还是在发烧......”
我还没有来得及说到辅助检查的指标也没有明显变化,小男孩就打断我说,“但是她开始吃饭了,医生,她吃饭了嘛!”
虽然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判断病情轻重的原始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能够吃饭到出现真正的疗效,这个过程有多漫长,他不知道,我却知道。
多说无益,我苦笑一下,算是结束了这次无效的医患沟通。
又是几天过去,有一天早上查房时,我突然发现这小女孩坐起来了,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也梳成了麻花辫。那一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渐渐地,各项指标也开始好转了。
这个时候,他准备的两万已经用了一半。剩下的一万块钱,我们必须要更加精打细算地省着用。但是,每天的治疗、检查还是慢慢的把这些钱一点一点地吞噬掉。
有一天,我看见这小男生没有和往常一样和他的妻子头碰头地在病床边吃盒饭,而是一个人端着一盒方便面蹲在楼梯口上吃。我随口问了一句,“怎么今天不吃盒饭啦?”
小男生笑了一下对我说,“没钱啦。”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买一盒给他。但转念一想,这小男生虽然没钱了,他在我的心里实在是很高大的,一盒被给予的盒饭可能并不合适。
我笑了一下对他说,“慢慢吃。”他也回报了我一个阳光的笑容。
又到了该复查CT的时候,我希望同时看看小女孩儿的肺部和腹腔的情况。但是,两个部位的CT费用又太贵。科室里有人出主意,能不能做一个部位但把两个部位一起给看看呢?
我到CT室和检查的医生商量,医生不太同意,因为这个从医院的管理程序上是不允许的。“能不能只看一个部位,做CT的范围宽一点,然后把我想看的内容一起给了解一下?报告只出一个部位?”
CT室的医生考虑了一下说可以。医生一边检查一边问我:“是你的熟人?”我给他介绍了一下这对夫妻的情况,同时说到患者的费用现在很紧张了,能省点儿算一点儿吧。
CT室医生听了没有说话。
结果等我拿到报告的时候,我发现他不仅给多看了一眼,实际上把肺部和腹部都做了完整的一个CT,算是送给我们了……而整个我陪他们去CT室交涉的这个过程,我并没让小男孩参与。毕竟,这虽然是好事,但并不符合管理规定,我也只是很含糊地给他说到减免了一些费用。
复查结果非常好,年轻人的生命力终于让病魔退却了。
在大家都很开心之余,我又隐隐地感到一丝担忧。
目前女娃娃确实是在康复,但是,那么重的腹腔结核感染,意味着她可能会终身不能自然怀孕。而一个没有生育力的家庭,在彝族部落里边将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毕竟,娶妻生子是大部分家庭的正常轨迹,他完成了作为丈夫的责任,倾尽全力救治了奄奄一息的妻子,但妻子可能无法为他生一个孩子来完成她的使命........这个小男生能够承担这个结果吗?
我把小男生叫到走廊上,准备就这个问题试探一下他的态度。小男生看见我凝重的脸色,立刻紧张起来。当他弄明白我表达的意思之后,突然出乎意料地哈哈大笑起来。
同时,他重重地说了一句:“医生,她已经活下来了的嘛!”这一瞬间,这个矮矮的男孩变得无比高大,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咯噔一声落地了。
20多天慢慢过去了,小女孩的情况趋于稳定。我和小男生商量说,“现在情况比较稳定了,可以把我们的治疗方案带着回县医院去继续治疗了吧?”
小男孩儿开心的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开始着手准备出院的方案了,一查他的住院帐户上还剩了一些钱。一方面他们可以坐着大巴车回去,同时也许可以从州府买点儿吃的穿的带回山区的老家去,挺好。
他们出院的那一天,我在上门诊。在忙碌中抬起头来一看,小男孩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诊室里边,有点局促的样子,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讲。
我问他,“出院带药取了吗?”
“取了。”
“回家的注意事项,要复查的内容知道吗?”
“知道。”
“出院证到了县医院要拿给医生看,方便医生照着原来的方案做治疗。”
“知道。”
小男生就一直在那儿,一边点头一边回答知道、知道、知道.......我笑了一下说,“那快办出院去吧!”
突然,小男生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就一直这样弓着背、低着头、倒退着、走出了我的门诊办公室……
这时我才明白,这个小男孩因为语言不流畅,不知道怎么对我说感谢的话,最后用了这个方法来表达。那一瞬间,我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字都模糊了……
病房有时候就像舞台,病痛、金钱、亲情、道义的累加压力犹如聚光灯,常常把一个人性格上的优缺点放大,很多患者及家属会在高压下表现出自己个性上最极端的地方。
很悲哀的现实是,在这个舞台上,人性的光辉闪闪发亮的时候并不多。能够病房里默默承受一切,尽职尽责的就已经是表现优秀的了;还有不少互相指责、推诿、甚至溜之大吉的.......
见多不怪——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难处,我已经很少去评价这些,只是有时会忍不住在心底叹息。而这个小男生,他以一个19岁的年纪,默默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两个字,让我们科这些见惯人情冷暖和生死的医生都赞叹不已。
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能够做到他做的一切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患者家属一次一次地出现,他们就犹如夜空中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星星,陪伴着我在艰难的从医路上持之以恒。
[拓展阅读]
在医院住院20天后才知道的真相,刷新了我的三观……
9月30日,也就是十一假期的前一天,我妈出院了。
20天,从急诊住院到开胸大手术到出院,像一场梦。作为一个很少来医院的人,我从未在医院待过这么久。
这20天里,是我第一次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感觉。白天穿梭在家和医院中间,晚上熄灯后在医院走廊里工作。在医院的每一个晚上,我都在迅速的思考未来,脑子转得飞快。
人到中年的担当,原来是一夜长大的。
我跟朋友说,这20天,我仿佛突然进入到一个从未来过的白色世界里。每一天对我都是全新的,有压力有挑战,有陌生的一切也有不断进步的成就感。以至于最后一天我妈出院,车开离医院的时候,我还有一点失落。
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医院的种种,自己亲身经历过一场,带来的感动和震撼,每天都刷新三观。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ID:niubicat)
(本图来自于电视剧《心术》)
我们的自责和压力,都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第一次跟主刀大夫谈病情的时候,是周一下午。我的内心是忐忑的。
对一个身体健康、很少来医院的家庭来讲,因为腹痛被查出心脏病,急诊入院又紧急住院,整个过程都马不停蹄,来不及思考。周围的病人家属都夸我们乐观,其实是没反应过来。我在医生面前非常镇定,其实是傻了。
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修复,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血栓摘取,医生耐心又细致地给我讲了病人的一系列病情和手术方案,对于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一一说明。
做的越多越复杂,开胸时间越长,风险就越高,其中房颤只有70%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做了之后又复发了。钱花了,罪受了,可能还没治好。
我脑子迅速转了15秒,跟医生说:“我们都做,如果房颤复发了,我不会怪医院,也不会怪您。我不懂医学,但我是讲道理的人,您放心做手术,我们家属来保证经济和病人的信心,我们一起尽力就好。”
周三早晨8点到下午3点,7个小时,电子屏幕上终于闪了三次绿色的“手术结束”,医生们完成了这场复杂的开胸手术,我妈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始了康复之路。
从来没有经历过此种场景的我,以为会在手术时间里特别担心着急,但实际上我却一点都没担心,该吃吃该喝喝,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相信医生。
在所有医护的关怀和帮助下,老妈恢复的非常好。当天麻醉醒了,管子拔掉,第三天出了ICU,引流管拔掉。作为开胸大手术,出了ICU就下地遛弯了,术后第四天就能吹气球,出了院就逛街去。62岁的老人的恢复速度把我都看懵了,时常感叹,现代医学太神奇。
后来朋友问我,你一点都不害怕吗?怎么不怕,但大夫跟我说了一句话:“在面对病人的时候,我们和家属是站在一起的,我们都希望病人能好起来。如果病人没有好,我们对自己的自责和压力,都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就这一句看似与病情无关的话,让我突然安了心,和他站在了一起。
太难了,他们真的太难了。
说实话,我挺心疼医生的。
每天晚上9点最后一次查房,早晨7点又到医院。白天手术没完没了,中间休息一点时间还要跟病人家属不断谈话,还要态度和蔼可亲不厌其烦。
稍微有点急躁情绪,就会被指责态度不好。他们每天提心吊胆的操心着每个患者的病情,放假都不敢走远,一个电话随时随地要赶回医院救命。
我每天就在探视时间跑来跑去,还能住在医院门口朋友家里,我都觉得累。但比起他们,我这些又算什么呢?
每天哄病人跟哄小孩一样耐心又细心,呼叫器随便一按随叫随到,中午医生办公室桌子上摆好了盒饭都不见医生过来吃,手术一结束腰都直不起来,腿都不能动了。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风险。
我在微博上感叹医生的不容易,有人居然说: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有什么好辛苦的?
可是,职责所在就欠你的吗?你上班都尽心尽责过吗?120万分努力和尽责就换来你一句“应该的?”
表弟是个牙医,有一次大年初二,正在家过年病人打电话来要求看病。表弟说可以去急诊,医院有大夫上班,对方表示:“你们医生居然还过春节?”
朋友是康复中心医生,病人要求超时锻炼,但因为会影响下一位病人的时间而被拒绝,转身对朋友破口大骂。
不久前,有一则在国内外都引发轰动的新闻:中国医生救活了一个心梗患者,结果因为抢救时候撕开衣服,钱包被扔到一边丢失了,反被要求赔偿因抢救丢失的财物1000元。
看到这个新闻,我都被气笑了。这种救命的医生,别说丢了我钱包,换我我倒给1000元都愿意。下次救命之前,先问问保命还是保钱包?
(本图来自于电视剧《心术》)
医患关系表面受伤害的是医生,但最终受害的是我们
最近还有个医生的文章刷屏,讲的是一个彝族的19岁小丈夫,带着被县医院判了死刑,连家人都放弃的老婆来作者的医院看病。
全身上下只有2万元,且病情凶猛又缘起不明,病人体弱严重承受不了手术之重。医生感到为难,但又被小丈夫的赤诚之心打动,努力的省钱帮他们治病。
当医生正为病情毫无进展愧疚的时候,小丈夫不断用自己的信任和坦诚打动着医生。
最终,病人好了,小丈夫“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就一直这样弓着背、低着头、倒退着、走出了我的门诊办公室。”
这篇文章让很多人流泪,为医生,也为小丈夫,而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感动,是压力更是责任。
有个评论写道:“如果文中这个有担当的质朴小丈夫(19岁)换成一个刁蛮者,其病妻(16岁)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虽说医者仁心,但仁心也是血肉之心,伤不起啊!”
现在的医患关系很严重,表面受伤害的是医生,但最终受害的是我们。很多人看病,不是带着信任的心,而是互怼和怀疑的心,动不动就互怼,一言不合就撕。
太多人觉得,医生应该看自己一眼就知道什么病,做任何检查都是要赚黑心钱,都是过度医疗乱开检查。只要没治好病就是庸医,就是事故。医生就是服务员,凭什么态度不好不微笑?
你以为自己破口大骂占了上风,你以为自己动不动就医闹得了钱占了便宜,但最终的结果是医生再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给出任何建议,不会再冒险尝试一切可能性,不会再为你赴汤蹈火的拼命——因为好心没好报,不得已只能自保。
微博里有个读者评论说:“就像学校里,家长对管学生的好老师大打出手,最后毁了的是你自己的孩子。”
如今,好的医生越来越少,学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当医生变成了高危职业、心寒职业、没尊严的职业,20年后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本图来自于电视剧《心术》)
“谢谢医生,真的~”
我妈手术的那天晚上,我站在医院楼下的马路上抬头看,整个大楼灯火通明,与北京西城区这个老城区周边的安静夜幕有些格格不入。
这里面,是每时每刻都在救命的心血管病专业医生。这个全世界就诊量最大的心脏病医院里,住着来自全国的心脏病危重病人。
我跟所有病人的家属一样,都住在这附近的各种房子里,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着接医院的紧急电话。那一刻,我在经历着自己从未经历和见过的一切。那些曾经只能在电视里见过的场景,我就身在其中。
所有的病人家属,都在互相鼓励,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从哪里来,做什么的,我们都在一起,耐心地等待。我们都无比虔诚地相信这座灯火通明的大楼里的所有努力。
我跟朋友说,出院以后,我一度觉得很恍惚。因为这里的一切,跟我平时充斥着金钱和利益的世界太不一样了。这是我第一次,切身的站在医护中间,站在那么多危重的病人中间,看到那么多医学的神奇所缔造的奇迹,看到所有医护匆忙的奔波和忙碌。他们在救命,毫无私心地救人。他们所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而来自家属和病人的信任,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和信心。
前几天我在餐厅拍了一张照片,我妈跟我儿子,坐在餐桌前互相对视。儿子着急地跟姥姥讲自己看到的一切,姥姥慈爱的地看着外孙。
我把这张照片发给主刀大夫,想到20天前还是在医院不许动的危重病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发给他:
“谢谢医生,真的~”
作者简介: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著有百万级畅销书《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新书《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正在全网热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天后整形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