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农家院 永靖县人民政府网杨塔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附近哪有农家院

Processed in 0.046158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民族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 & & & & & & & & & & &
民族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
永靖县助推品牌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本报讯&近年来,永靖县以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多措并举,助推品牌特色农业健康发展。&&&&&永靖县大力发展“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形成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建成杨塔乡砂宗村玉米和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三塬镇下塬村高原夏菜试验示范基地、三马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陈井镇陈井村食用百合试验示范基地等,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甘肃省著名商标7个,实现标准化生产。&&&&&创新脱毒快速繁育马铃薯和优质草莓种苗技术,引进番茄金桃、甘蓝碧玉、花椰菜佳丽雪等蔬菜新品种。围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发展,大力普及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日光温室栽培、规范化高效种(养)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畜禽品种改良等新技术,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同时,结合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集训等培训方式,采取大中专院校专家教授,县级产业专家组、本地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指定技术人员蹲点负责试验示范工作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确保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永靖县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作、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建成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并配套果蔬保鲜库。依托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建立起“配送+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产品直采直销体系,构建新鲜、安全、平价、便捷的农产品直销网络。利用区位优势,开拓临夏、兰州、西宁等周边城市及其他区地方市场,实现农产品“南下北上西运”,不断扩大外销规模。(郭红)合作互助:托起致富小康梦——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产业扶贫见闻
合作互助:托起致富小康梦
——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产业扶贫见闻
“有了马铃薯繁育合作社,我们的洋芋种植、销售问题解决了。”
“有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我们的启动发展资金问题不愁了。”
“合作社、互助社,就是我们脱贫奔小康的‘致富酵母’。”
初秋时节,记者在永靖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村——杨塔乡徐湾村采访时看到,在水泥路、红砖路两旁的成片梯田里,双垄沟播玉米长势喜人,马铃薯郁郁葱葱,一派丰收的景象。
“去年,我们村共种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300亩,亩产2000多公斤;种植原种1800亩,亩产1500公斤,全村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实现了全覆盖,成为全县有名的‘洋芋村’。”
“这几年种植脱毒马铃薯,我们村变成了‘富裕村’,大部分群众都盖起了新房,许多群众还开上了小轿车。”
徐湾村的当家人——今年61岁的村支书董吉珍告诉记者,徐湾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托了村上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合作社和村级产业互助社的福。
徐湾村位于永靖县西部干旱山区,由9个自然社组成,现有184户群众。以前,除在外打工、做点小生意的村民外,大部分人靠政府的救济度日,是全县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
尽管是贫困村,但徐湾村3000多亩梯田属轻质土壤,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加之毗邻刘家峡至西河白川环县公路和永靖县至积石山县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发展马铃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007年4月,村支书董吉珍带头在徐湾村成立了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组织村民繁育陇薯3号脱毒马铃薯原种6万公斤,建成集中连片的脱毒马铃薯一级良种示范繁育基地400亩。
董吉珍介绍说,为做好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合作社成立之初与永靖县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农户繁育出的良种以高于市场价20%的保护价收购,县农技中心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不仅保证了洋芋良种链条的稳固,也让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极大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这一年,全村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由于马铃薯个头大、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淀粉含量高,深受广大群众和客户的喜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年创收120万元。
这一年,村民黄成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种了5亩脱毒马铃薯原种,当年实现纯收入7000多元。第二年,村民董吉祥种了15亩脱毒马铃薯良种,收入2万多元。
“洋芋每斤从几年前的两三毛钱涨到现在的1块钱以上,群众心里都乐开了花,都说以前不起眼的‘洋芋蛋’,现在成了增收的‘金蛋蛋’。”董吉珍高兴地说。
2008年,为做大做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产业,杨塔乡筹资建成了永靖县西部洋芋交易市场,负责脱毒马铃薯良种的繁育、田间管理、销售和服务,促进了全乡脱毒马铃薯基地面积和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董吉珍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几年全村脱毒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历程。
“2008年,为帮助解决群众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我们用争取资金和发动群众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徐湾村扶贫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对生产困难、无力购买生产资料的种植户给予小额贷款支持。当年,全村销售种薯300多万公斤,创产值50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
“2009年,我们的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被省农牧厅评为全省百强合作社,附近村社的农户也纷纷加入到合作社里来,入社会员当时就达到1002户。”
“以前种洋芋最好的年份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从没想着种洋芋能赚钱。合作社成立之初,全村的人均纯收入在1300元左右;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年收入达到6万元,收入2万多元的农户不在少数。”
“2010年,合作社以每斤1.6元的高价销售种薯110多万公斤,实现收入350多万元,创利润100多万元,社员返还盈余3万元。”
2011年,徐湾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3年9月,徐湾村整合扶贫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的资金,在全县率先组建运行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运行资金达到88万元,当年支持马铃薯种植46户。
2014年,徐湾村搭建脱毒马铃薯原种网棚250座300亩,种植马铃薯原种1500亩,销售种薯100多万公斤,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400亩,户均实现收入2万余元。
2015年,县上在徐湾村建立陇薯3号“旱地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基地,进行旱地秸秆带状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和无覆盖露地栽培等试验示范。经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省农技总站等农业科研单位的马铃薯专家现场测产验收,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10%以上。
“现在,我们村上已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处,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还建成能储藏100万公斤的储藏窖2座,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集中收获、集中上市所带来的储藏难、竞相压价等问题,确保了马铃薯价格稳定,农户稳定增收。”
董吉珍告诉记者,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突出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宗旨,通过为种植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的销售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户和市场的有效对接,架起了广大农民与市场的桥梁。
董吉珍说,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是老百姓身边的“土银行”,无实物抵押、无繁多手续,实行农户联保,随借随还、随还随借,借贷灵活,资金运行高效平稳,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难题,极大地促进了全村脱毒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合作社+互助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型经营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在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和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的有效带动下,四年来全村累计为172户农户提供资金340万元,种植脱毒马铃薯7000亩,销售原种、商品薯1100多万公斤,创产值2000多万元,徐湾村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村,马铃薯成为增加全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谈到今后徐湾村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包村干部祁长翼介绍说,乡上计划申请注册马铃薯商标,通过分类包装将马铃薯推送到临夏、兰州、西宁等地的大中型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用直观、新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同时,乡上依托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开设微店、淘宝店,通过故事营销、情感营销等手段,缩短产品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拓宽销售渠道。
“采取这种销售模式,农民净收益将达到2.7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每年将达到9万元,这对贫困群众快速实现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祁长翼说。
说起合作社和互助社对全村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时,董吉珍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通过合作社和互助社,徐湾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双垄沟播玉米和中药材种植,扩大畜禽养殖规模,积极输转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他还说,许多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就卡在了缺钱上,特别是缺少启动资金,而互助社在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也点燃了贫困户创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去年,徐湾村山庄社贫困户魏元发用互助社的3万元借款发展养殖业,将种植的12亩双垄沟播玉米和秸秆全部用作猪羊饲料,目前存栏猪羊90多头只,今年已出栏40多头只,仅养殖业收入3万多元,加上10亩马铃薯的收入1.2万元和6000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合作社入股分红,全家一年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
去年,合作社流转了村里困难群众无力耕种的土地350亩。70多岁的低保户王正学夫妻俩是此次土地流转的受益者,他们把21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马铃薯,每年从合作社领取4200元的流转费,生活有了保障。
走进村民吴德发的新家,15间宽敞明亮的新房展现在眼前,屋内铺设瓷砖,屋顶装饰一新,新式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屋外瓷砖贴面,院内水泥硬化,与城里的楼房没有两样。
吴德发说,全家能有这样的变化,全凭村上的合作社和互助社的帮助,让他家通过种植马铃薯、玉米和养殖牛羊脱贫致了富。
吴德发给记者算了笔细账:他是木匠,经常外出给附近寺院庙观和农家做木工活,家里种了10余亩脱毒马铃薯、13亩双垄沟播玉米,还养了6只羊,儿子外出打工,全家一年的收入在4万元以上。
党文清是马铃薯科技示范户,他通过互助社借款发展养殖业,目前牛羊存栏20头只,已出售羊10只、牛1头,收入近1万元。同时,他有修理汽车的手艺,一年能挣2万元,加上家里9亩多马铃薯的收入,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在5万元左右。现在,他的儿子结婚了,全家不仅在县城买了楼房,还开上了小轿车。
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徐湾村已经形成了旱作农业种植、劳务输出、规模养殖三大主导产业。2016年,全村总收入达80万元,人均突破4120元,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就占总收入的79%。近三年,有72户贫困户283人告别了贫困,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初期的53%下降到现在的10.6%。
“发展资金和技术不愁了,农产品销售也不成问题,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努力了。”如今的徐湾村,群众想致富、要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致富能力也迅速增强。
“我们不仅要做大做强合作社和互助社,发挥‘致富酵母’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对徐湾村今后的发展,老支书董吉珍充满信心。
来源:今日永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永靖县特产介绍_临夏永靖县特产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永靖县特产介绍
地理标志产品  “刘家峡西红柿”形状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形美色艳、单果重300克-500克、光泽红亮,酸甜可口,每百克西红柿富含维生素A92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等多种营养成分,产地分布于太极镇、刘家峡镇等5个镇,50个村。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永靖的大棚蔬菜已有近20年的发展……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特定品质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文化典故  永靖栽植枣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枣树一般萌蘖苗栽植2~3年就能结果,无论分株、嫁接、根条扦插都能容易成活。在刘家峡、盐锅峡枣园中,200~300年左右的健康枣树到处可见 ……  珍珠西红柿永靖的大棚蔬菜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种植面积达1.1万亩,其中西红柿种植面积0.8万亩,亩产高达800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具有很高的市场信誉。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三是上市早,成熟期集中。由于永靖境内具有西红柿生长的光照条……
  永靖草莓永靖草莓以独特的品质,丰富的营养赢得“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色泽鲜红,柔嫩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罐头等。成熟早,在春末夏初的水果淡季即可上市。由于栽培方式的多样化,既使在严冬季节也可吃上美味可口的新鲜草莓。其产品已销往临夏、甘南、兰州、西宁等地。永靖草莓栽植面积大,主要集中在黄河、湟水沿岸的西河、盐锅峡、刘家峡地区,栽植面积达2500亩以上;而且草莓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已销往临夏、甘西宁永靖正在塬台灌区筹建万亩蔬菜基地……  永靖大枣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1997年曾经获得甘肃省林果产品博览会银奖。永靖县栽培大枣历史比较悠久,主要分布于黄河、湟水沿岸的刘家峡、盐锅峡、西河等地,树冠自然分布,主干灰褐色,叶长椭圆,新发枝条具刺,果形椭圆,纵径3.3厘米,果皮薄,嫩熟枣果肉白绿色,细而脆,汁多、味酸甜。干枣皮鲜红,肉白黄色。产于西河乡二房村的永靖县馒头枣,个大、肉厚、核小,更具特色。枣果含维生素丙特多,比柑桔高7-8倍,比苹果高70倍。栽培简便,宜管理,与农作物……  永靖县沿黄河两岸的广大稻农,采用先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盐碱地种植的水稻以米质优良、色泽鲜亮、味道香醇赢得了“黄河珍珠米”的美誉。
  水稻自一九九六年由县农技站试种成功以来,面积逐年扩大,截止九九年底,全县累积种植水稻近9000亩,总产稻谷5237.8吨,新增总产1025.3万元。二000年全县种植8000亩,绿油油的稻田生机一片,水稻生产已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黄河珍珠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刘家峡、岘塬两乡紧靠盐锅峡库区。自盐锅峡电站建成蓄水后,库区两岸土地盐碱化……  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紧紧围绕全力打造临夏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乡的目标,不断做大做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在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中,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沟垄种植等高效栽培技术,严格落实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措施,做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该县农业部门和杨塔乡政府抽调业务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严把种薯质量关,做好种薯的收购、贮藏和销售工作,杜绝不合格种薯流入种子市场。该村种薯平均亩产达4000斤,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50%。 2007年徐湾村成立脱毒马铃薯良……  永靖百合永靖百合是蔬菜中的珍品,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绵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已远销到港澳等地。百合属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山平川均可种植。它不管是在湿润的气候里还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特性。平均亩产800公斤,亩收入近万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永靖的百合种植主要集中在山阴潮湿的东部山区关山、徐顶、陈井等地。这里的土层属殖质,,,是百合壤。目前,全县百合种植面积1100多亩,产量达7.5万公斤。百合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糖、蛋白质、矿物质盐等多种营养成份。它作……  蔬菜珍品---永靖百合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棉、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港澳等地。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山平川均可种植,它不管是湿润的气候还是干燥气候均可正常生长,平均亩产1500公斤,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永靖百合种植主要集中的属二阴湿地区永靖东部关山、徐顶、陈井等地,这里土壤属山地黑麻土类,富含腐殖质及有机物,通透性、保水性能良好,是百合生长的理想场所。目前,共栽培面积8000余亩,总产量达1200万公斤,每年将获产值4000万元。
百合含有人体必需……  樱桃西红柿属番茄,属一年生蔬菜,是番茄半栽培亚种中的一个变种,原产南美洲热带秘鲁,从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我国90年代初引进,我县99年引种试验温室栽培获成功。樱桃西红柿以成熟果实供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完熟果实糖度达7-8度,每100克果中水份9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克,蛋白质0.6-1.2克,维生素C20-30毫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丙、矿物质等,可当成水果生食或当菜肴熟食,也能制成罐头等,具有独特风味,其果汁对肝脏病有特效,有利尿、保肾之功效,其果皮中含有与维生素D作……  黄河鲤鱼是淡水鱼类的著名品种,是刘家峡水库的特色鱼种,因刘家峡水库地处黄河上游,水质无污染,适宜黄河鲤鱼生长,且肉质鲜嫩,广泛销售于西北市场及各大城市。刘家峡水库人工养殖产量近600余吨。……  永靖岘塬乡出产的红富士苹果以其皮薄肉脆、汁多味香、耐藏色鲜而深受广大城乡消费者的青睐。至目前,全县累计栽植面积1.5万亩,年产鲜果4900多万元,实现产值9900万元。……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青脆、汁多、酸甜,果形椭圆。枣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糖70%以上,鲜果含维生素丙较多。目前,永靖境内共有枣树面积7400亩,12.5万株,年产枣45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540万元。刘家峡乡:红枣以个大味甘出名。……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热门城市:
当前位置: >
> 永靖政府网
永靖县政府网
刘家峡镇黄河路30号
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
永靖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濒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位于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之间,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205600人(2012年),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永靖县有刘家峡、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炳灵寺石窟等著名景点。[1-5]
永靖县素称“河州北乡”,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县份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0年,永靖县辖10个镇:刘家峡镇、太极镇、盐锅峡镇、西河镇、三塬镇、岘塬镇、陈井镇、王台镇、红泉镇、川城镇,7个乡:三条岘乡、、徐顶乡、关山乡、杨塔乡、、小岭乡、、新寺乡、坪沟乡,139个行政村、10个社区。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濒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地理位置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2010年)。
永靖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海拔高度在米之间,相对高差1291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地貌上可分为河谷平原、黄土丘陵山地、山间盆地、石质山地四种类型。
永靖县因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属温带半干旱偏旱气候类型,平均日照时数2534.6小时,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蒸发量1500毫米左右。
大夏河、洮河、湟水河三条支流与黄河交汇,黄河流经永靖县县域107公里(2010年)。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永靖县境内探明的有煤、锰、铜、金、铁、镍、铂、铬、钽铌、沸石、萤石、滑石、硅石、重晶石、钾长石、石膏、角砾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白云岩、蛇纹岩、砂砾岩、方解石、粘土等11类25种。截至2010年,永靖县已知的各种矿石储量分别为:煤21.2万吨,锰240万吨,铁29.43万吨,铜1128.9万吨,钽铌63.8万吨,白云岩315万吨,玄武岩1203万吨,石灰岩840万吨,石膏462万吨,钾长石70万吨,蛇纹岩400万吨,硅石70万吨,滑石100万吨,重晶石24.435万吨,花岗岩500万方,砂砾岩2亿方,粘土1亿方以上。已开发的矿产有锰、硅石、白云岩、玄武岩、粘土、石膏、石灰岩、辉绿岩、花岗岩、角砾岩、砂砾岩等4类11种。
自1958年以来,先后在永靖县境内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04.2万千瓦(刘家峡135万千瓦、盐锅峡47.2万千瓦、八盘峡22万千瓦),总发电量78.1亿千瓦时(刘家峡46.5亿千瓦时,盐锅峡21.7亿千瓦时、八盘峡9.9亿千瓦时)。有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座高峡平湖,总库容量达59.7亿立方米(炳灵湖57亿立方米、太极湖2.2亿立方米、毛公湖0.49亿立方米),境内水域面积达218平方公里(刘家峡140平方公里,盐锅峡16.1平方公里,八盘峡11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
截至2012年末,永靖县总人口为205600人,其中:汉族178018人,回族22125人,其它少数民族545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42%。在总人口中,非农人口43573人,占总人口的21.19
%;农业人口162027人,占总人口的78.81%。2012年末,永靖县常住人口为18.15万人。永靖县人口出生率为11.45‰,死亡率6.51‰,计划生育率96.98%,人口自然增长率4.94‰。
永靖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编辑综述
2009年,永靖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排序由30位前移到27位。永靖县生产总值20.8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62:62.87:21.51;固定资产投资17.80亿元,比2008年增长45.94%;农业总产值5.36亿元,比2008年增长9.39%,增加值3.25亿元,比2008年增长7.24%;大口径财政收入2.71亿元,比2008年增长-8.17%;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五项指标分别占全州的24%、23%、16%、34%;金融部门各项存款额28.82亿元,各项贷款额23.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比2008年增长17.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7元,比2008年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元,比2008年增长13.4%;永靖县贫困人口5.96万人,农村贫困面37%;永靖县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97.46%,人口出生率为10.77‰,人口自然增长率4.19‰以内。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9913万元,比2011年增长1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878万元,比2011年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08848万元,比2011年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0187万元,比2011年增长14.2%,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8774万元,比2011年增长1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80万元,比2011年增长11.2%;金融业增加值2614万元,比2011年增长14.9
%;房地产业增加值5105万元,比2011年增长5.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845万元,比2011年增长15.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442万元,比2011年增长16.4%。
2012年,永靖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5.4%、63.8%、20.8%变化为2012年的15.4%、63.3%、21.3%。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与2011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比2011年下降0.5%,第三产业比重比2011年提升0.5%。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0793万元,比2011年增长19.32%。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
22367万元,比2011年增长24.92%。全年财政支出147851万元,比2011年增长15.01%。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282.19万元,比2011年增长8.70%。其中:种植业产值57485.56万元,比2011年增长7.99%;牧业产值18897.73万元,比2011年增长7.87%;林业产值1493.32万元,比2011年增长6.22%;渔业产值1769.58万元,比2011年增长23.72%;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636万元,比2011年增长24.51%。
2012年,永靖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12万亩,比2011年增长0.3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70万亩,比2011年下降16.29%;玉米播种面积16.09万亩,比2011年增长3.67%;洋芋播种面积8.03万亩,比2011年增长7.93%;蔬菜播种面积5.64万亩,比2011年增长4.44%;其它播种面积3.66万亩,比2011年下降13.2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72万亩,比2011年下降0.17%。其中:夏粮面积4.50万亩,比2011年下降20.63%;秋粮面积24.22万亩,比2011年增长4.85%。
2012年,永靖县全年粮食产量中夏粮产量11282.96吨,比2011年增长7.72 %;秋粮产量98747.44吨,比2011年增长7.52
%。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83.11公斤,比2011年增长7.62%。农民人均占有粮679公斤,比2011年增长6.94%。
2012年,永靖县全年肉类总产量9057.99吨,比2011年增长3.15%。其中:猪肉6400吨,比2011年增长3.36%;牛肉208吨,与2011年基本持平,羊肉1692吨,比2011年增长2.48%;其他757.99吨,比2011年增长3.69%。
2012年,永靖县全年共完成植树造林4.33万亩,比2011年增长39.23%。育苗面积0.38万亩,比2011年下降2.56%。
永靖县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刘家峡、盐锅峡、西河等乡镇,经营领域涉及铸钢铸造、化工冶炼、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等各个行业。特别是铸钢铸造、化工冶炼、建筑建材行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永靖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95亿元,比2008年增长11%;工业增加值11.77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比2008年增长44.12%;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总额28.51亿元,实现利润1.21亿元,上缴税金1.89亿元,占永靖县财政收入的6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总额27.55亿元,比2008年增长14.17%,实现利税1.73亿元。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0206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4841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365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27.45%。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642万元,比2011年增长14.1%。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63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8.0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431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8.9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932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5.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2450万元,比2011年增长21.6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913万元,比2011年增长11.29%。
2012年,永靖县外贸全年完成出口额69.4万美元,比2011年下降42%。2012年,永靖县邮电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04.83万元,比2011年增长14.38%。2012年,永靖县旅游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68.2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30.34%。其中外宾旅游人数1.8万人次,比2011年下降5.26%。全年旅游总收入达61860万元,比2011年增长31.52%。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75%。
2012年,永靖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4303万元,比2011年增长18.66%。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6053万元,比2011年增长11.24%。
社会事业编辑文化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4803万元,比2011年增长32.1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71人,比2011年增长7.1%。文化产业完成投资8320万元。
截至2012年,永靖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其中:完全小学89所,教学点54个, 独立高中2
所,独立初中10所,职业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公办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人数29465人,其中:高中6253人,初中7864人,小学15348人。永靖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2年高考上省定二本线考生233人。
2012年,永靖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3所,病床数70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59人。儿童建卡率100%,单苗单针次接种率98%以上。
截至2012年末,永靖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2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22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0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32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7107人。永靖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9.7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民人数13.85万人,参合率为99.03%。永靖县城市医疗救助389人,农村医疗救助1926人。永靖县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7372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8160人。截至2012年末,永靖县各种社会敬老院6个,敬老院拥有床位78张,供养人员24人。
交通运输编辑109国道线、213国道线、309国道线在永靖县内穿境而过,距中川机场117公里,贴近欧亚大陆桥。
2012年,永靖县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43.45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05.43%。客运周转量8601万人公里,比2011年增长45.36%;货运量123.71万吨,比2011年增长27.92%。货运周转量7939万吨公里,比2011年增长80.19%。2012全年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2.33万人,比2011年增长10.99%。2012全年铁路运输完成总周转量2885.9万吨公里。
旅游景点编辑刘家峡刘家峡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约八十公里。刘家峡水库有一个很大的水利发电站,可供应陕、甘、青三省的用电。进入峡谷后,两岸奇峰对峙,景色变化多端,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盐锅峡水电站上游1公里处的罗家堡老虎口恐龙湾,距县城水路43公里。在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1999年8月发现10类150组,1724个恐龙足印化石,同时还发现鸟脚印、植物、叶肢介等化石。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晰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鸟脚类、一类翼龙类和形态独特的虚骨龙足印,还有尚未归属的单个足印。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积石山。炳灵寺石窟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炳灵寺所在的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炳灵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
当地特产编辑珍珠西红柿靖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
永靖特产 (5张)
。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
黄河鲤鱼黄河鲤鱼属于黄河流域原产鱼类,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背鳍的根部长,没有脂鳍,通常口边有须,体色微红明亮。
黄河虹鳟鱼虹鳟鱼是世界名贵鱼种,这种鱼周身黑斑,隐隐泛红。体表修长,无刺。
甘肃省政府
政府网大全
临夏火车站票价
最新加入政府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靖县教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