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题选什么?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第八题什么意思 没理解乱选了D_百度知道
第八题什么意思 没理解乱选了D
放大镜。因为成的像A'B'是正立放大的,这情况跟我们用放大镜看到的是一样的
采纳率:35%
😳为什么
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整理分析】2018年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第8题争议【福清一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888贴子:
【整理分析】2018年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第8题争议收藏
近日,今年全国乙卷(即1卷,福建省采用试卷)理综第8题引起争议。截至6月12日上午,全国乙卷考区各省教育考试院均已发布公告,认定题目无误,但考生对题目B项可以有不同理解,故单选A或单选B均可得分。至此,可谓尘埃落定。楼主是今年的考生,在化学吧、知乎等平台参与了本次试题争议的讨论,以下整理此次争议始末,供诸位参考。(长文预警,本文旨在相对完整地从多个角度阐述该问题。望能使诸位读者有所得。).首先展示题目: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本题位于试卷选择第一部分第8题,是常规意义上的化学题,但是知识点和生物多有重合,其中ABD均可以视作生物知识点(当然也可以视作化学知识点),但C则是明确的化学知识。
·关于选项的正误分析本题中CD选项无疑义,均为非常明显的正确项。A也没有疑问,A是非常明显的错误项,不论在生物还是化学中,果糖都必定是单糖。问题集中在B项。B陈述“酶是蛋白质”。这是一个判断句式,在不加限定词的时候,酶应该指全部的酶(类比“人是男人”)。但这一方面与事实不符,另一方面与生物课本知识点矛盾。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这是高中生物中被强调了很多次的高频考点。因此,该项也可以看作是明显错误,引起了极大争议。
·常规的解题角度楼主在考场上未纠结此问题。在楼主看来“选择最佳选项”是考场上的潜规则,没什么好疑惑的。A项概念错误,比起B项的不严谨,这个错误会更严重*,因此选择A是稳妥的。并且,酶作为生物的重要考点,并非化学所强调的,很难说到底有没有错,遇到这类选项,楼主倾向于观望一下其他项,再作出选择。这是一般性的做题技巧,并且,我建议诸位在判定某一项正确后还是要稍微扫一下其他选项。----*注:此处,关于错误程度的问题也一度引起争议。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本来不存在谁更错的说法。所谓错误程度的选择难题本不应出现在高考中。但它既然出现了,我认为A项的概念错误和B项的不完善还是有区别的,而且B项在考纲范围内是可以成立的(详见文章后面段落的论述)。有网友使用“1+1”作为例子来类比,1+1=3和1+1=4都是错误的,不存在哪个更离谱。但是,楼主认为,此处这样类比是不合适的,应该用1+1=10和1+1=3来类比,1+1=3是绝对不成立的;但1+1=10在二进制算法中是成立的,正如本题中“酶是蛋白质”在考纲范畴内成立。
·题目的不严谨在常规思路下能够选出正确答案并不能说明题目的正确性,楼主认为,这题无论如何都是不严谨的。在模拟题中出现可以原谅,但是在高考题中出现,实在是大失水准。说它不严谨,是因为这题将一个和事实存在冲突的项目作为了选择项,令人产生误解。在论战过程中我了解到,本次考试中,有不少学生真是抱着对高考严谨性的信任,在看到B后未审查其他选项而误选了B项(第一眼看到哪个选项不是人能决定的)。.但即使这样,并不能说这题错误。请注意此次修改答案的说明:题目本身无错误。仅就我个人而言,我认同考试院的这种观点。因为这在考试大纲中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详见下文)。
·题目和答案的合“理”性楼主认为:高中知识有很多是有缺漏的,与实际、与科学精神不符。如果拿科学说事,那么很多题目都要砍掉。高考参照课标教材,而不是所谓客观事实,如果有声明的统一标准,就不是不公平,也谈不上不科学。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同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下能有不同的解读,即使是科学。(关于高中知识的局限性,在知乎上有相近的表述。大意为:高中的化学反应不考虑质量亏损、物理计算万有引力没有使用相对论,这也是不符合科学和事实的。).楼主采取【高考考试大纲的角度】分析。(我就是知乎的那位抠大纲的匿名答主。)先说结论:仅在考试大纲角度内,本题无错误。这个结论可以根据高考考试大纲和说明,很严密地推出。(以下摘录考纲原文,并进行分析。).文段1:(2018考试大纲,P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和形式,对知道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以上旨在说明考试大纲在高考中的地位。考试大纲是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高考的标杆,而考试大纲主要是根据课标设置的。.文段2:(2018考试大纲的说明,P305)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以上意在说明生物的知识点不能用于化学题作答。.文段3:(2018考试大纲的说明,P305)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文段4:(2018考试大纲的说明,P306)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从以上两条可以看出,第8题的定位是化学选择题(因为第7题明确是化学题)。.综上,第8题只能以高中化学教材作为解题依据。.文段5:(2018考试大纲的说明,P358)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以上指出作为必考题的第8题,应当以必修1、必修2、选修4作为作答依据。
那么必修2教材中对于酶是怎样界定的呢?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P81)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苏教版:(苏教版,必修2,P76)蛋白质(protein)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的肌肉、皮毛、血液、乳汁以及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期催化作用的酶、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抵抗疾病的抗体中都含有蛋白质。(苏教版,必修2,P78)酶(enzyme)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以上很明确地指出,酶是蛋白质。.根据上述推证,我们可以看出,仅在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这题没有错误。请注意,我这样说,并非否定了题目的不严谨。只是,但是我们不能否定考纲和考纲制定的规则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可以也应当提出质疑;但是在高考中,尊重考纲和规则,或许才是正确的做法。
然而,必须承认,从考纲出发的解释存在先天不足,有网友质疑我:-“哪个高三学生在冲刺阶段还去研究考试大纲,必考题根据必修几来做,选做题根据哪本书来做,最多明确考试范围。考的时候也是根据三年学到的知识来答题,而不是先分析这是哪本书上的知识点。”-“一个考生在考场上时间该有多充裕才能联想这些规则?据我所知我们班只有我买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老师平时提都没提。”对此,我认为,考纲声明的标准的存在,只是给该题的设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并非要求我们从此角度去答题。研读考纲,领会出题者的精神,这是必要的,但在这题中,出题者的精神显然令人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了,出这样的题目来为难人本来就是很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从解题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采取文章开头说的常规思路。对于一个知识完备,刷过足够习题的考生,在认真审题的情况下,这题会纠结,但不可能选错。但这样就不得不涉及到“相对正确”和“揣测出题人意图”,这两种情况都是不符合科学精神,令人难以接受的。难道高考考察的真的是“揣测出题者意图”的玄学,培养的是接受应试教育的“考试机器”?
·高中知识内部的矛盾本题的错漏不止在于违背事实。从以上推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高中化学与生物知识不自洽(关于酶的定义存在矛盾)。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认可高中知识普遍存在的学科交汇现象(例如化学的有机化学与生物的重合,物理的热力学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的重合)。理综考试出于种种原因反对跨学科试题,这是适应现状的举措,但是在原本就相同的知识点上强行分裂,违背其科学性,确实非常不合适的。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此番查证过程中,发现就连化学课本内部知识都不能自洽。我们根据考纲指出,本题以必修2知识为依据,然而,在选考模块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却给出了关于酶的另一种定义(有限定词的正确的定义),摘录如下。(人教版,选修5,P86)例如,机体内起催化作用的酶、调解代谢的激素以及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等均为蛋白质。(人教版,选修5,P91)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苏教版,选修5,P10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虽然这不是必考题依据,但是课本中出现如此自相矛盾的说法,无疑是非常不应该的。并且,除了酶的定义外,在上面第一段文字中,对激素的描述也是错误的。在生物中,我们认识到,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还可以是脂质(性激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素等)等物质。这也是存在谬误的。教材编委会显然应该反省。
·高中教材定义与相关法规的矛盾化学吧贴吧用户星夜钢琴手小豆在Q群中指出,高中教材关于酶的定义和先行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定义矛盾。(以下根据小豆所述的相关资料整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第八条 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根据《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后文中简称《通知》):国务院于日(国函〔号)明确批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中略)2.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3.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注意最后一段话:“3.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那么,根据公开信息:中国化学会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2016年给出的定义是:“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核糖核酸(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但也有些核酸性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作用特点是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设置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2008年对酶的定义是:“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显然,在酶的定义的问题上,课本并没有做到《通知》所述的遵照使用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的要求。而我相信,不符合规定的并非仅化学教材的关于酶的定义。诚然,课本更新换代需要时间,但这是不是拖得有点久了呢?而既然课本条目与现行定义存在问题,高考命题组为何不能避开这一考点呢?
·高考命题模式的不合理其实在是否矛盾这个问题上,未必有那么绝对的界限,只是高中题是抠字眼的,爱玩文字游戏,这是历来的“潜规则”,在教学中老师也会强调这一点。而据知乎用户分析,正是这种考察模式造成了此题题目的“不严谨”。(以下摘录知乎原文,来自知乎用户芯信刘,原文:★hu.com/question//answer/,请删去★。)(前略)从高中观点(考生视角)出发,高中知识的应试性和局限性极强,试题总喜欢玩文字游戏,导致学生为了得分只能完全服从于教材观点和高中教师口中所谓的“理论”,实际上高中观点也有许多不当之处。(略)这种思想已经固化了高中生的思维,引导其“钻牛角尖”,这就是为什么考生每每遇及这种题型往往会陷入纠结而死抠字眼的直接原因。在此,我想劝诫一下广大高中学生和老师,不要轻易以你们那套局限的思维去批判学术观点。(略)从学术观点(命题人视角)出发,高等教育所学知识更为深广,注重互通,理论和实际紧密贴合。对于酶的概念,在不少大学教材(如酶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相关教材)关于酶的章节中都有提到,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生物催化剂,其本质为蛋白质。虽然些许教材有言“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但诸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观点并不罕见,甚至乎为普遍观点。关于酶的分类,学术观点表明,根据其化学本质,酶可分为酶(enzyme)、核(糖)酶(ribozyme)、脱氧核(糖)酶(deoxyribozyme)。显然,酶(enzyme)已然成为特指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代名词,而若要指本质为RNA的酶,只能称以核(糖)酶(ribozyme)。【这种说法本身也比较牵强,并非楼主应用该文章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楼主注。】(略)综上所述,依鄙人之见,对于高中观点而言,B选项可以是错误的,对于学术观点而言,B选项是普遍无误的。(扯一下哲学)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辩证统一的,科学也并非绝对的,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的形象化产物,大家不要觉得奇怪,也不必过于去纠结这些问题,到了大学,我们更多学的是知识的原理和运用,而不是停留在死抠字眼的层面上。.尤其注意最后一句。“到了大学,我们更多学的是知识的原理和运用,而不是停留在死抠字眼的层面上。”那么,我们现在的死抠字眼真的有意义吗?
·最终处理的合理性各省教育考试院最终作出了妥协,尽管不承认题目中的谬误,但至少给了诸位考生一个交代。“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对试题的B选项有不同理解”,这句话事实上承认了题目的不严谨,即存在误读的空间。“考虑到高中教学实际”,这是对高中生物和高中化学重叠知识的合理回答,即应当遵照接近客观事实(这里说“普遍认知”会更合适)的一项。“对该题单选A选项或单选B选项的作答均给6分”,这保证了诸位选择B项考生的权益不被侵犯。楼主认为,在错误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这称得上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这种做法至少给出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尊重科学。.然而,也仅仅是“比较合理”了。这个做法引申出了更多的问题。我们知道,高考在我国的地位是不同的,那么,高考的权威性到底要怎样得到体现和维护……修改答案,是否损害了高考的权威性?.在另一个角度,修改答案后,极少数双选AB的同学仍然无法得到分数。但事实上,这些双选AB的考生是真正有魄力、有勇气,敢于挑战“权威”、具有科学精神的,他们最清楚地看到本题的AB项中存在的谬误。在这12年苦读的最后,他们填涂AB时,怀有的是对考试部门的信任。固然,第8题为单选题,这是试卷上明确规定的,但是,在试卷疑似出错的情况下,选择AB成了最正确的选择时,还应该死守规则吗?经常看到有网友批判我国中学生缺少质疑和探究精神,一味死读书。然而,规则和所谓科学精神,究竟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在本次讨论中,当我作出上文中死抠考纲细节的回答后,知乎用户桀骨先生在讨论中这样回复我:(以下节选自相关回复)你的基本观点和我是一样的:不应该这么考。但我们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是对于这些有争议的知识的态度上。我的态度是对于这些有争议的知识,考生不应该拘泥于考纲而应该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获取更准确的知识。而你的态度则是: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考生可以不看重所谓的知识到底应该是什么,而应该尽自己最大可能的获得更高的分数。在我看来,这样态度不太好。我知道,作为一名高考考生,分数可能的确比知识重要的多。这是现实情况,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但是,实然如此不代表应然如此。知识与分数到底是何者更重要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已经高考过的考生,你还要用高三时一切为了分数的态度去看待知识吗?不需要了。你已经考完了。从现在开始的最少三个月里,知识就只是知识,不与分数挂钩的知识。以前,你可能没的选,所以你必须要说服自己,那一套为了分数的方式是对的。现在不一样了,你有的选了。可你还要坚持以前那一套吗?简而言之,度过一个高三,你应该见过了太多的套路,可考完高考,你已经不需要那些套路了。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或许才是一个高考结束的人应有的态度。
·争论的背后:关于人性楼主选A,但楼主支持AB均得分,一方面我有相信,和我竞争的人,在这一题上不会失分;一方面,选择AB均有其道理,命题组的失误不应由考生来承担。很难说对我而言这两点哪一点影响更重要,但对参与本次论战的大部分人,利益,才是真正的驱动力。.选A还是选B,6分的差距,对应的或许是全省上千名的排位变化,每个高考考生都可以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B选项被教育考试院认可之前,选B的考生及其家长以科学真理为据,摇旗呐喊;在B选项被认可后,选A的考生及其家长以考试大纲和考试的性质为据,愤愤不平。我觉得知乎的这篇回答写得很好(以下载入原文,作者知乎用户孤单彼岸,原文★hu.com/question//answer/)作为正常的学生,我只会考虑自己的扣分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拿到了应有的分数。而不会去关心,别人会不会因此拿回了本就该属于他的6分。只有那些紧紧盯着排名,一心想着大呀对手、成全自己的人,才会这样喊冤。上述这些认为选A遭到不公平的家长,唯名利而不尊重科学的鄙陋体现得淋漓尽致。真要较真的话,每一方都可以认为自己吃亏了。部分选A的同学:A错误最明显,选B的人明显是没掌握A的知识点!部分选B的同学:这出卷人TMD脑子有病,还好加回来了,可恨害我们在这道题纠结太长时间了。部分选C的同学:喂,我们是用排除法,A和B的正确性是相同的,由于是单选,所以我就蒙个C部分选D的同学:我们选D的同学就这样被抛弃了吗?说好的公平呢部分选AB的同学:我们才是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好吧……部分啥也没选的同学:我们没选的同学是因为在A和B之间不知道怎么选!----这真的是令人觉得非常沮丧的一件事。但楼主觉得,尽管大部分人在意的不是科学事实而是自身利益,但是不可否认,那少部分为了科学精神而追问的人正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
全文完。本文七千多字(含引用部分)。望看到这里的诸位有所收获。其中部分问题我没有给出个人观点。因为我也没有什么头绪。各位可以发表评论。有些问题要的不是一个结果,如果能够引起思考,就已经是有价值的了。
不知道是否可以加个精呢?
再补一张图……刚看到的。
我记得我去年理综刷题的时候也做过这个选项 化学书上也是写的也是酶是蛋白质 我不是很支持都拿分
既然题目没问题,答案A也是没问题的。怎么能说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理解就多出个B呢?闯红 灯的群体有他们的理解就去闯红灯,犯法的群体有他们的理解就可以去犯法,那还要交通规则有何用,那还要宪法有何用?考试可以随便改答案,那还要高考大纲和试题前的说明有何用?
这题真的有意思
这出卷水平对不起全国卷这名字啊,不是听说出卷组里还有大学教授?
登录百度帐号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2 08:53
查看: 4801
如题:历史卷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3 22:55
最多错5道,大家呢?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3 09:28
南海之风 发表于
利玛窦。。。。。OK对了~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98 小时
金币:11675
<em id="authorposton15-6-13 09:28
ellagzy 发表于
这题到底选啥
利玛窦。。。。。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3 09:27
南海之风 发表于
<font color="#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以游记方式把当时的中国和亚洲介绍给欧洲。1375年出版的《加塔兰这题到底选啥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3 09:26
Leone_Ma 发表于
君主立宪不就是民主共和么…王位虚君啊。这题我也错了…君主立宪还是君主而非民主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98 小时
金币:11675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2:12
mijialong 发表于
35题和求同存异毛关系???不是选b吗
我还以为是30题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2:09
南海之风 发表于
此题是为了纪念万隆会议而出的题目,而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5题和求同存异毛关系???不是选b吗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98 小时
金币:11675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1:32
gbye匿名贴 发表于
最后一题你选什么 我选b
此题是为了纪念万隆会议而出的题目,而1955年,在亚非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树立牢固的“中国情怀”  采用国际化的视野,是为了更好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与热爱,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今年命题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绵长和自成一体(第1题);儒家的礼乐制度对规范“和而不同”社会秩序的功能(第32题);中国传统中独具智慧的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第4题、第33题);中华文明的强大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古代的民族交往中(第8题、题39题),也体现在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中。特别是非选择题第39题,摒除了西方汉学家对于丝绸之路较为简单和狭隘的理解,尝试从中国眼光、中国立场来为丝绸之路的大历史建立坐标。
——转自2015年上海高考试卷评析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98 小时
金币:11675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1:18
Leone_Ma 发表于
君主立宪不就是民主共和么…王位虚君啊。
本身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是相对的概念
“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国际资料库)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君主立宪制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这种政治
体制将封建时代的君主和控制上院的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
治巧妙地结合起来。英王作为世袭的国家元首,根据宪法规定
享有某些最高权力。同时,英王权力的行使要按照宪法的规定,
并受到内阁的限制。今天,除英国外仍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实
行君主立宪政体,它们当中有、这样的西方大国,
也有、、、、、、等
  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而不理政”
的。君主的权力虚有其表,其一切行动和政务都要遵照宪法的
规定,完全服从内阁的控制与安排。这样,君主立宪制与专制
君主制相比,就有了本质的不同。国王基于宪法而存在,而宪
法又是国民意志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说,这些君主与其他资本
主义国家的民选元首已没有本质差别,所以人们形容君主立宪
制是“世袭总统制”的变种。现代君王的权力虽徒有其表,但
并非在政治实践中无所作为。由于他们远离政治,超然独立于
党派的政治斗争之外,因此具有保全议会中的民主政治、保护
行政连续性和抑制急剧变革的作用。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另一种政体形式。这种形式
萌芽于16世纪,到18世纪末叶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正式确
立,并在以后的200年间被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所接受。
  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
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因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
这种制度又可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的国
家,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政府以总理为首脑并对议
会负责,所设总统的职责是礼仪性和象征性的。在总统共和制
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集外交、内
政大权于一身。总统定期选举产生,政府部长由总统任命。总
统要向议会报告工作,但无权解散议会。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总
统可行使否决权。美、法等国实行的就是总统共和制。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1:15
南海之风 发表于
<font color="#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以游记方式把当时的中国和亚洲介绍给欧洲。1375年出版的《加塔兰我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98 小时
金币:11675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1:08
Leone_Ma 发表于
马可波罗吧。。
3世纪末,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以游记方式把当时的中国和亚洲介绍给欧洲。1375年出版的《加塔兰海图》反映了他的材料。15世纪,达?伽马(V.daGama)绕道,远航到达,(C.Colombo)经环球航行,找到了“”。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M. Ricci)随着西方殖民浪潮来到中国,他到不满一年,就用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写成《华国奇观》一文,附着中国地图寄回欧洲。后又在中国测量了一些经纬度。1600年以后,由于、等学者的支持和合作,利玛窦把西方和东方的世界地图汇编成《》(图5[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年间在中国先后编印了12次。《坤舆万国全国》把当时新发现的大洋和大洲等区域概念,以及地中海、罗马、、等地理译名介绍给中国读者,同时也把上使用的、、赤道等名词应用于地图。利玛窦对于东方和西方世界地图知识的交流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1:04
xiaoyan199696 发表于
第八题胡服胡床 是隋朝吧》。我选c文成公主的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1:02
mijialong 发表于
我也c,它说民主共和,英国是君主立宪君主立宪不就是民主共和么…王位虚君啊。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2 20:45
小君君在米国 发表于
<font color="#为什么是A?我选了C我也c,它说民主共和,英国是君主立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选择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