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二胎可以入党吗不能上公立学校吗,不能享受国家的义务教育吗

赴港产子再掀热潮 计生部门:不合条件生二胎算超生-赴港产子 二胎-青年焦点―上海频道-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赴港产子再掀热潮 计生部门:不合条件生二胎算超生
来源:青年报 作者:顾金华
选稿:赵菊玲
  “限制令解除啦,又可以去香港生孩子了。”怀胎7个多月的上海准妈妈小琳连日来又开始张罗起“赴港产子”的计划。自去年10月初开始,香港医院管理局宣布全港所有公立医院不再接受内地孕妇前来分娩的预约。而今年1月1日开始,这条“限制令”解封,令内地准妈妈们再次跃跃欲试。记者采访获悉,为了争抢客源,不少代办赴港生子服务的中介公司已经闻风而动,不惜大幅降价。而计生部门明确表示,不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孕妇赴港生产二胎,一样算超生。
  赴港生子再次开闸
  香港公立医院首次对内地孕妇进行“关闸”,暂停接受内地孕妇赴港分娩的服务。然而,当时的“关闸”并没有完全“关死”,香港医管局当时称,该政策目前只是针对2009年10月至12月本土孕妇分娩的高峰期,预产期如在12月31日以后的内地孕妇,仍可以正常前往各公立医院预约分娩服务。
  如今,在进入2010年后,这一限制令也自动解封,内地妈妈赴港产子这个热门话题再次被提起。记者了解到,选择在港生产的准妈妈们以广东、上海等居民最多,几乎港内每家医院都能找到她们的“身影”。而在医院的选择上,由于公立医院在价格上的优势,赴港产子的妈妈们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首选。
  中介为拉客大幅降价
  根据香港媒体此前的报道称,截至去年10月份,香港新生婴儿达8万多人,当中约3.5万名属内地妇女赴香港所生。而随着限令的解封,代办赴港生子服务的中介公司又准备大干一场。
  记者昨天发现,在互联网上搜索“内地孕妇香港产子”这几个关键字,有近4000条相关信息,其中介绍到香港产子的中介信息占了七成以上。而今年为了争取到更多客源,不少中介纷纷将服务费一降再降,从以前高达8万元人民币,大幅降到3万元,有的甚至更低,还不到2万元。除了价格战外,记者查询发现,不少中介公司打出“提供胎儿性别鉴定、脐带血储存、算命大师为婴儿改名”等特色服务来吸引客源。
  降价的同时,也有中介针对内地的有钱人推出了“超豪华生仔套餐”、“尊贵一条龙全包豪华套餐”等服务,收费从20万元至30万元。记者发现,30万元的套餐列明包括私家医院独立套房住院、分娩及医生费用、专人专车陪同到香港医院预约、产检、分娩和出院、代办婴儿五种证件、10天全海景豪华酒店两人套房、孕妇在港的保险、安排婴儿来港打预防针、体检或代寄奶粉、妈妈在深圳月子中心待产,最特别是还提供婴儿脐带血储存18年及由大师为婴儿改吉祥名字。
  而当记者致电询问一家中介的工作人员此类“超豪华生仔套餐”是否有需求时,对方表示选择豪华套餐的内地孕妇寥寥无几。
  赴港产子将产生系列问题
  【问题1】赴港生二胎视为“超生”
  不少中介公司表示,赴港生二胎因为孩子拿的是香港户口,不在内地登记,因此不算超生,也不用罚款。
  记者在询问计生部门后了解到,赴港生第二胎与在内地生第二胎无异,只要父母双方都是内地公民,在不符合生育政策的情况下赴港澳台或者海外生育第二胎的都算超生,要按照有关政策进行处罚,如果身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还要被“双开”。
  【问题2】不能同时拥有两地户口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内地孕妇在港分娩的婴儿,不能拥有“双重户籍”。在香港产子,如果没有违反内地计划生育政策,只要放弃居留权,婴儿可以在内地上户口。但如果获得香港居民身份,则不能再拥有内地户口及享有相关福利待遇。
  【问题3】不能享受内地义务教育
  在港出生的孩子能享受12年免费教育福利,然而这只在香港有效。据教育部门介绍,在香港出生的儿童如果不入上海户籍,到入学年龄无法与上海户籍儿童一样,享受本地生的义务教育。其与其他非上海户籍人口适龄儿童一样,如果要享受公办义务教育,则必须以借读生的身份提出申请,或者就读收费较昂贵的民办学校。如果其申请的公办学校学位不足,则只能服从教育部门的调配,去其他学位充足的学校。
  赴港产子部分花费
  公立医院生产费用预约39000港元未预约48000港元私立医院生产费用顺产约46000港元剖腹产约56000港元内地中介服务费用经济套餐:10000元-15000元豪华套餐:20万元-30万元
上海频道推荐阅读深圳:超生1个至少罚22万 境外2胎一律算超生[]_网易新闻
深圳:超生1个至少罚22万 境外2胎一律算超生[](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已经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将于日起正式实施。即将实施的新条例,究竟有哪些新规亮点,深圳又为何出台这些政策?
为帮助市民了解深圳的新人口计生政策,昨天,市卫人委针对新条例中“境外生子”、打多胞胎针、晚育产假等多个焦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境外生二胎一律算超生
条文:夫妻双方为本市户籍,或一方为本市户籍另一方为非本市户籍的中国内地公民,违反女方户籍地生育政策在境外生育子女且其子女在本市办理入户或者两年内在境内居住满十八个月的,算超生。
解读:到香港甚至美国、新加坡等地生育第二胎子女,成了不少富人的选择。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显示,2001年港产内地婴儿只有620人,2011年达4.4万人,几乎连年翻番,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最早的深圳、广州等与香港接近的广东地区,发展到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相对富裕的城市。这种趋势无疑对香港医疗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双非”家庭中父母同住深圳的占到25%,这些子女出生后持港澳回乡证回深圳随父母生活,虽不在深圳入户,但与深圳市户籍子女一起享受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待遇,市民意见很大。如对此类行为不予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在内地超生并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公民不公平,因此规定境外生二胎的,一律按超生处理。
超生一胎至少罚款22万
条文:本市户籍人口社会抚养费以生育行为发生时本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征收的计征基数。超生一个子女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社会抚养费;超生两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当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对每个超生子女以超生子女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解读:违法生育公民缴纳社会抚养费,是对社会相应增加的公共投入的补偿。内地居民在国(境)外生育的子女,大多数都带回内地居住,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我国的教育、医疗等福利,因此也是相应增加了社会公共投入,其父母应作出相应的补偿。
该规定统一了本市户籍人口超生子女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计征基数和倍数,堵塞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中的漏洞,防止全面城市化和特区一体化后各区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如2010年最高的福田区社会抚养费23.5万元,最低的龙岗区16.9万元)。超生一胎至少罚款22万,如2011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505元,夫妻双方为73010元,三倍为219030元。
晚育者女方增加15天产假
条文:实行晚婚、晚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除按国家、省有关规定享受假期优待外,实行晚育的,女方增加产假十五天。
解读:对于产假,根据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按照省条例,晚育又增加15天,如果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又增加35天和男方享受10天看护假。此次市条例规定晚育增加15天后,共计可享163天产假。
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都对执行晚婚晚育的公民给予增加婚假和产假的奖励,仅是时间上存在差异,有的是增加婚假20天,有的是增加10天婚假。在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中,不少市民希望晚育者增加产假30天。虽然对增加奖励假期的呼声强烈,但考虑到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有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长远来看也可能损害群众的利益,最终将奖励假期有所压缩。
违规打多胞胎针、吃多仔丸将处罚
条文: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经依法批准并取得相应资质,按照有关规定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妻提供服务。不得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三胎或者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解读:为规避计划生育,有些人违反规定,滥用如打多胞胎针、吃多仔丸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既违反了计划生育的本意,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应当严加管理。对于违规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有关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5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名词解释
社会抚养费:就是俗称的“超生罚款”,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社会抚养费属于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深圳无权放开二胎
有关放开二孩生育的声音最近不时传出,深圳有无可能放开?对此,市卫人委在解读新条例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深圳市无权加以规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关于特区立法不能与国家法律基本原则相违背的要求,市条例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原则。
计划生育奖励金范围扩大
新条例加大了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的力度。除晚育者增加15天产假外,新条例将广东省计划生育奖励金范围由“独生子女父母”扩大到“具有本市户籍且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没有生育只收养一个子女的”父(或母)。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并将其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此外,条例还落实避孕节育手术假期、补助等。规定“本市户籍育龄夫妻或者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且纳入实际管理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的,凭手术证明,由所在单位给予休假,并由现居住地的区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未婚生子要收社会抚养费
未婚生子算不算超生?新条例规定,未婚生子不算是超生,但要征收社会抚养费。规定“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胎且自生育之日起60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征收社会抚养费。此外,符合再生育政策规定,未经批准怀孕第二胎的生育时仍未补办审批手续的,也要按计征基数征收2%社会抚养费。
超生人员不可申请保障房
超生后如何处理?新条例规定,对超生的男女双方,自依法接受处理之日起未满5年的,不得申请廉租房及公共租赁住房;自依法接受处理之日起未满15年的,不得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自依法处理完毕之日起未满5年的,超生人员及其子女户口不得迁入本市。(李可心)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0:03:59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从养育小孩来说,一份生存资源对应一个小孩还是一群小孩,那个会生活的更好,傻子也知道是一个小孩会活的好,这叫生存质量.为什么超生总是越穷的地方生的越多,而越大的城市里超生的事情越少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仅将小孩当畜生养,给口饭吃就行,城里人养个三五张嘴应该是很轻松的.但越是大城市的市民越是知道,人活着不仅仅是吃饱饭,还要对应各种的生存需求而每个需求都对应着金钱,所以将小孩当人看比当畜生养所要付出的成本高的多的多,养一个都很困难,更别提三五个了.而高资源培养的小孩肯定比农村低水平养殖的超生子女更文明,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为什么中国的穷人那么喜欢生孩子呢?有人说,现今中国的穷人喜欢生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有几个原因:一、封建观念的影响,多子女才会多福气呀。二、多生子女是要传种接代,特别是生男孩子。三、现今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多生子女是为了很好的养老。其实这几个原因,我认为不是什么主要原因:试想一下,稍微一般的人家,都是要两个孩子,一般是一男一女就行了,而城市里的人家,一个孩子就可以了。别人可以转变观念,你很穷的人家怎么就不可以转变观念,而且你很穷的人家,有三、四个孩子不就行了,干吗还要那么多呢?这几条原因不足以解释穷人为什么喜欢多生孩子。
老龄化问题:通过多生育来缓解今天的老龄化(就象股票下跌后再买来滩薄成本一样吧),那么这些多生的群体老了呢(再跌呢?淘干你,套死你),是不是又再多生来解决新一辈的老龄化,这样循环下去?
1、环境污染:一个人一生不知道要拉多少屎尿、吐痰、理头发、电池、果壳、乘车废气等等成千上万的各种废物、垃圾,中国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这些超生者会不断制造这些垃圾和废物。
[转帖]请举报那些超生者 因为他们正侵占你孩子的生存权
45055 次点击
204 个回复
0:03:59 发布在 & 猫眼看人
世界教科文组织预测,如果坚持目前的人口控制政策,2033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16.5亿-18.0亿(数量巨大的黑户及漏报瞒报也不能不考虑)。如果现在就全面放开二胎,中国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将推迟到2050年左右,届时人口总量可能突破20亿。讨论人口问题不能不回答这个尖锐的问题,一味的情绪化的控诉有什么用?
从养育小孩来说,一份生存资源对应一个小孩还是一群小孩,那个会生活的更好,傻子也知道是一个小孩会活的好,这叫生存质量.为什么超生总是越穷的地方生的越多,而越大的城市里超生的事情越少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仅将小孩当畜生养,给口饭吃就行,城里人养个三五张嘴应该是很轻松的.但越是大城市的市民越是知道,人活着不仅仅是吃饱饭,还要对应各种的生存需求而每个需求都对应着金钱,所以将小孩当人看比当畜生养所要付出的成本高的多的多,养一个都很困难,更别提三五个了.而高资源培养的小孩肯定比农村低水平养殖的超生子女更文明,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进城打工的民工超生现象仍很严重
要讨论问题就得立足于基本国情。人口多,人均资源和人均产值世界倒数。最简单的例子,大学毕业招聘会上黑压压的应聘者还有高的离谱的房价,如果中国人口规模适度,绝不会是这个样子。
中国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人口太多做世界的血汗工厂给世界打工。可是不这样又能如何呢?人口这么多,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扩大就业。人口老龄化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但人口大爆炸你机会没有解决的办法,为了维持就业及稳定,你只能永远做世界的苦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人口太多,人与人恶性竞争,什么黑心食品有毒食品都出来了。转基因不吃你吃什么呢?起码转基因产量大。这就是中国的悲哀和无奈。
都说农民苦,为什么苦?农民为什么不能变成农场主?一户有多少土地?种出来的粮食就自己吃就不错了,能变农场主吗?当前的社会矛盾也是这些超生害的,有些SB一天抱怨这抱怨那,羡慕这个国家羡慕那个国家,每天吃饱了没事就乱放屁!有限的资源养着世界最多的人口,10个中国人加起来能够分配到的资源或许还不到其他国家一个人的,你还嫌生得不够多?人口暴增带来的问题还少吗?你有钱了,你要生两个,你孩子长大成家加你就要三套房子,你的后代或许生三个,那要多少房子给他们住?或许还要算上你的车子,你儿子也要车子,要烧多少汽油?还嫌油价不够高吗?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带来的就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要扩张就必然要向周边扩张,征地,强拆不就是这么来的?
还嫌死的人不够多是不是,是不是巧家爆炸威力还不够?
那些叫嚣放开生育的你们是中国人吗吗?一线城市因为人口众多所带来的层层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吗?蓝天污染,看不见蓝天白云,北方下雪次数也是个位数字吧?
为什么中国的穷人那么喜欢生孩子呢?有人说,现今中国的穷人喜欢生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有几个原因:一、封建观念的影响,多子女才会多福气呀。二、多生子女是要传种接代,特别是生男孩子。三、现今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多生子女是为了很好的养老。其实这几个原因,我认为不是什么主要原因:试想一下,稍微一般的人家,都是要两个孩子,一般是一男一女就行了,而城市里的人家,一个孩子就可以了。别人可以转变观念,你很穷的人家怎么就不可以转变观念,而且你很穷的人家,有三、四个孩子不就行了,干吗还要那么多呢?这几条原因不足以解释穷人为什么喜欢多生孩子。
老龄化问题:通过多生育来缓解今天的老龄化(就象股票下跌后再买来滩薄成本一样吧),那么这些多生的群体老了呢(再跌呢?淘干你,套死你),是不是又再多生来解决新一辈的老龄化,这样循环下去?
1、环境污染:一个人一生不知道要拉多少屎尿、吐痰、理头发、电池、果壳、乘车废气等等成千上万的各种废物、垃圾,中国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这些超生者会不断制造这些垃圾和废物。
2、消耗资源:一个人一生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资源,总之地球上千万年才形成的资源因人类的滥采正在枯竭,也许今后有新的食物、新的能源替代,但即使是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也需要稀有矿物做太阳能平板,超生者会不断消耗这些地球上已经为数不多的资源,你的孩子享用这些资源的权利就会被剥夺
3、破坏生态:人类使得森林和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小、灭绝,如果中国只有6亿人口,就不会是现在这种生态-河水黑臭,也不用把成千上万只禽、畜关进工厂来养-禽流感、猪流感;中国现在恐怕连几块干净的地方都已经找不到了,这些超生者会侵占这些资源,你的孩子连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恐怕也不能够了。
4、治安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遵守纪律,喜欢插队、挤,坐火车有“黄牛党”、看病有“号贩子”(当然这些不影响贵族阶层,他们有关系办事、坐飞机、打的等),不是国人素质差,是人太多了。假如杀人案件十万分之一的话,300万人的城市就有就总数有30起,吓死人吧!即使今后犯罪率、贫困率不高,但中国的总量一定是巨大的。数量众多的超生者会让这些情况更加恶化,你的孩子就会生活在黑暗的社会中。
5、国防安全:日本、新加坡人口密度大,资源少,但他们可以认美国等西方国家做干爹,因为他们是小国。而中国、俄罗斯和他们一样大的,我们既不愿做他们的干儿子,他们也不会愿当我们的干爸爸(可爱的苏联人民天真地认为只要推翻了共产党,走资本主义道路,美国人就会拥抱他)。
穷人只所以多生孩子的根本原因是:穷人多生孩子,是为了以多生孩子来尽最大可能改变自已穷人的地位。在致富无望的情况下,穷人只有多生了孩子,自已才会更有可能改变自已穷人的地位。原因有几:一、在现今,穷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是越来越渺茫,不过穷人改变自已命运的机会也还存在着,只是概率越来越小。但是,只有自已的子女多了,在分母一定的情况下,分子才会越来越大,那个自已改变命运的概率才会越来越大。二、在一人飞升,鸡犬升天的现今社会,只有自已的子女的地位改变了,自已的地位也会跟着改变。他们的子女改变命运的途径一般有如下几种,1、如在外打工,也说不定可以变为一个成功者,再不怎么样,就是一个普通打工者也比在家强一点吧。2、自已的子女在外边加入黑社会,或者干些违法的事,也许可以成为爆发户,不过也可能死掉,不过也不要紧,反正子女多,死了还有很多,反正是投资,投资也是有失败的时候。3、和不错的家庭联婚,借助姻亲的地位,拉高自已的地位。三、在社会人口一定的情况下,穷人只有所生的孩子越多,他们的后代才会在人口总量中占有的比例越大,才会更有发言权,才会更有可能挤入中上流社会。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9-27 13:58
&5月17日是浙江宁波外来工子女报名入读公办学校首日,报名将持续3天。为了孩子读书,有家长凌晨3点就去排队了。一直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入学有一些门槛,但这个门槛并不高,而且宁波公办学校接纳民工子弟已达到70%以上。然而从当日报名的情况看,一些外来娃报名读书还是有点吃力。
现场还是有不少家长递交的资料不符合要求,比如超生、办假证等原因,被拒绝报名。
&根据当地政策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读宁波四区公办小学,须符合下列条件: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父(母)确在四区有相对稳定职业,持有劳动合同原件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江北、高新区规定6个月及以上,海曙、江东规定一年以上),或取得工商营业执照(附完税证明,江北、高新区6个月及以上,海曙、江东一年及以上);父母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持有当年度《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父母双方暂住在四区(江北区、高新区规定6个月以上、海曙、江东规定一年以上),并有相对固定住所,持有《居住证》(或《暂住证》)和暂住地租房合同正式文本,两证地址相符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9-27 13:59
六十年代饿肚皮后提倡自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套、避孕药,不强行流产,不处罚。七十年代规定限制生育,一胎化,独生化。八十年代砖家叫兽说,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到十二亿就会开始下降。但是人们看到,全国大部份地方没有执行,老实人又吃亏了。有出境生育、特权生育、赖皮生育。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9-27 14:00
如果没有计生政策,那你生多生少无人管得着;但既然有了计生政策,全国都要执行,不能他执行,你不执行,自顾自超生。无法无天,闯红灯者得利。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9-27 14:00
城市里外来人口超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中国的问题是要加强对农村以及城市中流动人口和非国家单位的计划生育问题,而不是开放二胎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9-27 14:02
中国农村地区的超生极其严重,像河南、江西等地2、3孩子的不知有多少家庭;而大城市几乎没有2胎的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9-27 14:03
计划生育,只对那些中产阶级有效。他们有工作,没多少钱,又有那么点积蓄,不敢生。对真正的穷人,他们不怕,想生就生,像养猪一样。对富人、名人,他们有的是钱,想怎么生就怎么生。这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无耻。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9-27 14:04
无锡调查张艺谋超生:3子女户口在外地
发布时间:
08:22&&&&来源: 中新网&&&&作者:
核心提示:张艺谋被曝有7个子女,涉嫌“超生”。无锡市计生委的周主任给出确切答复:“目前只能说两点,一是正在调查,二是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据介绍,尽管目前陈婷户籍资料是在无锡,但根据资料查询,她的3个子女户口资料并没登记在无锡。另据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得确切消息,其实目前陈婷和3个子女的户口都已在无锡了。
发表于:13-09-27 14:24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是时候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了
  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杨琳
  8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作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报告中涉及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众多数据,使得国内外媒体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进一步升级。
  8月26日,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中国“多老”、“少子”的现状,认为“单独二胎”等微调政策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趋势。文章认为生育政策有相当长的滞缓效应,即使中国现在就着手放宽计生政策,今年出生的二胎、三胎婴儿,到2025年也不过14岁,未到结婚年龄,到2042年才31岁,真正能够大幅度地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年头。
  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热议中,近日,《了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今年4月,翟振武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讲解,他对本刊记者表示:“综合考量之下,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的空间和基础已经具备,调整的方向也已明确。但这种调整决不能是大开大合式的,一定是分步骤的、有过渡的。”
  “政策调整的时候到了”
  《了望》:如何看待近一时期国内外媒体对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评论?
  翟振武: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简单的“算数”,有时并不能展现其完整的意义。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通过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为干预,使生育率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中国也面临着更快速的老龄化问题。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整。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很好控制的前提下,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
  计生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老龄化进程,有利于家庭结构的完整和优化,有利于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也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因此,我个人拥护从现在就开始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政策完善和调整决不能是大开大合式的,而是要分步骤、有过渡的。
  《了望》:目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间点已经到了吗?您认为主要有哪些考量因素?
  翟振武:我认为,近一段时期就已经可以开始调整计生政策了。但是人口政策这样大的政策调整,事先的准备、讨论、研究要特别充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写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应该说调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经明确了。
  对计生政策作出调整,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现行政策实行30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有了调整空间,如果现在中国人口增长得还很凶猛,那么政策完善和调整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二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矛盾逐步突出,应该未雨绸缪地进行前瞻性的调整。三是,计生政策调整要稳妥、有过渡,避免人口的突升突降。这些问题都要全面考量。
  《了望》:与30年前相比,中国目前的人口资源承载能力有没有变化?
  翟振武:人口承载能力是一个变量。30年间,随着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中国的人口资源承载能力确实提高了很多。30年前我们有10亿人,现在有13亿人,生活水平还更好了,这都说明了支撑能力在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大量利用了国外的资源,比如石油、钢铁、化肥等物资的大量进口。而且人口承载能力的提高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凸显的粮食、蔬菜、肉蛋生产中使用过量化肥、甚至增长素等食品安全问题。
  在此背景下,未来在实现人口零增长、达到15亿人口峰值后,中国的人口数量应逐步、缓慢下降,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为有利。
  “老龄化已无法逆转”
  《了望》: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衡量,放宽生育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翟振武:首先应该明确,无论中国是否放开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方向都已无法逆转。即使现在实行“单独二胎”,甚至全面放开二胎,对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这个作用大概是2~3个百分点的降低,比如老龄化率从28%下降到25%或26%。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历史必然的进程,只要生育率下降,就必然会经历这一过程。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面临这一问题,在日本、韩国、
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生育观念发生改变,生育率也在下降,伊朗、越南的生育率也大幅下降,接近更替水平(2.1)。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是在经济尚未发达的情况下,利用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为干预实现的,而且下降速度很快,这是我们必须应对的。
  任何政策都是暂时的,与它对应的是人们的观念,相比之下,后者发挥的作用更大。在中国,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女性普遍参加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子女养老的需求大大降低,这都会影响生育观念。当前在一些大城市,即使允许生二胎,也有一定比例的人选择只生一个,一个孩子都不生的也大有人在。再过20年,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放不放开生育政策恐怕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就像现在的欧洲一样。
  《了望》:您认为应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哪些关键点?
  翟振武:解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靠“多生孩子”,根本出路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支持体系。与此同时,要主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劳动力的减少。
  “桶型”人口结构
  《了望》:对于“人口红利”消失的焦虑有没有必要?
  翟振武:“人口红利”指人口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时间段。有人口红利的时候,我们要利用;人口红利消失后,反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倒逼产业升级的换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倒逼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使社会更加和谐。
  拼人口数量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美国人口才3亿,但却是超级大国。西方发达国家总共7.7亿劳动人口一年创造36万亿美元的社会财富,而中国9.3亿劳动人口2010年GDP为6万亿美元。我们不能靠“多生孩子”来发展经济、支撑经济增长,而是要在现有人口数量基础上,要靠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比较优势。
  《了望》: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能够缓解“人口逆淘汰”的情况吗?
  翟振武: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抑制了农村的生育,从平均生育6~7个孩子下降到1.5个,而城市从平均生育3个孩子下降到1个。农民为计划生育作出了更多的贡献和牺牲。从30年的历史长度衡量,农村和城市人口增长率的差距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因此,计生政策并没有导致和加剧人口的逆淘汰,相反它延缓了人口的逆淘汰。
  而改善“人口逆淘汰”问题,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主要还要靠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靠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靠让农民少生孩子、城市人多生孩子。
  《了望》:放眼中国未来20~50年的发展,怎样的人口结构是最为理想的?
  翟振武: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倾向于倒金字塔型。塔顶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塔基的新生人口增长率逐年降低。这个情况已经不可避免,即使现在调整生育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结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增长那么快,决定了现在和未来老龄人口增长速度也会非常之快。到2040年左右,中国达到4亿多老龄人口的高峰值后,老龄人口会逐步下降,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也可以说,40年之后的人口结构,要比现在和近期的人口结构好,这是肯定的。
  欧洲国家“桶型”的人口结构,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特征,是一种人口可持续增长的结构,也叫做“稳定人口”,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在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如果人口数量每年略有减少,实现“缓慢的负增长”,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
发表于:13-09-27 14:25
  《大国空巢》摘要导读
  作者:易富贤&
  1、人口结构安全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人均生育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让生、不愿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著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入旧大陆,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数倍增加;加上牛痘接种和青霉素等的推广使得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20多岁延长到现在的60多岁,导致人口激增。年轻的人口结构是各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但是工业化通过“右手”压迫人口,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使得生育率降低,出现严重老年化,社会难以持续发展(越穷越生,越生越富,越富越不生),与中国古老传言“财丁不能两旺”相吻合。这种“两手”调控机制使得人口呈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三百年左右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或者下降期。计划生育使得中国放弃了数千年一遇的人口发展机遇。中国要是1970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著人类发展指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2005年底人口也只有15亿左右;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2005年人口也只有14亿左右人口,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3、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同期人口从5.5亿增加到10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19世纪初的占世界40%下降到1949年的22%),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著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而现在的老年人都是马寅初人提出口论之前出生的,那么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1950年代到19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目前全球经济都在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但是今后中国将面临“人口负债”,同样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
  4、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300年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消耗只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将“非资源”(比如过去的煤和石油)变成“资源”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人口不断增加,而生活水平反而不断提高的原因。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
  5、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的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全球第一,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全球第三,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39%。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3.7%,但却拥有全球36%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14%,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48%。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3%,但却拥有全球62.3%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中国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73.5%,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30.14倍,人均森林面积是印度的2.08倍,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1.24倍,人均矿产资源是印度的3.55倍。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和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良好,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的91%,中国的89%,巴西人口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中国的14.6%,但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一致,中国目前在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在巴西照样存在。
  6、由于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抱怨人口过多、建议控制人口的“有识之士”历代不乏其人。现在不少人口学家声称要将中国人口降低到7亿、5亿或者3亿。2005年中国人口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7亿,1978年以后出生的5亿,1988年以后出生的3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76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2046年、2054年、2064年才能分别降低到7亿、5亿、3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41岁、49岁、59岁了,基本都丧失生育能力了,然后在2085年左右中华民族基本灭绝。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和过把瘾就死没什么区别。并且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7亿,即使3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要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资源,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留著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人口。
  7、从全球看,环境污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1990年代起也不断改善。但是中国城市环境确实在恶化,一方面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现在二、三亿青壮年农民工只是序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走精细化道路,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不会发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烟雾”事件)。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环境问题同样严重。并且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是国际社会转嫁来的。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却严重污染人文环境。
  8、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当年的所有预测全部落空(比如1980年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是实际上1999年就进入老年化)。比较中国和印度的HDI,发现计划生育并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人均GDP,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却有害于千秋:诱使中国走“以物为本”的畸形粗放型发展模式,削弱物资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抬高养育成本,降低生育意愿,使得中国提前进入养不起孩子的时代,削弱人口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人口老化,导致“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难以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今后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并使得城市化滞后,降低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彻底改变世界和中国民族结构(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0年的22%下降到2005年的19%,不久将降低到15%,然后继续快速下降,李小平等人口学家认为应该继续降低到占世界3%;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期间中国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增加出生性别比;降低人口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增高家庭风险(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约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使得中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未完成时就出现劳动力短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严重阻碍今后产业结构的转型;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威胁社会稳定并危及可持续发展。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现在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比如目前只有4000万老人享受养老金,但是社保就已经出现问题),随著时间推移,问题将越清晰、越严重。仅仅二十多年之后,就有四亿多老人等著养老,四千万青壮年光棍面临无妻徒刑。如果不及时果断地作出方向性调整,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动摇国本。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却正在迅速衰老,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9、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决定就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家庭缩小,只需要比较少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消费,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使得行政成本(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100倍)、垄断企业与资本三者拿走了GDP的绝大部分,中国工资收入占GDP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GDP的12%,居民收入只占GDP的22%(其他国家工资收入占GDP的54%-65%)。在这种“寄生经济”的模式下,必然压制正常消费,增加腐败的空间,贫富差别增加,也给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消费萎缩,产品廉价外销、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受制于人(全球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国内需求不足引起就业不振,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要是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家庭需求底线提高,工资占GDP的比例被迫成倍提高,虽然孩子增多,妇女劳动参与率降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目前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居全球第17位),但是家庭生活水平反而比现在高,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趋于合理,大大增加就业容量;多出生的人口中只有1980年代初出生的大约三千多万(不可能超过五千万)进入劳动市场的,相对于目前9亿多的劳动人口来说比例不高,对现在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且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就是说20岁的人口基本并不与50岁的人口抢工作。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不顾人口结构的扩招并且将使得今后很多高校因为生源短缺而破产。
  10、由于生育意愿的下降,中国“九五”、“十五”期间每年人口增量都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生育率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1.3,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还可以从近年小学生锐减,小学大量关闭得到佐证。现在低惯性增长是人口锐减的前兆。但因为涉及利益和权力,计划生育就像是穿上著了魔法的红舞鞋,停不下来了,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50%左右,从而将客观调查的1.2-1.3的生育率修正成1.8。中国人口迷雾是“人工迷雾”。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下,中国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报告》预测在现有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于2033年达到15亿,根据这种预测,2006年人口需要增加1300万以上,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只增加692万(实际上可能只增加两三百万),可见《报告》一两年的预测就与实际相差甚远,遑论今后了。《报告》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多次强调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不是降低生育率。国家统计局资料认为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张维庆2005年11月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7亿”。意味著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口。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人口增量只有768万,2006年人口增量只有692万。这说明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中国的生育率无法稳定在1.8,而是远低于1.8。中国2005年底实际人口只有12.5亿左右,而没有国家统计局宣称的13.07亿。目前每年出生12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随著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不可能达到14亿,更不会达到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所宣称的16亿。
  11、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得益于传统生育文化(家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现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国家和民族意义的传香火吗?家族的香火传不下去,难道国家和民族的香火传得下去?依照现在“科学”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很多缺陷,但却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繁衍相当于紧急避险,要是采纳现在“完善而公平”的文化和制度,连人口都不可能延续下来,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动摇了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和礼教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比较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生育率随著社会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也只能在1.8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地区没有刻意破坏生育文化,生育文化是遭到被动破坏的;而中国大陆的传统生育文化遭到三重破坏:A、现在的物质生产至上的经济制度和家庭模式对中华文化圈的打击;B、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曾经主动打击传统的生育文化;C、几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刻意破坏生育文化,人口上限和超低政策生育率形成生育心理的“爬蚤效应”。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1.8左右),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性的改变,而不是“二孩晚育”这样的微调。重建生育文化、鼓励生育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12、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畸形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近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1200万左右(数量还远不如1940年代),其中女孩不到600万;印度每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其中女孩1200万左右。意味著今后印度的物质再生产能力(劳动力)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育龄妇女)都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0.95个,台湾、韩国1.1个孩子(这些地区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多年)。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不能有效遏制生育率下降的势头,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这500多万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后,生育妇女不到500万)到时候每人平均只生育1.2个孩子的话,那么每年出生人口只有600多万,而其时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万,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万(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人口减少1000多万―大国空巢!
发表于:13-09-27 14:26
【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尽快对公务员群体放开生二胎
贺优琳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很多,我们的计生部门站在本位主义角度,眼光短浅。计划生育政策应该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从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
允许二胎严防三胎
根据社会呼声和我国人口结构的现实情况,张育彪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认真考虑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尽快允许生育二胎。
张育彪提出,取消“双独可生二胎”、“农村人口可生二胎”等不平等政策,实行“鼓励一胎、允许二胎、严防三胎”的计划生育新政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市自治区相应修改法规,对育龄夫妇,无论其民族、出生、户籍、党籍,一律允许生育二胎。
在鼓励一胎的同时,对自觉只生育一个小孩的独生子女家庭,可通过立法等措施,在工资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待。同时,高度重视研究失独家庭和无子女老人的养老问题,及早拿出可行对策。
针对计划生育何时调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也表示,中国二胎放开的调整路径的核心是“分类”,不同省份的各方面状况差别很大,比如辽宁、黑龙江、吉林,再比如上海、广东,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都存在很大差异。再比如中国的中部和西部都有差别,因此应逐步分类,人口政策调整跟经济人口数量构成等状况挂钩,绝对不能一刀切,应该是分类、分省份、分步骤逐步放开。
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很多,我们的计生部门站在本位主义角度,眼光短浅。计划生育政策应该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从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
――贺优琳
发表于:13-09-27 14:27
2010年人口普查最震撼数据出炉:中国人口要彻底大崩溃
(压缩标题:人口普查最震撼数据出炉:人口大崩溃)
当2011年4月底,2010年人口普查初次公报出来时,不少人疑问:“为什么不公布总和生育率数据,难道太低了不好意思公布?”
上周,这个数据悄悄的出来――《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出版,其显示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仅有1.18。这么低,令人恐怖啊!人口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载体、竞争力载体和力量之源,人口最终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总和生育率,对中华民族对中国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数据,但是,一周过去了,没有一份报纸报道它,也没有一个网站提它,竟然被如此轻视。悲剧,悲哀,一个决定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数据竟然这样被沉默了。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
全国总和生育率倒数前五名分别是北京0.70670、上海0.73665、辽宁0.74090、黑龙江0.75140、吉林0.76000。生育率最高的前五名是广西1.78975、贵州1.74785、新疆1.52885、海南1.51265、安徽1.48155。
201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
也许还有人怀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生育率怎么可能那么低呢?作为世界上唯一实施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的国家,在全方位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单方宣传下和沉重的计划生育惩罚措施下,中国超低生育率过早的来临是十分正常的。作为同属中华文化圈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生育率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比较类似,只不过是人口状况变化比中国略早一些。在老龄化程度比中国高的情况下,2009年韩国、新加坡0-14岁人口比例分别为16.8%和16.3%,中国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为16.6%,而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和1.1左右(现在分别降低到1.2和1.1以下),所以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2左右是可信的。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4岁,其中第一胎母亲年龄众数是24岁,第二胎母亲年龄众数是28岁,第三胎及以上母亲年龄众数是30岁,分别对应为1986年、1982年和1080年。也即是说,现在中国的绝对生育主体是80后女性。城市80后的超低生育率不必说,那绝大多数已经离开农村、常年漂泊在外、低收入却又面临高房价高物价高奶粉价高医疗教育费用的农村80后,他们的生育率能有多高?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农村总和生育率不足1.44,现在中国农村80后平均生育不到一个半孩子不足为奇。
是的,中国远没有韩国、新加坡经济发达,但中国年轻人的收入与房价之比、收入与物价之比、收入与奶粉价格之比、收入与儿童医疗和幼儿园价格之比,等等,皆远高于韩国、新加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年轻人还有心或有能力多养一两个孩子吗?在许多年轻人生了一个孩子就成了“孩奴”和存在大量“啃老”的情况下,中国像韩国一样面临1.2左右的超低生育率是可信的,而且具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实际上,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相比,在中国年轻人重压力的情况下,现在能取得1.2左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让人钦佩中国年轻人的勇气了。要感谢我们的年轻人,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中国年轻人做父母真是太“艰苦”了,“鸭梨山大”啊。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22,许多人不相信。&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跌至1.18,也许还有许多人仍不相信中国已经处于超低生育率。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全方位的计划生育单方宣传,许多中国人已经认识不到超低生育率危机,甚至不承认中国的超低生育率,这对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人口普查数据不相信,还有什么数据可信?除非他是上帝无需人口普查就知道最准确的数据。
当然,也许是因为许多人不了解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根据当年每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数量和所生孩子数量分别计算的分年龄别生育率累积相加的。它是把当年妇女的所生育的第一胎、当年妇女所生育的第二胎和当年妇女所生育的第三胎及以上,当做一个妇女一生的生育数量,从而实时的反应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它所表示的是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唯一缺点是如果生育年龄延迟,会造成前期生育率略偏低,然后再略反弹恢复。现在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年龄在缓慢的延迟,由此有人认为中国未来生育率可能上升。但是,由于生育率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降低的规律,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生育率又具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因而抵消这种生育延迟的翘尾影响,所以未来中国生育率将依旧可能处于1.2左右。
低生育率有多大危害呢?为简化分析,我们首先假设新生儿性别比是100:100,儿童完全存活且都可以繁育后代,每过30年为一代人。如果生育率是1.0,假设第一代是800万人,则第二代是400万人,第三代是200万人,以此类推。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时的人口结构是800:400:200,总人口是1400万人。而30年后人口结构为400:200:100,总人口是700万人。可见,1.0的生育率可以使人口每过一代减少50%,以30年为一代人时间,则90年后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8(即12.5%),18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64(不足1.6%),30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1024(不足0.1%)。如果中国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则7代人之后(约210年)中国人口就会从目前的13亿降到1000万,再过7代人的时间就会再下降到不足8万。
事实上,新生儿性别比不可能是100:100,儿童不可能完全存活且都可以繁育后代,大约至少0.1的生育率是无效的(随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发展中国家则比这要高)。也就是说1.1的生育率就可以使人口每过一代就减少一半。如果是1.2的生育率,则每过一代人口减少45%。如果是1.3的生育率,则每过一代减少40%。以此类推,1.4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35%,1.5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30%,1.6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25%,1.7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20%,1.8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15%,而2.1的生育率在发达国家则可以维持人口世代不变。
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儿童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并且新生儿性别比严重失衡,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4岁儿童男女性别比高达119.13:100,实际上1.2的生育率就会使中国下一代的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55%以上,1.3的生育率则降低50%以上,1.4的生育率则降低45%以上,1.5的生育率则降低40%以上,1.6的生育率则降低35%以上,1.7的生育率则降低30%以上,1.8的生育率则降低25%以上,而2.3以上的总和生育率才能使中国下一代的人口再生产能力/资源维持不变!
也许有人认为,“80年代中国妇女平均生育两个多孩子,生育率处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但人口仍在快速增长;现在超低生育率也持续十几年了,但人口仍增长,哪里有人口崩溃?”那我们先了解一下人口自然增长,自然人口增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和生育率高于世代更替水平,二是人均寿命延长。1950年中国人口5.5196亿,人均寿命约35岁。现在中国人均寿命74岁,是1950的两倍多,这就意味着,即使中国的生育率一直维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也会从5.5196亿变成11.67亿。按照世代更替标准,如果说中国人多生了,那60年就“多生”了1.727亿人。实际上“多生”的可能没有那么多,2010年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为13.397亿,但旅美学者易富贤通过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论证得出2010年中国人口达不到13亿。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增长6.15亿,占人口增长量的78%以上。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假设开始时人均寿命为35岁,生孩子的年龄统一为20岁,在一对夫妇生孩子之前,这家人只有两个人,因为这时按平均人均寿命计算父母已经过世了。当这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时,这家人口就变成了4人。后来,人均寿命延长了,变成了74岁,当孩子的孩子也只生两个孩子时,这家人口就变成了6人。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就可以使人口增长到原来的3倍,这就是为什么生两个孩子人口也能增长的原因。
同样,我们可以继续上述假设,如果有两对夫妇,在生孩子之前,是4个人。后来寿命延长,各生一个之后,人口变成6人。假设孩子是一男一女,两家儿女成亲组成一家,这对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加之寿命延长,这时这个大家庭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简单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但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为什么超低生育率持续十几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
可是,中国人的寿命不可能像过去那样60年那样再翻一番,中国人更不可能长生不老。如果一对夫妇一直只生育两个孩子,即222家庭结构,虽然前期因寿命延长有人口的大幅增长,但这种人口增长迟早会停下来。如果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年轻的人口结构和人均寿命的快速延长也会造成人口增长,但这种增加不会持续太久,随后就会面临人口崩溃。在上述例子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家庭人口从4人变为7人,形成421家庭结构。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人口崩溃!现在0-14岁人口在快速减少,15-59岁人口正在拉开减少的序幕,只有60岁以上的人口在快速增加,现在人口增长完全是靠老年人口增加来维持的。但超低的生育率和危险的倒金字塔人口结构决定,未来中国人口将一溃千里!
假设未来人均寿命为80岁,则2030年新中国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就进入大规模死亡阶段,此时中国人口由于新生儿童不足而快速崩塌。按照1.2的总和生育率和不变的80岁人均寿命推算,中国人口将从2030年(实际上2020之前就开始减少了)开始每过30年减少45%,&2060年降低到7.15亿,2090年为3.93亿,2120年为2.16亿,2150年为1.19亿,2180年为0.65亿,2210年为0.36亿,2240年为0.20亿,2270年为0.11亿,2300年为0.06亿。即2300年原中国人口仅剩下600万,不足现在的0.45%,而儿童数量早已经不如五千年前的水平,这对于在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1/3左右的中华民族来说就等于亡族了。
当然,未来人均寿命会超过80岁且继续延长,更重要的是生育率更高的外来人口会持续流入劳动力严重匮乏的未来中国,生育率较高的外来人口和一些生育率较高的少数民族会逐渐替代原来的汉族人口和同样生育率极低的其他国内少数民族(多与汉族生育文化相似),然后较高生育率群体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种群构成变化导致生育率回升,如一些西欧国家,甚至为此上升到世代更替水平,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所不同的是,未来西欧以穆斯林为主,未来美国以拉美裔和黑人为主,若目前中国的人口趋势不发生彻底转变,则未来中国很可能以穆斯林和黑人为主。所以未来中国人口不会降低的那么快,甚至到一定时候会停止人口减少,但此时所谓的“中华”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这远比今天正在进行的德国非裔化和美国非英裔化来得快。
发表于:13-09-27 14:28
蔡P误国何时休?--人口政策应无视人口学家的建议
两会前,有人问我今年两会是否会调整人口政策。其实从领导邀请讲课的学者就可以判断政策走向。
2011年是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有三个天然台阶: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公开信》30年到期,2010年人口普查再次证实了年生育率只有1.4(2010年只有1.3左右),2011年开始“十一五”规划。如果2011年能够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但中央却邀请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给政治局上课,翟振武认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大,必须控制生育率。胡鞍钢和蔡P并成为“十二五规划”智囊团成员。在他们的误导下,停止计划生育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政绩硬是变成了烫手山芋,十二五规划仍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既然2011年都没有调整人口政策,那么2012年就更加不可能了。2月6日至10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叶檀(顽固的计划生育支持者)等人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2月20日,蔡P并给政治局上了课。因此,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但没有提停止计划生育,而且还将“加强计划生育”作为2012年的九大任务之一。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长蔡P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也因此是误国最深的学者之一。学术研究本来是search
+ search=research的过程,总会有一些失误,但大方向不应该错,尤其传像人口学这样“人命关天”的学科。而像蔡P这样“从来没有正确过”的学者确实罕见。扪心自问,蔡P的观点什么时候正确过?
人口红利理论、刘易斯拐点理论都是蔡P引进并鼓吹的,误导了整个人口学界和经济学界以及决策层,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并占着人口所的名额成为学部委员,成为人大常委,但滑稽的是,蔡P竟然不承认自己是人口学家,他说:“其实我不是人口学家我是经济学家”(),妄图洗脱误导人口政策的罪责(就像国家计生委目前在销毁反人类的标语一样)。计生委销毁标语,但不能让损失的两亿多人命复活;同样,蔡P作为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历届“五年规划”的智囊、多次给高层上课的学者,真的能逃脱历史的惩罚?要是如此的话,那真是没有了天理!
蔡P2月20日给政治局上课的内容没有公开,但从蔡P在媒体公布的观点可以窥知他上课的内容,他是在推销他的刘易斯拐点理论、人口红利理论、单独生二胎观点。
一、蔡P对人口总数和生育率的误判
在2004年之前,蔡P认为中国人口会达到16亿高峰。2004年他修正了这一观点认为中国人口会在2030年达到14.4亿顶峰。根据他的这一预测,年平均每年需要增加938万人口;但是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年平均每年只出生1527万(其实还有虚报),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则显示平均每年死亡904万,那么意味着年平均每年只增加622万人口(其中2010年只增加400多万)。也就是说,蔡P的预测误差1/3!
蔡P对人口总数的错误预测是因为他错误判断生育率。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生育率在1991年之后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中期低于1.5;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当年生育率只有1.22,那么2001年开始的“十五”计划就应该停止计划生育。但是包括蔡P在内的主流人口学家却坚持认为中国生育率有1.8,反对“十五”期间调整人口政策。胡鞍钢等人还专门上书中央,提出“十五”规划制定的建议:不能因城市老龄化改变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根据主流口学家的建议,2001年“十五”计划提出,2005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3.3亿以内,201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那么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应该停止计划生育。但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蔡P所领导的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是重要成员)却仍然认为生育率有1.8。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现行独生子女政策不但没有必要放宽,相反还需要加强。因此,2006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以内”。还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认为“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1000万人”,提出计划生育四个“坚持不动摇”。各地掀起了抓计划生育的高潮,出现了广西博白事件、山东临沂事件(包括影响延续至今的陈光诚事件)。
2010年7月蔡P领导的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作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学术研讨会的重要的参与单位,会议得出结论:“预计‘十二五’时期的出生人口数量会多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峰值将在2033年将达到15亿人。”他们的建议显然是假定生育率仍然有1.8,并被“十二五”规划采纳。
2010年人口普查证实了生育率只有1.4,连蔡P现在也不再坚持认为生育率有1.8,而改口认为“过去的这几年里,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4”。但他还坚持认为1.8的生育率是中国理想生育率。他说:“国际上普遍认为2.1的生育率是比较合适的,鉴于中国的国情所以保守一点,定在1.8”,并说“1.8的总和生育率是我们进行政策改革的依据,或者叫合法性。”
国际社会认为2.1的生育率比较合适,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世代更替水平在2.1,2.1的生育率能够维持人口的持续发展。而中国的婴幼儿死亡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性别比更是长期保持在120以上的高水平(而发达国家只有105左右),说明中国需要生育率远高于2.1才能维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为什么还认为中国的目标生育率需要在1.8?这是故意谋杀!
既然承认生育率只有1.4,也承认“现在来看就算是放开来生的话也不会高于1.8,更不会高于2.1”,但蔡P却并没有呼吁停止计划生育,而只是建议“尽快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
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经20多年了,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前面是万丈悬崖,人口政策需要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蔡P却还在强调“中国的人口政策要有连续性、稳定性,即使调整也要遵循渐进的过程”(
二、蔡P自相矛盾的人口红利理论
蔡P率先引进人口红利理论,将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所引起的抚养比降低称之为“人口红利”。2011年蔡P还坚持说:“总抚养比下降1个百分点导致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年-2000年,总抚养比下降了20.1%,推动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2.3%,同期人均GDP年增长速度在8.6%左右,因此,其中抚养比下降的贡献为26.8%。”(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wenjujiuye/3446.shtml)胡鞍钢等经济学家也认同这一观点。2006年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也认为,“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总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人)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之比,总抚养比包括儿童抚养比(0-14岁儿童与劳动人口之比)和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老人与劳动人口之比)。
其实儿童抚养比是投资,老年抚养比是还债;生育率下降越快,儿童抚养比下降越快,今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越快。将儿童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混为一谈很容易掩盖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真实关系。我比较了比较了年日本、欧盟的人均GDP增长率与抚养比的关系,发现人均GDP年增长率与儿童抚养比是正相关关系,而与老年抚养比是负相关关系。
日本历年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率的相关图
从1960年到2010年,日本的儿童抚养比从47.0%下降到20.9%,老年抚养比从8.9%上升到35.5%;人均GDP增长率由
年的平均9.11%下降到年的平均0.33%。
欧盟历年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率的相关图
欧盟也是如此,从1960年到2010年,儿童抚养比从39.7%下降到23.2%,老年抚养比从15.3%上升到25.9%;人均GDP年增长率由
年的平均4.03%下降到年的平均0.86%。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10月11日报导:年轻一代到了65岁时,富裕程度会比他们的父母少25%。他们属婴儿荒(baby
bust)世代,这群人的未来在每个层面上,都比婴儿潮(baby boomer)世代要凄凉。
蔡P2011年说:“2013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随后转而上升,意味着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其实依照蔡P等人的“低总抚养比是人口红利”的标准,根本没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因为调整人口政策虽然能够降低老年抚养比,但同时也增加了儿童抚养比,反而提高了总抚养比。我们以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订版》来分析一下蔡P人口红利理论的荒谬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联合国误判了中国人口形势(判断中国年平均生育率为1.71,2010年还有1.64;而人口普查显示年平均只有1.4多,其中2010年只有1.3),因此对中国人口的判断和预测是不准确的,比如将2010年20岁以上人口虚夸了19%,认为中国2010年总抚养比有38%(而人口普查显示只有34)。联合国低方案认为中国的生育率将从2010年的1.64下降到年的1.03,然后在逐步回升到本世纪末的1.51,中国人口将在2017年达到13.63亿的顶峰,然后下降到2050年的11.30亿、2100年的5.06亿。中方案认为中国的生育率将从2010年的1.64逐渐回升到年的2.01,中国人口将在2027年达到13.98亿的顶峰,然后下降到2050年的12.96亿、2100年的9.41亿。高方案认为中国生育将从2010年的1.64迅速回升到年的1.81、年的2.03,然后再不断升高到本世纪末的2.51。
其实中国现实生育率是沿着低方案、甚至更低的路线走。即便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生育率也达不到中方案的水平。而高方案是非常夸张,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姑且依照联合国的方案,来看看蔡P的人口红利理论。
联合国201年预测的低、中、高方案下中国历年总抚养比
可见,在2050年之前,低方案下由于儿童抚养比最低,总抚养比也最低,而高方案下由于儿童抚养比高,总抚养比也最高。即便不调整人口政策(沿着低方案),那么2050年总抚养比也只有62%,相当于1980年代初期水平。低方案下2040年总抚养比只有55%,相当于欧盟1960年和1980年的水平(那段时间经济发展相当不错)、日本1961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和2009年的水平、美国1975年的水平,在全世界来说仍算是很低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口红利”(依照蔡P的标准)过30年仍然没有消失。2010年中国的总抚养比只有34%,即便2013年稍有上升,仍然比其他国家的历史最低点还要低,怎么就叫“人口红利消失”?难道蔡P的“人口红利”标准就是总抚养比低于34%?那么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目前有人口红利,其他国家都未曾有过人口红利(日本总抚养比最低点是43%,美国最低点是是49%)。可见,蔡P的观点自相矛盾。
三、蔡P拐点论将中国经济拐入歧途
2003年之前,蔡P等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都在强调劳动力过剩,并以此强调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然而从2003年开始,中国沿海开始出现“用工荒”。但当时蔡P却认为是和经济形势相关的局部的、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不足为虑。2006年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也认为中国劳动力短缺只是结构性短缺,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规模庞大,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不会缺少劳动力,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
然而近年的情况表明,劳动力短缺并非“局部性、暂时性、结构性”,而是愈演愈烈、全线告急。蔡P近年用“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理论解释中国劳动力短缺,认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开始向现代经济迈进”。该观点对经济学界以及决策层影响甚大。
笔者在《国未富人已荒――兼论蔡P拐点论想将中国拐往何处?》一文比较了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变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刘易斯拐点理论只有理论价值,没有实际价值。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和韩国在80年代出现刘易斯拐点的时候,总劳动力和青壮年劳动力都还在增加(日本总劳动力是在刘易斯拐点之后30年才开始减少;韩国和台湾的总劳动力要到2015年才将减少),当时是结构性短缺;中国现在的用工荒是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不是刘易斯拐点。
2002年中国20-39岁青壮年劳动力达到4.5亿的顶峰后开始减少,随之出现民工荒。青壮年劳动力到2011年减少为4.2亿,比2002年只减少了7%,但是对经济的影响已经非常大了;而到2032年将减少到2.9亿,影响可想而知。
2012年中国15-64岁总劳动达到顶峰,2013年开始负增长。总劳动力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国力全面下降。比如日本15-64岁的劳动力从1960年的5931万增加到1995年的8726万;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2011》,日本GDP占全球比例从1960年的3.3%上升到1994年的17.9%。当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1989年索尼买下了美国文化标志哥伦比亚公司,三菱买下了美国地标性建筑群洛克菲勒中心。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民众都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就像现在的中国)。但是1995年之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龄结构也不断老化),日本经济上升势头戛然而止(年这15年GDP年均只增长0.9%),日本的GDP占全球比例从1994年的17.9%快速下降到2010年的8.7%。2010年日本劳动力只比1995年下降了6.6%,但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如此之大了;而到2050年日本劳动力将比1995年下降41.2%,意味着日本经济占全球份额将继续下降。
日本历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GDP占全球比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力一直在增加,中国经济占全球比例也不断增加,从1987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9.3%;如果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将有充沛的劳动力,中国经济占全球比例将继续快速增加;但是由于计划生育,2012年后劳动力就将负增长,中国崛起的希望将毁于一旦!中国目前人均GDP还只相当于日本的10%,社会发展水平比日本落后四十多年,总劳动力在2012年后开始负增长后,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幅放缓,下届领导的日子将很不好过。蔡P等主流人口学家是罪不可赦!
四、蔡P的理论导致中国高失业率
其实总抚养比低于50%并非好事,意味着消费人口不足,劳动力“额外过剩”,会出现高就业压力。总抚养比在50-60%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美国1950年以来就一直维持在50-60%,1980年代的中国和现在的印度的总抚养比也是在50-60%。
一个正常的社会是2个消费人口提供1个就业机会(考虑到部分劳动年龄妇女要照顾孩子,总抚养比恰好是在50%左右),笔者比较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不是泛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而中国由于倡导“只生一个”,既减少了上亿消费年幼人口,使得中国的总抚养比只有34%,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3.5%,“额外过剩”1.5亿劳动力,内需不足,就业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
中国目前之所以失业问题还不严重,是因为国际社会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中国年轻劳动力正在快速减少,大量的企业将倒闭或转移到印度等年轻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而中国的内需市场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大量中老年人劳动力将失业。日本1995年之后劳动力负增长后,失业率反而从年的2.5%升高到年的
4.65%。中国将面临“年轻劳动短缺”和“中老年劳动力过剩”长期并存的局面。“保增长”是现在的经济目标,“保就业”将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政治任务。
中国近期的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低,内需不足,不仅仅是人均消费能力不足,更主要是消费者数量不足。2010年总抚养比只有34%,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蔡P等人却吹嘘为人口红利!中国总抚养比太低是因为儿童抚养比(人口投资)太低,只有22%,必然导致今后老年抚养比(人口还债)的大幅反弹。中国远期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高(老年抚养比太高),劳动力不足和老年化。
化解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计划生育。如果中国能在今后十多年将儿童抚养比提高到30%左右,将总抚养比提高到50%左右,那么中国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大为改善。停止计划生育既可以增加现在的总抚养比(增加儿童抚养比),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又降低今后的总抚养比(降低老年抚养比),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弥补今后劳动力短缺。
但是蔡P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在坚持说“‘稳定低生育水平’短期不会影响经济和就业”( http://news.xinhuanet.com/edu//c_.htm)。如果停止计划生育,每年多出生数百万消费者,难道不会制造就业机会?他们成长过程所带来的产业链有多长、有多大?显然蔡P对此毫无洞察力!日蔡P竟然给政治局上课讲就业!
五、蔡P的产业理论将导致中国产业空洞化
蔡P等人口学家认为产业升级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是产业升级之后,庞大的中老年劳动力如何就业?并且产业升级依靠年轻的劳动力,不能靠体力衰减、知识结构老化的中老年劳动力。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由于有年轻劳动力补充,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稳定在35%左右,日本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1995年劳动力开始减少后,由于制造业所需的年轻劳动力补充不足,导致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比例从1993年的34.3%下降到2009年的27%,同期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数量从2200万下降到1700万(并且年龄结构老化),出口占全球比例从9.9%下降到4.8%。199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日本占149家(美国占151家,中国占3家),但2010年只占68家了(美国还有132家,中国增加到61家)。如果采纳蔡P的观点,中国将出现产业空洞化。
由于中国劳动力将从2012年后开始减少,中国占全球500强企业的份额将很难继续高速增加。2002年印度只有1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但2010年已经增加到8家了,由于印度的年轻劳动力仍将继续增加,今后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500强。
有人说中国民工荒只是春节后才有,说明只是季节性的;其实不然,春节后民工荒之后,就有大量企业破产或转移,意味着就业机会在逐年萎缩。今后会发现,中国现在的产业结构正在走日本1990年代之后的衰落老路,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和数量在不断下降;只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远不如日本好(日本即便现在仍然有27%的劳动力从事工业,而中国却将在目前27%的基础上不断下降)。
因此中国制造业应该是“提质不减量”,将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比例稳定在目前的27%的水平上(并需要防止年龄结构老化),保持实体经济的优势,才能保证服务业的正常发育(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服务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提供就业机会。但中国年轻劳动力短缺却很可能让“中国制造”既减量,又提不了质。
可以用“罪恶累累,罄竹难书”来形容蔡P等主流人口学家!
中国需要的是人口发展学,但中国目前的人口学是人口控制学,人口政策调整根本就不应该征求蔡P等人的意见。
发表于:13-09-27 14:29
从现在电力短缺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
  易富贤&
  完稿日期:2004年12月&
  据香港大公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中国今年电力短缺,从年初出现征兆,到夏季迅速扩大,而且与往年不同,还罕见地延伸到冬季。以为已经告别了的缺电时代,没想到再度降临。“电老虎”重新发威,使人开始回头检查反思1998年以来的电力建设松懈的思潮。对于今年能源再度紧张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认为,这首先源于前几年电力建设的人为放缓,最典型的就是「三年不上火电」政策。据了解,在1997年以前,国内电力投资建设的规模,平均每年都在2000万千瓦以上,然而,到了1998年,由于判断错误,认为电力需求不再增长,当年开工规模陡然下降为1021万千瓦,1999年和2000年,更是进一步下跌,连续两年只有600万千瓦。经过「三年不上火电」之后,虽然电力投资建设开始恢复,但遗憾的是,其力度始终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对于已经发芽和逐步扩大的电荒,决策人丝毫没有警惕。以至于2004年电力缺口大约3000万千瓦。现在开始的增加电力投资,预计数年后电力紧张问题将得到解决。
  中国粮食问题也一样,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1万亿斤的水平,实现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各地粮食过剩,农民卖粮卖不出,到处出现粮仓过满和拒绝收农民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的多年丰收给人以一种粮食已经不是问题了的假象。甚至中央领导也被这种假象所蒙蔽,中央“一号文件”也不再是农业问题了,2001年国务院总理朱F基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举行的“中国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情不自禁脱开讲稿感叹地说“粮食供过于求,每年有几百亿斤存在仓库里头,以至目前的粮食库存已达到5000亿斤。够了!中国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全场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但是我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以来连续多年呈现下滑态势,2000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时,很多人还认为粮食减产不必忧虑,是好事。2003年粮食产量已经下降到9000亿斤以内,连续3年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2004年本届政府重新将中央“一号文件”恢复到农业问题,立竿见影,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
  要是上届政府能预料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也不至于有电力和粮食问题了。我不是说是前届政府故意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而是我们的学术机构不能预测问题,我们政府有时候百密之中也有一疏。
  中国经济就象一座坝,经过1979年前的几十年的不合理积累,水位已经太高。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将这个坝挖了口子,释放了一些原始的动力,这个时候需要的是魄力,需要“胆子要大一点”的口号。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还象用脚走路一样,“摸着石头过河”问题不大,大不了摔倒了爬起来。但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象开汽车了,马上要驶向高速公路了,要是还是要求“胆子要大一点”(很多官员腐败不是因为胆子太大了吗?),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问题就麻烦了,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这个时候中国需要的是策略,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科学规划国家长远发展。但从近年电力、粮食和艾滋病等问题来看,中国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班子研究国家长远规划,我们的有些政策也还象近年的流行语“活在当下”一样,没有考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问题、粮食问题都是短期就可以看出的问题,我们电力部门和学术机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预计。那么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政治、经济、国防、文化、民族心理的安全都依赖于人口安全,以人为本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于33年前,作为基本国策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也已经22年了。我们都知道,33年前中国还在文革的高潮时期,22年前中国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探索阶段。难道33年前的政策、22年前的政策比五年前的政策更有预见力?难道不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电力、粮食问题单纯,几年内就可以解决。鼓励生育可不这么简单,涉及到多种因素,诸如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心理、生育愿望,目前发达国家还没有成功摸索出提高生育率的方法。正因为人口问题的滞后性,人口问题更加要提前纠正,否且万劫不复。
  我近年一直关注中国人口问题,发现中国人口问题非常严峻,威胁中国可持续发展。我完成了十几万字的人口方面的文章,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http://news.xinhuanet.c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暂缓处理超生二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