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湘西银博物馆银子真假一千文,若一物价值588文,难道卖家收款要一个个数吗?

古代使用的“一两银子”是纯银吗,重量是多少_百度知道
古代使用的“一两银子”是纯银吗,重量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什么时候了。还得看这一两银是银元还是银锭,成色如何,打的是谁家的记号(官银还是私银)。建议找一下《江苏历代货币史》,里边有从清中期到民国各个时期的换算比例。就其购买力来说,一两大概合人民币200员~~按时期而不同,比如明朝,洪武9年是米一石等于银一两,洪武30年是米一石等于银半两,等到正统时期就是米一石等于银2钱5分。可以自己根据那时的米价和现代的米价折算购买力,一石为120斤。通俗的来说:400块近代币制可是一大门啊,不光是银圆,就连铜板也分许多种,要说清楚一本书都不够以下的“=”号是“相当于”,而不是绝对的“等于”。这种“相当于”的关系是日常习惯上的,而不是以某种价值为标准的。五铢钱=5角一文钱=5角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一两金=一千两银=50,000元我过去在北京财政工作过,我自己经手拨出的资金就动不动1千万2千万的,按照楼上说的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就是20万两银子或者40万两银子。而我经手的只是一个市的财政的某一个处的一个具体部门,整个处的规模,整个市的规模要比这大多了。至于曾国潘,他经手的是全国的大部分的军事经费,20万两银子实在是小意思。你不能拿我们个人的收入支出来和国家的收入支出比。清朝中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米(100斤)还加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样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还多。但是实际购买力肯定还高,当时的粮食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宜。可不可以按银的市价来算啊。。。。。。。。就算一克10元,50克也有500元了吧。赔款X亿两白银?毛1两银子等于100吊钱,1吊等于100文,康熙年间1文能买两个烧饼1两银子=100×100×2=20000个烧饼????太夸张了吧,清代银-钱对比不固定,官家一般是750-,康熙时一个一品京官一年的才180两(不贪污,受贿);一个西山锐键营的骑兵才5两,如果这样,看来真的是要喝粥了。靠,大兵吃饭,穿衣都不用钱。后来的养廉银可是很高的啊。不高,比起原来可以“合法贪污”的来说少多了,一个县令单单原来一年的火耗可以收,甚至上万,养廉银才不到1000。不同时期,物价指数不一样,不大好说。例如:定远当时价格140万两白银,合70万英镑。那么2两=1英镑。现在1英镑=13RMB,那1两=6.5元RMB,当然不能这么算,因为当时的1英镑是现在1英镑的几十倍。一般说,1两白银约和150~200元RMB。按购买力计算,大概是现在的50元人民币。小县城里一桌酒席几两银子,差不多两三百元,也很不错。三年清知府,500万人民币,也令人咋舌。古时银子要比现在值钱的多,一位八旗兵月薪不过三两银子,这好像还是在康熙年间涨过一次后的。这点钱要维持全家老少十几口的开销,很紧。老舍家就很穷,他爸还是守卫皇城的禁军呢(参见《正红旗下》),每月三两工资,幸亏还有几十斤老米,否则下层旗兵都得要饭去。老舍出生时,有位显赫的亲戚随礼了几两银子,全家狂喜。后来老舍他爸爸死于抵抗八国联军之役,老舍成了孤儿,家里更没法揭开锅了。好像满族制度,只有当差才能支取钱粮,没有差使的旗下人是没有收入的。还不能去作买卖,满族传统认为作买卖和当手艺人是丢脸的事,立下军功者在旗下地位尊崇,旗人只有当兵和武职才是正途。
珠宝鉴定师
是的,古时用银子作货币,买卖货物时,先要检查银子的重量和质量,银子的重量在使用中会有损耗,但大体上还是不会错的清朝的计量跟现在不一样,那时16两为一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纯银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文钱,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_百度知道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文钱,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明后期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本文参考了多篇相关文章,基本是原创)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现代某些电视剧误导,好象古时候老百姓随时都带着银子上街,随便买个馒头要一两银子,简单吃顿饭上百两,给小二打赏也十几两,几十两,好象一两白银跟我们现在一块钱似的,显示出当前中国的影视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其实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他们使用的都是“钱”,即铜板,我们常说的“没有钱”,就是指没有铜钱。 白银和黄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间流通的货币,所以民间大多用钱或钞。钞:就是布做的货币。大量使用铜钱不方便,于是“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所以说,进行大宗货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钞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银和黄金。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明朝末年白银与现在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首先要了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这是常常变动的,不同朝代兑换比例不一样,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不像现在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另外,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 根据以下描述: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 得到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711.97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采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政府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政府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的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假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采纳率:10%
下面这段是搜到的资料 主要是计算北宋时期的贵金属 你可以重点看一下《潜规则》的那部分 因为《万历十五年》和《潜规则》都是明史的研究著作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文铜钱。华夏2里面是.
这个答复很不错啦,建议设为最佳答案~
1金=10银,1银=1000铜钱.
关心则干吗 ?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p&&u&&b&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知乎,谢谢!&/b&&/u&&/p&&br&&p&知乎上有不少人就英语语法的学习而提问,或是在职人士,或是在校学生,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在有限的时间迅速补救英语语法的方法。&br&&/p&&br&&p&你是不是对英语语法的印象一团浆?每次考试,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总是蒙着过关,错了一大堆,看完答案评析才恍然大悟?碰到英语写作,总是词不达意,文法不通?阅读英语文章,总被长句搞晕,n行“鸡肠”、n多逗号,怎么还不见句号!&br&&/p&&br&&p&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来尝试了一个听起来很疯狂、很变态的学习方法——&b&&u&把整本语法书抄写一遍!&/u&&/b&&b&当完成这一“impossible mission”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心里,会对英语语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就像是摸清了整个语法体系的分支脉络。&/b&&/p&&br&&br&&p&&b&【学习方向】&/b&&/p&&p&选一本语法书,以章节为单位,逐个章节来进行系统化学习。&/p&&br&&b&TIPS:&/b&&p&1,不一定从第一章开始,挑你感兴趣的、最熟悉的或最不熟悉的章节开始也行。&/p&&p&2,选语法书,不一定挑《薄冰语法》、《张道真语法》这类大部头,可挑简易版的语法书为主,大部头为拓展补充。&/p&&p&譬如,备考那年我是以《英语高考备考指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主,《薄冰语法》(开明出版社)为辅。&/p&&br&&br&&p&&b&【每个章节的学习方法】&/b&&/p&&p&&b&1,快速浏览本章节的内容。此为第一遍复习。&/b&&/p&&br&&p&&b&2,精读本章节的内容,但凡你认为100%知道的语法点则跳过,但凡你认为低于95%的可能会记住的语法点,都抄写在笔记本上。此为第二遍复习。&/b&&/p&&br&&p&&b&TIPS:&/b&&/p&&p&&b&建议用蓝色笔写标题,黑色笔写正文,辅以多种颜色笔做标记&/b&,让自己一眼就看出语法点、语法讲解、例子,让自己有翻看的欲望。(文末附图)&/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斯特鲁普效应&br&&/p&&br&&br&&p&在抄写在笔记本上的语法点当中,&/p&&p&那些你很不了解的知识点(复习时才顿悟有这回事),可以用浅色荧光笔(譬如水绿色、浅橙色)划上;&/p&&p&那些完全不了解的知识点(复习时一点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可以再用红色笔画下划线。&/p&&br&&p&&b&3,找些跟本章节对应的习题来做,以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为宜。此为第三遍复习。&/b&&/p&&br&&p&&b&TIPS:&/b&&/p&&p&对于应试的同学,要学会分析考点,要有批判性思维,多讨论和请教。&/p&&p&真题答案也有纰漏,尽信答案不如无答案。&/p&&br&&p&&b&4,略读本章节的笔记。此为第四遍复习。&/b&&/p&&br&&p&&b&5,坚持英语写作,应用当天学到的语法点。此为第五遍复习。&/b&&/p&&br&&p&&b&6,每复习完3个章节,重新略读一次前面2个章节,加强记忆。此为第六遍复习。&/b&&/p&&br&&br&&br&&i&----------------------------&/i&&i&----------&/i&&i&-&/i&&i&-------------&b&折叠线-&/b&------------------&/i&&i&----------&/i&&i&----------------------&/i&&br&&br&&br&&p&&b&【经验提点】&/b&&/p&&p&&b&1,&/b&心理学家George Miller发现,人的短暂记忆或长期记忆都和数字“7”有关。人一次能记住的数量不超过7,且人经过7次不同程度的记忆,基本上能成为长期记忆。因此,&b&以不同方式去学习,而不是重复相同的学习方式。&/b&&/p&&br&&p&譬如,直接略读7次章节,不如1次略读、1次精读、1次做笔记、1次做题、1次写作和1次温习笔记搭配的立体式学习方法。&/p&&br&&p&&b&2, &/b&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的48小时,遗忘率达到72%。所以,&b&要及时复习 ,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不是一回事。&/b&&/p&&br&&p&&b&3,欲速则不达,认真复习一遍,比马虎复习两三遍要强。&/b&&/p&&p&刚开始,我约莫一个星期完成一个章节的复习;到后来,大概2-3天就完成一个章节的复习。备战高考期间,在兼顾其它科目的情况下,我花了3个月来完成整个英语语法体系的复习计划。&/p&&br&&p&&b&4,为什么一定要抄写,精读不可以吗?用EverNote这类数码笔记软件可以吗?&/b&&/p&&p&&b&答:是的,不可以。&/b&&/p&&br&&p&单靠阅读,白纸黑字,很容易犯困,也难以坚持。抄写笔记,一来手眼并用,比阅读更耐困;二来累积厚厚的一本笔记本,让你更有成就感。&/p&&br&&p&至于EverNote,作为一个从EverNote 1.x用起的“资深”用户,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数码笔记App适合互联网知识管理、文库建立、GTD执行力管理,但是,&b&不适合下决心学好英语语法的人,尤其大中学生&/b&。当你完成复习计划后,收集有趣或有用的语法知识文章,EverNote可以大派用场,但在这一切之前,&b&全面系统的英语语法学习,更需要一个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方式&/b&,譬如用白纸黑笔,而不是隔几分钟就弹出一个网易新闻推送、微信消息通知的电子屏幕。&/p&&br&&br&&p&&b&【英语语法好,有什么用】&/b&&/p&&p&对于英语使用:&/p&&p&1,语法不好,则阅读英语不会断句,怕长句,分不清主谓宾补语;&/p&&p&2,语法不好,写作和笔译一定不会好。一者,通篇语病,写句子时不会先在脑海里过滤一下是否符合语法;二者,只会用简单句型,不会写漂亮的长短句,也不会运用高级语法,譬如独立主格。&/p&&br&&p&对于应试(以我的高考备考经历为例):&/p&&p&1,单项选择题:复习前15题我一般错6-12题,复习后错3-5题,做一定题量后错0-3题;&/p&&p&2,完形填空题:复习前20题一般错8-15题,复习后错2-5题;&/p&&p&3,改错题:我的最爱,复习前10题一般错3-5题,复习后错0-1题;&/p&&p&4,阅读题:遇到长句,懂得断句,不再是长句认识你,你不认识长句。&/p&&p&5,写作题:满分25分,复习前一般12-18分,18分是那天老师心情好,大发慈悲才有;复习后22分以上,老师就是不肯给我25分。&/p&&p&6,150分满分,如果现在你是80-100分的水平,复习语法并坚持真题练习,有20-40分的提高不是问题。同学,要知道你是从80分提高到120分,不是从130分提高到150分呀!&/p&&br&&br&&p&&b&【关于高考英语短时间提高的方向】&/b&&/p&&p&1,KO了英语语法,加上一定习题练习,单项选择、改错题、写作题可以大幅提高。完形填空、阅读的提高幅度不会太大,这两个题型更考验逻辑思维能力、猜词能力、词汇量和阅读量,这些不是短时间可以提高的。&/p&&br&&p&2,提高成绩,要么增加学习时间,要么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备战高考的人,分分秒秒消逝的时间和逐日降温的学习热情是我们必需直面的敌人。&/p&&p&所以,请尽一切努力去督促自己,请根据自身情况去提高和修正学习方法。&/p&&br&&p&3,成绩只是一时的胜负,知识和能力则是受用一生的事情。请珍惜曾经那么用功的自己,不要努力一两个月就轻言放弃。&/p&&br&&br&&p&&b&【关于应试英语写作的那些事儿】&/b&&/p&&p&1,整篇文章,务求零语病。 &b&宁可用二流的正确句型,也不用一流的语病句型。文辞朴实,那是风格问题;文辞不通,那是扣分标准。&/b&&/p&&p&2,熟练运用各类从句、非谓语动词,足以在英语应试写作大杀四方。请重点练习。&/p&&p&3,多看真题范文,多抄真题范文,多欣赏自己的高分作文。&/p&&p&4,总结适合自己的行文框架,累积拿手的句型,包括开头、结论句、主旨句、比较句型、递进句型、因果句型等。&/p&&p&5,累积高分词汇短语,替换掉平凡词汇。&/p&&p&譬如活用outweigh/ in terms of、people可换用individuals/ folks/ experts/ professionals、very可用exceedingly/ extremely代替、good/ bad/ many/ much/ more/ as a result的替换词、优势和劣势/好处和坏处/好和坏的替换词等。&/p&&p&6,上述知识点的累积,以少而精为先,以活学活用为重。&/p&&br&&br&&p&&b&【关于那年我备战高考做过的10本英语笔记本】&/b&&/p&&p&&b&1,语法抄写笔记1本&/b&(必需,作用巨大);&/p&&p&&b&2,作文笔记1本&/b&(必需,抄写历年真题范文和自选优秀范文,可以理解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提高写作很有帮助;并累积自己写得好的作文,总结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框架);&/p&&p&&b&3,高中三年六本人教版英语课本的单元笔记4本&/b&(有一定作用,譬如短语词组等,但抄写费时且琐碎,建议精读+略读);&/p&&p&&b&4,单项选择的错题本3本&/b&(建议略读,多温习;不建议抄写,收效甚微);&/p&&p&&b&5,英语近义词辨析1本&/b&(不建议专门做笔记复习,对应试帮助不大,碰到时记忆一下便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8a83b8c8dc1d69fd1ca71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8a83b8c8dc1d69fd1ca7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fa6eabbe3bba3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fa6eabbe3bba3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bc5b74f9c5d4506022cfe26aedfa5f4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bc5b74f9c5d4506022cfe26aedfa5f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fea722d3ecd232fa05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fea722d3ecd232fa05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becc5bdd13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becc5bdd13_r.jpg&&&/figure&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知乎,谢谢! 知乎上有不少人就英语语法的学习而提问,或是在职人士,或是在校学生,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在有限的时间迅速补救英语语法的方法。 你是不是对英语语法的印象一团浆?每次考试,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总是蒙着过关,错了一大堆…
&p&看来还是有不少同学真心想学好英语啊,好多人看了这个回答来问我《英语语法体系》什么时候出版,现在统一回复一下:我找了出版社,出版社说太短了,要我写到200页以上,可是我不喜欢厚的语法书,我的《英语语法体系》的要点就在于简约,所以暂时还没有谈妥。&/p&&ul&&li&《英语语法体系》电子版:请准备好人民币100块私信联系我吧~&/li&&li&知乎Live语音讲解:&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602880& class=&internal&&如何构建英语语法体系?&/a& &/li&&/ul&&p&&br&&/p&&p&另请关注:&/p&&ul&&li&知乎专栏:&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linguafun& class=&internal&&LinguaFun&/a&&/li&&li&收藏夹:&a href=&https://www.zhihu.com/collection/& class=&internal&&《英语语法体系》&/a&&/li&&/ul&&p&&br&&/p&&p&————————&/p&&p&以下为原答案:&/p&&p&我是英语专业的,专八、雅思、托福、GRE等考试成绩都还不错。以下内容来自个人编写的《英语语法体系》书稿,请勿转载。&/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cbcaad0560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cbcaad0560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b5dfc7c3590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34& data-rawheight=&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b5dfc7c3590e_r.jpg&&&/figure&&p&&br&&/p&&p&(一)总起:语法为什么难学?&/p&&p&&br&&/p&&p&&u&因为没有建立&b&语法体系&/b&。&/u&&/p&&p&&br&&/p&&p&所谓语法体系,就是对于语法的系统认知,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各种零散的语法知识点。我就记得初中的时候总是在背诵stop to do和stop doing的区别、be made of和be made from的区别、look forward to后面要加doing,虽然也能应付考试,但是终究不能通透地理解语法的全貌,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引用一下我的《英语语法体系》前言:&/p&&blockquote&语法是难的。虽然我们从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就开始接触语法,背了很多语法知识点,但是多年下来始终没能参透语法的奥义。原因也许恰恰就在于我们背诵了太多语法条目,众多语法点交织起来,反而使我们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故而越学越难。这一点,从各种语法书的厚度就可见一斑。须知,语法是辖词成句的一种规则。大凡规则,往往都不会太复杂,一般都能找到一个“主义”,从根本上点破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当然,参透这种规是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的。&/blockquote&&p&&br&&/p&&p&现在目标明确,就是要建立&b&语法体系&/b&,即系统地了解语法的全貌,从根本规律上理解语法的原则,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两个语法点或考点。然后&b&&u&把这种语法体系的知识内化为语法运用能力&/u&&/b&,能够在阅读中分析长难句,在口语和写作中判断自己的语法是否合乎规范,以及理解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但是从未从语法的角度考虑过的语言现象(比如God bless you为什么不是God blesses you,God不是第三人称单数吗?)&/p&&p&&br&&/p&&p&我自己也是在英语专业大三的时候才总体理解了语法体系。那是2007年的事情了,那一年我的英文有了两个巨大进步,一是突破了听力,一是参透了语法。但是从07年到现在,我也总是能经常发现自己虽然领悟了大框架,但总是还有语法小点没有理解透彻。后来教过一些出国留学考试,见到许多学生被语法折磨,也见到许多英语老师宣称语法不重要(比如说靠语感就行,比如类比中国人也不懂汉语的语法等等),于是一直想出一本语法书来给大家用。按说语法书市面上很多,但是往往有一个通病:&b&太厚,&/b&于是就会有题主这种问题,明明看了很多大部头的语法书,但是就是不能理解。&/p&&p&&br&&/p&&p&我认为&b&规律一定是简单而普适的&/b&,所以深信语法一定有一条简单的规律,这个规律最好能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记得初高中学物理的时候,那么大的天体在天上转,都能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一门语言的语法应该也是可以的吧。)并且我希望&b&这个规律是简单易学的&/b&,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资。(我记得小时候看《笑傲江湖》,就深深为令狐冲跟风清扬学独孤九剑的过程所震撼,如果有这样一本剑谱让我们一夜领悟语法,应该也是极好的。)所以我的《英语语法体系》第一个要求就是简洁,第一稿只有24页,后来应学生要求把我口述的讲解部分也放进去了,也只有60页。一共分为八章,下面依次讲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d6c81c8cba1a8e2c44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194& data-rawheight=&1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9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d6c81c8cba1a8e2c44c_r.jpg&&&/figure&&p&&br&&/p&&p&&b&(二)语法总原则&/b&&/p&&p&&br&&/p&&p&&b&一个英语句子有且仅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动词要用非谓语动词或从句的形式。&/b& &/p&&p&&br&&/p&&p&为理解这个语法总原则,要理解几个关键点:简单句、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从句,理解了这些关键点之后,正常的句型就都能理解了,然后再学习倒装、省略等特殊句型,即可搭建比较完整的语法体系,本书即按此顺序编排。&/p&&p&&br&&/p&&p&&b&(1)简单句&/b&&/p&&ul&&li&简单句 = 主语 + 谓语&/li&&li&谓语 = 谓语动词 + 其他成分(宾语、状语、宾语、宾语的定语等)&/li&&li&各成分都只由单词或短语构成(不包含从句)&/li&&/ul&&p&所谓简单句(simple sentence),是指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当然这一套主谓结构中的主语可以并列,谓语动词也可以并列。简单句是与复合句、复杂句相对而言的,用连词连接多个简单句组成的句子成为复合句(compound sentence),也称为并列句;用代词、副词、连词把一个简单句作为另外一个简单句的从属成分的句子,成为复杂句(complex sentence),也常成为从句、主从复合句。复合句、复杂句都是从句的形式,所以一般说的从句是狭义上的,专指复杂句。&/p&&p&&br&&/p&&p&注意一般说的长难句、复杂句等是指句子比较难、比较复杂,在语法上并不一定是这里的复杂句,也可能是简单句或复合句。一个英语句子中只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所以广义上的谓语包括谓语动词和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可能包括宾语、状语、宾语补语等。一般狭义的谓语指的是谓语动词。&/p&&p&&br&&/p&&p&&b&(2)五大句型&/b&&/p&&p&主谓宾&b&SVO&/b&&/p&&p&I love you.&/p&&p&谓语动词由及物动词承担,必须加宾语。&/p&&p&&br&&/p&&p&主谓&b&SV&/b&&/p&&p&He sleeps.&/p&&p&谓语动词由不及物动词承担,不需要宾语。&/p&&p&&br&&/p&&p&主谓补&b&SVC&/b&&/p&&p&补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如果出现则不可省略,否则语法不完整或者句意发生重大改变。&/p&&p&常见的SVC有两种,一是动词补语,一是“主系表”结构(表语即主语补语)。&/p&&p&&br&&/p&&p&动词补语&/p&&p&主谓SVi结构如果要加宾语的话,需要在SVi后面加上介词和名词即P.O.结构(参见“介词”一节)。这种句式有两种理解方法:&/p&&ul&&li&SVi + P.O. = SVtO(动词和介词组成动词词组)&/li&&/ul&&p&He looked after me. = He + look after + me.&/p&&ul&&li&SVi + P.O. = SViC(介宾短语结构做补语)&/li&&/ul&&p&He looked after me. = He + looked + after me.&/p&&p&&br&&/p&&p&但是并非所有的SVi + P.O.都可以这么理解,比如He sleeps on the bed.中的on the bed是介宾短语结构做状语。状语和补语的重大区别在于:状语是非核心成分,可以省略,而补语属于核心成分,不可省略(省略之后语法不完整,或者句意发生重大变化)。比如He looked after me.中的after me去掉之后原句语法虽然也正确,但是句意完全不同。而He sleeps on the bed.中的on the bed如果去掉,语法完整,句意也不发生重大变化。&/p&&p&&br&&/p&&p&这一句型也可以用于被动语态。&/p&&p&S + be done + 表语(n./adj./P.O./…)&/p&&p&The ship was named &b&Elizabeth&/b&.&/p&&p&He was called &b&outrageous&/b&.&/p&&p&His answer is deemed &b&off the point&/b&.&/p&&p&&br&&/p&&p&但是并非所有的S + be done后的n./adj./P.O./…都是表语,比如He was bitten by a dog.中的by a dog属于状语。与主动语态同理,状语是可以省略的,He was bitten.仍然成立(语法和句意),而补语不可以省略。&/p&&p&&br&&/p&&p&主系表&/p&&p&系动词又称为连系动词(linking verb),顾名思义系动词不表示具体动作,仅仅连接主语和其他成分。后面接的成分描述主语特点和性质,故称主语补语,又称为表语。&/p&&ul&&li&表状态&/li&&/ul&&p&be | feel | look | sound | taste | smell | seem | appear&/p&&p&She is a teacher.&/p&&p&The door was closed.&/p&&p&His voice sounds as if he has a cold.&/p&&ul&&li&表状态转变&/li&&/ul&&p&become | grow | get | turn | fall | go | come&/p&&p&The leaf will turn yellow in autumn.&/p&&p&Helen became famous.&/p&&ul&&li&表状态保持&/li&&/ul&&p&continue | remain | stay | keep&/p&&p&The weather continued fine for several days.&/p&&p&He remained single all his life.&/p&&p&&br&&/p&&p&另外还有形容词补语等。&/p&&p&I am happy &b&to come&/b&.&/p&&p&&br&&/p&&p&主谓宾宾补&b&SVOC&/b&&/p&&p&We can leave the door open.&/p&&p&宾语补语,注意这里的补语补充说明的是宾语的情况。&/p&&p&&br&&/p&&p&主谓双宾&b&SVoO&/b&&/p&&p&He sends me a gift.&/p&&p&注意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所谓直接宾语是动作的直接承受对象。英语遵循句尾重心原则,所以本句型的重心在直接宾语上。如果要强调间接宾语,一般可变形为SVO+P.O.,其他P.O.作为状语,注意这里的prep.的选择根据句意确定,并无确定规律。&/p&&p&&br&&/p&&p&&b&SVoO&/b&与&b&SVOC&/b&的区分&/p&&p&主谓双宾和主谓宾宾补常常混淆,区分的简易方法是:SVoO中的o和O所指不同,不能用be连接,而SVOC中的O和C两者所指一致或C表明O的性质或状态,可以用be动词连接。&/p&&ul&&li&SVoO&/li&&/ul&&p&I made him a pie.&/p&&p&(*) He(him) is a pie.当然这个句子如果表示“我(用魔法)把他变成一个pie。”则是SVOC结构,“He(him) is a pie.”也成立。&/p&&ul&&li&SVOC&/li&&/ul&&p&I made him my assistant.&/p&&p&He(him) is my assistant.&/p&&p&&br&&/p&&p&&b&(三)主语&/b&&/p&&p&&br&&/p&&p&&b&(1)主谓一致&/b&&/p&&p&主谓一致是我最不愿意讲的一个章节,虽然我这本书里面也写出了各种情况,但是我想说:主谓一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遵循简单的一般原则即可(即单数主语+单数动词、复数主语+复数动词),至于所谓的意义一致和就近原则,真的很少,在阅读中知道即可,在写作中完全可以绕过去。所以这里就不贴了。&/p&&p&&br&&/p&&p&&b&(2)代词&/b&&/p&&p&&br&&/p&&p&代词=名词/形容词&/p&&p&&br&&/p&&p&&b&(3)定语与限定词&/b&&/p&&p&限定词+定语+名词&/p&&p&&br&&/p&&p&限定词&/p&&ul&&li&冠词(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以及零冠词)&/li&&li&物主限定词my, your, his, her, our, your, their, one’s, it&/li&&li&名词属格John’s&/li&&li&指示限定词this, that, these, those, such&/li&&li&疑问限定词what, which, whose&/li&&li&不定限定词no, some, any, each, every, enough, either, neither, all both, half, several, many, much, (a) few, (a) little, other, another&/li&&li&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li&&li&量词a lot of, lots of, plenty of,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a good number of&/li&&/ul&&p&定语&/p&&ul&&li&形容词(前置/后置)&/li&&/ul&&p&a big apple&/p&&p&something blue&/p&&ul&&li&名词&/li&&/ul&&p&apple tree&/p&&p&trade war&/p&&p&名词做定语可以把这两个名词当做一个整体。&/p&&ul&&li&介宾短语结构(后置)&/li&&/ul&&p&a cat on the table&/p&&ul&&li&非谓语动词(后置)&/li&&/ul&&p&something to eat&/p&&p&the wall painted white&/p&&p&the man standing by the window&/p&&ul&&li&定语从句(后置)&/li&&/ul&&p&a girl that is beautiful&/p&&p&&br&&/p&&p&&b&(4)介词&/b&&/p&&p&介词 + 名词=介宾短语(P.O.)&/p&&p&&br&&/p&&ul&&li&状语&/li&&/ul&&p&状语 + 动词/形容词/副词/整个句子&/p&&p&&b&At the upper timberline&/b& the trees begin to become twisted and deformed.&/p&&p&&br&&/p&&ul&&li&补语&/li&&ul&&li&主语补语(即表语)&/li&&/ul&&/ul&&p&The cat is &b&on the table&/b&.&/p&&ul&&ul&&li&动词补语&/li&&/ul&&/ul&&p&S Vi + P + O = S Vi C&/p&&p&My father looked &b&after me&/b& very well.&/p&&p&注:S Vi + P + O也可以方便地理解为S Vt O,于是产生了很多V+P的固定搭配&/p&&ul&&ul&&li&形容词补语&/li&&/ul&&/ul&&p&I am happy &b&for you&/b&.&/p&&p&&br&&/p&&ul&&ul&&li&后置定语&/li&&/ul&&/ul&&p&a cat &b&on the table&/b&&/p&&p&The transition &b&(from forest to treeless tundra) (on a mountain slope)&/b& is often a dramatic one.&/p&&p&&br&&/p&&p&&b&A of B&/b&结构&/p&&ul&&li&当A为一般名词:核心词为A,of B为介宾短语做后置定语&/li&&/ul&&p&This rapid &b&zone of transition&/b& is called the upper timberline.&/p&&ul&&li&当A为数量词:核心词为B,A of=many/much&/li&&/ul&&p&a lot of people&/p&&p&a great number of people&/p&&p&注意区分a number of + 复数名词 + 复数动词和the number of + 复数名词 + 单数动词&/p&&p&&br&&/p&&p&&b&(四)谓语&/b&&/p&&p&&br&&/p&&p&&b&(1)构成&/b&&/p&&p&谓语动词 = 助动词 + 实义动词 = 操作词(第一个助动词)+ 其他助动词 + 实义动词&/p&&ul&&li&否定句:操作词 + not + 实义动词&/li&&li&一般疑问句:操作词 + 主语 + 实义动词&/li&&li&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 + 操作词 + 主语 + (其他助动词+)实义动词&/li&&/ul&&p&&br&&/p&&p&实义动词即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助动词即帮助实义动词传达意义的动词。助动词的个数有限,一共18个,属于封闭词类,即不再扩充的词类;而实义动词则千变万化,属于开放词类,数量可以增加。&/p&&p&&br&&/p&&p&操作词(operator)并非与名词、动词具有相等地位的一个词类,而是在谓语动词的结构中对于第一个助动词的特殊称谓。之所以要把第一个助动词称为操作词,是为了后面谓语动词的变形方便,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后续要讲到的倒装、省略等都要涉及。&/p&&p&&br&&/p&&p&特殊疑问词可以分为代词性和副词性,副词性特殊疑问词及代词性特殊疑问词做非主语时符合上述结构,但是如果代词性特殊疑问词做主语,结构为:特殊疑问词 + 助动词 + 实义动词,例如:What is going on?&/p&&p&&br&&/p&&p&I love you.&/p&&ul&&li&I &i&do &/i&&b&not &/b&love you.&/li&&li&&i&Do&/i& I love you?&/li&&li&&b&Why&/b&&i&do&/i& I love you?&/li&&/ul&&p&I can swim.&/p&&ul&&li&I &i&can&/i&&b&not&/b& swim.&/li&&li&&i&Can&/i& I swim?&/li&&li&&b&How &/b&&i&can&/i& I swim?&/li&&/ul&&p&I have been loving you for a long time.&/p&&ul&&li&I have &b&not &/b&been loving you for a long time.&/li&&li&&i&Have &/i&I been loving you for a long time?&/li&&li&&b&Why&/b&&i&have&/i& I been loving you for a long time?&/li&&/ul&&p&&br&&/p&&p&助动词&/p&&ul&&li&基本助动词(3个)&/li&&/ul&&p&be&/p&&p&do&/p&&p&have&/p&&ul&&li&情态助动词(13个)&/li&&/ul&&p&can/could&/p&&p&may/might&/p&&p&will/would&/p&&p&shall/should&/p&&p&must&/p&&p&ought to&/p&&p&dare&/p&&p&need&/p&&p&used to&/p&&ul&&li&半助动词(2个)&/li&&/ul&&p&have to&/p&&p&seem to&/p&&p&&br&&/p&&p&&b&(2)时态&/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fd408dda71ad8a1ed5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fd408dda71ad8a1ed5d_r.jpg&&&/figure&&p&从表中可以看出,以实义动词的形式区分时态,比如实义动词是原形do的时态都是一般时态(包括does和did),以doing结尾的都是进行时态,以done结尾的都是完成时态。以操作词(第一个助动词)区分时间,将来时态一定以will开头,现在时态可以有do和be的现在形式(am/is/are)两个助动词作为操作词,过去将来时态一定以would开头,过去时态可以有did、be的过去形式(was/were)、have作为操作词,过去的过去一定以had开头。&/p&&p&&br&&/p&&p&另外还可以看出,三个基本助动词be/do/have的组合是只有have/had been doing两种(注意这里的doing是实义动词),除此两种情况之外基本助动词是互相排斥的,即只能用一个。再考虑情态助动词will/would可见,will/would后能连接be和have,不能连接助动词do(注意will do和would do里面的do是实义动词)。另外,在实际使用中will/would可能被其他情态助动词和半助动词代替,比如might be doing、must have done、have to be doing、seem to have done等。&/p&&p&&br&&/p&&p&1. 一般现在时&/p&&ul&&ul&&li&一般描述&/li&&/ul&&/ul&&p&China &b&is&/b& a big country.&/p&&ul&&ul&&li&客观存在&/li&&/ul&&/ul&&p&The earth &b&rotates&/b& on its axis.&/p&&ul&&ul&&li&习惯动作&/li&&/ul&&/ul&&p&Percy &b&goes&/b& to his office by underground every day.&/p&&p&&br&&/p&&p&&br&&/p&&p&2. 一般过去时&/p&&ul&&ul&&li&一般描述&/li&&/ul&&/ul&&p&Hitler’s army &b&invaded&/b& Russia in order to conquer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p&&ul&&ul&&li&失真情况&/li&&/ul&&/ul&&p&Shanghai &b&was&/b& a small fishing village.&/p&&ul&&ul&&li&习惯动作&/li&&/ul&&/ul&&p&I &b&got&/b& up at six every day in high school.&/p&&p&&br&&/p&&p&&br&&/p&&p&3. 一般将来时&/p&&p&表示将来的一般描述、(有意志主体做主语时)表示意愿&/p&&p&China &b&will launch&/b& its own rockets with astronauts onto the moon.&/p&&p&&br&&/p&&p&&br&&/p&&p&4. 过去将来时&/p&&p&表示过去将来的一般描述、(有意志主体做主语时)表示意愿&/p&&p&The South &b&would win&/b& the battle under cruel slavery.&/p&&p&&br&&/p&&p&&br&&/p&&p&5. 现在进行时&/p&&p&表示正在进行、持续进行&/p&&p&China &b&is taking&/b& measures to control housing prices.&/p&&p&&br&&/p&&p&&br&&/p&&p&6. 过去进行时&/p&&p&表示过去正在进行、持续进行&/p&&p&The plane &b&was flying&/b& over my head last midnight.&/p&&p&&br&&/p&&p&&br&&/p&&p&7. 现在完成时&/p&&p&过去完成的动作,对现在有影响&/p&&p&China &b&has carried out&/b& its opening-up policy for decades.&/p&&p&&br&&/p&&p&&br&&/p&&p&8. 过去完成时&/p&&p&过去的过去完成的动作,对过去有影响&/p&&p&She &b&had finished&/b& her graduate school, so she could start working in the fall of 2006.&/p&&p&&br&&/p&&p&&br&&/p&&p&9. 将来进行时&/p&&p&表示将来正在进行、持续进行&/p&&p&Facebook users&b& will be demonstrating&/b& their desire for privacy outside its headquarters.&/p&&p&&br&&/p&&p&&br&&/p&&p&10. 过去将来进行时&/p&&p&表示过去将来正在进行、持续进行&/p&&p&When I was small, Grandpa said &b&I would be fighting&/b& for my future 20 years later.&/p&&p&&br&&/p&&p&&br&&/p&&p&11. 现在完成进行时&/p&&p&表示过去开始的某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一部分,持续到现在正在进行,并且对现在有影响&/p&&p&I &b&have been working&/b& for 30 days without a rest.&/p&&p&&br&&/p&&p&&br&&/p&&p&12. 过去完成进行时&/p&&p&表示过去的过去开始的某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一部分,持续到过去某个时间点仍然正在进行,并且对过去这个时间点有影响&/p&&p&She &b&had been carrying out&/b& her plot to be the queen three months earlier.&/p&&p&&br&&/p&&p&&br&&/p&&p&13. 将来完成进行时&/p&&p&表示到将来某个时间点,某动作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持续到将来这个时间点仍然正在进行,并且对将来这个时间点有影响&/p&&p&The play is coming off in August. By then the play &b&will have been running&/b& for three months.&/p&&p&&br&&/p&&p&&br&&/p&&p&14. 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p&&p&表示到过去将来某个时间点,某动作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持续到过去将来这个时间点仍然正在进行,并且对过去将来这个时间点有影响&/p&&p&Up to that time &b&he would have been translating&/b& those books.&/p&&p&&br&&/p&&p&&br&&/p&&p&15. 将来完成时&/p&&p&表示到将来某个时间点,某动作已完成并且对将来这个时间点有影响&/p&&p&You &b&will have reached&/b& Shanghai by this time tomorrow.&/p&&p&&br&&/p&&p&&br&&/p&&p&16. 过去将来完成时&/p&&p&表示到过去将来某个时间点,某动作已完成并且对将来这个时间点有影响&/p&&p&I guessed that Helen &b&would have told&/b& her something.&/p&&p&&br&&/p&&p&&br&&/p&&p&&b&(2)语态&/b&&/p&&p&主动语态即上面的16种时态&/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d9b12c00cb267c6242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4& data-rawheight=&11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d9b12c00cb267c62428_r.jpg&&&/figure&&p&&br&&/p&&p&&b&(3)语气&/b&&/p&&p&陈述语气&/p&&ul&&li&陈述事实或提出询问&/li&&li&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中&/li&&/ul&&p&祈使语气&/p&&ul&&li&仅用于祈使句中&/li&&li&提出请求,劝告或命令&/li&&/ul&&p&&u&&b&(以上两种语气很简单,不详述)&/b&&/u&&/p&&p&&br&&/p&&p&虚拟语气&/p&&ul&&li&虚拟事实&/li&&li&表达愿望、建议或与事实或预期相反的假设等&/li&&/ul&&p&&br&&/p&&p&用于状语从句&/p&&ul&&li&与过去事实相反&/li&&/ul&&p&从句:过去完成时had done&/p&&p&主句:would/ should/ could / might + have done&/p&&p&If I had gotten there earlier, I would/ should/ could have met her.&/p&&p&If he had taken my advice, he would not have made such a mistake.&/p&&p&&br&&/p&&ul&&li&与现在事实相反&/li&&/ul&&p&从句:过去时(be只用were)&/p&&p&主句:would/ should/ could/ might + do/ be doing&/p&&p&If I knew his telephone number, I would tell you.&/p&&p&If there were no air or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living creatures on the Earth.&/p&&p&&br&&/p&&ul&&li&与将来预期相反&/li&&/ul&&p&将来的事情尚未发生,故此处是与将来的预期相反,即说话者对于虚拟语气中的这种预期程度很低。&/p&&p&从句:过去时(be只用were)或should / were to + 动词原形&/p&&p&主句:would/ should/ could / might + 动词原形&/p&&p&If there were a heavy snow next Sunday, we would not go skating.&/p&&p&If she were to be there next Monday, I would tell her about the matter.&/p&&p&If he should come here tomorrow, I should/ would talk to him.&/p&&p&&br&&/p&&p&&br&&/p&&p&用于名词性从句&/p&&p&表意见、命令、要求的动词/名词 + that + (should) + 动词原形&/p&&p&&br&&/p&&p&常用动词&/p&&p&advise/ suggest/ insist/ request/ require/ order/ demand/ command/ decide/ recommend等&/p&&p&Jane’s uncle insisted that she (should) not stay in the hotel.&/p&&p&The workers requested that their working conditions (should) be improved.&/p&&p&It was suggested that Jane (should) have a medical examination.&/p&&p&&br&&/p&&p&常用名词&/p&&p&suggestion/ proposal/ order/ advice/ demand/ requirement等&/p&&p&My suggestion is that you (should) send a few soldiers to help them.&/p&&p&He makes the demand that she (should) leave the place at once.&/p&&p&&br&&/p&&p&&b&(五)非谓语&/b&&/p&&p&&b&(S + V1) +(S + be + X) = S + V1, X&/b&&/p&&p&&br&&/p&&p&X=&/p&&ul&&li&非谓语动词&/li&&ul&&li&to do&/li&&li&doing&/li&&li&done&/li&&li&扩展&/li&&li&n.&/li&&/ul&&/ul&&p&Confucius taught us that…&/p&&p&Confucius was a great philosopher.&/p&&p&Confucius, a great philosopher(同位语), taught us that…&/p&&ul&&ul&&li&adj.&/li&&/ul&&/ul&&p&We naively believed that…&/p&&p&We were young and foolish.&/p&&p&We, young and foolish(可以视为后置定语或定语从句的省略,也可以视为状语), naively believed that…&/p&&ul&&ul&&li&P.O.&/li&&/ul&&/ul&&p&People tend to behave hastely.&/p&&p&People are in such a situation.&/p&&p&People in such a situation(后置定语或状语) tend to behave hastely.&/p&&p&/People tend to behave hastely in such a situation(状语).&/p&&ul&&ul&&li&adv.&/li&&/ul&&/ul&&p&I now announce the opening of…&/p&&p&I am here.&/p&&p&Here(状语), I now announce the opening of…&/p&&p&&br&&/p&&p&&br&&/p&&p&&b&(1)不定式&/b&&/p&&p&to + 动词原形&/p&&ul&&li&表将来&/li&&/ul&&p&It is about &b&to fall&/b&.&/p&&ul&&li&表目的&/li&&/ul&&p&We come here&b& to study&/b&. = We come here. + We are to study.&/p&&p&&br&&/p&&p&&br&&/p&&p&(2)现在分词&/p&&p&表主动伴随状态&/p&&p&&b&Walking&/b& in the street, I saw him. = I was walking in the street. + I saw him.&/p&&p&&b&Scratching&/b& the cat, the boy smiled. = The boy was scratching the cat. + The boy smiled.&/p&&p&&br&&/p&&p&(3)过去分词&/p&&p&表被动伴随状态&/p&&p&&b&Scratched&/b& by the cat, the boy cried. = The boy was scratched by the cat. + The boy cried.&/p&&p&&br&&/p&&p&&br&&/p&&p&逻辑主语一致&/p&&p&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要与主句主语一致&/p&&p&We come here&b& to study&/b&.&/p&&p&&b&Walking&/b& in the street, I saw him.&/p&&p&&b&Scratched&/b& by the cat, the boy cried.&/p&&p&(*) &b&Standing&/b& by the window, the city is all below me.&/p&&p&&br&&/p&&p&&br&&/p&&p&(4)独立主格&/p&&p&(S1 + V1) + (S2 + be + X) = S1 + V1, S2 + X&/p&&p&&br&&/p&&p&X=&/p&&ul&&li&to do&/li&&li&doing&/li&&li&done&/li&&li&n.&/li&&li&adj.&/li&&li&PO&/li&&li&adv.&/li&&/ul&&p&&br&&/p&&p&独立主格 = (with) + 逻辑主语 + 其他成分&/p&&ul&&li&一般用逗号与主句隔开&/li&&li&逻辑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不同,独立存在&/li&&li&简单检验方法:“逻辑主语 + be + 其他成分”是一个完整句子&/li&&/ul&&p&&br&&/p&&p&不定式&/p&&p&表将来&/p&&p&His friends &b&to come&/b& tonight, he is busy preparing the dinner.&/p&&p&We shall assemble at ten, the procession &b&to start&/b& moving at precisely eleven.&/p&&p&Here are the first two volumes, the third one &b&to come out&/b& next month.&/p&&p&The two boys said goodbye to each other, one &b&to go&/b& home, and the other &b&to go&/b& to his friend’s.&/p&&p&&br&&/p&&p&现在分词&/p&&p&表进行或主动&/p&&p&The boy &b&leading&/b& the way, we had no trouble getting out of the forest.&/p&&p&Winter &b&coming&/b&, it gets colder and colder.&/p&&p&The rain &b&having stopped&/b&, he went out for a walk.&/p&&p&&br&&/p&&p&过去分词&/p&&p&表完成或被动&/p&&p&The test &b&finished&/b&, we’ll have our summer vacation.&/p&&p&Her work &b&done&/b&, she sat down for a cup of tea.&/p&&p&“Marquis,” said the boy, turning to the man, his eyes &b&opened&/b& wide and his right hand &b&raised&/b&.&/p&&p&&br&&/p&&p&名词&/p&&p&I received many Christmas gifts, some of them books.&/p&&p&Many people come to visit the city, most of them foreigners.&/p&&p&He fought the wolf, a stick his only weapon.&/p&&p&It being Sunday, we went to church.&/p&&p&&br&&/p&&p&形容词&/p&&p&He turned to me, his eyes sleepy.&/p&&p&The men moved slowly forward, neck deep in the water, with their officers guiding them.&/p&&p&It stood silent in the noon sunlight, its door open.&/p&&p&He came into the room, his ears red with cold.&/p&&p&&br&&/p&&p&介词短语&/p&&p&School over, we all went home.&/p&&p&Nobody in, the thief took a lot of things away.&/p&&p&Music on, I can’t focus my mind on the work.&/p&&p&Miss Smith entered the classroom, book in hand.&/p&&p&He came out of the library, a large book under his arm.&/p&&p&He i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blackboard, his back towards us.&/p&&p&The hunters entered the forest, gun in hand.&/p&&p&&br&&/p&&p&&b&with/without&/b&引导的独立主格&/p&&p&With his son so disappointing, the old man felt unhappy.&/p&&p&With her sister out, she had to stay at home alone.&/p&&p&Miss Smith entered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in her hand.&/p&&p&The old man, with thick glasses on his nose, is a pianist.&/p&&p&&br&&/p&&p&&b&(六)复合句&/b&&/p&&p&&b&(七)复杂句&/b&&/p&&p&这两个部分请见我另外一个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374080& class=&internal&&怎样浅显易懂地解释英语各种从句的逻辑?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br&&/p&&p&&b&(八)强调&/b&&/p&&p&&b&(九)杂项及长难句分析&/b&&/p&&p&这两个部分涉及一些特殊句式,也就是说不是正常语序的句子,所以暂时不放上来。&/p&&p&&br&&/p&&p&————————————&/p&&p&&b&结论&/b&&/p&&ul&&li&学外语是要学语法的&/li&&li&英语语法是有体系的&/li&&li&语法总原则:一个句子有且仅有一个谓语动词&/li&&li&句子分为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li&&li&简单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主语+助动词+实义动词+其他成分&/li&&li&主语一般是名词词组,名词词组=限定词+定语+名词&/li&&li&谓语动词=助动词+实义动词=操作词+其他助动词+实义动词&/li&&li&谓语动词有16种时态,2种语态,3种语气&/li&&li&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阉割掉助动词be的形式,可以做除谓语动词之外的所有成分&/li&&li&复合句=简单句1+复合连词+简单句2&/li&&li&复杂句=简单句1+代词/副词/连词+简单句2&/li&&/ul&&p&数学公式化表达&/p&&ul&&li&简单句=S+P=S + V + ...(P代表Predicate谓语)&/li&&ul&&li&S=NP=限定词+定语+n.=大定语+n.(NP代表noun phrase)&/li&&li&V=Aux + v. = operator + other Aux + V.&/li&&li&S + V + ... = SVtO或SVi或SVC或SVoO或SVOC&/li&&/ul&&li&带从句的句子=主句+从句=简单句1+引导词+简单句2&/li&&li&非谓语动词:(S + V1) +(S + be + X) = S + V1, X&/li&&li&独立主格:(S1 + V1) + (S2 + be + X) = S1 + V1, S2 + X&/li&&/ul&&p&&br&&/p&&p&因为知乎上的图文编辑没有word上方便,所以有一些内容没有贴上来。细节的点可以在评论区里讨论。&/p&&p&&br&&/p&&p&&b&相关回答&/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李一: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英语学习方法?&/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李一:如何学好英语?&/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李一:怎样浅显易懂地解释英语各种从句的逻辑?&/a&&/p&
看来还是有不少同学真心想学好英语啊,好多人看了这个回答来问我《英语语法体系》什么时候出版,现在统一回复一下:我找了出版社,出版社说太短了,要我写到200页以上,可是我不喜欢厚的语法书,我的《英语语法体系》的要点就在于简约,所以暂时还没有谈妥…
&p&专门学习语法优秀完善的APP还没发现。如果要系统完善的学习语法可以在头条花半天时间《英语思维课程 英语时态的原理》《英语思维课程 句法分析基础》《英语思维课程 动词的秘密》《英语时间的秘密》几个视频快速看完,语法基本就理顺入门了。&/p&&p&然后可以看《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一书,不想看书可以看《英语思维:十节课建立完美的英语语法框架体系》视频课程。&/p&&p&&br&&/p&&p&学习语法的方法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帖子:&/p&&p&&br&&/p&&p&首先要知道,语法是无需记忆的。 &br&&/p&&p&如果你去记忆,那么首先就错了。 &br&&/p&&p&英语语法是一个结构非常清晰、框架非常完整、高度系统完善的整体。 &br&&/p&&p&传统的语法教学给你的印象是一堆摊在地上的杂乱无章的丝线。 &br&&/p&&p&而系统的语法教学给你的是一张拎起来后,纲举目张,清晰明快的网。 &br&&/p&&p&传统的语法教学细碎、毫无体系、彼此割裂、不知原理本质,更加可恶的是原本数十节课就可以让学生学透的语法却荼毒了学生数十年。 &/p&&p&比如:什么是“一般现在时态”?为什么叫“一般现在时态”?“一般现在时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br&&br&这些问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都没有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一般现在时态”,也根本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正确的使用“一般现在时态”。&br&&br&“一般现在时态”作为英语语法的第一个时态都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整个英语语法体系了。 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传统的英语教学教授出来的学生,其英语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且存在着巨大的缺失。可以说作为英语这座大厦的骨架而言,其语法框架是摇摇欲坠的。 &br&&/p&&p&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br&&/p&&p&1. 我真的懂英语(语法、思维)吗? &/p&&p&2. 我看到了英语(语法、思维)的全貌了吗? &/p&&p&3. 我真正的理解掌握每一个语法知识(时态、思维)的内涵本质了吗? &/p&&p&4. 我能够细腻的精准的品读和表达英语了吗? &/p&&p&如果以上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你的英语语法需要重造。 &br&&/p&&p&看到这里,不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英语菜鸟、还是英语老司机,对于语法来说,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而且这段跑道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长。&/p&&p&即都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周到数周)系统的学透英语的语法,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英语语法框架,学透每一个时态、语态、语气、从句、非谓语等原理、本质、蕴含的思维。 &br&&/p&&p&这时你在回过头来问一下自己上面几个问题,用这些问题检验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了。 &br&&/p&&p&在举个例子说明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br&&/p&&p&举个打算盘的例子,如果你算盘打的不好,那么一本书的算数你要打很久,而且错了一半。反之如果你算盘打的很精,都可以盲打了,那一本书的算数噼里啪啦的很快就打完了,而且准确率百分之百。 学英语也是一样的,语法就好比你打算盘的能力,如果语法一塌糊涂,那么一本书你学的又慢又吃力,文章看的一知半解的,更别谈写作了。如果你语法精熟,那么一本书也是噼里啪啦的三下五除二就看完看透了,更不不会有语法障碍,无非生词多点而已。 &/p&&p&&br&&/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englishthinking&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c239c19cdd018db4dc9d4cf779c218b7_ipico.jpg& data-image-width=&200& data-image-height=&200& class=&internal&&英语思维 解密语法的原理&/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19c0.jpg& data-image-width=&509& data-image-height=&766& class=&internal&&黑与白:什么是动词原形?&/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c79cc3dce63e0feed1c344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479& data-image-height=&359& class=&internal&&黑与白:非谓语动词的起源&/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e3ace0dd920ffb04a6b87e3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007& data-image-height=&670& class=&internal&&英语思维:赛门喵你无耻的抄袭可以休止了&/a&
专门学习语法优秀完善的APP还没发现。如果要系统完善的学习语法可以在头条花半天时间《英语思维课程 英语时态的原理》《英语思维课程 句法分析基础》《英语思维课程 动词的秘密》《英语时间的秘密》几个视频快速看完,语法基本就理顺入门了。然后可以看《英…
&p&很多人找我要求职相关资料,其实求职是需要系统准备的一次”考试“,不是零散的各种面经就能让你快速成功的!更何况校招只有一次,&b&没有试错的机会&/b&,对求职的全流程有个深刻的理解是对面试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准备。&/p&&p&推荐下&b&公众号【领航求职】&/b&的求职培训视频课,对&b&校招规划、经历梳理、简历、网申、群面、单面技巧&/b&等面试流程及技巧都有一个很详细的梳理讲解。关注&b&公众号【领航求职】&/b&在求职培训板块就可以学习了。&/p&&p&&b&下面是对本问题“自我介绍&的回答:&/b&&/p&&p&相关背景,本人在去年秋招拿下5家TO10房地产公司offer,2家TOP5互联网公司offer,面试通过率100%。深刻觉悟到面试中的&b&策略&/b&是十分重要的。&/p&&p&只要进入到校招面试环节,每一轮的开场一定都是自我介绍,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策略性的、是对后续的面试环节的一个先手布局。本文旨在让有理想的各位应届生们更加有策略性的准备自我介绍稿件并轻松自然的完成自我介绍环节,并且通过自我介绍把控住整场面试。&/p&&p&&b&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二.撰写自我介绍的前期准备
三.如何撰写自我介绍及例子&/b&&/p&&p&&b&一.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b&&/p&&p&&b&1.千万不要背诵简历:&/b&&/p&&p&被要求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面试官会在把你的简历捋一遍,切忌把自我介绍变成背诵简历!不要简单的复述简历,请讲出简历中的亮点!&/p&&p&&b&2.要通过自我介绍有意引导之后面试问题的方向:&/b&&/p&&p&整场面试就像是与面试官对弈的过程,而自我介绍就是面试者排兵布阵的最好工具!你所说的内容会决定了HR接下来问题的走向,所以自我介绍时请对你履历中的亮点点到为止,引诱HR在后面的问题中挖掘出你的亮点。&/p&&p&&b&3.注意把握时间&/b&&/p&&p&自我介绍时间也是面试官阅览你简历的时间,在一些面试中面试官会直接说请在X分钟内做一个自我介绍,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并不是很严格的,不过你的自我介绍时间尽量控制在X分钟左右。如若自我介绍时间太短会让面试官没有时间看完简历,并会产生你的缺乏经历的感觉。如若时间太长,会让HR认为你不会抓去重点、表达能力欠佳,甚至打断你,可能会影响到你后面面试的自信心。&/p&&p&所以,请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自我介绍准备方法分别准备1分钟、2分钟、3分钟的自我介绍稿件,分别应对不同的时间需求。&/p&&p&&b&4.提前做好面试预演&/b&&/p&&p&有了自我介绍稿件后请对着镜子自己多多练习,但是不要刻板的背诵稿件,确保自己整个过程中放松自然,记住什么样的你才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p&&p&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整场面试中保持信心,一步一步引导着HR跟着你的节奏走,将面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p&&hr&&p&&b&二.撰写自我介绍的前期准备&/b&&/p&&p&第一部分已经提及自我介绍是你对整场面试的布局,影响着后续的面试走向,所以自我介绍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你将你的亮点透露给HR引起他的好奇,挖掘出你的优点。&/p&&p&所以在准备你的自我介绍前请先完成以下工作:&/p&&ul&&li&&b&梳理自己的经历,挖掘出自己的亮点 - 知己&/b&&/li&&li&&b&分析公司职位需求,了解企业文化 - 知彼&/b&&/li&&li&&b&做出挑选并重组,获得一份充满策略的自我介绍&/b&&/li&&/ul&&p&找出自己最亮点的经历,并对此段经历中自己的行为、成长、所表现出来的特质进行&b&详细&/b&的梳理,找出这段经历中能与所应聘职位的需求相匹配的特质,为编写自我介绍及自我介绍后的面试回答环节做准备。&/p&&hr&&p&&b&三.如何撰写自我介绍及例子&/b&&/p&&p&实战中的自我介绍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b&个人背景,学生经历及工作经历介绍,其他亮点&/b&。&/p&&p&&b&Part 1:背景介绍&/b&&/p&&p&学历背景介绍,简单的罗列你的个人信息即可。类似于:我叫xxx,xxx大学xxx专业研究生在读,本科毕业于xxxx,我在校内获得过xxx……这样的信息。&/p&&p&&b&Part2:学生经历及工作经历介绍&/b&&/p&&p&通过分析的公司职位需求,要用具体事例向面试官证明你具备匹配该职位的能力,举例说明可以遵循&b&STAR法则&/b&:&/p&&ul&&li&&b&了解背景(Situation):当时是什么情况&/b&&/li&&li&&b&明确任务(Task):你需要完成什么事情&/b&&/li&&li&&b&你的行动(Action):那你当时做了什么&/b&&/li&&li&&b&关注结果(Result):得到的结果是什么&/b&&/li&&li&&b&学习总结(Learning):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后期如何改善&/b&&/li&&/ul&&p&切忌用勤奋肯干,学习能力强,分析能力强等毫无根据的形容词来堆砌你的自我介绍。要说:&/p&&p&“当XX公司实习期间,虽然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主动为同事分担工作,通过多做事我还意外的学会了xxx”&/p&&p&“在工作中,我发现xx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并向领导建议,最终被采纳”&/p&&p&&b&举一个简单的例子:&/b&&/p&&p&我去年夏天在北京xx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实习(&b&Situation&/b&)。实习期间我负责xxx,xxx,xxxx……(&b&Task&/b&)在参与编写XX软件的市场推广方案时,我通过数据分析目标客群并提出的编写方案(&b&Action&/b&),该方案最后落地执行并最终获得了20W的新用户(&b&Result&/b&)。&/p&&p&以上这个介绍经历的例子讲了“我做了什么并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比用形容词的罗列来表示“我能力强”更有说服力。通过事例简单说明了你的数据分析能力、文案撰写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但又不讲出具体的细节给HR留下后续面试环节问深挖经历的空间(如问你的推广方案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目标客群...云云),通过上文所说的经历梳理准备好相关的回答,可以让你在整场面试表现非常饱满、自信。&/p&&p&&b&Part 3:不同寻常的亮眼经历&/b&&/p&&p&现在简历及自我介绍中几乎每个人都是组织干部、学生会长云云,此类的学生经历虽然加分但不足以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请提炼出自己经历中比较特殊的事例让面试官眼前一亮,如 在创业比赛中获得100万风投,运营的微博、公众号拥有10W+粉丝、国家二级运动员云云,让面试官认为你是一个经历丰富、充满见识、不单调枯燥的人,跟这样的人共事更加愉悦。&/p&&p&HR也喜欢从你这些的这些特殊经历中深挖你能匹配所应聘工作的亮点,所以对自己的亮眼经历更加细致化的梳理尤为重要。&/p&&hr&&p&&b&没有人会讨厌和拒绝认真准备面试的人,所以不要认为面试就是必须用一个“素颜”的你去“真诚”的面对。&/b&&/p&&p&最后送上一则面试万能公式,一定要提前准备:&/p&&p&&b&个人信息+需求分析+匹配岗位的特征+逻辑/事例论证+礼貌自信+反复练习=offer&/b&&/p&&p&推荐下&b&公众号【领航求职】&/b&的求职培训视频课,对&b&校招规划、经历梳理、简历、网申、群面、单面技巧&/b&等面试流程及技巧都有一个很详细的梳理讲解。关注&b&公众号【领航求职】&/b&在求职培训板块就可以学习了。&/p&&p&若此文对你有所帮助,请不吝&b&点赞&/b&,感谢。&/p&
很多人找我要求职相关资料,其实求职是需要系统准备的一次”考试“,不是零散的各种面经就能让你快速成功的!更何况校招只有一次,没有试错的机会,对求职的全流程有个深刻的理解是对面试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准备。推荐下公众号【领航求职】的求职培训视频课…
持续更新中,请注意,这不是一个攻略,想到啥写啥,有好吃的和好玩的就上来更新推荐,无任何广告嫌疑,良心推荐!&br&&br&如果一定要让我选厦门最让我留念的是什么,一定不是鼓浪屿厦大中山路之流,而是那片美丽的天空和去哪都近的小岛情结。&br&&br&先一一反对各种游记写烂了的地方,不一定全,想到哪写到哪。&br&&br&1、鼓浪屿,西方的墙体与闽南的房顶建筑风格的融合,曾经的租界。20年代初,在鼓浪屿繁华时,对岸的厦门还只是个小渔村,而现在,全是人、各种伪文艺的店以及各种打着台湾名号的超难吃小吃,满地开花的酒吧坑死游客,来厦门多年去过一次后就再也没去过了,大写的失望。鼓浪屿就是去了失望,不去似乎就像没来过厦门一样。&br&&br&2、厦大,挺好一大学,六月凤凰花开毕业季,大榕树下石凳上青涩的小情侣拉着小手眼里的对方是那么完美,芙蓉湖的静谧和芙蓉隧道的厦大情节—“我爱你,再见”,而现在,节假日门口黄牛和游客排队排到了一公里开外,最好吃的芙蓉餐厅也被游客攻陷,现场挤且乱;芙蓉隧道也挤满了人头,这些属于厦大人的故事不知道游客瞎凑什么热闹。哀之!请还学生们一片学习的净土!&br&&br&3、中山路,步行街,没错,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的那个中山路。骑楼建筑风格,除了人还是人。各种所谓的厦门台湾小吃基本上也只是个噱头,一旦量上来了很难保证质不会降低,讲句真心话,在中山路基本上没吃到过好吃的,什么陈罐西张三疯赵小姐,反正坑死游客不犯法,谈不上难吃不过真心觉得贵还不咋滴,没见过哪个本地人有事没事买来吃,除了牛油果大师,哈哈哈,超好吃的噢!&br&&br&4、曾厝安,从环岛路上单独拿出来说。五年前去曾厝安时还人烟稀少,少有店铺。白日游走在各种小巷子里,饿了钻进一家小店点上一份便当;渴了就找个小店歇歇脚喝杯柠檬红茶逗逗老板的小猫;晚餐后去小酒吧点上一杯dry·martini,听听几个懒散的老板把玩音乐,这种慢悠悠的小日子称得上舒坦。而如今,不堪回首,人人人人人+各种“台湾小吃”+伪文艺的店,商业化严重程度不亚于鼓浪屿。哀之!天桥下去的卖烤鱿鱼的店看着真恶心,每天还那么多游客在那吃吃吃。&br&&br&其他的地方就不一一拿出来说事儿了,还是说点值得去的地方吧!&br&&br&1、沙坡尾,我喜欢叫它傻婆尾,老厦门的码头。不要只流连于外面的街道,你要钻进去,去到小巷子里、各种吃的喝的,店不大,但称得上环境别有一番风味,很多都是厦门的年轻人开的,风格也是偏文艺,对吼,厦门咋这么偏爱文艺小清新风,不能来点rock死亡重金属吗,哈哈哈,想想都刺激。最近几年开发出了艺术西区,修了个mini滑板场,我就挺爱去那玩滑板,里面有厦门唯一的一家live house,经常会有一些饶舌、摇滚的演出,氛围还是很赞的,附近小酒吧也多,吃的也品类繁多,慢慢的人气上来了,人也变多起来了,好怕玩滑板时撞到人啊!除了艺术西区,旁边还有大学路,吃的挺多,现在的小年轻小清新都爱去那吃吃喝喝拍拍,不去中山路了喂,然后就是大学路里侧围绕着“臭水沟”错落着一些弥漫着艺术气息的店,人不多店不错你值得拥有,注意别掉进臭水沟里了哦,从艺术西区门口右侧进!&br&&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1.zhimg.com/50/11559b5eea7c9fe98619d6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1559b5eea7c9fe98619d6_r.jpg&&&/figure&&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52& src=&https://pic4.zhimg.com/50/614ff722abe9b125f1cf0bf164eb77ba_b.jpg& data-rawwidth=&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14ff722abe9b125f1cf0bf164eb77ba_r.jpg&&&/figure&&br&&br&2、篔筜湖,说到这,简直太爱这里了,因为我就住湖边上,哈哈哈哈!市政府、法院、广电总局、中行大厦等等重要机关都在这附近,说明什么?这是一条不平凡的路啊,这边有什么呢?有西堤别墅咖啡一条街,别墅开咖啡厅你喝得起吗,我喝不起(捂脸),跑车一排一排的噢,什么奇瑞啊五菱啊(腹黑),环境是真心不错,强烈推荐。还有酒吧一条街噢(西堤酒吧街),都是些小酒吧挺多老外在那玩,当然这边消费也会虐贵一点点,想想看,悠闲的下午逛街逛累了想找个地方坐坐喝杯咖啡提提神,去哪?肯定飞来这边啊,顺带把你晚上玩的也解决了。除此之外,还有白鹭洲公园啊,去抓抓野猫,环境幽雅的茶庄喝上一杯上等的安溪铁观音,仿佛世界都安静了。比去那些人挤人吃垃圾小吃还热得半死的大众去处好一千万倍。&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09& src=&https://pic2.zhimg.com/50/969ddad2cc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69ddad2cc_r.jpg&&&/figure&&br&这张图片来源百度,侵删!&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1.zhimg.com/50/9f34f5eed55361babd2c6f4_b.jpg& data-rawwidth=&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f34f5eed55361babd2c6f4_r.jpg&&&/figure&&br&&br&&br&3、厦门看海去哪?肯定是五缘湾啊,观音山啊,难道去厦大白城这种脏乱差的地方?五缘湾的房价是厦门最贵的,高达7万多,环境不是盖的。傍晚去吹吹海风、看看日落、欣赏一下停靠在码头的别人的游艇帆船,你就知道什么是有钱人真会玩了。环岛路沿线从厦大白城算起,越往北走人越少越值得去。租辆自行车沿着海岸线骑骑车,傍晚去哦,白天会把刚隆的鼻子晒塌的。&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95& src=&https://pic4.zhimg.com/50/cbd8963f85acfb929feb07_b.jpg& data-rawwidth=&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bd8963f85acfb929feb07_r.jpg&&&/figure&&br&&br&这张图片来源百度,侵删!&br&&br&4、夜市去哪?当然是明发啊!明发女神在召唤你,个人认为厦门美女质量最好的地方,没逼格却炒鸡好吃的地方,去明发就是去吃夜宵,别的没劲,夜店比不上滨南三家,小酒吧更是low到爆,噢,对了,有两条街的宠物市场,有好多小猫咪小狗啊,可爱死了,不要问我一个大男生为什么这么喜欢猫咪小狗,你管我啊。离明发不远处有个叫嘉莲里的地方,厦门的老别墅片区,现大多数已改做咖啡厅、西餐厅、私房菜了,幽静的小院子里小猫追着小狗打闹,爬墙的什么花什么草也该修剪了,下午茶和二人/一人晚餐去处,特点是环境僻静优雅。&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34& src=&https://pic4.zhimg.com/50/0dc50fe87eefdc9fdeb67b9_b.jpg&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dc50fe87eefdc9fdeb67b9_r.jpg&&&/figure&&br&&br&这张图片来源百度,侵删!&br&&br&5、还有哪值得去,暂时没想到,想到在更!更了这么多才3个赞,简直没了更的兴趣了,那种网上一搜一大堆的旅游攻略居然还能点赞排名第一,呵呵哒!按照他写的去,你只能看到一样,那就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br&—————————————————&br&不到50赞不更了,你们就去鼓浪屿厦大玩好啦,啦啦啦啦~~~~~&br&—————————————————&br&老司机开火车来啦,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br&&br&6、鹭江道还是去瞅一瞅吧,厦门比较繁华的一带,直接放图!&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2.zhimg.com/50/0b4f2efe4da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b4f2efe4da_r.jpg&&&/figure&&br&&br&&br&站在办公室拍的,再来张远眺鼓浪屿的照片&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2.zhimg.com/50/fcddf84b3e56bf512b094e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cddf84b3e56bf512b094e_r.jpg&&&/figure&&br&&br&&br&这样看鼓浪屿还是蛮漂亮的,也是在办公室拍的,上班太无聊啦,拍拍照撩撩妹!可能你会问我办公室在哪,哈哈哈哈哈,再来实力装B一波!&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2.zhimg.com/50/f44c00c6b444cc3714adcc56be5c086c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44c00c6b444cc3714adcc56be5c086c_r.jpg&&&/figure&&br&&br&&br&7、八市啦,破破烂烂的老厦门菜市场,却有着怀旧的建筑风格,去闻闻海鲜味顺带看一看一大堆不认识的海鲜&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6b79933f81aec17fbd075a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b79933f81aec17fbd075a_r.jpg&&&/figure&&br&&br&&br&隆重的介绍一下我心目中amoy(闽南语“厦门”)的市花——凤凰花(厦门市花是三角梅,好吧,我错了),至于凤凰花开的路口在哪,我也不知道!&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1.zhimg.com/50/e41c62a0a3c3e1de1de8e45684aa88df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41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途银子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