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胎儿全身皮层水肿水肿没力

【原创病例】53岁女性患者,严重水肿,行走困难(注意更新:问题讨论在2楼!) - 心血管内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56062|回复: 148
【原创病例】53岁女性患者,严重水肿,行走困难(注意更新:问题讨论在2楼!)
阅读权限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08:37 编辑
一般情况:患者,女,53岁,工人。
主诉:双下肢水肿、乏力50余天,加重伴气促、胸闷1月。
现病史:患者5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浮肿,以双踝部为主,伴乏力,夜间梦多。无发热、咳嗽,无心悸、胸闷史,无、、血尿史,病前无服药史。曾到省中医院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给予服中药汤剂(具体不详)治疗20余天,疗效不佳。双下肢水肿渐加重。1月前浮肿延及脐部以下。伴气促、胸闷,夜间不能平卧。遂到另一家省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以“浮肿原因待查”收住院。住院期间查肌酶异常:LDH394U/L,αHDH326U/L。心电图示:肢体导联低电压,心房扑动。生化:血钾3.5mmol/L,血钠138mmol/L,血氯86mmol/L,谷丙转氨酶86U/L,谷草转氨酶134U/L,总蛋白60g/L,白蛋白30g/L,甘油三酯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甲功五项:TSH、T3、T4、FT3、,FT4无异常;皮质醇:0点、8点、16点无异常;雌激素:FSH、PLG、TO、E2正常。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普大,二、三尖瓣重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给予强心利尿及对症治疗半月,症状未见好转,浮肿仍较明显,伴胸闷、气短,行动困难。全身乏力明显,浮肿逐渐加重,以身体下垂部位和下半身为著,目前不能行走,基本卧床。为进一步诊治,半月前由内分泌科以“浮肿原因?”转入该院心内科治疗。本次发病以来,无心前区史,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胃纳较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较少。近期内无明显体重下降。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及史。否认、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及其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无药物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到外地长期居住或旅游,无长期饮酒史。个生习惯良好。已婚已育。现有2子1女,否认产后大出血史,已绝经5年,无停经后阴道出血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家族成员中无传染病及家族性遗传病病史记载。
查体:体温37℃,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49/11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容,神志清楚,呼吸稍促,被动半卧体位,车送入病房,对答切题,检查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皮疹、皮肤蜘蛛及肝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眼睑颜面轻度浮肿,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充盈。双侧胸廓对称,双胸壁未见浮肿,双侧呼吸运动均等,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显著,心界双侧扩大,心音低钝,心率较快,心率14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II/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未及包块,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触诊不满意,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存在。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腹部脐以下、会阴部、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右下肢较左下肢粗,皮肤紧绷。双手轻度浮肿。无枪击音,无毛细血管搏动征。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41X10^9/L,N58%,L32.9%,Hb123g/L;大便常规正常;尿常规:pro1+,WBC1+,酮体1+,余(-);查D二聚体三次:13.39ng/ml、3.75ng/ml、0.75ng/ml;病毒七项(-);血钾3.2-3.5mmol/L,血钠130-138mmol/L,血氯86-106mmol/L,谷丙转氨酶86U/L,谷草转氨酶134U/L,总蛋白61g/L,白蛋白30g/L,甘油三酯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甲功五项:TSH、T3、T4、FT3、FT4无异常;皮质醇:0点、8点、16点无异常;雌激素:FSH、PLG、TO、E2正常;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无异常;标志物阴性;结核抗体(-);胸片:心影普遍性明显增大,考虑心功能不全,两肺淤血征,两侧胸腔少量积液。腹部B超:淤血性肝肿大;腹腔积液(少量);双下肢B超:右小腿中上段腓肠肌静脉血栓形成。心电图2次:低电压(肢体导联),4:3房扑;另一次为快速型。
处理措施:吸氧、低盐饮食、抗、抗凝、改善心功能、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请妇科、呼吸科、风免科会诊,同时完善了部分辅查资料。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请大家讨论以下问题:
1.大家说说诊断什么最合适,原因? 2.为什么在不断治疗的情况下,短期内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浮肿?
3.下一步需完善的检查,治疗方案? 4.鉴于患者存在心率快、、浮肿等问题,对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你怎么看?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0送花香香~~
+10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28, 订阅: 1
你当前没有登录,分享无奖励哦!
阅读权限200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08:32 编辑
米兰.昆德拉有本书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个人生活在没有压力的世界里,非但不能让人感到轻松,反而会毁掉一个人。同样,生命中也有不能承受之重,来自工作、生活、精神,也有来自疾病对肉体的折磨。本例从当初下肢水肿,因诊断未明,以致发生严重水肿,值得深思。
本文是笔者到省级医院进修时遇到的病例,现整理成篇。部分辅查资料暂时隐去未发。请各位医友结合讨论问题交流一下临床诊治经验。
问题讨论:
讨论之前,首先感谢各位医友的精彩分析与讨论!在此强调:这个话题是讨论的话题,既然是讨论,就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记得我们讨论共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值得的!
先说说本例的治疗与转归:
初步诊断:心源性水肿?(因待查:扩张性心?心动过速型?);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右形成;;肺内不除外。
入院后积极寻找病因,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完善部分辅查资料如下:
ANA、ENA 系列(-);B型脑利钠肽(BNP): 300pg/肺CT:胸廓对称,气管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肺动脉干及其分支显示清晰,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右肺上叶前段见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右肺下叶后段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并见点状钙化,其内密度尚均匀,最大直径约1.5cm,纵膈内未见淋巴结肿大,胸腔内少量积液征象。诊断意见:1.符合右肺上叶炎症CT表现;2.右肺下叶后段类圆形低密度影,符合炎症CT表现,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3.(少量)。心脏彩超:LA56.5mm,RV30.0mm,LV65.2mm,RA62.0mm,AO36.5mm。IVS11.1mm,LVPW13.7mm。心脏各房室内径均增大,以双房增大为著,形态饱满,房室间隔连续性完整,左室壁增厚,心肌回声可,运动幅度普遍减低,心包腔分离,左室后壁处宽约68mm。LVEF53.9%。CDFI: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区均可见反流血管信号。心脏彩超提示:扩张性心肌病?主动脉瓣返流(轻度);二尖瓣返流(重度);三尖瓣返流(重度);(少量)。妇科B超:子宫前壁探及1.1X0.8cm大小回声结节伴(少量)。B超报告:;盆腔积液(少量)。
根据上述资料,患者属于射血分数正常的(HFNEF)。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指征。在小剂量倍他乐克(6.25mg-12.5mg-25mg)的基础上,维持心率在60-80次/分。给予抗感染、白蛋白、强心(输白蛋白前预防性应用西地兰0.2mg,IV)利尿、抗凝及改善心功能、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水肿逐渐消退,体重下降46kg。症状好转复查心脏彩超,结果如下:LA52.0mm,RV19.9mm,LV61.0mm,RA62.0mm,AO35.7mm。IVS8.8mm,LVPW10.0mm。心脏左房、左室内径均增大,LVEF60%。CDFI:二尖瓣、三尖瓣区均可见重度反流血管信号。估测肺动脉压40mmHg。心脏彩超提示:符合扩张性心肌病。二尖瓣返流(重度);三尖瓣返流(重度);继发肺动脉高压。共住院45天,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1.大家说说诊断什么最合适,原因?
关于诊断,前后联系看,本例浮肿的原因为全身淤血引起。似乎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妥帖。
2.为什么在不断治疗的情况下,短期内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浮肿?
水肿是全心衰竭,特别是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根据水肿液分布的不同可表现为皮下水肿、腹水、胸水等。尽管水肿的表现形式及部位不同,均可称为心性水肿。水钠潴留和毛细血管压的升高是心性水肿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本例兼有低蛋白血症,从而加重了全身浮肿的形成。本例子宫肌瘤属意外瘤,不致于引起水肿。
3.下一步需完善的检查,治疗方案?
①下一步需完善的检查:风免系列、甲功、肝肾功、心脏及血管彩超、妇科B超、肺部CT等;
②诊治方案:相关科室会诊;对因对症治疗,必要时行血滤治疗;完善辅查,协助诊断与指导治疗。
4.鉴于患者存在心率快、心衰、浮肿等问题,对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你怎么看?
患者属于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HFNEF)。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指征。可以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按β受体阻滞剂用药原则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
HFNEF诊断模式可简单归纳为“1+1+1”的诊断模式。即:第一个“1”是指患者确有的症状或体征,第二个“1”是指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即EF&50%,第三个“1”既代表有客观的检查诊断依据(即组织多普勒E/E’&15;或左室舒张末压&16mmHg;或NT-proBNP&220pg/ml (或BNP&200pg/ml),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其中一个即可)。
最后,再强调一下,这个话题是讨论的话题,既然是讨论,就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记得我们讨论共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值得的,非常感谢大家参与讨论!对于诊断与治疗,欢迎拍砖!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应该还是更年期的问题吧。我母亲的症状和本相似,就是按治好的
水肿是心脏引起的,应该是心源性水肿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患者还有,
会导致血栓
患者血压高,心率快,应该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吧
这应该是心肌病的一种,保守治疗无效的话,最后的办法是心脏移植,个人见解,说错了请谅解,并指教
--------------------
此消息发自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患者病程1月,水肿进行性加重,且出现,予强心,利尿后效果不明显,不考虑心源性水肿;患者以下肢水肿为主,且腹腔,胸腔均有积液,白蛋白正常,不考虑低蛋白血症所致。转氨酶稍高,不考虑肝源性水肿。常见的水肿原因可以排除啦。那么具体什么原因引起的水肿,首先完善肾功能检查,除外肾脏疾病所致。其次完善妇科b超,除外卵巢。还有就是特发就是特发性水肿肯呢过。个人愚见,说错请指教。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您参与讨论!
特点:女性,53岁,工人,因“双下肢水肿、乏力50余天,加重伴气促、胸闷1月。”入院。查体摘要:心界双侧扩大,心音低钝,心率较快,心率14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II/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未及包块,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触诊不满意,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存在。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腹部脐以下、会阴部、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右下肢较左下肢粗,皮肤紧绷。
考虑以下可能性:
1.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女性,伴有心率加快,胸闷,双下肢水肿,心功能不全可能性大,完善BNP、心脏彩超等可以帮助诊断。
2.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并且有明显的浮肿,乏力等症状,并且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早期一般没有特殊症状,可考虑之。查肾功能、尿蛋白定量测定可帮助诊断
3.肝源性,患者肝功能轻度受损,总蛋白没有特别低,考虑浮肿非低蛋白血症引起,排除
4.:甲亢、都可伴有浮肿,但是查甲状腺素可排除之
5.:常表现为肢体浮肿,并且水肿比较严重,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可排除之。
6.:由于盆腔肿瘤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浮肿,肿瘤产生的腹水甚至胸水可产生相应症状。
7.:目前尙不考虑
8.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之所以浮肿依然严重,是因为一方面病因并未去除,另外肾脏功能确有损害,第三、在长期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下,短时的希望通过降低血容量和组织液量的方法会引起机体的相关反应。
完善检查:BNP、心脏彩超、凝血功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盆腔MRI、胸腹部的CT等
不能用β受体阻断剂,一方面容易诱发,另外一方面容易由于心率减慢而诱发的发生。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多谢支持,参与讨论!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特点:女性,53岁,工人,因“双下肢水肿、乏力50余天,加重伴气促、胸闷1月。”入院。查体摘要:心界双侧扩大,心音低钝,心率较快,心率14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II/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未及包块,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触诊不满意,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存在。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腹部脐以下、会阴部、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右下肢较左下肢粗,皮肤紧绷。
考虑以下可能性:
1.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女性,伴有心率加快,胸闷,双下肢水肿,心功能不全可能性大,完善BNP、心脏彩超等可以帮助诊断。
2.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并且有明显的浮肿,乏力等症状,并且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早期一般没有特殊症状,可考虑之。查肾功能、尿蛋白定量测定可帮助诊断
3.肝源性,患者肝功能轻度受损,总蛋白没有特别低,考虑浮肿非低蛋白血症引起,排除
4.:甲亢、都可伴有浮肿,但是查甲状腺素可排除之
5.:常表现为肢体浮肿,并且水肿比较严重,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可排除之。
6.:由于盆腔肿瘤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浮肿,肿瘤产生的腹水甚至胸水可产生相应症状。
7.:目前尙不考虑
8.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之所以浮肿依然严重,是因为一方面病因并未去除,另外肾脏功能确有损害,第三、在长期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下,短时的希望通过降低血容量和组织液量的方法会引起机体的相关反应。
完善检查:BNP、心脏彩超、凝血功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盆腔MRI、胸腹部的CT等
不能用β受体阻断剂,一方面容易诱发,另外一方面容易由于心率减慢而诱发的发生。
初步诊断;1.慢性左 2下肢深静脉血栓 3.. 4.慢性肝功能不齐全 5.慢性肾功能不全 6.病
诊疗计划: 一、完善相关检查(复查血生化、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 && && && &
& && && && && & 二、治疗
& && && && && & 1.吸氧鼻吸氧
& && && && && & 2.卧床休息,但不宜长期卧床,否则易致下肢血栓引起,在不诱发症状前提下逐渐开始运动
& && && && && & 3.利尿:可用利尿合剂或者呋塞米或者螺内酯,用呋塞米时定期复查血钾,防止低血钾,定时监测& && && && && && && && && & 血压,防止利尿过多引起低血压
& && && && && & 4.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
& && && && && & 5.β阻断剂或者胺碘酮控制心率
& && && && && & 6.强心:洋地黄,减轻心衰,同时控制房颤律
& && && && && & 7.护肝:还原性谷胱甘肽
& && && && && & 8.抗凝:肝素钠、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
& && && && && & 9.护肾:百灵胶囊
& && && && && & 10.必要时行PCI以及下肢静脉取栓
& && && && & 三、必要时请会诊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多谢支持,参与讨论!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诊断。在强心利尿对症治疗水肿继续加重的话首先考虑肾功,一开始就应该询问每天尿量多少考虑肾功,出现肾功衰竭当然会水肿会加重,下一步首先检查肾功,考虑什么原因引起的心衰,是引起的心衰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阅读权限20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请大家讨论以下问题:
诊1、 全 & && &扩张型心 & && &快速型AF 2、 3、浮肿查因: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
2.为什么在不断治疗的情况下,短期内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浮肿?
这个问题首先明确,重症心衰来说浮肿单浮肿程度来说,不足够为奇,你问的问题是短期,可,这不一定是短期,可能是我们问诊不详,也可能是:以往一直都有,只不过患者不注意,不是特别严重,可以耐受才说是50天。
3.下一步需完善的检查,治疗方案?肾功能没见结果,PCT、CRP、BNP、血气、地高辛浓度、凝血功能、其它部位血管B超,必要时,做肺血管CTA。 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抗炎、抗为主,抗凝、控制心血率、护胃、纠正低蛋白。患者才50多岁,效果应该是可以的,
4鉴于患者存在心率快、、浮肿等问题,对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你怎么看?暂时不用,等待心衰控制小剂量始用,注意,使用过程中,尤可能心衰加重!!!!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多谢支持,参与讨论!
+1感谢您参与讨论!
此病人女性,多浆膜腔积液,有肾脏损害,是SLE吗?继发性,合并。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阅读权限20
,,或缩窄性心包炎。
阅读权限20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下一完善检查 BNP proBNP能否完成, 考虑村在体征 一下如果几周内发展为心衰 考虑存在基础病史 是否排除药物性所导致的心
进一步治疗方案 营养心肌 扩张冠脉 改善微循环为主 利尿在必要时可以考虑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待查?
阅读权限20
“伴气促、胸闷,夜间不能平卧。”当从气血循环着手。利尿不是办法,只有系统性的解决了气的通断,小便自然会顺畅。现在病还是在经络,再推迟也许会到脏腑。量变引起质变。患者是否有尿痛的感觉?另外患者下半身是否感觉寒如冰块?压患者的腹部的感觉?西医要学会用系统的思维考虑问题。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慢性吧?查一下肾功能看一下,因为他存在蛋白尿。
因为患者是房扑(),并且心率快,可以用β受体阻滞剂,伴有及双下肢肿,有可能是充血性心衰,最好用一下床旁血滤清脱一下水。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多谢参与讨论!
我是肾内科医生,所以觉得现在尿少,应该利用血滤的方式先减轻心脏的负荷。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如果选择β受体阻滞剂有争议的话,我认为可以用一些缓和的扩张动静脉的药物,例如多巴胺,硝普钠等。
阅读权限100
阳虚水郁,寒水凌心,温阳通脉利水消肿,苓桂术甘汤加减
阅读权限20
心源性水肿可能性大?
考虑扩张性心肌病,治疗ACEI十B受体阻滞剂十螺内酯,利尿剂抵抗,负荷量利尿剂十持续泵入,必要时超滤脱水crrt
--------------------
此消息发自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并心源性水肿?
肝损伤,低蛋白血症?
双下肢水肿、乏力说明肾阳衰,小便少说明太阳经气化不利,肾阳虚导致心阳不足,应该扶阳利水,气促说明阳脱,肾寒,没有藏住阳气,用大剂真武汤加淡渗利水药及敛阳固脱药如山萸肉等。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多谢参与讨论!
心力衰竭,扩心病,房颤,下肢静脉血栓,低钠低氯血症,糖尿病?(尿酮体1+)
--------------------
此消息发自
Powered by全身无力,身体浮肿,低血压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全身无力,身体浮肿,低血压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白蛋白低身体水肿血压低
06:19&&&&&&浏览4797次
病情描述:我妈妈49岁白蛋白低现在21一直在降低一年前做了甲状腺手术24小时尿肝胆胰腺肾都有检查没什么问题也做了胃镜胃溃疡一直查不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蛋白低也输过人血白蛋白输了以后增了过段时间又降了下去: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 查不出蛋白低的原因蛋白一直在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这个是提示有可能是因为吸收不良等原因,所以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等情况,是可以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质指导意见建议是可以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质,比如是鸡蛋等都可以的我的图书馆
蒴 酒方——(水肿臌胀)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痛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臌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感染血吸虫、劳欲过度,以及黄疸、积聚失治,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成。从病变部位看,水肿以肺、脾、肾为中心,臌胀以肝、脾、肾为中心,二者虽有区别,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故归于一处。   以药酒治疗水肿、臌胀,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有丰富的内容。常用大豆、商陆、皂荚、葶葶、芫花、桃皮、水蓼、桑白皮、抽葫芦等药配制而成。有以利尿消肿为主者,有以补肾为主者,有攻补兼施者,有表里同治者,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对因酒食不节之臌胀,在应用药酒治疗时应慎重。 ...
水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 全身浮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等,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 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 ...
水肿是小儿常见病证,临床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少为主证。见于现代医 学的小儿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疾病。 方1 ...
内 科 头风:葶苈子,研末,以汤淋汁,沐头3—4次即愈。(肘后方) 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分,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 ...
九种症状禁止刮痧-中药知识
  刮痧,人们并不陌生。现在许多洗浴中心、美容院、休闲保健中心都设有保健刮痧服务项目。人们认为偶尔刮刮痧能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但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保健刮痧师职业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国目前只有职业刮痧师5万名,大多数美容院、洗浴中心里的刮痧师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中国中医研究院杨金生教授说,刮痧的方向、手法、强度、时间和适应症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
  杨教授介绍,古代刮痧多应用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消化道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而在当今,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简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机能等。保健刮痧主要应用范围如:头痛、颈痛、肩痛、背腰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痛经、疲劳、失眠、养颜美容等。
  但杨教授特别提醒应谨慎选择刮痧,因为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强度、时间以及操作前后注意事项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顾客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刮痧师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据他介绍,刮痧有九种禁忌症。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第四节 鼓胀...
如何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炎除使用药物治疗外,休息和饮食控制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家长在治疗上有责任帮助病儿服从医生的医嘱。
&&& 在发病的初期需注射青霉素7~10天,用来消灭残留在病儿体内的细菌。浮肿明显的病儿可用利尿剂,有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时要给予降血压和强心等对症处理。但仅靠医生的治疗是不够的,患病初期,孩子要卧床休息两周,这样可以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使肾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肾脏病变的恢复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当浮肿基本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让孩子下床适度活动或到室外散步,但要避免剧烈活动。一般休息3个月后可让孩子恢复正常学习和活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家长的耐心管教了。
&&& 饮食方面,在发病初期病儿有尿少、血压高、全身浮肿等症状时,要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量。一天的盐量为1~2克,1克食盐相当于中牙膏盖平平一盖,或一大匙酱油的含盐量。比如,早上可以给孩子吃甜点心,面包、果酱和喝粥。中午吃土豆丁炒肉丁、米饭。晚上可以吃鸡蛋炒西红柿,炒扁豆以及无碱馒头。一般可以多吃水果,但不要吃香蕉,因为香蕉里含有大量的钠盐,吃了以后,孩子的血液中会储留大量的钠,使原有的浮肿加重,并增加心脏负担。可以吃的水果有苹果、西瓜、梨、桃等。当尿量增加,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含高维生素、高糖的饮食。如家长可给孩子做些香甜可口、糖醋味的饭菜。在病儿尿量较少期间,最好少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待尿量逐渐增加后,就可恢复正常量的蛋白质供给,如鸡蛋、瘦肉、鱼等。注意不可长时间限制孩子的蛋白质摄入量,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分限量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
急性鱼胆中毒一、概述鱼胆中毒(acute fish gall bladder poisoning)其毒理作用与一般细胞毒相似,可引起肝脏、肾脏、心脏及神经系统损害。常因服用鱼胆来治疗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及眼病而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二、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 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持续腹痛,阵发性绞痛,伴恶心、频繁呕吐,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2、中毒性肝病症状 纳差、畏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增高)。持续时间可达1-2个月。3、中毒性肾病症状 下肢及全身浮肿,尿少至无尿,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及颗粒管型,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4、中毒性神经症状 唇、舌、四肢远端麻木,双下肢末梢型感觉障碍,双下肢周围神经瘫痪,抽搐,昏迷等。5、中毒性心肌病症状 心运过速,心脏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心力衰竭,以致可发生阿斯综合征。6、眼部症状 鱼胆汁射入眼球,则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微痛微痒,结膜充血,角膜混浊,视力减退,甚至致盲。三、诊断要点1、病史 有生食或熟食鱼胆史,常见于吞食青鱼或草鱼胆。鱼胆中毒似与鱼种关系不大。2、食鱼胆后0.5-6h内出现肝、肾、心及神经系统症状。3、同时食用者有类似表现。四、治疗决策与常规处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1、洗胃 鱼胆在胃内可存留较长时间,故不论就诊早晚均应予以彻底洗胃。2、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不宜补液过多,以免造成肺水肿、脑水肿。3、抗肾衰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鱼胆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为治疗的关键。(1)解痉利尿:雷吉丁20mg、多巴胺20mg、呋塞米40mg、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必要时重复1次。20%甘露醇250ml,静滴,1-2/d。(2)少尿、无尿期,宜尽早作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3)多尿期,须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特别要注意低钾血症。4、护肝治疗(1)静脉注射维生素C120mg/d。(2)细胞活性药物的应用:如维生素C、ATP、辅酶I(辅酶A)等。五、综合医嘱1、鱼胆毒性较大,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是采用综合治疗。2、慎用鱼胆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及眼病,防止鱼胆中毒。3、一旦发生鱼胆中毒,要防治肾功能衰竭。4、配合中药治疗 银花、生甘草、苏叶、积实、厚朴、半夏、陈皮。黄疸尿少者可用大黄、桅子、茅根、黄柏、茵陈、泽泻等以清热凉血,利水退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1&&2&&
青春期常见的月经病  痛经:在多数情况下,月经期没有疼痛的感觉。若在月经期或月经前1-2天内发生一种由肌肉紧张或痉挛引起的下腹疼痛或腰背酸痛的混合感觉,则为痛经。痛经在青春期女性极为常见。女子初潮后一年内发生原发性痛经者占75%,第二年内发生率占13%,第三年内发生率占5%,第四年内发生率占4%。痛经发生的原因,至今仍不肯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子宫发育不良(往往伴有乳房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如前屈、后屈、成角等)、遗传因素(母亲有痛经史,所生女儿常发生痛经)、内分泌因素(痛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而无排卵的月经周期一般不伴有腹痛)等。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月经时腹痛不伴有盆腔妇科疾病;继发性痛经是月经时腹痛,常可查出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感染等。原发性痛经常见于少女初潮后6至12个月内,排卵周期初建立时;继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初潮后2年。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口服止痛药、镇静药为主,或应用激素类避孕药,或服中药。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月 期有部分妇女出现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女性在此时表现为情绪消极、乏力、烦躁、嗜睡、不愿做家务,甚至哭泣、大怒,个别有自杀行为。有的合并有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恶心、呕吐、全身浮肿等。这种紧张状态一般在月经前4至5天开始,来月经后消失。有的社会调查表明,女子犯罪行为、突发急症、自杀,大多发生在月经前4天内或行经的4天内。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参予。这种病多发生在有排 月经周期中,可能身体组织对孕激素敏感性失常之故,也有学者认为与维生素B6缺乏有关,当然,这种病也会与个人的精神状况、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给予止痛镇静剂,维生素B6,月经来前10天要吃低盐饮食,避免精神受到刺激等。功能子宫出血:是月经失去其正常有规律的周期,代这以不同频率的月经量过多,月经期过长的子宫出血。多由卵巢功能障碍引起,而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也无全身性出血疾病。某些诱因,如精神过度紧、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劳累、营养不良均可加生月经率乱,使经期长短不定,经量多少不等。治疗本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卵巢 原则,因此治疗较复杂。或者服中药有效。闭经:凡年满18风以上的女性,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财经;月经周期已经建立,而出现连续3至6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引起闭经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先天性子宫缺如.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型子宫;或者是先天性无卵巢、卵巢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失调;或者是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或者是患有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甚至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均可引起闭经。一些渴望怀孕或害怕怀孕的妇女,在闭经的同时,还会有假性怀孕的现象,如早孕反应、乳房肿胀等。有的女子因阴道处女膜先天闭锁(正常有一小孔),使月经不能外流,这种情况称为“隐经”,因此暑经要多方寻找原因,注意区别。治疗时,首先要弄清楚原因,如是生殖器质性病变,要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是功能性闭经,可先用激素治疗或中药调整身体功能治疗。另外要注意补充营养,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月经性偏头痛:是指发生在月经期前、月经期或月经后,伴有偏头痛的特点,往往有家族遗传史。它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偏头痛,占女性偏头痛的60%以上。月经期头痛加重。该病发病年龄多在月经初潮后于青春期发病,每月发作一次或一次以上,或月经期发作,或月经前1至7天发作,或月经后1至2天发作。在颞侧或前额呈跳痛、爆炸样、刀割样疼痛,头痛持续1至4天,伴随有恶心、呕吐、痛经、心悸等。经研究发现,这类头痛与月经前后雌二醇浓度骤降有关。而且发现,70%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偏头痛加重,头痛频率增加,停服避孕药头痛改善;早孕期头痛加重,孕晚期头痛消失。绝经期偏头痛起于缓解。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消尖痛、阿斯匹林等,加服胃复安。发作前预防性地服用心得安、尼莫地平等。平时饮食注意避含酪胺的食物如腊肉、香肠、柑桔,某些含酒、咖啡、巧克力的饮料亦应少用。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4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属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未能真正明了,迄今较公认的有免疫学说,子宫胎盘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系统平衡失调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与其发病之关系较为密切。妊高征的基本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导致脑、肾、心、肝、子宫胎盘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凝血功能也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甚至可导致弥漫性毛细管内凝血(DIC)。& 临床诊断:孕24周以后临床表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1)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 收缩压&30mmHg,舒张压&15mmHg。(2)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或每周体重增加0.5公斤。(3)尿蛋白:尿常规有蛋白或尿蛋白尿定量&0.3g/24小时。先兆子痫为血压&160/L10mmHg,蛋白尿++ →+++,伴水肿、头昏、胸闷、眼花等症状;子痫则伴发抽搐、昏迷。&&& 处理原则:(1)镇静、降压、解痉以防子痫发生。(2)辅助检杳,了解心、肝、肾功能;有无血液浓缩现象,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3)监测胎儿、胎盘功能。(4)掌握扩容的指征,适当应用利尿剂,适时终止妊娠,预防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妊高征的并发症。&&& 妊高征的表现属祖国医学中“子气”、“子肿”、“子烦”、“子晕”、“子痫”等范畴。本病初起于孕妇素体脾气虚、脾阳不足,以致不能运化水液而发为水肿胀满, 或脾肾阳虚水泛为全身浮肿。脾肾两虚阴液受阻,水不涵木或土虚木郁均可导致血虚肝旺,加之精血聚以养胎,更加重肝肾阴虚,乃致肝阳上亢。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由于阴血聚以下,精血愈亏,孤阳失潜,一经情绪激动或刺激,肝阳暴越,神不内守,肝风内动或气火夹痰蒙蔽清窍,乃致抽搐、昏迷为子痫。这和现代医学的妊娠水肿、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有相合之处。本病常见有瘀症表现。瘀血的形成是由于患者平素情感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妊娠血聚养胎,使气血运行和气机升降受阻,发生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因阴虚内热,热郁血瘀,久瘀化火更加伤阴。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在妊高征中气滞、阴虚、血瘀互为因果,而中心环节为瘀。治疗应以消瘀为主,临床采用活血化瘀,理气行水,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等法以消除病因,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使妊娠正常进行。&&&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58例,治愈146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方数:8)&!--hzh--&&!--hzhend--&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方数:8)
&&&&00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4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属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未能真正明了,迄今较公认的有免疫学说,子宫胎盘缺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前列腺素系统平衡失调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与其发病之关系较为密切。妊高征的基本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导致脑、肾、心、肝、子宫胎盘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凝血功能也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甚至可导致弥漫性毛细管内凝血(DIC)。&&&&临床诊断:孕24周以后临床表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1)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收缩压>30mmHg,舒张压>15mmHg。(2)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或每周体重增加0.5公斤。(3)尿蛋白;尿常规有蛋白或尿蛋白尿定量>0.3g/24小时。先兆子痛为血压>160/110mmHg,伴水肿、头昏、胸闷、眼花等症状;子痫则伴发抽搐、昏迷。&&&&处理原则:(1)镇静、降压、解痉以防子痫发生。(2)辅助检查,了解心、肝、肾功能;有无血液浓缩现象,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3)监测胎儿、胎盘功能。(4)掌握扩容的指征,适当应用利尿剂,适时终止妊娠,预防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妊高征的并发症。&&&&妊高征的表现属祖国医学中“子气”、“子肿”、‘子烦”、“子晕”、“子痫”等范畴。本病初起于孕妇素体脾气虚、脾阳不足,以致不能运化水液而发为水肿胀满,或脾肾阳虚水泛为全身浮肿。脾肾两虚阴液受阻,水不涵木或上虚木郁均可导致血虚肝旺,加之精血聚以养胎,更加重肝肾阴虚,乃致肝阳上亢。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由于阴血聚以下,精血愈亏,孤阳失潜,一经情绪激动或刺激,肝阳暴越,神不内守,肝风内动或气火夹痰蒙蔽清窍,乃致抽搐、昏迷为子痫。这和现代医学的妊娠水肿、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有相合之处。本病常见有疥症表现。瘀血的形成是由于患者平素情感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妊娠血聚养胎,使气血运行和气机升降受阻,发生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因阴虚内热,热郁血瘀,久瘀化火更加伤阴。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在妊高征中气滞、阴虚、血瘀互为因果,而中心环节为瘀。治疗应以消瘀为主,临床采用活血化瘀、理气行水、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等法以消除病因,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使妊娠正常进行。(归绥琪)
黄芪腹皮汤
地参滋阴方
养血熄风方
复方当归散
活血化瘀合剂
  江南卷柏
  Herba Selaginellae Moellendorfii
  (英)Moellendorf's Spikemoss Herb
  别名 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
  来源 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cm。主茎直立,禾杆色,下部不分枝,有卵状三角形叶,疏生;上部3~4回分枝,分枝上叶二形,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 疏生。斜卵圆形,锐尖头,基部心形,边缘膜质白色,有微齿,背叶(侧叶)斜展,覆瓦太,长0.3~0.6cm,单生枝顶;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龙骨状,边缘有齿。孢子期8~10月。
  生于林下或溪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陕西南部。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
  化学成分 含两种醛类成分,另有酚性、酸性及中性物质。
  性味 性平,味微甘。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消肿。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胸胁腰部挫伤、全身浮肿、血小板减少。
四、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
症状是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表现,是组成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要素,要进行辨证识病,必须从症状人手进行分析判断。内科疾病症状学是研究和描述症状的基本病机,症状的临床特征所反应的病机差异性和与相关症状、体征、舌脉组合出现时所反应的病机,从而为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诊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内科疾病常见症状很多,现择其主要症状就其症状学要点介绍于下。
(一)发热
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一般来说,有“阳盛则热”和“阴虚发热”两种基本病机。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热,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二)咳嗽
咳嗽是肺气急促上逆,奔迫于声门发出“咳”样声响,常伴咯痰勺特征的一种症状,古有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之分,实际难以截然划分。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气上逆也可出现咳嗽。咳嗽日久,也能耗损气津,损害机体,剧咳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咳嗽的发作有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临证时应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伴随症状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还需注意痰的有无和痰的色、质、量、气味。咳嗽有下列临床表现。
急性咳嗽,伴寒热症状者,多为外感所致,有风寒、风热、燥邪等病因。
慢性咳嗽,伴喘促、心悸、胁痛等症状者,多为内伤所致,由肺或其他脏腑病变所引起。
昼咳甚: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多为外感咳嗽。
晨咳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夜咳甚:黄昏或夜间咳嗽加剧,单声咳者,多为阴虚咳嗽;若咳嗽伴白色泡沫痰或粉红色痰,心悸气喘者,多为水饮凌心射肺所致。
咳声响亮,为实证咳嗽;咳声低怯,为虚证咳嗽;咳声重浊,为风寒或痰浊咳嗽。
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寒内热即寒包火;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
干咳少痰,多属燥热或阴虚;咳而痰多,多属痰湿或虚寒。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三)气喘
气喘又称喘息、喘逆,是呼吸气息急促,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内科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肺气上逆、肾气失纳,病变涉及肺、肾和心、肝等脏腑,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的不同。临床应了解呼吸气息的深浅、病程经过、年龄、体质、伴发症及舌脉特征等。
年轻体壮病气喘多为实喘;年老体虚病气喘多为虚喘。
新病过程中气喘,多实喘;久病过程中气喘,多虚喘。
热病过程中气喘,多实喘;大失血或大汗、大吐、大下后突然出现气喘,多属虚喘,甚至是元气败绝的危候。
喘而气盛息粗,呼吸深长,脉浮大滑数有力者为实喘;喘而气弱息微,呼吸浅表,慌张气怯,脉微弱或浮大中空者为虚喘。
喘而汗出,腹满身热,脉洪大有力者,为实热证;喘而汗出,汗出如油,面青肢冷,六脉似无,为元气欲脱之危候。
喘而痰嗽,为痰热或痰湿壅肺;喘而痰涌,喉中如拽锯,神昏厥逆者,为痰闭或肺失治节,百脉瘀阻的重症。;
喘而以呼出为快,多病在肺;喘而以深吸为快,多病在肾;喘而夜甚不能平卧,伴咳泡沫痰者,多为水饮射肺;喘因情志诱发,多为肝郁犯肺。
(四)口渴
口渴是自觉口干,渴欲饮水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不足或津液不能上潮于口所致。口渴的程度有口干、微渴、大渴、饮不解渴、渴不思饮。临床时应结合饮水的多少、喜冷饮热饮、伴发症如发热与否、口味异常、小便多少,尤其是舌苔厚薄、舌上津液多少等进行分析。
口不渴,津液未伤,为寒证或表证;口渴,津液已伤,为热证或里证。
渴喜凉饮,为热盛伤津;渴喜热饮,舌质淡者,为阳气虚,气不化津;渴不喜饮,口粘腻,舌苔腻者,为湿浊阻滞,津液不能上潮。
发热而渴者,热在气分;大热大渴大躁,脉洪大,为阳明经证;口渴舌燥,腹满便秘,为阳明腑实证;发热口渴,但渴不思饮,舌红绛者,为热在营分。
夜间口渴,多为阴津不足;口渴,但漱水不欲咽,舌上有青紫瘀斑者,为瘀阻,不能上布津液。
渴而口苦者,多为胆火内炽;渴而口酸者,多为木火伤津;渴而口咸者,多为肾水不足;渴而口甜,舌苔腻者,多为湿热。
渴而小便甜或小便浊,或善食易饥者,多为消渴病;烦渴脉数,小便不利,为热人膀胱,气化不利。
(五)腹痛
腹痛是以腹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腹部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或腹部脏腑失于气血的温煦濡养,因虚而疼痛。临床时应结合腹痛的部位、疼痛性质、发作缓急、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进行分析。
腹痛急发,多属实证;腹痛慢性发作,多属虚证。
腹痛隐隐,多属虚证;腹痛剧烈,多属实证。
腹痛喜温喜按,痛属虚寒;腹痛据按,按之痛甚,痛属实证。腹痛而腹软,多属虚证;
腹痛而腹满硬,多属实证。寒凝腹痛,脉必沉迟;热积腹痛,脉必数大。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六)胸痛
胸痛是以胸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心、肺、肝系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病邪壅阻心胸血脉,气血不通而疼痛,一般为实证,病邪有寒、热、痰、瘀,但也有本虚标实证。临床时应分析疼痛的性质、牵连部位及伴随的症状等。
胸痛憋闷,有压榨感,多为气滞、痰阻;胸痛如刺,夜间为甚,多为血瘀阻滞。
胸痛连脘腹,手不可触者,寒热结胸;胸痛连胁,病在肝胆;胸痛痛连左手尺侧者,为胸痹心痛;胸痛痛引肩背,发热呕恶者,为肝胆湿热;胸痛痛连肩背,脉沉紧者,为寒凝心胸。
胸痛伴发热咳嗽,咳则痛甚,为肺热络伤;胸痛伴咳吐脓血痰,为肺痈;胸部隐痛,咳嗽无力,多为肺气虚弱,余邪未尽的肺热病后期,也可见于肺痨;胸痛伴心悸,病在心;心胸卒然大痛,持续不解,面青肢冷,脉微细者,为心脉闭阻不通,特称“真心痛”以示危证。
(七)饮食异常
饮食异常是指患者的食欲、食量改变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内科疾病,其中尤以脾胃疾病更为常见,其基本病机是脾胃的功能紊乱,运化失常。通过了解饮食情况,可以测知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临床除应了解食欲、食量的异常外,还应结合其他症状一道分析。
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
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
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
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
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和。
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者,多为胃火亢盛;兼大便溏泻者,多为胃强脾弱;若兼见消瘦多尿或尿有甜味者,则为消渴病之征。
喜食异物者,多为虫病之兆。
(八)汗出异常
汗出异常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或无汗,是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的生成、敷布失常所致。通过分析汗出异常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和疾病的轻重等。临床时应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时间、汗出部位及主要兼症等情况。
无汗:兼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脉浮紧者,为外寒束表;若在发热过程中无汗,兼皮肤干皱无弹性,舌红绛者,为邪热人营伤阴;若长期无汗,兼口、眼干燥或关节疼痛者,为燥证。
自汗:一般指日间汗出,动则益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气虚、阳虚。
盗汗:是指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常兼潮热、颧红等,多为阴虚内热,阴津被扰所致。
战汗:多见于热病过程中,寒热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者,常见于正邪交争之时,为疾病的转折点。如汗出后热退脉缓,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转的表现;如汗出后仍身发高热,脉来急疾,则是邪盛正衰,疾病恶化的表现。
汗出不畅:发热汗出不畅,身热不扬,汗出粘手,伴脘痞纳呆,舌苔黄腻,为湿热病。
大汗不已:兼见发热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者,为里热亢盛,蒸津外泄所致;冷汗淋漓,汗出粘手,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乃阳气暴脱,津随阳泄之亡阳证。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者,是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所致;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半身汗出:是指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有汗,而另一侧则经常无汗,无汗侧为患侧,多由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病及截瘫等病人。
手足心汗,是指手足心出汗较多,多为脾胃有病或肝经郁热累及于脾,脾不主津,津淫于四末。
(九)头晕
头晕是指病人自感头部发昏,周围景物好象在旋转,人有要跌倒的感觉,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不能站立,若兼眼花目眩者称为眩晕。头晕可见于外感或内伤疾病,其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等病邪侵扰清窍或闭阻脑脉、或正虚脑失所养。临床时常结合伴随的症状进行分析。
头晕耳鸣:兼见面赤、口苦咽干,为肝阳上亢所致;兼见腰膝酸软,遗精健忘者,为肾精亏虚所致。
头晕目眩:兼寒热、口苦咽干,为外感少阳证;兼面色不华,心悸失眠,为气血亏虚;多在头项运动时发作,颈僵肩沉,甚则活动转侧受限,为三阳脉阻之项痹。
头晕头痛:恼怒加重者,为风阳、肝火上扰清窍;外伤所致,或舌有瘀点瘀斑者,为瘀血阻络。
头晕呕吐:舌苔白腻,或眼球震颤者,为痰浊上蒙。
(十)乏力
乏力是指疲乏无力,为多种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或湿困阳气,肢体失于温煦濡养所致。临床时应结合相伴的症状进行分析。
乏力气短:伴汗出心悸,舌淡脉弱者,为气虚。
乏力身重: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者,为湿困;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者,为脾虚夹湿。
乏力头晕:伴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者,为气血亏虚;伴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者,为肝肾亏虚。
乏力身黄:伴纳呆呕恶,腹胀或胁痛,苔黄腻者,为肝胆湿热。
(十一)呕吐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随胃气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症状,为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外感、内伤都可引起,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呕吐也是机体对胃内异物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可帮助机体排除胃内的有害物质,但超出正常保护性反应的呕吐会耗损人体的气津,加重病情。临床时应结合呕吐的病程、呕吐物的性质气味、呕吐的声势、伴随症状进行分析。
急性呕吐,多属实证;而慢性呕吐,则有虚有实,如舌苔腻浊,脉象有力者,一般为实证,如舌淡脉弱无力者,多属虚证。
干呕无物:伴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者,为胃阴不足。
呕吐酸水:伴脘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者,为肝郁犯胃。
呕吐酸腐:伴脘腹胀痛,恶闻食臭,为饮食停滞。
呕吐苦水:舌红苔腻,脉弦者,为胆胃郁热。
呕吐清水痰涎:多为胃气虚寒或痰饮内阻。
呕吐出如阳尘水、赤豆汁样血性内容物或伴柏油样黑便者,属血证吐血的主要症状;若见于中风、肺胀的病程中,多属垂危之兆。
呕吐而二便闭者,为关格、癃闭之征。
喷射状呕吐,多为脑病;呕吐频作而伴高热,项强,头痛剧烈,时有抽搐者,为热毒燔炽,冲逆阳明,引动肝风。
(十二)大便异常
大便异常是指大便的便次、性状及颜色等方面异于平常,多为脾胃系统方面的症状,也能反映疾病的寒热、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大便异常的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的传导失常。临床时除应了解大便的便次、性状及颜色气味外,还应结合其伴随症状一并分析。
大便秘结:身热口干者,为热伤津液;伴腹满拒按疼痛,苔黄厚干燥,为热结腑实之证;若不小便又无矢气,腹满疼痛呕吐者,为关格证;若大便干燥难解,伴口干舌红少津者,为阴虚肠燥;若大便干燥难解,面色不华,心悸舌淡者,为肠道血虚不润;若大便并不结燥,甚或大便先硬后溏,解便困难者,为气虚或阳虚通降无力。
虚坐努责:指无大便而有便意,虽经努力解便而无便可解者,常伴解便后气短疲乏,为气虚下陷之兆。
大便次数增加:便稀如水,为湿盛或脾虚所致之泄泻;便色黄糜臭秽,为湿热泄泻;大便不爽,里急后重,为湿热壅滞。
大便完谷不化,多为脾虚运化无力;若大便臭秽,腹胀痛者,为伤食所致。
大便色白,兼身目发黄,身痒者,为肝胆湿热阻滞。
大便脓血,为痢疾之征;大便色黑如柏油样,为胃肠络伤之远血;大便带色红鲜血,为肛门近血,多见于热伤肠络或瘀血、瘀热阻肠之痔疮。
一般大便次数逐渐减少,由稀转软,由黑转黄,为病顺,反之则为病逆。若病重期间,大便突然失禁,排便次数陡增,多是阳气下陷的表现,当特别注意。
(十三)小便异常
小便异常是指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解便感觉等方面异于平常的一种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因此,小便变化不仅是肾与膀胱病变的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及病情顺逆的指征。
小便色黄短少,主热;小便清长者,主寒;小便色红,为尿中带血,多为尿血或血淋的症状;小便色白如米泔浑浊者,为膏淋或尿浊。
尿中有砂石者,为石淋的主要症状;尿中有脓者,为重症淋浊;小便静置后分层,上层有凝块如膏脂者,为膏淋。’
尿有甜味者,为消渴病;尿有臊臭气味者,为下焦湿热,气化不利。
尿频:尿急尿痛而每次尿量少者,为淋证;尿频而不痛,但小便余沥不净,尤以夜尿多者,为阳气虚,膀胱气化不利;老年男性而尿频,排尿不畅者,为肾虚瘀阻。
尿少:水肿病过程中常见尿少。热性病过程中,发热口干者,为热伤津液;若小便量极少,甚至无尿者,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之危象。若水肿病后,尿少或尿闭,伴浮肿、呕恶,为癃闭之水毒内蓄;尿少而小腹充盈,则为膀胱气化不利或尿道阻塞所致尿液内蓄,前者属虚,后者属实。
尿多:指全日总尿量增多,若小便清,乏力畏寒者,为阳虚气化失摄;若伴善食喜饮,身体消瘦者为消渴病的主要症状。
(十四)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湿滞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症状,严重者还可伴胸水、腹水,其基本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对水液的代谢失调。临床时应了解浮肿的程度,见面目虚浮,手足发胀,但压无凹陷,称为潜在性水肿;若仅踝肿,按之凹陷易复,为工度浮肿;较重者,浮肿过膝,按之凹陷没指,不易恢复,为Ⅱ度浮肿;更重者全身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为Ⅲ度浮肿。临床时还应了解水肿的发病经过及伴随症状。
急性起病,多由外邪所致的阳水;慢性起病,多为内伤所致的阴水。
身半以上肿甚,其病属阳;身半以下肿甚,其病属阴。
始于头面,伴恶风或疮痍者,多为风水相搏,其病在肺;始于下肢,伴面白,身倦畏寒者,为气不化水,其病在脾肾。
伴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者,为水湿化热或湿热壅盛;伴心悸、唇紫、脉虚数或结代,为水邪凌心,瘀血内阻;伴喘促、汗出、痰多呈泡沫样、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伴呕吐不食、脘腹胀满,是水毒干胃,脾气不运;若伴身颤动,神昏,是水湿之邪内盛,暗耗肝阴,虚风内动。
(十五)神昏
神昏即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的症状,是内科危重病的临床表现。在外感发热、中风、厥脱、水肿、消渴、肺胀等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都可出现,是疾病危重的重要指征。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时疫、热毒内攻,内伤阴阳气血逆乱,导致邪气蒙扰神窍,神明失司,或元气败绝,神明散乱。既往神昏多归属于心病,本教材归属于心脑病证,因脑为元神之府,为了便于理解,故心脑并称。
临床上按神昏的浅深程度可分四个层次,依次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
神识恍惚:先见情感淡漠或情绪烦躁,继而辨知事物不清,恍恍惚惚,但强呼之可应,回答问题已不够准确。
神志迷蒙:为嗜睡朦胧状态,强呼之可醒,旋即昏昏入睡。昏迷:为呼之不应,不省人事,二便不能自制。
昏愦:即昏迷之甚,不仅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也无反应,常伴目正睛圆,口张目合,舌卷囊缩,汗出脚冷,手撒遗尿,鼻鼾喘促或气息微弱等绝证。
神昏伴高热,谵语,烦躁,抽搐,或斑疹衄血,舌红绛而脉细数,病在心、肪,为热陷心营。
神昏而呈似清非清,时清时昏的状态,伴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苔腻而垢浊,脉濡数,病在心、肺,为痰蒙神窍。
神昏以谵语烦躁为主,伴日晡潮热,腹满疼痛,苔黄燥,脉沉实,为阳明腑实,热扰神明。
神昏以谵语如狂为主,伴少腹硬满急痛,唇爪青紫,舌绛,脉沉细而涩,为瘀热交阻,热人血室,病及心、脑。
神昏以昏迷不醒,或昏而时醒为主,伴黄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胀如鼓,舌绛苔腻,为肝胆湿热,内陷心营。
神昏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伴肢体抽搐,鼾声痰鸣为特征,为肝阳暴张,引动肝风,上逆蒙扰心、脑,神明不用。
神昏发生于大失血、大吐泻过程中,为元气败绝,神明散乱。
(十六)抽搐
抽搐是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症状,多见于内科的急重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构成风、火、痰、虚等病理因素,导致筋脉失养而搐搦,因肢体抽动有风邪善行数变之特征,故病机上常简称为生风、动风。临床上要分析起病的缓急,抽搐的力量与幅度,以及伴随的症状等。
急起发病,阵阵抽搐,或持续抽搐而有力.,属实证;缓起发病,抽搐呈手足蠕动,抽搐无力,属虚证。
热病过程中抽搐,伴壮热,汗大出,渴欲冷饮,神昏谵语者,为热极生风。
热病后期发抽搐,抽搐无力,伴低热或潮热,心烦不宁,口干舌燥,脉细数,为阴虚生风。
吐泻后发抽搐,抽搐无力,伴疲乏气短,或畏寒怯冷,舌淡者,为土虚木旺之虚风内动。
大失血或慢性失血后发抽搐,抽搐无力,伴面色不华,心悸头昏,舌质淡者,为血虚生风。
急起抽搐,伴面红气粗,头痛呕吐,神昏,偏瘫者,为肝阳暴张,阳亢化风。
外感外伤后,阵发性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伴神昏喘促头痛,为疫毒、风毒引动月干风。
(十七)出血
出血是指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外出于肌肤口鼻诸窍的症状,出血原因很多,其病机属实者多由于火热伤络,属虚者多由于气不摄血。临床时应结合出血的部位、颜色及伴随症状等进行分析。
齿衄:指血从牙龈处溢出,又称牙宣、牙衄,病变与胃、肾有关。
耳衄:指血从耳腔处溢出,出血量大者又称脑漏,病变与肾、肝有关。
目衄:指血从目眶或眼球处溢出,出血量大者也称脑漏,病变与肝、肾、胃有关。
肌衄:指血从肌肤渗出,又称紫斑、紫癜,病变与心、脾、肺、肾有关。
鼻衄:指血从鼻腔溢出,出血量大者又称鼻洪,病变与肺、胃、肝有关。
咯血:指血随咳咯而出,常伴有痰涎,又称咳血,其病变与肺、肾、肝有关。
呕血:指血随呕吐而出,常夹有胃内容物,又称吐血,其病变与脾、胃、肝有关。
便血色黑者为远离肛门处的胃肠出血,称远血;便下鲜血或先便后血,为近肛门端的肠段出血或痔疮出血,称近血。
尿血:指血从小便中而出的症状,病变多在肾与膀胱。
血色鲜红,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常发生于热病过程中,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血色鲜红,手足心热,口干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灼伤络脉。
血色淡红或暗红,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淡者,为气虚气不摄血。
江南卷柏的作用-江南卷柏的功效全文:
  江南卷柏
  herba selaginellae moellendorfii
  (英)moellendorf's spikemoss herb
  别名 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
  来源 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cm。主茎直立,禾杆色,下部不分枝,有卵状三角形叶,疏生;上部3~4回分枝,分枝上叶二形,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 疏生。斜卵圆形,锐尖头,基部心形,边缘膜质白色,有微齿,背叶(侧叶)斜展,覆瓦太,长0.3~0.6cm,单生枝顶;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龙骨状,边缘有齿。孢子期8~10月。
  生于林下或溪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陕西南部。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
  化学成分 含两种醛类成分,另有酚性、酸性及中性物质。
  性味 性平,味微甘。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消肿。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胸胁腰部挫伤、全身浮肿、血小板减少。
第三节 胃癌
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据文献记载,胃癌的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85%的病人是在40岁上,但约有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我国男女之比约为2.3-3.6:1。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
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和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脘痛”的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治法和方药方面,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还专门载有“治伏梁方”,本方主治脘腹痞满肿块等症,也可能是治疗胃部肿瘤最古老的方剂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的治疗胃反呕吐的大半夏汤,《伤寒论》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医部全录》记载的华佗胃反为病方(雄黄、珍珠、丹砂、朴硝),《本草纲目》治疗噎膈反胃方(硇砂、槟榔)等治疗方药,对现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有参考价值。
胃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胃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腺癌、未分化癌、粘液癌、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见于胃窦部,尤其是沿小弯侧。其次是贲门,再次为胃底及胃体等部位。
胃癌、胃部其他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迄今为止,胃癌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根据患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可知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1.饮食不节如烟酒过度或恣食辛香燥热、熏制、腌制、油煎之晶,或霉变、不洁之食物等,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滞津停,酿湿生痰;或过食生冷,伤败脾胃之阳气,不能温化水饮,则水湿内生。
2.情志失调如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克伐脾土,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
3.正气内虚如有胃痛、痞满等病证者,久治未愈,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而致本病。
或因年老体虚及其他疾病久治不愈,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复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因素,使痰瘀互结为患,而致本病。
本病发病一般较缓,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以胃脘疼痛、嗳气作胀、胃纳不佳、大便色黑等为首发症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因三脏之经脉均循行寸:胃,胃与脾相表里,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则酿湿生痰,阻于胃腑;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和降有赖于肝气之条达,肝失条达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进而可以发展为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中焦脾胃有赖肾之元阴、元阳的濡养、温煦,若肾阴不足,失于濡养,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可发为胃癌,或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无以化气行水,则气滞、痰阻、瘀血变证丛生。初期痰气交阻、痰湿凝滞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互结多见。
【临床表现】
本病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中心证候。
1.脘部饱胀或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偶有疼痛呈一定规律或用药有一定疗效者,但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无规律。
2.纳呆、消瘦早期即可出现,厌食油腻,消瘦进展迅速,常伴气血亏损、面白浮肿等症。
3.黑便多时断时续或呈持续性,少数出血较多者可伴有呕血,大量出血者可出现气随血脱证候。
4.脘部积决出现较晚,可扪及边缘不整齐、质硬的肿块,疼痛拒按,肿块位于贲门者则有吞咽困难或呃逆,位于幽门部者可出现反胃。晚期痰瘀流注于左颈窝或左腋,可出现如栗子或花生米大小的痰核,质硬压痛。
胃癌转移出现相应转移病灶的临床症状,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前列腺上部坚硬肿块、卵巢肿大等。
凡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进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1.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明显食欲不振和消瘦者;
2.胃溃疡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4.X线检查显示胃息肉&2cm者;
5.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和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
【鉴别诊断】
1.胃痛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发病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及受寒等因素有关;常反复发作,其痛势相对胃癌之疼痛较缓,不呈进行性加重,不伴极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恶病质征象。此外,借助现代诊断方法,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若胃痛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应做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以排除癌变的可能。
2.痞满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的自决症状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尤胀形的特点;起病多缓,反复发作;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胃癌中有部分病例也可以痞满为主症,此时,当借助上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使血以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由多种胃肠道病引起,如胃痛、腹痛等。胃癌的便血常伴见胃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脘部积块等主症,大便稍黯或紫黯,甚至可呈柏油样,且多持续发生,应用一般止血药效果不理想,即使暂时止住,不久即可反复,重者可伴有吐血。可借助』: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辨证候虚实 胃癌的发生与正气内虚、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痰瘀互结有密切关系。胃癌早期,多见痰气交阻、痰湿凝结之证,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多见痰瘀互结、胃阴亏虚、脾胃虚寒、气血两虚等本虚标实而以正虚为主之症。临床上多病情复杂,虚实互见。
2.辨胃气的有无 食欲尚可、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搏从容和缓是有胃气之象,病情尚浅,预后较好;反之,则胃气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说:“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胃气绝,则五日死。”胃气的虚实,关系着人体之强弱,甚至生命之存亡。
3.辨危候 晚期可见大量吐血、便血、昏迷等危候。
本病多由气、痰、湿、瘀互结所致,故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是本病主要治标之法;后期出现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则应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并进。本病病位在胃,多有脾胃气机阻滞,气化不利,运化无权,在治疗中应始终重视顾护脾胃,勿损正气,也是应遵从的治疗原则。这一点对中晚期患者和放化疗患者更为重要。只有胃气得充。脾气得健,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也才能助药以祛邪。但补虚时,用药也不可过于滋腻,以免呆滞脾胃(,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选用具有一定抗胃癌作用的十草药。
·痰气交阻
症状:胃脘满闷作胀或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痰涎,胃纳减退,厌肉食,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开郁至神汤。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理气,脾气健则气机运行正常,痰湿无从内生;香附、当归、柴胡调和肝脾之气血,理气化痰;佐以苦寒的栀子以解痰气交阻郁久之热,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可加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闷胀,疼痛明显者,可加厚朴、郁金以行气活血定痛;呕吐痰涎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痰湿凝滞
症状:胃脘满闷,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导痰汤。
以祛痰降逆的二陈汤为基础,加入理气宽胀的枳壳,祛风涤痰的南星,共呈祛风涤痰功效。方中南星、半夏燥湿祛痰力量颇强,故本方是强有力的祛痰剂。若伴腹胀便溏,可加猪苓、泽泻、苍术以利水渗湿,健脾理气。
·瘀血内结
症状:胃脘刺痛而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腹内积块,腹满不食,或呕吐物如赤豆汁样,或黑便如柏油样,或左颈窝有痰核,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疏肝理气,取气行则血行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可加三棱、莪术破结行瘀,但有呕血或黑便者,应注意把握活血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可配伍白及、仙鹤草、地榆、槐花以止血;加海藻、瓜蒌化痰软坚;加沙参、麦冬、白芍糍阴养血。吞咽梗阻,腹满不食者,也可改用通幽汤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胃热伤阴
症状:胃脘部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进食时可有吞咽梗噎难下,甚至食后即吐,纳差,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舌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热养阴,益胃生津。
方药:竹叶石膏汤。
方中用竹叶、石膏辛凉甘寒,清胃之热;人参、麦冬益气生津;半夏降逆下气,其性虽温,但配于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不仅无害,且能转输津液,活动脾气,使参、麦生津而不腻滞;配甘草、粳米扶助胃气,又可防石膏寒凉伤胃。若大便于结难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脾胃虚寒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部可触及积块,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食不化,泛吐清涎,面色觥白,肢冷神疲,面部、四肢浮肿,便溏,大便可呈柏油样,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理中汤。
人参大补元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共奏健脾温中之效。可加丁香、吴茱萸温胃降逆止吐。若肢冷、呕吐、便溏等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加肉桂、附子即桂附理中汤,以增力口温阳补虚散寒之力。全身浮肿者,可合真武汤以温阳化气利水。便血者,可合黄土汤温中健脾,益阴止血。
·气血两亏
症状:胃脘疼痛绵绵,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眠,自汗盗汗,面浮肢肿,或可扪及腹部积块,或见便血,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
该方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以四物汤补血调肝,在此基础上更配伍黄芪益气补虚,肉桂补元阳,暖脾胃。共奏气血双补、补虚暖中之效。此证型多属胃癌晚期,以虚为主,气血两亏,不任攻伐,当以救后天生化之源、顾护脾胃之气为要,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再适当配合行气、化痰、活血等攻邪之晶,且应与补益之品并进,或攻补两法交替使用。若气血亏虚损及阴阳,致阴阳俱虚,阳竭于上而水谷不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则为阴阳离决之危候,当积极救治。
经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已筛选出一些较常用的抗胃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类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菝葜、肿节风、藤梨根、拳参、苦参、野菊花、野葡萄藤等;活血化瘀类的鬼箭羽、丹参、虎杖、三棱、莪术、铁树叶等;化痰散结类的牡蛎、海蛤、半夏、瓜蒌、石菖蒲等;利水渗湿类的防己、泽泻等。上述这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药物,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胃癌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晚期出现合并症及转移,可参见有关章节,辨证论治。病情危重者还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
【转归预后】
胃癌早期以邪实为主,如痰气交阻、瘀血内阻,可用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晶以消除邪实,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法,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转为胃热阴伤、脾胃虚寒、气血两虚,出现正虚邪盛之势。
胃癌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但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少病人病情可缓解。晚期胃癌可合并肝肿大、黄疽、大量便血、呕血或转为鼓胀等,均为危重难治之证,预后不良。近年来,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用中药积极扶正培本,适当辅以攻邪,使不少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
【预防与调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按时进餐,不食过烫、过冷、过辣、变质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腌熏食品,细嚼慢咽,戒除烟酒;多食新鲜瓜果蔬菜、豆类,适当配置一定数量的粗杂粮。既病之后,应注意精神护理,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饮食应尽量做到色香味佳,富于营养又品种多样,如奶类、鱼、肉末、果汁等,有吞咽困难者应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充液体、能量和维生素,以维持生命之必须。
胃癌一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之初多有胃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等自觉症状,易被勿视;或久患胃痛、痞满等胃病经治无好转者,凡有以上症状持续出现者,应尽快结合现代检查方法,查明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早朗治疗。其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正气内虚等因素日久而成。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的关系密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以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瘀血内结为多见,本虚以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为多见,常虚实夹杂,致使气滞、痰凝、湿聚、瘀血交结于胃腑日久形成积块,胃之升降失调,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俱损,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因此以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为治标之法,并根据标本虚实之轻重缓急配合扶正之法是为标本兼治之治疗原则。始终顾护胃气,培补后天,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胃癌初起以标实为主,久则以正虚为主,常标本同在,虚实夹杂,若邪盛之征如积块较大而质硬、疼痛剧烈、腹满不食等症状突出,而正衰之象如纳食极少,或食人即吐,极度消瘦,大量黑便,甚则呕血等症状明显,则预后不良。
【文献摘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人而还出,后沃沫。”“胃病者,腹满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论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姆溪心法·翻胃》:“年少者,四物汤清胃脘,血燥不润,便故涩,《格致余论》甚详;年老虽不治,亦用参术。”
《景岳全书·杂证谟·反胃》:“治反胃之法,当辨其新久,及所致之因,或因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或因七情侥郁,竭其中气,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故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腑热结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大肠之下口为魄门。三府津液既伤,三门自然干枯,而水谷出入之道不得流通矣,贲门于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膈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
【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期病变
胃癌死亡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有效地防治胃癌前期病变,阻断其向癌发展,是预防胃癌、减少其发病率的根本措施和手段,因此胃癌前期病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型肠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为真正的癌前病变已成为公认[中华肿瘤杂志1993;(3):235L目前西医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仅作定期随访、密切观察,而中医药在治疗上已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关于本病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常进食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药物刺激、情志失调、脾胃素虚或他病久病及胃而致病。病位则多与胃、脾、肝有关。病机的研究多数文献主张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邪毒有关。如陈氏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①脾胃虚弱型予香砂六君子汤;②肝胃不和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脾胃湿热型予藿朴夏苓汤加减;由胃络瘀血型予丹参饮加味;⑤胃阴不足型予一贯煎加减。治疗45例,临床总有效率91.12%,胃镜有效率77.78%[中医杂志1994;(7):418L柳氏以黄芪;党参、吴茱萸、肉桂、丹参、赤芍、香附、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炮山甲、甘草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61例,肠化生有效率87.5%,异型增生有效率 74.5%,临床总有效率91.8%[中医杂志1993;(5):285)。
·临床治疗
目前胃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术后化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治疗多配合手术、化疗,在防治胃癌术后化疗等副反应方面有一定优势。如刑氏以西洋参、茯苓、白术、黄芩、黄连、半夏、草河车、山慈菇、刀豆子、黄芪、生姜、干姜、生甘草、炙甘草组成基本方随证加减,防治267例胃癌术后化疗副反应,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2-4周服中药,每日1剂,50剂为1疗程。结果表明中药辨证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防治化疗副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上有显著差异(P&0,01)[新中医1996;(2):42)。
·实验研究
实验方面以中药对动物移植实体瘤、对胃癌血象、对DNA指数、对免疫调节因子、对胃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对HP感染的影响等多侧面、多途径进行了研究。金氏等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钱氏验方水煎剂灌胃,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钱氏验方能有效地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抑制率为 34%-4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0):44L周氏通过实验观察到抗胃癌药“扶正抗癌方”能降低肿瘤小鼠的全血粘度(P&0.01),改善肿瘤小鼠的高凝状态[浙江中医杂志1992;(12):564]。张氏等通过自建动物模型,观察了消痞灵冲剂(党参、三七、莪术、白花蛇舌草等)对在体鼠胃癌前病变DNA含量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消痞灵冲剂预防组和治疗组的DNA指数,S期及G2/M期细胞数、细胞增殖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4):59]。朱氏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了123例晚期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献血员T细胞亚群及其Ta受体表达,同时动态观察了扶正抗癌冲剂及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前后NK活性、ID2R及其IFNr变化,结果发现在胃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扶正抗癌冲剂则能通过提高NK活性及升高免疫调节因子水平而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化疗及手术则导致晚期胃癌患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使其生存质量更差[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4;(3):43L陈氏采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中药连黛片(黄连、吴茱萸、青黛等组成)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该药1.5g/kg剂量灌胃给药12周后,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且可影响基因蛋白表达 [中国医药学报1997;(增刊):123]。张氏报道黄连、大黄、乌梅、丹参、三七等对HP有较强抑制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268]。
第十节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饕餮黄等。四川及浙江民间又称为懒黄病、粑黄病、桑叶黄等。
钩虫病的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
【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诸病源候论·九虫候》说:“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主也。”
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人,最后移行至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真临床表现]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 “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1.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临床症状。
2.在钩虫病的流行地区,有钩蚴的感染症状。
3.大便检查发现钩虫卵。
【鉴别诊断】
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
1.黄疸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则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
2.水肿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食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则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
【辨证论治】
·粪毒犯肤
症状:手足接触泥土之后,很快出现局部奇痒、灼热、疱疹,搔破后脂水浸淫、红肿,·苔白薄,脉平或濡。
治法:杀虫止痒。
方药:桃叶泄毒汤。
本方以桃叶、辣蓼草、连根葱、荆芥、苏叶、苦参各30g,水煎3-4沸,趁温熏洗局部。如水冷,则加热后再洗,一日数次。
钩蚴在侵入皮肤的24小时内,尚有90%以上停留在局部,可用热敷法和能杀灭钩蚴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用热敷局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或用土荆芥油涂抹患处。
·虫邪犯肺
症状:皮肤受邪数日后,出现胸闷咳嗽,喉痒难忍,甚则频咳不止,喉间痰鸣,苔白,脉平或濡数。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止嗽散。.
方中以桔梗、紫菀、陈皮宣肺化痰,白前肃肺降逆,百部止咳并有杀虫作用,荆芥、甘草疏表和中。喉间痰鸣,喘促痰多者,可合用射干麻黄汤降逆平喘。
·脾虚湿滞
症状:面色萎黄,或面色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方药:黄病绛矾丸加减。方中以平胃散健脾燥湿,理气和中;绛矾燥湿补血;红枣益脾养血。
·气血两虚,
症状: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脘闷纳差者,加木香、砂仁理气调胃。
钩虫病均需进行驱钩治疗,目前用于驱钩虫的中药效果尚欠理想,可采用适当的驱钩虫西药治疗。
【预防与调摄】
预防钩虫病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钩虫病人,减少传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杀灭粪中虫卵;做好劳动防护,减少钩蚴感染机会。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富于营养、易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身水肿怎么快速消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