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怎么盈利住院诊断书问题

医院为什么不让弄水滴筹?
有一位朋友在悟空问答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医院治疗,告诉医生手术费不够,想要用水滴筹筹款,去要诊断证明时医生说要用水滴筹的话,让直接办理出院,这是为什么?”
是啊,医者仁心,为什么却是医院拒绝了水滴筹?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位朋友的遭遇就是所有医院的共同现象。某些医院确实存在对于医生该类行为的约束条款。也有医生自己可能出于职业保护的考量(确实发生过患者给医生挖坑,结果开出虚假证明医生受罚、影响职业生涯的事)。
回到问题:下面被顶在最上面的答案是:初衷已变,水滴筹遭医院抵触,是谁在消费我们的爱心!?
过去,在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很多身患重症的患者,因为没有钱放弃了治疗,导致本来可以抢救过来的人命白白流逝。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的内心都十分的沉痛。
于是,水滴筹、爱心筹等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三方平台随之孕育而生。使得很多患者看到了希望,再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错失治疗错失治疗机会。可以说水滴筹得出现,挽救了很多生命。
可是,现在却有不少医院在抵触水滴筹。患者在经济上有困难需要求助于水滴筹的时候,要去找医院医生开具诊断证明。有些医院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表现出了很强的抵触心理,宁可让病人直接办理出院,也不愿意让患者使用水滴筹。
是什么抹黑了,这个中国十大慈善项目之一的水滴筹?
首先,水滴筹平台的初衷已经开始变味了,这点看看他们的广告就知道了。“重病缠身无钱救治,一天,筹到20万不用还!”这样的广告词,像极了网络上那些P2P借贷平台的广告。水滴筹筹款本身是用于救人,这样描述,让愿意献爱心的好心人心里作何感想?
其次,现在网上类似这样重病筹款的例子太多了,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真假,于是就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利用人们的爱心来赚钱。据说,现在的水滴筹已经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专门有人找到身患重病者的家属,用他们的病历去筹钱,再与他们协商分成,拿了爱心款就跑路。
最后,患者或其家属本身也有问题。很多病患的严重程度,在医院来看并不需要使用到水滴筹。而患者为了省钱或者其他的目的,通常都会要求医生把病情描述的严重些,好借此开巨额的医疗费用,其情节严重与事实不符。或者有些患者明明自己有经济实力(好几套房),却不愿意承担医疗费用,转而将这笔费用转嫁到社会的爱心人士身上。
这就是目前有些医院不愿意接受患者使用水滴筹得原因,也是目前水滴筹口碑一般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大部分钱都跑到会讲故事、有人脉、有能力的人手里去了。真正需要钱的人还是等不到钱。
如同大学里面贫困生的评选;如同前阵子很火的冰花男孩只收到500块钱;如同郭美美事件。
例子很多,社会规律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变化。
我们谁都不知道不幸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侥幸是自我安慰。
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100%。
曾经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篇文章三观很正:不买保险,你凭什么出事后四处求捐款?
在有经济能力的条件下,用家庭年收入的10%~15%合理地规划家庭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噩运降临时,避免家庭遭遇灾难性财务支出。正如央视的保险宣传语:
【文章素材来自悟空问答】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 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均轻松过审
南都讯 如果没有通过网络募捐筹来3.5万余元善款,王凤雅一家可能会与多数眼癌患者陷入一样的困境。然而,这次求助最终将整个家庭卷入了疑似诈骗的舆论漩涡。
在此事件背后,公众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责任提出质疑。近年来,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时有发生,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成为主要问题。
近日,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实测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大网络募捐平台,发现用虚假诊断证明及住院证明,即可轻松通过三家平台的身份证明审核、医疗证明审核,对外发起筹款求助。
为测试项目完成后能否提现,南都记者将项目链接转发给了几位同事,同事们分别进行了小额捐助。此后,南都记者在三家平台上均提现成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测试的目的仅仅是验证平台漏洞,以督促其完善相关审核机制,因而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未将项目链接大范围扩散,以避免无关人员卷入,而仅仅是发动同事进行了小额捐款。
5月30日,上述三家平台的客服人员均向南都记者表示,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核查项目的真实性。专家表示,平台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进行相应审核,并对举报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网络募捐频遭诈捐质疑
2017年,河南太康3岁的王凤雅不幸患上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癌症。因王凤雅的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水滴筹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
2018年3月,有网友报料,王凤雅的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未用于救治王凤雅。5月,一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体文章称,王凤雅的父母用募得的15万元善款带着儿子去北京治疗兔唇,却放任女儿的眼病不断恶化而后去世。之后,网友纷纷指责王凤雅的父母涉嫌诈捐。
王凤雅一家深陷舆论风波中,但随后事件出现了戏剧化的反转。
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5月26日向南都记者表示,经警方调查,王凤雅的父母不构成诈骗,已确认当初筹款目标是15万元,但实际上只收到38638元,善款基本用于王凤雅的治疗上,剩余款项1301元已捐赠太康县慈善会。
事件真相基本浮出水面后,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
不少网友质疑,在这场网络慈善活动中,负有直接监督职责的是平台。王凤雅事件发酵后,水滴筹平台发表声明,向公众交待了已知情况及调查结果。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网上募捐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王凤雅事件虽然不存在诈捐,但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此前,媒体曾曝光筹款目标金额超过所需医疗费用的事件,一名乳腺癌患者的亲属称为母亲花光积蓄,后续治疗每月需五六万元,因此在轻松筹上发起目标30万元的筹款。筹得近2万元善款后,经医院证实,该亲属陈述的病情与事实不符,除去医保报销费用,他们需要自费的医药费仅6800元,且主治医生预测全部费用仅在5万元左右。遭到网友质疑后,该项目发起人后将众筹金额改为5万元。
网络募捐的善款未专款专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媒体曾报道,女婴洛洛重症住院,家人称无力承担医药费,在轻松筹平台发动募捐,筹到10万元善款,在洛洛不幸去世后一个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却晒出了旅游、吃喝的图片,网友质疑善款挪为他用,称“受到了欺骗”。
那么在争议背后,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发起个人求助项目,平台是否会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筹得善款是否有人监管?对此,南都记者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网络募捐平台上展开了调查。
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三家平台均轻松过审
3月2日,南都记者通过某Q Q群联系到群主红某,红某表示可以根据需求制作并提供假病历、诊断证明及入院证明等。
南都记者以患者身份,从红某处购买了日就诊的虚假疾病诊断证明书和日入院的虚假住院证明,病情诊断均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两份证明上都加盖了广州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印章。
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求助!”为标题,南都记者3月7日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上发起筹款30万元和40万元不等的个人求助项目。在填写完目标金额、筹款标题、求助说明之后,平台显示已成功发起筹款。
此时,不需要补齐资料,三家平台的链接均可转发,进入项目链接也可以进行捐助。但必须完成相关信息认证后,才能申请提现。
三家平台的相关信息认证,均需要申请者提供患者身份认证、医疗诊断证明及收款方身份认证。患者身份认证均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持身份证照片。
医疗诊断证明则略有不同,水滴筹需要提供有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入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病情说明书这四个当中的任一种,爱心筹需要在医疗诊断证明、住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这三个当中提供任一种,轻松筹则在诊断证明、收费票据、病历、检查报告、出入院证明这五类中提供至少两种。
按照要求,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上传了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持身份证照片,三家平台均显示身份证明审核通过。
南都记者将从网络卖家处购买的虚假住院证明及虚假疾病诊断书,按三家平台的要求上传医疗诊断证明,均通过平台审核,页面显示诊断证明已审核,诊断医院均为前述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
三家平台上的增信补充部分均为选填,即患者家庭房屋及家庭车辆财产状况等信息可以不填。
在发起筹款之后,爱心筹平台的工作人员致电南都记者,询问求助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病情、住院情况、父母工作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问题,并称求助页面添加个人生活照可增加可信度、扩大传播。
水滴筹平台和轻松筹平台并未有工作人员致电联系记者。
水滴筹平台于3月7日发来4条系统短信称,筹款效果不佳请尽快转发,并附上客服电话及微信以提供帮助。轻松筹平台则于3月9日发来短信,提供了求助项目中诊断医院的轻松筹爱心志愿者的联系方式,称有问题可与之联系。
三家平台均提现成功,无需提供善款去向凭据
在调查过程中,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及银行卡作为收款方,通过了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在收款人信息方面的审核。
为测试项目完成后能否成功提现,南都记者将项目链接转发给几位同事,同事分别在三家平台上进行了小额捐助。
三家平台都默认项目筹款时间为30天,如果筹款过程中急需用钱,可选择提前结束项目,进入提现环节。
申请提现时,三家平台均要求填写资金用途,审核通过后将在1个工作日内打款。南都记者分别于4月10日、4月11日、5月28日申请提现,并均在当日及次日提现成功。
提现成功后至5月30日,南都记者并未提供善款流向的明细凭据,三家平台的工作人员也并未致电联系。
提现成功后,能否原路退还善款?以轻松筹平台为例,南都记者5月30日联系其客服要求原路退还同事的“善款”,客服人员表示“已经打款成功,平台不支持”。
南都记者查看了多个筹款求助后发现,虽然网友可以实名证实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对求助信息进行举报,但上述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必须公开善款流向的反馈信息。
有媒体曾报道,某求助项目成功募集到了90多万元善款,平台也没有对善款使用情况进行任何信息反馈。
有专人负责审核筹款项目真实性
网络募捐平台让做慈善的门槛变低,但真实性如何确认?
5月30日下午,南都记者从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个平台的客服人员处得知,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核查项目真实性。
“初审是审核诊断证明、病历等医疗证明,复审是审核收款人信息。”轻松筹平台客服人员告诉南都记者。
如何判断患者目标金额是否夸大?轻松筹平台客服称,会让患者咨询主治医生进行评估,由此制定目标金额,“如果审核人员认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这么多金额,审核人员会帮他进行修改。”
“我们会和医院沟通联系。”爱心筹平台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每一位发起人在项目中提交的医疗证明和制定的目标金额,平台方有专人与患者医院沟通。水滴筹平台客服则称,如果有必要的话,会和患者医院联系。
对于提现后的善款去向,三家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公示票据明细,患者可选填。
如何保障善款专款专用?轻松筹平台客服表示,提现之后会有提交公示管理,如果没有公示,将有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水滴筹平台客服称,在提现之前有一个承诺,善款必须用于患者,“目前已经开启了相关通道,提现之后过一段时间需要发布动态,说明钱用在什么地方,患者目前情况如何”。爱心筹平台客服称,“这个需要所有人帮助一起质疑的,不可能平台所有东西都要我们监督。”
平台应完善信息审核和举报机制
一般情况而言,诈捐事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三家网络募捐平台对筹款项目的真实性并未尽到审核义务,对于善款用途也缺乏监管。
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为依法规范网络募捐指明了道路。民政部依据《慈善法》的规定,通过公开遴选,指定了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名单,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增至22家,轻松筹、水滴筹均为指定平台。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月,13家指定平台共为全国2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筹集的善款超过7.5亿元。
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曾约谈轻松筹平台相关人员,就其存在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信息真实客观和完整性甄别不够等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好信息审核和风险防范工作。
为规范网络募捐,民政部于日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对募捐主体、募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社会监督、评价退出机制等作出规定,网络募捐平台对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负有监督责任。
《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明确规定:第一,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上,均显示有发起人承诺:所提交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完全真实,无任何虚构事实及隐瞒真相的情况,如有不实,发起人愿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同时,平台也均声明,该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此外,三个平台在项目发起页面也都有举报按钮。
“个人求助是因其自身及家庭面临的困难,而向社会成员进行的求助行为,不受《慈善法》的规范调整,因为《慈善法》要求公开募捐必须向民政部门申请资格。”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只有平台方明知求助者发布虚假信息骗捐,仍然允许该求助信息被传播的情况下,才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周浩称,目前针对个人求助,只能依据《合同法》及社会公德进行调整。关于求助者、捐赠者、捐款去向等问题,尚未有相关法律规定,因此网络募捐平台上的个人求助项目在过程、效果上缺乏规范。
“相对于网络募捐平台,正规的公益组织对于受助对象进行资质审核,都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救助金的使用情况也会有相应审核流程。”公益筹款人联盟项目组负责人叶盈告诉南都记者,个人有选择求助平台的权利,对于现有的网络募捐平台而言,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进行相应审核,对举报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雅婷
作者:张雅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水滴筹大病救助验证项目要准备哪些资料_百度知道
水滴筹大病救助验证项目要准备哪些资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患者 的 医疗诊 断 证明照片、 患 者 手持 身 份 证 的 照片 、还 有 收 款信 息 等。 需 要 注 意的是 ,上传照片 里的证 件内 容 要清 晰。
采纳率:3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 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均轻松过审 _ 东方财富网
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 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均轻松过审
南方都市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如果没有通过网络募捐筹来3.5万余元善款,王凤雅一家可能会与多数眼癌患者陷入一样的困境。然而,这次求助最终将整个家庭卷入了疑似诈骗的舆论漩涡。
  在此事件背后,公众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责任提出质疑。近年来,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时有发生,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成为主要问题。
  近日,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实测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大网络募捐平台,发现用虚假诊断证明及住院证明,即可轻松通过三家平台的身份证明审核、医疗证明审核,对外发起筹款求助。
  为测试项目完成后能否提现,南都记者将项目链接转发给了几位同事,同事们分别进行了小额捐助。此后,南都记者在三家平台上均提现成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测试的目的仅仅是验证平台漏洞,以督促其完善相关审核机制,因而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未将项目链接大范围扩散,以避免无关人员卷入,而仅仅是发动同事进行了小额捐款。
  5月30日,上述三家平台的客服人员均向南都记者表示,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核查项目的真实性。专家表示,平台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进行相应审核,并对举报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乱象:
  网络募捐频遭诈捐质疑
  2017年,河南太康3岁的王凤雅不幸患上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癌症。因王凤雅的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水滴筹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
  2018年3月,有网友报料,王凤雅的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未用于救治王凤雅。5月,一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体文章称,王凤雅的父母用募得的15万元善款带着儿子去北京治疗兔唇,却放任女儿的眼病不断恶化而后去世。之后,网友纷纷指责王凤雅的父母涉嫌诈捐。
  王凤雅一家深陷舆论风波中,但随后事件出现了戏剧化的反转。
  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5月26日向南都记者表示,经警方调查,王凤雅的父母不构成诈骗,已确认当初筹款目标是15万元,但实际上只收到38638元,善款基本用于王凤雅的治疗上,剩余款项1301元已捐赠太康县慈善会。
  事件真相基本浮出水面后,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
  不少网友质疑,在这场网络慈善活动中,负有直接监督职责的是平台。王凤雅事件发酵后,水滴筹平台发表声明,向公众交待了已知情况及调查结果。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网上募捐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王凤雅事件虽然不存在诈捐,但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此前,媒体曾曝光筹款目标金额超过所需医疗费用的事件,一名乳腺癌患者的亲属称为母亲花光积蓄,后续治疗每月需五六万元,因此在轻松筹上发起目标30万元的筹款。筹得近2万元善款后,经医院证实,该亲属陈述的病情与事实不符,除去医保报销费用,他们需要自费的医药费仅6800元,且主治医生预测全部费用仅在5万元左右。遭到网友质疑后,该项目发起人后将众筹金额改为5万元。
  网络募捐的善款未专款专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媒体曾报道,女婴洛洛重症住院,家人称无力承担医药费,在轻松筹平台发动募捐,筹到10万元善款,在洛洛不幸去世后一个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却晒出了旅游、吃喝的图片,网友质疑善款挪为他用,称“受到了欺骗”。
  那么在争议背后,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发起个人求助项目,平台是否会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筹得善款是否有人监管?对此,南都记者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网络募捐平台上展开了调查。
  实测:
  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三家平台均轻松过审
  3月2日,南都记者通过某Q Q群联系到群主红某,红某表示可以根据需求制作并提供假病历、诊断证明及入院证明等。
  南都记者以患者身份,从红某处购买了日就诊的虚假疾病诊断证明书和日入院的虚假住院证明,病情诊断均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两份证明上都加盖了广州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印章。
  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求助!”为标题,南都记者3月7日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上发起筹款30万元和40万元不等的个人求助项目。在填写完目标金额、筹款标题、求助说明之后,平台显示已成功发起筹款。
  此时,不需要补齐资料,三家平台的链接均可转发,进入项目链接也可以进行捐助。但必须完成相关信息认证后,才能申请提现。
  三家平台的相关信息认证,均需要申请者提供患者身份认证、医疗诊断证明及收款方身份认证。患者身份认证均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持身份证照片。
  医疗诊断证明则略有不同,水滴筹需要提供有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入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病情说明书这四个当中的任一种,爱心筹需要在医疗诊断证明、住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这三个当中提供任一种,轻松筹则在诊断证明、收费票据、病历、检查报告、出入院证明这五类中提供至少两种。
  按照要求,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上传了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持身份证照片,三家平台均显示身份证明审核通过。
  南都记者将从网络卖家处购买的虚假住院证明及虚假疾病诊断书,按三家平台的要求上传医疗诊断证明,均通过平台审核,页面显示诊断证明已审核,诊断医院均为前述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
  三家平台上的增信补充部分均为选填,即患者家庭房屋及家庭车辆财产状况等信息可以不填。
  在发起筹款之后,爱心筹平台的工作人员致电南都记者,询问求助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病情、住院情况、父母工作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问题,并称求助页面添加个人生活照可增加可信度、扩大传播。
  水滴筹平台和轻松筹平台并未有工作人员致电联系记者。
  水滴筹平台于3月7日发来4条系统短信称,筹款效果不佳请尽快转发,并附上客服电话及微信以提供帮助。轻松筹平台则于3月9日发来短信,提供了求助项目中诊断医院的轻松筹爱心志愿者的联系方式,称有问题可与之联系。
  提现:
  三家平台均提现成功,无需提供善款去向凭据
  在调查过程中,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及卡作为收款方,通过了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在收款人信息方面的审核。
  为测试项目完成后能否成功提现,南都记者将项目链接转发给几位同事,同事分别在三家平台上进行了小额捐助。
  三家平台都默认项目筹款时间为30天,如果筹款过程中急需用钱,可选择提前结束项目,进入提现环节。
  申请提现时,三家平台均要求填写资金用途,审核通过后将在1个工作日内打款。南都记者分别于4月10日、4月11日、5月28日申请提现,并均在当日及次日提现成功。
  提现成功后至5月30日,南都记者并未提供善款流向的明细凭据,三家平台的工作人员也并未致电联系。
  提现成功后,能否原路退还善款?以轻松筹平台为例,南都记者5月30日联系其客服要求原路退还同事的“善款”,客服人员表示“已经打款成功,平台不支持”。
  南都记者查看了多个筹款求助后发现,虽然网友可以实名证实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对求助信息进行举报,但上述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必须公开善款流向的反馈信息。
  有媒体曾报道,某求助项目成功募集到了90多万元善款,平台也没有对善款使用情况进行任何信息反馈。
  平台:
  有专人负责审核筹款项目真实性
  网络募捐平台让做慈善的门槛变低,但真实性如何确认?
  5月30日下午,南都记者从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个平台的客服人员处得知,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核查项目真实性。
  “初审是审核诊断证明、病历等医疗证明,复审是审核收款人信息。”轻松筹平台客服人员告诉南都记者。
  如何判断患者目标金额是否夸大?轻松筹平台客服称,会让患者咨询主治医生进行评估,由此制定目标金额,“如果审核人员认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这么多金额,审核人员会帮他进行修改。”
  “我们会和医院沟通联系。”爱心筹平台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每一位发起人在项目中提交的医疗证明和制定的目标金额,平台方有专人与患者医院沟通。水滴筹平台客服则称,如果有必要的话,会和患者医院联系。
  对于提现后的善款去向,三家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公示票据明细,患者可选填。
  如何保障善款专款专用?轻松筹平台客服表示,提现之后会有提交公示管理,如果没有公示,将有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水滴筹平台客服称,在提现之前有一个承诺,善款必须用于患者,“目前已经开启了相关通道,提现之后过一段时间需要发布动态,说明钱用在什么地方,患者目前情况如何”。爱心筹平台客服称,“这个需要所有人帮助一起质疑的,不可能平台所有东西都要我们监督。”
  专家:
  平台应完善信息审核和举报机制
  一般情况而言,诈捐事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三家网络募捐平台对筹款项目的真实性并未尽到审核义务,对于善款用途也缺乏监管。
  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为依法规范网络募捐指明了道路。民政部依据《慈善法》的规定,通过公开遴选,指定了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名单,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增至22家,轻松筹、水滴筹均为指定平台。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月,13家指定平台共为全国2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筹集的善款超过7.5亿元。
  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曾约谈轻松筹平台相关人员,就其存在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信息真实客观和完整性甄别不够等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好信息审核和风险防范工作。
  为规范网络募捐,民政部于日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对募捐主体、募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社会监督、评价退出机制等作出规定,网络募捐平台对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负有监督责任。
  《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明确规定:第一,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上,均显示有发起人承诺:所提交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完全真实,无任何虚构事实及隐瞒真相的情况,如有不实,发起人愿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同时,平台也均声明,该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此外,三个平台在项目发起页面也都有举报按钮。
  “个人求助是因其自身及家庭面临的困难,而向社会成员进行的求助行为,不受《慈善法》的规范调整,因为《慈善法》要求公开募捐必须向民政部门申请资格。”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只有平台方明知求助者发布虚假信息骗捐,仍然允许该求助信息被传播的情况下,才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周浩称,目前针对个人求助,只能依据《合同法》及社会公德进行调整。关于求助者、捐赠者、捐款去向等问题,尚未有相关法律规定,因此网络募捐平台上的个人求助项目在过程、效果上缺乏规范。
  “相对于网络募捐平台,正规的公益组织对于受助对象进行资质审核,都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救助金的使用情况也会有相应审核流程。”公益筹款人联盟项目组负责人叶盈告诉南都记者,个人有选择求助平台的权利,对于现有的网络募捐平台而言,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进行相应审核,对举报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责任编辑:DF07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滴筹的采访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