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补的玉米苗枯病有双株可以吗

怎么种玉米?_百度知道
怎么种玉米?
怎么种?有哪些注意事项?取得种子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
南方,只是想在家中种一点…不要讲的太复杂,更不要复制!本人多少知道一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玉米播种: 自然状况下 上半年南方一般2 - 4月份,下半年5 - 8月份,北方稍晚些.大棚 玉米苗期管理措施 玉米苗期田管理关键是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即“控上促下”,达到根多,茎扁,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个体健壮,群体整齐。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移栽补苗,保证全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栽。3叶期前缺苗,用饱满种子浸种催芽后浇水补种。3叶期后缺苗用带土移栽法补苗(播种时可在行间播预备苗),另外,缺苗处也可在附近留双株补救。 二、早间苗适时定苗 玉米长到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去掉弱、黄、病、劣、杂苗。到5~6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定苗时边行、地头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发挥边际优势。间、定苗时,拔除的苗要及时清出田间。 三、及时追肥 玉米苗期追肥应在5叶展开时施用,即在4~6叶期施用,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和接茬播种的夏玉米,追肥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和粒肥补的原则,,三期追肥比例约为苗2.5~3:穗5~6:粒1.5~2。套种玉米或接茬播种的夏玉米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追肥量应加大但三期比例一般不变。 四、适时中耕 玉米苗期适时中耕,可以起到“控上促下”作用。特别对套种玉米和接茬整地不良的夏玉米尤为重要。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1次在定苗时进行,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中间深”的中耕原则,这样既可清除杂草又不至于压苗,深耕一般为3~5厘米。第二、三次在拔节前进行,耕深要适当深一些,一般以10厘米左右为宜,这时深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进新根发生。培土应在9~10叶期到抽穗前逐渐完成,以利支持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五、适期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晒根等。玉米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蹲苗原则。也就是说蹲叶片深绿、地肥、墒情足的壮苗。反之就不蹲。蹲苗时间一般夏播和套种玉米2 0天左右,时间过短无效果,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小老苗”,影响后期生长。蹲苗结束,应立即追肥、灌水以促进生长。对于苗势生长弱的田块,不但不要进行蹲苗,还要适时采取肥水措施促苗转壮。 玉米病虫害管理: 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病虫害对玉米植株危害较大,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和丝黑穗病,防治纹枯病可剥掉下部发病叶梢并喷施井岗霉素。发现丝黑穗病株时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 虫害主要有玉米钻心虫、蝗虫等,防治方法可到当地农资部门咨询。 …… 中后期根据肥力需要状况、水份含量、病虫害等酌情处理. 取得种子最便捷的方法可用玉米脱粒机脱粒,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机型。
采纳率:45%
直接去买种子,,在5月份撒到地里,用土盖上,在浇点水
取得种子最便捷的方法是买怎么种? 把种子埋入土中,土层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有哪些注意事项?
注意施肥、浇水。其他没什么了,南方玉米的病虫害很少。OK了。
???????????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玉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卷叶、粗缩……闹心的玉米苗期,心里有谱就不慌!
玉米苗期,如果遇到卷叶、粗缩怎么办?就将玉米苗期卷叶、粗缩的原因及相关防治方法整理了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为幼苗心叶扭曲闹心
玉米田间常出现幼苗心叶扭曲畸形,新生叶卷在一起展不开而形成“细捻状”、“歪头状”或“环形状”。
分析卷叶原因并细心找到解决办法
1、与品种特性有关。有些玉米品种生长前期温度较低会造成心叶卷缩,待后期温度上升能恢复正常生长。
2、玉米生长前期种肥同播,氮肥过多也会引起心叶卷缩。注意肥料用量不要过大,过多,以免烧苗。
3、高温干旱,玉米吸收肥水不足,会出现心叶卷曲成筒状的现象。
不同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心叶卷曲的比例有较大的差异。田间干旱造成玉米心叶卷曲,一般能随土壤墒情好转逐渐恢复,下过雨或灌水后恢复快。
4、在玉米生长期间使用烟嘧磺隆等药除草时,假如在高温条件下施药,或用量过大。
或施用除草剂前后7天内施用有机磷农药,在施药后3~7天会出现心叶卷曲、叶片皱缩,并有不规则黄色药斑等现象,严重时心叶腐烂。
症状轻时多数植株会自然恢复正常生长,心叶严重扭曲的可人工剖开心叶。对受害田块及时施肥浇水、喷施芸苔素+叶面肥促进壮苗。
5、玉米在3~5叶期常受蓟马危害,受害严重的植株心叶卷曲成鞭状,里面的叶片不能正常抽出。
受蓟马危害的叶片上有褪绿小点,剥开心叶可见蓟马活动。可选用吡虫啉+敌杀死药防治蓟马,重点对心叶和叶背喷雾。
严重畸形的植株需人工剖开扭曲心叶。最好选择早晨8点前,下午6点以后进行喷雾。
6、顶腐病在玉米任何生长时期均可发生,心叶最外层叶片紧紧包裹内部心叶。
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在心叶基部常可见腐烂,干腐或湿腐,有或无臭味。
7、种子质量问题,如陈种子,播后不能一播全苗,造成的萎焉,种子活性不足,下部种子霉烂,上部出现叶片小,生长点萎缩。
8、播种太深,过深不旺,同时视墒情浇水,下播后不建议马上浇水,避免种子因墒情过大造成霉烂。
同时观察地下害虫,特别是金针虫的危害。如遇到玉米心叶不能展开的现象,要先分清原因,然后对症解决,避免减产。
二、为幼苗“矮矬丑”--粗缩病闹心
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平均身高却只有几十厘米,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
病株光长叶子不拔节,叶片密集丛生,又短又尖。叶片上原本清晰平滑的叶脉也会变得断断续续杂乱无章。
随着病情发展,植株的叶背、叶鞘上的叶脉还会出现明显的条状突起。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分析粗缩原因并细心找到解决办法
发病原理: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梁、谷子、杂草上,辗转传播为害。
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玉米出苗至5口十期如果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
如河北省去年5月中旬播种的玉米,苗期正遇上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期,发病严重。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灰飞虱多,发病重。
防治要点:核心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1、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
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
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2、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春播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麦田套种玉米适当推迟,一般在麦收前5天,尽量缩短小麦、玉米共生期,做到适当晚播。
3、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
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
4、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
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应用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
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
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每亩550~575毫升/亩,对水30公斤进行土壤封密处理。
2、喷药杀虫。
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0克/亩。
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
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无踪,每亩550毫升,对水30公斤,要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
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小时杂草能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
因此,要做好小麦丛矮病防治,清除田边、地边和沟渠杂草为害,同时要减少灰飞虱虫口基数。
具体方法:在小麦返青后,用25%扑虱灵50克/亩喷雾。喷药时,麦田周围的杂草上也要进行喷施,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
必要时,可用20%克无踪水剂或45%农达水剂550毫升/亩,兑水30公斤,针对田边地头进行喷雾,杀死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
玉米粗缩病具有毁灭性,被称为“玉米癌症”,在病株上喷上某种药剂就使它恢复正常是不现实的,所以一定要弄清原因,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三、我怎么管理好我的玉米?
关键是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即“控上促下”,达到根多,茎扁,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个体健壮,群体整齐。
掌握节奏并留意田间表现
1、移栽补苗保证全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栽。
3叶期前缺苗,用饱满种子浸种催芽后浇水补种。3叶期后缺苗用带土移栽法补苗(播种时可在行间播预备苗),另外,缺苗处也可在附近留双株补救。
2 、适时定苗。
玉米长到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去掉弱、黄、病、劣、杂苗。到5~6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
定苗时边行、地头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发挥边际优势。间、定苗时,拔除的苗要及时清出田间。
3、及时追肥。
玉米苗期追肥应在5叶展开时施用,即在4~6叶期施用,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和接茬播种的夏玉米,追肥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和粒肥补的原则。
套种玉米或接茬播种的玉米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追肥量应加大。
4、适时中耕。
玉米苗期适时中耕,可以起到“控上促下”作用。特别对套种玉米和接茬整地不良的夏玉米尤为重要。
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在定苗时进行,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中间深”的中耕原则,这样既可清除杂草又不至于压苗,深耕一般为3~5厘米。
第二、三次在拔节前进行,耕深要适当深一些,一般以10厘米左右为宜,这时深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进新根发生。
培土应在9~10叶期到抽穗前逐渐完成,以利支持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5、适期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晒根等。玉米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蹲苗原则。也就是说蹲叶片深绿、地肥、墒情足的壮苗。
反之就不蹲。蹲苗时间一般夏播和套种玉米20天左右,时间过短无效果,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小老苗”,影响后期生长。
蹲苗结束,应立即追肥、灌水以促进生长。对于苗势生长弱的田块,不但不要进行蹲苗,还要适时采取肥水措施促苗转壮。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谁知道玉米双株怎么种啊_百度知道
谁知道玉米双株怎么种啊
谁知道玉米双株怎么种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玉米双株通透栽培产量高   10:52:06  玉米一埯双株,通透种植,定向留苗技术,是根据玉米的生长习性,生长特点及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通风透光需求,科学的总结而研制出的高新栽培技术,通过此项栽培技术可实现:1、增加玉米种植株数20—33%;2、降低玉米种植密度20一33%;3、较对照平均单株种植省肥10%以上;4、较对照玉米增产10—33%。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玉米生产是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强省迈进的重要产业。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改变玉米传统的种植方式,特推出玉米一埯双株、通透、定向留苗栽培技术,这项技术解决了“玉米海”对其产量的障碍因素,这项技术增加了玉米种植的有效生长株数,降低了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使每埯玉米都有通风透光面,可使整个玉米群体通风透光良好,这个通透种植法可使玉米在增加株数20—33%的情况下,玉米的长势完全良好,玉米不空秆,大小棒均匀,应用这项种植技术,可使玉米较对照增产10一33%。  玉米一埯双株、通透、定向留苗栽培技术方案:以传统栽培方式为对照,改革种植方式,定向留苗增加透光性。  一、 一埯双株,种2埯空1埯,较对照减少密度20-33%。  二、株行距排列顺序S·2S·S·2S(S为株距代号)  例如:株距33 cm,株行距排列顺序是33 cm-66 cm—33 cm—66cm。  三、玉米一埯双株通透栽培法与传统栽培法对比,我们搞个对照来说明玉米一埯双株,通透栽培法可开发的优势。  在两个1米等长单位面积内:1、传统种法:种3埯留单株玉米即3埯×单株=3株。2、改革双株种法:种2埯空1埯留双株玉米即(3埯-1埯)×双株=4株。可见,在两个1米等长单位面积内,双株种法4株玉米与单株种法3株玉米对照,降低玉米的种植密度20-33%,增加玉米的种植株数20-33%。  四、玉米苗优选,定向留苗技术。  为了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性更好,我们采用玉米定苗期优选和定向留苗技术,其标准:去除小苗、弱苗、病苗、优选健壮苗;定向留苗是在玉米苗优选基础上,可按玉米苗叶片生长的方向, 留苗是叶向对着垄沟方向的大小一致的健壮苗2株。拔除的苗是叶向顺着垄沟方向的玉米苗。这项技术可使玉米的通风透光性更好。  通过上述科技种植,不但增加了玉米的种植株数,反之降低了玉米的种植密度,从而增加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能,提高了植株的光合效率,增加了玉米群体的授光叶面积系数,解决了“玉米海”种植所产生的一切不良因素,使玉米获得最佳长势条件,利于形成玉米的高产稳产,较对照增产玉米10—33%。  五、玉米一埯双株通透种植法与机械化播种技术改革方法。  为了推广玉米一埯双株,株距S·2S·S·2S形式的种植方法进行机械化播种,我们对播种机的播种量及其方法进行了改革。  播种株距尺寸计算:我们可以按供种单位提供的公顷保苗株数的下限值计算,如金玉一号公顷保苗4.5—5万株,我们采用下限值4.5万株,按单株种法得出的种植株距22㎝尺寸为基准,降低密度20-33%,增加株数20-33%,在保苗株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得出株距33㎝-66㎝-33㎝-66㎝,按这个尺寸改革玉米播种盘,进行机械化播种。  将传统的圆周分布六个穴口的播种盘进行改造即留2穴,焊封一穴,共留4穴,焊封2穴,如图:  留下的4穴,加工时加大播种盘穴口,要求每穴下种量为4-5粒玉米种子(各类播种盘改革均按这个模式改革)。  六、播种及其田间管理技术。  1、播种时间确定:哈尔滨地区,一般在4月20日一5月1日(即10㎝深土层地温稳定在8-10℃即可播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人工筛选:所播的玉米种子要求籽粒整洁、大小粒均匀一致并在阳光下晾晒2天,且进行种子包衣防病处理,再使用抗旱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拌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以确保精量播种之目的。  3、基肥:公顷施用磷酸二铵200kg,硫酸钾100 kg做口肥 。  4、播种量及其技术:每埯播5粒种子,亩用种量3—3.5 kg,播时复土均匀一致,土深2.5—3.0cm,播后踩好格子,坚决要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这是玉米增产的关键。  5、间苗与定苗技术:玉米苗长到3一4片真叶时间苗、拔除小苗、弱苗、病苗;玉米苗长到5—6片真叶时,采用定向留苗技术,即每埯留苗要留叶向与垄沟垂直方向的大小一致健壮苗2株,其余苗全部拔掉,小苗长到9—10片叶期,公顷施尿素300—350公斤。田间管理要及时,实施三铲三趟。  七、玉米一埯双株、通透、定向留苗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法对照优势是:  1、合理地增加了玉米有效种植株数20—33%。  2、降低了玉米种植密度20—33%,从而增加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  3、每亩多用玉米种子2斤,原因:采用了玉米苗期小苗优选,定向留苗技术。  4、通过玉米苗期小苗优选和定向留苗技术,优选了玉米的优良健壮苗,同时加大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为玉米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玉米双株通透栽培技术较对照平均单株种植技术省肥10%以上。  6、玉米一埯双株通透栽培技术与常规传统种植玉米产量对比(同一个品种、地块)双株通透栽培技术可增产玉米10—33%。  以上仅供参考,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气候变化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之。
采纳率:20%
栽培方式 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两行;穴距40厘米,每穴双苗,每亩定植5000株左右。春播应用地膜进行覆盖,利用保墒并可提高地温。
及时浇灌 苗期及时灌出苗水,保证一播全苗,苗齐苗匀;遇旱浇足拔节水、抽雄水和升浆水。
合理施肥 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重点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及时进行追肥。一般亩施有机肥(基肥)1500公斤左右,复合肥25~30千克/亩;5~6叶期追拔节肥,亩施尿素20千克;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
虫害防治 重点做好玉米粘虫和玉米螟的防治。玉米粘虫可用40%的水胺硫磷500~600倍液或2.5%的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即可;穗期可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玉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几项关键措施--《河南农业》2013年17期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几项关键措施
【摘要】:正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是确保玉米丰收的重要环节,抓好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是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即"控上促下",根多茎扁,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个体健壮,群体整齐。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措施:一、移栽补苗,保证全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栽。3叶期前缺苗,用饱满种子浸种催芽后浇水补种。3叶期后缺苗,用带土移栽法补苗(播种时可在行间播预备苗)。另外,缺苗处也可在附近留双株补救。
【作者单位】:
【分类号】:S51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洪俭;;[J];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08期
李明;李云;;[J];吉林农业;2010年08期
彭云承;;[J];中国种业;2008年01期
梁德;;[J];今日种业;1992年02期
张鸣;朱忠选;张永杰;;[J];科学种养;2010年11期
宗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24期
;[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01期
赵俊峰;;[J];种业导刊;2011年04期
王春虎;杨文平;;[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顾慰连;;[J];新农业;197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英;李绍明;牛草原;刘哲;陈奎孚;;[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牛草原;陈奎孚;;[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刘忠梅;琚景衡;李小生;曹言勇;周涛;李怀方;范在丰;;[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青苗;杨文钰;舒光明;姜荣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丁冬;汪航;高友军;邹锡玲;张祖新;郑用琏;;[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黄智鸿;王思远;包岩;梁煊赫;孙刚;申林;曹洋;吴春胜;;[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陈定虎;王锡锋;周广和;;[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黄智鸿;王思远;包岩;梁煊赫;孙刚;申林;曹洋;吴春胜;;[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王熊军;李伏生;曾黎明;陆文娟;银秋玲;;[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阮燕晔;张立军;樊金娟;关义新;马兴林;;[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省农林厅作栽站
供稿;[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尤生利;[N];陕西科技报;2009年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供稿;[N];东方城乡报;2009年
郭农;[N];粮油市场报;2011年
余宏章;[N];农民日报;2009年
州农业科技开发中心
齐其克;[N];博尔塔拉报;2008年
魏农;[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阎莉;[N];咸阳日报;2008年
黄冈市农科院
南策雄;[N];黄冈日报;2010年
记者 范建;[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锡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春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谢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朱敏;[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孙建华;[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张仁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王红丽;[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刘智捷;[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宗毓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郎志宏;[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凡琦;[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李国军;[D];山西大学;2010年
郭启飞;[D];山西大学;2012年
任小燕;[D];山西大学;2013年
单长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张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张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方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柏松;[D];郑州大学;2012年
王铭;[D];山西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烤烟套种玉米技术要点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主办:云南省农业厅 承办:云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7& &
规划设计: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农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农业信息网书面特别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号] 网站标识码:
地址:穿金路156号齐宝酒店19楼 邮编:650224 E-mai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苗后除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