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官网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

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 哪个校区最好_高三网
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浏览数:2694 10:39:26文/赵妍妍
  最近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咨询小编,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今年新生会被分配到哪个校区?哪个校区好?等相关问题,下面小编统一回复一下考生们的问题。  长江师范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长江师范学院李渡和江东校区。  长江师范学院校区地址及简介  1、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2、长江师范学院江东校区  地址:团结路35号  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和江东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3亿元。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1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84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纸质藏书160多万册,购置和自建各类专题数据库67种,数字资源容量达48TB。  院系设置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长江师范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简介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931年公立师范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以上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有高三网收集整理,更多关于长江师范学院招生信息请查看高三网招生频道。
展开全文﹀
版权(C) 高三网 吉ICP备号-1历史沿革/长江师范学院
涪陵师范学校崇信楼1931年,涪陵县县长谢汝霖修葺扩建钩深书院,并将“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迁入书院新建校舍,聘请曾助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涪陵教育界先驱担任校长。
1937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女生部并入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校。“农科班”迁(今涪陵新光造纸厂处),改为四川省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
1943年,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招收高级农业科,更名为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
1946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更名“涪陵县立师范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录普通师范生。
l950年,涪陵县立师范学校更名为涪陵县师范学校,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并入,为其附设农科部。
1951年,涪陵县师范专科部成立涪陵农业技术学校,隶属涪陵专区。
1953年,长寿县师范学校中师班、丰都中学初师班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1954年,涪陵专区文化干部学校(开办时间不详)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涪陵专科学校
1959年,在涪陵黄旗镇成立涪陵农机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将涪陵大学更名为涪陵专科学校,正式启用“涪陵专科学校”印鉴。
1962年,涪陵专科学校停办,复设涪陵师范学校,保留“中师部”,改建为涪陵专区师范学校,并开办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与原涪陵高中达成互换校址协议。
1964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由李渡镇太乙门迁至涪陵城(乌江东岸群沱子)现师院江东校区。
1968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改称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隶属于涪陵地区革委会领导。
1982年,涪陵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在菜场公社原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址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启用四川省高教局制发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校印,废除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印,涪陵师专党委成立。涪陵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涪陵师范学校。
198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研究同意,正式建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4年,根据国发[号文件规定,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
198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工业学校增挂四川省涪陵工业学校校牌。
1991年,四川省涪陵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并入涪陵农机校,同时增挂中共四川省涪陵地区经贸委党校校牌,实行“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建制。长江师范学院
1993年,重庆市府[1993]25号文批复同意成立“三峡联合大学”,属股份制,涪陵分校设在涪陵师专。涪陵师专校名调整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仍隶属于四川省教委领导。
1999年,涪陵区教师进修校合并到涪陵师范学校,仍挂两块牌子,成为涪陵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基地。涪陵大学校名改为涪陵师范学院。
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涪陵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涪陵教育学院大会在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涪陵工业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部,涪陵师范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
2001年,涪陵师专与涪陵教院合并升本。
2005年,涪陵师院李渡新校区正式启用,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美术学院等六个系(院)的6500余名师生率先迁入。
2006年,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长江师范学院
院系设置学院综合教学楼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传媒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和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设有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市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文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音乐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室内网球馆截至2012年底,长江师范学院设有46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2013年新增加专业:物联网工程。2014年新增专业:园林(园林设计方向)以及工商管理类双学位实验班。1.普通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秘书)、英语(师范)、英语(商贸)、日语、历史学(师范)、公共事业管理(司法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财务管理(会计)、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师范)、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化学(师范)、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广播电视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发酵工程)、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园艺(观赏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服务外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工商管理类双学位实验班、园林、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学(师范)、舞蹈学(表演)、舞蹈学(体育舞蹈)、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美术学(师范类)、数字媒体艺术、服务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雕塑、体育教育(师范)2.对口高职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声像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汽车电子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汽车电子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少数民族本科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发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园艺(观赏园艺)、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师资力量长江师范学院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70多人,其中,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264人,高级职称比例42%;博士145人,占专任教师的17%,硕士523人,占专任教师的60%。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有兼职硕士生导师3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标兵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资助计划28人。另有兼职教授20人,外籍教师6人。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省级教学团队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魏洪丘
汉语课程教学团队&杨雅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项福库
教育学教学团队&彭寿清
民族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团队&李良品
艺术设计地域特色实践教学团队&余继平&学科建设截止2012年底,学校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
市级重点学科
汉语言文学、音乐、美术教学建设截止2012年底,学校有市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市级精品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魏洪丘
物理化学&胡武洪
色彩&杨贤艺
模拟电路&贺国权
分析化学&江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项福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彭寿清
教师科学素养&于海洪
后现代经典影视解读&王文平
国家级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市级特色专业
音乐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果截止2013年底,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100多项、市级奖30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0多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00多人次。对外交流学生活动中心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
截止2012年底,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波兰、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几十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通过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交换生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短期出国项目”、“赴美带薪实习项目”、“赴新加坡带薪实习项目”等渠道先后选送数百名在校大学生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波兰、新加坡等国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型国际化人才。
学校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先后与、日本立命馆大学、、美国以及泰国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学生的合作机制,并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40多人次。
学术研究/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机构南苑体育场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
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2个
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艺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
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
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
三峡库区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
另有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研究成果截至2013年底,学校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学术荣誉20余项。
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117项。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784篇/件,被SCI、EI、ISTP收录3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获省部级以上奖55项、区级政府奖29项。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8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科研项目22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学术资源
图书馆图书馆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内各类载体文献177.6万册。电子图书27.8万册,纸质文献149.8万册,专题数据库14种,数字资源容量达25TB。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本刊创办于1985年,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长江师范学院报》
《长江师范学院报》是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审批、长江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校党委机关报,月报,对开四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0825/G)。
《三峡教育论坛》
《三峡教育论坛》的前身为《涪陵教育学院学报》,创办于1991年,已经连续出版了17卷共63期,每季度末月出版。
《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
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
文化传统/长江师范学院
校训学高身正
“学高”,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后学的师表。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师者惟有“学高”方可“传道、授业、解惑”。“身正”,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在思想、行动、待人方面要光明正大,成为社会的楷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师者惟有“身正”方可立己树人。“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学高身正”充分揭示了德与才的内在统一,它不仅是教师从教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教师在学校里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也应成为大众的楷模;而且也是学子从学与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学子在学校里既要学业有成,更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学高身正”作为我校校训,是学校师范性质的精神阐述,也是实践“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认同。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做知识传授者;又具备高尚的师德,做道德引导者。
敬业自强“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指严肃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对学业﹑职业﹑志业均应敬而重之,且要立志全力追求自身能达到的事业顶点。“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人应自强不息,保持顽强的进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一种“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敬业自强”作为我校校训,要求广大师生时刻体现出对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自觉认同,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在气节、操守、品德等方面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不懈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丧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校歌乌江秀&长江长&钩深致远翰墨香双亭外&鉴湖旁&柳妆荷影&书声朗朝阳红&百花放&青春作伴心飞扬薪火传&学术昌&巍巍学府誉四方学高身正&敬业自强&复兴重任&我辈担当师生同心写天地文章&大江风骨挺名族脊梁&我辈担当学高身正&敬业自强&复兴重任&我辈担当师生同心写天地文章&大江风骨挺名族脊梁&我辈担当啊……
现任领导/长江师范学院
黄大勇彭寿清   党委书记
黄大勇   院长
张&&辉   党委副书记
蔡其勇   副院长
戴&&玄   副院长
袁&&革   副院长
杨&&双   副院长
张明富   副院长
肖应红   纪委书
知名校友/长江师范学院
宋剑华——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顾问兼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王瑶学术基金奖”专家评选委员会成员。
谭大辉——现任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
彭寿清——10.01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校长;&2010.01-&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刘小强——现任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黄长武——现任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杨长军——现任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太余——2007.02—&重庆市武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
陈川——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冉冉——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红岩》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副编审。重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唐尚朴——2008.06—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第四届党委委员。
显示方式: |
包括中国学校和外国学校
共有52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生物学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32:2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新校区建设简介
庆祝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新校区建设3周年
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新校区建设简介
&&&长江师范学院新校区选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镇和平村,控规土地面积2,380亩。已经征用土地1,262亩作为一、二期建设用地,控规1,118亩作为预留发展用地。新校区建设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涪陵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于2004年纳入重庆市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和涪陵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并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入驻学生7,000余人;秋期开学将入住10000余名学生,500余户教职工。&&&&&&&& 一、项目概况&&& 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一、二期校园建设规划在校生规模18,000人,教师规模810人,修建各类建筑物共45.97万平方米(包括教学、行政、科研实验、室内运动场、图书馆等用房和学生公寓、食堂及其他附属辅助用房等)。同时还将修建各类室外运动场馆,完善道路、管网、给排水、室外照明、强电、弱电、消防、燃气、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绿化景观、校门围墙等公共设施。建设目标:新校区一期建设计划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确保2005年10月实现入住5000学生;第二阶段建好图书馆、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校医院,综合教学楼共60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第三阶段的工程建设除完成实验楼、学生宿舍60000平方米外,将完成入驻10,000学生规模的配套设施,完成校园建设的大骨架。 年为二期工程,根据学校发展安排建设,最后 完成二期建设任务,实现入驻18,000学生的容量。&&& 建设周期:十二年(2003年下半年&2015年)。&&& 项目动态总投资:70,897万元人民币,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管理费用、预备费、建设资金利息等。&&&&二、项目进展&&&& 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完成了新校区的选址、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与审批、土地勘界、地质初勘、环境评价、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现状物拆迁、地质详勘和总体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办理完毕新校区建设项目总体行政审批手续,土地征用费5,324万元,待摊投资3,199万元。 日,新区建设指挥部正式入住马鞍新区。 日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经过16个月的艰苦奋斗,建设12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并于2005年10月入驻第一批学生计6500人。&&&&至日止,已完成25个校舍建筑工程、10大系统23个工程项目的基础设施工程和17个大小工程项目的绿化景观工程及投资估算为4,962万元的图书、教学设备、家具的采购安装,已完成工程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为37,160.10万元,达到校舍建筑面积186,028.33㎡的规模。在建工程总投入估算在8500万元左右,将完成新建校舍面积58,540.60㎡。已完成和在建工程项目总投资45,660.10万元, 将达到校舍建筑面积244,568.93㎡的规模。为了基本完成项目规划功能,尽快解决多校区办学,降低办学的日常运行费用,将理科专业也迁入新校区,还需在日前投资1700万元完成东校门和后续绿化景观、强弱电、道路、围墙、天然气及北部球类球场塑胶式改造等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三、项目管理&&&&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涪陵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站&进场交易&的大型工程项目13个,通过自主邀请招标的中小型工程项目20多个,通过&议价&等谈判方式和现场决策确定的诸多边角工程、维修工程、辅助工程和便民工程等100多个。无论施工队伍的选择,以及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代理等的招标,始终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新区建设过程中,以遵照总规为原则,优化设计,强化合同关系,坚持&质量、速度、效益、安全、廉政&的十字方针。大型或重要工程项目由学院明文确定项目行政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驻工地代表,并委托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把关;边角工程、维修工程、辅助工程和便民工程由新区建设指挥部明确指派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驻工地代表。&&&&&到目前为止,新校区建设基本实现了按照规划建设、效益好、成本低的目标。采用&限价低价中标&的工程施工招标方式,达到了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在优化设计、自建35KV变电站、就地开采石材生产制作行道石和广场石及路缘石和梯步石、利用地质勘探和桩基开挖的废弃岩芯装点树池和布置景观、收集熟土及地表土用作绿化种植土、利用暂时闲置的土地资源种植苗木、低价购置周边居民的可用苗木和有效利用移民残值房等方面大做文章,直接节约建设资金500余万元;通过抢救&长江文化石遗产&的行动,有效地保护了长江自然文化遗产,将建成一个在全国仅有的大学校园独特自然景观。&&&&新校区建设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和涪陵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重庆市教委陈流汀副主任先后10余次视察施工现场;涪陵区委胡健康书记、黄仕焱区长、张世俊副书记、鞠飞副区长等经常来新区现场办公并解决了&移民搬迁&、&工程手续边建边办&、&相关事宜特事特办&和&高压线搬迁&、&新老校区交通&等实质性问题;日,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莅临新校区视察,对学校近几年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凸显山水园林风格、保护性开采长江石、较快的建设速度、较高的投资效益等建设亮点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较高的评价:&建设得很好,花钱不多,效果不错,初具规模!&;日,原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马麟等莅临新校区参观考察,对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抢救性开采长江石建成&大江风骨&景观、较快的建设速度、较高的投资效益等亮点给予了高度赞扬。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地址和邮编_百度知道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地址和邮编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试过楼上的填法我的习惯是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系院(这个必须有,不然很麻烦)邮编
采纳率:58%
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邮编:408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长江师范学院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艺考地方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官网发布数据)
发布时间:
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长江师范学院官方网站的学校简介,我们将长江师范学院一共有多少个校区的资料缓存到本页,给需要了解的同学参考,最新校区新增,校区合并变化请务必以长江师范学院官网学校概况发布为准。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的详情信息如下: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
学校所在地涪陵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地处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城市发展新区核心增长极。涪陵是先秦时期的巴国国都,文化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辉煌的书院办学史,北宋时期在长江北岸创办的北岩书院时称&理学圣地&,书院遗风及其理学精神厚泽涪陵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有沪渝高铁、渝怀、南涪等3条铁路和沪渝(南线)、重庆三环、渝涪等3条高速公路,学校距涪陵高铁车站3分钟车程,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福州、成都等地,30分钟可到达重庆火车北站;距高速公路入口2分钟车程,40分钟可到达重庆主城。
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和江东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1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84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纸质藏书150多万册,购置和自建各类专题数据库14种,数字资源容量达43TB。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传媒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和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设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中国语言文学是&十一五&重庆市重点学科,民族学、物理化学是&十二五&重庆市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有市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8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校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学校是教育部初中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院校、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00多人,其中教授103人,副教授286人,高级职称比例43%;博士151人,占专任教师的17%,硕士557人,占专任教师的62%。有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有兼职硕士生导师3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标兵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重庆市终身教育奖1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资助计划28人。另有兼职教授26人,外籍教师6人。
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5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3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三峡环境监测》、《长江师范学院报》三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24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学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文学艺术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学术荣誉30余项。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200多项、市级奖42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0多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00多人(次)。
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三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芬兰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波兰卢布林天主教大学、韩国公州立大学与草堂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以及泰国38所皇家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学生&1+2+1&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机制,并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70多人(次)。
当前,学校正处于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发展新阶段,已经明确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学科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新思路和&办一所受当地人民尊重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新目标,启动了&131&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四步走&行动方案。以硕士点立项规划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我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以服务涪陵及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推进学校学科专业转型;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以特色发展、错位竞争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以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全面提高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努力将学校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渝东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以上为官网发布的校区相关信息,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最新的长江师范学院校区信息,请微信关注:穷考网(qiongkao)即可手机一键查询。
来源:互联网
标签:长江师范学院
本文网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一) 本页:长江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官网发布数据),标签:长江师范学院,网址:http://www.027art.com/daxue/xiaoqu/2812039.html,出处或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二)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三)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8 -
027Ar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邮箱: - 客服QQ: - 微信公众号:YiKaoChaCha(艺考查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