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务院2015年做了这9件大事-新华网
|||||||||||
最新播报: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务院2015年做了这9件大事
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为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今年以来,国务院接连出台了推进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大病保险、促进社会办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多项重要政策。
  中国政府网新媒体为你一一梳理。
  1、药品集中采购,合理降低药价
  政策 | 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要求,借鉴国际药品采购通行做法,充分吸收基本药物采购经验,围绕“招什么、怎么招,怎么配送,怎么结算,如何监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一是放管结合,根据药品供应保障情况实行分类采购,对不同药品分别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医院直接采购、定点生产等方式,调动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性,增强医院参与度。这是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一大亮点。二是改进药款结算方式。明确药款结算时限,强化合同约束。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与医院直接结算药品货款,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三是加强药品配送管理。强化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确保药品配送及时到位,重点保障偏远、交通不便地区药品供应配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县乡村一体化配送。四是规范采购平台建设。拓展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功能,推动药品采购编码标准化,实现药品采购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公立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均应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五是强化综合监督管理。全面推进信息公开,确保药品采购各环节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严肃查处医院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
  2、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政策 | 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切实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围绕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意见》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明确功能任务。乡村医生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二是加强执业管理。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开展考核。三是优化学历结构。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3年制中、高职医学生,支持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四是提高岗位吸引力。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鼓励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规范开展岗位培训。五是转变服务模式。探索实施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六是保障合理收入。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2014年和2015年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部用于乡村医生,今后继续重点倾斜;对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加大补助力度。七是建立健全养老和退出政策。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养老待遇,同步建立退出机制。八是改善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
  3、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政策 | 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提出,各地要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投入,省级和地市级财政应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困难地区的资金补助力度,中央财政在分配补助资金时加大对地方各级财政筹资情况的考核力度。做到医疗救助与相关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享、公开透明,健全“一站式”即时结算。明确定点医疗机构的责任义务和服务规范,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对不按规定提供救助服务的要终止协议、取消资格并依法追责。落实有关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救助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形成工作合力。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
  4、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政策 |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9方面31条改革任务:一是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四是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加强药品配送管理和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五是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六是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编制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评价制度。七是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八是加强上下联动。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九是强化服务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
  5、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破解“以药养医、看病扎堆“现象
  政策 |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意见》主要内容包括9个方面30条,重点任务包括7个方面:一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多方监管机制。二是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三是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提高保障绩效。四是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五是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提升服务能力。六是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完善相应的医保政策。七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
  6、促进社会办医,满足多样化看病需求
  政策 | 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加快形成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格局。
  《措施》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放宽准入。清理规范医疗机构审批事项,公开区域医疗资源规划,减少运营审批限制,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财政资金扶持,丰富筹资渠道,优化融资政策。三是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促进大型设备共建共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加强业务合作。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医疗机构税收政策,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提升临床水平和学术地位,规范收费政策,完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
  7、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政策 |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得到显著提升。
  《意见》明确了五方面的工作举措。一是完善筹资机制。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参保群众不额外缴纳费用。
  二是提高保障水平。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相衔接。参保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对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并随着大病保险筹资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支付比例,更有效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三是加强不同保障制度衔接。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明确分工,细化措施,在政策制定、待遇支付、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好衔接,努力实现大病患者应保尽保。对经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民政等部门要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
  四是规范大病保险承办服务。原则上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获得的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和偿付能力。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
  五是严格监督管理。强化大病保险运行的监管,督促商业保险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强化诊疗规范,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
  ——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国办发〔2015〕57号
  8、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政策 | 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见》明确了两大方面工作举措:一方面,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主要采取6项措施:一是明确城市二、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三是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开办个体诊所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五是整合并开放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等资源,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六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
  ——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
  9、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政策 | 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老龄办、中医药局《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二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五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
[责任编辑: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为什么中国看病难,看病贵?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中国看病难,看病贵?
这是凌晨四点时,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梅奥诊所,空荡荡,无一人。这是凌晨四点时,全中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一千余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挂号。他们中,很多人从零点就已经开始排队。&有人说,美国有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平时根本不需要现场排队挂号看病。其实,这只是其一。在这些表象背后,我想谈谈国内的医和患。1What do our hospitals lack?国内的医院缺什么?北京协和医院年接待患者约226万左右,员工总数4000多人。美国梅奥诊所年接待患者约116万左右,是协和的的一半;员工总数61100人,是协和的15倍。协和医院是国内众多医院的缩影。巨大的反差对国内医院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沦为廉价劳动力,缺尊严!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要饱受职业病痛,缺健康!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沦为风险高危群,缺保障!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沦为猝死高发区,缺休息!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陷无尽医疗纠纷,缺和谐!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遭受无休止打骂,缺安全!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得不到理解支持,缺认同!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累死累活不落好,缺地位!2&Why does it so expensive to get medical service in China?&为什么看病难?关于救命药:举个例子,人民网曾报道:中国慢粒白血病患者近1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为1.3万人,胃肠间质瘤患者缺乏数据统计,但年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人,高于前者。这些昔日被判为绝症的病人,因为瑞士诺华研制成功的药物-格列卫,从而看到了生命得以延续的希望。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在中国这种药物一个月的服用费用是23500元,尽管诺华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但是一年7.2万的费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格列卫在中国的价格是全球最高的,而在印度才卖200元。为什么?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超出了我的能力。但是,有信息显示,很多跨国公司生产的这种专利药来到中国往往就成了全球最贵的药。在价格这个利益传导的链条上到处都是吸血鬼,价格低了,他们没有利益。关于药品审批:现在的医药秩序非常混乱,不仅是大家都为了经济利益,都为了利润而争夺市场,更严重的是过去几年我们政府的部门在药品的审批和药价的核定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全国也就七八千种药,但是批出来的药号大概18万、19万差不多,一个品种的药有几十个号,而且批出的价格不一样,同样的药品相差十几倍,这就导致了同药多名、同药多价,难免不产生腐败。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审批制度本身,而是出在审批环节的不公开、不透明,只有少数人秘密审批,这不是制度问题,这是操作的问题。关于过度医疗: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扭曲的,医生、护士劳务价格过低,无法体现人力价值。问题在于重物轻人。凡是跟物有关的就很值钱:导管、钢板等高质量的耗材,核磁、CT等大型检查。但跟人相关的费用却很低:挂号费20多年了一直是5块钱,远低于在医院的停车费;注射费5毛,即使不算其他成本,碘酒、棉签也不止5毛;还有护理费,在北京当今的物价水平下,24小时一级护理的价格是9元。这种导向迫使公立医院靠卖药、卖高质耗材来补偿,而这样的补偿方式非常低效,后果就是过度医疗。关于医疗纠纷:我国医院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执行效率低下。理想的情况是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后,医院或相关机构及时介入处理,当事医生可正常工作。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在很多医院,医生都扮演了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角色,这给当事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苦恼和包袱,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杀身亡。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在医疗纠纷面前,医院、患者、医生,没有赢家。关于医疗改革:自从1985年提出“放权让利,扩大医院的自主权”,潘多拉的魔盒就被打开了,医院和医生在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医疗的公益性荡然无存。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疗体制的突出问题。医改往深了说,缺乏基础理论,卫生经济学长期并未进入一般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领域,而是卫生部下属医科大学的专属。人们不愿意拿和国企同样改制的逻辑来看待医改,因为很多人认为,医疗具有特殊性,然而医疗的特殊性难道比温饱问题还大?当年的国营食堂和供销社在竞争中退场,并未给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造成困扰。关于医保报销:越是进口的疗效好药,越不报销。我们的医保机构对于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非常薄弱,还对居民的健康权益却设置了种种的限制,比方说我们都是参加医保的,大家在看病报销医药费的时候都有一个目录,这个目录内的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的,但是还有相当多的药品和服务是在目录外的,是全部不报销的。越是贵重的药、越是进口的药物、越是一些疗效好的药,都不报销。现在问题在于,我们的医保部门只监管报销的费用,对群众自费的费用没有人管。如果我们的公立医院为了创收,就引导老百姓多服用自费的药品和服务,群众的负担怎么会减轻呢?我不赞成我们的费用报销体系是采取一部分报销、一部分不报销的双轨制,凡是与治病救人有关的费用和服务都应该纳入到报销的范围。关于政府投入:近日,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累计全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916亿元,增长17.1%。作为一名医生,对于财政部公布的医疗卫生支出,我只想问一句话:这些钱,有多少用在了医生护士的身上,有多少用在了老百姓身上?国家投的这些钱,怎么医生、护士和老百姓就没感觉呢?反而看病难、看病贵愈演愈烈!如果政府拨款只用于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购买大型设备,这种机制怎么能够让医护有尊严,怎么能够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呢?关于医院创收:我们很多医院坚持的原则是办事不养人,我可以给你钱买设备、建房子,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你工资,你去服务创收发工资,这种机制是把我们的医务人员推到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这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既伤害了群众利益,也伤害了我们医务人员尊严和白衣战士的形象。关于疾病预防控制:2003年非典使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于是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加强了基本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所以现在应对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明显的增强,但我们在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能力依然相当的薄弱现在,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肾病、肝病等严重疾病仍然在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我们现在卫生控制体系预防控制和疾病治疗是分离的,我们的疾病控制人员大多是应付传染病的传播,而对慢性病、常见病的传播是否没有太多有效的手段。我们的医生大多数是坐诊看病,等病人上门,很少深入到社区、家庭去调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这方面我们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关于医院扩张:现在只要一说医院扩张,房地产企业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很多房地产企业主动承诺在新建居民住宅区时,同时在周边无偿建一所大型医院。医疗服务的保障是质量,而质量的保证是人才。可以投资盖很多医院、建很多病房,问题是我们的人才从哪里来。如果我们从全国的角度整体考虑,利用社会资本短期内可以盖很多大型的医院或者医疗城,但是培养不出相应的合格的优质的医疗人才,怎么办?事实也确是如此。如今报考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越来越差,优秀的医学生已所剩无几,最终谁受损?3&Conclusion:The doctors and nurses is aslo &a'scapegoat' and 'victim'医生护士是“替罪羊”和“受害者”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根治看病难、看病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看病难、看病贵根子不在医生护士,罪责也不在医院。往深了说,医生护士不仅是替罪羊,也是受害者。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独家解读: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看病难和看病贵难以同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相信每个去过医院的人都深有体会。在3月8日的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中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优质资源匮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核心表现为供需矛盾。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全国人均住院总费用下降1.4%,虽然还不多,但是趋势是好的,平均住院日9.6天继续缩短,相对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央视评论曾经指出当前我国医疗的总体情况而言,“看病难看病贵”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全方位的:从医到药、从城市到农村、从“小病难瞧”到“大病致贫”、从“医德缺失”到“医患矛盾”。公众、政府和媒体异口同声地批评一个行业,这在中国并不常见。那么既然老百姓天天抱怨、媒体时时关注、相关部门年年重视,为什么这个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呢?医疗本身是贵的,但这不意味着个人应该看不起病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立一个观点:看病本身是贵的,而且会越来越贵。这里的贵,不单单针对个人,对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医疗行业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行业不同,科技发展的水平越高,医疗的价格越高(至少在当前阶段是这样的)。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得益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同时,人类在医疗中所花费的资源、成本也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人为了给自己和亲友治病,愿意不计成本的投入。人类通过不断问世的新医疗手段延续寿命,而人的寿命越长,所需要用到的医疗产品也越来越多。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使得需要看病吃药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所以社会所需要承担的医疗成本也越来越高。美国全社会在60年代医疗支出只占GDP的个位数比重,到90年代这个比重已经超过10%,而现在美国社会一年要花接近20%的GDP投入到医疗中。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用事实数据说话:看病难看病贵是个伪命题!在中国看病真的不贵,也不难
八十年代中期正式职工的月工资平均:35元
现在职工平均月工资:3500元
增加了100倍!
以此为收入标准以及收入增加比例做比较:
八十年代中期阑尾炎、疝气的手术费(指单纯手术费)是九十元,阑尾炎、疝气总共治疗费在二百元左右。(县级医院,以下同)
现在阑尾炎、疝气的手术费九百元,住院总共治疗费在六千元左右(注:在美国拔一个牙,至少900美元,这是在九十年代的数据)
手术费增加了仅仅十倍,总费用增加了三十倍
饮食价格至少提高了五十倍。
因为没有精确的八十年代粮食以及鱼肉价格,在这里也不好做对比。但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饮食)十八元元左右足够了,现在大学生在饮食上消费至少在一千元以上。因此饮食价格提高了至少五十倍是有依据的。(注:这是在国家牺牲农民的利益,农副业价格一直没有提高所致,其实饮食价格过低,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是绝对不合理的)
八十年代:衬衣:二元左右,鞋子:三元左右。过年买一身新衣服,从头换到脚,有二十元足够了。
现在呢?二十元可以买一双不错的袜子!
穿衣消费增加了五十倍大家没有异议吧?
D:住宿,房屋:
这还需要我提吗?高房价致使一家子收入的60%以上去买房子了,大部分国人还需要贷款,但八十年代,大部分国有职工住房是不花钱的,大家说,住宿,房屋是八十年代费用的多少倍?至少五十倍吧?
大家仔细看看,仔细算算,看病贵吗?有必要我多说吗?再说,目前国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广泛医保了,看病住院费用至少60%报销,一个家庭,每年在看病上自己掏腰包,有多少家庭自费超过一万的?估计占全国家庭不到20%,八十年代,农村只要有人住院了,基本都需要借钱,现在有几个人需要借钱住院的?看病真的贵吗?
我就不明白,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小轿车,养一部车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每年可以花费一万元养车没有整天吆喝贵,怎么在有关你身体健康问题上,每年也花费不了你自己多少的医疗费,就整天抱怨看病贵了?
再说说看病难:
看看乡镇以及二级医院门前的门可罗雀,各个医院为了创收像商人人一样招揽病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再看看三甲医院拔根木头刺也要住院治疗的行为(八十年代三级甲大医院阑尾炎、疝气因床位紧张,一般是不收住院的),看病真的难吗?你嫌看病难,你为什么看个感冒头痛,一定要去三甲医院?市里的三甲医院完全可以完善治疗的病人疾病,你为什么非要跑北京上海等大医院治疗?然后回来就骂:他妈的,看病真难啊!
你就是个吃包子的命,非要每天去五星级大饭店吃海参,然后回家就骂:他妈的吃饭怎么这么贵啊,这么难啊,合理吗?
咱没有必要和美国、和西方比较他们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百度,看看西方国家医疗费用以及看病难的问题),因为事实数据在这里摆着,我们国家看病真的不贵,也真的不难,看病难看病贵就是个彻头彻尾是伪命题。但为什么大部分国人都认同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的这个问题呢?
都是官方以及不良的媒体傻忽悠的,其目的是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激化医患关系,是为了掩盖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因为医疗改革的失败,不在看病难,看病贵上,而是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出了问题,在三级医疗制度上出了问题,在把医院当作企业经营方面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国民看病贵看病难的思维定势不会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会消失,医生护士再累,还要继续背黑锅,这就是我们目前医疗方面面临的现状。
看病难看病贵社会舆论的形成,官方以及不良的媒体傻忽悠的是一个重要原因,国人没有深入的去纵向对比物价变化,而且一直把医疗费提高原因归罪于医生护士,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而国家近几十年对医疗部门基本没有投入,把医院推向市场的同时,又没有及时有效的健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三级医疗诊疗制度,这才是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人们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
总之,看病难看病贵是个伪命题!在中国看病真的不贵,也不难。但对于很多贫困家庭,医疗费用的提高,对于他们的负担也是相当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家从政策上给予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的的医疗收费非常高,但人家的社会保障是完善的,到公立医院看病无论花多少钱全部由医保承担,患者几乎不承担费用,因此他们的穷人也没有感觉医疗贵。但在我们国家,虽然享受了医保,但个人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费用,而且许多项目(都是很贵的)医保索性不承担,因此很多贫困家庭还是很难承受。但这些问题不是医院能够解决的,主要是靠国家。
只有建立完善的三级医疗体制,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严格划分,加大贫困群体看病保险报销比例,甚至完全免费(完全遵循三级医疗诊治在合适的公立医院诊治的病人),对于那些高血圧,糖尿病,冠心病等病人,可以规定哪些药物是完全免费的,哪些药物是按一定比例报销的,哪些药物是自费的;对于例如白血病等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的疾病,国家可以尽力实行全部免费治疗,避免一人有病,全家倾家荡产现象发生,这才是我们国家医疗改革的重点。严格公立医院的公益社会效益,严格大医院的垄断经营,采取高福利的措施,加强二级医院以及乡村医生人才的培养,这才是医疗改革的出路。
很多事情,普通人都会看的很清楚,但有关部门就是装傻,总是把矛盾集中在医院护士身上,还把看病难看病贵挂在嘴上,一次又一次的医疗改革方案,什么医药分家啊,医生流动啊,基本都是扯淡。医疗上的问题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以及没有照顾到底层群体医疗的问题,但哪些大人物居然就是看不到,总是抛出看病难看病贵的这个问题忽悠老百姓,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看病难看病贵根本就不是个问题,而是因为你们的管理出了问题,希望上层认真思考,不要在医疗改革上瞎胡闹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病难看病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