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

 您当前的位置: &
怎么解决看病难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
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吸引高层次人才
  哈尔滨市近年来加强基层建设,吸引不少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该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中心卫生院的47名医护人员中,有27人是大专或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深受患者信任。
  培养人才固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基层工作重心是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需要全科医生这个“多面手”,而目前基层合格的全科医生比较匮乏。2011年,国家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通过契约服务、按人头付费、开办诊所、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提供特殊补贴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对口支援助基层。单靠基层自身,短期难以强起来,还需借助外力。国家已制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通过派出医生、实行托管等多种形式,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支持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巡诊;落实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英国的全科医生制度
  英国居民可在社区医院选择一名全科医生,由其负责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生病时一般先找全科医生就医。全科医生由国家发给全额工资,因而可以专心为居民诊疗。
  此外,还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北京市社区医院就诊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不断增强社区医院吸引力。一是完善公益性。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社区医务人员吃上“皇粮”,有效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常用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比大医院平均下降36.1%。二是多渠道引进好医生。采取接收应届毕业生、返聘大医院退休医师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医院诊疗水平。三是实行转诊制度。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开展对口协作,患者通过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比直接到大医院挂号还方便,且免收挂号费。四是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居民可以通过签约形式,得到常见病诊疗及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到基层就诊患者比重已由2006年的5%提高到42%左右。
  百姓心声
  ◎医生是守护生命的天使。他们的价值在于用医疗技术救人,而不是靠卖药挣钱。
  ◎为什么手机能漫游,医保却一直不能全国“漫游”呢?这很不合理,很不方便。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关键就是要能够买到便宜药。如果像以前一样,药品一降价就“见光死”,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
  ◎一般的感冒发烧,我现在就去社区医院,方便又便宜。干嘛非要扎堆去大医院呢?有时候,观念一换天地宽。
  ◇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2010年2月,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朝着回归“公益性”这一共同目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出部署,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到试点探索与全国推广共同开展的新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据2009年统计,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
  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也要看到,作为最主要的医疗服务终端,公立医院与药企药商、医务人员、患者、医保机构等各方切身利益纠缠在一起,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其他各方面改革都绕不过的“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复杂性强,影响医改全局,事关医改成败,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处理好深层次问题。为此,深化医改提出“两条腿走路”:一些保障公益性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一些体现公益性的具体便民措施,要尽快推开。
  云南省昆明市试点管办分开
  2010年年底,昆明市试点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成立市医院管理局和市医院发展中心,前者负责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后者则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义务,承担政府开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管办分开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依法对各类办医主体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安徽省芜湖市试点医药分开
  近年来芜湖市推进医药分开,成立药品管理中心,接收公立医院的药品购销权,医院药房改为其下属的药品调配中心,医院不再经营药品。药品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市基本用药目录,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这一改革举措切断了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仅2009年就减少当地群众药费支出6117万元。
  理顺体制,推进医药分开
  当前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要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公益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尤其是要推动医药分开,通过探索新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医药收支分开核算等多种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投入到位,完善补偿政策。目前,政府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6%―8%,仅靠这些投入,无法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将加大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并落实对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的投入,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不少看病难问题,实际上是由就诊流程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来解决。目前,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普遍推出便民惠民措施,比如,推出就医“一卡通”、提供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控制不必要的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等。
  陕西省子长县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补偿力度
  2008年以来,陕西省子长县开展以创建“平价医院”为主题的公立医院改革。将全县公立医院由差额预算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通过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既解决了医院建设发展问题,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 医者需仁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看病”说成“看医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生职业的特殊重要性。医生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是能否看好病的关键因素,决定最终疗效的,往往不是药物,不是设备,而是医生。医生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性,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服务。医患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患者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只能依赖于医生的诊断。在世界各国,医生通常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国目前有800多万医务人员,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就医服务量,为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医生群体的社会形象被扭曲,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职业尊严感受到冲击。这既有医生的问题,更有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医务人员正当收入过低、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的考核机制等,“逼迫”一些医生开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过度诊疗,甚至还有少数医生吃拿回扣、收受红包,引起患者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是患者求医看病的希望,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主体力量,广大医生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是关系到缓解看病难、深化医改的大事。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政府来说,要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使其价值和地位得到应有体现。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吴孟超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人民医学家”。
  旦正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村医,2011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邓前堆
  云南省福贡县怒族村医,28年来溜索出诊,被誉为“索道医生”。
  从医生自身来说,要恪守职业道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当病人以生命健康相托,以信任之心相与,医生不仅要以医术相助,更要以仁爱之情相应。要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在赢得患者尊重中实现职业尊严和事业发展。
  从广大患者来说,要理解和信任医生。要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尊重医生的劳动和付出。面对病魔,需要医患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渡难关。还要看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不能苛求医生包治百病。
  在重大紧急灾害事件当中,广大医护人员在抢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相关链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人民日报》日。
  3.《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号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县新闻中心主办 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 & 正文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2)
  ◇ 合力保基本:织就医疗惠民网
  国民的健康水平,事关民族发展、国家兴衰。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的内容与范围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家提出了“保基本”这一重要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具体来说,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群众尽量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要通过全民医保,降低个人医药费用支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对常用药合理定价、保障供应,让患者能用上实惠管用的药。这三项内容,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解决看病难的基础性工作,对实现人人“病有所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保基本”工作逐步推进,但总的看,目前的标准和水平还比较低。我们既要量力而行,努力做到广覆盖、可持续;也要尽力而为,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标准和水平,为全体人民织就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基本医疗惠民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投入、促均等。确保基本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必须依靠雄厚的资金保障。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同时,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覆盖农村和困难地区,逐步实现均等化。比如,今后5年,将为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水平、上层次。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将提至每人每年200元,住院费报销比例提至70%,政策范围内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5万元。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使参保群众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011年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较少的省区,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北京市推进“一老一小”保险实现医保全覆盖
  2007年开始,北京市将城镇老年人和学生儿童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惠及180万人。2008年又将47万城镇劳动年龄内的无业居民纳入大病医保,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添内容、广覆盖。目前我国已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今后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基本药物目录“扩容”,增加更多药品种类。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2011年年底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今后5年,其他医疗机构也将逐步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010年起,安徽省基层开展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药价普降30%—50%。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瑜怎么解决看病难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_健康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
怎么解决看病难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
日 07:25:48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
  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吸引高层次人才
  哈尔滨市近年来加强基层建设,吸引不少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该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中心卫生院的47名医护人员中,有27人是大专或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深受患者信任。
  培养人才固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基层工作重心是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需要全科医生这个“多面手”,而目前基层合格的全科医生比较匮乏。2011年,国家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通过契约服务、按人头付费、开办诊所、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提供特殊补贴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对口支援助基层。单靠基层自身,短期难以强起来,还需借助外力。国家已制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通过派出医生、实行托管等多种形式,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支持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巡诊;落实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英国的全科医生制度
  英国居民可在社区医院选择一名全科医生,由其负责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生病时一般先找全科医生就医。全科医生由国家发给全额工资,因而可以专心为居民诊疗。
  此外,还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北京市社区医院就诊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不断增强社区医院吸引力。一是完善公益性。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社区医务人员吃上“皇粮”,有效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常用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比大医院平均下降36.1%。二是多渠道引进好医生。采取接收应届毕业生、返聘大医院退休医师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医院诊疗水平。三是实行转诊制度。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开展对口协作,患者通过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比直接到大医院挂号还方便,且免收挂号费。四是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居民可以通过签约形式,得到常见病诊疗及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到基层就诊患者比重已由2006年的5%提高到42%左右。
  百姓心声
  ◎医生是守护生命的天使。他们的价值在于用医疗技术救人,而不是靠卖药挣钱。
  ◎为什么手机能漫游,医保却一直不能全国“漫游”呢?这很不合理,很不方便。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关键就是要能够买到便宜药。如果像以前一样,药品一降价就“见光死”,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
  ◎一般的感冒发烧,我现在就去社区医院,方便又便宜。干嘛非要扎堆去大医院呢?有时候,观念一换天地宽。
  ◇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2010年2月,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朝着回归“公益性”这一共同目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出部署,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到试点探索与全国推广共同开展的新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据2009年统计,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
  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也要看到,作为最主要的医疗服务终端,公立医院与药企药商、医务人员、患者、医保机构等各方切身利益纠缠在一起,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其他各方面改革都绕不过的“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复杂性强,影响医改全局,事关医改成败,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处理好深层次问题。为此,深化医改提出“两条腿走路”:一些保障公益性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一些体现公益性的具体便民措施,要尽快推开。
  云南省昆明市试点管办分开
  2010年年底,昆明市试点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成立市医院管理局和市医院发展中心,前者负责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后者则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义务,承担政府开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管办分开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依法对各类办医主体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安徽省芜湖市试点医药分开
  近年来芜湖市推进医药分开,成立药品管理中心,接收公立医院的药品购销权,医院药房改为其下属的药品调配中心,医院不再经营药品。药品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市基本用药目录,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这一改革举措切断了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仅2009年就减少当地群众药费支出6117万元。
  理顺体制,推进医药分开
  当前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要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公益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尤其是要推动医药分开,通过探索新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医药收支分开核算等多种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投入到位,完善补偿政策。目前,政府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6%—8%,仅靠这些投入,无法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将加大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并落实对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的投入,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不少看病难问题,实际上是由就诊流程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来解决。目前,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普遍推出便民惠民措施,比如,推出就医“一卡通”、提供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控制不必要的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等。
  陕西省子长县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补偿力度
  2008年以来,陕西省子长县开展以创建“平价医院”为主题的公立医院改革。将全县公立医院由差额预算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通过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既解决了医院建设发展问题,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 医者需仁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看病”说成“看医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生职业的特殊重要性。医生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是能否看好病的关键因素,决定最终疗效的,往往不是药物,不是设备,而是医生。医生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性,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服务。医患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患者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只能依赖于医生的诊断。在世界各国,医生通常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国目前有800多万医务人员,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就医服务量,为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医生群体的社会形象被扭曲,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职业尊严感受到冲击。这既有医生的问题,更有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医务人员正当收入过低、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的考核机制等,“逼迫”一些医生开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过度诊疗,甚至还有少数医生吃拿回扣、收受红包,引起患者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是患者求医看病的希望,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主体力量,广大医生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是关系到缓解看病难、深化医改的大事。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政府来说,要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使其价值和地位得到应有体现。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吴孟超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人民医学家”。
  旦正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村医,2011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邓前堆
  云南省福贡县怒族村医,28年来溜索出诊,被誉为“索道医生”。
  从医生自身来说,要恪守职业道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当病人以生命健康相托,以信任之心相与,医生不仅要以医术相助,更要以仁爱之情相应。要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在赢得患者尊重中实现职业尊严和事业发展。
  从广大患者来说,要理解和信任医生。要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尊重医生的劳动和付出。面对病魔,需要医患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渡难关。还要看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不能苛求医生包治百病。
  在重大紧急灾害事件当中,广大医护人员在抢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相关链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人民日报》日。
  3.《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相关报道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合肥新闻网
您的位置:
>> >> >> >>正文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
 来源:人民日报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⑤)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前不久,一部讲述医院故事的电视剧《医者仁心》,在央视和一些地方卫视热播。剧中全景展示了一家大医院“凤凰涅”、重获患者信任的过程,也真实再现了人们熟知的各种看病难现象,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得到了一定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这一“顽疾”,党和政府正不断深化医改,努力打造一条人人“病有所医”的健康之路。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共有7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困难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社区)改水改厕,贵州等6省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共有9项:健康档案、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检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深度解读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 问诊看病难:症状缓解还需治疗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生了病,本来就很难受,如果看病再变成一件难事,就更加让人痛苦。“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前几年流行的顺口溜透露出人们对看病难的抱怨与无奈。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看病难,中央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2009年4月,一张医治看病难的“药方”――深化医改方案,在历经3年的讨论和修改后,正式公布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两年来,深化医改全面铺开,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7项重大服务和9类基本服务免费向居民提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2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改扩建近两万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展开,预约挂号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正向全国推广。
(责编:徐 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病难看病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