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做业务员业绩考核制度,一个做了30万业绩,一个做了5万业绩。领导为什么喜欢那个做了5万的?不合常理!

(是哪个孟姑娘吖)
第三方登录:一个好的业务员要做些什么?_百度知道
一个好的业务员要做些什么?
我想去做业务,还没怎么做过,有点怕,不知道该怎么入手,能告诉我一个好的业务员要做些什么吗?还有要注意什么呢?哪些事是要特注重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样在努力,都是做销售,为何有的人能够成功,而有的人确一直碌碌无为?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自我认知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很少想到如何去说服客户和如何才能说服了客户,认为做业务*的是产品的好坏和客户的选择,认为客户该怎么样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总是抱怨和牢骚,寻找理由! 优秀的销售人员:骨子里就深信自己做销售就是给自己做事情,就是自己给自己做老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天天销售产品的销售人员。他有强烈的进去意识,喜欢认真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说服客户。 2:休闲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苦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来武装自己。 优秀的销售人员:在外跑市场,即使坐在公共汽车或者地铁上也不放弃自己身边的目标,努力的去和他们套近乎。索取他们的资料明信片或者给目标介绍自己的产品。对一个好的销售人员来说,电影院,咖啡亭,游泳馆对他来说是签合同做好的地方! 3:交际圈子(思想)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比较孤僻,不喜欢和大家交流,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圈子大多是很差的业务员,也排斥与优秀的业务员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我们命不好或者运气不好、或者真的这个产品不好做以及自己能力不行的心态,思维成了“我不行”、“这个客户可能不会和我合作”的思维,做出来的是也就是客户的原因或者公司或者与产品有(没)关等外界因素造成的销售不成功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商品怎么去降价,交流着怎么让产品更完美可以满足所有客户不同的需求、交流着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势头不够等,虽然有利于训练策划“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忘记了自己的本质工作是什么。慢慢的就变成一个形成一种空想主义者! 4:学习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学别人的死板的方法。照本宣科!不喜欢学习或者不懂得学习什么? 优秀的销售人员:学别人的好的销售思路和与销售产品相关的其他的业余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客户的方法!善于学习。 5:时间管理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整天搞的自己很忙,没有头绪,总是有做不玩的事情,给客户写不完的计划书和策划方案。甚至连吃饭时间都搭在里边。一个连吃饭都顾不上的人还会是顾客的好顾问么?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怎么混起来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分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思维。 优秀的销售人员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销售,也无论销售业绩得是多还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好的业务员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业绩好的业务员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在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但是缺少计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6:在公司的归属感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是颗螺丝钉。总是在公司的销售业绩榜上的零头,起到一个签空的脚色,在公司没有地位,却少安全感,不愿意和做的好一点的销售人员交流。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于并依赖于一个较差的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这个小团体的规范,对于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的工作几十年,有实习生一直干到普通主管,那简直是美得不能在美的理想。(他的志向就那么一点) 优秀的销售人员:销售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优秀的销售人员组成的,他们总是一方面向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的团体,不认真的做事情你就什么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掉。 7:用知识自己及对待财富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没有远大的志向,容易满足现状。一个月本来努力以下可以做10万的业绩,结果当他做到5万业绩的时候,他就开始算帐,这个月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可以适当的休息以下。他把工作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并不附加任何创造性。(超越)!对于比较差的业务员来说完成任务就是胜利。很不错了。比较差的销售人员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喜欢存在银行里边。差的销售人员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我预约好了几家客户,客户说让我过一段时间和他在联系。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未来,毕竟那些客户还没有和你签定合同。对与你来说回头看看自己的业绩单还是“0”。这样的希望真的很渺茫。 优秀的销售人员:优秀的销售人员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优秀的销售人员们会想,一本书或者获取知识自己需要付出一点金钱,但是他会反过来想,这一点投资自己可以终身收益,还是划的来的!好的销售人员津津乐道的是今天自己又与一个客户合作,从客户身上学到了什么。从客户那边得到多少资源。他说的最少的就是自己今天签的合同的金额是多少! 8:激情:能不能干成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差的业务员不能说没有激情,看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看泡末剧他的眼泪一传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 优秀的销售人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有这样的一种霸气—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方法。 9:自信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置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 优秀的销售人员:原一平在他在公园晚上在睡觉。白天还是和其他的销售人员一样照样的去买保险,并没有感到自卑。其实就是一种优秀的销售人员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10:习惯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有个故事,一个销售精英送给差一头牛。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难过。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子有艰难了。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 优秀的销售人员:优秀的销售人员成功的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储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帐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决定了习惯,习惯决定了成功。 11:上网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聊天,一是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时间多,二是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行?聊天有理! 优秀的销售人员:去google.COM或者baidu.com上网找投资机会。优秀的销售人员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客户资源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12:消费花钱 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 优秀的销售人员: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
奉劝各路年轻人以及应届毕业生千万不要做业务销售这类工作,这是一份害人害己的工作。1、第一你所做的业绩和客户资源终究归你老板,你是带不走的2、没技术性,浪费你时间,换份工作你还是得3千多底薪起步3、当你被你经理洗脑成功去骗别人时,已经玷污了你原始人格,你将变的无情、冷漠、唯利是图4、工作氛围永远强迫你做不喜欢做的事5、严重的一点是当你结婚了,你要么赚到钱,要不然你就得天天愁6、为什么现在各行各业都招业务,就是不好做才出此下策7、社会已经智能化了,很快就有人工智能语音代替电销8、年纪大转行没人要,因为你的业务经验不值一提。没人会要,也没用9、销售产品尤其是大客户那种,你没有一定关系网,不要以为跟别人喝喝酒、抽抽烟、聊聊天喝喝茶别人就会给订单,那是不可能的。吃完喝完永远都是拍拍肩膀走人。10、本楼主潮汕人深知做生意路子和内幕,在此大胆发表此文,不为利益和作用。只是好心提醒提醒罢了。。。。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业务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A员工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8.25入职,30万业绩转正,自己做了10万业绩 - 110网免费法律咨询
您的位置: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
该问题已关闭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A员工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8.25入职,30万业绩转正,自己做了10万业绩
江苏-南京&12-23 09:52&&悬赏 0&&发布者:ask201…… & 回答:(0)
A员工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8.25入职,30万业绩转正,自己做了10万业绩,还有是领导挂给他的,10月自己和同事和着做了30万,11月客户投资30万。现在没有一笔兑付,A是最低层业务员,集团老总被调查涉嫌非法集资,自己并不知情。该业务员要不要承担责任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答案可能在这里 →
无锡推荐律师
最佳律师解答
(毕丽荣)()&
(陈晓云)()&
(郎海华)()&
(代雨庭)()&
(康治斌)()&
(毕丽荣)()&
最新回复律师
北京 海淀区
人气:2399414
人气:6636
人气:12396
北京 海淀区
人气:7057
北京 朝阳区
人气:151768
上海 长宁区
人气:66402[转]真心讲,现在做销售的已经没前途了
销售是怎样的一种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把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概念,比较高级叶可以认可为一种服务)卖给有需要的人。
销售分为很多种,比如零售业的推销员就算是最低端的销售。
还有高级的,比如说软件方案销售,卖的时候,他的产品还是什么都没有的呢。
但是不管哪种销售,归根结底,就是卖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给有需要的人。
那么他们的工作就是两部分(简单的说),第一部分是找有需要的人,第二部分是完成交易。
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工作岗位,叫销售。
当时这种工作的要求主要就这两条:
勤劳肯干,吃苦耐劳。
思想活跃,敢于打破墨守常规。
当时的销售无疑是很幸运的,因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上有着大量的需求(市场是空白的),所以销售只要做第一步,找到有需要的人,接下来就能很方便快捷的完成交易了,最多打点回扣,无非使用到一些谈判技巧(可能技巧都不用,当时的土老帽采购员,给的多就买了)
而对于企业呢,由于企业刚刚转型,需要开始以销带产的经营模式,所以对销售是很器重的。
所以当时的销售很风光,拿着较平均工资更多的钱,享受着厂长的信任与“照顾”,接触的都是时代最新的事物,整个名利双收。最多就是辛苦点,满大街跑跑而已。当时的销售,可能仅次于供销社采购了。
后来到了00年以后了,市场开始饱和了。需求不再是那么好找了,所以当时的销售开始要“挖掘”需求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当时老板有一句名言叫:好的销售不仅要发现需求,还要会挖掘需求,创造需求。
的确,在95年到05年之间,一个好的销售,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客户,说服客户。虽然市场竞争开始激烈了,但是引导客户,分析各个竞争对手的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差别(缓缓向自己产品倾斜),建立起信任后,要做生意也不难的。
但是,当时的企业已经不再器重销售了,厂长们都转型成了老板。老板对于自己的企业一清二楚,而且有市场部,生产部等帮助老板规划企业未来,单笔买卖,已经不是老板最看重的了。
所以当时的老板已经不再看重销售的技能,而只在乎销售的贡献了。贡献高的,为公司创造更多盈利的,老板器重一下,不行的,就滚蛋。
所以,什么指标,提成,团队竞争指标,末位淘汰,销售明星等等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可以说,95年至05年期间,销售已经不能在客户和老板两面讨好了。老板已经不怎么看重专业销售,而只看重销售的业绩。经常听到面试的时候老板说:“我可以给你开N万的工资,但是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生意呢?你只给我带来5万的生意,我又怎么给你开5万的工资呢?要么给你开底薪1800,提成公司6成,个人4成,怎么样?”这样的抽筋模式就不是打工了,而是合伙人了。如果因为销售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左右500万的客户,那这个人又为什么要去这家公司打工呢?如果这个人没有左右客户的力量,那么公司为什么要聘用他呢?在这样的局面下,公司与销售就产生了以上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就是N个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影响力不强的人聚在了一起,成为了某个销售团队,依靠着他们的影响力在挣钱。公司也乐得聘用这样的团队,因为聘用这样的人越多,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可以越高。最典型的就是:保险、传销.......
不过那个时候的销售至少还是得到客户认可的。因为客户的不专业,和信息渠道的不畅通,销售在客户面前至少还是可以扮演专家的,在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成功地忽悠了客户,完成了交易。但那个时代到05年左右就结束了。
到了05年之后至今,销售连客户的尊重也得不到了。
大量保险、传销、房屋中介等不专业的销售人员的骚扰,使得人们把销售这个名词已经等同于乞丐了。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一年中要接到多少个中介、保险、理财、装修等的推销电话,而又有几个电话是使用专业销售语言的?
05年之后,由于网络的大众化普及,信息渠道的畅通,已经市场竞争的充分。基本上已经没有白痴客户了。客户在挑选产品或服务时,已经不再是一无所知,而是从网上或者亲朋好友的口碑中已经产生了某些购买倾向。如果该倾向和销售人员所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特征一致,那么销售幸运的,但还不一定成交,还要和淘宝比价(往往是输的)。如果不一致,那么销售还要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去忽悠客户,改变其倾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脑城销售,说某款电脑不好,容易死机等等。发展到后来,直接说没货,推荐其他的等等。由于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淡薄,慢慢的,这些招数也无效了。所以干脆,销售人员在客户面前,已经不再那么起作用了。
而此时对于老板来说,好的销售则成为香饽饽了。因为老板发现,销售不再是人多就有用了,一个不专业的销售不但无法提高销量,反而会得罪客户,还要支付多余的工资。不如把几人的工资支付给一个人,让其做所有的业务。因为老板明白,自己的公司在市场上能够占有多少市场份额,可以有多少生意。生意不再单靠销售忽悠而来,而是靠公司整体的经营而来。产品质量、市场推广、原材料供应链等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着销量。此时的销售已经从一个合伙人,或者说经营者转变成一个真正的打工仔了。接受公司的资源,完成公司应该有的销量指标。
对于一份工作来说,收入不是唯一的指标。正如同对于生活来说,工作不是唯一的元素一样。收入4-6w的IT销售,和收入1W的国企采购,又或者是收入8K的GWY,其背后的幸福感是完全两样的。看来你还没经历过很多横向的比较,我不和你多解释了,浪费我回复指标。
但是此时客户不买账了。客户都懂了。那些当年的大忽悠销售们都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了老板们。那些当年买过单的客户们也都成了人精,走上了各种采购岗位。
销售要完成一笔交易,要做公司介绍、资质证明、需求分析、产品服务设计(针对性)、竞争性分析(价格比较)、人际公关、说服老板等一系列的工作。完全不是10年前,一拍胸脯就能搞定的了。客户采购有着严格的采购流程,小公司面对500强在资质上就已经输了一半。最后评分任你产品再优秀,打分栏上资质这一栏就是低10分,不可能改变。不可能因为销售的三言两语而改变客户的打分机制。现在就连买个床垫,客户都会在网上先做3天功课,品牌、口碑、价格、特点等。3天功课下来,客户已经有了很根深蒂固的想法,你销售除了报价之外,还能忽悠个屁啊。更别提大公司采购,在其领域都是工作7-8年的,有时候比你销售在这个领域里都懂。这是面对客户的。
回来面对老板呢?当年销售只要说一句,大客户怎么怎么的,公司所有资源任由其调动,所有的技术、管理、生产全部听话配合。但是现在呢?生产部门才不叼你,他们有自己的质量指标,要定制可以,加钱。财务部才不叼你,他们有自己的财务指标,账期15天就是15天,拖账的扣奖金。在不惊动老板的前提下,销售能指挥的也就行政部,打印复印会很及时的。
我来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第一个,淘宝的出现,你看淘宝有销售么?没有,只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买不买,买什么完全是由客户自己做决定。可能TF会说,淘宝旺旺上有客服,也算销售的一种。但是想清楚,淘宝旺旺上的人,只能影响客户在哪家买,最多让客户附带多买几样小东西省运费,但是淘宝旺旺上的人能让客户花多10%钱买同样的东西么?不能吧。此时的销售,没有附加价值,只有保值价值。其作用很有限了。而这么辛苦换来的作用,根本抵不上人家淘宝老板降价5块钱,或者信用评级上一级,或者加个7天退货保障等等。这个例子用来说明,销售在整个生意环节作用不大了。
第二个例子,青浦采草莓。当青浦的草莓还长在地里的时候,已经有着大量的私家车开到了青浦田地头。在销售还没开口的时候,大量的“蝗虫”已经冲到了草莓棚里,挑选着草莓的好坏。这时候,谁的草莓便宜点,谁的草莓个头大一点,谁的草莓甜一点就会被抢购一空。哪里还有销售开口的机会。这个例子说明了,现在整个市场的透明已经流动性的充裕。真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有哪家企业,可以生产出比市场价低30%-50%,并且口味品质丝毫不差茅台的白酒,它根本不需要销售,稍稍打一个小广告,就会有大量的黄牛蜂拥而至。把他家的产品在源头买断。诺基亚的销售很专业吧,IPHONE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吗?对于IPHONE的销售来说,他们算有前途么?应该算有吧,坐等顾客上门,不用介绍直接交易,收入丰厚。应该是山上说的大有前途吧?对不起,当老板意识到,这些交易是靠市场部和研发部,而不是靠销售时,他们将被无情的裁员,或者减薪。而他们跳槽到诺基亚去又卖不掉诺基亚的手机,你说他们算有前途么?或许真正成功的销售,应当数倒卖IPHONE的黄牛吧。
举第三个例子:
软件销售。软件销售属于比较高端的销售,因为他们呢要先找到优质的客户,然后分析他们的需求,把需求与自己公司的产品相对应的量化,然后做出一套方案卖给客户。以前都是这么卖的,销售也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现在呢,客户方已经不仅仅会让采购一个人来联系和采买了。客户甚至会从供应商公司聘请专业工程师充当采购的技术支持,而这样的人物是不屑与sales沟通的。他们会跳过sales直接和供应商的工程师联络,来后来评定供应商产品的好坏和匹配度。所以,现在销售开会都是带着一个团队去的,什么工程师呀,设计师呀等等。那么此时,销售作为专业顾问的形象就被剥夺了。剩下的只能做联络工作和人际关系了。
但是还有一个噩梦在等着软件销售们。由于竞争的同质化,现在的供应商已经很难为客户提供更多产异化的产品了。在产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品牌和工资资质就成了加分的筹码,销售的个人力量再次被削弱。最后,竞争的激烈以及中国市场的特点,所有的客户都在压预算。特别是软件这种“软”产品。销售还要做总经理的工作,争取特批优惠价格。可以说,销售已经不是在主导一笔生意,而是在处处凑合一笔生意了。
也许有人要说,软件是定制的,可以有很多差异性。销售可以发挥很多技巧去引导客户。这个没错。
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些定制动作都是在一定预算内的。假设原本开发一套个性化软件需要100万,现在客户预算就只有75万左右,你回来找研发部门开发,人家说开发不出来,你找老板批准,老板说你不能挣钱不干。你让客户加预算,客户加不出,还提一堆要求。最后可能就是价低者得,但那个软件多数不是定制的,而是哪里凑合来的。
也许你又要说,那个凑合软件卖掉的销售算成功的呀。呵呵,一个一直不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总是在坑蒙拐骗的销售,怎么能得到客户真正的认可。骗了一单,没有下一单。怎么能说有前途呢?
我就差工业销售没写了,本来不想写,因为太复杂,但是既然你提出了,我还是写一写吧,毕竟retail、B2C、通路都写了。B2B的也加一个例子吧。
要写工业销售,先要写出来整个工业销售的模型。我尽量简单化。
搜索客户(下游生产企业,假设大的50家,小的500家)
立项(做RFP)
招标竞标(设计方案、方案演示、做样品试用、生产场地参观等)
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步骤。那么我们来看看销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是搜索客户,刚才已经假设了大客户50家,已经都上了公司的客户名单了。要做他们生意,就要等着他们扩产,这个销售平时需要联络,但是即使不联络,只要公司资质可以,届时人家总会找上门。至于小的500家,就看自己肯努力多少,找多少了。
这里销售可以做一些前期工作,但是作用不大,50家大的联络了熟了,也无非提前知道一些客户内部的人际关系,比竞争对手早启动一点点而已。能左右结果的影响力大概也就2%左右。至于500家小的,找到了人家未必立项,立项了人家未必有钱买。
立项。如果销售关系处的好,可以帮助客户做RFP,从中引导客户把标准向自己公司倾斜。但是别的销售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况且一个合格的采购应该有专业的技能和能力,排除销售的这种影响力,从而为他自己的公司谋取最大的利益。
招标竞标(设计方案、方案演示、做样品试用、生产场地参观等)。这个阶段是展现销售基本功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犯错,可以说是体现公司所付工资的价值的时候。但是也没什么增值,总有更年轻更有天赋的销售来替代老的。在这个纯技术过程中,30岁是分水岭,30岁之前这个环节做不好,30岁之后,慢慢地就会被长江后浪所淘汰。(或许能力仍在只是工资太高)
评选。这个环节是老销售最擅长发挥的环节,回扣,好处等acc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个环节。但是回扣是需要公司同意划拨的,好处也是公司的资源给的,销售自身拿不出来。如果一家公司有BCP,又不愿意打擦边球,那么销售也就没花头了。这绝不是销售个人能做的来的。
出结果。结果一出,肯定是一家大丰收,荣耀与草票齐飞。N家几多愁。
那么就这个环节中,各位看出销售能有多大的能耐,又能持续发挥这种能耐多久呢?
至此,销售的作用越来越小,影响力越来越小的部分,就写完了,各位看官看着吧。
接下来我慢慢写为什么说没前途,这个所谓没前途是如何的逻辑而来。不过今天不一定写得完。
要说清楚为什么没前途,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前途,怎样算有前途。
我认为对定义是这样的:
第一种可能性,从打工仔变老板。就是既挣到了第一桶金,又在某个行业有了专业知识和背景,身边笼络了一批同样踌躇满志的人,同样得到了一部分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种可能性,从打工仔晋升管理层。就是从销售员一路做上去,做到销售经理,大区销售经理,做到销售总监,再做到副总裁等等。
第三种可能性,从初级打工仔做到高级打工仔。随着经验的积累,从小小销售员,做到高级销售员,销售干部,销售领导,带团队等等。
第四种可能性,369抓现金,挣到钱后退休,过着与世无争,丰衣足食的生活。
还有第五种可能性么?
第一种可能性,从打工仔变老板。就是既挣到了第一桶金,又在某个行业有了专业知识和背景,身边笼络了一批同样踌躇满志的人,同样得到了一部分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公司管理也趋向成熟。我承认销售的收入是各个岗位里偏高的,但是要单靠这些收入来累积第一桶金似乎不太可能。一个较好的销售,年入20万-30万总是有的。就算做10年,从25岁做到35岁,然后出来创业,不吃不喝手里也就200-300万资金,除非拉到风头,否则这点钱只够租个办公室。专业知识和背景没问题了,10年下来总有了。但是身边能笼络一群人么?难,又不是以前的传销洗脑。现在人家都看的很清的,有钱挣一起发财,没钱挣谢谢再见。还有可能像当年一样跟着马云,变卖房产创业的么?有人也许会说风头的青睐,风头是看人和项目的,不是看过去你多成功。如果能被风头认可的人,从学历,家庭背景等,多数不会去做销售的(最多历练2年,不会长做)。况且风头更偏向于技术型人才,有核心技术在手,并且更好控制。谁都知道和一个老销售一起做生意,无异于与狼共舞。
这条路是一条好路,只是要走通,可能10万人里面有1个吧,总之比当年考大学难多了。
接着写第二种可能性,从打工仔晋升管理层。就是从销售员一路做上去,做到销售经理,大区销售经理,做到销售总监,再做到副总裁等等。
这种可能性之前还是很大的,因为TG市场太大,外资企业扩张很厉害。公司内部为公司贡献颇大的老销售,如果恰巧学历、英文什么的都OK的话,很容易晋升到管理层的。
但是现在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由于销售工作贡献度越来越弱,大家都顺理成章的认为,公司能有今天是一个系统的功劳,而不是销售的功劳。况且销售的功劳有提成去奖励了。此为一。另外,以前销售能力强,加英语好,工作7-8年后海外读个MBA,基本上在公司就是谁与争锋了。但是现在呢?MBA一大摞,注册会计师,什么金融师,什么分析师,比比皆是。英语好算什么,刚毕业就懂多国语言的多了去了。此为二。最关键的是,外企扩张没有之前那么厉害了,职位有限,又要照顾到白人的海外就业。而市场上职业经理人又多了扑出来,所以基本上外企的高层现在都空降了,用几年换一个,内部晋升倒反而麻烦了。所以现在的销售升做VP都是销售争取谈出来的,挂个名头而已,能真正管事的,凤毛麟角。此为三。国企就不谈了。最后,各大私营企业做大了,那些老板们也都是销售出生,他们很怕自己公司里的销售一方做大,然后瓜分自己的市场,所以一般防着自己旗下的销售都来不及,更别提晋升了,除非是自家亲戚。
第三种可能性,从初级打工仔做到高级打工仔。随着经验的积累,从小小销售员,做到高级销售员,销售干部,销售领导,带团队等等。
这种可能不用我详细展开了吧,这种可能是最有可能的。从初级销售人员累积经验,10年后,怎样样也至少是个销售小队长了吧,带3-10个人不成问题。做得好的,带50个人的团队也是有的。但问题是,这种成长算成功么?算前途么?
收入不谈了,做到销售队长的肯定几何级上升,因为你的每个部下的贡献,你都可以分享。接下来就是谈稳定持续和幸福感了。
稳定持续肯定是没有的。销售工作本来就存在了不确定性。在老板眼里只有业绩,当你工资又高,业绩又不灵的时候,老板才不管你是不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专业人才呢。更何况还要防一手,做3年组织结构就要调整一下,权利分散一些。
一个25岁的大学毕业的销售,做到35岁的销售队长,可以说是普通销售最好的归宿了。然后呢?90后上来比你更廉价,比你更年轻有劲,比你更接近时代先锋思想,比你脸皮厚,比你更没有家庭小孩负担;他们可以无休止的加班加点,他们可以不顾家人和小孩的需求长期出差,他们可以不顾及老婆的感受和客户搞暧昧关系,他们身板好到陪客户喝10瓶茅台而仍然可以谈判,他们可以...他们可以而你不能的事情太多了。届时,35岁的销售队长除了经验比后来者更丰富些,有领导气质可以带领团队,还有什么优势。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优势么?恰恰相反,这正是老板不愿看到的,成本很高,个人贡献有限,领导力强,手里掌握着很多客户资源和关系。这对老板来说不是定时炸弹么?
那么,又有TF说,这里做3年,换个地方再做就是了,反正总是管理层了。come on,
天下乌鸦一般黑,别的老板难道就不是这么想的?再说,你有多少个黄金时代可以奋斗?
最后,tf又说,可以读个MBA,然后竞争管理层。如果这样行,那也是MBA有前途,不是销售工作有前途。
最后只剩下第四种可能了,
第四种可能性,369抓现金,挣到钱后退休,过着与世无争,丰衣足食的生活。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销售走的是这个模式。25岁到35岁,努力做销售,369抓现金。毕竟销售收入比其他岗位要多,而且工作时间和方式更灵活。然后在35岁之前,搞点小生意(注意是小生意,不算创业)。什么洗衣店啊,便利店啊,水果摊啊等等。好一点的,搞个什么咖啡店,加盟什么新的代理商店等等。
反正卖东西是强项么。所以,在这样的目标下,对公司的忠诚,对客户的责任,对专业知识的尊重,都可以放到一边了。飞单,拼单,串货等等屡禁不止。对外还像ls的几位,大肆宣传,好像做了这些,收入一大把就是成功的标志,就是能人的象征。哼,销售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口碑就是这样被败坏的。
这样的模式还叫事业么?如果未来做个个体小老板是归宿,那大学毕业去什么公司打工,直接开店不就完了?
四种可能性分析完了,为什么说没前途也分析完了。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姑且听之。
其实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去做个3年销售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只有在销售岗位上,你才能看明白,到底什么是“生意”,生意又是怎么做的。只是明白人往往是痛苦着的。在办公室里麻木的无知者,反而是有幸福感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员业绩考核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