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任付主任及医生名单

找到 15 位医生
脑肿瘤、椎管内肿瘤、脑血管性疾病、脑外伤的治疗
暂无预约量
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对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以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对颅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性疾病、脊髓压迫症和周围神经有关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暂无问诊量
脑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创伤外科》杂志责任编辑。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1993年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十余年。曾赴德国基尔大学神经外科中心学习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和脑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和化...
暂无问诊量
1985年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工作20余年,多次到国内外主要的神经外科中心学习,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脑...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对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从事颅底肿瘤的治疗和基础研究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1994年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十余年,赴德国基尔大学神经外科中心学习并取得外科学博士学位。
暂无问诊量
年于北京天坛医院接受神经介入培训,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学并完成显微神经外科规范化培训。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曾于美国迈阿密大学Miller医学中心进修神经外科 对神经外科危重病抢救亦有独到见解。
暂无问诊量
暂无预约量
使用第三方登录平台陈春美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陈春美,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福建省神经外科研究所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委员会副会长
,系神经外科青年骨干医师,负责组工作,兼任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和脊髓脊柱学组副组长,医药组秘书长
。第六届福建省十佳大学生(2004)
、福建医科大学校长嘉奖令(第一号,2005年)、第四届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07年)
。AOSpine讲师团讲师,华人神经脊柱外科讲师团讲师。现主要从事神经外科----脊髓脊柱方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国家专利5项。
陈春美简介
陈春美,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系神经外科青年骨干医师。年,兼任协和医院团委书记,现兼任外科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大外科教研组秘书、《》特邀编辑等。AOSpine讲师团讲师,华人神经脊柱外科讲师团讲师。
陈春美人物生平
陈春美,福建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2003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于2006年7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和工作,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工作和美国医院从事工作。
曾参加福建省第10、12和13届大运会、参加11届校运会(共获得32枚金牌,12次破学校记录)、两次获得福建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暨闽台神经外科交流会优秀论文奖()等。2006年被福建医科大学评为第六批青年骨干教师。
陈春美担任职务
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协和院神经外科青年骨干医师,负责脊髓脊柱组工作,兼任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脊髓脊柱学组副组长,医药组秘书长。年,兼任协和医院团委书记,现兼任外科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大外科教研组秘书。
陈春美科研方面
《》特邀编辑,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编辑《听神经瘤》专著一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著16篇,获得省、厅级科技奖7项。2011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颅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解剖和基础研究》
陈春美个人生活
在研究生期间和医院工作期间长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积累了许多创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工作经验。近几年来,带领32个医疗队前往华安、诏安、平和、漳浦、东山、建宁、建阳、武平、福鼎、尤溪、沙县、罗源、永泰、福清、连江惠安和南安等地,深入全省各地贫困农村和灾区,送医送药,免费为百姓诊治疾病,宣传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总共诊治农村病人2万5千多名,举办农村疾病诊治讲座29场,培训当地卫生员和赤脚医生75名;组建了21支社区医疗队到福州市13个社区定期开展疾病防治、健康咨询和医疗常识宣传的活动,尤其是把各种社区常见病的防治常识和院前急救常识带进社区,在当地社区引起较大反响;在《》
、《》、《》
、《》和《》、《南靖作风建设网》
等新闻媒有均有报道。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引用日期]
.福建省神经外科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引用日期]
.福建省医学会.[引用日期]
.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引用日期]
.新华网-福建频道(最初来源于福建日报).[引用日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团委(最初源于福建日报,由于没有找到那时候的网络版).[引用日期]
.福建日报.[引用日期]
.海峡都市报-海都网.[引用日期]
.南靖县作风办.[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新闻资讯活动
预约挂号缴费
首页>医疗护理>专科介绍>大外科>
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职务:现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专长:专长:各种脑血管病、脑肿瘤和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王业忠教授,现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任职: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编委,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脑血管病、颅底肿瘤、脊髓/脊柱疾病发病机制及微侵袭手术救治。擅长各种类型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髓母细胞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各类脊髓、脊柱疾病的诊疗也有较深的造诣,其中对椎管内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等疾病采用微侵袭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累计实施各类手术4000余例,相关显微治疗技术获邀在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发言。
学术成就: 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大学课题6项,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累计450多万元。出版专著5部,获得国家专利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大学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博士、硕士29名。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神经外科颅底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广州抗癌协会常委。
专长: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对神经外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对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有着丰富的经验,善于处理神经外科各种疑难复杂问题。尤其擅长于各种颅底肿瘤(如颅底脑膜瘤、脊索瘤、垂体瘤、颅眶沟通瘤、蝶筛窦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颅咽管瘤等)的治疗,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鞍区肿瘤的诊治有较深造诣。
曾白云, 医学学士、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现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然后被分配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先后在日本国和歌山省立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及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现任广医二院神经外科颅底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广州抗癌协会常委。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神经外科的疑难病症,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的诊治,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最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尤其是经蝶窦手术入路的垂体腺瘤微创手术。目前采用该方法已经治疗垂体腺瘤患者超1000多例,临床疗效显著。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病理生理学》颅脑外科部分、《实用外科英汉词典》神经外科学部分。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职务: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组组长,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协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疼痛学会委员
专长:擅长脑膜瘤、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尤其擅长癫痫、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诊断和手术治疗;对各种脑出血和重度脑外伤的救治、监护、手术和康复治疗经验丰富。
王进钢,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湖南医科大学硕士毕业,2001年日本滨松医科大学神经外科访问学者。2003年至2015年任广医二院神经外科科副主任。现任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组组长,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协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疼痛学会委员,《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重度颅脑损伤、脊髓肿瘤和功能神经疾病等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癫痫的手术治疗,脑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恶性脑瘤的化学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微血管减压手术和射频毁损术),帕金森病的电刺激(DBS)和毁损治疗,重度脑外伤的监护治疗以及各种顽固性疼痛的外科治疗和脑立体定向手术。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项:癫痫病人局部脑皮质发育不良神经细胞KCC2基因改变与影像、病理和手术结果关系;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技术改进:CT立体定向引导卵圆孔穿刺技术;APOEε4等位基因表达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关系。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五上午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擅长:颅内肿瘤,脊髓脊柱肿瘤,颅脑创伤,小脑及颅颈交界区肿瘤及先天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方泽鲁,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学士学位,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专业组委员。从事神经外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在颅内肿瘤、脊髓脊柱肿瘤、颅脑创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颅内肿瘤,脊髓脊柱肿瘤,颅脑创伤,小脑及颅颈交界区肿瘤及先天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神经外科重症治疗组组长、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长:专长: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脑积水的研究治疗及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
梁建民,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专业方向为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脑积水的研究治疗及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曾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广州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学会常委。1986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1993年开始从事小儿神经外科。曾到瑞典、德国、加拿大进修学习伽玛刀临床应用、神经内镜临床应用及小儿神经外科。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先天畸形,脑积水治疗及神经外科重症诊治领域积累丰富经验。目前担任神经外科重症治疗组组长。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小儿神经外科
陈晞,副主任医师,1987年广州医学院本科毕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广东分会会员,CNOG(中国儿童脑肿瘤协作组)组员。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30年,其中近十余年主要从事小儿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在该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曾在天坛等地进修学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神经外科血管介入诊疗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学分会委员
专长:擅长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疾病、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烟雾病,急性中风的介入手术治疗和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
姬云翔,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血管介入诊疗组长;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学分会委员等。专业特长: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脑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擅长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疾病、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烟雾病,急性中风的介入手术治疗和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出版专著4部、获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
技术职称:硕士生导师
职务:现为广东省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袁忠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专业为神经生物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药理学博士。年赴美国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和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留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筹建了神经外科基础实验室并组建研究团队,主要研究神经外科相关疾病如脑损伤及神经肿瘤的表观遗传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3项,省、市级基金资助项目7项。共发表研究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6篇IF>5.0)。获得广东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州市医学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项。现为广东省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硕士
职务: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专长:癫痫的外科治疗
胡滨,主任医师,硕士, 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专业。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跟从Gary Mathern教授,专门学习癫痫的外科治疗。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专业方向: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包括癫痫,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疼痛等的外科治疗,特别专长于癫痫的外科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长:专长:脑肿瘤、脑血管病、椎管肿瘤及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尤其对神经外科的危重病、疑难病、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
曹国彬,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厅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12年曾到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脑肿瘤中心访学。
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2004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研究;参与卫生部视听教材“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2003”、“脑出血的外科规范治疗2005”的制作;主持广州市科信局课题,参与科信局重大项目课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主持2008年度步长集团科研资金项目;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课题研究;参与多项广州医学院课题的研究。
对神经外科的危重病、疑难病、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于脑血管病、椎管肿瘤、幕上半球肿瘤病人的诊治。发表专业论文五十余篇。研究方向;脑肿瘤、脑出血、脊髓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专长:擅长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疾病、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烟雾病,急性中风的介入手术治疗和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
梁建峰,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2年。曾于法国罗斯才尔德医院进修脑血管疾病。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擅长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疾病、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烟雾病,急性中风的介入手术治疗和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年均进行脑血管造影超过600例,神经介入手术超过300例。参与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三项。目前进行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专业特长: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擅长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疾病、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烟雾病,急性中风的介入手术治疗和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擅长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和颅底脊索瘤。对于复杂垂体瘤、各类脑积水、脑膜瘤和颅底肿瘤的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岑宇翔,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现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992年开始主攻神经外科颅底方向,在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干肿瘤及脑膜瘤的基础和综合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在鞍区肿瘤诊治方面,从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神经功能保护到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总结出一整套的治疗常规和临床经验。到目前为止,与曾白云主任医师一起治疗垂体腺瘤超千余例,临床疗效显著。曾先后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在国内相关知名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并多次受邀在国内各级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汇报。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四下午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擅长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
戴文伟,副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科大学医疗系英语医学专业毕业,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30年,在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诊治,撰写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加多项院内课题及省级课题。长期担任广州医科大学留学生英语教学工作,并获好评。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长
专长:擅长三叉神经痛、癫痫、帕金森病等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脑膜瘤、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对各种脑出血和重度脑外伤的救治、监护、手术和康复治疗经验丰富。
黄文辉,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30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长,年任广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帕金森氏病DBS治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等功能神经外科学。擅长治疗三叉神经痛,帕金森氏病,癫痫病,神经障碍疾病,疼痛,面肌痉挛,颅脑肿瘤及重型颅脑外伤等疾病。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神经外科重症治疗
李波,副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专长于神经外科重症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擅长对各种脑出 和重度脑外 伤的救治、监护、手术和康复治疗
刘清流,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专业特长:擅长颅脑损伤、神经重症、颅脑肿 瘤及脑血管病等疾患的诊断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尤其较擅长对各种脑出 和重度脑外 伤的救治、监护、手术和康复治疗,经验丰富。主持省市课题2项,曾获过全国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及全国武警部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神经外科相关杂志发表专业论 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出诊时间:
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版权所有&&&&& 邮编:510260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 咨询电话:86-020-
站长统计& 粤ICP备号& 技术支持维护:信息科、伯约软件& 360网站安全监测平台& 安全联盟医无界 | 八年后再聚首,全球化医疗合作新篇章
日,年味意犹未尽,浙医二院早已繁忙如常。
这一天,在王建安院长的带领下,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超声诊断科、检验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带头人以及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一行7人正式开启了赴美的行程,这次他们要访问的目的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里根医学中心。
一家医院所能得到的最高规格的接待
这是一场被重视的热情相聚。
美国时间13日上午9:10,飞机缓缓落在了洛杉矶国际机场。尽管刚刚经历了13小时的长途跋涉,专家们依然准时在10点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UCLA的会议室。
三天内,他们几乎见了UCLA所有相关的高层及负责人,包括UCLA校长Gene Block,副校长John Mazziotta、医学院院长Kelsey Martin、 医学院副院长Clarence Braddock、医学院副院长Ren Sun、医学中心院长 Johnese Spisso,首席运营官Shannon O’Kelley等,还有各个对口科室的主任,得到了UCLA医疗系统上上下下的热情接待。这大概是一家医院,在UCLA所能得到的最高规格的接待。
与UCLA校长Gene Block 会谈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种热情,是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可。在UCLA,即使是普通员工,听到“The second hospital(浙医二院)”,都是一副“I know(我懂)”的恍然大悟,随之自然流淌的亲切感,让人恍然不觉时空的差异。
这却不是一次轻松的合作访问。
专家们在美国逗留了不到40个小时,期间,他们与UCLA专家们一共进行了大大小小27次会议,还有内部不断进行热烈的讨论会。
与UCLA 副校长John Mazziotta、医学院院长Kelsey Martin、 医学院副院长Clarence Braddock、医学院副院长Ren Sun 等会谈
与UCLA医学中心院长Johnese Spisso、全球卫生中心主任 Thomas Coates 及UCLA医学中心国际部主任Michael Burke会谈后合影
与UCLA首席运营官Shannon O’Kelley等会谈
与UCLA全球医学中心主任 Thomas Coates 和副主任 Greg Szekeres会谈
与UCLA心内科主任 James Weiss 等会谈
与UCLA 病理科主任 Jonathan Braun, 副主任Scott Binder, 细胞病理主任饶建宇以及放疗科教授Steve Lee 午餐会
几乎是马不停蹄的,从一个办公室到下一个办公室,从一个会议室到下一个会议室,又或者各自深入到对应的临床科室进行观摩交流。大家笑称,这次访问还真是毫无时差,直接就是美国工作时间连着中国工作时间了。
与UCLA卒中中心主任Jeffrey Saver、副主任David Liebeskind、神经外科主任 Linda Liau、副主任Marvin Bergsneider、 小儿神经科主任 Raman Sankar 、生酮饮食项目主任Joyce Matsumoto、神经行为遗传学教授Jonathan Flint 分别交流
与急诊科主任Gregory Hendey 和副主任 David Schriger 合影
与UCLA 超声专科主任Negesh Ragavendra 及其团队合影
双方一起回顾并梳理了合作历程,并对未来的合作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规划,预期将在管理培训、远程医疗、学科共建等方面,进一步挖潜、推新。
“在美国的每一分钟都没有被浪费”,王建安院长回来后在会议上欣喜地说。
八年合作的背后
由院长带队,如此大规模地深入访问UCLA,这是第二次。
上一次,要追溯到八年前。这八年里,浙医二院与UCLA的名字,从未如此形影相随过。
UCLA医学中心是美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之一,成立于1955年,在美国最佳医院排名中,长期位居全美前5名。2015年,UCLA医学中心排名跃居全美最佳医院第3名。
2009年底,在浙医二院140周年院庆典礼上,与UCLA首次签订合作备忘录。一个月之后,王建安院长亲自带领近10人的临床团队,首次“组团”访问UCLA。双方最终确定了确立了以病理为切入点,先开展国际远程医学合作,建成了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国际远程医学中心。
目前,该项合作已经延伸到放射、小儿神经等等多个学科的远程医学项目,迄今已经完成2000多例的远程会诊,并率先开展“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浙医二院-县市医院-乡镇卫生院”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四川省人民医院、江苏盐城市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纷纷加盟,形成多中心的国际远程医学网络。
2015年底,刘延东副总理在浙江视察期间,实地观摩了我院的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工作,说道“没想到远程医疗在这里,做得这么好、这么实、这么便捷”。
这种“以病理为切入、以远程为平台”的国际深度合作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模仿,近年来,各种名目的国际远程会诊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一涌而出。
频繁、深入的国际合作互动,带来的不仅仅是患者服务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双方思想理念的碰撞,为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以甲状腺肿瘤的规范诊治为例,细针穿刺活检目前已成为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必备项目,让很多患者免于不必要的手术。这一项目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青睐,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家医院数百名医生来院接受相关培训,还吸引了UCLA细胞病理专科医师专程来杭,学习细针穿刺活检技术,迄今已有3人完成培训。
如果是这些临床单项或几项技术的交流,是点对点式纵向的深入,那么医师的培养就是“播种式”面的铺开。
2012年,双方成立的“国际联合医师培训中心”,心内、麻醉科、神经外科等专科陆续成为大陆首家美国毕业后教育委员会(ACGME)认可的海外培训点,这样就意味着,这些专科的医师培训等同于在美国的培训。目前,中心每年接受数十人来院培训,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等知名医学中心的医师,而且项目的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
全球化医疗的引领者
2016年9月,在万众瞩目的G20杭州峰会上,浙医二院是唯一的主会场医疗保障单位,两个院区都被指定核心保障任务的单位,全程参与从会场、晚宴、晚会到宾馆所有环节保障任务的单位,也美国首选的唯一定点保障单位。
光环的背后,其实是浙医二院漫长的铺垫,凝聚了这家百年名院的汗水,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转型升级。
犹记得,合作初期,国际远程病理医学中心步入正轨,双方共同探讨下一步规划以及未来合作方向,一致地将“全球化医疗的引领者”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大概也是中美两家顶级医院共同的情怀。
2013年,全球首批JCI学术医学中心;浙江省首家同时通过ISO15189认证、ISO17025认证、CAP认证、WHO/SIDCER-FERCAP国际认证的医院;签约或者意向签约23家国际医疗保险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上,浙医二院目标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
我需要世界,让世界需要我。
2017年初,就在赴美前夕,王建安教授受邀带团队到印度南部医学中心科瓦伊医学中心(2016年印度最佳私立医院),应用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瓣膜产品,成功地为一名75岁的重症患者,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一项项新技术不断涌现:从可凭人脑“意念”控制机械手的“脑机接口”项目,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ERAS)项目,从仅有1毫米切口的白内障手术,到体表完无疤的甲状腺微创美容治疗手术,每年浙医二院都要开展数十个新技术、新项目,这些新技术新项目频频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全球医疗救治的参考指南。
谈及与UCLA未来的合作,浙医二院将不仅仅追求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还将致力于管理团队的国际化培训。“好医院不仅仅是技术领先,还有管理上的科学、人性、安全,甚至某种程度来说,后者的意义更为深远!”多年来,王建安院长的治院理念从未改变。“未来,我们设想面向全世界管理者开放,探索合适的培训项目,希望打造成医院管理领域的‘西点军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医学全球化发展的这条道路上,浙医二院与UCLA惺惺相惜,携手同行,为人类的健康探索不息。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