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udp协议的应用和应用意思完全一样吗

快速入门 & Flask 0.10.1 文档
迫不及待要开始了吗?本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Flask 介绍,并假定你已经安
装好了 Flask。如果没有,请跳转到
一个最小的应用
一个最小的 Flask 应用看起来会是这样: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hello_world():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把它保存为 hello.py (或是类似的),然后用 Python 解释器来运行。
确保你的应用文件名不是 flask.py ,因为这将与 Flask 本身冲突。
$ python hello.py
* Running on http://127.0.0.1:5000/
看见 Hello World 问候。
那么,这段代码做了什么?
首先,我们导入了
类。这个类的实例将会是我
们的 WSGI 应用程序。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该类的实例,第一个参数是应用模块或者包的名称。
如果你使用单一的模块(如本例),你应该使用 __name__ ,因为模块
的名称将会因其作为单独应用启动还是作为模块导入而有不同(
也即是 '__main__' 或实际的导入名)。这是必须的,这样 Flask
才知道到哪去找模板、静态文件等等。详情见
然后,我们使用
装饰器告诉 Flask 什么样
的URL 能触发我们的函数。
这个函数的名字也在生成 URL 时被特定的函数采用,这个函数返回我们想
要显示在用户浏览器中的信息。
最后我们用
函数来让应用运行在本地服务器上。
其中 if __name__ == '__main__': 确保服务器只会在该脚本被
Python 解释器直接执行的时候才会运行,而不是作为模块导入的时候。
欲关闭服务器,按 Ctrl+C。
外部可访问的服务器
如果你运行了这个服务器,你会发现它只能从你自己的计算机上访问,网络
中其它任何的地方都不能访问。在调试模式下,用户可以在你的计算机上执
行任意 Python 代码。因此,这个行为是默认的。
如果你禁用了 debug 或信任你所在网络的用户,你可以简单修改调用
的方法使你的服务器公开可用,如下:
app.run(host='0.0.0.0')
这会让操作系统监听所有公网 IP。
方法适用于启动本地的开发服务器,但是
你每次修改代码后都要手动重启它。这样并不够优雅,而且 Flask 可以做到更
好。如果你启用了调试支持,服务器会在代码修改后自动重新载入,并在发生
错误时提供一个相当有用的调试器。
有两种途径来启用调试模式。一种是直接在应用对象上设置:
app.debug = True
另一种是作为 run 方法的一个参数传入:
app.run(debug=True)
两种方法的效果完全相同。
尽管交互式调试器在允许 fork 的环境中无法正常使用(也即在生产服务器
上正常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它依然允许执行任意代码。这使它成为一
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它 绝对不能用于生产环境 。
运行中的调试器截图:
想用其它的调试器? 参见
现代 Web 应用的 URL 十分优雅,易于人们辨识记忆,这一点对于那些面向使
用低速网络连接移动设备访问的应用特别有用。如果可以不访问索引页,而是
直接访问想要的那个页面,他们多半会笑逐颜开而再度光顾。
如上所见,
装饰器把一个函数绑定到对应的
这里是一些基本的例子: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Index Page'
@app.route('/hello')
def hello():
return 'Hello World'
但是,不仅如此!你可以构造含有动态部分的 URL,也可以在一个函数上附着
多个规则。
要给 URL 添加变量部分,你可以把这些特殊的字段标记为 &variable_name& ,
这个部分将会作为命名参数传递到你的函数。规则可以用
&converter:variable_name& 指定一个可选的转换器。这里有一些不错的例子:
@app.route('/user/&username&')
def show_user_profile(username):
# show the user profile for that user
return 'User %s' % username
@app.route('/post/&int:post_id&')
def show_post(post_id):
# show the post with the given id, the id is an integer
return 'Post %d' % post_id
转换器有下面几种:
同 int ,但是接受浮点数
和默认的相似,但也接受斜线
唯一 URL / 重定向行为
Flask 的 URL 规则基于 Werkzeug 的路由模块。这个模块背后的思想是基
于 Apache 以及更早的 HTTP 服务器主张的先例,保证优雅且唯一的 URL。
以这两个规则为例:
@app.route('/projects/')
def projects():
return 'The project page'
@app.route('/about')
def about():
return 'The about page'
虽然它们看起来着实相似,但它们结尾斜线的使用在 URL 定义 中不同。
第一种情况中,指向 projects 的规范 URL 尾端有一个斜线。这种感觉
很像在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夹。访问一个结尾不带斜线的 URL 会被
Flask 重定向到带斜线的规范 URL 去。
然而,第二种情况的 URL 结尾不带斜线,类似 UNIX-like 系统下的文件的
路径名。访问结尾带斜线的 URL 会产生一个 404 “Not Found” 错误。
这个行为使得在遗忘尾斜线时,允许关联的 URL 接任工作,与 Apache 和其它的服务器的行为并无二异。此外,也保证了 URL 的唯一,有助于
避免搜索引擎索引同一个页面两次。
如果 Flask 能匹配 URL,那么 Flask 可以生成它们吗?当然可以。你可以用
来给指定的函数构造 URL。它接受函数名作为第一个
参数,也接受对应 URL 规则的变量部分的命名参数。未知变量部分会添加到
URL 末尾作为查询参数。这里有一些例子: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url_for
&&& app = Flask(__name__)
&&& @app.route('/')
... def index(): pass
&&& @app.route('/login')
... def login(): pass
&&& @app.route('/user/&username&')
... def profile(username): pass
&&& with app.test_request_context():
print url_for('index')
print url_for('login')
print url_for('login', next='/')
print url_for('profile', username='John Doe')
/login?next=/
/user/John%20Doe
(这里也用到了
方法,下面会
解释。即使我们正在通过 Python 的 shell 进行交互,它依然会告诉 Flask 要
表现为正在处理一个请求。请看下面的解释。
为什么你要构建 URL 而非在模板中硬编码?这里有三个绝妙的理由:
反向构建通常比硬编码的描述性更好。更重要的是,它允许你一次性修改 URL,
而不是到处边找边改。
URL 构建会转义特殊字符和 Unicode 数据,免去你很多麻烦。
如果你的应用不位于 URL 的根路径(比如,在 /myapplication 下,而不
会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HTTP (与 Web 应用会话的协议)有许多不同的访问 URL 方法。默认情况下,路
由只回应 GET 请求,但是通过
装饰器传递
methods 参数可以改变这个行为。这里有一些例子:
@app.route('/login', methods=['GET', 'POST'])
def login():
if request.method == 'POST':
do_the_login()
show_the_login_form()
如果存在 GET ,那么也会替你自动地添加 HEAD,无需干预。它会确保
(描述 HTTP 协议的文档)处理 HEAD 请求,所以你可以
完全忽略这部分的 HTTP 规范。同样,自从 Flask 0.6 起, 也实现了
OPTIONS 的自动处理。
你不知道一个 HTTP 方法是什么?不必担心,这里会简要介绍 HTTP 方法和它们
为什么重要:
HTTP 方法(也经常被叫做“谓词”)告知服务器,客户端想对请求的页面 做
些什么。下面的都是非常常见的方法:
浏览器告知服务器:只 获取 页面上的信息并发给我。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器告诉服务器:欲获取信息,但是只关心 消息头 。应用应像处理
GET 请求一样来处理它,但是不分发实际内容。在 Flask 中你完全无需
干预,底层的 Werkzeug 库已经替你打点好了。
浏览器告诉服务器:想在 URL 上 发布 新信息。并且,服务器必须确保
数据已存储且仅存储一次。这是 HTML 表单通常发送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法。
类似 POST 但是服务器可能触发了存储过程多次,多次覆盖掉旧值。你可
能会问这有什么用,当然这是有原因的。考虑到传输中连接可能会丢失,在
情况下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系统可能安全地第二次接收请求,而
不破坏其它东西。因为 POST 它只触发一次,所以用 POST 是不可能的。
删除给定位置的信息。
给客户端提供一个敏捷的途径来弄清这个 URL 支持哪些 HTTP 方法。
从 Flask 0.6 开始,实现了自动处理。
有趣的是,在 HTML4 和 XHTML1 中,表单只能以 GET 和 POST 方法提交到
服务器。但是 JavaScript 和未来的 HTML 标准允许你使用其它所有的方法。此
外,HTTP 最近变得相当流行,浏览器不再是唯一的 HTTP 客户端。比如,许多版
本控制系统就在使用 HTTP。
动态 web 应用也会需要静态文件,通常是 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理想状况下,
你已经配置好 Web 服务器来提供静态文件,但是在开发中,Flask 也可以做到。
只要在你的包中或是模块的所在目录中创建一个名为 static 的文件夹,在应用
中使用 /static 即可访问。
给静态文件生成 URL ,使用特殊的 'static' 端点名:
url_for('static', filename='style.css')
这个文件应该存储在文件系统上的 static/style.css 。
用 Python 生成 HTML 十分无趣,而且相当繁琐,因为你必须手动对 HTML 做转
义来保证应用的安全。为此,Flask 配备了
模板引擎。
你可以使用
方法来渲染模板。你需要做的一
切就是将模板名和你想作为关键字的参数传入模板的变量。这里有一个展示如何
渲染模板的简例:
from flask import render_template
@app.route('/hello/')
@app.route('/hello/&name&')
def hello(name=Non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Flask 会在 templates 文件夹里寻找模板。所以,如果你的应用是个模块,这
个文件夹应该与模块同级;如果它是一个包,那么这个文件夹作为包的子目录:
情况 1: 模块:
/application.py
/templates
/hello.html
情况 2: 包:
/application
/__init__.py
/templates
/hello.html
关于模板,你可以发挥 Jinja2 模板的全部实例。更多信息请见
这里有一个模板实例:
&!doctype html&
&title&Hello from Flask&/title&
{% if name %}
&h1&Hello {{ name }}!&/h1&
{% else %}
&h1&Hello World!&/h1&
{% endif %}
在模板里,你也可以访问
模板继承让模板用起来相当顺手。如欲了解继承的工作机理,请跳转到
模式的文档。最起码,模板继承能使特定元素
(比如页眉、导航栏和页脚)可以出现在所有的页面。
自动转义功能默认是开启的,所以如果 name 包含 HTML ,它将会被自动转
义。如果你能信任一个变量,并且你知道它是安全的(例如一个模块把 Wiki 标
记转换为 HTML),你可以用 Markup 类或 |safe 过滤
器在模板中把它标记为安全的。在 Jinja 2 文档中,你会看到更多的例子。
这里是一个 Markup 类如何使用的简单介绍:
&&& from flask import Markup
&&& Markup('&strong&Hello %s!&/strong&') % '&blink&hacker&/blink&'
Markup(u'&strong&Hello &blink&hacker&/blink&!&/strong&')
&&& Markup.escape('&blink&hacker&/blink&')
Markup(u'&blink&hacker&/blink&')
&&& Markup('&em&Marked up&/em& & HTML').striptags()
u'Marked up \xbb HTML'
在 0.5 版更改: 自动转义不再在所有模板中启用。下列扩展名的模板会触发自动转义:
.html 、 .htm 、.xml 、 .xhtml 。从字符串加载
的模板会禁用自动转义。
访问请求数据
对于 Web 应用,与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交互至关重要。在 Flask 中
对象来提供这些信息。如果你有一定的
Python 经验,你会好奇,为什么这个对象是全局的,为什么 Flask 还能保证
线程安全。答案是环境作用域:
环境局部变量
如果你想理解其工作机制及如何利用环境局部变量实现自动化测试,请阅
读此节,否则可跳过。
Flask 中的某些对象是全局对象,但却不是通常的那种。这些对象实际上是特定
环境的局部对象的代理。虽然很拗口,但实际上很容易理解。
想象一下处理线程的环境。一个请求传入,Web 服务器决定生成一个新线程(
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只要这个底层的对象可以胜任并发系统,而不仅仅是线程)。
当 Flask 开始它内部的请求处理时,它认定当前线程是活动的环境,并绑定当
前的应用和 WSGI 环境到那个环境上(线程)。它的实现很巧妙,能保证一个应
用调用另一个应用时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除非你要做类似单元测试的东西,否则你基本上
可以完全无视它。你会发现依赖于一段请求对象的代码,因没有请求对象无法正
常运行。解决方案是,自行创建一个请求对象并且把它绑定到环境中。单元测试
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用
境管理器。结合 with 声明,绑定一个测试请求,这样你才能与之交互。下面
是一个例子: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with app.test_request_context('/hello', method='POST'):
# now you can do something with the request until the
# end of the with block, such as basic assertions:
assert request.path == '/hello'
assert request.method == 'POST'
另一种可能是:传递整个 WSGI 环境给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with app.request_context(environ):
assert request.method == 'POST'
API 章节对请求对象作了详尽阐述(参见
),因此这
里不会赘述。此处宽泛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操作。首先从 flask 模块里导入它: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当前请求的 HTTP 方法可通过 method 属性来访问。通
过:attr:~flask.request.form 属性来访问表单数据( POST 或 PUT 请求
提交的数据)。这里有一个用到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属性的完整实例:
@app.route('/login', methods=['POST', 'GET'])
def login():
error = None
if request.method == 'POST':
if valid_login(request.form['username'],
request.form['password']):
return log_the_user_in(request.form['username'])
error = 'Invalid username/password'
# the code below is executed if the request method
# was GET or the credentials were invalid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error=error)
当访问 form 属性中的不存在的键会发生什么?会抛出一个特殊的
异常。你可以像捕获标准的
一样来捕获它。
如果你不这么做,它会显示一个 HTTP 400 Bad Request 错误页面。所以,多数
情况下你并不需要干预这个行为。
你可以通过 args 属性来访问 URL 中提交的参数
( ?key=value ):
searchword = request.args.get('q', '')
我们推荐用 get 来访问 URL 参数或捕获 KeyError ,因为用户可能会修
改 URL,向他们展现一个 400 bad request 页面会影响用户体验。
欲获取请求对象的完整方法和属性清单,请参阅
用 Flask 处理文件上传很简单。只要确保你没忘记在 HTML 表单中设置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属性,不然你的浏览器根本不会发送文件。
已上传的文件存储在内存或是文件系统中一个临时的位置。你可以通过请求对象
的 files 属性访问它们。每个上传的文件都会存储在
这个字典里。它表现近乎为一个标准的 Python file 对象,但它还有
方法,这个方法
允许你把文件保存到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上。这里是一个用它保存文件的例子: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app.route('/upload', methods=['GET', 'POST'])
def upload_file():
if request.method == 'POST':
f = request.files['the_file']
f.save('/var/www/uploads/uploaded_file.txt')
如果你想知道上传前文件在客户端的文件名是什么,你可以访问
属性。但请记住,
永远不要信任这个值,这个值是可以伪造的。如果你要把文件按客户端提供的
文件名存储在服务器上,那么请把它传递给 Werkzeug 提供的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from werkzeug import secure_filename
@app.route('/upload', methods=['GET', 'POST'])
def upload_file():
if request.method == 'POST':
f = request.files['the_file']
f.save('/var/www/uploads/' + secure_filename(f.filename))
一些更好的例子,见
你可以通过
属性来访问 Cookies,用
响应对象的
方法来设置 Cookies。请
属性是一个内容为客户端提交的
所有 Cookies 的字典。如果你想使用会话,请不要直接使用 Cookies,请参
一节。在 Flask 中,已经注意处理了一些 Cookies 安全
读取 cookies: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app.route('/')
def index():
username = request.cookies.get('username')
# use cookies.get(key) instead of cookies[key] to not get a
# KeyError if the cookie is missing.
存储 cookies:
from flask import make_response
@app.route('/')
def index():
resp = make_response(render_template(...))
resp.set_cookie('username', 'the username')
return resp
可注意到的是,Cookies 是设置在响应对象上的。由于通常视图函数只是返
回字符串,之后 Flask 将字符串转换为响应对象。如果你要显式地转换,你
函数然后再进行修改。
有时候你想设置 Cookie,但响应对象不能醋在。这可以利用
模式实现。
为此,也可以阅读
重定向和错误
函数把用户重定向到其它地方。放弃请
求并返回错误代码,用
函数。这里是一个它们如何
使用的例子:
from flask import abort, redirect, url_for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redirect(url_for('login'))
@app.route('/login')
def login():
abort(401)
this_is_never_executed()
这是一个相当无意义的例子因为用户会从主页重定向到一个不能访问的页面
(401 意味着禁止访问),但是它展示了重定向是如何工作的。
默认情况下,错误代码会显示一个黑白的错误页面。如果你要定制错误页面,
from flask import render_template
@app.errorhandler(404)
def page_not_found(error):
return render_template('page_not_found.html'), 404
调用之后的 404 。这告诉
Flask,该页的错误代码是 404 ,即没有找到。默认为 200,也就是一切
视图函数的返回值会被自动转换为一个响应对象。如果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
它被转换为该字符串为主体的、状态码为 200 OK``的 、 MIME 类型是
``text/html 的响应对象。Flask 把返回值转换为响应对象的逻辑是这样:
如果返回的是一个合法的响应对象,它会从视图直接返回。
如果返回的是一个字符串,响应对象会用字符串数据和默认参数创建。
如果返回的是一个元组,且元组中的元素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这样的
元组必须是 (response, status, headers) 的形式,且至少包含一
个元素。 status 值会覆盖状态代码, headers 可以是一个列表或
字典,作为额外的消息标头值。
如果上述条件均不满足, Flask 会假设返回值是一个合法的 WSGI 应用
程序,并转换为一个请求对象。
如果你想在视图里操纵上述步骤结果的响应对象,可以使用
譬如你有这样一个视图:
@app.errorhandler(404)
def not_found(error):
return render_template('error.html'), 404
你只需要把返回值表达式传递给
果对象并修改,然后再返回它:
@app.errorhandler(404)
def not_found(error):
resp = make_response(render_template('error.html'), 404)
resp.headers['X-Something'] = 'A value'
return resp
除请求对象之外,还有一个
对象。它允许你在不
同请求间存储特定用户的信息。它是在 Cookies 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且对
Cookies 进行密钥签名。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查看你 Cookie 的内容,但却不
能修改它,除非用户知道签名的密钥。
要使用会话,你需要设置一个密钥。这里介绍会话如何工作: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session, redirect, url_for, escape, request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if 'username' in session:
return 'Logged in as %s' % escape(session['username'])
return 'You are not logged in'
@app.route('/login', methods=['GET', 'POST'])
def login():
if request.method == 'POST':
session['username'] = request.form['username']
return redirect(url_for('index'))
return '''
&form action=&& method=&post&&
&p&&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p&&input type=submit value=Login&
'''
@app.route('/logout')
def logout():
# remove the username from the session if it's there
session.pop('username', None)
return redirect(url_for('index'))
# set the secret key.
keep this really secret:
app.secret_key = 'A0Zr98j/3yX R~XHH!jmN]LWX/,?RT'
这里提到的
可以在你模板引擎外做转义(如同本例)。
如何生成强壮的密钥
随机的问题在于很难判断什么是真随机。一个密钥应该足够随机。你的操作
系统可以基于一个密钥随机生成器来生成漂亮的随机值,这个值可以用来做
&&& import os
&&& os.urandom(24)
'\xfd{H\xe5&\x95\xf9\xe3\x96.5\xd1\x01O&!\xd5\xa2\xa0\x9fR&\xa1\xa8'
把这个值复制粘贴进你的代码中,你就有了密钥。
使用基于 cookie 的会话需注意: Flask 会将你放进会话对象的值序列化至
Cookies。如果你发现某些值在请求之间并没有持久存在,然而确实已经启用了
Cookies,但也没有得到明确的错误信息。这时,请检查你的页面响应中的
Cookies 的大小,并与 Web 浏览器所支持的大小对比。
反馈,是良好的应用和用户界面的重要构成。如果用户得不到足够的反馈,他们
很可能开始厌恶这个应用。 Flask 提供了消息闪现系统,可以简单地给用户反馈。
消息闪现系统通常会在请求结束时记录信息,并在下一个(且仅在下一个)请求
中访问记录的信息。展现这些消息通常结合要模板布局。
方法可以闪现一条消息。要操作消息本身,请使用
函数,并且在模板中也可以使用。完整
0.3 新版功能.
有时候你会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你处理的数据本应该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不是。
比如,你会有一些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客户端代码,但请求显然是畸形的。这可
能是用户篡改了数据,或是客户端代码的粗制滥造。大多数情况下,正常地返回
400 Bad Request 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不能这么做,并且要让代码继续运
你可能依然想要记录下,是什么不对劲。这时日志记录就派上了用场。从
Flask 0.3 开始,Flask 就已经预置了日志系统。
这里有一些调用日志记录的例子:
app.logger.debug('A value for debugging')
app.logger.warning('A warning occurred (%d apples)', 42)
app.logger.error('An error occurred')
是一个标准日志类
,所以更多信息请查阅
整合 WSGI 中间件
如果你想给你的应用添加 WSGI 中间件,你可以封装内部 WSGI 应用。例如若
是你想用 Werkzeug 包中的某个中间件来应付 lighttpd 中的 bugs ,可以这
from werkzeug.contrib.fixers import LighttpdCGIRootFix
app.wsgi_app = LighttpdCGIRootFix(app.wsgi_app)
部署到 Web 服务器
准备好部署你的 Flask 应用了?你可以立即部署到托管平台来圆满完成快速
入门,以下厂商均向小项目提供免费的方案:
托管 Flask 应用的其它选择:
如果你有自己的主机,并且准备自己托管,参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运用内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运用篇一 : 词语的运用
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一般考生往往只盯着第I卷的词语题、成语题,而忽视作文“有文采”、“词语生动”的要求。即便是词语题、成语题,尤其是成语题的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再说作文,阅卷表演都认为,词语贫乏,是通病,能达“生动”水平的少之又少。再则,辨别语病也会牵涉到词语运用的问题。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重视词语方面的问题。
本讲专门谈词语积累、词语选用、词语搭配、词语顺序等问题。
一、词语的积累
有同学呀许会认为,我都高三了,哪有时间积累词语,其实,即便是高三任务繁忙,你每天都在听、读、写、说,只要做有心人,便可积累许多词语。
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文播、听影视中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语汇的仓库。即使是听唱歌也可以吸纳。这里特别要强调向民众学习各种鲜活的语言,包括中种熟语、俗语。高考已经将熟语、俗语引入试题。如“可望而不可即”、“一年之计在于春”等。
善读,就是在阅读中尽可能多地学习、积累语汇。做文学作品阅读题,也可以吸取到有用的语言。读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展到许多相关的词语。一是同类联想,譬如从一个表色彩的词语,联想到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二是词义联想,即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联想,譬如从“看”可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窥、窥见、窥探、偷视;可以联想到四顾、环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等。
还有其他的办法。
二、词语的选用
词语的选用,以词语的积累为前提,没有积累,就无从选择。就选择而言,要注意下列问题:
1.确切地了解词义
这是主要指了解近义词语之间的微细差别。“莅临”、“亲临”都是“临”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亲密、亲切、亲热”都是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但“亲密”重在关系,感情密切,无阂核;“亲切”重在感情真挚、恳切;“亲热”重在亲切而热情。“无动于衷”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应有明确的辨析。
2.注意词语的色彩
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采和语体色彩。造用词语要注意其表达的褒、贬或好、恶之情。“殚精积虑”、“处心积虑”,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之“是贬义。但运用语言是一件较复杂的事,在特定的语境下,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语褒用,会产生意相不到的效果。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标致“形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就是一例。又如“嘴脸”,用以指人的“嘴”和“脸”时是中性的,但是置于“你看那副嘴脸”中就会有贬义了。
还要注意语体色彩,这是指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商量”,用于口头语体,“商榷”则用于书面语体中的政论语体。“平分秋色”,用于书面语体,“半斤八两”用于口头语体;“杀一儆百”用于书面语体,“杀鸡吓猴”用于口头语体。不过,就像褒、贬可以活用一样,词语的词体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是可以活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就属于此类。
3.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因此选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之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一个句子的内部,要注意词语音节的匀称。在双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在四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这样可以使音节整齐对称,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例如:“互助”和“停用”都是两个单音节的配合;也可说成“互相帮助”和“停止使用”,这是两个双音节配合。如果说成“互相帮”、“停止用”,就不和谐。为什么对偶句,排比句读起来顺口?就是因为其音节配合得好。“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哔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是也。这一点在讲“语言表达”时还会谈到。
4.慎用文言词语
在书面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文言词语,可使语言整齐匀称,表达生动有力,如“巾帼不让须眉”、“ 孑立,形影相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诞辰”、“教晦”、“瞻仰”、“拜谒”等还可以增加严肃、庄重的感情色彩。即便是“之乎者也”等,用得好,还可以表达幽默或讽刺的意义。
但是,使用文言词语必须慎重。一般说来可以用白话词语表达的,就尽量不使用文言词语。不要把文章写成半文半白,更不要为炫耀而滥用。在特定情况下雷要用时,必须了解其确切含义和感情色彩,否则会出笑话。如“先生不容赐教,足下不胜感激”中,“足下使用错,因为它是对别人的敬称,这里却用作对自己谦称了。又如“家父”、“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母,如果说成“你的家父”、“你的家母”,显然是用错了。
5.要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严正环境中网友们的词语,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如果不管人懂不懂,不管恰当不恰当,照搬照套,至少起不到需要的表达作用。
三、词语的搭配
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句子,这些词就成为短语或句子的构成成分,彼此之间就形成一定的关系,如动宾、偏正、并列、主谓等关系。这些关系,实质就是词语之间的意义搭配关系。从结构关系来说,词语的搭配应注意下列问题:
1.并词关系词语的搭配
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要注意,表示大小不同概念的词语不能并列,如“报纸”和“杂志”可以并列,“报刊”和“杂志”就不能关弄,因为它在意义上有部分重合。“共青团员”与“高三学生”不能并列,因为它们是交叉关系。“音乐”、“舞蹈”不能与“武术”、“体操”并列,因为它们不是同一大概念的包含的几个小概念。
2.偏正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偏正关系就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修饰语在意义上必须和中心语搭配,如“灼人的仲夏”就是搭配不当,应说成“灼人的夏日”。又如“我从小出生在教师家庭”,“出生”是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不能用“从小”来修饰,应删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修饰一个中心语时,要特别注意意义上的搭配,如“随着时间与太阳的西斜,海面的色彩变化更大”,“太阳”和“西斜”可以搭配,“时间”与“西斜”显然不能搭配,应分开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斜……”。
3.动宾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说,动宾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运用动宾关系的词语,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后一个词语所表示的事物,避免出现语病。如“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与“享有”搭配,而“义务”则不能,应该是“履行义务”。
4.主谓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主谓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主语是陈述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两者之间必须相符,否则搭配不当。如“凡属地方性的问题,由地方政府自己安排和处理”,句中陈述的内容有“安排”、“处理”两项,其中“处理”可以与“问题”搭配、而“安排”则不能与“问题”搭配,应删去“安排”。
四、词语的顺序
词语的顺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排列组合听顺序,任何一种语言,其单位的组合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汉语的语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语文学习”和“学习语文”意义就不同,前者指有关语文的学习,后者指学习的对象是语文。语序的排列,主要应注意下列三点:
(1)多项并列成分的顺序
并列使用的词语往往属于同一类别,如“桃树、杏树、梨树”都是一种果树,都是名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就问题而言,都是动宾关系的词语。关列关系的词语,有的语序是可以颠倒的,如前者,有的则不能,如后者。要注意,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按范围大小排列的,按轻重次序排列的,等等,语序不能错乱,否则会出现病句。
(2)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
一般说来,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由远及近,大致是:领属、数量、特点、性质、性别等。如“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辉入你眼帘……”(芳盾《风景谈》)这一句中,中心语“大旗”前有六个定语,按所属、指代、数量、特点、性质的顺序排列,这样的语序是恰当的,如果把“猩红”提前或把“一杆”移后,将如何?
(3)多项状语的排列
多项状语的顺序大致是:原因、目的或条件,时间或处所,语气、范围或否定,对象或性质等。如“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他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接领回来……”
本句“送进”前有三个状语,按时间、方式、对象的顺序排列。颠倒就成了病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语序上也可以有所变动。
五、练习及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对文学作品中的计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 ,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②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于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③日,邪教组织雷尔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夏娃’诞生”,对此,有人谴责,有人赞同, 不休。
④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A.推求 歉疚 争论 艳羡
B.推敲 歉疚 争执 仰慕
C.推敲 内疚 争执 艳羡
D.推求 内疚 争论 仰慕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 。
②你呀,还不 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
③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用 。
④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 有些拥挤。
A.效力 即时 反映 不免
B.效应 及时 反映 不免
C.效应 即时 反应 难免
D.效力 及时 反应 难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从赵本山出名的那天起,怎样定义和评判赵本山及其小品,在文艺理论界就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而县至今也没有达成 。
②雷锋当年以一双打满补西的袜子和做好事不求回报的 影响了整个中国。
③从地缘角度看,欧洲与中东的距离比美国要近得多,欧洲国家中东的战火 到自家门口。
A.共识 事例 涉及 B.共鸣 事例 波及
C.共识 事迹 波及 D.共鸣 事迹 涉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由于书写潦草、文面混乱,老师要求他 誊写。
②这双鞋她穿着正 。
③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最后该如何解决,都需要调查研究。
A.重新 合适 及 B.从新 合适 以及
C.重新 适合 以及 D.从新 适合 及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②由于对小说主人公张大民这一类人的生活十分 ,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③问题虽 不能解决,但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④ 学校里的空气多么纷扰,我的心境终是平静的。
A.理念 熟识 一度 尽管
B.理想 熟识 一直 不管
C.理想 熟悉 一度 尽管
D.理念 熟悉 一直 不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医生治疗,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伤病,终于会走了。
B.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C.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般的光辉。
D.近两年,学校投入很大财力购置了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一些教学设备,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7.依次填放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事情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情况就大发议论, 显得太主观了。
②明年,从春种到秋收,县农业技术推广丫的专家们要 在咱们村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③他那种痛苦的样子,真让人看了 。
A.不免 始终 心酸 B.未免 一直 辛酸
C.未免 一直 心酸 D.不免 始终 辛酸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记者昨日从高市环保局了解到,在年冬季采暖期内,郑州讪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天数仅占到58%,比去年同期整整低了10个百分点,穷原竟委,都是燃煤锅炉造成的。
B.个别足球队员的道德素质实在差,踢进一个球,就高傲得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对球迷们更是侧目而视,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儿。
C.贪官污吏们在受贿之初,往往还心有余悸,老怕被人揭发受处分。等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心无顾忌、厚颜无耻、贪得无厌了。
D.评论一篇作品总是头目眼于思想性、政治性和社会效果等方面,本来无懈可击,但如果认为文章的艺术特色、语言运用技巧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位年轻的副教授韦编三绝,仅仅是近五年撰定的专著,就达一非六十万字。
B.这场春雨之后,地里的竹笋齐刷刷地冒出来一大片,栩栩如生,鲜嫩无比。
C.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D.“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0.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不知何处是归宿。
B.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C.儿子考试作弊爱处分,父亲得知后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今后不再犯,仍然是我的好儿子。”
D.有人说,随着电脑的普及,属于纸笔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还欣赏自己的墨宝,无疑是抱残守缺。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11.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教师陈华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C.她收到一封法国来信,可上面的邮票却不胫而走,不知被谁撕去了。
D.伊拉克长期遭受美国制裁,人民生活异常困难,最近又遭军事打击,真是祸起萧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打击假冒伪劣,开展维权反欺诈活动,将是工商管理部门新一年的重要工作;同时推进诚信建设,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警告说,地球现在已被工业技术带来的污染破坏了,春天变得死一般的寂静。数十年后的今天,卡逊的警告言犹在耳。
C.那些曾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坛人物是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D.人的志向、情趣千头万绪,幻想用一个模式克隆出“神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既违背教育规律,又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
B.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C.随着经济环境改善,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
D.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的这份家业。
附:答案及简析
1.A(①“推求”是根据已知因素探索道理、意图,更合语境;②句中有“内心深处”,故用“歉疚”;③“争论”是争辩,“争执”是各执己见,不相让;④“艳羡”是十分羡慕,“仰慕”有敬仰之意)
2.D(“效应”指的是一种现象,对发生的某种情况的反应,“即时”指这一时刻,马上;“反映”是动词,不能做“作出”的宾语)
4.B(“重新”表重头另行开始,“从新”有从头做起之意。“适合”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合适”是形容词。“以及”前可停顿:“及”则不能)
6.D(A“会”就为“能”,B“与”应为“向”, C项“而”应删去)
7.C(“不免”免不了,“未免”有意是“实在不能不说是……。”“始终”,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侧重于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辛酸”侧重“辛”)
9.C(“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10.D(“噤若寒蝉”,形容不作声,“上行下效”是贬义,C项词义过重)
12.D(应是“千差万别”)
正确使用成语
差不多从恢复高考起,到目前为止,几乎年年有成语题。这是因为汉语中成语数量特别大,一个高中毕业生拥有多少成语,能否正确使用,确实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还因为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虽然高考年年考成语,但是得分率并不一定就高,这就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成语的一般特点
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成语的结构
如前所说,成语的结构是稳定的。从结构形式看,同其他短语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谓、偏正、连动、兼语等:懂得一点成语结构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书写、理解,从而正确使用。如“纷至沓来”是“纷至”与“沓来”的并列,“至”与“来”的意思相近,“沓”与“纷”也就意思相近,因此就不能将“沓”写成“踏”。“待人接物”是“待人”与“接物”的并列,“物”就是指人,因而这个成语是指与人相处,而不是其他意思。又如“言简意赅”是“言简”和“意赅”的并列,“言”和“意”相对,“赅”的意思也与“简”相对,指全、完备。
三、试题的特点
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
我们不妨先罗列一下近5年来考过的成语:1999年:殚精竭虑(考过多次)、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考过多次);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近5年所考过的这20个成语,不论在各种媒上,还是人们的口头,甚至中学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来说,它同考汉字读音、书写、实词、虚词使用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说它着重考常用成语的使用,并不是说试题就没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怎么会本项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较低的呢?
2.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
命题究竟从什么角度来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呢?是近义成语的比较,还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是使用范围、场合?虽然这些有时会偶然涉及,但是,从近几年的试题看,重要是考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的第4题,所选的4个加点成语全是常用成语。A项“汗牛充栋”中,“汗牛”是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了屋子。整个成语形容书籍极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C是是刊物广告用语。“洗心革面”也可说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是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显然用得不恰当。D项的“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意;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为常见。D项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解说得“头头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显然不对了。B项所用“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其中“淋漓”指酣畅、尽情;“尽致”,达到极点,无以复加。用“淋漓尽致”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含义并结合语境作恰当使用,是命题者考虑的主要问题。
2.语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高考成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如上题4句涉及刻苦学习、反对迷信、文学刊物质量,以及电脑、互联网,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这种情况近年来几乎年年如此。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会场外摆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这是2001年全国卷第4题。成语用得恰当与否暂且不说,单说这4句话。它涉及抢险队员不怕艰苦的精神,对人的作风态度、销售鲜花盆景,以及乔迁新居等,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样具有观赏的针对性。
四、典型题分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4题。所选的4个成语都是常用成语,4句话的内容涉及如何对待各种现代观念、造假者的丑恶、机关作风、汽车市场等,现实性很强。从什么角度来考查成语使用的呢?先来作一点具体分析。“光怪陆离”的意思是“光彩奇异,色泽繁杂,形容奇形怪状,各式各样”。它没有明显褒贬色彩,用来修饰“现代观念”,不论这些“现代观念”对错,也不论东方西方的,只要是形形式式、各种各样的,就可以使用,可见A项恰当。B项“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褒义,本句用来形容“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的垃圾食品厂,显然不恰当。C句“有口皆碑”通常的意思是人人称赞,但这个成语使用有两个条件: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特别出众的,是需要建立“功德丰碑”来长久颂扬的,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应是经过长时间验证的,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点,可见C项不恰当。D句“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本句表达的意思是几家汽车大厂还没有开始行动,当然就说不上“停止行动”,可见D项也不恰当。这样看来,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正确使用。
五、解题的技巧
辨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有两个条件:一是对成语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二是对句子含意即具体语境的正确分析。从解题的角度说,更应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拿上文例2“安步当车”等4个成语来说。A项说队员们是去“抢险”的,虽然汽车无法行走,但他还是“赶到”了大坝前。据此可知“安步当车”用得不当,因为“安步”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步行。C项说“摊前”人多,盆景供不应求,可见与“车水马龙”关系不大。“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D项说的是“宽敞明亮”的“新居”要增挂一幅油画,用“蓬荜生辉”显然不当,因为“蓬荜”是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B项“颐指气使”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还同该句意思吻合。这样看来,准确地解句意,把握语境是主要的解题技巧。
2003年成语题的D项是这样的:“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本项有许多考生看不出错误而误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会作语境分析。明明说老王家的“收藏”是他的“宝贝”,怎解用“如数家珍”呢?因为“如数”是就像叙说的意思。即使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应看出“如数”的意思呀!
六、练习与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数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C.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其目的在于:既推翻萨达姆政权,又能控制中东石油,可谓一箭双雕。
D.长达4个多小时的央视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年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对农村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B.个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管他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今天的半决赛中,欧洲两支足坛劲旅把各自的风格特点表现得炉火纯青,让我们真正感到了足球的魅力。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一黑帮团伙从境外购置了一批枪支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加嚣张了。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混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案,死伤几百人,真是耸人听闻。
D.美国在为何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或不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在我们这个小山城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才子,但比起京、沪等地的作家来,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B.青年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勇往直前。
C.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正气张扬的良好局面。
D.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下岗工人着想,你就会同情他们的境遇,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
1.B(A项“感同身受”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的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受。C项“集思广益”使用范围不当,不能用于互相讨论。D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与“明争暗斗”相配合是不恰当的)
2.C(“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B(“见仁见智”,描对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介意;“炉火纯青”形容技艺纯熟,而不能用来形容风格)
4.A(“如虎添翼”可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B项“心有余悸”用于事后,不能用于“贪污之初”;C项应用“骇人听闻”;D项“含糊其辞”指表达的清楚不明确,该用“闪烁其辞”)
5.D(A项该用“相形见绌”;B项该用“犹豫不决”,以与“勇往直前”相对;C项“上行下效”是贬义)
正确使用实词
本讲选说一点词语选用的有关问题。
正确使用词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正确选用词语。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怎样选用词语呢?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贬色彩。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
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
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明。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
还有其他要注意的问题,以后还会说到。
下面再来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
一、试题的特点
高考语文试卷几乎是每年必有实词运用的试题,其试题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三点:
1.着重考常用实词的运用
现代汉语实词数量巨大,高考着重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常用词语中,从词性来说,又着重考查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偶然兼及其他词类。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3题。被选6个词语,全是常用动词。“窜改”只是改动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的意思。可见句①只能选用“篡改”。“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有除掉的意思,现在用于去疾病、邪祟方面,只能用“祛除”。“溶解”指物质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的意思为融化,句③只能用“融解”。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位 赞叹
D.聚集 品位 赞扬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其难易度与例1相仿佛。
2.着重考查近义词语的辨别
例1中的3组是近义词语,已作分析。例2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典型题分析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的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这是2002年全国春季招生试卷的第3题。备选的6个词语全是常用词语,“限定”与“限制”、“抨击”与“批评”、“生僻”和“生冷”都是近义词语。“限定”和“限制”都有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的意思,但“限定”要有数量等方面的规定,与“八股文”的要求更一致;“批评”与“抨击”基本意思相近,但“批评”是指出缺点或错误,“抨击”是用批评来攻击,词义更重,感情色彩更强烈,与文段中的“严厉”更协调一致;“生僻”与“冷僻”都有不常见的意思,但“生僻”侧重于不熟悉,“冷僻”更强调不常见,依据“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话题”当用“冷僻”。可见本题答案是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这是2003年全国卷的第3题,备选词语都是最常用的近义词语,与上题不同的是实词、虚词(关联词语)融合于一题。“莅临”和“亲临”都有到的意思,而“亲临”更强调亲自到,可见句①应选“亲临”。“计划”和“规划”是近义词语,但“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批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而“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根据句②的意思,当用“规划”。“不是/而是”是否定与肯定的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达的是既肯定前者,又进一步肯定后者。依据句③的意思,当选用后者,可见本题答案为C。
三、解题的技巧
本讲一开始讲的怎样选用词语的原则,其实就是解这类试题的技巧。不过上文主要以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辨析它们之间的微细差别的角度说的,这里从注意语境的角度来说明,解词语运用题,都应重视语境分析。这里所说的语境,主要是指试题所给的文段或各个文句。离开了对具体语境的分析、很难有对词语的正确选用。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 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 ,一天内攀登了500米高的山岭,又下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③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咨询,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A.延续 考察 进行
B.沿用 考察 提供
C.沿用 考查 提供
D.延续 考查 进行
这是1997年全国卷的第5题。这3组6个词语的意思是能辨别的,怎样选用?因为句①有“萌芽”、“诞生”直到“现在”,不是说将来的事,所以最恰当的是“沿用”,而选用包含“继续下去”意思的“延用”便不够恰当。句②说的是观察、调查之意,而不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所以应选“考察”。“进行咨询”、“提供咨询”,孤立地说,都可用,但是句③中有“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选用“提供”更恰当,因为“进行咨询”重点讲“向别人”而“提供咨询”重点讲“为别人”。这样看来B项最恰当。如果不是这样具体分析语境、本题就会答错。
四、练习与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 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 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 ,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 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 ,它有点类似我们CDS唱片。
A.准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
C.规则 限定 媒体
D.规则 规定 媒体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 结合 中止
B.惠赠 接合 中止
C.敬赠 结合 终止
D.敬赠 接合 终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老先生溘然长逝,直到今天,我才勉强把心里想说的话陆续理清楚,然后点点滴滴到纸上。
②据此间报纸 会议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以看到有人在草地上漫步。
③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的 ,作品题材、内容不限,只求风格、手法为更多的听众喜闻乐见。
A.写 宣称 启事
B.渗 宣称 启示
C.写 披露 启示
D.渗 披露 启事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 。
②今年的植树节,我校 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③小张待人是 的,但在执行制度方面却特别严格,不怕得罪人。
A.反映 估量 忠厚
B.反应 估量 忠厚
C.反应 估计 宽厚
D.反映 估计 宽厚
1.B(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语义较重。晦涩,作品含意隐晦不明;艰涩,文辞不流畅,难懂)
2.B(准则、言论、行为等依据的原则;规则,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规定,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的决定;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体,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3.C(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
4.D(句①用“点点滴滴”而用“渗”;“披露”,发表、发布,“宣称”,用语言文字公开地表示、声称;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在报上、墙上刊登或张贴的文字,“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5.D(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估量,书而语,更郑重;句中对植树人数作推断,应用“估计”。忠厚,忠实厚道,形容性情,宽厚,宽大厚道,特指待人)
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因为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成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所以在“正确使用词语”的各讲中,都要稍稍展开一点,说一点相关的道理。本讲先说“词语的积累”。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备用单位。汉语以词汇量丰富而著称于世。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在表达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因此要注重积累词语。
积累词语首先要善听。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收那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的词汇库。
其次要善读。善读就是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那是语言大师的精心制作,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词语可供学习、积累,而且能为我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老师。此外可以多读一些近期的报刊,了解一些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词语和新用法。高三学生手中都有《语文读本》。这一套读本中有大量优秀的我们未读过的作品,而且多数作品前都规定:“掌握下列词语”。即使只把这儿“读本”中规定的几百个词语掌握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再次要善看。一般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小型汉成语词典。它本来是供我们查找的。换个角度说,为了积累词语,我们可以看其中的“条目索引”,每天看10条,已掌握的就放过去,掌握不好的(使用频率低的除外),再翻看一下正文。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成语拥有量也会大大地丰富起来。
此外,还要善于扩展。扩展,是听、读、看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大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量扩大积累的范围。你可以这样来扩展。
一是词义联想。就是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联想。譬如“看”,可以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察、盯、注视、凝视、审视、端详、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瞟、瞥、瞄、扫视;可以联想到窥、窥视、窥探、偷看等。譬如赢利,可能联想到盈利、营利、亏本、折本等。
二是词面联想。汉字的构词力特别强,由一个字可以生成许多词语。譬如“眷”,可以联想到眷属、亲眷、眷顾、眷恋、眷念、眷注、眷眷等;又如“苦”,可以联想到苦熬、苦功、苦果、苦海、苦寒、苦尽甘来、苦口婆心、苦心孤诣等。
三是引申联想。引申联想主要就多义词语来说的,就是从一个词的基本义引申,联想到它的其他意义。譬如由“操纵”想到支配、控制;又如由“心胸”想到内心深处,想到胸怀,气量,想到志气、抱负等。
积累是为了使用,使用又可以增强积累、增进理解。
下面再来谈正确使用虚词。
一、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二、试题特点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
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
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这是1998年全国卷的试题。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所供选择的关联词全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其答案为A。考关联词语的运用,本质上是考查对句子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提供的一段文字看,它说的是小说家应该怎么样而不能怎么样,讲故事、作报告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据此就大致可以选出答案来。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使用有问题,因为根据语意没有转折关系,C项的错误也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子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在存在矛盾关系。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该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题,主要考查使用虚词的能力。题中的“再”、“尽管”、“进而”是常用虚词,“得以”是助动词。“尽管”是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以用表示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应。B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可见B项是答案所在。A项的“再”是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不能用“再”,而应用“又”。“进而”表示进一步行动,而D项“进而”后面的分句只是表示结果,故使用不恰当,应改用“从而”。“得以”是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用否定式,故C项使用不恰当。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
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此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这是1996年的一道试题。“何况”、“况且”、“而且”三个都是连词,三者似乎都有表示递进的意思。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况”主要用法有二:一是相当于口语中的“甭说、甭提”,两件事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表示甲如此,乙更如此;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举一层理由,从说话人来看,后一层更重要,更充分。“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的意思。“而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一层。依据句①所说,用“何况”最恰当,句②“况且”“而且”都可用,用“况且”更恰当,句③所说,用“而且”更恰当。综合起来看,D项是答案。
不过,从考生答题来说,是没有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如此的理性分析。一般对语言敏感的学生是可以凭直觉判断的。
三、典型题分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他比你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5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本题备选的6个副词都是常用的,它们构成三组,各组之间差别细微。“一再”和“再三”在词典中的释义都是“一次又一次”。两者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如“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但用法上有一些区别,如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句①就是这样,用“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动荡”也只是对“中美关系的陈述,所以只能用“一再”。
“稍微”和“多少”意思也差不多,即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的两者有时也可互换使用,如”他比你稍微(多少)高一点;但它们用法上有区别。“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个限制,另外,“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
“常常”和“往往”意思差不多,有时也可互换使用,但用法上有一些区别:一是“往往”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限制;二是“往往”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所以句③只有用“常常”。
2.下列各句方括前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搏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乓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可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用在定语后面,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修饰和领属关系。解答本题主要靠语感。句①显然不能加“的”,可排除A,D两项。②句中“它们”作“存在”的定语,“存在”前必须加“的”,才能作下文“是……的”的主语。C项中无②,可排除。③句“你[ ]钱袋立即充盈”作动词“使”的宾语,不能加“的”。句④显然是应该加“的”,不加“的”意思不明确。
四、解题的技巧
正确使用虚词的解题技巧,在上列各例分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五、练习和答案
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
③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 敏捷。
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 不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2.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都得到几十里以外去挑。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③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 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以至 甚至 以致 B.以至 以致 甚至
C.甚至 以至 以致 D.以致 甚至 以致
3.依次填入下列各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
①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的囚车上,萨达姆即使有百般神力也 下台的厄运。
② 寒风凛冽,马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顺楼里却春意融融。
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 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不免 不管 虽然
B.不免 尽管 固然
C.难免 尽管 固然
D.难免 不管 虽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讲演,深受学生欢迎。
5.下列各句中的“从而”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B.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C.国家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南美劲旅,从而获得七战七胜的成绩。
D.现在国有资产中既有国家直接投资形成部分,又有地方,部门投资形成的部分,从而使现有国有资产的划分出现了很大困难。
1.A(“马上”、“立刻”都表紧迫性,但“马上”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进步变化大,两种事物比较不能用“越发”)。
2.C(“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以致”多表法不好的结果;“以至”用在下一句话的开头,表示结果)。
3.C(“难免”表客观不易避免。“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尽管”表让步;“虽然”用在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固然”,连词,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4.D(D项“被”是多余的,应删去,因为“应邀”就包含着被动的意思)。
5.B(“从而“是连词,表示结果和目的。一般来说,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B句“从而”前后不构成这样的关系。应该删去“从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命题的特点。
主要有两个特点: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_______________。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三、典型题分析
1.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一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用与运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