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影响这几种行为,会让孩子迷茫没主见,你中了几条

父母带坏孩子的12个行为,你戳中了几条?
ALICE G. WALTON请教了这个领域内最权威的儿童心理学、精神学、医学等专家们,列出了排在前12位的父母不应该做的事情,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和成熟的小大人。
第一条:威胁要抛弃孩子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带孩子在公园玩,到时间该回家了。结果孩子们跑开,藏起来,各种手段拒绝回家。你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生气,尤其是当孩子还大发脾气的时候,这时你很容易用到一个办法:威胁要抛弃他们。
虽然,你永远都不会真的实施,但是,这会深深伤害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是你的一个附属物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年幼的时候。
L. AlanSroufe博士,已退休,是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儿童发展研究所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威胁抛弃孩子这种话,哪怕是用程度最轻的方式说出,也会动摇你对孩子来说,代表着安全和保护的根基。
当你说“我要把你留在这”,就开启了“你不会留在那保护和照顾孩子了”的可能性。对一个孩子来说,你把他留在一个陌生地方的想法是超级可怕的,而且他将失去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唯一的安全保护依附。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
蛮蛮快9岁那年暑假和侄子毛陀一起旅行。某处荒野两个孩子玩得太尽兴,不愿意上车启程。我们几个大人反复沟通无果,蛮蛮还头顶香蕉皮开心作乐挑战我们。于是我决定关上车门开车假装离开。
车只开了几米远,后视镜我看到蛮蛮追上来,一副要哭的神情。
结果当然是停车,让他们上车。但是蛮蛮当时追上来后一直哭诉埋怨我们为什么要走,而且直到现在偶尔提起来仍旧一副耿耿于怀的样子。可见这事在他脑海里是深深扎下了不安全的根。
其实我们之前一直很注意,从未尝试过。只是当时我是觉得他已经9岁了,怎么还可能当真?一起同岁的毛陀当时反应一直都是镇定自若在笑,上车后还在笑蛮蛮当真。
这事给我的教训,不仅是永远不用“威胁抛弃孩子”的冲动做法,而且我还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的心智发展进度不一样,我们永远不能以年龄假设他已经准备好。
第二条:对孩子撒谎
例如,父母犯错的一个典型案例:家里的宠物死了,却告知孩子们,宠物去了北方某农场。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隐藏真相,出发点是“我们试图保护孩子的感情”或“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复杂情况”或干脆是为了避开这个话题。
但是为避免孩子感受痛苦而捏造和撒谎,将后患无穷。因为这种做法扭曲了事实,是没有必要和有隐患的。
正确做法需要注意的重点是,父母对不同年龄孩子,须有不同解释。低幼的孩子不需要对死亡解释长篇大论。告诉他们当一个人非常老或者病得很厉害,连医生也无法医治时,他们就会死亡。
Sroufe博士总结,在孩子的体验和你给他们的解释之间建立差异,更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必要的困扰。
例如,当孩子第一天上学跟你说她很害怕。你不必让她不要害怕,甚至说她太傻太幼稚。你不如了解她的感受,顺着她的思维“我知道你很害怕,但我会和你一起去。我们一起见你的新老师和新同学,我会呆在那和你一起,直到你觉得不害怕为止。有时候兴奋的感觉也有点象害怕,你觉得你是不是也有点兴奋呢?”
所以,下次你想对孩子撒谎隐藏事实的时候,换个思维方式: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拥抱真相,帮助孩子走出感情困扰。这对孩子的健康会有很好的长期影响。
第三条:无视自己的不良行为
很多家长这样育儿:“按我说的做,不是按我做的做”。
这正是为何很多指令不奏效的原因。孩子的学习是简单通过样例完成。他们吸收周围的一切,从很小就会和他们的养育者惊人相像,象镜子一样反映着养育者的好坏行为。
儿童成长专家、知名儿童成长作家David Elkind教授认为,做好孩子的榜样,是为人父母做得最好的事。你怎么做,比你说让孩子应该怎么做,要有效得多。
例如,吸烟父母的孩子成为吸烟者,是不吸烟父母的两倍。
一些细微举止,例如你怎么对待家庭成员,怎么和陌生人交流,怎么对待小动物和环境,都会被你孩子吸收和重现。
让孩子吃西兰花的最好方法?就是你自己经常吃,而且给孩子想办法做得美味点。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那就确保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榜样。用行动而不是用命令引导,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条:假设对第一个孩子有用的方法,对第二个孩子也有用
育儿建议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通理。就像Elkind指出的,同样的育儿行为会在不同性格孩子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如果你有不止一个孩子,你会发现不仅孩子个性不同,而且连睡觉习惯、爱好的事情、学习方式、对不同规则的反应都可能完全不同。
甚至当你在孩童时的需求和你现在自己孩子的需求也不一样。
所以,这的确不容易,你没有办法简单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来育儿,这需要你持续观察持续学习,满足每个孩子的不同育儿需求,这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第五条:孩子破坏一个规则就如临大敌
每个家长心里都有个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规则标尺。但是,如果规则被孩子打破时,你的反应非常重要,是让孩子吸取教训还是让他们生气和不满呢?
当不期望的结果发生,有的人反应轻松,有的人如临大敌。
W. George Scarlett举了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偷偷看暴力或色情电影,而你平时提供给孩子的是一个正面积极的成长环境的话,那么这并不是世界末日。
因此,如果在你的教育规则下,孩子99%的表现都是合乎规则的,则一个“坏”行为的偶尔出现,不会对孩子的发展多有害。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充满爱、被尊重、感受被重视的家庭,偶尔做出我们会高喊“不要”的行为,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或者多负面的影响。
第六条:认为宝宝不需要被太关爱
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幼儿中心主任,Tovah Klein说,“对一个婴儿而言,不可能因为你抱或回应他太多而宠坏他。研究表明正好相反。获得越多关爱和回应的婴儿,成为幼儿后越能干和独立。”
拥抱宝宝、回应他们的哭声、当他们难受的时候安抚他们,都只会对他们有益。毕竟,小宝宝哭是有理由的:这是他们需要父母帮忙的信号。
而对大点的孩子,则应该在反应和过度反应之间有个平衡。
例如孩子摔倒了,他们通常会观察父母的反应。如果父母对他蹭伤的膝盖反应过度,他们也一样会感染。但如果父母只是说:“噢,你摔倒了,看起来没事,对吧?”孩子反应就没那么强烈了,连想哭的打算都放弃了。
但是,家长要注意一点,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一样,“过早把孩子推向独立会有不良后果。”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对每一步的反应是否良好,给你“已准备好”的信号,否则,等段时间再试无妨。
第七条:当孩子打扔东西的时候,惩罚和骂孩子
打和扔东西,是小孩子表达生气的正常行为。这是孩子用他们有限语言和未成熟心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惩罚他们是不明智的,而且会给孩子这些第一反应的情感是不好的印象。
Klein建议家长们,与其责骂孩子,不如及时帮孩子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生气、悲伤)和作出的行为,让他知道你理解了他的困惑。
设立一个界限,例如,“我理解你很生气,但是我不能让你打人”。展示给孩子还有其他表达感情的方式,这样的输出比单纯惩罚要好得多。
第八条:总想当孩子的朋友,多过当孩子的父母
这是很多父母的常见错误,尤其在孩子长大以后。所有的父母都想被孩子喜欢和爱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酷,所以他们很容易把自己定位为努力做孩子朋友的角色,多过为人父母。
Sue Hubbard指出,为人父母的角色是十分关键的,特别是涉及到给孩子定物质界限的时候。
现在青少年酒精和毒品问题攀升,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把自己定位为孩子朋友的愿望多过为人父母。通常情况下说“是”比“不”要容易,他们对酒精和毒品在家的情况于是多表现为视而不见。
Hubbard用的是酒精和毒品被青少年的家长视而不见的例子。而其实过分宽容的育儿会影响到很多方面,在做一个权威的父母还是宽容的父母之间,有一个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具有权威性是用你经年累计的知识经验给孩子解释,这跟独裁是不同的。这两者的持续效果很明显也会是不同的。
第九条:自己吃垃圾食品,忽视全家一起吃饭的重要性
在生活日益繁忙的今天,家庭聚餐时间变得越来越困难。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很自然的情况是先给他们弄一餐吃了,大人晚点再吃。而孩子大点,零食多,课后活动多,所以很容易把晚餐变成“每个人的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家一起吃饭能在心理和生理上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就像Hubbard说的,“全家聚餐变得比规范还神奇。尚不清楚原因,但大量研究表明,有家庭聚餐习惯的孩子,在学校学术表现更成功,更少行为问题,更少酒精和毒品问题,而且具有更好的餐桌礼仪。”
所以,全家尽可能一起聚餐,全家人坐在一起,讲讲每个人每天的坏事情好事情。
著名儿科医生 Jim Sears指出,父母们自己爱吃垃圾食品,有不良的购物习惯,也是父母常爱犯的错误。很多商店都卖曲奇、薯片和苏打汽水,虽然很多还号称没有垃圾食品。父母自己买了放在冰箱里,孩子们则也会看到会接触到这些食品。Sears建议家长们,要改变家庭购物习惯。
第十条:走哪都开车,不愿意步行
虽然开车的确快捷方便,但Sears给家庭的第二条建议,就是尽可能地运动起来。
“我并不是建议你一周去五次健身房,我的意思是,家庭成员应该选择尽可能地活动起来。骑单车或者走路上学,走路去公园、邮局,你可以中午午餐走路去,步行走楼梯。。。”
让你的孩子习惯这些活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习惯不仅仅让他们更健康,而且他们会把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的下一代。
第十一条: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成长行为负全责或者不负责
有时候育儿会走极端,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会对孩子的成功产生严重影响。
如果不能送孩子去最好的小学,孩子的学术前途会怎样?
孩子今天在操场推了一个孩子,是不是因为我让他看了暴力的卡通片?
成为一个时刻有内疚感和紧张兮兮的父母,是毁掉孩子的一个好途径。Hans Steiner,斯坦福大学儿童精神学的退休教授,告诫父母不要假设自己对孩子的所有行为负全责。在孩子的人生中,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他性格和发展:基因、家庭其他成员、学校、朋友等等。所以如果事情变坏,不要怪罪你自己,因为很大可能并不是因为你或者不单单因为你才导致问题的发生。
反之,Steiner说,也不要假设你在孩子的发展中完全没作用。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成功是因为基因或者老师的教育。
这两种想法都是极端的。你在孩子人生中的影响非常重要,但你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第十二条:认为好的育儿方法只有一条路
你读到现在学到不少育儿方法了,但是如前面所到的,孩子们的性格是如此不同,育儿不可能有一个标准方法。
心理学家把人类气质分为三个主要类型:轻松/灵活的,困难/易怒的,谨慎/慢热的。
不能说,你孩子的气质和你就是合拍的。有的父母和孩子气质相处很和谐,有的则需要长期磨合。孩子的气质可能和你的非常不同,而且你没办法去改变。就像一个挑剔的母亲有一个马虎的孩子。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现象,你会找到和孩子相处融洽,减少摩擦的新办法。华盛顿大学一个最新研究发现,育儿方式越量身定做般接近孩子的需求,孩子就越少困惑和焦虑。
认识到自己孩子的天性和需求,是做父母的一个必须和美好的事情。
*更多教育干货,家庭教育,育儿经验请关注公众号新新家长(xinxinjiazhang)或登录新新家长社区,属于家长的信息集中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中国最大线上家长训练营——由哈佛教育专家创立。关注官方微信,立即加入!
微信ID:xinxinjiazhang
教育锦囊,每天一个,不吼不叫,见证改变!
今日搜狐热点父母这几种行为,会让孩子迷茫没主见,你中了几条?|主见|父母|放手_新浪网
父母这几种行为,会让孩子迷茫没主见,你中了几条?
父母这几种行为,会让孩子迷茫没主见,你中了几条?
文丨悠悠很多孩子的生理年龄越长越大,心理年龄却总是扯后腿,越长大,反而越迷茫,缺少了主见。孩子迷茫的现在,并不是一时造成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不注意,导致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缺失,很多时候孩子想不迷茫都改变不了。父母这几种容易把孩子养迷茫的行为,要趁早改正。1、包办太多什么都是妈妈来,饭盛在碗里,水递在手里,穿衣服,整理书包等,在妈妈太多的包办下,孩子丧失了自理能力。越不能自理越懒散,越不自信,越没有主见,养着养着娃就被养迷茫了。2、不舍得放手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比如孩子自己端个饭怕烫到他,孩子自己买个东西,担心孩子会买不好,父母太多的担心,把孩子紧紧的拴在身边,一分钟不舍得放手。甚至是,有些宝妈,孩子都挺大了,还会把孩子领去女更衣室,担心孩子没错,但是这种行为不仅耽误孩子,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孩子被父母拴在身边习惯了,当需要自己面对事情时,怎能不迷茫。3、信任的太少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他没做过的事,经常对孩子说,你做不好,让我来吧。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会越来越没有底气,一旦离开了父母需要自己做决定时,反而迷茫,不知所措。4、安排孩子的生活从宝宝还小时,安排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到孩子刚入学后安排他们报哪个学校,上哪个辅导班,每天哪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却忽略了,适时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父母的安排像一种习惯,开始了停止就有些困难,甚至安排到孩子读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被父母安排惯的生活,孩子的思想也懒散了,而且更没有了主见,当有他需要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时,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迷茫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5、总命令式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说,你要怎样,你不能怎样,把孩子养成一个听话的“宝宝”,然而当孩子太听话了,心中的主见也丧失了。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遇到问题总会迷茫是难免的。6、帮孩子阻挡所有挫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文丨悠悠很多孩子的生理年龄越长越大,心理年龄却总是扯后腿,越长大,反而越迷茫,缺少了主见。孩子迷茫的现在,并不是一时造成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不注意,导致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缺失,很多时候孩子想不迷茫都改变不了。父母这几种容易把孩子养迷茫的行为,要趁早改正。1、包办太多什么都是妈妈来,饭盛在碗里,水递在手里,穿衣服,整理书包等,在妈妈太多的包办下,孩子丧失了自理能力。越不能自理越懒散,越不自信,越没有主见,养着养着娃就被养迷茫了。2、不舍得放手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比如孩子自己端个饭怕烫到他,孩子自己买个东西,担心孩子会买不好,父母太多的担心,把孩子紧紧的拴在身边,一分钟不舍得放手。甚至是,有些宝妈,孩子都挺大了,还会把孩子领去女更衣室,担心孩子没错,但是这种行为不仅耽误孩子,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孩子被父母拴在身边习惯了,当需要自己面对事情时,怎能不迷茫。3、信任的太少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他没做过的事,经常对孩子说,你做不好,让我来吧。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会越来越没有底气,一旦离开了父母需要自己做决定时,反而迷茫,不知所措。4、安排孩子的生活从宝宝还小时,安排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到孩子刚入学后安排他们报哪个学校,上哪个辅导班,每天哪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却忽略了,适时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父母的安排像一种习惯,开始了停止就有些困难,甚至安排到孩子读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被父母安排惯的生活,孩子的思想也懒散了,而且更没有了主见,当有他需要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时,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迷茫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5、总命令式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说,你要怎样,你不能怎样,把孩子养成一个听话的“宝宝”,然而当孩子太听话了,心中的主见也丧失了。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遇到问题总会迷茫是难免的。6、帮孩子阻挡所有挫折看不得孩子受一点苦,父母认为会对孩子不好的地方,能阻挡的全部帮孩子拦下。曾经有位家长,孩子读幼儿园经常迟到,明明是孩子懒床不想起,家长却总给老师解释,是自己工作原因误了送孩子的时间,担心孩子迟到受批评,却在做对孩子伤害更大的事,没有挫折教育的孩子,没有一点抗压能力,心里承受能力那么差,当他遇到问题需要自己解决的时候,怎么会不迷茫!备孕?孕吐如何缓解?怎么办?辅食如何添加更好?宝宝放下就哭怎么办?如果您也有这些困惑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悠悠说育儿,做心中有数的妈妈最新评论原创有趣的育儿知识,多平台特邀育儿作者相关新闻父母溺爱孩子的5种表现,你中了几条父母溺爱孩子的5种表现,你中了几条有书共读百家号当代的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重视得过了头。去年11月29日,上海29岁男子朱晓东杀妻藏尸案在法院开庭审理。受害者小杨的父母,不接受任何赔偿,只求朱晓东判处死刑。他们貌美如花的女儿,曾经不顾父母的反对,穿着白色蕾丝长衫和一条破洞牛仔裤,就嫁给了朱晓东。但婚后,朱晓东不但没有努力赚钱给妻子一个好的生活,反而花她的钱买名牌,养各种冷血动物、甚至和别的女人暧昧。在一次因琐事而引发的争吵中,朱晓东掐死妻子,把尸体用床单裹好,藏在冰柜里。随后,他用妻子的手机发朋友圈和微博,制造对方还在世的假象,隐瞒了整整105天。在此期间,他还透支了妻子十万余元的信用卡,若无其事地到处挥霍。案件发生后,朱晓东的母亲称,他是无意的,他是失手的,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没经历过什么事情。自己的孩子犯下如此罪行,作为母亲居然还一味袒护,其家庭教育方式,可见一斑。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做错事情都能被原谅不追究,那么他便不怕去做错事,甚至走上社会上也是如此。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呈现倒金字塔型,第一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第二层:爸爸妈妈,第三层:孩子。虽说国家已经开放二胎,但上一代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大一部分家庭还是四个老人、两个大人面对一两个小孩的情形。面对家里的独苗苗,很多人疼爱都来不及,哪里还舍得下狠手教育。但一次次的纵容,换来的不是懂事的乖宝宝,而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熊孩子”。等熊孩子长成破坏性更大的熊大人,毁掉就不止是自己,还有别人的家庭,甚至社会的秩序。你溺爱你的孩子,生活却不会惯着他。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有一天会替你教育。只是等到社会出手教育时,他的一生,只怕已毁得七七八八。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中,有一期的城市主人公赵迪,让整个节目组都特别头疼。他不但在学校打架、顶撞老师,回到家里,对着父母,也是搬起椅子就往地上砸,叛逆得不像话。而他的父母,对他说什么话都不管用,完全没有约束力。面对这个问题少年如今的种种行为,他的父母在镜头吐露了自己的后悔。原来,孩子刚出生时,家里很穷,父母只好外出打拼。因为没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他们出于补偿心理,只是不停地塞钱。等到把孩子接回身边时,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孩子根本不听爸妈的管教、只有拿钱的时候会主动找爸妈、要不到钱就闹事。如果这时,父母能够花力气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也许还比较有效。但赵迪的爸妈并没有,他们一心忙着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无暇顾及其他。在金钱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其实是做父母的一种懒政。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给孩子树立原则,只是一次次给钱来解决孩子的吵闹。而这如同饮鸩止渴,轻松了一时,却积累了更多问题,迟早有一天会爆发。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古德在《家庭》一书中说过,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孩子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而从小被溺爱的孩子,势必会在面对真实社会时,产生更多不适。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任何父母都不应该在教育上偷懒。教他规矩,培养品质,锻炼能力,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爱。为此,育儿专家指出了家长溺爱孩子的十大表现方式,供家长对照自查。 特殊待遇,轻易满足就像把好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独自享用。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自私。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容易养成不知珍惜的性格,并毫无吃苦耐劳的精神。 过分注意,包办代替一家人围着孩子转,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做。父母事事包办,只会换来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 生活懒散,当面袒护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毫无规律,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容易缺乏上进心,不自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统一战线,而不是一个在教育时,另一个当面袒护。这样孩子会知道找谁当保护伞,而不会去改正错误。 祈求央告 剥夺独立如哄着孩子吃饭睡觉,答应他把饭吃完,就给他买东西等等,这样容易丧失教育的威信,孩子会养成谈条件的习惯。以保护的名义,不让孩子独自出门、或和别的小朋友玩,会养成孩子严重的性格缺陷。 大惊小怪,害怕哭闹孩子摔着碰着时,父母惊慌失措,容易养成孩子懦弱的性格。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各种迁就,会使孩子变得无情、任性、缺乏自制力。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而家庭教育会给他印上不同的色彩,从而变成他的人生底色。孩子每一次哭闹,都是在探索事情的边界。孩子的每一个无理要求,都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别成为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父母,别培养不明是非、不知轻重的孩子。只有人生底色描绘得好,孩子才会拥有幸福的能力。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有书共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文丨悠悠很多孩子的生理年龄越长越大,心理年龄却总是扯后腿,越长大,反而越迷茫,缺少了主见。孩子迷茫的现在,并不是一时造成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不注意,导致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缺失,很多时候孩子想不迷茫都改变不了。父母这几种容易把孩子养迷茫的行为,要趁早改正。1、包办太多什么都是妈妈来,饭盛在碗里,水递在手里,穿衣服,整理书包等,在妈妈太多的包办下,孩子丧失了自理能力。越不能自理越懒散,越不自信,越没有主见,养着养着娃就被养迷茫了。2、不舍得放手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比如孩子自己端个饭怕烫到他,孩子自己买个东西,担心孩子会买不好,父母太多的担心,把孩子紧紧的拴在身边,一分钟不舍得放手。甚至是,有些宝妈,孩子都挺大了,还会把孩子领去女更衣室,担心孩子没错,但是这种行为不仅耽误孩子,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孩子被父母拴在身边习惯了,当需要自己面对事情时,怎能不迷茫。3、信任的太少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他没做过的事,经常对孩子说,你做不好,让我来吧。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会越来越没有底气,一旦离开了父母需要自己做决定时,反而迷茫,不知所措。4、安排孩子的生活从宝宝还小时,安排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到孩子刚入学后安排他们报哪个学校,上哪个辅导班,每天哪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却忽略了,适时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父母的安排像一种习惯,开始了停止就有些困难,甚至安排到孩子读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被父母安排惯的生活,孩子的思想也懒散了,而且更没有了主见,当有他需要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时,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迷茫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5、总命令式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说,你要怎样,你不能怎样,把孩子养成一个听话的“宝宝”,然而当孩子太听话了,心中的主见也丧失了。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遇到问题总会迷茫是难免的。6、帮孩子阻挡所有挫折看不得孩子受一点苦,父母认为会对孩子不好的地方,能阻挡的全部帮孩子拦下。曾经有位家长,孩子读幼儿园经常迟到,明明是孩子懒床不想起,家长却总给老师解释,是自己工作原因误了送孩子的时间,担心孩子迟到受批评,却在做对孩子伤害更大的事,没有挫折教育的孩子,没有一点抗压能力,心里承受能力那么差,当他遇到问题需要自己解决的时候,怎么会不迷茫!备孕?孕吐如何缓解?怎么办?辅食如何添加更好?宝宝放下就哭怎么办?如果您也有这些困惑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悠悠说育儿,做心中有数的妈妈最新评论原创有趣的育儿知识,多平台特邀育儿作者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不让孩子读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