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入伍,少校是正营吗二十七八岁任营教导员会心理学立个一等功,可信吗?网信说的

少校李列 地震救援就曾出生入死
华西都市报
申海娟(实习)
&&跟帖条&&
李列家人抵达康定华西都市报记者杨涛摄
当地百姓送英雄华西都市报记者刘亮摄
四川安县人
政治教导员,少校
李列当兵走了,妹妹也出嫁了,弟弟也去当了上门女婿。如今,只留下65岁的父亲李生勤和61岁长年多病的母亲张光菊在家,两位老人靠李列津贴和务农维持生计。
不想,一场突发的火灾将老人最引以为豪的儿子夺走了。在道孚“12·5”火灾中,绵阳籍38岁的甘孜军分区某部独立营教导员李列,将英魂永远留在了道孚草原上。李列牺牲的消息,这几天悄然在烈士家乡安县塔水镇明星村传开来。
李列,身兼儿子、父亲、丈夫和军人,他的离去让家乡人悲痛而牵怀。他在亲人、邻居、老师眼里是什么样?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专程前往李列家乡对他的亲人、邻居和老师进行探访。
记者探访:烈士的家很清贫
昨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沿绵阳辽宁大道,转入辽安(辽宁援建安县修建)大道进入安县塔水镇,在塔水镇明星村支部书记刘德明带领下,穿过一排排、一幢幢灾后重建而起的漂亮农房,踏过一道道土田坎,来到了该村一组一个陈旧的小院前。“这就是李列的家。这房子,地震震坏了,他父亲得病20多年了,家里困难,没钱修,只是修补了一下。”老支书刘德明说。
记者进入小院看到,一栋七八年前修建的两层小楼,左边院墙下是敞开的简易厨房,右边是还未完工、新修的副房,说是院子却非常狭窄,只是农家为了安全多了一道围墙。举目环视,屋顶、墙壁,虽然明显有加固和修补的痕迹,但细小的裂纹随处还是可见,唯独墙上那张放大的2008年映秀“5·12”地震抢险救灾,李列所在独立团荣获的“集体一等功”让小屋熠熠生辉。
患病父亲:靠儿子津贴生活
“锦旗旁,长得高高大大、胖胖的那个是我儿子,列娃子……”老人见我们在专注墙上那张放大照片,自豪地对记者说。据了解,李列的父亲叫李生勤,1962年入伍在青海格尔木服役多年,是一名汽车兵。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安一个家,他转业安置到绵阳38队汽车运输公司。后来,李列父亲同身处农村的母亲结婚后,为照顾家转到安县38队汽车运输公司当驾驶员、修理工。
1988年,那时李列正好初中毕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他父亲在修车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腰部、头部被车砸压,虽捡回一条性命,但从此也落下眼部、脑部残疾。整整20多年,长期靠药罐子过日子。后来,李列当兵走了,妹妹也出嫁了,弟弟也当上门女婿而去。如今,只留下65岁的父亲李生勤和61岁、也是长年多病的母亲张光菊在家,靠李列津贴和务农维持生计。
邻居眼中: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对人也好啊,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当兵、当军官,只要一碰到人那叫得你可甜了。”“我们都记得,只要从部队回来探亲,总要给邻居孩子、年纪大的老人买东买西,碰到抽烟的跑老远,都要把烟给你递上。”邻居们纷纷说。
亲人眼中: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
工作中,李列是一个爱兵护兵、忠于职守的干部;生活中,他是一个肩挑家庭重任的孝子、好丈夫、好爸爸。“列哥真不容易,你说他不但要承担起自己父母这个家,撑起自己三口小家,还得照顾独女嫂子那边的父母,多么不容易……”李列的表妹蒋木兰说着流下眼泪。
“李列是我的好兄弟,不管家庭再困难,压力有多大,他总是乐呵呵的,而且把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很好。”李列的堂兄李子述说。
李列的最后一句话
“兄弟,我带一部分战士跟老百姓过去看一下,你集合后续部队,防止孜龙山死灰复燃”。
钟述强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茂强安县报道安县报道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我要报料(有奖报料:20元--1000元)
随时随地 极速报料
虚假新闻举报邮箱:&&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
电话报料:028-&&&&&&&&&&&&&&邮箱报料:
QQ报料:&&
已有条跟帖军改后,他从团政治处主任改任营教导员……|南京军区|政治处|教导员_新浪网
军改后,他从团政治处主任改任营教导员……
军改后,他从团政治处主任改任营教导员……
文 | 子龙他爸图 | 曾涛、陈拓前线哥说军改后,你还好吗?这是改革中战友在互致问候时常说的一句话。毕竟,部队的撤并降改、人员的进退去留,都牵挂着官兵的心。有的单位转隶到了其他单位,有的人分流到了其他岗位,面对大改革大调整,他们还适应吗?他们在新环境新岗位还好吗?有这样一位团政治处主任,这3年间,他先后经历“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两次改革,岗位几经调整。先是从原军区机关干部调任团政治处主任,后是从团政治处主任调任某合成营教导员。他2000年经高考入伍,从军17年来,先后担任军校学员、基层排长,团、师、军、军区政治机关干部,立过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采写的新闻作品曾获得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2015年,他从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事调任步兵某团政治处主任。两年来,所在政治处被集团军评为先进政治机关,两次被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此次“脖子以下”改革,他所在团撤编,他服从组织安排,从团政治处主任调任新组建的某旅某合成营教导员。从大机关到小机关,又从机关领导变成基层主官,这一路走来,他是怎么想的?内心有过怎样的波澜?在新单位组建后的“亲历者话改革”体会交流会上,他上台谈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今天,前线哥将他的发言稿全文转载,让我们看看这几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离别是为了别离远行是为了行远前阵子,我请假回老单位收拾家属房,我家属和儿子子龙赶来帮忙。我给上一年级的子龙说:“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吗?兵已经不是原来的兵,爸爸也去了新的单位——因为改革了。”子龙问我:“为什么要改革呢?”是啊,为什么要改革呢?这个问题每个军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今天,我以《离别是为了别离,远行是为了行远》为题,谈谈自己的军改经历和感悟。感悟一:两次军改经历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不能按常理和老思维去看待新事物,去筹划自己的未来。2017年的这次“脖子以下”改革,是我的第二次军改经历。上次是2015年下半年,我在原南京军区改革之初,有幸到步兵某团政治处任职,那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战友。如果说两年前的军改经历,我从一名政治机关干部转岗为基层政工领导,是一名军改受益者;那么这次“脖子以下”改革,则是我交出两年岗位历练成绩单的政治大考。大家都知道,这次改革对副团和正营职干部影响较大。就我而言,副团已经第三年了,从军区机关到团政治处,从团政治处主任到合成营教导员,乍一看,一路走来,似乎在走“下坡路”,连我母亲也都在为我担忧,问我是不是干得不顺心?其实,懂我的人,为我点赞给我鼓励;不懂我的人,拿我当谈资说笑话。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当完主任当副团职教导员这种事儿,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倒也不失为一种珍贵的人生体验。我们常说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更何况我是主动申请到营里工作,是两次军改的受益者。有首古诗说得好,“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改革就是革命,必然会有牺牲、有阵痛,但我们要相信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这轮军改过后,留下来的每一名同志都是享受改革红利的受益者,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在改革强军成长起来的年轻军官。感悟二:在大是大非面前,千万不能兜转在自己的小圈子、小世界里跳不出来。“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大丈夫许国,不必相送”,这是军人微信朋友圈里常见的励志格言。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边私下苦闷、失落纠结,一边正确看待、服从安排,因为我们是党员;我们总是一边做自己的工作,一边做别人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干部;我们总是一边希望能够有家顾家,一边也明白军人家庭聚少离多是常态的道理。我们不仅是军人,我们还有军属军娃。我在集团军工作的时候,家属在集团军驻地上班;后来我去原南京军区机关工作,家属辞去事业编的工作带着孩子去了南京;两年前我到步兵某团工作,家属带着孩子跟着我到了新单位;这次改革又要去新单位,我家属说:“孩子上小学了不能再折腾了,你自己去吧,注意安全,家里有我呢,反正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在漂着,是个不着家的人,有你没你一个样。”说真的,得知改革调整的消息,我也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我老家在闽西,这几年一直都在奔波,2014年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分配经济适用房,我符合条件都没有要房子,当时就想着早晚要回福建安家。兜转了一圈,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如意事常八九,心安之处即为家。《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要胜天半子,结果身败名裂。其实一个人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善于做通自己思想工作的人是个快乐的人,善于给自己台阶下的人是个幸福的人。前段时间,我表哥给我寄了他的新书《别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说真是亲兄弟,知道我面对改革正在纠结的时候,来了这么一本书。有时候想想也是,何必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呢?我们分离分居,不就是为了家人得到安全呵护?我们聚少离多,不就是为了孩子得到快乐成长?我们不付出,就是别人付出,总得有人干。我们允许个人有想法,但是党员就要服从组织,是军人就要执行命令。尤其是在政治大考、大是大非上,党性要战胜天性,理性要战胜感性。感悟三:千万别在怀旧里迷惘,不能身子转过来了脑袋还没转正。两年前军区机关改革时,整个大院里气氛有些压抑,对单位的眷恋和前途的迷惘,让平日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干部们愁眉不展。记得军区改革前,大院家属有个微信群,名字叫“败家妈妈团”;改革启动后,家属群名改成了“留守妈妈团”;改革结束后,群名改成了“女汉子妈妈团”。从群名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军人家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转变。去年我休假回了趟南京,专门去战区机关看了看,感觉很好,大家都已经适应了新的编制体制。战区机关大楼、饭堂里,五颜六色,陆海空火箭军部队的人同在一个办公室,同吃一锅饭,转身换脑、联合连心,这就是改革取得的成效。我到步兵某团工作两年,这次改革,很多战友走的时候哭得很厉害,毕竟这片沃土寄托着我们太多的青春和梦想;面对70年团队的历史和辉煌,战友们有太多的不舍和感伤。但是我们不能在怀旧里迷惘,活在过去的世界里,要勇敢地张开双臂迎接新生活。旅首长讲,开局影响全局,起跑决定后程,争先才能领先。全军部队都是旧貌换新颜,站上了同一起跑线。我们一连是“海上练兵模范连”,是荣誉连队,我给连长指导员讲,历史要铭记,传统要传承,但在陆军全新的体制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去争取新的更大的荣誉,努力拿到我们旅的第一块荣誉奖牌,领跑陆军荣誉连队。没有这种思想,没有这种决心,就会落后,就会被别的连队赶超。战友们,离别是为了别离。我们军人的离别,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家庭的幸福安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能提供和平安全这个产品,那么有多少家庭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友们,远行是为了行远。不论到哪里,只要有利于提升战斗力,有利于促进部队建设,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再出发,把新长征走得更远更好。让我们在旅党委的率领下,南征北战生死相依,改革强军永远打赢!微信号:njjqrmqxb投稿邮箱:主编 | 陆雄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海阳籍开国少校辛殿良
开国少校辛殿良
辛殿良(1922-&&&&
)山东海阳人。1947年6月参军华野9纵25师73团,1948年4月参加潍县战役,战斗中率本班战士突破外围,逼近潍县城下。在全班只剩4人、弹药所剩无几、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战斗,收集国民党军遗弃的手榴弹,打退敌人19次猛烈进攻,坚守一个昼夜。随后又随主力进击,俘虏国民党军50余人,缴枪70支。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率一个班打入敌后纵深,虽与部队失掉联系,仍积极作战,出其不意地攻击国民党军,俘虏2个班,缴枪25支。入伍两年立功16次,其中一等功两次。1950年5月,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奖章号016),9月25日,时任27军第79师第235团第3营第7连副连长的辛殿良,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为“全国战斗英雄”。
日夜,235团(团长单文忠,政委宋奇光)向囦水里攻击前进。3营(营长李文高,教导员张树川)奉命攻击囦水里西山,副营长高云龙率9连从西山南侧,副教导员迟浩田率7连从西山北侧隐蔽接敌。
辛殿良是在淮海战役后认识迟浩田的。淮海战役27军79师各团伤亡较大,师特务营补充到各团,辛殿良从师特务营调到235团8连当2排排长。“济南第一团”“钢8连”的干部战士有点瞧不起这个刚从师特务营调来的、47年入伍的新排长,笑话他是“新兵蛋子”。8连连长火了,说:“人家‘新兵蛋子’立功16次,你们哪个能比?!”如此一来,“新兵蛋子”出了名。当时迟浩田在7连当副指导员,也认识并开始注意这个“新兵蛋子”了。
第二次战役迟浩田任3营副教导员,辛殿良任7连副连长,因连长有病后撤,辛殿良也就自然“扶正”(1924年6月生,后任3营副营长,1964年转南京机床厂,1978年从南京机床厂党委副书记任上离休,曾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5次,素有“一英七模”之称。)。
辛殿良:“迟教导员有文化,威望高,打仗肯动脑子。1营和2营打柳潭里时就让我们去看,看人家打的好、好在哪里,差、差在哪里。进攻时班排兵力怎么摆,前后距离多少,密了容易伤亡,稀了接应不上,都有讲究。”
“济南第一团”1营和2营攻击柳潭里的教训大家都看到了,轮到3营自己上,千万别干莽撞和蛮干的事。迟浩田和辛殿良仔细分析敌情,认真组织火力,再三告诫战士们注意协同和战术动作。
“迟教导员亲自部署机枪火力,我指挥步兵班。我们反穿棉衣,白里朝外,利用满山灌木丛的掩护向山上运动。山头上敌人在烤火,我们展开战斗队形,悄悄摸了上去,距离敌人二三十米时,突然开火。烤火的鬼子、睡袋里的鬼子一点防备也没有,山头很快就拿下来了。”
“天亮了,我们靠步枪、手榴弹打退他两次反扑。鬼子第二次反扑被击退时,我们顺势组织了一次反冲击,追着鬼子打下去一百多米,这一下就把他给打趴下了。”
235团3营这一仗歼灭美军一个加强连,也创下了一个典型战例。
“团里又命令迟浩田和我组织一个加强排,打通和237团的联系。迟浩田在8连抽了一个班,在我们7连抽了两个班,四十多人,组织了两挺重机枪,两门82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具体由迟浩田和我指挥。(人员)全部(配备)冲锋枪,人少精干,战斗力强。”
我问了一句:“是白天发起攻击的吗?”
老人十分肯定:“当然是白天!”
“前面两个班冲锋,后面一个班掩护。打第一个山头费点力,可营里火力组织得好,硬是压住鬼子,叫他抬不了头。我们猛地就上去了,拿下了第一个山头。后面三个山头较低,营部把火力组迅速前移,据高临下压住鬼子。一个钟头不到,拿下四个山头,缴了二十多支枪,一门无后座力炮,还有报话机什么的,歼敌30多人,和237团也接上了联系。”
“伤亡不大,伤一个亡一个。刚打完团里就来电话说要给我们立一等功,还说为白天进攻取得了经验。”
“晚上军里下死命令叫我下阵地,说团里怎么搞的,把两个战斗英雄(指迟浩田和辛殿良)放在一个排里打冲锋,如果伤亡,影响太大。叫迟浩田回营里,叫我下阵地。”
“我不想下,我下去了就会影响士气。”停了一下,老人又强调:“动摇军心,影响战斗力!”
2006年,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来南京,聂夫人写信向迟浩田反映辛殿良离休后住宅4层,辛老腿脚负伤,行动不便,以求得地方政府(市委书记罗志军,市长蒋宏坤)的照顾。迟浩田当即批复,交与秘书立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军改后,他从团政治处主任改任营教导员……军改后,他从团政治处主任改任营教导员……军事依白百家号文| 子龙他爸图| 曾涛、陈拓前线哥说军改后,你还好吗?这是改革中战友在互致问候时常说的一句话。毕竟,部队的撤并降改、人员的进退去留,都牵挂着官兵的心。有的单位转隶到了其他单位,有的人分流到了其他岗位,面对大改革大调整,他们还适应吗?他们在新环境新岗位还好吗?有这样一位团政治处主任,这3年间,他先后经历“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两次改革,岗位几经调整。先是从原军区机关干部调任团政治处主任,后是从团政治处主任调任某合成营教导员。他2000年经高考入伍,从军17年来,先后担任军校学员、基层排长,团、师、军、军区政治机关干部,立过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采写的新闻作品曾获得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2015年,他从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事调任步兵某团政治处主任。两年来,所在政治处被集团军评为先进政治机关,两次被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此次“脖子以下”改革,他所在团撤编,他服从组织安排,从团政治处主任调任新组建的某旅某合成营教导员。从大机关到小机关,又从机关领导变成基层主官,这一路走来,他是怎么想的?内心有过怎样的波澜?在新单位组建后的“亲历者话改革”体会交流会上,他上台谈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今天,前线哥将他的发言稿全文转载,让我们看看这几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离别是为了别离远行是为了行远前阵子,我请假回老单位收拾家属房,我家属和儿子子龙赶来帮忙。我给上一年级的子龙说:“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吗?兵已经不是原来的兵,爸爸也去了新的单位——因为改革了。”子龙问我:“为什么要改革呢?”是啊,为什么要改革呢?这个问题每个军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今天,我以《离别是为了别离,远行是为了行远》为题,谈谈自己的军改经历和感悟。感悟一:两次军改经历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不能按常理和老思维去看待新事物,去筹划自己的未来。2017年的这次“脖子以下”改革,是我的第二次军改经历。上次是2015年下半年,我在原南京军区改革之初,有幸到步兵某团政治处任职,那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战友。如果说两年前的军改经历,我从一名政治机关干部转岗为基层政工领导,是一名军改受益者;那么这次“脖子以下”改革,则是我交出两年岗位历练成绩单的政治大考。大家都知道,这次改革对副团和正营职干部影响较大。就我而言,副团已经第三年了,从军区机关到团政治处,从团政治处主任到合成营教导员,乍一看,一路走来,似乎在走“下坡路”,连我母亲也都在为我担忧,问我是不是干得不顺心?其实,懂我的人,为我点赞给我鼓励;不懂我的人,拿我当谈资说笑话。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当完主任当副团职教导员这种事儿,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倒也不失为一种珍贵的人生体验。我们常说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更何况我是主动申请到营里工作,是两次军改的受益者。有首古诗说得好,“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改革就是革命,必然会有牺牲、有阵痛,但我们要相信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这轮军改过后,留下来的每一名同志都是享受改革红利的受益者,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在改革强军成长起来的年轻军官。感悟二:在大是大非面前,千万不能兜转在自己的小圈子、小世界里跳不出来。“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大丈夫许国,不必相送”,这是军人微信朋友圈里常见的励志格言。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边私下苦闷、失落纠结,一边正确看待、服从安排,因为我们是党员;我们总是一边做自己的工作,一边做别人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干部;我们总是一边希望能够有家顾家,一边也明白军人家庭聚少离多是常态的道理。我们不仅是军人,我们还有军属军娃。我在集团军工作的时候,家属在集团军驻地上班;后来我去原南京军区机关工作,家属辞去事业编的工作带着孩子去了南京;两年前我到步兵某团工作,家属带着孩子跟着我到了新单位;这次改革又要去新单位,我家属说:“孩子上小学了不能再折腾了,你自己去吧,注意安全,家里有我呢,反正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在漂着,是个不着家的人,有你没你一个样。”说真的,得知改革调整的消息,我也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我老家在闽西,这几年一直都在奔波,2014年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分配经济适用房,我符合条件都没有要房子,当时就想着早晚要回福建安家。兜转了一圈,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如意事常八九,心安之处即为家。《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要胜天半子,结果身败名裂。其实一个人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善于做通自己思想工作的人是个快乐的人,善于给自己台阶下的人是个幸福的人。前段时间,我表哥给我寄了他的新书《别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说真是亲兄弟,知道我面对改革正在纠结的时候,来了这么一本书。有时候想想也是,何必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呢?我们分离分居,不就是为了家人得到安全呵护?我们聚少离多,不就是为了孩子得到快乐成长?我们不付出,就是别人付出,总得有人干。我们允许个人有想法,但是党员就要服从组织,是军人就要执行命令。尤其是在政治大考、大是大非上,党性要战胜天性,理性要战胜感性。感悟三:千万别在怀旧里迷惘,不能身子转过来了脑袋还没转正。两年前军区机关改革时,整个大院里气氛有些压抑,对单位的眷恋和前途的迷惘,让平日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干部们愁眉不展。记得军区改革前,大院家属有个微信群,名字叫“败家妈妈团”;改革启动后,家属群名改成了“留守妈妈团”;改革结束后,群名改成了“女汉子妈妈团”。从群名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军人家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转变。去年我休假回了趟南京,专门去战区机关看了看,感觉很好,大家都已经适应了新的编制体制。战区机关大楼、饭堂里,五颜六色,陆海空火箭军部队的人同在一个办公室,同吃一锅饭,转身换脑、联合连心,这就是改革取得的成效。我到步兵某团工作两年,这次改革,很多战友走的时候哭得很厉害,毕竟这片沃土寄托着我们太多的青春和梦想;面对70年团队的历史和辉煌,战友们有太多的不舍和感伤。但是我们不能在怀旧里迷惘,活在过去的世界里,要勇敢地张开双臂迎接新生活。旅首长讲,开局影响全局,起跑决定后程,争先才能领先。全军部队都是旧貌换新颜,站上了同一起跑线。我们一连是“海上练兵模范连”,是荣誉连队,我给连长指导员讲,历史要铭记,传统要传承,但在陆军全新的体制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去争取新的更大的荣誉,努力拿到我们旅的第一块荣誉奖牌,领跑陆军荣誉连队。没有这种思想,没有这种决心,就会落后,就会被别的连队赶超。战友们,离别是为了别离。我们军人的离别,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家庭的幸福安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能提供和平安全这个产品,那么有多少家庭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友们,远行是为了行远。不论到哪里,只要有利于提升战斗力,有利于促进部队建设,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再出发,把新长征走得更远更好。让我们在旅党委的率领下,南征北战生死相依,改革强军永远打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军事依白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本人有丰富的军事写作经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营级少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