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的误区,你占了几条

& 热门标签: & & & &&&>>&&>>&&>>&&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作者:刘曲&&来源: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传时间:幼小衔接一直是幼儿园、小学、家长等各方面十分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一直将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作为学校和一年级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而这个问题也是幼教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关注与改进。
摒弃知识至上,追求能力为先
在幼小衔接问题上,以往的做法多是片面重视幼儿的知识准备,在大班开设与小学课程相类似的课程,如学拼音、做数学题、写字、读课文等等,更有甚者,直接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用于大班下学期的教学。笔者亲眼看到某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竟然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认识(大于号)。另外,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小学预备班趋之若鹜,也使得这种知识导向的做法愈演愈烈。
在知识准备的问题上,其实一部分小学教师并不反对这种行为,有的教师认为&大班幼儿多学一些知识,会为小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是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十分反对完完全全地学习与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一模一样的知识。过度关注知识上的准备,提前将一年级的知识全部学完,切切实实地演绎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减缓幼儿入小学的压力,相反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一方面,它使得本该享受幸福童年的幼儿,匆匆结束了童年生活,背负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它会严重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行为,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幼儿上小学后学习的习惯与效率。笔者曾走访了几所小学,就该问题向几位一年级的教学组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全部学完的幼儿,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在学习上没有感受到任何挑战,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等不良学习习惯。而等到一年后,幼儿再学习新知识时,&习惯早已养成,难以改掉,&慢慢地会形成&厌学、弃学&等现象,让学校和家长更加为难。
另外,有的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阶段的专门教学训练,直接灌输给幼儿错误的知识和不正确的习惯,使得幼儿一入小学就面临着各种改错的压力,影响了幼儿学习的热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多小学明确提出反对幼儿园教授跟小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笔者访谈的小学中,就有一所大学附属小学明确向附属幼儿园提出禁止向幼儿教授拼音。原因是他们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拼音写法和读法与小学有很大的出入,更正起来十分困难,其中一位教师这样说道:&与其浪费大量时间更改,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不教,这样反倒更容易教学。&
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储备,更重要的是能力素质的衔接。它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尤其是幼儿心理上、习惯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准备。所以,关注幼儿心理上的独立、生活上的自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信心的形成、交友方式的运用等能力素质的提升远远要比知识上的准备来得重要。因此,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一定要走出知识至上的误区,注重全面提升幼儿的能力素质。
摒弃突击衔接,追求循序渐进
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看起来似乎只是6~7岁幼儿(即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这种理解,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大班下学期时才开展衔接工作,安排小学式的课表、桌椅摆放上进行调整、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到幼儿园做动员等等。而小学方面似乎也颇为关注一年级上学期小朋友的适应问题,笔者调查的几所小学中,几位教师都特别提出了一年级上学期的新生入学工作是重中之重,认为做好这学期的工作,就做好了幼小衔接工作。这种只在某个具体时间阶段有一些行为调整的做法是必要的,但这种突击式的衔接工作,对于幼儿的小学适应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从幼儿园这个方面来说,其实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就应明确自身的任务: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扎扎实实地把握好幼儿的每个年龄阶段目标,使其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质。在幼儿三四岁时就应关注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良好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不然,将幼儿的能力培养都压在最后一段时间,集中训练,突击强化衔接,使得幼儿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难以适应,对小学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幼儿园应将入小学的能力素质要求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与阶段,落实在每个学期的教育目标当中去,循序渐进地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全面的准备。
从小学这个方面来说,尤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小衔接问题,而不是只关注一年级幼儿的当下适应问题。其实,6岁、7岁或者8岁幼儿的能力又差了多少呢?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将5&8岁这一时期归为一个教育阶段。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小学二三年级前都应该视为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小学应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时间去适应生活,去调整自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适宜的成长环境。
摒弃各自为政,追求三方互动
幼小衔接工作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它还涉及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可以说,幼儿园、小学、幼儿家长都在为幼儿人小学的适应问题进行努力。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三方各自为政的情况,互动沟通较少,难以形成合力。
多数情况下是幼儿园单向地向小学靠拢。我们看到,幼儿园积极地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主动向小学靠拢,尽量地与小学接近。但小学却很少主动与幼儿园联系(笔者访谈的小学之中,只有一所关系较为密切的某单位的附属小学和幼儿园联系较多,但主要还是幼儿参观小学,其他小学几乎都不与幼儿园联系)。笔者了解到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上很多小学都较为关注小学生常规的养成,如很多小学教师反映,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常常出现上课随意走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告状行为频繁等等,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另外,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关注幼儿学习任务的完成,如教师们反映部分幼儿出现不按时交作业、不写作业、上课时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教师将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等等。而小学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前的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考虑较少,出现了幼儿园&一头热&的现象。
家长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的生活能力提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教育阶段的过渡期,家长和幼儿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笔者曾听闻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出现了失眠、焦虑、紧张等情绪。目前,幼儿园、小学与家长的联动成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应积极配合,以幼儿为中心,三方彼此沟通、有效互动,既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独立性,又要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一方面,三方要及时沟通,相互交流,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生活方式的转变方面,多吸取对方意见;另一方面,三方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合作,如幼儿园和小学共同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场所、举办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或者是学校的做法等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幼儿开展衔接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育阶段的顺利转变。
幼儿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虽然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人的发展不会因为由一个阶段变成另一个阶段就发生骤然的转变。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绝不能离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空谈。开展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其提供适宜的衔接环境,既不能一味地&小学化&&知识化&,也不能忽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要发挥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协作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生活习惯、学习行为以及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性格。
编辑:cicy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1055阅读人气:1084阅读人气:832阅读人气:270阅读人气:892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2483[]阅读人气:895[]阅读人气:4547[]阅读人气:307[]阅读人气:721
12345678910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关于幼小衔接的误区:从大班开始就已经晚了!
我的图书馆
关于幼小衔接的误区:从大班开始就已经晚了!
“先生您好,少儿英语暑期速成班,看看吗?”“奶奶,过来看一下嘛,学游泳学溜冰对孩子好!”“这位妈妈,书法夏令营需要吗?填表送纸巾哦!”“集赞送课程,集赞送课程,幼小衔接,十天包孩子学会50首唐诗!”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宝爸宝妈们放学去接送孩子的时候,肯定都遭遇过被派单员拦截推销的经历,推销员巧舌如簧吐沫横飞,促销手段五花八门各出奇招,宣传单张五颜六色眼花缭乱。你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沦陷,但是最后总是忍不住轻解腰包。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易赚天下父母钱”,这句话准确地描绘了父母的心态,父母的钱容易赚,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幻想和焦虑,焦虑于“人有我无,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焦虑在孩子还处于胎儿状态的时候就开始了,到了孩子大班升小学的时候,会出现第一个峰值。刚踏入素质教育阶段的第一节阶梯,宝爸宝妈们都想孩子可以旗开得胜,一路领先,所以寄希望于五花八门的补习班,指望钱包里一张张的“红杉鱼”可以直接转化成孩子卷子上红果果的100分。因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处理不慎,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然而,幼小衔接通过短期的突击真的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吗?孩子能否通过短短一个暑期的培训迅速变成门门功课排头的小天才?即便暂时领先,这种优势是否可持续?家长们对于幼小衔接总是有着各种错误的认知。A幼小衔接是知识的衔接?×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反映,许多在幼儿园表现稳定,也很聪明的孩子,在上小学以后难以适应,甚至往往会遭遇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障碍,导致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在学习上精神状态差。专注力差导致学习分心,回家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自信心不足导致学习畏难,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容易有情绪;记忆水平差导致学习效率低,生字、单词、公式总是记不住;主动性弱导致学习潜力得不到发掘;课堂规则意识薄弱导致经常被老师批评;课堂思维能力僵化导致课堂反映慢,学习竞争力不足;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依赖于兴趣,导致学习偏科。还有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孩子虽然在一二年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三年级成绩就一落千丈。孩子因为无法适应成绩的下滑和周遭人的眼光,最后选择自暴自弃。住在我楼上的王阿姨就是如此,大班即将升小学的时候,他给儿子昊昊报了暑期1万元的“幼小衔接班”,这个天价的辅导班承诺在2个月内教会孩子2000个汉字,5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暑假知识的大量积累,上小学以后,昊昊果然不负众望,在班上的成绩遥遥领先。自此,昊昊洋洋自得,不愿意预习和复习功课,王阿姨也觉得自家的孩子是天才,即便不用功,也能一马当先。但是好景不长,上了三年级以后,昊昊的成绩一落千丈,进入了班上的“后进生”名单。为什么昊昊的成绩会有这么大的落差?为什么很多孩子进入到小学以后都难以适应?其实,这就在于幼儿园时期和小学时期学习方式的不同。基本所有小学的教育模式都是以静态课堂学习为主,以儿童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为主的的学习方式。虽然有的学校也会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游戏等方式大幅减少,老师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学方式变得相对枯燥和单一,这使得缺乏视觉学习能力和听觉学习能力的孩子,会在初入小学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挑战。许多家长和昊昊的妈妈一样,以为通过短期集中的知识补充就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应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个孩子想在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顺利过渡,就需要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进行学习能力的衔接,这个衔接指的不是知识上的衔接,而是学习能力上的衔接。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关系,就好比中国的一句俗语“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只是给孩子“鱼”,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给予的是“渔”。当孩子拥有学习能力的时候,他就拥有了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B幼小衔接从大班开始?×知识的积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能力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去培养。从表面上看,幼小衔接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大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这段期间,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是应该贯穿在整个幼儿阶段的。因为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起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能力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形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幼小衔接就是孩子在能力、思维等方面衔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从孩子3岁开始,历经多个关键期,持续到小学一年级结束。例如:儿童内感官之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的关键期从2岁到6岁;儿童记忆快速提升期从3岁到7岁;儿童规则意识的关键期在3岁到5岁;儿童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从3岁-8岁;儿童抗挫能力的关键期在3岁-7岁……儿童很多幼小衔接能力的关键期是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的,如果不重视,到了大班已经很难解决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幼小衔接的效果。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了昊昊的例子,昊昊的成绩会一落千丈就在于他只是速成掌握了知识,而没有掌握学习能力。领先的知识积累让他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为了班里的排头兵,但也让他骄傲自满,误以为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够获得好成绩。然而,知识是可以穷尽的,所以当三年级已学的知识已经耗尽的时候,昊昊就开始落后了。C幼小衔接一定要上培训班?×《常州晚报》的记者曾经在幼儿园做过一个调查,受访家长有235名,结果显示约有72.3%的家长打算送孩子上“幼小衔接班”,有58.4%的家长曾经自己给孩子补习过小学知识,其中,算术、拼音是家长最想让孩子们补习的。报名“幼小衔接班”,然后指望这些培训班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是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数你链接,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孩子陷入误区,一是过度的学习,提前学习太多的小学知识会让孩子在上小学以后缺乏兴趣,二是只学习知识,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其他方面缺乏准备。事实上,幼小衔接培训班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短期内,但是要想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只有培训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因为幼小衔接的内容不仅有知识,还有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培养、行为习惯培养、社会适应性培养等。而不管是习惯、能力的培养,还是孩子社会适应性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教育最怕的是“5+2=0”。因此,如果幼小衔接要想有好的效果,家长也一定要积极参与。&品牌介绍《心本课程》由津心教育联合国内外顶级的心理学专家自主研发,是中国第一套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从美国引进的幼儿园心理课程。该系列课程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为主导,以集体体验式游戏为教学模式,侧重幼儿真实美德,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强调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心本课程》现已经过近千家幼儿园教育实践,30000多名幼儿园老师参与课程实践检验,超过百万名儿童受益终身。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幼小衔接的5大误区,你中了几个?(建议家长都看看)幼小衔接的5大误区,你中了几个?(建议家长都看看)母亲的爱百家号每年5、6月份,家长们都会为“幼升小”忙活起来。幼小衔接旨在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让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也是倍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为什么重要且很有必要?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两者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小学教育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虽然也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游戏的成分已经大为减少,这使得一直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孩子,在初入小学时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很多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却常常出现偏差,有的甚至陷入误区,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家长们容易走入的5大误区吧:误区一:孩子上大班后才开始准备幼小衔接,不能等到孩子升入大班后才“临时抱佛脚”,而应该是从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的长期过程。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并未重视,等到孩子入学前夕开始准备,才发现有点来不及了。明智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幼小衔接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大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这段期间,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应该贯穿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为幼小衔接做准备,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才进行,而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准备。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校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所谓的“名校”,花天价购买学区房。其实,择校不如择师,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一味地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其实没太大必要。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应与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盲目地送入名校,孩子跟不上反而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个性的发展。误区三:重知识轻能力有些家长认为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过早学习唐诗、识字、拼音等,孩子虽然表面上掌握了很多知识,但会让他的认知过早符号化,进而影响想象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家长的事事包办也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还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3.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交往能力,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学会同伴间相互合作、沟通交流。误区四: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建设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相关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误区五:孩子表现不好就批评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哭闹、消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一落千丈”等现象。有些家长很着急,认为是孩子学习不够努力而一味地指责和批评。1.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不要随便责骂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大胆激励。2.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个问题都当作共同成长的机会。3.保持良好的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长。●《弘乐童正·幼小衔接》科学化突破幼、小阶段的学科断层,以国文、数思、英语、艺术课程等为突破口,实现孩子全优过渡和校区可持续性盈利的前沿型学科。优势:帮助孩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鼓励孩子对小学新阶段的学习和独立生活充满期待;帮助幼儿阶段的孩子习获自理之力,为小学阶段培养优质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弘乐童正·幼小衔接》课程★从《说文解字》中发现规律,识字入手,一年识记近千字★从古典文化中找寻灵感,阅读先行,一年阅读十万字★从基本笔画练起,笔笔到位,一丝不苟中,练就一笔好字,定后而静基本笔画书写口诀长横(帅哥横)写横不能平,左低右高行,起笔、收笔重,行笔慢又轻。(写横要左低右高一点儿,长横平展如挑担。)运笔过程:起笔、行笔、收笔。悬针竖(美女竖)顿笔、回头、由重到轻、由慢到快、迅速出锋。点(宝宝点)轻起笔、转身、回头(回锋收笔),点要压团。★从计算起步,丝丝入扣,思维训练中,形成数学能力互动教学:孩子们利用身体,增强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老师通过各种小游戏,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易学不易忘。《弘乐童正·幼小衔接》课堂《弘乐童正·幼小衔接》汲取了《易经》中“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髓,努力秉承“用中国文化培养中国人”的教育宗旨。德州晚报小记者学校欢迎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光临!地址:德城区新华路新街口文化园斜对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母亲的爱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工作,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每一个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这些幼小衔接的误区 你中枪吗 07:50:45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记者魏志阳 摄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明起预报名
昨天早上9点,离校长讲座还有半小时,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来到校园,发现一些家长8点多就来了。俞国娣悄悄打了一个电话,两分钟后,校园里响起了动听的音乐。
细心是俞国娣的特质,她把这种特质也融入到了崇文实验学校的文化中。周一开始,学校开始接受预报名,俞国娣说,每年这个时候,就有不少家长会发短信来问:“俞老师,我小孩下半年读大班,他需不需要上幼小衔接班?”细心的俞国娣发现,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和关心幼小衔接问题,但其中有些家长走入了升学的误区。所以,这次的校长讲座,俞国娣就是从三个幼小衔接的误区开始的。
这三种现象不可取
俞国娣说,对于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这是一个大问题,可能500字也解释不清,她的建议是:因人而异。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有三个现象比上什么培训班更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现象一:重知识,轻能力。
许多家长认为,民办小学招生时就是考察孩子会不会拼音、识不识字、会不会算术。其实,学认字或算术讲究顺其自然,这些知识在进入小学后,学校会零起点教孩子,学校看重的是孩子表现出来的学习知识的能力。
还有一些家长希望小孩能提前识字,能有超出同龄人的识字量。他们会这样跟孩子说:“今天,你把这两个字记下来,否则就不带你出去玩。”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暗示,会给小孩一种印象:识字是个坏东西,它影响我出去玩。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厌学的态度。
俞国娣建议家长,不妨改成这种的方式引导孩子:如果今天你能把这两个字记下来,妈妈就带你去少年宫玩。
现象二:搞突击,缺坚持
幼小衔接不是突击去学校上课,衔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培养小孩的专注力,不断地从生活小事上锻炼孩子,而不是带小孩去上一天两天的训练班。
现象三:只焦虑,不行动
很多家长为了升小学的事急得焦头烂额,但就是没见他们带孩子去学校看看。许多年轻家长宁可刷微信,也不愿意花一分钟的时间去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来源:钱江晚报&&&&作者:&&&&编辑:高婷婷&&&&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90%的家长都会犯的育儿误区,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9种对孩子的成长伤害最大的溺爱,看你占了几条!
特殊待遇 TOP1
过分注意 TOP2
轻易满足 TOP3
祈求央告 TOP4
包办代替 TOP5
大惊小怪 TOP6
剥夺独立 TOP7
害怕哭闹 TOP8
当面袒护 top9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为了孩子着想,你给他的爱应该是为其长远发展考虑,而不要使此时的蜜糖变成他日的砒霜!
由于篇幅原因,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家长在教育孩子和孩子学习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与我交流!
我每天也会在朋友圈分享关于学习方法,考试技巧等知识,家长可以随时查看!
老师微信:jiyifa358(长按可复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