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康可以康复吗?康复后怎么才能不复发?

共济失调的康复(转载)
发布时间:&&&来源:&&&
  一、定义:共济失调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的运动不协调和平衡障碍。协调是指平稳、准确和控制良好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平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康复治疗部蒋益  二、类型  类型病灶病因  1小脑型&&小脑、脑干(与小脑联络的通路)小脑肿瘤、炎症、血管病和变性病  2深感觉障碍型&&末梢神经、神经根、后索、丘脑、神经及神经根炎、脊髓痨、压急  顶叶性联合变性、遗传性共济失调、顶  叶或丘脑病  3前庭型&&前庭及神经和核前庭神经炎和脑干病变,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  4额叶型&&额叶前部(额-桥-小脑束;齿额叶肿瘤、炎症、血管病和变  网状核-红核-丘脑-皮质束)性病  三、常见表现  (一)协同不良  (二)辨距不良  (三)眼震  (四)意向震颤  (五)失平衡  四、共济失调的治疗  以康复医学临床中较常见的小脑型共济失调为主叙述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  (一)治疗目的  对小脑型共济失调的治疗目的包括以下诸方面。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①增强近端稳性②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二)治疗的原则  (1)起初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  (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第一步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如为了站稳可用手扶桌面等)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上肢的肩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直到患者能能控制其身体的单个部分、并对近端的姿势调节和平衡有一些控制为止。  (4)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其控制,并慢慢地用下述方法引导。①减少压缩的压力;②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③增大运动的范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④从远端处理患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⑤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⑥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在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  (5)在近端加重量200g-2kg以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但需注意,近来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像深感觉型共济失调那样的患者,加重量是有效的;但对于本体感完好的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效果不甚显著。  (6)以后治疗集中在促进患者的稳定和在特殊位置上的运动控制。  (7)要注意的几点:①在改善姿势稳定和平衡中,负重、压缩、交替轻拍、肢体的空间定位和控住等促进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结合情况应用。②对这类患者应用震颤是不适宜的。③PNF中的节律性稳定不适于用来建立这类患者的姿势和近端稳定,因患者的问题是要通过微细的肌控制以调节运动,而不是激发运动单位或保持固定的位置。④在患者仍缺乏姿势稳定和平衡时,不宜在水中运动池中作直立运动,因浮力会加重失平衡。  治疗的方法  (一)改善坐位的姿势稳定  (1)患者坐在低的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使头在空间定向。一旦能正确地完成,治疗师通过对他的肩、骨盆、膝和踝的分别压缩帮助他了解其身体部位和位置。  (2)在(1)的位置上,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练习骨盆的运动,进而让他抬起一手,并探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躯干稳定、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  (3)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稳坐片刻,就轻轻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轻微地移位,以激发他的自动平衡反应。  适应后,治疗师逐步增大其重心的位移程度,但要防止过大,致使其反应过剧而失去控制。  (4)一旦患者能使双上肢游离地进行其他功能活动,治疗师就要利用让患者将上肢在空间的不同地方定位、控住和交替轻拍,促进他对肩胛带的控制,患者以后必须练习向各个方向探取物体,抓放物体,持物作关节全范围的运动。  (5)一旦患者双上肢能游离地活动而无需支持,就要准备作站起的练习:前倾骨盆,伸直脊柱,身体在骨盆上前倾,先作小范围的活动,获得控制后再增大活动范围。  (6)治疗师在患者前方一定距离处竖立一根体操棒,上端持在治疗师手中,下端立于地板上。患者坐在低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双足平放地板上,双上肢伸直向前,双手握住体操棒,治疗师通过将棒向患者方向轻轻地推而对他的上肢和肩胛带进行压缩,促进这些部位的稳定。然后再让他前倾骨盆,伸直脊柱,使躯干在骨盆上作向前、向后和向侧方的小范围活动,获得控制后再逐步增大活动范围。进而让将双手放自己膝上,继续上述的练习,如感不够稳定,可让他用双手向下对双膝加压。  (7)让患者坐在一个高度与椅子相近、并由治疗师稳定住的体操球上,双上肢支持在前方小桌上,在保持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的情况下,利用球的灵活性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起初活动范围要小,治疗师控住球以进行帮助。以后减少对球的控制,并让患者一手离桌放于自己膝上,继续练习,改善后再将另一手也离桌放于膝上练习。  (8)患者的起始位置同(7),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治疗师较大范围地活动球,患者适应后,他的上肢的变化同(7)。室内骑电动马和室外的骑马慢跑同样是练习坐位平衡的有用方法。  (二)改善站和走时的姿势稳定  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站和走时的主要问题有:骨盆在双下肢上不稳定;在适当地伸髋站着时平衡有困难,原因是他们倾向于轻屈髋、躯干倾向前而使体重后倾地站着;步行时由于骨盆侧向不稳定,为避免跌倒而加宽步行的基底,即两足的左右距离加宽。  对这类患者,整个站立期必须在适当的位置和排列上练习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伸髋时他必须感知骨盆在站直的双下肢上的运动。此外,他还必须学习在关节活动范围很小时的精细控制,如控制骨盆的每侧距中线5cm的活动等,后者与骨盆的侧向运动有显著关系。  对上述问题,治疗人员可进行如下的训练。  (1)在站立中期,即一下肢在前另一在后地站着时,体重移向站立的下肢,在此情况下要练习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其法如下。  1)双上肢前平举,轻外展、外旋,掌心向前方,抵在站在前面的治疗师的双掌上,治疗师通过患者伸直的双上肢施加压缩以建立其上躯干的稳定和控制,并使患者能集中在控制骨盆在站立腿上向前运动上。  2)患者双上肢前平举,轻外展外旋,双手握住治疗师竖于其前方的两根长棒上,治疗师再次通过推动棒对患者进行压缩,目的同1)。  3)患者双上肢前平举,轻外展外旋,双手分放于治疗师双肩上,但不应靠在治疗师身上。治疗师引导患者躯干和骨盆在站立腿上方向前运动。一旦患者姿势已正确,可进行下列活动:①通过患者负重站立腿侧的骨盆和髋向下压缩;②猛击髋外展肌以获骨盆的侧向稳定;③猛击髋伸肌以获骨盆的前后方稳定和对髋伸肌的控制。  (2)为发展在直立位重新获得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治疗师可在各个方向上应用交替的轻拍。①患者双足平行地站着;②患者在站立中期的位置上站着(可两腿轮流向前)。  (3)为练习在窄基底上行走和使步距对称,患者可在地板上预先标好的脚印上行走练习。  (4)为练习对称的步行,可用下面方式踏步:①与节拍器或音乐同步;②与治疗师的计数同步;③与患者自己的计数同步;治疗师控制患者的肩,使肩活动与正常走路的姿势同步。  (5)为使患者有在站立腿上平衡的感觉,治疗时单膝跪在患者前方,患者将迈步腿屈髋、屈膝、背屈踝地将足放在治疗师股上,治疗师沿站立腿的骨盆和髋向下压缩。一旦姿势正确,为进一步增加稳定性,治疗师可通过迈步腿的膝向下压缩。  (6)为时患者有正常向前踏步的感觉,治疗师可将患者放在自己股上的足移到正常足根着地时的位置以引起相应的平衡反应,此时患者的站立腿必须仍保持于伸髋位。  (8)为训练步行和推进步态活动,可让患者:①走和越过障碍物;②弯腰拾物或探取物品以改变重心的高度。  (三)改善协调  为改善协调可进行Frenkel体操(Frenkel&&exercise),详见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  现以上肢的抓握、下肢的步行和本体感受损或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训练方法。  (1)抓握抓握这种复杂的动作要求手指有众多肌肉的协调。抓时拇、示中指像抓卡盘一样抓住物体,这种方式及其变型占所有抓握动作的70%;用四指接近大鱼际部的方式及其变型占20%;用拇指接近示指桡侧或另一指尖的方式再次之。  所有手指的这些动作都是以已经再神经系统中形成并且已事先编定程序的印迹或记忆印迹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形成这些印迹,即使每条原动肌都能动作,动作也不会协调。印迹是预编程序的某条肌肉的活动形式的神经过程,一旦形成将像记忆那样能够保留,并且每次兴奋时能使有关肌肉产生相同的运动形式。  为掌握不同形式的抓握动作,要求婴儿和儿童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多根肌肉的协调印迹。婴儿在8个月时还不能用拇、示指夹捏,此后再训练几个月才达到初步的协调;儿童需2年多的练习才能握住一根铅笔和绘一简单的直线,如要临摹一个三角形,还要再训练3个月。正常成人形成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印迹需要几百万次重复才能完成。  上面简述了正常成人形成协调的难度,至于协调功能受损的患者,像准确抓握这样的运动,假如不分解到每个分节动作在直接的意识下都能准确地练习的程度,决不可能形成完美的协调。因此,一是必须把动作分解到患者能切实掌握;二是使患者能在正确的运动形式下每日练习几千次的动作,后者提出了如何防止单调和使患者乐于自觉地进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作业疗法,把治疗训练寓于能为患者带来益处的作业中,并在训练中穿插一些使患者身心愉悦的活动,以便增加他们对重复训练的兴趣。积木、木钉盘或木钉插板(一块板上有许多小洞,可把细木钉插入,插成各种文字或图案的形状)、用小片的马赛克镶拼图案、玩扑克牌、打麻将、下跳棋或围棋、弹电子琴、弹竖琴、打字等均可交替地进行,让患者在作业和文娱中完成上千次的活动。变换活动的种类除能防止单调外,尚可有助于注意力的维持。  (2)步行步行是最有代表性的下肢协调运动在训练平衡与恢复平衡的基本印迹时,是从训练行走开始的。早期训练时,同样要把动作分解到患者能切实掌握并能准确地进行的程度。每一训练阶段,应有选择的为患者提供外在的稳定,以便他能  Frenkel体操是为改善下肢本体感觉控制而逐渐增加难度的一组训练。在开始时是没有重力的简单运动,而后逐渐发展到使用髋和膝部运动并在抗重力下进行更为复杂的运动。它对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本体感觉障碍特别有用。反复练习能帮助患者形成各种有用的本体感觉。假如患者每月完整的本体感觉,就必须将患者置于他能用视觉看见其动作的位置。  训练开始时,应在治疗师监护下进行,强调动作要慢,准确,位置要适当。为避免疲劳,每一课的每节体操不要超过4次,应在最初的简单运动完成后,再逐渐进行较困难的形式,患者能自己进行每节体操后,应让其每3-4小时练习1次。  1)仰卧位练习:患者躺在表明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足根能很容易地沿着床面滑动,头部枕起,使其容易看到小腿与足。①沿床面滑动足根,屈曲一侧下肢的膝、髋部,尔后恢复到原位。对侧下肢重复这动作。②同第一步一样屈曲髋、膝部,然后外展已屈曲的髋部,再恢复到屈曲位,最后恢复原位。③髋膝部半屈,然后恢复到伸直位。以后加人外展和内收。④屈曲一侧下肢的髋部与膝部,按口令在屈曲或伸直的任何部位停顿。⑤同时同等地屈曲双下肢再包括外展、内收、伸直。⑥同时使双下肢髋、膝部呈半屈位,再加入外展和内收、伸直。按口令停止在某一位置。⑦屈曲一侧下肢的髋、膝部,并把足根抬高离床面5cm,恢复到原来位置。⑧同⑦一样屈曲下肢,将足根置于对侧髌骨上。连续增加运动项目,使足根能接触到髌骨的中间、踝部、对侧足趾、膝关节以及小腿两侧的床面。⑨同⑦一样屈曲下肢,然后使足根接触髌骨、胫骨、踝部和足趾。反向重复上述运动。⑩同⑦一样屈曲下肢,然后按口令将足根接触治疗师所指示的某一点。11屈曲髋部、膝部,并将足根抬离床面5cm,将足根置于对侧髌骨上,再沿胫骨嵴慢慢地滑到踝部。反向重复上述动作。12同11之方式,将足根沿对侧胫骨嵴下滑,跨过踝部和足直至足趾。若足根即将滑到足趾,对侧膝关节在做这一节操时应轻度屈曲。按口令停住在某一运动姿势。13双踝双膝处同一位置,双侧足根抬离床面5cm,同时屈曲双下肢,恢复到原来位置。按口令停留在某一姿势。14在足跟接触床面情况下,双下肢交互屈曲和伸展。15足跟抬离床面5cm,双下肢交替屈曲和伸展。16足跟抬离床面5cm,双下肢同时屈曲、外展、内收、伸直。17将足跟准确地置于治疗师在床上或对侧下肢指定的位置。18联合各种下肢运动,并使患者足跟随治疗师手指运动。  2)坐位练习:①在一张有靠背和踏板的扶椅上,练习维持正确坐位姿势2min。在没有扶手的椅子上重复上述动作。再在无靠背的椅子上重复上述动作。②治疗师计算仅足跟抬离地面的时间,逐渐改为练习轮流将整个足跟抬离地面,然后准确地把足再放到地面指定的位置。③用粉笔在地下划两个“十”字标记,轮流使足顺所划的“十”字向前、后、左、右滑动。④按治疗师的节奏,练习从椅子上起身和坐下:屈曲膝关节,将足置于坐椅前缘下方;躯干在大腿上方向前屈曲;伸直髋、膝,站起来,然后伸直躯干;向前稍屈曲躯干;屈曲髋、膝部坐下;伸直躯干,再坐回椅上。  3)站位练习:①侧走:侧走时容易平衡,因为患者不需要以足趾或足跟为枢轴,那样会减小其支撑的基底面。这一练习有节奏地进行:把体重转移到左足;右足移30cm;把体重转移到右足;使左足向右足靠近。向右或左,每步的大小可以不同。②在35cm宽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将右足恰好置于右边线的内侧,左足亦恰好置于左边线的内侧,强调位置要正确,走10步后休息。③向前走,把每步都踏在地板上绘好的足印上,足印应平行且离中线5cm,进行1/4步、1/2步、3/4步及一整步的练习。④转弯:提起右足趾,右足以足跟为轴向外转动;抬起左足跟,使左小腿以足趾为轴向内旋转;将左足提到右足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小脑共济失调也称Marie共济失调,属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的病变之一,主要以小脑萎缩和其神经传导通路受累为特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其它感觉和运动系统的障碍。解剖学上...
共济失调(三)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概念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小脑、脑干。大庆龙南医院神经内科惠凯分类一、遗传性共济失调1)...
共济失调(三)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概念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小脑、脑干。大庆龙南医院神经内科惠凯分类一、遗传性共济失调1)...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怎么进行?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怎么进行?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怎么进行?
脑瘫、小儿脑瘫最合适的治疗年龄?多年临床经验医生建议:30岁以前治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专长:脑瘫、脑发育不良、脑萎缩、帕金森、脑外伤后遗症及神...
&&已帮助用户:14576
指导意见:1、开始时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肠胃炎,肠炎...
&&已帮助用户:55433
指导意见: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2、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3、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问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要怎么做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80745
指导意见:小脑性共济失调是迟发性脑神经损害,发病原因是原受累神经因缺血时间过久导致的神经支配区血供障碍而迟发性病理改变。能否控制病情继续发展,必须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才能议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本病易迟发更严重的神经萎缩导致不全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案,中西复合治疗增强改善神经受累局部微循环血运以养神经,软化瘢痕调节神经利于病灶再生修复。
问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怎么做?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258527
指导意见:(1)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2)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3)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4)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问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怎么做?邻居家老人患了共济失调,...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脑瘫、帕金森、脑萎缩
&&已帮助用户:3484
病情分析: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意见建议:
建议发病早期接受合理治理,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自理,治疗期间不要时常中断,要坚持治疗
问共济失调要做什么康复训练?好朋友的亲戚得了共济失调...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脑瘫、帕金森、脑萎缩
&&已帮助用户:3484
病情分析: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意见建议:
建议发病早期接受合理治疗,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自理,治疗期间不要时常中断,要坚持治疗。
问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训练怎么做才能有效果呢?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2520
病情分析: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意见建议:共济失调康复训练:
(1)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2)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3)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4)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问家属怎么帮助老人做好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67814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暂时考虑为共济失调的可能性较大!!可以使用益母草、丹参、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煎服,且有足够的治疗周期的话,是可以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意见建议:在饮食上注意平时注意平衡膳食,食物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优质蛋白,饮食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在情绪上注意情绪大起大落,在大小便上注意,对疾病的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共济失调康复训练与恢复时间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2期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与恢复时间的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Frenkel训练法对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其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共济失调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Frenkel训练法。训练前后采用共济失调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项目评分标准(ADL)和改良Barthel指数(BI)来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共济失调同期对照15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9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 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的共济失调有效,并能提高ADL水平。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43.3;R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春梅;曲红伟;秦楠;杨阳;;[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04期
章春园,邵国富,包仕尧,温仲民;[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5期
郭鹏;邓红琼;刘丽美;;[J];中国康复;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玉莲;王颖;;[J];北京中医药;2008年01期
张慧敏;[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01期
宋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5期
闫奕;崔宝玲;王强;;[J];当代医学;2011年17期
刘新英;;[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年06期
翁绳文;[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林婷婷;[J];福建中医药;2004年06期
柯明远,吴秋英,杜志乾;[J];福建中医药;2005年03期
庄丽明;骆良钦;;[J];福建中医药;2010年05期
唐志敏;王进;张春琳;黄玉芳;曾媛;胡桂贤;王慧敏;;[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秋红;龚艳菲;吴玉玲;林建强;;[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陈炜炜;陈超群;蒋功达;;[A];浙江省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航海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吴瑾;;[A];2012年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边辉;[D];燕山大学;2011年
杜亦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李贞兰;[D];吉林大学;2008年
孙嘉利;[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纪彪;[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金凤;[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高放;[D];吉林大学;2004年
巴努·巴克尔;[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白愉乐;[D];吉林大学;2008年
韩珂;[D];吉林大学;2008年
赵祥欣;[D];浙江大学;2008年
贾为宗;[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夏政伟;[D];中南大学;2010年
王琼;[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志金;舒彬;尹志勇;;[J];重庆医学;2008年17期
陈琳;郗海涛;黄红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9期
陈惠君,朱雨岚,邹子奇,韩娜;[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年12期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沈敏海;[J];中国康复;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来金;邓炼青;;[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6期
孙文杰;韩志双;刘淑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5期
,张喆颖;[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5年04期
臧小点,莫玉梅,王凤芹;[J];实用护理杂志;1996年07期
高楚荣,王有祥;[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7年02期
乔丽萍,曹颖,秦炯;[J];人民军医;1996年11期
郭鹏;邓红琼;刘丽美;;[J];中国康复;2010年05期
刘爱国;;[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林晓东;[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年02期
王俊杰,董秀钥,申文江;[J];中华肿瘤杂志;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锦良;;[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静雯;陈艳丽;王义典;;[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刘文;;[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葳;齐玉梅;张明;王昕;杨辉;许晋;;[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耿桂灵;孙伟辉;;[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成巧梅;;[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马荣娟;门跃斌;唐喜芳;;[A];河南省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资料汇编[C];2007年
董凤娇;成巧梅;;[A];河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及腹膜透析护理新进展学术交流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7年
徐玲丽;;[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春苗;;[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福新;[N];家庭医生报;2007年
陈福新;[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陈福新;[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杨超;[N];民族医药报;2008年
董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尚君;[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林中;[N];民族医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小洁;[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王春艳;[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济失调可以康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