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学习入门如何判断ac dc

单片机5V电源接头的三个引脚,哪个是接+5V的,是不是背面那个,旁边标有DC字样的引脚?_百度知道
单片机5V电源接头的三个引脚,哪个是接+5V的,是不是背面那个,旁边标有DC字样的引脚?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亲,是这个么,1号接5V电源,2接负极,3接地,我一般把3号头剪掉不用
采纳率:75%
VCC引脚接5V,GND接地
没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什么3个引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 STM32F0系列的单片机设计一种单相AC-DC 变换电路
查看: 3362|回复: 3
佃户,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积分38帖子
摘要本系统以单相整流为核心,F0系列检测功率因数及产生PWM波形,进行闭环反馈控制,从而实现稳压输出。该系统主要由电源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构成。电源电路主要由、整流桥和滤波构成;主电路由功率管()、电力、和滤波电容构成;控制电路使用HOK 单片机,由核心控制芯片HT32(HT66)及其外围电路构成;驱动电路是简单的光耦隔离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主要包括保护、保护和过热保护。通过以上装置实现AC-DC转换并且使功率因数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本装置还有功率因数的检测与显示功能。
关键词:AC-DC& & PWM整流电路&&稳压&&功率因数&&
1.电路设计分析本项目采用STM32F0系列的单片机设计一种单相AC-DC 变换电路。(1)利用单片机产生PWM,控制单项桥式整流电路的控制级,即控制MOSFET管的通断;AD实时采集输出电压电流,然后采样值与设定值比较用于控制PWM的占空比用以稳定输出电压,在输入交流电压=15V、输出直流电流=2A 条件下,使输出直流电压=36V±0.1V。(2)利用LM393将交流信号转换成方波,并用单片机中断检测上升沿或下降沿,根据前后沿的时间计算出相位,根据相位即可计算出功率因数,实现AC-DC 变换电路输入侧功率因数的测量,测量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03。(3)利用软件,一旦输出电压电流超出额定条件单片机即停止输出PWM,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为2.5A±0.2A。(4)利用单片机产生的PWM波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在=15V,=2A,=36V 条件下,使AC-DC 变换电路交流输入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8。(5)能够根据设定自动调整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调整范围不小于0.80~1.00,稳态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03。(6)按键和显示电路充分利用单片机端口;(7)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该单片机的串口将数据实时传送给上位机,可实现对电路的各项参数实时监控。
& && &图1电路设计图
2.系统理论分析2.1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方案一:利用PWM专用芯片产生PWM控制信号。此法较易实现,工作较稳定,满足要求。方案二:利用STM32F0系列的单片机产生PWM控制信号。让单片机根据反馈信号对PWM信号做出相应调整以实现稳压输出,这种方案实现起来较为灵活,能够更为准确的测量所需参数。在这里我们选择方案二。
2.2功率因数测量电路的分析对于某一正弦信号,周期性地出现过零点,测出过零点的时间即可以测出该信号的相角。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得到低压交流信号,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交流信号转换为TTL方波脉冲。利用输入两路信号过零点的时间差,以及信号的频率来计算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2双路LM393整形电路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其中,N为两路信号的上升沿分别触发计数器的差值,为单片机时钟频率,T为输入信号的周期。2.3功率因数测量及实现方案方案一:利用求出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差来求取功率因数主要原理如下:设电压信号为:u=sin(+θ)电流信号为:=sin利用傅立叶算法来计算出50Hz的基波分量,电流、电压的实、虚部分分别为:={},={} ={},={}&&根据电流的实、虚部的值,可以求出电压的相对相角,再考虑由于顺序采样引起的电压相角的滞后;实际的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功率因数为。& & 此方法求取电压、电流各自的相位角,理论上完全考虑了系统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各次谐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但是,傅氏滤波能够完全滤除各次谐波的条件但是却对于无限长的信号;而采用的全周傅氏滤波方法。并不能滤除高次谐波以及非周期分量。所以,无法精确测量系统的功率因数。
方案二:利用过零点测量电压、电流之间的相角。对于某一正弦信号,周期性地出现过零点。测出过零点的时间即可以测出该信号的相角。由CPU对过零点打上时间标签,这个时间标签准确到2μs,在CPU内由时钟建立标准50Hz的信号,并求出被测量信号相对标准50Hz信号的角度,这个角度为绝对角。根据下面的图1,第j个测量点的过零时刻分别为, .则在时刻相对于标准50Hz信号的过零时刻i*20ms的值为:& && && &= ()相对参考点的角度为:=- 其中,j表示第j个测量点,表示时刻参考点相对于i*20ms的角度,的单位为。 & && && && && &图3 相角测量原理图& &采用这种方法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可以求出电压超前于电流的相角。然后,即可以求出系统的功率因数,在单相交流电中利用单片机且容易实现,这里选择方案二。&&3.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图3.1单相PWM整流电路3.1.1单相PWM整流电路结构示意图目前在各个领域实际应用的整流电路几乎都是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或二极管整流电路。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电路滞后于电压,其滞后角随着触发延迟角α的增大而增大,位移因数也随之降低。同时,输入电路中谐波分量也相当大,因此功率因数很低。二极管整流电路虽然位移因数接近1,但输入电流中谐波分量很大,所以功率因数也很低;而PWM整流电路是采用脉宽调制技术和全控型器件组成的整流电路,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整流电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PWM整流电路进行有效的控制,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序,从而调节了交流侧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使之接近正弦波并与电路电压相同或相反,不但有效地控制了装置的谐波问题,同时也使得变流装置获得良好的功率因数。
图4单相全桥PWM整流电路
单相电压型桥式PWM整流电路最初出现在交流机车传动系统中,为间接式变频电源提供直流中间环节,电路结构如图所示。每个桥臂由一个全控器件和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组成。L为交流侧附加的电抗器,起平衡电压,支撑无功功率和储存能量的作用。由图所示,能量可以通过构成桥式整流的整流二极管~完成从交流侧向直流侧的传递,也可以经全控器件~从直流侧逆变为交流,反馈给电网。所以PWM整流器的能量变换是可逆的,而能量的传递趋势是整流还是逆变,主要视~的脉宽调制方式而定。3.1.2单相PWM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用正弦信号波和三角波相比较的方法对图2中的-进行SPWM控制,就可以在桥的交流输入端AB产生一个SPWM波。中含有和正弦信号波同频率且幅值成比例的基波分量,以及和三角波载波有关的频率很高的谐波,不含有低次谐波。当正弦信号波频率和电源频率相同时,也为与电源频率相同的正弦波。由于的滤波作用,谐波电压只使产生很小的脉动。一定时,幅值和相位仅由中基波的幅值及其与的相位差决定。改变的幅值和相位,可使和同相或反相,比超前90°,或使与相位差为所需角度。 & 0时,(、、、)和(、、、)分别组成两个升压斩波电路,以(、、、)为例。通时,通过、向储能。关断时,中的储能通过、向C充电。 & 0时,(、、、)和(、、、)分别组成两个升压斩波电路。 可以将电压型单相桥式PWM整流电路的4个桥臂看成4个开关,任一时刻应有两个桥臂导通。为避免输出短路1, 2桥臂和3, 4桥臂都不允许同时导通。因此交流侧电压是一个单极性PWM波形,输出幅值为和0;而对应的电感上压降分别取, 和三种不同的值,这样通过调节调制比m就能有效控制,进而使得电路的功率因数为1。
3.2系统总体框图系统总体框图如图3所示,220V交流电压经过隔离、降压、滤波后,得到比较稳定的交流电压,在经过AC/DC电路整流后再滤波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产生的PWM波作为控制信号,提高了电源的功率因数,具有良好的电压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同时在变压器副边检测的电压、电流信号经过比较器整形后,送入单片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外接LCD液晶显示功率因数。当输出电流大于2.5A时,保护电路起过流保护作用。
图5系统总体框图
3.3 主电路子系统框图与电路原理图1、主电路子系统框图
& &图6主电路子系统框图
3.4 辅助电路子系统框图与电路原理图辅助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功率因数测量电路。1、功率因数测量电路子系统框图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功率因数测量系统硬件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测量系统主要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整形修正电路、单片机、和通信接口等组成。
图7功率因数测量电路子系统框图2、功率因数测量电路子系统电路在 LM393 的输入端加了两个IN4108稳压二极管将输入信号控制在&&-0.7V—+0.7之间,经过零比较器将正弦信号转变成方波;用触发器CD4013去除高频信号,滤除谐波干扰;通过2个施密特整形触发器,得到TTL方波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原理图如图6所示:
图8功率因数测量电路子系统电路
3.5驱动电路及其结构图驱动电路是以是将信息电路传来的信号按照其控制目标的要求,转换为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端和公共之间,可以使其开通或关断信号,还要提供控制电路与主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环节。示意图8如下:
图9光耦合器的类型及接法a) 普通型& &b) 高速型& &c) 高传输比型而本装置采用电压驱动型器件的驱动电路,包括电气隔离和晶体管放大电路两部分,如图8所示:
图10电压驱动电路3.6辅助电源辅助电源由变压部分、滤波部分、稳压部分组成。为整个系统提供5V和12V电压,确保电路的正常稳定工作。这部分电路比较简单,都采用三端稳压管实现,原理图如图9所示:图11电源电路子系统电路
4.作品结构4.1硬件方块图
图12系统框图
4.2软件流程图
图13软件流程图
5.1抑制谐波的方法& &为了抑制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谐波,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整流器本身进行改进,使其尽量不产生谐波,减小电流和电压相位差。这种整流器称为高功率因数变流器或高功率因数整流器。高功率因数变流器主要就是采用PWM整流技术,同时单片机产生PWM波形便于功率因数的校正。
5.2 心得体会综合整个设计, 利用单片机产生的PWM波作为控制信号方便可行。然而对于硬件的制作来说相对复杂,器件的选择尤为重要,其与普通整流器和相控整流器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用到了全控型器件,器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PWM整流器的性能。优质的电力电子器件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控制通断,确保在必要时可靠导通或截止;(2)能够承受一定的电压和电流,阻断状态时能承受一定电压,导通时匀许通过一定的电流;(3)具有较高的开关频率,在开关状态转换时具有足够短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并能承受高的di/dt和du/dt。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设计应用
积分897082帖子
感谢楼主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开发板已寄出,请注意查收。
后续还请继续分享您的设计经验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玩转STM32 F0吧!
佃户,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积分36帖子
最近也在做这个,遇到了一些问题。楼主有空吗?想请教一些问题。
佃户,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积分36帖子
谢谢楼主分享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查看: 8644|回复: 5
【求助】DC插座的原理图标准画法是怎样的?
在线时间339 小时
芯币15364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5.1*2.1mm DC电源插座的原理图标准画法是怎样的?
无标题.png (13.52 KB, 下载次数: 0)
19:52 上传
[ 本帖最后由 shangwangmj 于
19:52 编辑 ]
在线时间2256 小时
威望7791分
芯币2359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五彩晶圆(高级), 积分 77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9 积分
五彩晶圆(高级), 积分 77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9 积分
原理图你随便画啊 画成2脚连接器都可以
在线时间761 小时
威望3822分
芯币2040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积分 38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78 积分
五彩晶圆(中级), 积分 38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78 积分
DC插座.JPG (2.36 KB, 下载次数: 6)
12:15 上传
在线时间339 小时
芯币15364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DIY时当然可以随便画,但有些场合需要注意遵守标准,所以问问。
啊 正规场合确实是
这个还有分别的 有的内+ 有的是内- 要区别好&
在线时间912 小时
威望3983分
芯币15802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积分 39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17 积分
五彩晶圆(中级), 积分 39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17 积分
这个平时都是随便话的,只是封装有要求而已
在线时间2256 小时
威望7791分
芯币2359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五彩晶圆(高级), 积分 77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9 积分
五彩晶圆(高级), 积分 77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9 积分
回复 4楼 shangwangmj 的帖子
啊 正规场合确实是&&这个还有分别的 有的内+ 有的是内- 要区别好
荣誉会员勋章
曾经的版主且威望大于2000,或对EEWORLD论坛有突出贡献的坛友
EEWORLD 官方微信
Powered by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34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基于AT89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基于AT89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42|
上传日期: 11:14: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AT89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关注微信公众号基于AT89 C5 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
??算机PLc——基于A偈9C51单片机的 ... 1.期刊论文 宋凤娟.孙军.李国忠.SONG Feng-juan.SUN Jun.LIU Shu-ming 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字 ...DESCRIPTION机床电器2008.6 计算机·PI。c——基于A他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Pmteus仿真设计与应用 基于AT89 C5 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的Proteus仿真设计与应用…Transcript
机床电器2008.6 计算机·PI。c——基于A他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Pmteus仿真设计与应用
基于AT89 C5 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的Proteus仿真设计与应用
张英平(吉林师范大学136000)
摘要:数字电压表抗干扰能力强、测鼍速度快、测量准确度高。本系统采用A髓9c51单片机、A/D转换器
ADc0808和共阳极数码管为主要硬件,详细分析了数字电压表Pmteus软件仿真电路设计及编程方法。
关键词:数字电压表;单片机;A/D转换器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48—02
数字电压表利用A/D转换原理,将被测模拟量转
换成数字量,并用数字方式显示测量结果的电子测量
仪表。A/D转换器的精度影响数字万用表的准确度,
本文采用ADC0808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控制核
心A代9C5l单片机对转换的结果进行运算和处理,最
后驱动输出装置显示数字电压信号,通过Proteus仿真
软件实现接口电路设计,并进行实时仿真。
Proteus软件是一种电路分析和实物模拟仿真软
件。它运行于wjndows操作系统上,可以进行仿真、分
析(SPICE)各种模拟器件和集成电路,是集单片机和
SPICE分析于一身的仿真软件,功能强大,具有系统资
源丰富、硬件投入少、形象直观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
大用户的青睐。
1 数字电压表的Proteus软件仿真电
利用单片机A咫9c51与ADC0808设计一个数字
电压表,将模拟信号0~5 V之间的直流电压值转换成
数字量信号0~FF,以两位数码管显示。Pmteus软件
启动仿真,当前输入电压为2.5 V,转换成数字值为
7FH,用鼠标指针调节电位器尺。,,可改变输入模/数转
换器ADc0808的电压,并通过虚拟电压表观察
ADc0808模拟量输入信号的电压值,LED数码管实时
显示相应的数值量(见图1)。
1.1 A髓9C51单片机和数码管显示电路的接口设计
在Proteus软件中设置A谓9C51单片机的晶振频
率为12 MHz。本电路EA接高电平,没有扩展片外
ROM。A鸭9C5l的P1端口作为两位LED数码管动态
显示的段码控制,P3.4和P3.5引脚作为两位LED数
码管动态显示的位码控制。
1.2 A/D转换电路的接口设计
A/D转换器采用集成电路ADC0808。ADC0808
具有8路模拟量输入信号IN0一IN7(1~5、26—28
脚),地址线C、B、A(23—25脚)决定哪一路模拟输入
信号进行A/D转换,本电路将地址线c、B、A均接地,
即选择O号通道输入模拟量电压信号。22脚ALE为
地址锁存允许控制信号,当输入为高电平时,对地址信
号进行锁存。6脚START为启动控制信号,当输入为
高电平时,A/D转换开始。本电路将ALE脚与
sTART脚接到一起,共同由单片机的P2.0脚和wR脚
通过或非门控制。7脚EOC为A/D转换结束信号,当
A/D转换结束时,7脚输出一个正脉冲,此信号可作为
A/D转换是否结束的检测信号或向CPu申请中断的
信号,本电路通过一个非门连接到单片机的P3.2脚。
9脚0E为A/D转换数据输出允许控制信号,当OE脚
为高电平时,允许读取A/D转换的数字量。该OE脚
由单片机的P2.0脚和RD脚通过或非门控制。10脚
CLOCK为ADC0808的实时时钟输入端,利用单片机
30引脚ALE的六分频晶振频率得到时钟信号。数字
量输出端8个接到单片机的P0口。
2 数字电压表的软件程序设计
系统上电状态,初始化ADC0808的启动地址,数
码管显示关闭,开始启动A/D转换。等待启动结束
后,将ADc0808的0号通道模拟量输入信号转换输出
的数字量结果通过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方式显示到三位
数码管上。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本电路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A/D转换部分和数
码管动态显示部分,部分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s诅n: mv dptr,舯fjooh ;A/D转换器的地址
clr p2.O ;启动A/D转换
clr p3.4 ;关数码管
? ;软件延时时间略大于A/D转换时间
? ;或查询A/D转换结束EOC脚
计算机·PLc——基于A偈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Pmteus仿真设计与应用 机床电器2008.6
图l 数字电压表的Pmteus软件仿真电路原理图
甲t丽酾忑而丽
数码管LED显示关
I延时20IⅡsl,....———j:一
A/嘴换的数字量结果显示到两位数码管
上(P1口输出段码.P3.4和P3.j输出位码)
图2数字电压表的软件程序设计流程图
? ;或用E0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
mov】【a,@dp仃;A/D转换结果
mov 30h,a ;暂存
? ;保留低四位二进制数结果
lcall se97 ;查表求显示字形码的子程序
∞tb p3.5 ;低位数码管显示有效
clr p3.4 ;高位数码管显示无效
mov pl,a ;显示
? ;延时,保留高四位二进制数结果.高位数码管显示
se97:inc a ;Pc值相对于表首地址的位移量通过修正累加
器A的内容来实现
movc a,@a+pc ;查表得A/D转换结果相对应的字形码
db Ocoh,Of9h,Oa4h.0boh,99h,92h,82h,018h
;共阳数码管的O一7字形码
db 80h,90h,88h,83h,Oc6h,0al h,86h,8eh
;8一F字形码
本文的数字电压表可以测量0—5 V的电压值,
A鸭9c51为8位单片机,当ADc0808的输入电压为5
V时,输出数字量值为FFH,故最大分辩率为O.0196
V。如果要获得更高的精度,需采用12位、13位等高于
8位的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的显示部分可以增加
BCD码调整程序来通过三位数码管显示其数据。本设
计的显示偏差,可以通过校正0808的基准参考电压来
解决,或用软件编程来校正其测量值。本文用单片机
Ar飓9C5l、ADC0808和数码管构成一个简易数字电压
表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的调
试,电路简单、成本低、精度高、速度快和性能稳定等
参考文献:
[1]刘振忠.数字电压表发展概况和原理:电压一频率(V—
F)变换式积分型数字电压表[J].电讯工程.1998(2)
[2] 王幸之.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M].北京: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9
[3] 吴金戌,沈庆阳,郭庭吉.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
[4]wang“,cao xiao—qing,Z11卸zhuo—ran,Yan Yaflg—
guang.Application of Load Current Forward Compensating
in Digital Voltage Regulation for Doubly Salient Brushless
DC Cenerator.Power Electmnics 柚d Drives Systems.
2005.PEDS 2005.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 2.28
一Ol Nov.2005 Page(s)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张英平(1976一),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
制技术。从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
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Proteus仿真设计与应用
作者: 张英平, ZHANG Ying-ping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136000
英文刊名: MACHINE TOOL ELECTRIC APPARATUS
年,卷(期): )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4条)
1.刘振忠 数字电压表发展概况和原理:电压-频率(V-F)变换式积分型数字电压表 1998(2)
2.王幸之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 2000
3.吴金戌.沈庆阳.郭庭吉 单片机实践与应用 2002
4.Wang Li.Cao Xiao-qing.Zhan Zhuo-ran.Yan Yang-guang Application of Load Current Forward
Compensating in Digital Voltage Regulation for Doubly Salient Brushless DC Generator 20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宋凤娟.孙军.李国忠.SONG Feng-juan.SUN Jun.LIU Shu-ming 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 -
制造业自动化)
在现代检测技术中,常需用高精度数字电压表进行现场检测,将检测到的数据送入微计算机系统,完成计算、存储、控制和显示等功能.本文中数字电
压表的控制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A/D转换器采用ADC0809为主要硬件,实现数字电压表的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该系统的数字电压表电路简单,所用的元
件较少,成本低,调节工作可实现自动化.还可以方便地进行8路A/D转换量的测量,远程测量结果传送等功能.数字电压表可以测量0~5 V的8路输入电压值
,并在四位LED数码管上轮流显示或单路选择显示.
2.期刊论文 骆旭坤.Luo Xukun 基于avr单片机实现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1)
设计中的数字电压表采用ATmega8单片机芯片、运算放大器LM358芯片及电压比较器LM393等芯片,完成3位半数字电压表的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控制
系统由量程切换、单斜积分式A/D转换电路等模块构成,将检测到的数据送入PC系统,实现计算、存储、控制等功能.该数字电压表电路简单,所用元件较少
,成本低,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等特点.
3.期刊论文 王晓亮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科技创新导报2009(1)
文章介绍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根据数据采集的工作原理,设计实现数字电压表,然后完成单片机与PC的通信,将所测量的电压值通过
串口传送给PC,在PC上进行显示.该电压表的主控芯片MSP430F427内部有三个独立的16位∑-△A/D(SD16),这些A/D转换器带有PGA(可编程增益放大器),这
样减少了外围模块的数量,使这款电压表具有精度高,性价比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4.期刊论文 黄亮.HUANG Liang 基于HT46R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 -常州工学院学报)
数字电压表是许多数字化仪表的核心与基础.该款数字电压表的设计采用台湾Holtek公司的HT46R51单片机为主要硬件,HT46R51单片机内建5通道12位
A/D转换器、WDT看门狗定时器,具有1 k×15容量OTP程序存储器.供电系统采用RCC开关电源(Ringing Choke Converter),不仅降低了应用成本,而且使整
个电路实现了小型化、模块化.
5.期刊论文 苗红霞 单片机实现数字电压表的软硬件设计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介绍了用数字电位器X9313和单片机相联,实现数字电压表的硬件电路与软件编程.
6.期刊论文 陈晓.CHEN Xiao 语音高精度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微计算机信息)
数字电压表是现代电子测量中最重要测量仪器之一.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集成语音芯片的语音数字电压表,由单片机、高精度模数转换电路、语
音电路和数码显示电路等几部分构成.控制部分采用AT89S52,数模转换部分采用AD678为主要硬件,语言输出部分采用UM5100芯片为主要硬件.它具有数码
显示和实时地语音输出双重功能,所用元件较少,成本低,且精度高,语音清晰,使用方便.
7.期刊论文 贾培军.董军堂.高延华.Jia Pei-jun.Dong Jun-tang.Gao Yan-hua 一种量程自动切换数字电压表的设
计 -山西电子技术2007(6)
利用单片机AT89C51、A/D转换模块和LED数码显示器,实现了一种具有量程自动切换功能的直流数字电压表,该电压表具有测量精确度高,性能稳定,扩
展功能强及显示清晰度高等特点.
8.期刊论文 闵祥娜.马建建.魏海燕.李海涛 新型交流数字电压表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
设计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量程自动转换的数字电压表,以AT89C51,AD574为核心器件,采用运算放大器和集成多路模拟开关电路设计了电压表量
程自动切换技术,构成完备的测量系统.可以对0~500 V电压范围的电压进行量程自动转换的精确测量.该设计具有体积小,驱动电流小,动作快,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的优点,可用于实验教学中.
9.期刊论文 甘本鑫.苏红艳 基于单片机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科技信息)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高精度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刺量方法,给出由单片机AT89S51、A/D转换器ICL7135、真有效值AC/DC转换
器AD736组成的简易数字电压表,测量交直流电压范围在0-±200伏,使用LED数码管显示,可以与PC机进行串行通信.
10.期刊论文 包婉贞 单片机在智能数字电压表中的应用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6)
本文介绍以C1051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智能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原理,对所选用集成电路芯片 MAX7219、X25045等作了必要说明.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cdq.aspx
http://g.wanfangdata.com.cn/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5%bc%a0%e8%8b%b1%e5%b9%b3%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ZHANG+Ying-ping%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Organization%3a%22%e5%90%89%e6%9e%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2c+DBID%3aWF_QK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cdq.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cdq.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5%88%98%e6%8c%af%e5%bf%a0%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ExternalResource-jcdqe1.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7%8e%8b%e5%b9%b8%e4%b9%8b%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ExternalResource-jcdqe2.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5%90%b4%e9%87%91%e6%88%8c%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6%b2%88%e5%ba%86%e9%98%b3%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83%ad%e5%ba%ad%e5%90%89%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ExternalResource-jcdqe3.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Wang+Li%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Cao+Xiao-qing%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Zhan+Zhuo-ran%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Yan+Yang-guang%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ExternalResource-jcdqe4.aspx
http://d.g.wanfangdata.com.cn/ExternalResource-jcdqe4.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5%ae%8b%e5%87%a4%e5%a8%9f%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5%ad%99%e5%86%9b%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6%9d%8e%e5%9b%bd%e5%bf%a0%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SONG+Feng-juan%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SUN+Jun%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LIU+Shu-ming%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zyzdh.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zyzdh.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aa%86%e6%97%ad%e5%9d%a4%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Luo+Xukun%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mzydxxb.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mzydxxb.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7%8e%8b%e6%99%93%e4%ba%ae%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zxdb.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zxdb.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bb%84%e4%ba%ae%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HUANG+Liang%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zgxyxb.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zgxyxb.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8%8b%97%e7%ba%a2%e9%9c%9e%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hdxczfxxb.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hdxczfxxb.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99%88%e6%99%93%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CHEN+Xiao%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jsjxx.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wjsjxx.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8%b4%be%e5%9f%b9%e5%86%9b%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8%91%a3%e5%86%9b%e5%a0%82%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ab%98%e5%bb%b6%e5%8d%8e%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Jia+Pei-jun%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Dong+Jun-tang%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Gao+Yan-hua%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dzjs.aspx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dzjs.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xdzjs.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97%b5%e7%a5%a5%e5%a8%9c%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a9%ac%e5%bb%ba%e5%bb%ba%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9%ad%8f%e6%b5%b7%e7%87%95%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6%9d%8e%e6%b5%b7%e6%b6%9b%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dzjs.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dzjs.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7%94%98%e6%9c%ac%e9%91%ab%22+DBID%3aWF_QK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8%8b%8f%e7%ba%a2%e8%89%b3%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xx.aspx
http://s.g.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Creator%3a%22%e5%8c%85%e5%a9%89%e8%b4%9e%22+DBID%3aWF_QK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ykzjsj.aspx
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ykzjsj.aspx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cdq.aspx
下载时间: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cdq.aspx
Recommend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1单片机有趣的小制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