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奥达文景观园要翻译多少本托老著作

詹氏辈序 - 美篇
/&&&&詹氏辈序
扫码分享到微信
詹文城拜撰于福州。2016年元自
詹氏源流歌射日英雄留后裔,大周文王传子孙:宣王次子封詹城,文侯詹姓远祖尊。华、显、英公三代后,礼公詹氏第一人。芳、宇、绥、嘉传何、季,家公失考阜公三:衍居河间为司徒,韶迁河东失流传。隗迁登州第九世,子会十世资、生还;闲、豹、志、孝、瑞、康、荣,贞、祺、胜、遵、智、禧单。睦、淋、兴、权、令、霸、庆,彬、逸、觉、成、坦、静川。静川三子逢晋乱:康邦南渡睦歙衢,成邦往江湖二州,敬邦迁岭南崎岖。自此江南有詹氏,遍地开花祖荫余。
《为什么要修家谱?家谱的重要性
》●子女家庭教育需要修谱人们常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子女教育的失败。”每个家庭都希望子女成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国史、方志、家谱)之一。没有家谱的家庭,如断根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所谓刀有刀谱、枪有枪谱、剑有剑谱、棍有棍谱、琴有琴谱、棋有棋谱、书有书谱、画有画谱、家有家谱……有谱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家庭子女人才辈出,才能实现家族子孙人物井喷。曾国藩花了20万两白银,用了20年的时间,把曾氏家谱修成全国通谱。曾国藩九个兄弟姐妹绵延至今已经到了第八代,其后裔共370多位,其中卓有成就者近200位。如此兴旺长盛之家,可谓是人才辈出、人物井喷,这与其曾氏家谱、家规、家训、家风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实现幸福家庭需要修谱众所周知:百善孝为先。《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即颁布著名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孝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修谱即是行孝。故民间流传说: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60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90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古人云:人生有五大灾难——天灾、人祸、盗贼、官符、不孝子孙。由此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不幸,因为不孝则不和,不和则贫穷,贫穷则无知,无知导致疾病,疾病导致家庭衰落乃至灭亡。很多事实证明:不孝是无数家庭不幸福的重要根源。因此,实现家庭幸福必须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延续家兴业旺需要修谱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过三十年”,甚至“富不过三年”。古人云:有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之家;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没有家谱、没有家规、没有家训、没有家风的家庭,就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孔氏家族、荣氏家族、钱氏家族、曾氏家族等之所以家兴业旺、人才辈出,是源自于这些家族均遵循着延续家族兴旺的伟大秘诀: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
附:詹氏始祖及各地开基祖 至弘公
讳文,字文禄。周宣王(前827—前782)支子。任少师职,掌管内庭事务。性仁孝俭朴,颇和礼度。《资治通鉴》中云:“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败坏,文公忠国守。”周幽王朝国势危亡前,文公西京筑城,攘内御外,终能保住周王朝由西周延续至东周。东周平王(幽王之子)即位时为感恩叔父文公所筑之城曰“詹城”,并亲自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因其筑城有功,被赐封詹侯。有像赞曰:懿唯吾祖,受命于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生四子。长子详,周平王时期(前770—前720)封镇国大将军;次子譁,袭封詹侯;三子谆,周平王时为中大夫;四子训,周平王时为金吾将军。 礼
字尚节。英公次子。处春秋初期,袭封爵侯。有像赞曰:金枝玉叶,服远厚别,指爵为姓,以遗后裔,蛰蛰螽斯,绵绵瓜瓞。生子:国典(士大夫)、国芳(中大夫)、国茂(中大夫)。康邦公
西晋怀帝永嘉时(307—312)授东郡(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部分地区、治所在河南濮阳)太守。东晋元帝时(317—322)为杨武将军,功封怀远将军。后迁居福建建阳,为入闽始祖,其后裔开基睦、歙、婺、泉、建诸州。生子:良义。大
讳初,字元载,号黄隐。生于陈永定戊寅(558)年,江西庐源(今庐杭,以下同)詹氏始祖。陈至德元年癸卯(583)为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赞治大夫,有治绩。时有民谣曰:前有沈,后有詹,东阳获二天。陈亡(589)不仕,隐居于歙之葟墩,旋于隋大业二年丙寅(606)迁婺北之庐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有像赞曰:“官于东阳,认以赞治。隐居庐源,义慕黄石。泒衍百川,其丽万亿。子豪公
字世勇。其先河南南阳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授封镇南大将军、封南阳候。隋末天兴(617—620)间,从驾南渡,以仕入闽,起家甲第,后居武夷之建宁建峰村,为建峰詹氏开基祖,殁葬本村。唐贞观元年(627)追封魏公。自北宋太平兴国(976—983)间,奕叶相承,阀阅甲于崇安。南宋淳佑()间詹元辅为之表申道。
敦仁公 字君泽。清溪(今福建安溪)开先县令。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逝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授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詹敦仁曾隐居于植德山下,上闽王昶书,劝其人贡。昶命决参军事,强以袍笏,不受,并以诗谢之,有“周粟纵荣宁以食,葛庐频顾谩劳思”之句。后居泉山,杜门不出。节度留从效复辟之,力辞。乃求监小溪场,请置县,遂为清溪令。不久,举王直道代。爱佛耳山,卜筑其上,号所居曰“清隐”,自为记。留从效校称曰“清隐先生”。邑人为之立祠。宋咸淳()中,敕封靖恵侯,赐庙额曰“灵惠”。
公 字应之。福建省崇安县黄村里人。南宋建炎三年(1129)己酉科举人。甘贫力学,砥节砺行。弱冠首荐乡书试,南宫不第,遂为乡校师,执经者履满牖下,学者多所造就。晚为赣之信丰尉。会金人渝盟,往见张浚论计,浚辟居幕下,赞画甚多。著有《文集》二十卷。
公 字西峰。河南光州固始詹氏始祖。由边郡才技良家子选补军职,曾任北宋时期的大将军,因抗击金兵有功,受朝廷赏赐。詹钧便将赏赐的大部分在固始扩建了水面达100多亩的水塘,用于蓄洪和灌溉。据《固始县志》载,该塘称“詹大塘”。南宋宝佑()间,蜀岁岁被兵,詹钧率军往来峡渠,闻达州擀御,以少击众,深入蛮徼,筑建城堡,化服群僚,抚以恩信。开庆己未(1259)之夏,重庆告急,守大将在援,詹钧率部独进。进至叙州南平隆化县界,遇游骑接站,无大胜负。日中以精骑数千至,詹钧之众不满千人,皆敢死士。驰突冲击力战,不少慑。遣卒诣大将求援,方引众趋山顾望,竟不赴。詹钧弃所乘马立射,发无不毙,帅兵屡却。然以步敌骑,众寡悬殊,詹钧之兵,死伤者十之七八。矢贯詹钧臂,裂帛裹创复战,连中数十创,创甚,伤重,莫能军,詹钧被执。帅壮其勇,期生之,詹均大骂,求速死,亦不加害。翌日,帅亲视其创,馈之食与药,詹钧弗受,终置马上,载以行。八日不食,至播州土门,逼令招城中,不行遇害。同
字同文,初名书,号天衢子、又号华盖山人。湖广黄州(今湖北黄冈)詹氏始祖。元大德七年(1303)生,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元末任湖南郴州路学正。移居黄州后,在陈友谅红巾军中任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于鄱阳湖击败陈友谅,次年攻下武昌,詹同归附,被朱元璋赐名“同”,并授国子监博士。不久升任考功郎,继任起居注,进而改任侍读学士等。明洪武四年(1371)升为吏部尚书,并赐于翰林学士承旨。请编《大明日历》,朱元璋同意他的请求,命同公与侍讲学士宋濂担任总裁官,礼部员外郎吴伯宗等为篡修官。洪武七年(1374),《大明日历》篡修告竣,共一百卷。后又仿唐《贞观政要》的形式,分为四十类,编成五卷,定名为《皇明宝训》。以后凡有圣政要事,史家逐日实录,随时按类编入。一生著述颇丰,有《天衢吟啸集》二卷、《天衢子》二十四卷、《海涓集》十二卷等刊世。洪武七年(1374)秋八月,上表乞归田里获准归乡。十一年(1378)九月,以微疾甍于家,享年七十有五。明建文时(),詹同被追谥“文宪”。妙明公
入川詹氏始祖。原籍浙江严州建德。元至正元年(1341)元朝拨进士,任文武官职。元末任云贵川之马湖太守,明洪武初(1368)任马湖府(今四川省雷波县马湖乡、王琅镇境内)知州,遂籍筠山秀美,留长子齐寿、次子齐禄侍奉母易恭人居之,复携少子齐福移籍资阳赴任。齐福入籍资阳后,子孙繁衍,发达昌盛,形成资阳詹氏宗族,清雍正()年间,詹氏筠连宗支之绍文与资阳宗支尔庚二进士以筠资两邑詹氏合谱,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钦命四川全省提督学正翰林院宋在诗、周人骥分别撰有《筠资詹氏合谱序》、《筠资詹氏合谱叙》。齐寿公
妙明公长子,四川筠连詹氏始祖。明初(1368)随母入籍筠连,子孙发达,枝繁叶茂,人才吉昌。明皇赠敕奉政大夫,配张氏封宜人,墓葬邑南杉树坳乙山辛向,1995年元月吉日墓迁大梁子白果坪禹门公墓地,立有新碑位于“詹氏墓园”正中。其子琼,明皇赐赠文林郎,配黄氏,赐赠孺人。天赐公
字逸安。广东东莞詹氏始祖。原籍江西省鄱阳县。明洪武()初考中进士,钦派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正堂。履任后,平息沿海匪盗有功,政绩良好,深得民心。于任满后,喜莞邑地土肥美,恋此方民风蠢良,择东莞篁村而居。德才之士,代不乏人。嫡子詹勖、嫡孙复阳,皆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字仁甫,号角山。明弘治十三年(1500)生,福建省尤溪县四十九都高士村石龟厝(今新阳镇高士村)创基,尤溪詹氏始祖。明嘉靖四年(1525)中顺天(北京)乡榜举人,次年丙戌(1526)登龚用卿榜进士,甫进仕途,任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在任期间,奉命总理在山西大同之储粮,时遇兵叛,总兵官李谨被捕杀害,总督刘源清率部围攻叛兵百余天,叛兵力强,无能取胜。荣公设计策动叛卒反正,包围敌部,智擒主犯,一场暴力叛乱被平息。因功勋奇著,官升光禄少卿,继任尚书转南太常,受令山东巡抚,任职半载后又改任大同巡抚。嘉靖二十五年(1546)擢升兵部左侍郎。嘉靖二十七年(1548)冬,擢升为兵部尚书。为官时清廉刚正,赈饥平邪,民赖以安,深受百姓喜爱。因尽瘁国事,积劳至疾,体弱神疲,退休隐两年,即嘉靖三十年(1551)病逝于京城寓所,享年五十一岁。明隆庆二年(1568),追赠工部尚书。以“皇恩特宠”匾额赐予纪念。该匾额目前还保存在高士村“詹荣纪念馆”。再九公
元至元三年(1337)生,江西省浮梁县新安乡人。湖南常德诸县詹氏始祖。至正十七年(1357)在濠州木商,遇朱元璋,毅然弃商从戎,并倾其家产资助。太祖以其木商,取易木之义,赐姓杨名政。戊戌年(1358)从元帅邓愈克浙江于潜、昌化等县,己亥(1359)十一月,克林安新富杨咸林阜等处。辛丑(1361)七月,随胡平章、邓大夫攻城与贼对敌获胜。癸卯(1363)八月,选随邓院判于鄱阳湖与贼大战,焚贼船三十余艘。乙巳(1365)正月,授总旗。明洪武元年(1368),右丞相引见,钦赏银碗一个,升镇抚。七月领军收复福建延平。三年(1370)十二月,调守福建邵武卫。七年(1374)十月,调湖广长沙卫守御。十五年(1382),连克陆凉州瓦子鲁大儿寨、龙海寨、江川邵旬县付参政益子寨、大理河尾关。十六年(1383)正月,克刹答多心楼寨,三月征北胜州并海龙山寨,开通盘江道路当克马从关益资孔站,攻取沧浪佐纳蛮寨、克龙苗寨、润木溪马乃那者、也那多庵敕且、西堡阿地谷垄山寨、阿婆阿僧庵者阿黑白岩关螺蛳鹿角等处,征战有功,加升三级。十七年(1384)十二月二十六日,兵部引见于文华殿,钦赏银花一对,敕命一道,牒黄一张,包子四个,授指挥官。十八年(1385)正月初八,调拨湖广常德卫左所管军。二十二年(1389)调同指挥张岩前往大庸征剿贼党夏得忠等,被贼剑伤左手,回营调治。二十八年(1395)五月,同本卫指挥刘表征会同县一十四里为恶峒贼杨义孙等,十月复征会同县峒贼余党,因年老征伤旧疾复发而卒。墓葬湖南会同(今靖州)太阳坪。被封为“广威将军”(正四品)。夫人潘氏,封恭人,其墓位于湖南常德栗山口。赐子孙遍布湖南常德、汉寿、桃源、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靖州及四川城口、开县、万县等地。统智公
字百禄,号汝忠。元末明初人。安徽太湖县兰家山始祖。天资仁敏,胸襟旷达,博学多闻而卓有祖风(其祖父詹克宽赐进士出身,授河南开封府知府,诰封朝议大夫。父亲詹荣,精通四书五经,以一乡绅士而誉名),尤精翰墨,好游览山水,乐善好施,捐资兴学。元末为避战乱葬父于崇居,尽散家资而远徒,肩担大山、小山二子越鄂定居安徽省太湖县兰家山。曾在距兰家山约五十华里的太、宿两邑之界区建“罗汉寺”,占地约十余顷,建筑宏伟,殿宇庄严,田地山场,养寺庙有余,此为兰家山詹氏之香火庙堂,至今香火犹盛。又在佛头岭之驿道建施茶凉亭,济往来行旅之渴(尚有碑记可稽)。一生力于捐资办学,培德育人。著有《静心集》、《警示篇》、《存诚堂规》等,以育人才,淳风俗,振纲常。以“忠孝、诚信、谦恭、勤俭”为立身之根本,祖祠堂号曰“存诚堂”。仕贤公
福建莆田籍人。曾任镇南关(今广西凭祥西南友谊关)将军。清顺治三年(1646)率兵入海南,遂落籍于琼,后开基文昌昌郎。
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是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的为詹氏宗亲服务的自发性民间社团组织。协会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接受所在地政府部门的领导,团结联络海内外各界詹氏人士,整合詹氏宗亲的资源和力量,加强詹氏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增进海内外詹氏宗亲爱祖敬宗、爱宗亲、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地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协会日在深圳成立,2004年3月在香港成功注册。
协会会徽是中间为城垣环抱着的纂体“詹”字,底下配以中文拼音“ZHAN”,外面是环绕城垣的圆圈(地球,全世界)。整个会徽象征詹氏在地球上的繁衍与文化源远流长。协会的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五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联系、宣传和组织活动工作,负责管理协会媒体詹氏网,编辑出版协会刊物《河间天地》。
协会下设中华詹氏统宗谱编纂委员会和中华詹姓企业家联谊会两个专业委员会。统宗谱编委会是发掘和整理詹氏历史文化的主体,履行解疑释惑、科学考证族谱内容的职责,负责统筹指导、协调联络各省市、各地方编修宗谱的工作,陆续整理编纂出版《中华詹氏统宗谱》。企业家联谊会起桥梁、纽带作用,交流沟通,整合资源,促进各方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为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
詹氏重要人物资料文公:姬文,讳至弘(至宏),又名吉,字文景,周宣王支子,生于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之间,封安西侯,任职少帅,采食于詹国,肇封詹侯,史称詹文侯、詹侯,系詹氏远祖。文王遗像赞曰:懿维吾祖,受命于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励王—宣王—文侯)。礼公:字尚节,袭封詹侯。指詹为姓,是詹姓承姬为詹始祖。礼公遗像赞曰:詹城嗣守,土姓攸同,荣君之命,播祖之功,昭兹来许,缅想高风。(文王(妻田氏)—譁公(妻尹氏)—显公(妻赵氏)—英公(妻申氏)—礼公)。子豪公:文公48世、礼公44世孙,字世勇,授南阳侯,封镇南大将军,系建峰(即武夷山)始祖,子豪公后裔当代约十余万人,散居于闽东北、浙西南、赣东北等地。 黄隐公:文公51世、礼公47世孙(生于公元558年),又称大公,系江南新安始祖,讳初,字元载,因慕黄石公,故号黄隐,公于公元583年,仕陈朝大夫任东阳赞治,公元606年因避乱由歙之黄墩迁婺北庐源石井村(今庙上村)定居,其后裔在有族谱可查的约占当代詹氏人口70%左右,散居于粤闽台、赣、皖、浙、苏、鄂、湘、陕、豫、桂、鲁、云、贵、川、琼及海外等地。(黄隐公:詹初,字元载,号黄隐公。生于南北朝时陈永定戊寅(公元五五八年)。至德癸卯(公元五八三年)为东阳(今浙江金华)赞治大夫。有治绩。《婺源县志》载:东阳民歌曰:“前有沈,后有詹,东阳获二天。”陈后期天下大乱,公见世衰微,遂弃官不仕,归隐歙之篂墩,慕黄石公高义之风,故号黄隐,有拨乱持危之志,公元六0六年避乱由歙县黄墩迁婺源县浙源乡庐源。赞曰:“官于东阳,仕以赞治,隐居庐源,义慕黄石,派衍百州,其丽万亿”。又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赐玺赞曰:“肃肃其仪,浩浩其气,金玉其材,瑚琏其器,黼黻皇猷,表彰黎庶,老 幼苍生,赖尔是寄”。夫人汪氏,生子:詹飞。公卒葬婺源县浙源乡庐坑村石井坑桂花树下宝剑出匣形坤向,妣卒葬前山仓边将军山大坐形巳向。其后子孙蕃衍三源一湖(庐源、庆源、浙源、秋湖)八川,尔后遍及大江南北,而且漂洋过海,支分蔓引,散处天下,无处不有,难以尽述。《江南省志》、《婺源县志》皆称其为“江南詹氏之祖”,凡黄隐公后裔尊之为一世祖。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即黄隐公下第四十代后裔。)敦仁公:文公62世、礼公58世孙,敦仁公(公元913~公元979年),字君泽,号清隐,被南唐封为靖惠侯,为福建安溪县开先县令,系安溪詹氏始祖,其后裔当代约10余万人,散居于闽西南、台湾、浙西南、赣东北等地。学传公:文公68世、礼公64世、黄隐公18世孙,学传公(公元)字成宗,号正峰,官至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原籍江西建昌府南丰州广昌县,靖康年间,金兵 犯阙,絜家暂寓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恋州都长窖村(今大埔县茶阳镇长兴村)创基,为粤东、闽西詹氏一世始祖,子孙蕃盛,播衍南方诸省及海外,人口约50万。天赐公:文公71世、礼公67世、黄隐公20世孙,为广东东莞县令,系粤中粤西广西詹氏始祖,后裔约10余万人,散居于粤、桂、琼、及香港、南洋等地。同文公:文公72世、礼公68世、黄隐公21世孙,讳同,又名书,明吏部尚书,系湖北詹氏始祖,其后裔当代约10余万人,散居于鄂、皖、陕、湘等地。(以上资料一方面抄录于婺源詹氏大宗祠,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文献汇编,资料还有待完善)
詹姓第一次迁徙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九月十九日,三十七世詹静川与子康邦、成邦、敬邦渡江南下,散居各州。康邦后裔居睦、歙婺、泉、建等州,敬邦公后裔居江州、湖州,成邦公后裔居桂、广、容、邕等州。康邦四世孙诜公为侯官县令,生二子,长宣、次节。詹宣生子宏,宏生十一子,(P567)长子瓘公,居睦州黄河村;次子参公,居饶州余杭;三子臻公,居广信玉山县;四子和公,居杭州;五子伦公,居江陵;六子敬公,居新安庐源;七子瑞公居南阳;八子尚公迁南阳;九子兰公居浙江省遂安县;十子滮公避难于高州;十一子爱公居韶州。(后裔派衍浙江各地及赣闽两省)(P567宣公后裔分布在江西、浙江、河南南阳、湖北等地)。节公授潭州刺史录事参军,生子峤公,授建州光禄大夫,仍居建州(今南平市),生有三子,即子豪、子杰、子俊。
詹氏始祖及各地开基祖 至弘公
讳文,字文禄。周宣王(前827—前782)支子。任少师职,掌管内庭事务。性仁孝俭朴,颇和礼度。《资治通鉴》中云:“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败坏,文公忠国守。”周幽王朝国势危亡前,文公西京筑城,攘内御外,终能保住周王朝由西周延续至东周。东周平王(幽王之子)即位时为感恩叔父文公所筑之城曰“詹城”,并亲自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因其筑城有功,被赐封詹侯。有像赞曰:懿唯吾祖,受命于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生四子。长子详,周平王时期(前770—前720)封镇国大将军;次子譁,袭封詹侯;三子谆,周平王时为中大夫;四子训,周平王时为金吾将军。 礼
字尚节。英公次子。处春秋初期,袭封爵侯。有像赞曰:金枝玉叶,服远厚别,指爵为姓,以遗后裔,蛰蛰螽斯,绵绵瓜瓞。生子:国典(士大夫)、国芳(中大夫)、国茂(中大夫)。康邦公
西晋怀帝永嘉时(307—312)授东郡(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部分地区、治所在河南濮阳)太守。东晋元帝时(317—322)为杨武将军,功封怀远将军。后迁居福建建阳,为入闽始祖,其后裔开基睦、歙、婺、泉、建诸州。生子:良义。大
讳初,字元载,号黄隐。生于陈永定戊寅(558)年,江西庐源(今庐杭,以下同)詹氏始祖。陈至德元年癸卯(583)为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赞治大夫,有治绩。时有民谣曰:前有沈,后有詹,东阳获二天。陈亡(589)不仕,隐居于歙之葟墩,旋于隋大业二年丙寅(606)迁婺北之庐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有像赞曰:“官于东阳,认以赞治。隐居庐源,义慕黄石。泒衍百川,其丽万亿。子豪公
字世勇。其先河南南阳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授封镇南大将军、封南阳候。隋末天兴(617—620)间,从驾南渡,以仕入闽,起家甲第,后居武夷之建宁建峰村,为建峰詹氏开基祖,殁葬本村。唐贞观元年(627)追封魏公。自北宋太平兴国(976—983)间,奕叶相承,阀阅甲于崇安。南宋淳佑()间詹元辅为之表申道。
敦仁公 字君泽。清溪(今福建安溪)开先县令。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逝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授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詹敦仁曾隐居于植德山下,上闽王昶书,劝其人贡。昶命决参军事,强以袍笏,不受,并以诗谢之,有“周粟纵荣宁以食,葛庐频顾谩劳思”之句。后居泉山,杜门不出。节度留从效复辟之,力辞。乃求监小溪场,请置县,遂为清溪令。不久,举王直道代。爱佛耳山,卜筑其上,号所居曰“清隐”,自为记。留从效校称曰“清隐先生”。邑人为之立祠。宋咸淳()中,敕封靖恵侯,赐庙额曰“灵惠”。
公 字应之。福建省崇安县黄村里人。南宋建炎三年(1129)己酉科举人。甘贫力学,砥节砺行。弱冠首荐乡书试,南宫不第,遂为乡校师,执经者履满牖下,学者多所造就。晚为赣之信丰尉。会金人渝盟,往见张浚论计,浚辟居幕下,赞画甚多。著有《文集》二十卷。
公 字西峰。河南光州固始詹氏始祖。由边郡才技良家子选补军职,曾任北宋时期的大将军,因抗击金兵有功,受朝廷赏赐。詹钧便将赏赐的大部分在固始扩建了水面达100多亩的水塘,用于蓄洪和灌溉。据《固始县志》载,该塘称“詹大塘”。南宋宝佑()间,蜀岁岁被兵,詹钧率军往来峡渠,闻达州擀御,以少击众,深入蛮徼,筑建城堡,化服群僚,抚以恩信。开庆己未(1259)之夏,重庆告急,守大将在援,詹钧率部独进。进至叙州南平隆化县界,遇游骑接站,无大胜负。日中以精骑数千至,詹钧之众不满千人,皆敢死士。驰突冲击力战,不少慑。遣卒诣大将求援,方引众趋山顾望,竟不赴。詹钧弃所乘马立射,发无不毙,帅兵屡却。然以步敌骑,众寡悬殊,詹钧之兵,死伤者十之七八。矢贯詹钧臂,裂帛裹创复战,连中数十创,创甚,伤重,莫能军,詹钧被执。帅壮其勇,期生之,詹均大骂,求速死,亦不加害。翌日,帅亲视其创,馈之食与药,詹钧弗受,终置马上,载以行。八日不食,至播州土门,逼令招城中,不行遇害。同
字同文,初名书,号天衢子、又号华盖山人。湖广黄州(今湖北黄冈)詹氏始祖。元大德七年(1303)生,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元末任湖南郴州路学正。移居黄州后,在陈友谅红巾军中任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于鄱阳湖击败陈友谅,次年攻下武昌,詹同归附,被朱元璋赐名“同”,并授国子监博士。不久升任考功郎,继任起居注,进而改任侍读学士等。明洪武四年(1371)升为吏部尚书,并赐于翰林学士承旨。请编《大明日历》,朱元璋同意他的请求,命同公与侍讲学士宋濂担任总裁官,礼部员外郎吴伯宗等为篡修官。洪武七年(1374),《大明日历》篡修告竣,共一百卷。后又仿唐《贞观政要》的形式,分为四十类,编成五卷,定名为《皇明宝训》。以后凡有圣政要事,史家逐日实录,随时按类编入。一生著述颇丰,有《天衢吟啸集》二卷、《天衢子》二十四卷、《海涓集》十二卷等刊世。洪武七年(1374)秋八月,上表乞归田里获准归乡。十一年(1378)九月,以微疾甍于家,享年七十有五。明建文时(),詹同被追谥“文宪”。妙明公
入川詹氏始祖。原籍浙江严州建德。元至正元年(1341)元朝拨进士,任文武官职。元末任云贵川之马湖太守,明洪武初(1368)任马湖府(今四川省雷波县马湖乡、王琅镇境内)知州,遂籍筠山秀美,留长子齐寿、次子齐禄侍奉母易恭人居之,复携少子齐福移籍资阳赴任。齐福入籍资阳后,子孙繁衍,发达昌盛,形成资阳詹氏宗族,清雍正()年间,詹氏筠连宗支之绍文与资阳宗支尔庚二进士以筠资两邑詹氏合谱,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钦命四川全省提督学正翰林院宋在诗、周人骥分别撰有《筠资詹氏合谱序》、《筠资詹氏合谱叙》。齐寿公
妙明公长子,四川筠连詹氏始祖。明初(1368)随母入籍筠连,子孙发达,枝繁叶茂,人才吉昌。明皇赠敕奉政大夫,配张氏封宜人,墓葬邑南杉树坳乙山辛向,1995年元月吉日墓迁大梁子白果坪禹门公墓地,立有新碑位于“詹氏墓园”正中。其子琼,明皇赐赠文林郎,配黄氏,赐赠孺人。天赐公
字逸安。广东东莞詹氏始祖。原籍江西省鄱阳县。明洪武()初考中进士,钦派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正堂。履任后,平息沿海匪盗有功,政绩良好,深得民心。于任满后,喜莞邑地土肥美,恋此方民风蠢良,择东莞篁村而居。德才之士,代不乏人。嫡子詹勖、嫡孙复阳,皆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字仁甫,号角山。明弘治十三年(1500)生,福建省尤溪县四十九都高士村石龟厝(今新阳镇高士村)创基,尤溪詹氏始祖。明嘉靖四年(1525)中顺天(北京)乡榜举人,次年丙戌(1526)登龚用卿榜进士,甫进仕途,任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在任期间,奉命总理在山西大同之储粮,时遇兵叛,总兵官李谨被捕杀害,总督刘源清率部围攻叛兵百余天,叛兵力强,无能取胜。荣公设计策动叛卒反正,包围敌部,智擒主犯,一场暴力叛乱被平息。因功勋奇著,官升光禄少卿,继任尚书转南太常,受令山东巡抚,任职半载后又改任大同巡抚。嘉靖二十五年(1546)擢升兵部左侍郎。嘉靖二十七年(1548)冬,擢升为兵部尚书。为官时清廉刚正,赈饥平邪,民赖以安,深受百姓喜爱。因尽瘁国事,积劳至疾,体弱神疲,退休隐两年,即嘉靖三十年(1551)病逝于京城寓所,享年五十一岁。明隆庆二年(1568),追赠工部尚书。以“皇恩特宠”匾额赐予纪念。该匾额目前还保存在高士村“詹荣纪念馆”。再九公
元至元三年(1337)生,江西省浮梁县新安乡人。湖南常德诸县詹氏始祖。至正十七年(1357)在濠州木商,遇朱元璋,毅然弃商从戎,并倾其家产资助。太祖以其木商,取易木之义,赐姓杨名政。戊戌年(1358)从元帅邓愈克浙江于潜、昌化等县,己亥(1359)十一月,克林安新富杨咸林阜等处。辛丑(1361)七月,随胡平章、邓大夫攻城与贼对敌获胜。癸卯(1363)八月,选随邓院判于鄱阳湖与贼大战,焚贼船三十余艘。乙巳(1365)正月,授总旗。明洪武元年(1368),右丞相引见,钦赏银碗一个,升镇抚。七月领军收复福建延平。三年(1370)十二月,调守福建邵武卫。七年(1374)十月,调湖广长沙卫守御。十五年(1382),连克陆凉州瓦子鲁大儿寨、龙海寨、江川邵旬县付参政益子寨、大理河尾关。十六年(1383)正月,克刹答多心楼寨,三月征北胜州并海龙山寨,开通盘江道路当克马从关益资孔站,攻取沧浪佐纳蛮寨、克龙苗寨、润木溪马乃那者、也那多庵敕且、西堡阿地谷垄山寨、阿婆阿僧庵者阿黑白岩关螺蛳鹿角等处,征战有功,加升三级。十七年(1384)十二月二十六日,兵部引见于文华殿,钦赏银花一对,敕命一道,牒黄一张,包子四个,授指挥官。十八年(1385)正月初八,调拨湖广常德卫左所管军。二十二年(1389)调同指挥张岩前往大庸征剿贼党夏得忠等,被贼剑伤左手,回营调治。二十八年(1395)五月,同本卫指挥刘表征会同县一十四里为恶峒贼杨义孙等,十月复征会同县峒贼余党,因年老征伤旧疾复发而卒。墓葬湖南会同(今靖州)太阳坪。被封为“广威将军”(正四品)。夫人潘氏,封恭人,其墓位于湖南常德栗山口。赐子孙遍布湖南常德、汉寿、桃源、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靖州及四川城口、开县、万县等地。统智公
字百禄,号汝忠。元末明初人。安徽太湖县兰家山始祖。天资仁敏,胸襟旷达,博学多闻而卓有祖风(其祖父詹克宽赐进士出身,授河南开封府知府,诰封朝议大夫。父亲詹荣,精通四书五经,以一乡绅士而誉名),尤精翰墨,好游览山水,乐善好施,捐资兴学。元末为避战乱葬父于崇居,尽散家资而远徒,肩担大山、小山二子越鄂定居安徽省太湖县兰家山。曾在距兰家山约五十华里的太、宿两邑之界区建“罗汉寺”,占地约十余顷,建筑宏伟,殿宇庄严,田地山场,养寺庙有余,此为兰家山詹氏之香火庙堂,至今香火犹盛。又在佛头岭之驿道建施茶凉亭,济往来行旅之渴(尚有碑记可稽)。一生力于捐资办学,培德育人。著有《静心集》、《警示篇》、《存诚堂规》等,以育人才,淳风俗,振纲常。以“忠孝、诚信、谦恭、勤俭”为立身之根本,祖祠堂号曰“存诚堂”。仕贤公
福建莆田籍人。曾任镇南关(今广西凭祥西南友谊关)将军。清顺治三年(1646)率兵入海南,遂落籍于琼,后开基文昌昌郎。
詹氏古代著名人物
字宗美。周顷王时(前618—前613)为晋大夫,护国大将军。《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载:“十三年春晋候使詹嘉处瑕(今河南陕县西南)以守桃林之塞。” 詹
楚人,隐者也。以独茧丝为纶,针芒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 汩流之下,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薄苴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沐,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制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以奚事哉?楚王曰:“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何曰:“臣明于治身,不明于治国也。”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闻身乱而国治也,故本托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詹静川
西晋惠帝元康(291—299)间授西安尉。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九月携子康邦、成邦、敬邦避永嘉刘聪之乱。由河南邓州渡江而南,居婺州(今浙江金华)武义县杨梓里。公妣合葬婺州东阳县南十里。詹敬从
福建崇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武翊黄榜进士,官广东高州洵水都尉上国柱。曾编修詹氏本支宗谱。詹必胜
字公进。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生,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熟娴韬略,善谋敢为。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官闽中,以父詹迈为刺史,著政绩,荐为先锋兵马使。收福州时,料东北实,西南虚,乃多设疑兵于东北,而自以敢死士夜袭西南,冒矢石先登。二日,城复,死于城壕。上闻,诏厚殡,赐庙额“奉忠”。其事迹载入闽省通志。詹
生卒年不详,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时官任行营兵马使,授金紫光禄大夫,唐僖宗启二年(886)入闽。子世隆,唐时任兵曹录事参军。孙敦仁,安溪开先县令。孙敦仁为安溪詹氏始祖。詹
詹敦仁之子,号凤山山人,人称年德居士。约生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福建省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有文学修养,尤长于诗,著有《诗集》。后人论其诗:“观其感慨激愤之作,可谓形于象,至旷达豪纵,又见其洒然岀尘之姿。”《全唐诗》、《安溪县志》、《泉州府志》等均收录有其诗文,南宋咸淳八年(1272),度宗皇帝追封詹琲为靖贞侯。詹
北宋雍熙丁亥(987)年生,浙江省缙云县人。登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科进士,殿赐状元及第,时年二十二岁。仕大中大夫,翰林学士。宋真宗特御书“荣桂”二字,故于村中曾建有“荣桂堂”。 卒于北宋治平二年乙巳(1065)岁,寿七十九岁。詹
字明远。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浙江省缙云县人。北宋庆历丙戌(1046)登贾黯榜进士,时年为二十一岁。仕朝散大夫、国子司业、谏议大夫、礼部尚书。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权知政事。赐少保齐国公。其父象先尝谓之曰:“吾之邑人特不喜为儒,吾使若等事学而不事利,若其自力不废,以图业之成,以大吾门,使吾得见之,虽死且不憾。”后迥与弟适果相继得科名,遂父之志,致使邑人教诲其子弟莫不以二子为法。卒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寿八十一岁。 詹
字持国。詹迥幼子,浙江省缙云县人。北宋绍圣四年丁丑(1097)登何昌炎榜进士。少喜读班固书,文藻温润,词赋简洁,以直亮文学著。分教越、洪二州,通判右郧,礼奉常进承秘局,迁都官。以举贤失当,谪知崇安县,复知金州,后升户部员外郎,光禄少卿,国子司业同修国史,升徽猷阁待制。徽宗常呼“先生”而不呼其名。后从高宗南渡,备尝艰险,再直北门,三入左省,复摄龙馆,劝讲金华。累官给事中,至兵部尚书。历仕四朝,清正忠鲠,为时所忌,力丐休退。南宋建炎三年(1129)秋,以詹乂龙图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以疾乞辞。高宗嘉其恬退,诏升徽猷阁学士提举杭州洞宵宫,以宠其归。后高宗对秦桧言及旧臣曰:“詹乂文章,泰山北斗。”欲大用之,御书“泰山北斗”匾送至缙云,三召坚不起。卒谥“惠安公”。
北宋至和元年(1054)生于湖北省恩施都亭里即建始县铜锣坝镇(一说监利人)。自幼父母双亡,与祖父母相依为命。节衣省食,送其读书。邈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机敏过人。北宋元祐戊辰(1088),经地方官员举荐,邈赴朝应试。廷试中用精妙绝伦的语言向哲宗赵煦回答了故里位置,山川秀色和家境状况,并对治国方略旁征博引。哲宗大喜,钦定邈为博学宏词第一名。邈高登状元的喜讯传来,;里人修“登龙桥”以待邈荣返故里。次年获钦准返里,不料在途中遭奸人所害,赍志而殁,年方三十五岁。 詹良臣
字元功、一作元公,号辅堂。江西省分水(今都昌县)人,徒居浙江遂安。敦厚有节操。年七十二以持奏名为处州(今浙江丽水)缙云尉。方腊乱起,其党再犯处州,守贰俱弃城遁,又有地盗霍成富者,用腊年号剽掠缙云。良臣曰:捕盗,尉职也,纵不胜,敢受死乎!率弓御之。为所执,成富诱使降。良臣曰:汝辈不知求生,顾欲降我耶?昔李顺反于蜀,王伦反于淮,南王则反于见州,身首横分,妻子皆诛。旦暮官兵至,汝肉饲狗鼠矣。贼怒,脔其肉,使自啖之,良臣吐血骂,至死骂不绝声。贼平,徽宗闻而愍之,赠通直郎。官其子孙,长子大方累官工部尚书。 詹
字大方。北宋熙宁四年(1071)生,良臣长子。政和五年(1115)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岀知绍兴府,人权参知政事。南宋绍兴二年(1132)《参知政事进签书枢密院尚书詹珍制》云:朕嗣位以来,数载之间,教化未行,蒸藜未康,戴天之仇未复,授书之耻未雪,而又因之以甲兵,继之以灾变,固虑有所未至,鉴有所未能惕,然若涉渊冰,思所以匡我治理,助我官人,宣其泽而海宇以宁,仗其策而鲸虏卒服,反正去逆,执礼由义,允任慰怀。唯珍进掌枢务,参决大政,兵民赖以全,工储赖以式,况能尽忠于国,险难无易,宜其宠赐,以答殊勋,加以光禄,余皆是从。宋靖康岁丁未(1127),詹珍撰有《详明谱牒说略》,对然
字于谱牒的研精覃思,于当时可称独步。绍兴十八年(1148)卒。 詹卓然
字明诚。福建崇安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登何睿榜进士,授文林郎,知郴州(隶属湖南)都县事。南宋绍兴二年(1132)任江苏兴化知县。曾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为武夷山《詹氏谱系图》作序。詹
字世安。浙江省缙云县人。北宋宣和()中与郭药师均以检校太保同知燕山府。郭药师,辽之降将,归宋,封节度使,欲居詹度之上。詹度声称御笔所书,名次有序。朝庭虑其交恶,命度与河间蔡靖两易。度上疏,言“药师瞻视不常,趋向怀异,今闻与金人交结,背负朝廷,兴祸不远,愿早为之虑。”诏遣官究实,而金兵已南下,药师遂叛。度师中山,战守忠勤。钦宗御书褒奖,称其“秉节不移,婴城固守,能出奇策,屡挫贼锋。昔张许之守睢阳、二颜之守朔郡,不足为卿道。”调任制置使,后官至户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封信国公。詹体仁
字元善。生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福建崇安(一说浦城)詹慥之子。隆兴元年(1163)登木待问榜进士。博通经史,尤精于星象术数。调江西浮梁尉,以获盗有功,郡上状当赏礼,仁曰:以是受赏,非其愿也。谢不就。调泉州晋江丞。后因宰相梁克家荐,入太学录,历直龙图阁,知靖江府,移鄂州,除司农卿。开禧二年(1206)卒,年六十四。体仁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本。周必大当国,体仁荐三十余人,皆当地知名士。詹惠明
字季清,小名念一。南宋绍兴()初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父文直公杀邻妇阿姚当死。惠明诣县求代不许,复至郡请,啮指血书,词甚哀,五诉不允。方盛夏,伏府门外自灼其顶,太守曾统祷雨,远见而怜之,便以状来。明日至庭下,曾方阅状,忽自割其耳及股,曾大惊,竟为奏报。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1138)五月,诏减父罪而释惠明,咸服其诚。复为奏请存恤,诏赐钱帛,谥孝节,旌所居嘉福里为“孝悌里”。 詹
字晋卿。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生,浙江遂安人(一为会稽人)。少从朱熹学。宋淳熙二年(1175)高中状元,詹骙大魁天下,主要是因其策对开首便道:“天下未尝有难成之事,人主不可无坚忍之心”,深得孝宗皇帝赞赏。并赐诗曰:“振鹭飞翔集凤庭,诏开闻喜宴群英。已看射艺资能事,更觉人才在作成。冀野乍空千里隽,桂林争占一枝荣。他年共庆功名遂,莫名夔龙致主声”。官至中书舍人,龙图阁学士、知宁国府事。 詹仪之
字体仁,号虚舟。浙江遂安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淳煕二年(1175)知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朱熹、吕祖谦和陆氏兄弟(陆九龄、陆九渊,)等人在信州鹅湖聚会辩论,仪之往复问辩无虚日。淳煕四年(1177)任两广经略史,不久,上书论广盐官鬻之弊,深受孝宗(赵睿)赞许,诏曰:“广西经略史詹仪之,运判胡庭直,开具到见行盐钞,已为详细,可恪意奉行。”仪之也随之升为侍郎,知靖江府(今桂林市),至今尚存其在靖江留下的十多处石刻。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詹仪之退归故里,同年四月授文林郎,七月卒于家。詹士龙
字云卿。其父詹钧,为宋勇胜军都统,捐躯殉国。士龙三岁时,随母北迁。元朝名将董文炳以见世祖(忽必烈),世祖叹说:“此忠臣子,汝善养之”。士龙长大后,知己非董出,即昼夜痛哭,恳复原姓。文炳戏曰:“试为投石水中,浮则尔从。”士龙以石投水,沉而复浮者四次,文炳许士龙复姓。元至元十三年(1276),任兴化知县。任上,他招流亡,崇教育,复修捍海堰三百余里,数郡利之。还曾任两淮盐运司判官,淮安路(至今江苏淮安)总管府推官,江南行台御史,后退隐兴化,葺草堂于德胜湖畔,再起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居二年,移疾归。卒后葬兴化南皋庄。明嘉靖()间河南《固始县志》载有朱善所撰的《詹士龙传》,曰:“士龙大节可纪者五:孝诚所感,石为之浮,一也;不忘董(文炳,卒后谥献忠)恩,齐哀以服,二也;筑堤捍海,民获其利,有古循吏风,三也;弹劾权奸,无所顾及,四也;晚节优悠,知止自足,五也。”詹
字资善,号简斋。明吏部尚书詹同长子。明洪武四年(1371)十月,以父之勋劳,授以郎官,十四年(1831)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十七年(1384)正月,跃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洪武二十三年(1390)三月,诏授资政大夫史部尚书兼都御史。二十五年(1392)二月,进阶太子少保加授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兼吏部尚书,从一品。《明史·列传》称他“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政事,为帝所奖任。”正因此,也遭受到一些朝臣的非义甚至诽谤,对有的个案处理,连朱元璋也反对甚至切责。洪武二十六年(1939),“蓝玉党案”发生后,詹徽奉旨,审讯蓝玉大案。蓝玉不但不肯认罪,竟还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就是这么一声乱喊,詹徽顷刻间由执法官变成阶下囚,不久被杀,“建文监刑,趣戮之。”明建文二年(1400),朝廷文武官员都为詹徽蒙冤鸣不平,众大臣联名奏本新皇,要求重审詹徽案件。经查证,詹徽无罪,予以平反。明洪熙元年(1425),仁宗还“复赐第祠祀。” 詹希原
初名希元,字孟举,号逸庵、又号万山中山。吴丙午以族叔同公(詹同)荐书“大学衍义”于殿之两庑,明太祖大悦,赐之牙笏,授翰林侍读、中书舍人。御改名希原,旋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书法自成一家,当时名公卿谓其愈大愈佳,京城门楼皆其所书,杨文贞公推为第一,谓兼欧虞颜柳之法,而有冠冕佩玉之风。序述同公、徽公历官记,名《明良世翰》,又著有《凌云阁文集》、《览秀楼诗稿》。盖“凌云阁”,为其读书处,“览秀楼”亦其所建。 詹仰庇
字汝钦、尔钦,号咫亭、又号巢云居士。明嘉靖十三年(1534)生,福建省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翌年(1565)登范应期榜进士,授广东南海县令。任内曾简化税制,即后来的“一条鞭法”。明隆庆元年(1567),穆宗下诏褒扬,并以卓异征入朝,授文林郎。隆庆二年(1568),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同年又被征入朝,擢为左台御史。期间曾先后多次上疏,直指朝廷腐败。引起宦官们的切齿痛恨,抓住一疏中 “再照人主”之语,说他胆敢对皇帝用“照”字,实属大不敬。穆宗震怒,遂廷杖百,除名,并罢官。明万历元年(1573),神宗继位,起用先朝直臣,除广东参议。到任仅一个月,他就“乞疾归”,隐居泉州清源山巢云岩。万历十三年(1585),复起江西参议,旋转山东按察副使,南京太仆少卿,晋左佥都御史。致仕归后,晚年定居在泉州承天寺北桂坛铺,地称詹衙埕,还在新门外笋江建“笋江水榭”。明万历()年间,主持修葺了安溪开先县令詹公祠。万历三十三年(1605)九月去世,年七十一。“赐祭葬,赠刑部尚书”,并准建特祠于泉州学宫。 詹六奇
字韬臣。福建海澄人。清康熙二年(1663)由将材议叙克复厦门、金门、铜山,以功授副将衔,加之总兵官督佥事衔。五年(1666)奉旨赴浙江,以副将补用。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闽中,蔓及浙境。浙江总督李之芳调六奇随征,恢复义乌、东阳等县。十五年(1676)克复江山县,攻克仙霞岭,连克三关。十六年(1677)海寇屯浙岛,六奇奉檄趋定关,出洋战舟山,擒伪将朱国祥。十七年(1678)复调入闽,授江东桥副将,兼统水陆官兵,所辖二十八都。十八年(1679)为伪总督刘国轩率众犯果堂寨等处,六奇会满汉官兵,奋勇先登。马伤,易马再进,杀贼千计。十一月檄赴广东,统惠湖碣石舟师,协剿海岛。十九年(1680)由铜山攻太武左卫,贼势大挫;复由江东进兵,连破十九寨,会师七路,同时俱进,攻海澄,拔之,复厦门、金门、铜山各岛。以功加左都督给一喇布勒哈番。二十二年(1683)六月,从福建水师提督师琅,克虎井、桶盘诸屿,歼贼一万二千有奇,刘国轩大败,遁。遂取西屿头、风柜尾等三十六岛。八月师入台湾,捷闻得旨,血战破敌功在首,先授二等阿达哈哈番。据清光绪《台湾通志》载,詹六奇可能是詹氏首位踏上台澎土地的先勇。二十五年(1686)擢湖广襄阳镇总兵官,改江西南赣吉总兵官,三十一年(1692)卒于任。
  詹汪氏
系出莘源汪姓为明尚书讳应蛟太傅公之裔。年十七为江西省婺源县庐源詹万星妻。时家徒壁立,继糟家不造,甫十年而府君弃世。摩笄一恸,几不欲生。又念詹氏祚簿丁单不绝如缕,长,世铃,仅四龄,次,世锟,仅襁褓,恸此藐孤,何以存活,不得已茹荼食蓼,母而兼师课育。十余年后,二子服贾江右、石门、街莘,俱卓卓成立。抑知其之识大体,尤有为人所难者。某岁莘源洪水暴涨,詹汪氏父棺被漂,号泣奔救弗及,旋奉母棺择高阜迁葬,不为堪舆家所惑。祖祠“昭大堂”被毁,春秋祭奠于颓垣败瓦间,她泣向首事而言曰:祖祠未建,何以家为。捐百金为之倡,兽环鱼吻,焕然一新。又某岁大饥,乡人乏食,詹汪氏输金平粜,存活者甚,众粜毕,焚其簿,不使人知。她二十六岁守志,享年九十有二,计历苦节六十七年,眼见孙曾五代,蜚声庠序间。前邑主孙赠“五世同堂,九旬衍庆”。咸丰辛亥年(1851)奉旨建坊,旌表节孝。
原名詹世钗。清道光二十年(1840)出生于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据《婺源县志》载:清道光年间,婺源虹关有一“长人之家”。父詹真重,身高八尺,二子世钟,身高也达八尺,四子世钗,身高竟有十尺三寸,在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高人。詹五九在上海“玉映堂”墨厂做工时,被一名来华的美国人发现,于是他充当詹五九的经纪人,教他多国语言,之后便领他到世界各地表演。清同治四年(1865),詹五九访问英格兰,由于举止得体,诙谐幽默,被当地人称为“绅士世人”,并专门为他制作了蜡像。詹五九性情温和,乐善好施,虽挣下了不菲的财产,自己却所剩无几。在正式退出舞台后,便在英国开了一间出售茶叶和中国珍奇物品的店铺,开始了隐居生活。詹调元
(1870——1949)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人。满清秀才。清宣统末年,林森来龙岩介绍他参加同盟会(后改组为国民党)。民国元年(1912)在漳州竞选,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民国4年(1915)南下参加护法反袁斗争。民国6年随同拥护孙中山的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军政府,推选孙中山为大元帅。民国12年(1923)国会选举总统时,他拒不受贿,投了孙中山的票后,当夜经天津南下返闽。曾任孙中山的秘书。他在国会或其他政治活动中,一贯站在孙中山的革命立场。民国14年(1925)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回到故里。次年北伐军入闽,任闽省政务委员兼任民治科长,受理民政、司法和外交。北伐胜利后,任闽省党部主任委员。民国22年(1933)冬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事变后,改任为监察委员。民国32年(1943)回到龙岩地区任党务督导专员。两年后辞职回乡安度晚年。他十分关注培养人才。早在民国12年(1923)就在家乡创办“藿川小学”,并亲自担任名誉校长。后来又将与其兄弟共有的一栋房屋,全部捐给学校。民国27年(1938)罗凤歧在雁石创办私立雁东中学,他被推任为该校董事长,名誉校长。1949年11月在老家病逝,其族侄詹碧瑶写的挽联:曾为排清而争,曾为护法而战,先生精神真不死;不被官位所迷,不被金钱所惑,我公道德足长辉。被勒石其墓地,乡里宗亲甚为赞赏。 詹日升
又名晨曦。民国28年(1939)生,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屋背埇村詹如璋之子。湛江建筑工程实业公司工程师。为岭南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专家学者联谊会理事、《九州诗联荟萃》副主编。曾获“中国当代老年艺术家”、“中华当代楹联精英”、“世界汉诗优秀诗人”、“当代最佳诗词艺术家”等称号。其诗词作品散见于《诗刊》、《文化月刊·诗词版》等。出版有《足迹留韵》、《半世心声》、《史曲轻弹》等诗词专集,短篇小说《河岸之花》发表于《长江文艺》。有评论认为其诗词善于捕捉题材,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刻画细致认真,行文简洁犀利,勇于开拓创新。作品讲究章法,层次分明,出句惊风雨,泣鬼神。无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显示其娴熟的艺术功力。个人概况辑录于《中华传世通鉴》、《世界名人录·杰出华人卷》等辞书,并被世界名人联谊会、世界华人文献研究交流中心评为2006年度“世界名人·百名杰出华人”之一。 詹大悲
()名培瀚,字质存。湖北省蕲春县人。1907年入黄州府中学堂。次年到汉口,任《商务报》主笔。1910年任《大江白语报》主笔。次年1月创办《大江报》。参与创建文学社,被选为文书部长。7月,因《大江报》发表《大乱者中国之妙药也》,号召进行激烈之改革,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出狱,任汉口军政分府主任兼管军事。不久去职到上海。1913年春回汉口任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长,省议会议员。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1914年7月,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次年回国,准备策动湖北起义,在上海被捕,袁世凯死后获释。1917年7月,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12月,任北阀大本营宣传员。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永丰舰50余天,他是追随者之一。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刑事审判委员、参事。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与董必武、毛泽东、林伯渠等同志共同努力,于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0月任武汉政治分会委员、湖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建设科长,汉口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等职。湖北省政府成立后,任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27年11月,桂系“西征军”杀进武汉,他与李汉俊以省政府名义,将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二三百人全部释放,同时还利用各种不同方式掌握敌情,坚持与之作“殊死战”。12月17日(农历11月24日)上午,得到反动派侦悉董必武潜伏地点的情报,立即设法告知董迅速转移。下午5时许,武汉卫戌司令胡宗铎将他和李汉俊逮捕,当日八时四十分,与李汉俊同时慷慨就义。赴刑场时,他对李汉俊口述自挽联云:“两眼望青天,生同时,死同日;一心???赤化,先杀人,后杀身。”此联经在场记诵流传至今。1928年,董必武同志所撰《詹大悲先生事略》中,对他给予高度的评价。詹大权
()名闰生,字汝恭、一字握存。詹大悲第七弟,湖北省蕲春县人。年,先后考入武汉墨轮书院、上海复旦中学、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学习。1924年冬,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为上海“五卅”运动组织者之一。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7年春,奉命回汉,在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担任组织工作。当其七兄大星遇难后,随从中共中央委员项英带省警卫团百余人回蕲春任县委书记。“7.15”汪精卫相继叛变,形势日趋险恶,乃暂走避日本。1928年春,回上海经中共中央派往沈阳组织工运。旋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驻天津)。6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时,与市委书记傅茂公(彭真)、组织部长金城(靳于涛)等先后被捕,投入第三监狱。在狱中,他们通过“放风”等机会,秘密串连,成立了秘密党支部,领导政治犯进行绝食斗争。1930年底,经党的营救获释。次年2月任中满洲省委秘书长。1933年被派往江苏省委担任组织工作。不久被国民党上海卫戌部队逮捕投狱。经潘怡如等多方设法营救后,在上海吴淞从事德文翻译掩护革命活动。1937年“8.13”后,赴武汉在董必武主持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旋奉命到大别山战区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任罗田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指导员,安徽省动委会民运科长、干部训练处副主任及训练班主任。1939年,他与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民运部长张劲夫及何伟(霍恒德)、麦世法、史迁(益吾)等同志抓住国共合作机会,利用蒋桂矛盾,插入五战区心脏立煌(今安徽金寨)坚持反顽斗争,团结各界抗日。1940年,奉命转入安徽省农民银行负责农贷工作,以便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民国32年(1943)8月,五战区司令长李品仙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剿共临时指挥部”,议定剿共计划。麦世法以安徽省民政科长身份参加了会议,并由他做记录。会后,麦派交通员将记录稿密送新四军驻地,不料被哨兵截获。两天后,麦世法、史迁被捕,詹大权当时正在岳西、潜山等地视察农贷工作,途中亦被逮捕,解送立煌,与麦等同被囚于第21集团军政治部驻地古碑村张家垸。11月14日(农历10月17日,詹大权等14人被活埋于金寨响山寺侧(该地现在水库中)。詹大权生平著有《哥德与席勒通信集》及《意志自由论》等早期译著,经商务印书馆刊行。
詹(Zh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詹氏黄隐公世系:一世祖:礼公:字世周,以爵为氏,是为詹姓之始。妣高平白氏,子:芳。二世祖:芳公:字伯宣,妣颜氏,生三子,长:宇;二、三失考。三世祖:宇公:字嘉世,妣杨氏,子:绥四世祖:绥公:博学多才,为襄王所褒许。妣房氏,子嘉宅。五世祖:嘉公:处瑕,故名瑕嘉。仕晋守桃林之塞。妣田氏,子何。六世祖:何公:隐于钓。楚庄王闻而异之。子:季七世祖:季公:字宜季,妣齐氏,子二:家、阜八世祖:阜公:字志匡,妣张氏,子三:衍、韶、隗九世祖:隗公:字至瑰,迁邓州南阳县高义里。妣施氏,子二:顒、会十世祖:会公:妣郑氏,子二:资、生十一世:生公:字守成,端洁不仕。妣廖氏,子三:闲、俊、果十二世:闲公:字桓伯。景王时,妣范氏,子:豹十三世:豹公:字林轩,妣陆氏,子三:志、愚、忠十四世:志公:字行宽,妣杜氏,子三:惠、孝、敬十五世:孝公:字至纯,为赧王上卿,城成周。妣氏失考,子二:端、瑞十六世:瑞公:字子祥,官至大司农,夫人赵氏,子二:康、宁十七世:康公:字长寿,仕秦为大夫,妣赵氏,子三:安、荣、富十八世:荣公:妣温氏,子:贞十九世:贞公:字以宁,妣诸葛氏,子:祺二十世:祺公:郡县交徵不仕,妣张氏,子二:胜、义廿一世:胜公:字文珑,妣胡氏,子三:遵、导、遐廿二世:遵公:字守正,为河阳尉,擢江山县令,妣韩氏,子:智、信廿三世:智公:字诚真,妣蒋氏,子禧廿四世:禧公:字景廉,妣陈氏,子:和、睦廿五世:睦公:字元文,汉宣帝时拜龙骧将军,入为大司农。妣汤氏,子四:淋、深、淦、汶廿六世:淋公:汉元帝时授魏郡太守,累功封新都侯,夫人吴氏,子兴、进廿七世:兴公:字载兴,汉平帝诏举贤良方正,授南阳县令,起兵遥应翟义讨王莽,又同光武帝倡议于白水村。妣柳氏,子:权廿八世:权公:字友职,妣吴氏,子令廿九世:令公:字文中,长于诗,妣朱氏,子霸三十世:霸公:字仲强,妣赵氏,子庆三一世:庆公:字积善,事亲以孝闻,妣田氏,子彬三二世:彬公,字仲贤,行义著于乡里,妣彭氏,子逸三三世:逸公,字志勤,桓帝朝举孝廉,为谏议大夫,妣杜氏,子觉三四世:觉公,字希尹,妣贾氏,子成三五世:成公,字孔成,妣范氏,子埴、坦、培三六世:坦公,晋武帝时举孝廉擢太子洗马,惠帝元康元年升常侍,妣曾氏,子静川三七世:静川公,妣杜氏,子康邦、成邦、敬邦三八世:康邦公,为东晋太守,以功封怀远将军,因避乱渡江而南,妣韩氏,子良义,迁睦、歙、衢、泉等处三九世:良义公,为晋侍御将军,妣鲍氏,子兑四十世:兑公,字宗泽,仕晋为谢安府幕参军,妣张氏,子诜四一公:诜公,晋太和间为侯官令,因家建安,妣龙氏,子宣、节四二世:宣公,妣柳氏,子二:宏、豪(子豪公)四三世:宏公,宋文帝元嘉中累官至侍郎。夫人朱氏,子十一人:瓘、参、臻、和、俭、敬、瑞、尚、兰、彪、爱四四世:敬公,仕晋任新安二守,遂家焉。妣沈氏,子文敉、文粹四五世:文敉公,梁时为宣城令,妣毕氏,子逸民四六世:逸民公,隐居不仕,妣窦氏,子初、二四七世:初公,字元载,号黄隐,陈永定戊寅十月十八日生,至德癸卯为东阳郡赞治大夫,陈亡不仕,卜迁婺北庐源。
詹敦仁公事迹简介
詹敦仁(914—979),字君泽,号清隐,安溪开先县令,靖惠侯。祖居河南光州固始,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授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父辈多蓄诗礼经书,并课以敦仁。敦仁幼聪敏,受业于徐寅,饱读诗书,尤工于诗,时与郑缄之文,林滋之赋号为闽中“三绝”,一生著述颇丰,有《清隐堂集》、《清禅集》等行世。其事迹,略述如下:一、开疆置县开运二年(945年),留从效授南唐节度使,据有漳、泉二郡。留从效视敦仁才识非凡,辟之为属,敦仁力辞不获,乃求监南安县小溪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敦仁到任视事,嘉山川雄壮,喜人物伙繁,思筑而县之,乃具文请于郡曰“本场土沃人稠,舟航可通,若益以邻界,因今之地,可以置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获准置县“清溪”(1121年易名 “安溪”),遂为首令。敦仁高瞻远瞩,改 场为县,奠民攸居,利及一方,功垂千秋。二、劝谕教化置县初时,安溪“地华人夷,业儒者寡”,敦仁以兴学育才为兴县之要,为政之首。乃“召民诲谕”,曰“敦仁不能远引古者之说以为喻,请以乡邦之事昌言之可乎?尔闽之初,人未知学,自常公视察以来,有欧阳四门者出。……齐变至鲁,鲁变至道。盛事鼎来,以答山川之灵,雄名日起,以续龙虎之号,曰教之。令固不敢不勉,而从令之教,尔邑之人,当交相劝勉,以副令之愿望。”建县伊始,百业待举,敦仁洞悉根本,乃倡学教化,大树学风,冀欧阳辈出,故虽学富五车,尚身体力行,手不释卷,韦编三绝。辞禄就耕后,犹“书横牛角,锄且带经”,“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堪称典范。三、发展经济五季之衰,土宇瓜分,生灵涂炭,不可胜 纪。然敦仁雄才大略,治县有方。敦仁立足农林,率黎民百姓披荆斩棘,垦地造田、兴修水利、栽桑种茶。清溪百姓“荷畚执筐,各安职业”。其时“土有茶谷麻桑之出,地多麟麈禽鱼之产,民喜耕织,冶有银铁,税有竹木之征。”其《行山吟》赞曰“一片青山值万钱,牧童笑指有牛眠,我来多种松杉木,绿荫苍苍不计年”,足见其盛。又安溪地处“由陆而至者,必出其途;自水而运者,会流而下”之要冲,敦仁因地制宜,“立门楼,廊廨庑,开邸肆”,建街道,以贸通有无,清溪形胜,一时甲于泉南。四、致力统一五季之乱,国土分裂,战乱频仍,几无宁日。敦仁为民生计,奉行“大同世界”思想,一生“报国丹心赤”,处处诗吟民生,时时心怀社稷,以国家统一和平为已任。少时,上书闽王昶,劝之入贡。昶赏其才,命参决军机大事,强以袍笏,不受而谢之以诗曰:“争霸图王事总非,中原失统可伤悲,往来宾主如邮传,胜负干戈似局棋,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 劳思!江山有待归须早,好向鹪林择一枝”,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壮时,敦仁与南唐节度使留从效交往甚密,常与纵述古今。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乘间述古者逆顺祸福之理”,“恒劝归顺”,并代撰表入贡京师。后因“周世宗江南有画江之约,未之见纳”,未果。老时,敦仁仍致力统一,矢志不移。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霸守漳泉,拒不归宋,敦仁乃遣其子詹琲力劝洪进。詹琲旷世奇才,议论慷慨,略曰:“昔在中唐,权移方镇,弘正莫安于全魏,茂昭难保于中山,终须向阙之诚,入展执圭之礼,……朝恩叠被,宜思国势,永图归我封疆,上其符印将使万世之,下用作忠臣,遂令二郡之封,皆为顺国。”洪进闻之,见大势所趋,始嘉纳之,即献漳泉二州并请詹琲代撰《献地表》,表中云“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得为内地,蚩蚩生齿之众,复见太平。”宋太宗览表后赞曰“漳、泉二州之民少瘳矣!”敦仁之策奏效,俾漳泉二郡之民得脱锋镝屠戮之祸,国家统一大业遂成。敦仁父子亦欢喜之至,于当年中秋赏月之际,父子举酒联吟:“夜静月华明 (敦仁),秋深露气清(琲)……笑眼看毛凤(敦仁),长怀念鹡鸰(琲),干戈时已定(敦仁),款款话平生(琲)。”敦仁父子,致力国家统一大业。功勋不朽,青史垂名。宋咸淳三年(1267年)乡绅林济川等列其事迹,请颁赐庙号,四年,朝廷敕赐 “灵惠” 庙,八年(1272年)敕封詹敦仁为“靖惠侯”,敕封其子詹琲为“靖贞侯”(史称“父子封侯”)。五、廉洁爱民敦仁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曾鄙视闽王昶杀父夺位,又不入贡朝廷而三辞高官厚禄,复避从弟监察御史敬凝迎仕,隐于泉山,杜门不出,再辞留从效之辟而遁迹小溪场。敦仁为救黎民于倒悬,求国家之统一,倾尽心力。至于世俗冠冕,不屑一顾。其铁骨铮铮,顶天立地,正气浩然,亮节可钦。敦仁改小溪场为安溪县,抚恤黎民,民仰 之如父母。敦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新建县城,仅“以农隙召便近户与番休戍卒、立门楼、廊廨宇、开邸肆……不逾年,毕工”,而“民不告劳,兵不惮用”。城池成就,敦仁既而谢事,隐于佛耳山,据《安溪县志》载: “詹去,邑人思之,为立生祠”,“吏民伟公(敦仁)之功,立生祠于厅事之东”,“公之待民以清,民之事公以敬”,“公倾世,吏民如丧所亲,道路号泣,立像作佛事者七日……”,“及卒,邑人思之,立祠以祀者三:一在县治之东……,一在侯洋,一在清禅院”。敦仁清则自清,世俗冠冕皆无意;隐而未隐,国计民生总萦怀。其忧国忧民,清廉有节,堪为典范,名垂《宦绩》。
詹學傳(1101年-1189年)
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九月出生於江西南豐州廣昌縣陂頭鎮。他一出世,父親詹尚文即為其命名『成宗』,取承祖接代、榮宗耀祖之意。  
成宗七歲那年,其父尚文即聘名師來府教兒讀書、寫字、習詩、作文。一天,名師對尚文說:『成宗天資聰穎,日後必有高就。』想了一下又接著說:『成宗這個名字很好,他也一定能承宗耀祖,然而,成宗的「宗」字與當朝帝皇稱號「宗」字相同,恐怕有觸皇上。』尚文答日:『名師說的極是』。為怕挾帝諱之嫌,改名學傳。  
學傳於二十一歲鄉試考中舉人,二十二歲(1123年)會試中進士。出任山東遼城縣令。他為官清正廉明,秉公執法,不畏權勢。後又提調入宮,累官至閣直學士、中書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劉氏亦誥封一品夫人。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主戰派嶽飛等取得勝利對他們不利,解除了岳飛、韓世忠的兵權,並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把嶽飛逮捕入獄,次年殺害了嶽飛。南宋又向金割地求和,鎮壓抗金派。
詹學傳在這樣的情勢下,又攜妻帶子,繼續遷移到閩粵邊深山區的廣東省海陽縣長窖村(即今大埔縣長治鄉長興村)定居。
他到長窖後第二天上午便帶兩個兒子去拜訪當地大戶藍冠燐,受到熱情接待和安置。在客廳喝茶期間,學傳的兩個兒子一穿黑衣(長子詹泰),一穿白衣(次子詹秦)抱柱戲耍,藍見狀,想起前晚夢見黑龍、白龍繞柱情境,認為夢是喜兆,便親口將千金小姐許配給學傳的長子為妻,兄弟二人遂以黑龍、白龍為號。
學傳到長窖後幾十年,仍繼續設館講學,直至年邁,他培養出的學子甚多。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9年)七月詹學傳便在長窖村病逝。享年89歲。次年夫人劉氏亦逝世,兩殯合葬在長窖村後山,地名“金龜背印”,又名“蜘蛛結網”。
吾辈河间脉缔连,开宗宁海敬先贤。追源溯远寻黄帝,散叶开枝在学传。避乱年,恨离别!牵携二子留长窖。隐田园,思故土!只遗墓志拜金銮。家声远,四海同心瞻本祖。国运昌,再无仇寇把浪翻。
詹学传 (1101年-1189年)
詹学传是较有名的爱国忠臣。因宋帝屈辱求和、投降金国,詹学传被迫隐居在今广东省大埔 县长治乡长兴(长窖)村,以教学为生,给世人留下美好的声名。
詹学传,字成宗,号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一出世,父亲詹尚文即为其命名『成宗』,取承祖接代、荣宗耀祖之意。
詹学传生有2个儿子:长子詹黑龙,次子詹白龙。南宋末年,詹白龙的后裔詹东潞(号维明),从广东大埔迁移至广东海阳县陈塘堡。詹东潞经过三次迁徙,最后选定上饶堡之西瓜园(今饶平县饶洋镇)为居住地,劈山建宅,垦荒造田,繁衍上饶詹氏一族。据《饶平县志》载:詹东潞“倡明经学,教授生徒,为五经博士,其门下多明经之士,时潮士赖之。”其后裔遍及饶平新丰、建饶、九村、饶洋、上饶、上善等客属山区镇及广东的澄海、潮安、揭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和台湾等地区。学传七岁那年,其父尚文即聘名师来府教儿读书、写字、习诗、作文。一天,名师对尚文说:『成宗天资聪颖,日後必有高就。』想了一下又接著说:『成宗这个名字很好,他也一定能承宗耀祖,然而,成宗的「宗」字与当朝帝皇称号「宗」字相同,恐怕有蚀皇上。』尚文答日:『名师说的极是』。为怕挟帝讳之嫌,改名学传。
学传于二十一岁乡试考中举人,二十二岁(1123年)会试中进士。出任山东辽城县令。他为官清正廉明,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任内当地曾发生一起犟奸杀人案。有个恶棍犟奸杀人,又移尸嫁祸他人。学传受理此案,不顾个人得失,依法将其处以极刑,为民除了大害,当地百姓,莫不交口称贊。学传深得朝廷宠信,旋任经略安抚使。後又提调入宫,累官至阁直学士、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刘氏亦诰封一品夫人。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灭辽後,乘北宋防备空虚,就大举进攻北宋。宋徽宗惊惶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春天,金军渡过黄河,逼进东京(开封)。那时候,北宋政府内部分裂成两派。投降派主张割地求和,主战派要坚守东京。学传是主战派,他和军民要求宋帝抗战守京。钦宗帝被迫任命主战派李纲、詹学传等率领军民,多次击退金军的进攻,北宋的抗金形势大有好转。但是宋钦宗却派人向金军求和,为了讨好金,还罢免了李纲、詹学传的官职。这件事激怒了东京人民。太学士陈东等上书要求恢復李纲、詹学传等人的职务,几十万人响应。宋钦宗被迫又起用李纲和詹学传等人。这时又得义军配合抗金,东京的防守重获巩固,金军只得北退。金军退後,北宋的投降派重又得势。宋钦宗听信投降派遣散了义军,把李纲、詹学传眨出朝廷。几个月以後,东京沦陷。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掳走了宋徽宗和钦宗,结束了北宋。这时,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称帝,年号建炎,为宋高宗,定都临安(杭州),建立南宋朝廷,然仍向金割地求和。这样詹学传只得南逃到福建省宁化县石璧村暂居,等待朝廷復起。
学传报国无门,到石璧村後即在当地设馆讲学,并时时不忘宣传抗金的主张。那时侨寓福建省建阳县的朱熹就是,在这里向学传拜师求学的。由此,朱熹从小也就树立了抗金的思想。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害怕主战派岳飞等取得胜利对他们不利,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把岳飞逮捕入狱,次年杀害了岳飞。南宋又向金割地求和,镇压抗金派。詹学传在这样的情势下,又携妻带子,继续迁移到闽粤边深山区的广东省海阳县长窖村(即今大埔县长治乡长兴村)定居。他到长窖後第二天上午便带黑龙、白龙两个儿子去拜访当地大户蓝冠燐,受到热情接待和安置。学传到长窖後几十年,仍继续设馆讲学,直至年迈,他培养出的学子甚多。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9年)七月詹学传便在长窖村病逝。享年89岁。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闻此噩耗,即不远长途,爬山涉水,徒步奔赴长窖村祭师,撰写【祭詹侍郎文】,以表深切悼念。詹学传家训:为教育后人,詹氏先辈用五言诗写成祖训,以祖训来排字辈,来规范自己行为。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兴周崇祖辈,振展炳乾坤;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吾辈河间脉缔连,开宗宁海敬先贤。追源溯远寻黄帝,散叶开枝在学传。避乱年,恨离别!牵携二子留长窖。隐田园,思故土!只遗墓志拜金銮。家声远,四海同心瞻本祖。国运昌,再无仇寇把浪翻。
明清期间,饶平始祖肇熙公后裔衍传繁昌,文风鼎盛,诗礼世家,蔚成风气,子孙遍布饶平北部饶洋、上饶、新丰、建饶各镇大部分村落。清雍正至道光的一百余年中,饶洋陈坑八角楼一共中了九名进士和二十名举人。“八角九进士”,“饶平半县詹”在粤东一带传为佳话。
八角楼也因高中的捷报不断而改名为“听捷楼”。清时饶平成为詹氏主要散迁地之一,播迁潮州、澄海、普宁、揭阳、惠来、广宁、丰顺、大埔各县。
明清时是徽商鼎盛时期,有些詹姓到上海、北京、长沙等大城市经商落户,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携眷从婺源县到广州府经商,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获准入籍广州府南海县。到了明朝中叶以后,
闽粤等沿海各地的詹姓族人渡海赴台谋生,清朝詹姓渡台祖,以安溪始祖敦仁公派、闽粤川始祖学传公派、饶平始祖肇熙公派裔孙为最,还有一支固始祖钧公派裔孙。
肇熙公一脉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人丁蕃盛,代有闻人,裔孙分布于今粤东饶平、潮州枫溪、潮安、汕头、澄海、潮阳、潮南、南澳、揭阳、普宁、惠来、揭东、梅州五华、丰顺、大埔、梅县、汕尾、海陆丰,粤西、肇庆、广宁、云浮、云安、罗定,江西定南、余庆、进贤、万载,安徽、广德,广西荔浦、博白,福建东山等县和台湾、四川、贵州及海外各地,人口逾三十万,是中华詹氏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浸润于丰厚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台海文化的重要支系。
肇熙公祖訓:忠孝達仁。夫社稷安則民寧,皮之不存,毛安焉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百行以孝為先,若忤嫉長者,不啻狗彘矣!仁者義也,親友待之以誼乃人間溫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待人以誠,暢抒情懷,綱常正五倫,樂子孫昌盛耶。肇熙公祖训:忠孝达仁。 夫社稷安则民宁,皮之不存,毛安焉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百行以孝为先,若忤嫉长者,不啻狗彘矣! 仁者义也,亲友待之以谊乃人间温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待人以诚,畅抒情怀,纲常正五伦,乐子孙昌盛耶。
各堂的代表姓氏
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堂号”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依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专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点如下:01、济阳堂:丁、卞、江、柯、却、陶、庾、蔡。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0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03、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陆、褚、廉、种。今河南阳县。04、东鲁堂:孔。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05、雁门堂:文、田、童、农。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06、陇西堂:牛、辛、李、时、彭、董。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11、高平堂: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14、渤海堂:詹、甘、封、高、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颖州府。16、武陵堂:冉、华、龙、龚、顾。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17、上党堂:樊、包、尚、连、鲍。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18、陈留堂:伊、阮、虞、谢。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19、上谷堂:成、侯、冠、荣。秦郡名,地辖保定、易州、宣化、顺天诸府,均在河北省。20、沛国堂: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21、晋阳堂:匡、唐、景。秦汉时县名,今山西太原地。22、新安堂:古。三国吴郡名,在浙江省淳安县。23、武威堂:石、安、贾。汉武帝时郡名,即甘肃省武威县地。24、乐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东广饶县。25、冯翊堂:吉、雷。汉时郡名,为左冯翊辖地,即陜西大荔县地。26、中山堂:仲、汤、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27、西平堂: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29、东海堂: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30、河东堂:旅、薛、裴、储、聂。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31、下邳堂:阙。后汉时国名,即江苏邳县地。32、延陵堂:吴。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将苏武进县地。33、庐江堂:河。汉时郡名,在安徽庐江县境。34、北海堂:邢、郎。汉郡名,东汉改国,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35、平陵堂:孟。春秋时齐邑,今山东历城县境。36、彭城堂:金、刘、钱。汉郡名,今江苏铜山县地。37、清河堂:房、傅、张。汉时郡名,地当河北清河、故城、枣强、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恩县、冠县、高唐、临清、武城一带。38、东平堂:花。汉国名,即山东省东平县。39、博陵堂:邵。晋国名,后改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境。40、山阳堂:岳。汉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县,曹丕篡汉,废献帝为山阳公。41、荥阳堂:昌、潘、郑。战国时韩地,今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42、临海堂:屈。三国吴,分会稽东部置临海,在浙江省,旧称台州。43、范阳堂:邹、简、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县地。44、齐郡堂:查、晏、覃、富、谭。汉时郡名,后改为国,今山东临淄地。45、高阳堂:纪、耿。汉时县名,今河北省高阳县地。46、敦煌堂:洪。汉时郡名,今甘肃西部敦煌县。47、魏郡堂:柏。春秋时国名,在山西芮城县境。48、扶风堂:马、班、禄、万、鲁。隋时置郡名,今陜西省扶风、凤翔一带。49、千乘堂:倪。汉时郡名,在山东地城、益都一带。50、会稽堂:夏。秦郡名,地当江苏东部、浙江西部,即今绍兴。51、河内堂:荀、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52、广陵堂:贡、盛。汉国名,后改郡,今江苏都县地。53、薛郡堂:海。秦时郡名,地辖山东西南部、江苏东北部。54、河间堂:詹、凌、章。汉国名,后魏改郡,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55、南昌堂:涂。汉县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56、豫章堂:罗。汉郡名,在江西南昌县地。57、颖川堂:陈、邬、赖、锺。秦郡名,地辖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宝、汝州诸府,盖指颖水流域。58、护国堂:逢、边、戴、稽。春秋时陈焦邑,今安徽省亳县地。59、余杭堂:隗。隋郡名,唐复为杭州,今浙江杭县。60、汾阳堂:郭。汉地名,唐并入阳曲,在山西省,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因而名传。61、琅瑜堂: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62、广平堂: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63、江夏堂: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64、辽西堂: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65、平原堂:东方。汉郡名,在山东旧武定、济南二府之西,及乐陵、长清一带,即平原县地。66、顿邱堂:葛、司空。春秋卫邑,在河南省浚县。67、弘农堂:杨。汉时郡名,在济南省灵宝县境。68、百济堂:福。春秋时国名,在今朝鲜半岛。69、内黄堂:骆。汉时县名,今河南省内黄县地。70、江陵堂:熊。春秋时楚郢都,汉置县,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71、巨鹿堂:魏。秦郡名,晋为国,今河北巨鹿、宁晋一带。72、兰陵堂:兰。晋时郡名,在山东峄县,南朝宋移昌卢,在滕县境。73、解梁堂:关。春秋时晋邑,地领山西解县、临晋、虞乡诸地,后汉关羽,即解人也。74、燕山堂:窦。辽时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75、武功堂:苏。汉郡名,在陜西郿县境,今设武功县。76、始平堂: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77、梁国堂:墨、桥。汉时梁国,后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县境。78、济南堂:伏、宁。汉初置郡名,即今山东历城县境。79、平昌堂:红、孟、管、离。三国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东安丘县地。80、濮阳堂:爰。汉县名,后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
【詹氏家训】源远流长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及此前历次有关讲话中都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希望国人重视家庭建设、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形成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今摘录《詹氏家训十则》,供大家学习自勉。 詹氏家训十则一、继承祖德 河间詹氏,广居丁旺,宣王赐爵,源远流长 。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辈出,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良。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二、忠效国家  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下上。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参军,卫国守疆。   三、勤为职业 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事,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谋业,或专或广。荻耿果实,老奉幼养,欲成大业,地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  四、孝敬父母 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父母老耄,服待奉养。问寒问暧,关心痛痒。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五、雍和兄弟 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参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 六、友睦族邻  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徒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况且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顾照幼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和谐社会,文明至上。
  七、慎结婚姻  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之言,门楣之光。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满婚姻,地久天长。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郞,切莫轻肓。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郞。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八、训教子女 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饿,仍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九、崇尚节俭  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粮。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十、禁戒非为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劝我族人,正大明光。非理之事,不为不想。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偷抢讹诈,赌博嫖娼。聚众欧斗,诬告诽谤。此事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关于选择詹天佑诞辰日3月17日为全球詹氏纪念日的倡议书
我们詹氏自周宣王支子至泓公肇封詹侯和礼公指詹为氏以来已有二千八百余年的悠久历史,为了增强詹氏宗族凝聚力,增强詹氏宗亲的荣誉感,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建立全球统一的詹氏纪念日十分有必要。
而至于选择哪一天为我们詹氏纪念日,我们认为尚需斟酌,年轻一代的詹氏宗亲网友一致认为选择詹天佑诞辰日公历3月17日为我们詹氏的纪念日,其理由如下:一、 詹天佑为近百年来知全球名度最高的詹氏族人,其不畏列强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为全世界所公认,选择詹天佑诞辰日为詹氏纪念日有其积极的意义,且易为全社会所接受。选择其诞辰日为詹氏统一的纪念日而不选择其忌日为纪念日,亦代表了詹天佑之精神在我们詹氏族人心中永生。二、 詹侯、礼公等始祖的生殁日由于资料缺失很难确定,他们虽然对于我们詹氏起源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全社会来说,除了研究姓氏历史的专家外知道的人并不多,不易被全社会接受。其他各支派的始祖生殁日只适合其支派内部的宗亲,对于其他支派的宗亲没有说服力。詹天佑为列祖列宗庇佑下的杰出后裔,列祖列宗也一定以有詹天佑这样杰出的后裔为荣。三、 詹天佑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为詹氏宗族争光,让我们以詹天佑的诞辰日为詹氏纪念日,以激励詹氏后裔拼搏向上,让詹天佑精神永生,在詹氏后裔心中永不磨灭。请各位宗亲牢记3月17日,期待詹氏后裔中诞生更多的詹天佑似的詹氏骄傲!
广州詹氏联谊会副会长詹利群更正:根据詹天佑宗谱,詹天佑生日是公历3月17有误!正确的是:农历3月17,公历4月26日。
詹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