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全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艺术史

书画艺术品投资已成为一种时尚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书画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书画是艺术、是文化,更是人文精神之寄托、哲学思想之折射。书画收藏是文化,是学问,也是乐趣,可以开阔眼界、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收获快乐、弘扬文化、传承文明。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书画收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是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文化引领,是最优质的家庭文化熏陶与传承。
从书画的消费属性来看,书画的独特性、稀缺性使它具有奢侈品的属性,购买书画作品往往成为个人文化品味、财富和尊贵身份的象征。按照美国10年期投资回报率统计,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是4.5%,股票是13%,艺术品则是24.5%。
对家庭来讲,优秀的艺术品最优质的传世财富,按照国内外理财历史,家庭资产的最佳配置是,不动产占30%、艺术品投资20%,金融类资产50%。被称为“艺术品中的软黄金”和“挂在墙上的原始股”的书画,已经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最具潜力的投资渠道之一。
物质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心灵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马未都(著名收藏家)说的“收藏作为一种文化熏陶比赚钱更重要。因为财富带给你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文化产生的愉悦却是永恒的。”
收藏书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同时也磨练出一份沉静与平和的心态。从书画收藏的初期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与不解,到对书画收藏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坦然与恬静。
俗语说的好,家中无字画,必是俗人家。现如今,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墙上多多少少都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就连茶馆、宾馆、饭店等各类场所和普通百姓家都挂起了书画。
投资中国书画选定一个中国书画家很重要,要仔细研究中国书画家的地位、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作品的市场价值。找到市场价值尚未完全开发的中国书画“明日之星”投资,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丘成桐:好的数学家最好要有人文的训练
好的数学家最好有人文的训练,从变化多姿的人生和大自然中得到灵感来将科学和数学完美化,而不是禁锢自己的脚步和眼光,只跟着前人的著作,做少量的改进,就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学者。
中国的教育始终离不开科举的阴影,以考试取士,系统化的出题目,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
美国名校的教育使得不少的学者跨越不同的领域而得到极大的成就。有些学生在本科时读英文系,毕业后却可以成功地创立高科技公司。这些例子在美国名校不胜枚举,但在华人社会却不多见。这应当归功于美国博雅教育的结果,也就是数理人文并重的结果。
作者:丘成桐,当代数学大师,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本文是丘成桐教授的讲座,由陈鹏整理,转载自《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
一门学问的原创力,来自学者的丰富情感
在建构一门新的学问,或是引导某一门学问走向新的方向时,学者的原创力从何而来?
为什么有些人看得特别远,找得到前人没有发现的观点?这是一种本能的理性选择,还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
诸多因素当然都极其重要,但在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和脚踏实地基础上的丰富情感。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作《楚辞》,李陵作《河梁送别诗》,太史公作《史记》,诸葛亮作《出师表》,曹植作《赠白马王彪诗》,庾信作《哀江南赋》,王粲作《登楼赋》,陶渊明作《归去来辞》,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然后,我们又看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柳永、晏殊、苏轼,一直到清朝的纳兰性德、曹雪芹。他们的诗词文章,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感情从笔尖下源源不断倾泻而出,成为瑰丽的作品。
这些作者并未刻意为之,却是情不自禁。何以故?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太史公说:“意有所郁结也。”能够影响古今传世文章的气必然至柔至远,至大至刚!
其实,中国文人在文艺以外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感情也是极为丰满,不少人为了理想而不惜性命。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间关万里,而卫青和霍去病奔驰大漠,出生入死。东晋时,外族入侵,祖狄谋复中原之地,带兵渡江时,祖狄击楫而誓,说“祖狄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这是何等的志气!
宋朝,文天祥被蒙古人囚禁,作正气歌。其实,他的“气”正是孟子说的浩然之气,也是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享有的。
过零丁洋,文天祥
至于数理方面,也讲究相似的气质。
自希腊的科学家到现代科学家,文笔优美雅洁的大有人在。他们并没有刻意为文,然而文既载道,自然可观。数理之与人文,实有错综交流的共通点。
古代希腊人和中国战国时的名家,雅好辩论,寻根究底。在西方,因此而产生了对公理的研究,影响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公理”到牛顿的“三大定律”,再到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莫不与公理思维有关。
无论在西方或是在中国,科学的突变或革命都以深刻的哲学思想为背景。希腊哲学崇尚自然,为近代的自然科学和数学发展打好了基础。中国人偏重人文,在科学上主要的贡献在于应用科学。
但有趣的是,中国人提出五行学说,希腊人也企图用五种基本元素来解释自然现象,柏拉图甚至用当时发现的五个最对称的多面体来跟这些元素一一对应。
中国人提出阴阳的观点,西方人也讲究对偶,事实上,希腊数学家研究的射影几何就已经有极点(pole)和极线(polar)的观念。文艺复兴时的画家则研究投影几何,对偶的观念,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对偶的观念虽然肇源于哲学和文艺思想,但对近代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影响巨大。
七十年前,物理学家已经发现负电子的对偶是正电子,而几何学家则发现光滑的紧致空间存在着庞加莱对偶性质。后来,高能物理学最成功的标准型理论的主要骨干就是几个重要的对称群的表示,这种表示理论在近代几何和数论也有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近三十多年来,物理学家发现他们在此前引入的超对称观念,可以提供粒子物理和几何丰富的思想,它预测所有粒子都有超对称的对偶粒子,同时极小的空间和极大的空间可以有相同的物理现象,假如实验能够证明超对称的想法是正确的话,阴阳对偶就可以在基本物理中具体地表现出来了,说不定现代物理的概念可以修正和改进中国人对阴阳的看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理文并重,他们也将科学应用到绘画和音乐上去。从笛卡尔、伽利略到牛顿、来布尼兹,这些大科学家们在研究科学时,都讲究哲学思想,通过这种思想来探索大自然的基本原理。
以后伟大的数学家高斯、黎曼、希尔伯特、外尔等都寻求数学和物理的哲学思想。“黎曼几何”就从哲学和物理的观点来探讨空间的基本结构。至于爱因斯坦在创造广义相对论时,除了用到“黎曼几何”等观念,更是大量采用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的想法。
恩斯特·马赫
能够左右科学发展主流的学问必须包含如下的性质:它能够对大自然对数学的现象有普遍和深入的了解。
在物理学中,我们对一些现象进行抽象、解释,从而创立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去推导,找寻新的现象,并重新观察,反复实验,来检验这些理论。当这些理论得到验证之后,如果应用范围很广泛,我们就称之为定律。
受到欧几里得公理化的影响,经典力学的支柱是牛顿三大定律,其叙述极为简单,而描述的现象却极为深刻,它的真实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是一千多年来,无数物理学家智慧的结晶。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将无数有意义的现象抽象和总结而成为定律时,中间的过程总是富有情感!
在解决大问题的关键时刻,科学家的主观感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感情是科学发现的原动力!伽利略对教会的挑战就是这一感情的集中表现。
当科学家发现的定律或定理是如此的简洁,既不失普遍性,又无比有力地解释各种现象时,我们不能不赞叹自然结构的美妙,也为这个定律或这个定理的完成而满意。这个过程值得一个科学家投入毕生的精力!苟真理之可知,虽九死其犹未悔!
数学家与文学家,在创作上是相似的
我遇见过很多大科学家,尤其是有原创性的科学家,对文艺都有涉猎。他们的文笔流畅,甚至可以媲美文学家的作品。
出色的理文创作,必须有浓厚的感情和理想,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并不比西方人逊色。中国古代学者都有浓厚的感情,它们充分的表现在诗词歌赋上。
诗人墨客,诗词歌赋,最能表现这种高尚的情怀。现代的杰出科学工作者,肉体上未必经得起上述诸贤的艰苦经验,但他们做研究时的毅力却可以跟上述诸贤媲美。
科学家与文学家有很多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事实上,除了有共同的感情,在研究的方法上,他们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数学家也可以用和古代中国文学家赋比兴类似的手法,做出一流的创作。
苏东坡是一代词宗。在他七岁时,见到眉山的一个老尼,姓朱,年约九十。她告诉苏轼,自己曾经去过蜀主孟昶的宫廷中。有一日,天气炎热,蜀主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深夜纳凉于摩诃池上。孟昶作了一首词。这个尼姑还能记得这首词,并把他告诉了苏轼。
四十年后,苏轼只能够记得词中头两句。苏轼有天得暇,寻找词曲,猜测这词应该为洞仙歌令。苏轼因此循着这两句的意境猜测蜀主的想法,将词续完,成为《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 洞仙歌
苏轼续词对中国文学是一个贡献。但我们想想,不同的文人面对残缺的词句,一定会有不同的反应。
假如是清代的乾嘉学者,就可能花很多时间对这件事做考据,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词不可考!因此不会去续这首词。有一些文人,可能没有能力去猜测到这词的词牌名,另外有一些文人,可能像苏轼一样,猜到了词牌名,却没有兴趣去将它续起来。
还有一些文人,虽然找到词牌名,但文艺功力太差,续出来没有趣味的词。但是,苏轼却兴致勃勃地花了时间去推敲,写了一篇传世的杰作!
科研的创作也有类似的情形。现在来看看科学的发展。
在1905年,物理学家知道两个重要的理论,就是牛顿的“引力场论”和“狭义相对论”。它们都与引力有关,同时都基本正确,却互相矛盾。
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有无比的兴趣,他知道这两个理论是一个更完美的引力理论的一部分,他在数学家闵科夫斯基、高斯、黎曼和希尔伯特的帮助下,完成了旷世大作,就是让我们钦佩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创意和能力当然远胜于苏轼补《洞仙歌》,但却有点儿相似。我来做一个不大合适的比拟,苏轼记得蜀主的两句词,一句可比拟为“牛顿力学”,另一句可比拟为狭义相对论里面的“洛伦兹变换”。爱因斯坦花了十年工夫来研究引力场,就是从这两件事情作为出发点,用他深入的物理洞察力和数学家提出的数学结构。
物理学需要实验,数学需要证明,文学却不需要这么严格,但是离现象太远的文学,终究不是上乘的文学。一首词续得好,需要有文学修养,也需要有意境,才能够天衣无缝,但和大型歌剧或小说比较,它的创作,还是来得容易些。
现在来看看文学和科学的领域里,大型的结构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曹雪芹并没有把经典著作《红楼梦》全部完成,这千古憾事,如何将它续完呢?除了需要有出色的文学技巧外,还需要了解该书的内容和背景。由于这部书的内容错综复杂,在现代的观点来看,可能需要用统计和数学的方法来帮忙。
曹雪芹小像
曹雪芹写《红楼梦》,借用了自身的经历来描述当年家族的荣华富贵,也描述封建社会大家族所遇到的无可避免的腐败和堕落。
他与评书人脂砚斋,一路著书,一路触目愁肠断。书中的笔墨,充满了他澎湃的感情,但却是有条有理的创造和叙述。在这本书差不多完成时,作者却因伤感而去世了,“芹为泪尽而逝”。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作者能够将这部巨著完满地续成,对曹雪芹当年的想法如何处理,仍是争论不已的大问题。
《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有如一个大型的数学创作,或者一个大型的科学创作。数学家和科学家,也是企图构造一个架构,来描述见到的数学真理或是大自然的现象。
在这个大型结构里,有很多已知的现象或者定理。在这些表面上没有明显联系的现象里,我们要企图找到它们的关系。当然我们还需要证明这些关系的真实性,也需要知道这些关系引起的效果。
但如何找到这些联系的方法,因作家而异。在小说的创作里,小说家的能力和经历,会表现在这些地方。一个好的科学家,都会创造自己的观点,或者自己的哲学,来观察我们研究的大结构。
韦伊(André Weil)要用代数几何的方法来研究数论的问题,而朗兰兹(Robert Langlands)要用自守型表示理论来研究数论。他们在建立现代数论的大结构时,就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联系数论中不同的重要部分,得到数论中很多重要的结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得到的结论往往一样,殊途同归。
韦伊和朗兰茨
当年我和一群朋友建立“几何分析”这门学问时就采取一个观点:大量的几何现象需要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解释,方程的解往往可以决定空间的几何性质。
几何学家想研究的现象包括了子流形和不同的几何结构,我在1976年完成的“卡拉比猜想”就是要构造复流形上的几何结构,方法是解非线性微分方程。二十世纪代数几何和算术几何的发展就是一个宏伟的结构,比红楼梦的写作更瑰丽,更结实,但它是由数十名大数学家共同完成的。
在整个数学洪流中,我们见到大数学家各展所能,发展不同的技巧,解决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要左右整个大流方向的数学家,实在不多,我们上面提到的韦伊、朗兰兹就是很好的例子。
好的数学家,最好有人文的训练
在汉朝,中国数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去解方程式,包括计算立方根,到宋朝时,已经可以解多次方程,比西方早几百年,但解决的方法是数字解,对方程的结构没有深入的了解。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解二次方程:X?+1=0
事实上,无论X是任何实数,方程的左边总是大于零,所以这个方程式没有实数的解,因此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去讨论这个方程式。
大约在四百多年前,西方数学家开始注意这个方程,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数学家发现它跟解三次和四次方程有关。他们知道上述二次方程没有实数解,就假设它还是有解,将这个想象中的解叫作虚数。
虚数的发现很了不起!有了虚数后,西方学者发现所有多项式都有解,而且解的数目刚好是多项式的次数。所以有了虚数后,多项式的理论才成为完美的理论。
完美的数学理论很快就得到无穷的应用。事实上,后来物理学家和工程学家发现虚数是用来解释所有波动现象最佳的方法,这包括音乐、流体和量子力学里面波动力学的种种现象。数论研究对象的重要部分是整数,但为了研究整数,我们不能避免地要大量用到复数的理论来帮忙。
在19世纪初叶,柯西和黎曼开始了复变函数的研究,将我们的眼界由一维推广到二维,改变了现代数学的发展。黎曼又引入了Zeta函数,发现了复函数的解析性质可以给出整数中的质数(prime number)的基本性质。另一方面,他也因此开发了高维拓扑这个学科。
由于复数的成功,数学家企图将它推广,制造新的数域,但很快就发现除非放弃一些条件,否则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哈密尔顿(William Rowan Hamilton)和凯利(Arthur Cayley)先生却在放弃复数域中某些性质后,引进四元数(quarterion)和八元数(Cayley numbers)这两个新的数域。
这些新的数域影响了狄拉克(Paul Dirac)在量子力学的构想,创造了狄拉克方程。从这里可以看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为了追求完美化而得到重要的结果。
爱因斯坦创造广义相对论时,人类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实在不大,他却得到数学家的大力帮助。在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外尔和很多科学家开始融合引力场理论和电磁场理论,外尔率先提出规范场的理论,经过十年的挣扎,才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看作和广义相对论类似的规范场论,在物理学上,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
二十多年以后,泡利(Wolfgang Pauli)、杨振宁和米尔斯将规范群推广到非交换群后,完成了一般的规范场理论,成为近代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
有趣的是,外尔说:假如理论和见到的现象有冲突,而这个理论漂亮而简洁的时候,我宁愿相信理论。这个看法对规范场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文学家和科学家类似的地方。
将一个问题或现象完美化,然后,将完美化后的结果应用到新的数学理论,来解释新的现象,这是数学家的惯用手法,与文学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不过文学家用这种手法来表达他们的感情罢了。
在中国古代,很多传说都是凭想象力,根据已知知识夸大地描述很多无法证明的事情。文学家为了欣赏现象或者舒解情怀而夸大,而完美化,但数学家却为了了解现象而构建完美的背景。有些时候,数学家花了几千页纸的理论将一些模糊不清的具体现象用极度抽象的方法去统一、描述、解释。
这是值得惊喜的事:近代数学家在数学不同的分支取得巨大的成果,与文学家的手段极为类似。
所以,好的数学家最好有人文的训练,从变化多姿的人生和大自然中得到灵感来将科学和数学完美化,而不是禁锢自己的脚步和眼光,只跟着前人的著作,做少量的改进,就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学者。
我们需要培养一些能望尽天涯路,又能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学者,这需要浓郁的文化和感情的背景。中国数学家太注重应用,不在乎数学严格的推导,更不在乎数学的完美化。因此至明清时,中国数学家实在无法跟文艺复兴的数学家相比。
直到如今,除了少数两三个大师外,中国数学家走的研究道路基本上还是萧规曹随。在创新的路上提不起勇气,不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一点与中国近几十年来文艺教育不充足,对数理感情的培养不够有关。
到今天,中国的理论科学家在原创性还是比不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科学家在人文的修养还是不够,对自然界的真和美感情不够丰富。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感情和富有深度的民族。上述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的作品,并不落后于世界!
但是,我们的科学家对人文的修养却不大注意,一些管理教育的官员们却有很奇怪的教育政策,他们似乎认为语文和历史的教育并不重要,转而用一些浅显而没有深度的通识教育来代替这些重要的学问,大概他们以为国外注重通识教育的缘故吧。这种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
坦白说,我还没有看到过一个有水平的国家和城市不反复地去教导国民们本国或本地的历史。
美国注重博雅教育,也就是数理人文并重
我两个孩子在美国一个小镇读书。他们在小学、中学,将美国三百年的事情念得滚瓜烂熟!因为这是美国文化的基础。我敢说,不懂或是不熟习历史的国民,必定会认为自己是无根的一代。一般来说,文化的根基比较肤浅的人容易受愚弄和误导,因为他们看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史为明镜,它不单指出古代伟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它也将千年来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感情传给我们,我们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创下的丰功伟绩感到骄傲,为他们的子孙走错的路而感叹!中国五千年丰富的文化使我们充满自信心!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
或许有人说,我不想做大科学家,所以不用这样学。其实这并不矛盾。当一个年轻人对自己要学习的学问怀有浓厚的感情后,学习任何学问都会变得轻而易举。至于数学和语文并重,在先进国家一向是理所当然的。美国比较好的大学招生时,都注重看待SAT中语文和数学部分。
除了考试以外,美国好的中学也鼓励孩子多元化,尽量涉猎包括人文和数理的科目。美国有很多高质量的科普杂志,销量往往都在百万本以上。而中国好的科普杂志不多,销量也少得可怜,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希望在未来能够渐渐改进。
最后要指出,数理人文和所谓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有着莫大关系。博雅教育的目标广阔,既着眼于基础知识、鉴古知今、推理分析,又能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兼且对科学的概念和实验的精准性有所了解,同时也强调因材施教,反对重复不断的操练,防止出现过早学科化和专业化的潮流。
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是许多名校的优良传统,但这绝非哈佛大学的使命。哈佛学子在专注于某门学问的同时,学校更希望他们成为一个事事关心、善于分析和独立思考的人,毕业后有志贡献于社会,并不断学习。
美国名校的教育使得不少的学者跨越不同的领域而得到极大的成就。有些学生在本科时读英文系,毕业后却可以成功地创立高科技公司。当代数学物理有极为杰出成就的威腾(Edward Witten)教授在本科时念历史。
这些例子在美国名校不胜枚举,但在华人社会却不多见。这应当归功于美国博雅教育的结果,也就是数理人文并重的结果。
中国的教育始终离不开科举的阴影,以考试取士,系统化的出题目,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
西方博雅教育的精神确实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激励我们的感情,更能够培养大学问的成长。我写过一本叫作《大宇之形》的科普书,有些物理系教授也用来作为通识课本。多读多看课本以外的书,对我们做学问,为人处世都会有大帮助。
好的文学诗词发自作者内心,而将人与人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感受生动呈现出来。激情处,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而至于万古长存不朽不灭!伟大的科学家不也是同样地要找到自然界的真实和它永恒的美丽吗?
∑编辑 | Gemini
来源 |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即使你准备坚持个一万小时,也会遇到所有学习者的痛点
传说中,有一个软件,它很厉害(神秘脸)
今日搜狐热点这是有多么深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如此引经据典的培训讲话?
我的图书馆
这是有多么深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如此引经据典的培训讲话?
学历史& 品国学& 净心灵& 提境界同学们、同志们:& & & 经市委研究,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中青年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说,“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做自我批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我们黄骅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来抓,发展是政绩,出人才是更大的政绩。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教育,就是为黄骅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就是在做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业。  今天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学习的是:40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35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35岁以下、选调四年的选调生,35岁以下、录用四年、二本及以上的公务员,30岁以下考录四年、党员身份、二本及以上的事业编人员,共计59人。可以说,你们是黄骅的未来、黄骅的希望,是市委重点关注对象、培养对象。  按组织部培训安排,首先由我给大家上第一堂课,随后还有朱市长、王主任、张主席等分别授课,还请了清华、北大、中央党校、社科院著名教授讲座,这个培训班的规格、层次是历年最高的。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学历史、品国学、净心灵、提境界”活动。学历史,就是要增加历史厚重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品国学,就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悟前人修身、为官、干事的思想和智慧。净心灵,就是要通过学习,塑高尚人格,养浩然正气。提境界,就是要做实干家,具有追求黄骅大发展的境界。下面,我结合对历史与国学的感悟,对同学们提十点希望。一、要追求理想  任何干大事者,都要有追求、有理想,只有这样才有不竭动力。  一要勾画施政蓝图。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蓝图,是“大同社会”,实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孙中山的蓝图,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毛主席的蓝图,是全国人民达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邓小平的蓝图,是“三步走”战略,达到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蓝图,是“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他希望“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多么大的理想,才能勾画出多么大的蓝图,才能干多么大的事。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善于去描绘自己的“岗位蓝图”。  二要立志建功立业。毛主席16岁离家求学,写出了“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19岁东渡日本,探索救国之路,作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朱镕基当选总理第一天发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温家宝当选总理第一天,用林则徐的话对全国人民立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有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年轻干部,必须要有这种为国家、为黄骅建大功、立大业的志向和追求。  三要有高尚价值取向。孟子提出要“舍生取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心系国家,壮志未酬,抱石怀沙,投身汨罗;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面对封赏,坚辞不就;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励志报国,勇战沙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抗金爱国,矢志不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南宋末期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和10万军民跳海殉国;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血洒刑场;女中豪杰秋瑾,“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为了革命生死置之度外;于右任赠蒋经国对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焦裕禄身患肝癌,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等等。他们是一种什么价值取向?是一种矢志不渝追求国家兴盛的高尚价值取向。他们想的只是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吗?他们已经超越这些,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庸俗,是对人生的玷污。  二、要境界脱俗  一要有骨气。孟子《滕文公下》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商周时期两位重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礼记》有“不食嗟来之食”;孔子“不饮盗泉之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面对威逼、利诱、贫困,不低头、不弯腰。当今社会,年轻干部必须要有这种骨气,才能干成大事。& & & &&二要有气节。什么是气节?就是坚持正义、正气,并为之矢志不渝的灵魂和脊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海瑞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还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这是何等高尚气节?他们都是青年干部学习的榜样。现在,有的人办私事找这个求那个,今天弄个假档案、明天弄个假学历,气节在哪,脸面在哪?黄骅的正气在哪?甚至有的人找起官来,办起私事来,自己觉得挺坦然,实际别人觉得挺恶心。这就是没有境界、没有气节。& & & &&三要有品位。有的人气质高雅、风度翩翩,是因为有内涵、有学识、有修养。苏轼有句词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大学》讲,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周瑜儒雅多谋有品位,令程普赞叹道:“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作为年轻干部,要思想高尚,目标宏远,心胸宽阔,正气正派。如果低头一看就是“脚尖”,一想就是利益,一说就是自己,一做就是金钱,肯定是没有品位、没有前途。年轻干部首先就要修好自己、修正自己,要有让人愿意交往的高雅品位。  三、要把握大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年轻干部要经常进行战略思考,研究形势,把握大势。重点就是搞好“三个研究”,参悟“两篇文章”,做出“一个判断”。  一是搞好“三个研究”。要研究世界,知道奥巴马在想什么,知道世界格局、军事力量、经济走向、金融形势等。要研究中国,知道习近平在想什么,明白经济体制、改革举措、结构调整、金融政策、环保治污、反腐治贪、正风肃纪等。要研究黄骅,知道市委、市政府在想什么,知道园区项目、城市建设、美丽镇村、阳光政治、千项基础性工作等。  二是参悟“两篇文章”。历史上有两篇文章对大势的分析非常好。一篇是《隆中对》,“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分析了当时大势,告诉刘备,曹操不可以打,孙权只可以援,现在要谋益州、图荆州、占四川,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形成一霸。一篇是《出师表》,首先提出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后进行了五点分析,一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二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三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四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五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具备了这些条件,则汉室兴盛,指日可待。  三是做出“一个判断”。就是要把握大势,顺应大势。孙中山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果逆历史潮流而动、逆社会发展规律、逆做人做官道德伦理,就会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即使得眼前,也不会得长远。年轻干部,要定位自己,树立目标,把握方向,为之奋斗。  四、要坚守干事  年轻干部一定要坚守干事哲学,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埋头干事,持之以恒。  一是用干事推出自己。每名干部都应该像产品一样有自己的品牌。产品推销是靠质量,干部对自己推销靠得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不浮不躁的埋头苦干。这个过程就像爬山,这个山是无形的,如果付出了80%的努力,就松懈了、不坚持了,也就失败了。更不能只付出了20%的努力,就觉得了不得,组织上就应该怎么样了,那肯定是肤浅轻薄。白居易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果有能力,就要经得住烧、经得住炼。实干兴邦,实干兴黄骅,实干也兴你自己。  二是靠干事展示才华。什么是才华?一方面是干的活比别人突出,这是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自己具备的才干、学识、品德比别人优秀,这是主观存在。别人能干的你也能干,而且干得更好;别人干不了的你也能干,少了你不行,别人无法取代,那说明你更有才华。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诸葛亮有帮助刘备抗庭曹魏、孙吴的才干;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因为韩信有率百万之众打败项羽的才干。关键你得是人才。  三是以干事评判干部。《荀子》讲:“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国宝,不要做国妖,要重实干,不要尚空谈。是金子要发光,是锥子要冒尖。要判断哪个难关是自己攻克的,哪个急难险重是自己承担的,哪项具体工作干成了沧州第一、河北一流,给黄骅争了光、添了彩。谁能干成事,谁就是黄骅的英雄和功臣!  康熙时期,八爷党为争夺太子之位,结党营私、收买人心;雍正却苦恼国家困境,幕僚邬思道为雍正谋划说:“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雍正顿悟,于是韬光养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当没人赈灾时,雍正去了;当没人清欠时,这个得罪人的活雍正干了;当太子失势,别人是“墙倒众人推”,雍正支持太子,支持康熙。最后“不争就是争”,当了皇帝。正应了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引用了韩非子的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多在基层锻炼,增加基层历练,经过一番实干、苦干,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不谗言领导,不巧言令色,不为官而官,只要踏实干活,肯定会得到提拔。汪国真《诗情画意》中讲:“如果本身发光,何惧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鲜花盛开,蝴蝶自来,一切自来。  五、要坚强毅力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成就一番事业,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挫折,经历精神压力,关键就是看有没有雍正那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精神,有没有郑板桥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  一是困难不足惧。工作就是矛盾,领导就是解难。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周文王在狱中演《周易》;孔子备受责难著《春秋》;屈原被流放写《离骚》;左丘明失明著《国语》;孙膑被砍双足著《孙膑兵法》;司马迁受宫刑成《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霸主;蒲松龄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终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自勉;唐僧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毛主席经历过秋收起义、五次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邓小平“三落三起”,推动改革开放,为国家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讲,“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坚定“困难面前有我,我面前没困难”的思想,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二是人言不足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讲,忧谗畏讥,去国还乡,肯定满目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忧民,处江湖忧君,进不忧,退不忧,肯定是快乐!曾国藩赠其弟曾国荃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意思是说,尽管左面挂满了朝廷的褒奖状,但不要因此自满自傲;右边放了毁谤、诋咒我们的文件,也不要生气,人世间本来就像天秤一样,这头高了那头低。只要效法“屠羊说”(出自《庄子》,讲的是楚国一个卖羊肉的,在楚昭王失败后他跟随流亡外地,但在楚昭王大胜返国后,他却拒绝赏赐)的精神与做法,乐观豁达,淡然处之,荣誉也罢,诽谤也罢,不过是蓝天上的一片浮云,一会儿就会被吹散,成为往事。干任何工作,如果意志上不坚定,听到风吹草动,就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必然导致工作停摆不前。佛家讲,杂念生就会百象生,当头脑中有了一百个主意,就会把干事主义淹没,最终一事无成。当心中只有干事主义,就会心静如水,纯净心灵,不管是潮起潮落,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轻松自如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三是完美不现实。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君臣对》,讲的是唐太宗和许敬宗。唐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无所不能的上天都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何况做人为官。胡适有句话叫,“对事要于无疑处有疑,对人要于有疑处无疑。”心理要健康,不要多疑。因为有疑,项羽逐范增,曹操杀杨修,崇祯杀袁崇焕。人之处事,固不可以不思,而亦不可以过思。不想是“傻子”,但是想多了就是“疯子”。朱熹曾言:“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君子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准确把握切入点的智慧,更要有果断行动的执行力。追求完美只会让人走进形式主义的怪圈,有智慧的行动家不会如此。追求完美主义就是空想主义,必然会导致形式主义,最后就是精神虚无、一事无成。干事不要追求所谓的完美,要长远谋划、全面思考、干好当下,贵在迈出“第一步”。  四是美言不乱脑。《邹忌讽齐王纳谏》讲,“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夸你的人不是亲近你、害怕你,就是有求于你。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把美言当成口碑,不要把谗言当成亲近,不要把挑拨当成战友,否则会陷入美言的陷阱,自我陶醉、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最终是害了自己。  六、要勤奋敬业  《警世贤文》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座的各位,都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考上大学,高考前的勤奋,是大家“金榜题名”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提拔也作为一种“金榜题名”,那么“金榜题名”前的勤奋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天道酬官。《古今贤文》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韩愈《进学解》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长歌行》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祖逖“闻鸡起舞劲倍道”,“莫让年华付水流”,等等。这些诗句都告诫我们,干事业一定要勤奋。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君王之一,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白天亲政议政,夜晚批览奏章,他批阅奏折达2万2千余件,近1000万字,是全部《资治通鉴》字数的三倍还多。周恩来总理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他在《一生之计在于勤论》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之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屈原《离骚》中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年轻干部,天道酬勤、天道酬政、天道也酬官。  二是量变才能质变。《劝学》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司马迁编《史记》用了18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用了19年,李时珍作《本草纲目》用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给自己定了“十二条规矩”,每天坚持。当官也需要积累,要积学成官、积事成官、积能成官、积德成官,经历大浪淘沙,方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知识是学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官位是积累出来的。  三是举重若轻。举重若轻就是干事潇洒。什么是潇洒?就是谋篇布局错落有致,领导艺术运用自如,协调关系左右逢源,面对困难胜似闲庭信步。苏轼在《赤壁怀古》中讲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一种潇洒。潇洒来自自信、来自积累、来自境界,如果没有丰富知识、政治定力、胸有成竹,潇洒的起来吗?现在有的人对“潇洒”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吃、喝、玩、不干事是“潇洒”,实际上是说这个人糊涂愚钝。如果一叶障目,自私狭隘,把小问题看大,把自己得失看得太重,不可能轻松潇洒。  七、要开拓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一要有创新精神。胡适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说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挣破旧有思想,严谨求实,解决问题。我们阳光政治内容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展望的是未来,总结的是过去,干好的是今天。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接受的是新知识,面临的是新问题,拿出的是新办法,创造的是新业绩。一定要有一种王安石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魄力,敢闯、敢拼、敢创新。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最有前途的人。  二要创新自我。《周易》中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自我要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管理方法,让别人眼前一亮、让工作大有成效。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独立思想。两千多年前,和孔子同时代的两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师柏拉图,在一些观点和内容上产生严重分歧,有人说他背叛了老师,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陈寅恪在给王国维作纪念碑铭时写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年轻干部,一定要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创出自己的品牌、模式、经验。  三要敢于亮剑。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关于亮剑精神有一段精彩的对白,赵刚说:“一支部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性格和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李云龙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我在,独立团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和一个剑客对阵,就算明天是个死,也要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赵刚说:“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通过他们的对白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领导是什么性格,那么他的团队就是什么性格,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是一支强悍的部队,一支嗷嗷叫的部队,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亮剑”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非但不能消退,反而更应该升华,发扬光大。年轻干部,一定要有“盘古开天地”的气概,要有“女娲补天”的使命,要有“夸父逐日”的毅力,要有“羿射九日”的勇气,要有“精卫填海”的恒心,要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一鼓作气,不可再而衰、三而竭。要坚持原则,凡事敢于同不正之风斗争,不能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怕别人不高兴,就是不怕黄骅不发展。  八、要善于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讲,“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要想获得做官、做人、做事的不竭动力,就要善于学习。关键要掌握理论知识、政策知识、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培养哲学素养、历史素养、文学素养。具备这“四种知识”、“三种素养”,才能武装起来、强大起来,才会“笨鸟先飞早入林”,才会厚积而薄发,形成“一桶水和一滴水”关系,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  一要勤学苦读。自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不勤学、苦读。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孔子“韦编三绝”、惠施“学富五车”、匡衡“凿壁偷光”、王羲之“读书吃墨”,等等,都是勤学的历史典故。《论语》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年轻干部一定要有一种杨时“程门立雪”的强烈求知欲,有一种叶剑英“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精神。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万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万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二要善于思考。《周易》中讲,“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人读书学习往往容易犯教条,成为书呆子。孟子在《尽心章句下》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要像唐朝贾岛那样反复“推”、“敲”,反复琢磨,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通过学国学,要知道儒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仁治国、以德治国”。要知道道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核心思想是以“道”治国,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让你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任意地为。要知道法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李斯,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提倡用完善的法律制度来治国理政。《尉缭子》中讲,“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也是在讲要善于用法,善于政策先行。要知道佛家思想,它有个观点“心中有菩萨,满眼是菩萨;心中有魔鬼,满眼是魔鬼。”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思想中汲取智慧,在干事上做儒家,升迁上做道家,管理上做法家,待人处事上做佛家。  三要学以致用。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曾国藩提出要“切己体察”。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中指出,“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侯,如何能有用呢?”现在,有一种不正确的判断,就是以讲话水平衡量领导者的水平,导致了人们在“知”上口若悬河、坐而论道,在“行”上躲避困难、不守原则,最终是一事无成。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否则那就会走向“常乃超”,永远成不了“李云龙”。千万不能犯“子鱼论战”中宋襄公的错误,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更不做“失街亭”的马谡。毛主席本是一介书生,为什么善于打仗?日,他在一次会议上讲道:“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他就是把历史的方法运用到了战争中。还有毛泽东思想怎么来的?他坚决反对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因为王明是生搬马列主义,硬套苏联革命经验,毛主席则是主张一定把马克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九、要廉洁自律  习近平多次讲到,“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领导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曾国藩讲,“心有敬畏之心,方能行为所止。”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最终会吞下自酿的苦果。  一是坚决反对腐败。中央反腐倡廉,老虎苍蝇拍出一大片,让贪官们胆战心惊,对陈旧的“千里来做官,就为有权贪”的为官思想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岳飞有句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我希望,年轻干部要既当“文官”,还当“武官”,既不爱财,还要为了黄骅的事业敢于拼搏、敢于牺牲,有一种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有一种吴隐“饮贪泉而不贪”的清廉。  二是吸取历史教训。《管子》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姚崇讲,“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李商隐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包拯讲,“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王廷相讲,“贪欲者,众恶之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一个管理者,对干部管理就是三件事:一是正面教育,二是干事发展,第三就是反腐倡廉。朱元璋时期,重典治国,遏制腐败,反腐杀婿,人皮当鼓,以警世人。雍正时期,诛杀贪官,保持高压,让官员们听到“钱”字就发抖。乾隆年间,和珅贪得无厌、富可敌国,最终白绫赐死。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虽是革命功臣,却因贪污腐败送上断头台。朱镕基讲到反腐时说“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久安。”反腐倡廉对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治理意义非常重大。“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要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有权不可任性,不要心存侥幸,老子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因为一时之错,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三是一人身系全家。一名领导干部成长不容易,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进了这个圈,可谓是大浪淘沙。尤其是走到领导岗位上,一路锤炼你的学识、能力、品格等,非常不容易。如果疏于修身养性,不能正确使用权力,给个人带来的是身败名裂,给老婆孩子带来的是灾难,给父母家庭带来的是羞辱。你伸手那一刻,自认为是为了家庭父母孩子,实际上却是在害他们。林则徐讲,“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伸手必被捉,捉的不仅是你一个人,还会捉毁了孩子,捉散了家庭。  四是权威来自清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明朝无极县令郭允礼的《官箴》讲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威来自:一是明白,二是清正。明白就是对自己管的事、自己干的事,如数家珍,倒背如流,精通清楚。清正就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行得正、走得正、干得正。为什么海瑞会让皇帝怕三分,周围大臣都怕他?就是怕他的清正、清廉,无私才无畏,无畏才生威。民国教育家陶觉讲,“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年轻干部要做光明正大的君子,有一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气,有一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定力。  十、要领导有术  领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要张弛有道。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种“驰”;到了秦朝就是一切讲统一集权的“张”,后来文景之治“无为思想”又是一种“驰”,汉武帝时期又有汉武盛世的“张”,在治国理政规律上形成了“一张一弛”的不断变化。如果是一味的“驰”,必然是国破家亡,没有了权威;如果一味的“张”,农民就可能起义。做官也一样,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张弛有道,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二要善抓重点。苏辙讲,“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郑玄讲,“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万篇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讲,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画龙要点睛,擒贼先擒王,要分清主次,找准重点,但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通过抓重点带全面,忙碌而不盲目,实干而不蛮干,巧干而不乱干,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  三要善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周公的“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是善揽人才的典范。班固在《汉书》中讲,“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就是人才、就是骨干力量。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没有不尊重人才、善揽人才、笼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要善于依靠人才,依靠骨干力量,不可唱独角戏。  四要看人之长。古人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顾嗣协的哲理小诗《杂兴》讲,“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作为年轻干部要善于看人之长、用人之长。如果你发现不了长处,眼里光他的短处,你肯定会把他当作对立面,肯定会把他边缘化,那你就少了一个帮你干事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你要善于发觉、挖掘,用其长、避其短,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对有争议的人辩证看,对有失误的人全面看,对有棱角的人从本质看,对资历浅的人从发展看,这才是科学的用人之道。  五要包容宽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陶铸也曾说过“心底无私天地宽”。从古至今,凡成就大业的君主,必然有一颗包容之心。齐桓公与管仲曾是政敌、仇人,管仲甚至为帮助齐桓公的弟弟射杀齐桓公,但齐桓公上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治理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魏征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献策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见魏征性格刚直,才识超越,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这里还有个故事,唐太宗有一只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赏玩不已。魏征前来报告事项,太宗慌忙藏在怀里,魏征滔滔不绝,直至鸟死在太宗怀里。太宗感到非常可惜,但他非常敬重魏征,没有打断他的话。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包容胸怀,才有了“贞观之治”。  六要以民为本。《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都在强调“民本思想”。“上兵伐心,下兵伐城”。管理学上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管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其终极追求都是“为民”。以为民出发,让“仓禀实”、“衣实足”,这才是正确的方向。荀悦《申鉴》中讲,“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唐太宗中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共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法西斯、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政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心丧失。历史和现实事例都充分证明,那些一心当官,不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侵害群众利益的人是得不到拥护和支持的。“民有所盼,官有所为”。作为年轻干部,要多结交几个企业家朋友、村干部朋友、村民朋友,少结交大款朋友、权贵朋友、吃喝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察民生、知民意、解民苦。  七要遵纪守法。孟子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什么是“规矩”?总书记指出,“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作为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这是红线,不可逾越。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这是真规矩,张廷玉有句话叫“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要“不言温室树”,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议的不议,不要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小圈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听别人意见、别人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遵守规章制度,干部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等。刘备有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大家来讲,是规矩就要遵守,要从小处见品行,小处见为人,小处见未来。  八要做贤臣能吏。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有伊尹、周公、诸葛亮。伊尹,放太甲于梓宫,三年归权还君;周公,摄政七年,巩固王朝,归政成王;诸葛亮,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们面临的都是弱君,但是为了国家、民族,他们选择不做权臣做贤臣。东汉的梁冀,毒杀质帝,另立桓帝,专擅朝政,结党营私;汉末的董卓,专权乱政,自立为王;三国的曹操,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是废帝篡位;清朝的鳌拜,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飞扬跋扈,把持朝政;年羹尧,大臣跪迎,坦然享受,腐败堕落,目无君王。这些历史权臣,不守本分,不守规矩,贪的是权力,失的是大义,忘的是国家和民族,最后带来的轻则是自己的祸害,重则是国家的灾难。年轻干部一定要以国家为重、以黄骅为重、以大局为重,让其成为一种脊梁里的精神、骨子里的修养。  九要有政治鉴别力。什么是政治鉴别力?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不被假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警惕“十种人”:一是“点火救火者”,先放火、后灭火,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二是“敲锅补纹者”,打着“补锅”的名义,没有裂纹敲出裂纹,小裂纹敲成大裂纹,然后再“修修补补”,最后“卖好讨好”,实际他才是罪魁祸首;三是“落井下绳者”,先制造矛盾,然后再去解决矛盾,以此来捞取政治资本;四是“华而不实者”,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干得却是一塌糊涂;五是“虎头蛇尾者”,干事有始无终,开头轰轰烈烈,最后悄无声息;六是“雷大无雨者”,喊得热闹、说得激情,就是不见成果、不见业绩;七是“明哲保身者”,遇到难事,畏首畏尾,不敢挺身而出,不能坚持原则;八是“阴暗心理者”,思想落后,行为阴暗,不阳光、不大气,光说落后话,光看阴暗面,光找别人短处;九是“善耍伎俩者”,耍小聪明、小伎俩,自私自利,没有一点政治智慧、政治格局;十是“编织圈子者”,搞盟兄把弟、同学聚会、老乡联谊、曾经同事、“跟我干过”,政治上摇旗呐喊、互相包装、上下呼应、左右互捧、乱议政治、搅乱时局、谋取私利。年轻干部,头脑要清楚,政治要坚定,要学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真理性、规律性结论。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子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诸葛亮讲,“亲贤臣,远小人。”要远离那些是非之人,政通人和则百废俱兴。  十要读无字书、弹无弦琴。《菜根谭》中有句话叫:“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清朝张潮诗中讲,“山水亦书也,花月亦书也。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禅宗六祖慧能虽不识字,但其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参透禅机,以悟道获得衣钵。为官从政一定要会读无字书、弹无弦琴,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讲,“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史笔如铁”,作为年轻干部,要善于从历史、国学的角度,感悟修身、为官、干事的智慧,用实际行动去演绎精彩故事、书写黄骅历史,为黄骅大发展贡献青春、贡献力量!本文来源黄骅在线,仅限学习分享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