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化火吃什么中成药脾虚还有背痛怎么治疗

治疗咳嗽的药酒药膳配方大全
1.发病机理咳嗽为临床常见病证。有因外感六淫,肺失宣降引起者;有因脾虚失运,酿湿生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出入引起者;有因肝郁化火,木火刑金引起者;有因’肾虚不能纳气引起者。根据其表现特点,临床又常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火热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阴虚咳嗽、阳虚咳嗽、气虚咳嗽、燥咳、木火刑金等证。治疗本病的药酒,有以滋阴养血为主者,如阿胶酒、西洋参酒等,常用于阴虚咳嗽;有以润燥为主者,如叶酸桑葚酒、绿豆酒,常用于燥咳;有以散寒为主者,如寒凉咳嗽酒;有以补肾纳气为主者,如红颜酒;有以舒肝化痰为主者,如香椽醴;有以镇咳化痰为主者,如百部酒。临证可根据咳嗽的表现,分别选用各种相应的药酒。2.治疗咳嗽的药酒阿胶酒【配方】阿胶400克,黄酒1.5升。【制法与服法】用酒在慢火上煮阿胶,令化尽,再煮至1升,取下候温。分做4服,空心细细饮之,不拘时候,服尽不愈,再依前法另制。【功效】适用于阴虚咳嗽、眩晕心悸、虚劳咳血、吐血、崩漏。橘红酒【配方】橘红30克,白酒500毫升。【制法与服法】先将橘红加工捣碎,与白酒一同置容器中浸泡,加盖密封。7天后开封,即成。每晚睡前服10~15毫升。不宜多饮,以免反助湿邪。【功效】理气散寒,化痰止嗽。适用于脾肺不和、湿痰久蕴而引起的喘嗽咯痰等症。寒凉咳嗽酒【配方】全紫苏60克,杏仁5克,栝蒌皮15克,浙贝母15克,半夏15克,枳壳15克,桔梗15克,桑白皮15克,枇杷叶15克,茯苓15克,陈皮30克,干姜30克,细辛7.5克,豆蔻仁7.5克,五味子7.5克,甘草1.5克,白酒2500毫升。【制法与服法】以上前16味共捣碎,装入细纱袋中,扎紧口置容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隔天振摇1次,12天后开封,弃渣过滤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0~50毫升。凡咳嗽属阴虚,久咳痰少,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者忌服。【功效】祛风散寒,止嗽平喘。适用于寒凉咳嗽,症见咳嗽气喘、鼻塞流涕、喉痒声重、痰稀色白、头痛发热、恶寒或恶风等。百部根酒【配方】百部根10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与服法】先将百部切薄片,略炒后与白酒同置于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即成。频频饮用,勿醉为度。忌食辛辣食物和鱼虾等刺激性食物。【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适用于一切久咳。蜜膏酒【配方】蜂蜜250毫升,饴糖250克,生姜汁125毫升,生百部汁125毫升,枣肉泥75克,杏仁泥75克,橘皮末60毫升。【制法与服法】先将杏仁泥和生百部汁加水1000毫升,煮成500克,去渣,加入蜂蜜、生姜汁、饴糖、枣泥、橘皮末等,文火再熬取1000毫升。日服3次,每次用温酒调服1~2汤匙,细细含咽。【功效】疏风散寒,止咳平喘。适用于肺气虚寒、风寒所伤、语声嘶塞、咳唾上气、喘嗽及寒邪郁热等症。鼠李仁酒【配方】鼠李仁60克,白酒250毫升。【制法与服法】将鼠李仁洗净,用白酒浸泡5天即成。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功效】止咳祛痰。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肺气肿。芝麻核桃酒【配方】黑芝麻25克,核桃仁25克,白酒500毫升。【制法与服法】以上前2味洗净,放入酒坛内,再倒入白酒,拌匀,密封,置阴凉处浸泡15天即成。日服2次,每次服15毫升。【功效】补肾纳气平喘。适用于肾虚喘咳、腰痛脚软、阳痿遗精、大便燥结等。雪梨酒【配方】雪梨50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与服法】先将雪梨洗净去皮核,切小块,放入酒坛内,加入白酒,密封,每隔2天搅拌一次,浸泡7天后即成。不拘时,随量饮用。脾胃虚寒者忌服。【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适用于烦渴、咳嗽、痰热惊狂、噎膈、便秘等症。龙葵酒【配方】龙葵果150克,白酒250毫升。【制法与服法】将黑熟的龙葵果用白酒浸泡30天。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3.治疗咳嗽的药膳冬瓜皮汤【配方】冬瓜皮30克,蜂蜜适量。【制法与服法】冬瓜皮加水200毫升,煎汤一大碗,加入蜂蜜,调匀后即成。常服。【功效】对各种咳嗽均有益处。橘饼葱白汤【配方】橘饼2个,葱白4根,冰糖30克。【制法与服法】橘饼切块,葱白切段,加水200毫升煮汤,水沸后加入冰糖即成。常服。【功效】对肺热咳嗽有效。百合枇杷鲜藕汤【配方】鲜百合30克,枇杷30克,鲜藕30克。【制法与服法】枇杷去皮洗净,同百合、鲜藕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可加白糖适量。每日1次。【功效】治疗肺燥干咳效果较好。花生杏仁黄豆汤【配方】花生米30克,甜杏仁15克,黄豆40克。【制法与服法】将以上3味洗净后,加水共研磨成浆,滤渣取汁即成。加水适量,于小火上煮沸饮用,每日2次,连用20日。【功效】适用于肺寒咳嗽。百合党参猪肺汤【配方】百合30克,党参15克,猪肺150克,食盐适量。【制法与服法】将党参、百合共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取汁一大碗,再同猪肺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加入食盐稍煮即成。吃肺喝汤,每日1剂,连用3~5日为1个疗程。【功效】适用于肺虚咳嗽反复难愈者。鸭梨膏【配方】鸭梨2000克,蜂蜜3000毫升。【制法与服法】将梨洗净,去皮、核,切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汁,倒入锅中煎熬浓缩,至黏稠如膏时加入蜂蜜,小火熬至沸,离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服1~2匙,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功效】对肺燥咳嗽效果较好。核桃山药冰糖蜜【配方】核桃仁250克,山药125克,蜂蜜150毫升,冰糖30克。【制法与服法】将核桃仁水烫去衣、切细粒,山药研粉,同蜂蜜、冰糖共入瓷盆内,加水少许,搅匀,上锅隔水蒸2小时,离火。每次1匙,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的长期咳嗽。沙参山药炖鹅肉【配方】鹅肉350克,北沙参15克,怀山药25克。【制法与服法】将鹅肉切小块,北沙参用纱布包好,共入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入洗净切块的山药,炖熟烂即成。佐餐服食,每日2次食完,连用5~7日为1个疗程。【功效】对肺燥咳嗽效果较好。红糖鲫鱼汤【配方】鲫鱼250克,红糖50克,醋、葱各少许。【制法与服法】鲫鱼去鳞及肠杂,加水适量烧汤,煮开后加红糖、醋、葱,改小火煮至鱼肉酥烂后即可。佐餐服食,每日2次食完,连用7日为1个疗程。【功效】治肺虚久咳。芝麻乌梅冰糖汤【配方】芝麻120克,乌梅15克,冰糖30克。【制法与服法】乌梅用温开水泡1日,连汤煮开,再加芝麻、冰糖,用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煮20分钟即可。取汁饮用,每日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干咳无痰之肺燥咳嗽。橄榄豆腐皮汤【配方】橄榄20粒,豆腐皮50克,白糖适量。【制法与服法】橄榄打碎,豆腐皮撕碎后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烧开后再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白糖即可。每日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干咳无痰或少痰的肺燥咳嗽。川贝陈皮哈密瓜汤【配方】哈密瓜200克,川贝粉9克,陈皮3克。【制法与服法】哈密瓜连皮洗净后切碎,同川贝粉和陈皮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去渣取汁。每日1剂,连用7~10日为1个疗程。【功效】对肺热咳嗽有效。→ 我的症状是不是肝郁化火怎么治疗
我的症状是不是肝郁化火怎么治疗
健康咨询描述:
我的症状是不是肝郁化火怎么治疗我的症状是不是肝郁化火怎么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五官科,主要眼科,结膜病,角膜病,屈光不正,斜视,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没有说出你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不过肝郁化火这个表现女性是最多见的,你的情况是不是肝郁化火建议看看中医大夫。&&&&&&指导意见:&&&&&&因为中医治疗病很注重因人,因时,因地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舌脉的情况进行辩证施治。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脾虚湿困,肝郁化火该怎么办阿,每天都没有精神总是疲劳犯困,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脾虚湿困,肝郁化火该怎么办阿,每天都没有精神总是疲劳犯困,
鐪******男26岁中医综合
河北省黄骅市中医医院
你说的脾虚湿困肝郁化火这是中医辨证的结果。这种情况用一些健脾利湿。舒肝清热的药物。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回答仅供参考。
人老是没有精神,精神不能灌注
都是这个引起的吗?还有我最近胖了很多,医生说是虚胖
你是不是有焦虑症之类的疾病?
你怎么知道的
我接触这一类的病人比较多,有时候一两句话我就感觉到了。
医生您可以帮我看看吗
我总是很累
你做一次焦虑调查看看。看看你的焦虑处于什么程度
你发我表格
这个在哪做
网上有焦虑自评量表可以自己测试。
我之前去医院看过了,是焦虑症,
关于焦虑症的问题可以去做做心理治疗。
可是我还有脾虚
每天拉肚子
如果你想咨询的话那最好把你的问题描述的更清楚一些。按照你发病的时间顺序描述。先出现的哪个症状后出现的哪个症状。
几年前我经常熬夜,然后后来总是睡不好,后来吃了那个抗焦虑的药后人变的有点胖,后来经常拉肚子,后来就变胖了,没精神头昏,还有总是很累
请问目前再吃什么药物?
什么都没有吃
你应该吃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同时,还要做心里治疗。
睡眠质量不好一般都是焦虑症吗
长期睡眠不好的人大多数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焦虑症之类的疾病。
不是抑郁症吧
而且我睡觉了还总是动
而且我平时和别人聊天,总是走神
做事也走神
去看看心理医生吧。好吗
这个能看的好吗
只要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可以好转。
是不是爱动脑子的人都会有焦虑
我总是做事在想办法
你有什么疑问吗?打问号是什麽意思
我说是不是爱动脑子的人都有些焦虑?
那可不一定,爱动脑子的人不一定有焦虑症。
我就是总是爱动脑子
脑子一直在想问题
脑子用的太多了吧
可能和你想的太多有关系的。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你好,肝郁化火这个需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临床选用逍遥丸或者柴胡疏肝散。一般持续14...
这个建议你还是详细说明一下你的症状吧 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如果真的如你所说呢,建议...
您好,可以使用舒肝健脾类的中成药。如逍遥丸口服。必要时看看中医门诊,用中药治疗。
你好,以上情况,属于肝郁脾虚,一般是疏肝解郁,健脾,调理气血治疗为主的,可以中医...
您好,从您的症状上来看,夜间出现37.3℃的体温是不算有发热,如果您是经常喜欢独处、...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肝郁脾虚怎么治_百度知道
肝郁脾虚怎么治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东林加油563762知道合伙人
东林加油563762
采纳数:46
获赞数:52
擅长:暂未定制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则是古人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 根据&五行&的观点,古人认为宇宙自然都是由此五种属性物质所构成,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此五种属性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之结果。 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主要在于概括脏腑组织的功能属性,论证五脏系统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并归纳人体与自然界的某些相互关系,特别是阐明人体的整体结构关系,从而指导中医临床之病理分析,以及诊断和治疗。所以,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亦是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行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 五行属性归类表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见下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自然界 五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声 变动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徵苦赤长暑南夏火心 小肠 舌脉喜笑忧
宫甘黄化湿中 长夏 土脾胃口肉思歌秽
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哭咳
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 膀胱 耳骨恐呻栗
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1)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2)五行的相生、相克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关系见下图: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事物内部系统结构的五个方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因而经常处于运动发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体来看,相生与相克又都是在总和中表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故在整体上也呈现动态均势。可见,五行所达到的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3)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 (2)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 (l)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 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 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侯。如肝气横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 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 (3)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与某些相互联系 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相克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 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的。 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 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 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 (4)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一般来说,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在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情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肾脉),即脉生色(水生木),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虽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则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两方面。 (1)控制疾病传变 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因此,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2)确定治则与治法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睡眠之前可以吃一点小米粥,可以安神助眠,而且对肠胃也很好;
肝气郁结的话建议喝一些玫瑰茶,玫瑰的功效有很多,而她疏肝理气的效果在中医里是很受认可的;
脾虚的话建议你吃一些枣,最好是在晚饭之前食用,分量一般是3到6颗,配合蜂蜜的话效果更好。以上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好“操作”而又比较公认的方法了,不仅有效,性质也比较平和,不容易出现不补反伤的情况。最后,祝你健康幸福~~~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郁火旺的症状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