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买代女性减脂餐食谱大全品的话,哪一种的更健康的啊?

-----------
代餐食品走俏市场:真实功效存疑 盲目食用隐患多
原标题:代餐食品走俏市场:真实功效存疑 盲目食用隐患多
代餐食品走俏市场 消费应防走偏
打着“天然、营养、低热量、能量持久”旗号,并宣称能够迅速有效减肥的代餐食品,因为迎合了当下一些女性崇尚减肥变美的消费心理,一时间风靡市场,在不断升温的“她经济”领域掀起一股热潮。
而近段时间来,一些关于“代餐食品当饭吃,导致身体
健康出现问题”的案例被媒体频频披露,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代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标准不一、过分宣传等现状的担忧。
因“助减肥”走红
代餐,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替代正餐的食物。这一理念源于西方国家,由于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肥胖对于健康的危害,一些替代高热量、高脂肪正餐的食物,如压缩饼干、代餐营养棒、代餐粉等应运而生。
而说到国内掀起的“代餐热”,绕不开女性减肥的话题。
在当下社会,女性对市场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商家来说,如果能摸清楚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就等于占得了“她经济”市场营销的先机。贴上“助减肥”标签的代餐产品,正好激发了女性“为美丽投资”的强大市场驱动力。
打开网购平台,检索“代餐”,形形色色的代餐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经营好的店铺月销量可达到上万件,最常见的有各类代餐粉、代餐饼干、代餐棒等。记者注意到,代餐产品一般都宣称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有些甚至还宣称产品具有调理身体平衡、降血脂等功效。这对于那些“懒得动”又“管不住嘴”的想瘦爱美人群,无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而借力于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平台的强大传播力,一些企业瞄准“代餐”这一蓝海,致力于打造一个又一个“爆款”网红产品。
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家健康产业园内,一条38米低温隧道的食品冷加工生产线上,正24小时不停歇,以每天18万支的速度生产一款新型食品——营养棒。
据生产商介绍,相比于代餐粉,这种营养棒因包装轻巧、易于携带和食用方便,已成代餐界的“网红”,颇受消费者青睐。
据统计,目前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其中,国内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人数则超过1.1亿,而食用代餐食品已经成为肥胖人群减重的渠道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未来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
在“争议”中前行
代餐食品走红以来,网上关于其真实功效的质疑,从未停止过。
不用挨饿、不用运动,只是每天吃吃“代餐粉”,轻轻松松就把体重降下来……一些依靠代餐食品减肥卓有成效的案例常常刷爆微信朋友圈。这些代餐食品的忠实粉丝们认为,代餐食品热量低,饱腹感强,确实能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
19 岁娄底女子小兵(化名)坚持吃代餐食品两个月以来,一到饭点就吃一块饼干,顶多再吃些青菜、水果。虽然最终瘦了30 多斤,但是她却晕倒了,心脏骤停,直到现在还在昏迷。这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经医生诊断,小兵是因为长期不进食导致严重的低血钾,最终导致心跳骤停。
不仅仅小兵,在众多的代餐消费者中,经常有人反馈,在食用一段时间的代餐食品后经常会感觉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有些人在停用后体重出现迅速反弹,更有甚至出现了轻度厌食。
那么,诸如代餐棒、代餐粉、代餐饼干等低脂、低糖的代餐食品,是否真如宣传所言“低热量又营养均衡”,能达到“健康瘦身”的目的?
有专业人士表示,代餐食品的营养元素含量往往不均衡,维生素、矿物质等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人体的需要,长时间食用还是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不推荐三餐全部食用代餐食品。想要减肥,还是需要通过有氧运动(游泳、慢跑、打网球等)再加上适当的饮食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除去体内多余的脂肪。
盲目食用隐患多
“代餐热”下的盲目食用,如今还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记者梳理发现,尽管代餐食品品牌众多,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认证,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分辨质量好坏。不仅如此,一些产品还存在具体成分不明确、用量无明确标准等问题。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消费者如若盲目食用,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早在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食药监部门就发现有减肥类产品添加“盐酸西布曲明”和“酚酞”的违法行为,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服用减肥类食品。尽管近两年来,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代餐类食品鲜有此类情况出现,但代餐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过分宣传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国外,减肥用代餐粉应该属于特殊医疗食品,必须是中度或严重肥胖者在医生或营养师监督指导下使用。
而国内大多数跟风的减肥人士并没有胖到那么严重的程度,甚至很多女性在比较正常的体重下仍然坚持不断食用代餐粉以追求极致的“纤细”和“瘦身”。同时多数人在食用“减肥代餐粉”时直接听取“成功人士”的经验就开始随意使用这些代餐产品,这都是不科学的,也容易给身体埋下安全隐患。
事实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全面的,应该通过均衡饮食获得,如果刻意偏重或避免某种营养素,就容易引起营养失衡,导致健康出现问题,严重的会造成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后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安全学院副教授朱毅建议消费者,食用代餐产品可以作为减肥的一个辅助办法,最健康的减肥办法还是改变生活方式。“上班族尽量自己烹饪新鲜食材,如果考虑便捷因素,尽量选择复配型代餐粉,但不能成为进食主打,不能长久依赖。肥胖有多种原因,代餐粉减肥对暴饮暴食者有一定帮助,对其他类型肥胖未必奏效。”朱毅说。(徐潇)责任编辑:刘燕
扬州网新闻热线:4&扬州网广告热线: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新闻热线:4
广告热线:9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号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火爆减肥代餐食品 减肥有一套
“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5月路人雷,6月男友没,7月被晒黑,8月待室内,9月更加肥!10月相亲累,11月无人陪,12月无三围,1月肉更肥,2月不知谁。”但饿肚减肥实在痛苦又难坚持,如今网店推出了不少代餐瘦身的产品,不少买家评论其效果还不错。
  推荐一:营养秀身代餐粉  它的特点是水果口味的,含多种维生素,可以解决强烈的,而且营养全面。据介绍,它的成分含有叶酸、魔芋、芸豆、乳清蛋白等,每餐一包即可,可以用它来代替晚饭。  网购参考价:89元(14包)  推荐二:特级魔芋粉  大家都知道魔芋最适合实用了,这个魔芋粉就是用来冲泡着喝的,没有腥味,纯度也很高,达100%,而且还特别添加了魔芋的表皮,里面含的成分最为丰富,每次只要吃5克就好。  网购参考价:15元(100克)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关键词:&&&&&&&&&&&&要减肥的注意了,还在买代餐食品?国际大牌、月瘦20斤都不靠谱
对于热衷保持苗条身材的人来说,代餐食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除了常见的代餐粉,还有诸如酵素饮料、代餐奶昔等形式。这些食品在线上售卖时,往往极力宣传神奇的减肥效果,号称可以完全替代食物食用,不少还声称是国际大牌、价格不菲。
标榜“绿色”、“健康” 代餐产品成销售新宠
在某电商平台输入“代餐粉”后会发现,带有该关键词的相关商品数量庞大,有100多页。这些产品大多宣称自己“低卡、营养全面、有饱腹感”,以此达到减肥的目的。
除了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也是代餐食品售卖的主要场景。这些代餐食品大多包装精良,会标注“低卡”“纤维”“健康”等关键词,所配的图片也往往是摆放优雅的摆盘,辅以蔬菜沙拉,看起来非常“绿色”“健康”,更有的在宣传图中打出了“专业营养师一对一指导”的标语,完美迎合了消费者们希望健康减肥的心理。
这些代餐食品销量颇高。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代餐粉”按照销量排序,排名第一的产品在商品图中打出“热销300万罐”字样。
代餐食品资质存疑 问题五花八门
然而调查发现,这些倍受追捧的代餐食品却问题多多。五花八门的代餐食品中,有的“假冒大牌”,有的连热量表等基本信息都没有,质量堪忧。
“国际大牌”作坊制造
根据公安部门去年12月发布的消息,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于去年11月破获一起保健品制假售假案,制假者在地下作坊仿冒某国际知名代餐奶昔,成本仅几十元的奶昔以数百元的价格售出。
犯罪嫌疑人丁某等人制造出外观、口感几可乱真的代餐奶昔后,通过快递、物流等形式将假货销往各地,提供给分销商,分销商再利用网络零售、交易平台进行伪装分销,月销量超过1000瓶,月盈利在10万元以上。该团伙销售网络涉及10余个省份,警方现场缴获各类制假半成品近两吨,涉案金额近两千万元。
夸张宣传:一个疗程能瘦10—20斤
据朋友圈销售某品牌代餐食品的一名代理介绍,她的产品减肥原理是“利用酵素排毒、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再通过早晚奶昔和果蔬粥取代早晚饮食,保证人体能在营养充分的状态下,控制热量的摄入,加速脂肪燃烧。”
该代理称一个疗程6周,产品定价3564元,“好好配合,一个疗程会瘦10-20斤,而且皮肤会变好”。
记者购买几款电商平台的代餐粉后发现,包装上连基本的热量数据表都没有。
代理存乱象 线上培训就可进行销售
上述品牌代理同时声称,该品牌目前北京地区的销售团队有近500人,购买价值5000元的商品即可成为三级代理,可八折拿货;5万元即为二级代理,能六五折拿货。而一次性投资40万元就能成为她这样的一级代理。
当被问到“成为代理是否需要进行培训”时,该代理称“加入之后就有培训,培训都是线上的,你可以边培训边卖”。而事实上,在网络上进行食品销售也需要相关的资质。
专家:减肥应科学,量力而行
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市面上大多数代餐食品都是以膳食纤维为主要成分,不易消化,让人有饱腹感,但这往往以放弃其他营养为代价,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的代餐食品存在营养不够均衡的情况,完全代替其他饮食存有一定风险。
朱毅认为,目前对于代餐食品的监管尚处于空白,需要出台具体的生产标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代餐食品里没有非法添加,规定代餐食品的营养元素具体应该达到多少。而作为普通食品,并不能宣称有减肥的效果,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减肥宣传也应加强监管,设定产品宣传的标准。
她提醒广大消费者,代餐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最主要的还是结合运动改善饮食方式。减肥不可一蹴而就,不能贪求快,一定要量力而行。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1.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26~3031~4041~5051~6060以上2.您的性别*男女3.您的学历*高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您每月可支配收入*不到1500元元7000元及以上5.以下标签是否符合您:大学生、白领、旅游、健身人士。*如果任一符合请选是。是否6.您日常饮食会不会注意营养均衡?*会不会您生活中会注意每种食物的热量吗?包括看营养成分表和计算每天摄取的大概热量。*会不会您的家人朋友有没有向您提醒过要营养均衡。*有没有9.您生活中是否会出现没有时间或不想去固定场所用餐——如食堂或家中。*是否您不在固定场所用餐的频率大概是多少?*一周五次以上一周2-3次一周一次或每月2-4次11.您生活中是否会服用一些营养品。如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蛋**。*从没有过家人朋友会买,但我不吃会买,但不经常吃会买,而且每天按量服用12.如果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冲剂,这种冲剂可以提供绝大部分人体一天所需营养素,您会考虑尝试吗?*很愿意尝试有一点意愿尝试随便尝不尝试不愿意尝试13.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下列三个因素对您的影响排名是什么呢。*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简单的使用方式健康的食物内容可承受的价格
&提供技术支持改吃代餐粉!只不过是从一坨屎换到了另一坨屎改吃代餐粉!只不过是从一坨屎换到了另一坨屎锌财经百家号“年后忙得很,上半年的订单已经排满了,再来就要排到下半年了。现在,人们都靠这玩意儿来减肥。”老杨在电话里向锌财经的潘越飞透露,他目前是广东一家代加工代餐粉的老板。老杨说,近几年来生产代餐粉的公司越来越多了,几乎没大公司,基本上都是租个办公室,给个配方,让他们代生产,今年来了明年就摸不着人了,公司换的都很快。在生意人眼里,健康方便是当下消费者的痛点,又是最大的需求点,所以他们将与健康有关的食物搭在一起,配上元素配料表,装在一个小小的袋子里,便是大多代餐粉粗糙、以及高度雷同的包装形式。代餐粉,顾名思义,替代掉主食——这似乎是商家和生产商给出的解决方案。将此放在目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商家们便举着“素食主义”、“轻食简餐”等各类大旗,把“健康食品”推向一个风口,代餐产品也就这样渐渐成为了加班加点、生活不规律、整天也不知道吃什么,甚至想减肥的人群的日常食品。可是,这个健康产业真的不那么健康。01我想减肥,我做梦都在想,可是代餐粉有用吗?中国人似乎将“吃货”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与收入完全呈正相关的餐饮行业,在2017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9644万亿元,排在世界第二。预计今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3万亿元,并有望在十三五计划突破5万亿元。据锌财经娱乐性数据显示,锌财经几十号员工中,几乎所有的人一日三餐都通过外卖或者各种小店铺来解决,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人,平均每周要出席2-3顿充满酒精尼古丁的工作性质“饭局”。“我想减肥,做梦都想。”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这样告诉他的员工。所以,作为最直接的体验者,在食用完某家具有减肥功效的代餐粉后,却仍然无效。某宝上买家的反馈做投资的李琳投了好几家销售代餐粉的公司,都不是很大的规模。“虽然目前这个行业噱头的成分比较大,但对白领阶层来说,无论是代餐还是减肥,确实存在刚性的需求。路是有的,只是目前还在弯路上。”李琳说。以锌财经曾经报道过的一家公司若饭为例。在他们的用户群体中,几乎都是27岁以上的白领,其中很大一部分“长期服用”若饭已经超过两年。也有用户长期服用若饭,替代主食,当做身体的“毅行”。既磨练意志,又吃的健康,还少去了运动的痛苦,简直直击消费者的需求和痛处。一位微商教父级人物透露,具有代餐功能的食品十年前就出现了,从2013开始,伴随着微商和电商进入快速增长期,2014年迎来了最大红利期,不过,这两年基本又回到了一个维稳的状态,在他的印象里,这些年一直做下来的只有两三家。02你以为你吃的是“健康”?其实是吃不死人的粉Soylent,代餐型食品的开山鼻祖。但更多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这玩意儿竟然出自美国旧金山,一位长期被高强度工作和快餐食品搞垮的基站信号测试工程师Rob Rhinehart之手。Soylent创始人Rob Rhinehart对快餐食品忍无可忍之后,Rob在亚马逊买了各种粉末,然后混在一起混水喝。这就是soylent的第一袋代餐粉。Rob就靠着这一袋粉末,已经拿到了接近75万美元的融资。但在去年4月份,Soylent被检测出乳糖污染而被召回。也在同年12月份,加拿大政府宣布禁止在本国市场出售,而在被禁售之前,Soylent已经在加拿大市场销售了两年,被禁售的原因是不符合加拿大食品检测局的标准。就算在国内,也已经不止一次被爆出黑作坊代生产的新闻。近期各家媒体爆出的负面新闻国内,除了若饭,还有各类号称“159”、“169”、甚至“189”的代餐粉末。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么多数量的各种食物粉末,全都装到这袋35-40克的代餐粉中去。浙江杭州某知名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平(化名)告诉锌财经,从配料上看,里面并没有损害人身体的成分,但营养成分是否真的如其标榜的那样应该打个问号,毕竟40克的粉末要包含近160种成分,平均下来每样质量几乎微乎其微。王主任还说,曾接到过患者由于服用代餐冲剂而腹泻好几天的,有的还会产生胃胀气而一直放屁的。由于口感不佳,长期服用会有得厌食症的可能。某品牌代餐粉159种配方的部分据知乎网友亲测,服用若饭一个月的过程大致为:1.口感:你连续一个月吃一样东西试试?2.用量:1600支,少吃多餐;3.反馈:胃反酸,打嗝都能吐出来;胃胀气,能放焦味的连环屁;4.收益:久治不愈的慢性肠胃炎居然得到了改善。该网友表示,吃了一段时间后最想的是“肉肉肉肉肉”……期间因为应酬而参加了两顿饭局,那时的状态是热泪盈眶的。某宝网评虽然大部分代餐粉长期食用并无害,但是,想要击败宫保鸡丁、红烧肉、油焖大虾等一些列“恶狼”好像还差很远。同时,锌财经记者还特意以买家身份,向淘宝上近十家代餐粉卖家咨询,发现他们的回复无非都是,产品健康、营养,减肥功效极佳,但是一问到专业性的问题,不是回避就是复制粘贴式的回答。03“能有1%的死忠用户就足够了”想象一下,在若干年后,与朋友的聚餐中,一堆人围着一张圆桌,什么菜都没有点,只要了一壶开水,然后人人端着一碗“乳白色液体”,开始了“愉快的”周末聚餐。其实,有时候“吃”,不仅仅是“生理学”这么简单,更多时候是关于口感、体验和情绪的问题。可是从这个方面来讲,大家对于代餐粉的评价并不太好。一般,在食物进入胃之前,一个人基本要经历这样的步骤:1.跟同事讨论楼下的店(外卖)都不好吃,该选哪家???2.好饿,终于选了一家进去,“握草,这么难吃还这么多人”,等待的过程中还能吐槽一下老板;3.上餐了,一如既往的难吃or突然发现某道菜不错,宛如发现新大陆般的喜悦;4.用餐过程中,互相品尝各自点的菜,荡起了友谊的小船。5.吃完之后,还能决定晚餐。6.换下一家“难吃的店”,虽然难吃,总还能换换口味。可见,虽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果腹”,但在达到目的之前已经产生了太多的附加价值。3年前代餐型食品最火的时候,吃代餐粉和说外卖难吃的这批人的重叠率超过90%,但这些人当中有人已经抛弃外卖,转向每天都吃代餐粉了呢?锌财经记者询问了一位长期购买代餐粉,但只是间接性服用的小白领:“为什么不一直吃代餐粉?”“一直吃会把它吃成屎的味道知道吗?虽然有不同的口味,但你说巧克力味的屎和水果味的屎你喜欢哪一个?”代餐食品,无非是戴上了“大健康产业”的高帽。按照现在再往前推10年,有个叫做“高乐高”的营养冲剂饮料在当时火的不行,其出现的形势也与现在的代餐食品几乎大同小异,但现在,几乎也只是一息尚存。被遗忘的高乐高事实证明,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哪怕是在很久的将来,并没有哪一样“代餐型食品”能够替代掉白米大肉。若饭在一次3000人的调查中,有六成的用户选择“坚决抵制”,但创始人邵炜认为有8%的用户认为“非常满意”就已经足够,甚至是1%就够了。而若饭的最大用户群体是男性年轻白领,这与若饭一开始把年轻女性的用户画像完全背道而驰。但这与亚马逊Soylent店铺下,1400条的评论中八成来自男性的数据基本相符。可见,大部分人对“代餐型食品”这个市场还有太多的不了解。“吃”,这个超过4万亿的蓝海市场里,已经竖起了一杆“健康”的大旗。这波代餐热潮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但到目前为止,整个代餐行业的市场规模仍不到180亿元,渗透率只有30%多,与台湾地区70%的渗透率相去甚远。从市场潜力上来讲,确实巨大,但至今尚无一家公司在这个山头占山为王。但就目前来讲,这个健康产业还是极度的不健康,要作出改变不仅仅是产品,更要兼顾生产和销售两端。QAQ:您觉得这个市场有问题吗?A:并不觉得这个行业有什么问题存在,现在代餐类目的产品越来越多,说明这个行业本身是被看好的。无非是市面上的产品种类太多,质量稂莠不齐,但在任何一门商业是上来说,这都是正常的现象。Q:您觉得国内市场和周边台湾、日本、韩国等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A:国内的代餐行业会有一些中国特色,除了电商和微商,会结合养生馆、美容院、健身馆这些去走销售,而国外会通过B2C或者便利店的形式去卖。总体来说,国外对代餐食品的接受程度会高出很多,国内的话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议1. 哪怕是一个蓝海市场也并不代表着能够轻易的博得红利,高的死亡率以及并没有一家公司独大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2.“大健康产业”会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搞虚头八脑的东西肯定走不远,骗一时,骗不了一世。文章∣陆吾编辑∣强强摄影∣黄硕手绘∣陵鱼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锌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80后企业家,聚焦商业新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餐食品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