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收益DevOps认证对自身有什么收益?

【好书推荐】适合开发者学习DevOps的5本好书
关于译者Ghostcloud
Ghostcloud(中文名:精灵云)是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基于Docker的PaaS/CaaS平台品牌,核心团队由来自EMC、Veritas、华为、IBM、Microsoft的核心技术主管和架构师组成。国内首批从事容器虚拟化研发的企业,为企业级行业客户提供针对互联网化、私有云管理平台、大数据业务基础架构的平台服务。在国内Docker社区贡献排名前三,主创团队曾参与Beego开源项目研发,并主导发布《Docker容器实战:原理、架构与应用》一书。Ghostcloud因容器技术而生,致力于为多个领域的“互联网+”转型企业提供服务,是一流的企业级容器云服务专家。编者按:
以下5本好书来自博主Ian Miell的推荐。这5本书的内容与IT技术没多大关系,主要关于如何和技术有效互动,以及如何让技术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博主Ian Miell,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就职于Barclays任OpenShift架构师,著有《Docker in practice》一书。好书推荐NO.1——《The Goal》
和一般的商业书不同,《The Goal》是一本小说,讲述了某工厂的经理在面临工厂即将关闭的时候如何在3个月内成功扭转局面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和妻子经历了人生最低谷的时期,他们听取了一位老友的指点,开始寻找事业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在和他妻子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如何在工作中扭转局面的方法。
本书于1984年,在Windows1.0版本发布前出版。即使过去了30年,本书如今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并被Jeff Bezos等人推荐。
而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有三: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即使对IT不感兴趣的非业内人士也会很喜欢阅读;
其次,这本书和21世纪的软件无关,它鼓励你从系统角度而不是从具体的某一点来思考你的工作。一直以来,持续提升技能的问题,交付流程的问题,不满意的员工和愤怒的伴侣等问题总是萦绕在我们身边,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总是惊人的相似,通过本书便可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最后,通过本书你还会领悟到,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要改善任何交付环境,只重点关注最大的问题和人为因素是非常有必要且关键的。好书推荐NO.2——《The Checklist Manifesto》
本书作者Atul Gawande是一名外科医生和公共卫生研究员。他在本书中探讨了三个领域——医疗、建筑和航空。这三个领域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失败的容忍度几乎为0。像坍塌掉的建筑楼、跌落的飞机和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生绝对是大众最不愿看到的头条新闻。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也许你会首先想到一个很成熟的解决失败模型——“英雄”模型。然而当英雄不再,危机便伴随而来。本书便介绍了一个非常易懂用以解决失败的道理:实施越简单的流程越有助于管理当下的混乱。
于是我们看到,航空领域转变为使用计划清单和程序更人性化的训练模式。医疗领域里使用简单的清单也有助于减少失误(以及诉讼费用)。建筑领域亦然,标准化的程序和创造性保障了建筑物屹立稳固。
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它加强了你在增长业务当中增强文档和流程的决心。好书推荐NO.3——《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于1954年出版的旧书,该书探讨了那个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所面临的长期而持久的挑战。
这本书会帮助那些需要开始思考人类组织以及价值挑战的人打开脑洞并拓宽思维的广度。透过这本书会发现它揭示了我们一直在关注的点:自动化本身是一个自带诱惑属性的历史性话题,当今对自动化的应用其实和60年前是一样多的。书中关于改革重要性的片段读起来很像当代檄文。
上个世纪的作者通过罗马军队和耶稣会士(曾经最古老的精英军团)就能了解到如何将管理培训如何应用工作中。如果你曾认为Google是第一家尝试去掉中间管理层的企业,我会告诉你在这本60年前的书中,早有了一篇介绍“福特尝试去掉经理层”的章节内容。好书推荐NO.4——《The Art of Business Value》
这本书更多是关于工作实践的哲学,而很少与商业相关。作者Mark Schwartz作为所处领域的CIO,他解构了一些被称为资本“敏捷”的懒惰假设和说法。
在实际和实践当中,首先他分解了“商业价值”可能的含义,并表明这种被经常理想化的概念有着怎样的意义。还有一些名词也得到了类似的注解,比如谁才是资本敏捷中的“客户”?有收益是不是意味着商业成功?以及企业组织可以细微到什么程度。点评:
本书会让你有勇气提出简单的问题,也让你有勇气不再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对如何工作的认识是扎实而不变的。好书推荐NO.5——《Getting Things Done》
本书作者David Allen曾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最畅销作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人肉之。本书虽然在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少,但却很系统地介绍了如何人为地提高生活和工作中的效率,并给出了非常适用且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是一本在释放压力方面实践性很强的书籍。
本书的建议很中肯而且也很合理,有的甚至是在其他地方都无法读到的。如果你跟曾经的博主一样是一个压力很大、时间很少的SRE,你不妨试读这本书,也许你也会和博主一样,通过实践本书给到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PS,感兴趣的童鞋也可以关注下博主的新书《Docker in Practice》;
PPS,如果读英文很费劲,推荐阅读Ghostcloud的创始人晏东的新书《Docker容器实战:原理、架构和应用》。推荐阅读:
DevOps有关的书
DevOps学习心得
Devops学习实践(二) Jenkins安装、配置、任务构建
DevOps 学习(二)-DevOps 的工具链工具链
给 DevOps 初学者的入门指南
Jenkins学习总结(6)——了解DevOps的前世今生
没有更多推荐了,DevOps收益真实且可量化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DevOps收益真实且可量化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或下载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蘑菇街DevOps实践及心路历程分享_ArchSummit_传送门
蘑菇街DevOps实践及心路历程分享
“ 本文整理自ArchSummit微信大讲堂线上群分享内容,主要介绍一些运维体系建设中的的经历和实践: 什么是DevOps?为什么是DevOps? 蘑菇街DevOps实践案例分享(持续集成与发布)以及运维一路走来,切身的感受和思考,DevOps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示一并分享。 一、蘑菇街简介和运维发展过程1、首先可能有很多同学还不是很了解蘑菇街,所以一张图简单介绍下:我们现在的APP群 2、蘑菇街的技术和运维发展过程,这部分内容我在ArchSummit2015北京的专题演讲上分享过,但是为了本次分享的连贯性,所以这里还是再介绍一下: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的运维很简单,确实没有什么过多写的,所以留白很多。原因么,早期的蘑菇街工程师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具极客精神的一批工程师,写代码(前后通吃)、调SQL、敲Shell&P&P、扛机器、拉网线统统都能搞定,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栈~ 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运维已经开始朝工具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我们没有靠堆人去做一些人肉运维的事情,从思路上还是非常正确的,虽然人不多,但是仍然把很多的精力花在一些自动化的工作,对维护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现阶段,2014底-至今OK,到了这个阶段,技术架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PHP向Java的转变。原来我们的业务开发一直是以PHP为主,随着业务复杂度增加,为了能够更灵活地响应需求变更,也为了架构上的灵活扩展,通用的思路我想大家也可以推测出,就是进行Java服务化的改造,将一个大的应用和一套代码,根据业务特性拆分成不同的服务,服务之间的调用通过RPC服务化框架来编排。2014年底的时候,运维开始逐步要面对“从几个应用,拆分成几十上百个应用,后面可能还会继续扩展“的问题,这么多应用该怎么管理?资源应该怎么管理?发布效率怎么提升?服务间的调用该怎么管理?稳定性该怎么保证?这些问题和矛盾暴露后,分别由不同的小组承担起了对应的解决方案设计,到目前为止也都产生出了对应的系统,这个后面会再提到。这里重点说对运维冲击最大、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发布效率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可以对比来看,先看PHP的发布: 原有的PHP代码,开发完成,自验证ok,就可以把PHP文件灰度发布,然后上线,PHP动态生效,过程相对简单 PHP的应用单一,线上众多的主机只需一套代码就OKPHP的技术架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的调用,更多的是内部逻辑的实现,对运维来说技术难度不大 但是对于Java应用,情况就要复杂的多:代码开发完成,要涉及打包编译、二方包依赖,上线前要将服务下线、应用停止,代码更新完成,启动应用、进行check,然后再注册上线,环节复杂;多环境建设问题,因为一个服务可能被众多其它服务依赖,同时又依赖其它众多服务,如何保证服务的功能稳定?就要涉及日常开发、集成测试、预发、线上等环境的建设;同时应用个数也十几倍的上升,不同的代码要发布到不同的主机上。服务化之后,RPC的调用和依赖复杂,服务化框架实现原理等对技术和业务理解的要求明显上升,运维需要快速补充对应的技能,以及完善配套维护手段。所以运维的发布效率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已经跟不上开发的节奏,且过多的人肉介入和多环境建设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故障的频发,经常会碰到一个服务还未下线,就做了升级,导致请求进来后报错、线下的配置发到了线上、应用对应的机器做了变更,但是代码依然发布到老机器上。同时迫于业务需求的压力,开发对于运维的效率也开始产生质疑和抱怨,矛盾也随之产生。 那问题怎么解决?思路上,就是做持续集成和发布,至于怎么做、做什么,当时没有很明确的思路。我们当时做的几件事情其实比较朴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大量开发需求调研、新的技术架构学习、与业界公司进行交流,了解同行业的解决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我们内部讨论,大致的解决方案也就基本成型。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DevOps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论。 二、什么是DevOps?为什么是DevOps? 为了让大家尽快看到干货,关于DevOps,这里我只简单提一下,不做过多解读,后面结合案例再细讲我们的理解。关于DevOps的一些定义,如下:Gartner的定义:http://www.gartner.com/it-glossary/devops/WikiPedia的定义: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vOps从定义可以看出,DevOps的理念和方法论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持续和高效的交付问题,强调的是Dev和Ops的紧密协作,共同打造持续、高效和稳定的交付文化和环境。所以,我们在方向上也更加坚定下来,持续集成和发布就是我们提升效率的切入点。 三、蘑菇街DevOps实践案例分享——持续集成与发布 首先,要讲的一点是,持续集成与发布要依赖三个关键的事物或前提,一个是应用标准化,二是流程规范化、三是CMDB:标准化,广义上,网络、主机、IDC、OS、DB、应用等等都需要标准化,但是本文以应用为主,主要讲应用的标准化。只有大家遵守同一套标准,才能够基于这套标准去建设统一的平台。流程规范化,主要是针对打包、多环境管理、发布流程的规范和约束,只有通过自动化流程的约束,再加上标准的执行,才是完善的体系。CMDB,这个是一切运维自动化或体系建设的基石,或者是运维之根,只有有了它,其它如配置管理、监控、发布、稳定性等等这些运维平台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形成体系的力量,不然都将是碎片化的运维模式。 同时,CMDB的建设也把我们前面提到的应用和资源的管理问题同时解决掉了,这一块的建设,主要靠运维。 关于应用标准化,我直接上图,大家看一下就好,主要是个思路:关于应用标准化的几个关键部分:关于CMDB,这里只说它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应用标示(应用名)与硬件资源关联,从而通过应用和业务的维度去管理硬件资源。 带两张图,做一下简单的解释:具体示例如下,trade_ordership_service这个应用名对应了4台服务器,通过“应用名-IP”的关系来对应: 好了,前面铺垫了这么久,主要想说我们的发布是需要依赖一些基础的能力和工作,这些在后面的功能实现上会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正式进入我们的持续集成与发布,同时我们前面介绍的打包规范、发布流程规范和多环境管理会在案例中结合着讲解。 技术概貌及功能的规划,主要分为配置服务、发布服务和数据服务三大部分,主要功能已经在图中进行了详细描述。使用到的技术点,内部使用gitlab进行代码托管和版本管理,用maven作为构建工具以及二方包依赖的管理,用Go语言自研开发代码拉取和构建动作的调度引擎,通过前端界面触发各种打包、发布等动作。 下面结合界面操作截图,进行实际案例的讲解,整个流程上主要是以下4步:1、应用配置2、发布策略配置3、Build打包4、发布到集成测试、预发及线上环境 1、创建发布的应用及配置这个步骤主要是创建和配置过程,应用标准化和CMDB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默认情况下,如果一个应用是按照我们之前讲的标准化模板来配置和部署的,那发布系统使用到的发布目录、日志目录、启停和检测脚本目录等都会按照标准去寻找路径,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发布系统适配的工作量。同时,发布从本质上讲,是将代码发布到指定的环境和以IP地址为标示的机器上,这时CMDB中的“应用-资源”的关联关系就成为了非常关键的桥梁,发布系统只要关心发布自身的功能即可,而不用过多关注类似应用配置和关系维护的事情。 不过,因为历史原因,有一些老旧的应用标准化改造成本较大,我们也支持灵活地自定义:2、应用相关的配置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发布策略配置通过git发布的时候,会自动拉取git分支,同时也可以自动获取最新的commit。对于线上的发布,一个应用不可能全部下线然后全部升级掉,这样就会出线上故障了,所以对于线上一定是分批次来发布,保障线上服务的持续性。 3、发布策略配置完成,进行Build打包这个过程,就涉及到多环境的配置管理问题,因为要发布到多套环境,所以就需要一套代码+多套配置,这个逻辑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根据Build时选择的环境,规范约定好对应一个配置文件,比如Dev环境,就要配套对应一个dev_config.properties,那打包时我们引擎就会自动从gitlab上把这个配置文件获取下来,并转换成正式的config.properties文件,最终将代码和配置打包到同一个war包中。示例如下:4、Build打包完成后,进行发布通过左下角Dev、Pre、Online进行环境选择,分别对应继承测试、线上预发、线上正式三个环境。并且通过流程上的强约束,要求三个环境的发布必须依次完成,并经过测试验证或主管审批后再进行到下一环节的发布。对于环境的管理,测试环境完全跟线上物理隔离,预发环境也是完全独立,但是会跟线上共用DB和缓存,以最大程度真实的验证版本功能。每一套环境所对应的IP,实际也是在CMDB的应用中做了分组的标示,所以可以看到CMDB的基础作用无时无刻不再体现着。 发布或打包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应用的发布详情页查看打包和发布过程以及详细日志:发布过程情况,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以进行重试通过查看日志,可以看到后台具体的日志,再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定位:至此,一个完整的发布环节完成了,对于已经创建过的应用,则无需前面第一步相对繁琐的配置。直接进入Build和发布环节,整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工作实际是由开发同学自助式的完成,但是最后一个线上发布环节,是需要开发主管和运维同学审核通过后才会上线,以便运维同学及时关注线上流量和服务质量情况,以应对发布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带来的收益和效果如何呢?我们直接看数据,目前接入发布系统的应用200+以上,一天内我们目前可以支持三个环境(Dev、Pre、Online)1000+次的发布,正式发布到线上400+次。如果还是原来的运维模式进行支撑,效率是明显无法跟上的。 四、DevOps带给我们的一些感悟和启示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维同学从原来的大量的繁琐和人肉的发布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了审核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线上稳定和服务质量的维护中去。而开发同学也不必再过多的依赖运维的“人”,而是依赖运维的“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和灵活地开展各自的开发、测试和发布工作。整个过程中,Dev仍然是Dev,Ops仍然是Ops,其实谁也没有替代谁,所改变的只是大家的合作方式和工作方式,Dev和Ops的协作不是越来越分离,而是越来越紧密。而促进这个变革的最主要的技术因素就是,Ops具备了Dev的开发能力。所以说到这里,对运维同学的一个建议是,运维的同学应该从现在、从自我改变开始,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或者说必须要具备开发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运维的价值和生产力。那我们掌握了开发技能,要去做些什么呢?这就是DevOps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我们要做的应当是将运维的能力服务化,让整个体系依赖于运维的服务能力,而不是运维的人“。所以持续集成和发布只是我们的一个实践案例,我们现在在设计每一个系统的时候,要做的关键的事情,就是怎么最终把人的能力抽象和实现成平台的服务能力。限于时间和篇幅,没法再分享其它的一些实践案例,后续有机会可以跟再一起讨论。 最后给出,我们运维的现状: 五、Q&A; 问题1:PHP也有很不错的服务化改造方案实现方案,为什么要切换成Java来做?确实,蘑菇街之前也有尝试过PHP的服务化方案,说实话我没有参与这个过程,所以只能谈一下我的理解。这个从多个角度来看,从技术上来说,对于大并发的网站来说,Java的并发能力还是先对出众,蘑菇街从体量和每次大促的情况来看,原有的PHP技术架构是无法满足性能的需求的,这个就引出了下一个原因,从技术生态上,PHP的开发我们接触下来,真正有实力去做基础层面优化的人才不多,同样对于PHP服务化框架有持续优化和建设的人才也不多。而对比过来Java的人才相对就丰富很多,不管从应用开发还是底层优化,包括服务化框架开发等等,从这一点上来说,Java的反而会更有效率和优势。 问题2:如何保证灰度发布的过程中业务的连贯性?对于携程之前的事故,是否也有相应的预案及预防措施?我们有三套环境来保障功能的稳定,集成测试、预发和线上。同时线上会预留1-2台做极小流量的灰度验证,这个时候线上原有业务是没有影响的,只有灰度ok后,再分批发布到线上,这是我们会将正在发布代码的机器下线,变更过程中不会有流量进来。对于提到的事故,我们的发布是有权限控制的,也就是开发和应用运维都只有自己所负责应用的发布权限,不是线上想发哪台就发哪台,同时如果出现误操作,发布系统也是支持快速回滚版本的。Q3:DevOps的关键切入点都是持续部署,往前需要持续集成的能力,理念上与我的实践非常一致。点赞~~ 我的问题是:平台的弹性伸缩,虚拟化能力如何支持? 应用的无状态化设计是如何引导的?弹性伸缩我们的思路也是针对无状态的应用进行,这一块我们现在做的也不成熟,只能是通过一系列的脚本来完成。不过我们当前在做的一些事情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线上单机容量压测系统,通过闲时压测来获得无状态应用的单机容量,再结合线上日常QPS等指标,判断当前该无应用状态的集群是否扩容还是缩容。扩容时,我们选择的机器资源是KVM虚拟机,后续大促时,我们会跟公有云的厂商合作,进行弹性资源的使用,已解决资源成本问题。
讲师介绍赵成花名谦益,ArchSummit北京的明星讲师,现在负责蘑菇街运维团队的管理以及运维体系的建设工作。在运维行业中已经做了7年,之前有过5年左右的业务开发经历。加入蘑菇街之前在华为一直做电信级业务的开发和运维工作。ArchSummit架构师峰会2016深圳站将于7月15-16举行,邀请了来自Uber、Twitter、Netflix、腾讯、百度、阿里等公司的50多位CTO和研发总监,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线下分享 。观看赵成老师在ArchSummit北京的精彩演讲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
大会现售八折,“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资讯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ArchSummit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ArchSummit 最新文章谷安学院DevOps认证强势来袭!IT经理人必考
&&&&谷安学院2018年DevOps professional / Master 盛大起航。根据IDC的一项调查,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中的80%,期望在2019年采取DevOps实践。
&&&&DevOps认证体系分为两个层级EXIN DevOps MasterTM&和EXIN DevOps ProfessionalTM
&&&&EXIN DevOps Professional(以下简称DOP)是EXIN DevOps认证体系中的首选课程。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以DevOps&Handbook这本被誉为&DevOps领域的圣经&的集大成之作为核心教材的认证。该认证旨在考察考生对DevOps实践的理解程度,它适用于更加广泛领域的IT从业者。此门认证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考生是否能熟练掌握DevOps实践的&三步工作法&。包括:流动原则、反馈原则、持续学习与实验原则,以及其中的大量技术实践。通过学习和考试,考生将充分理解这些组织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变革对其日常工作的影响。本课程由核心教材译者、DevOps国内首批步道师、中国DevOpsDays大会组织者刘征老师课堂面授。&
&&& 【?标群体】
&&&&本认证培训是为所有IT专业人员设计的,该课程全面完整地讲授了所有DevOps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理论和核心实践;是当今所有IT职能/角色都应该参与次课程培训。包括且不仅限于:软件研发工程师、运维/DevOps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发布经理、ITIL流程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
&&&&【课程纲要&- 2天】
&&&&&DOP理论课(2)
&&&&-&DevOps基础实践解析
&&&&-&企业如何应用DevOps
&&&&-&工作三步法:流动原则和反馈原则
&&&&-&工作三步法:持续学习与实验原则
&&&&-&在DevOps中实现信息安全、变更管理和合规的实践
&&&&《凤凰项目》沙盘实践(1天&- 可选)
&&&&EXIN DevOps Master(以下简称DOM)课程是EXIN DevOps系列认证课程中的最?级别。EXIN DevOps Master是一种?级认证,它将原则、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了?起。这使他们能够在组织中引入和促进DevOps,&以便更好地管理应用程序和服务生命周期,同时促进协作团队协作。&
&&&&【?标群体】
&&&&DevOps主要与软件开发相关,但是它的原则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所有其它过程中。这使得DevOps Master认证对于那些希望扩展知识体系,以及覆盖IT管理?的最新发展模式的IT专业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应?程序开发?&员、产品负责?、敏?捷Scrum管理?员、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和IT服务经理?都将从这个认证中受益。&
&&&&【课程纲要&- 3天】
&&&&&DOM?论课(2天)
&&&&-&DevOps体系介绍
&&&&-&规划、需求和设计
&&&&-&开发和部署
&&&&-&运维和扩展
&&&&-&?生命周期结束
&&&&《凤凰项目》沙盘实践(1天- 必选)&
《凤凰项目》沙盘实战演练介绍
&&&&凤凰项?DevOps沙盘是由欧洲著名沙盘游戏研发机构GamingWorks的创始人Jan Schilt先生联手《凤凰项?》一书&的作者Gene Kim 先生开发的同名沙盘演练课程。&
&&&&《凤凰项目》是一本少?的IT类?说,美国亚马逊读者评价近千条,?且有众多名?推荐。全书讲述了一名IT经?Bill临危受命,在董事和团队的帮助下,实践&&DevOps三步工作法& ,挽救了?期和预算都大超期的凤凰项目,最终是使一家悠久历史的汽车配件制造商起死回?的故事。&
&&&&【目标群体】
&&&&凤凰项目沙盘演练覆盖?业务和IT场景中所有的关键?色,尤其是那些从事IT开发以及IT运维工作,并希望通过运?DevOps中的最佳实践来提?IT服务表现,或通过IT解决方案为业务创造价值的IT专业?士。&该沙盘同时也是为那些通过创建更好的协作氛围,并最终实现更高效以及更精确的IT解决方案部署的企业。&
&&&&【学习目标】
&&&&?解组织中的人(文化)、流程和?具之间的关系&实践DevOps的关键实践:可视化、单件流、小批??生产、在制品限制等。有效地应用DevOps指导思想三步?作法(流、反馈、持续学习试验)。
&&&&DevOps 是什么?为何在IT圈备受追捧?通过DevOps学习可以获得什么?不妨来看看!&
&&&&DevOps 是一套最佳实践方法论,旨在在应用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促进&IT 专业人员(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和支持人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最终实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持续反馈。&
&&&&&?持续整合:从开发到运维和支持的轻松切换;&
&&&&&?持续部署:持续发布,或尽可能经常的发布;&
&&&&&?持续反馈:在应用和服务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寻求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该认证不仅仅关注理论知识,同时还配以风靡全国的《凤凰项目》沙盘,进行实践模拟,更加关注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察, 使DevOps&Master能够成功地将DevOps应用于一个企业团队中,并促成 DevOps 原理在组织中的广泛采用和实行。
&&&&DevOps 核心收益
&&&&对企业&
&&&&& 提升产品/服务交付的质量与效率&
&&&&& 通过响应变化提升客户价值&
&&&&& 减少瓶颈&
&&&&对个人&
&&&&& 证明你的知识与技能&
&&&&& 待遇及公司满意度提升
&&&&& 持续的学习与改进&
&&&&& 成为 DevOps 的推动者&
&&&&含金量&
&&&&& 全球范围内唯一基于 DevOps 领域集大成制作 DevOps Handbook 的认证&
&&&&& 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权威中立认证&
&&&&& 以欧盟官方 ICT 人员能力框架模型为背书
&&&&通过每年的DevOps现状调查报告,我们发现世界百强的DevOps员工比前两年增长了近两倍,且DevOps工程师的薪水也在不断飙升。
&&&&DevOps发展前景可观且人才稀缺,如何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且被众人认可的工程师呢?从这一刻起、做出改变:
&&&&Exin DevOps Professional / Master&培训为何首选谷安?
&&&&1、谷安学院作为EXIN官方授权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教学流程、成熟教学体系、豪华的知识讲师团队,强有力的加大认证通过率&
&&&&2、DevOps&Handbook书籍译者亲临授课,刘征老师是Exin首批国内DevOps Professional/Master认证讲师,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持有红帽RHCA认证和AWS高级架构师认证,谙熟企业数据中心的IT服务管理。&
&&&&首期谷安Exin DevOps Professional / Master 认证培训班报名即送500-1000元培训抵扣券+《DevOps实战指南》书籍+ITIL认证在线培训。数量有限,仅限前五名,快速抢占首期班优惠名额,北京/上海&9月份开班,人满即开班,敬请期待!
&&&&PS:谷安学院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网络安全就业班,CISP、CISSP、CISA、CISM、Prince2、 CISP-PTE、ISO27001 、CISP-A、Security+、C-CCSK等国际/国内信息安全认证课程。&&&&
编辑:张晓萍 来源:搜狐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益管理的适用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