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埋坟规定有人晚上睡觉听见有人叫他,爬坟睡觉嘴里塞土怎么解释

  山中,有两座土坟  关云龙  人物  刘一秋——帽山小学教师,后任小洼村小学教师  石岁芳——刘一秋之妻,农民  刘
父——刘一秋之父,农民  刘
母——刘一秋之母,农民  刘
京——刘一秋之子  高村长——帽山村村长  赵老大——帽山村村民  赵老二——帽山村村民,赵老大的弟弟  王村长——小洼村村长  王老三——小洼村村民,王村长的堂弟  二
毛——帽山小学学生,石岁芳的弟弟  董大婶——帽山村村民,媒婆兼接生婆  二虎子——小洼村村民,患有精神病  周老师——帽山小学原教师  1、北方山区。  山路。日。  赵老二骑着自行车由远而近。路面不平,自行车摇摇晃晃。在一处岔开的上坡路口,他停住车子,抬头看了看,放弃了骑车,而是把自行车放到路边,徒步向上走去。  他喘了口粗气,抬头望。  半山腰的地方,有几间房子,前面的立着一个旗杆,一面五星红旗在风中飘动。  2、帽山小学。日。  看上去不过是户普通的山里人家。房前立的旗杆和挂在树上“帽山小学”的牌子,表明此处与众不同。  教室里,三个孩子俯在简陋的课桌上写着什么,刘一秋(45岁)背着手轻轻地踱着步子。看情景是在考试。  赵老二从山坡上来,喘了几口气,奔教室走去。  刘母端着一盆水从侧旁的房里出来。  刘
母:老二,你怎么来了?  赵老二:大娘,我找刘老师。  刘
母:你等会儿吧,他正上课呢,有事儿等他下课了再说。  赵老二:大娘,是急事儿,村长让我来的。  刘
母:啥急事儿,也得等他下了课再说,你还不知道吗,他不让打扰他上课。  赵老二:真的是急事儿,乡长来了,要找刘老师,在村委会等着呢。  刘
母:是乡长来了,找一秋有啥事儿?  赵老二:我也不知道,好像事情挺急的,你看……  教室的门开了,刘一秋探出身子:老二,你先进屋坐,我随后就来。  赵老二答应一声,随刘母进了旁边的房间。  刘一秋关上门,继续监考。  透过窗子,可以看见山坡上有两座土坟。  3、山路。日。  刘一秋和赵老二从坡路走下来。  赵老二扶起路边的自行车,骑上,刘一秋坐到后货架上。  自行车载着二人沿山路而去。  刘一秋回头看了一眼山坡上的学校,阳光使他眯了眯眼睛。  在刘一秋的眼睛里,学校渐渐远去。  旁
白:这里叫帽山村,由于山高林密,住户彼此相距最远的竟有二十余里山路。早些年,邻村办起了小学。但隔着一条拐子河,山路实在太陡峭。村里的干部便和我父亲商量,看位于中央地带的我家能不能腾一间房子出来当教室。父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打那以后,帽山村就有了自己的小学校。我从记事开始,就牢牢记住了学校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上第一节课之前,那个从乡里派来的、已经不算年轻的老师,必定带领全体学生升国旗、唱国歌。  4  4、山路。日。(回忆)  刘一秋(19岁)背着个破旧的书包,快步向山上走着。  旁
白:帽山小学的学生人数每年都不一样,多的年份能有十来个,少的年份只有三五个,但老师却始终只有一个。我在这里读完五年级,后来转到县城念中学,因为底子打得比较扎实,高中时,成绩在班里排到前十名。  5、刘家。傍晚。(回忆)  门开处,刘一秋进来:爸,妈,我回来了。  刘父、刘母、周老师在炕上吃饭。  刘
母:累了吧,快来吃饭。  刘
父:没看见周老师?  刘一秋:(鞠躬)周老师好。  周老师:我在这儿连吃带住,也有大三十年了,你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就不要每次都客气了,来,来吃饭吧。  刘
母:怎么行,你是他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啥时候他也该敬着你。  周老师:一秋已经大了,这不是要接我的班了。  刘一秋听出话中有话,惶惑地看着他们。  刘
母:秋子,坐下先吃饭。  刘一秋犹豫着坐下,端起饭碗,想了想,又放下碗  刘一秋:爸,周老师,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刘
父:村长来过几次了,要你高中毕业,就接周老师的班,在咱帽山小学当老师……  刘一秋:什么?那周老师……  刘
父:周老师年纪大了,在咱山里落下了一身病,关节炎、气喘病什么的,该回老家去养老了。  刘一秋:可是,我不想当老师,我……  刘
父:啥,你说啥?  刘一秋低头不敢说话。  周老师:一秋,你有啥想法,说说。  刘一秋:我,我想考大学……  刘
父:啥,考大学?心可够高的,我可供不起你。再说,村长来了好几趟,我说你不干,村长的脸还要不要?  刘一秋低头不语。  刘父欲发火,刘母急忙拦住。  周老师:一秋想上大学是好事儿,应该支持的。先不说这个,吃饭,先吃饭吧。对了,我一会儿下山,到村长家借住一宿,赶明早的车去县里一趟,省得明儿起大早。  刘
父:让秋子送你去。  周老师:不必了,山上有狼,送完我,他一个人回来危险。  刘
父:一个小老爷们儿了,怕什么狼。  6、山路。傍晚。(回忆)  刘一秋与周老师走过来。周老师拄着一根棍子,刘一秋搀着他的胳膊。  周老师:你不用搀着我,我自己现在还能走。  刘一秋:周老师,你要去县城做啥?  周老师:我到县教育局去一趟,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调一个老师,过来接我的班……  刘一秋:要是没有呢?  周老师:秋子,我知道你的心思,一心想考大学,老师一定支持你。要是没有别的老师来补这个缺,我就在这儿撑着,只要我还能站着,就坚持到底。我不能让山里的孩子没有书念。读过书的人,不管他们将来是走出山去还是留在山里,生活同那些没上过一天学的人总是有些不一样。没有文化,人就会变得麻木,鼠目寸光,盯着眼前巴掌大的地方,想心里巴掌大那点事儿……  刘一秋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仔细再看。  不远处黑黢黢的树丛中,有几只绿色的荧光。  刘一秋:老师,狼……  周老师:别回头,接着往前走。  刘一秋下意识地抓着周老师的胳膊,两人继续向前走。  几只狼尾随其后。  刘一秋与周老师走上一个斜坡。前面不远处,有住户的灯光。  刘一秋:快看,前面快到了。  周老师:狼要进攻了,你快点跑过去喊人,快……  刘一秋:周老师,我……  周老师:你跑得越快,越能救了我们的命。(猛地转回身)快跑!快跑呀!  刘一秋拔腿向前跑去。  周老师横握木棍,站在路中央,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势,发出一声大吼。  狼向前扑来……  刘一秋拼命地奔跑……  黑暗笼罩的大山,传来几声狼嚎。  7、山路。夜。(回忆)  刘一秋带着赵老大、赵老二等几个村民打着火把跑过来。有的村民手里拿着猎枪。  刘一秋:(哭腔)周老师,周老师,刚才就在这里,周老师!  赵老大:大家分头找,狼看见这么多火把,早吓跑了,不用怕。  几个人小心地搜寻。  刘一秋胆战心惊地跟在赵老大的后面。  有人喊:在这里!  刘一秋跌跌撞撞地跑过去,呆住了。  周老师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  8、山路。夜。  赵老大、赵老二等几个人用树枝、绳子捆绑的担架抬着周老师,匆匆地赶路。  周老师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  刘一秋在一旁扶着担架。  火把映照着周老师血迹斑斑的脸孔。他瞪着眼睛,无言地看着刘一秋。  刘一秋不知所措地看着周老师。  旁
白:周老师已说不出话,但用目光把一种心急如焚的牵挂传给了我,我在一瞬间读懂了那牵挂,也把那牵挂刻在了心里。  河边。众人抬着周老师,小心地踩着河里裸露的石头过河。  9、村委会。日。(回忆)  刘一秋坐在椅子上,垂着头。  村
长:周老师一下子变成半身不遂,不能教课了,其实呢,你也很清楚,咱帽山小学归大洼小学管,但大洼学校好几年都没有招到一个老师了,现在师资力量本身就紧张,再说,即使能抽出人来,你说哪个肯到山沟里来?以后,咱村里的孩子,连小学也读不上了。这孩子嘛,是应该念点书的,你说是不是?  刘一秋沉默不语。  村
长:叔知道你的心高,但你要是不教咱村这些孩子,他们就没指望了,以后去集上卖点东西,连帐都不会算,秋子,你就不要再把高中念完了,现在你的学问,教村里的孩子足够用了。这样,村里每月给你补助二十块钱,这可够高的,比大洼小学的老师还高出两块,你看行不?  刘一秋仍然沉默不语。  村
长:这样,每个月的钱,我先给你,你先用着。  村长从抽屉里拿出钱,放在刘一秋面前。  10、山路。日。  刘一秋脚步沉重地走过来。他在路边坐下,心事重重地望着远方。突然,他扯开嗓子,发出一声长啸。  11、帽山小学。日。  门前聚着不少孩子和送孩子的家长,议论纷纷。赵老大、赵老二也在其中。  12刘家。日。  刘一秋愣愣地坐在炕沿上。刘父坐在一旁抽烟。  刘
母进来:孩子们都来齐了,孩子的爸妈也都来了,要看看新老师。秋子,秋子……  刘父捅了刘一秋一下,刘一秋仿佛吓了一跳,慌乱地跳起来。  刘
母:没事的,去吧。  刘一秋看了刘父一眼,刘父只是抬抬下巴,示意他该出去了。  刘一秋磨蹭着往外走。  13、帽山小学。日。  刘一秋从家门走出来,人们都安静下来,看着他,更使他手脚无措。  赵老二:秋子,你的腿哆嗦个啥呀?  有人低声笑。  赵老二的后脑上挨了一巴掌。他有些恼火,回头看,原来是赵老大。  赵老大:以后秋子就是咱帽山的先生了,说话要恭敬。刘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你要是教他考上县里的中学,我摆酒请你喝上三天。  刘一秋回头看了一眼,见刘父在门缝里看着他,忽然镇定下来。  刘一秋:好啊,你就把酒准备好吧。  在众人的笑声中,刘一秋走向教室。他不经意地向人群看了一眼,发现了什么,目光又看过去。  人群的后面,一个清秀的女子(石岁芳)正打量着他。  刘一秋:按咱们帽山小学的规矩,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升国旗,唱国歌。来,准备,唱。  刘一秋拉动升旗的绳子,国旗慢慢升起,孩子们唱起国歌。  周围的人们用虔诚的目光凝视着。  国旗升到旗杆顶。众人鼓掌。  刘一秋:好了,家里人都回去吧,孩子们,进教室,上课了。  孩子们欢快地跑进教室。  刘一秋走到教室门口,不由回头看了一眼。  石岁芳站在不远处,凝神向这边望着。  刘一秋走进教室,关上门。  石岁芳站了一会儿,转身向山下走去,她不禁又回头看了一眼。(定格)  14、村委会。日。  刘一秋(45岁)拍拍门。里面传出声音:进来吧。  刘一秋进门。  村
长:你咋才来,乡长都等半天了。  刘一秋:乡长,你久等了?我在给学生考试,耽误了……  乡
长:不要紧,不要紧,来来,坐坐。  刘一秋:不用坐了,这是找我有啥事情……  乡
长:什么事情,也得坐下再说。  村
长(调侃地):要你坐,你就坐,你是咱们乡里的名人,架子大,乡长都亲自来见你……  刘一秋:啥名人,啥架子呀,村长就喜欢拿人开心。乡长,是什么事儿,我的学生还在等着我……  乡
长:是这么个事儿。现在乡里财政紧张,考虑大局出发,经研究决定,撤销帽山小学。  刘一秋:啥?撤销帽山小学?我的学生咋办?  乡
长: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调研过了,帽山小学现在只有三个学生,都住的离大洼村小学还算近,就转过去接着念书,你们村里明后年要上学的孩子也不多,好安排。小洼村小学的老师刚刚因病去世,学校十四名学生已经停课一个多礼拜了。所以,决定调你到小洼村去。  刘一秋:乡长,咱帽山小学已经办了五十多年了。这里出去的学生,可是有十六个考上了大学,四个考上了研究生,咋能说停了就停了。乡长,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村
长:刘老师,你话不能这么说,这可是乡长亲自来和你说这件事情的,你是乡里的名人,是咱乡里送到市里的劳模,应该有觉悟,要以大局为重,是不是?  乡
长:你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小洼村的学校的条件差点,这样吧,我看看乡里财务还能不能挤出点钱,维修一下,嗯,我再和小洼村的村委会打声招呼,让他们给你尽量提供方便,你家里有什么困难,也尽力解决。  村
长:刘老师家就一个老妈,虽然八十多了,但身体还算硬朗,能走能撂的,这样,刘老师到小洼村那边去了,我每天派个人去看看,我家里的排第一号,帮老太太屋里地里忙活忙活,咋样?  乡
长:还有啥困难,就尽管说……  刘一秋垂下头,不说话。  15、帽山小学。傍晚。  刘一秋脚步蹒跚地走过来,想要进家门,又停住,转身看着教室。他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向山坡上走去。  16、刘家。傍晚。  刘母戴着老花镜在缝着一件衣服。  17山坡上。傍晚。  两座土坟。刘一秋走过来,在前边的坟前站了片刻,又来到后边的坟前,盘腿坐下。  刘一秋表情复杂,慢慢闭上眼睛。传来孩子的读书声。  18、帽山小学。日。(回忆)  教室里。刘一秋在教学生读课文。  十几个学生年龄不一,有的在跟着读课文,有的在写作业。  刘一秋无意地向窗外看了一眼,目光一动。  石岁芳坐在山坡上,正望着这边。  刘一秋继续上课,眼睛忍不住向窗外瞟去。  19、帽山小学。中午。(回忆)  刘一秋:好,上午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了。  孩子们叫着,纷纷往外跑。  刘一秋:别跑远了,马上吃饭了。  孩子们跑了出去,刘一秋收拾了一下课本,走出教室,朝家门走。  他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  石岁芳在帮助二毛整理衣服,二毛不耐烦地跑开。石岁芳追上去,将一个窝头给那个二毛。她转头见刘一秋在看自己,带着几分好奇地与他对视,忽然变得有些慌乱,起身向山坡下走去。  刘一秋边走,边目送石岁芳去远,走进家门。  20刘家。日。(回忆)  刘母在做饭。  刘一秋:妈,我来做吧。  刘
母:不用你,笨手笨脚的,去,再给我抱点柴禾来。  刘一秋:哎。  刘母掀开锅盖,升腾的蒸汽遮住镜头。  刘一秋与七八个孩子围坐在桌边吃饭。  刘母将一个窝头放进刘一秋的碗里。  刘一秋:妈,你吃吧。  刘
母:你一个大小伙子,多吃点干的。吃吧。  刘一秋看着窝头,想起什么,起身走到窗边,向外看。  山坡上。二毛一个人边啃着窝头,边在草丛中抓蚂蚱。  刘一秋:石岁毛!  二毛抬头看着这边。  刘一秋:进来吃吧。  二毛摇摇头,继续自己的事情。  刘一秋走回桌边坐下,将手中的窝头掰了一半,给一个年纪稍大些的学生。  学
生:二毛说,他家拿不起搭伙钱,不能进来吃。他家每天中午给他带一个饽饽,怕他不到晌午就偷吃了,让他姐姐给他拿着,到吃饭的时候再给他。  刘一秋:哦。他家都有什么人啊?  学
生:他妈有病,爸爸种地,家里事情都是他姐姐做……  刘一秋想了想,走到窗口。  刘一秋:石岁毛!  21  21、帽山小学。傍晚。(回忆)  学生们从教室里出来,与跟在后面的刘一秋告别。  刘一秋:路上小心点,不要贪玩,早点回家。  二毛跑到石岁芳身边。石岁芳接过二毛的书包,领着他往山下走,回头看了一眼刘一秋,赶紧把目光移开。  刘一秋站在教室门口,目送。  22、山路。傍晚。(回忆)  石岁芳领着二毛走过来。  二
毛:姐,今天晌午,刘老师招呼我。  石岁芳:招呼你干啥,是不是你淘气了?  二
毛:没有。招呼我进屋吃饭。  石岁芳:你进去了?  二
毛:进了。刘老师做的汤可好喝了,还放葱花呢……  石岁芳:谁让你进去吃的?  二
毛:是老师叫我进去的。  石岁芳:咱没交搭伙钱,不能进去吃。你个馋嘴巴子。  二
毛:我不是馋嘴巴子。  石岁芳:你就是馋嘴巴子,进去吃饭每个礼拜要交一毛五分的柴火钱,咱家哪有钱,你能来上学,就知足吧……  二
毛:我想进去吃饭。  石岁芳不理他,大步往前走。  二
毛:姐,我要吃……  石岁芳:你这么不懂事儿……  石岁芳不再理二毛,大步向山下走去,二毛嘟着嘴,跟在后面。  23、夜色笼罩的大山,静寂、安详。  24、刘家。晨。外。(回忆)  房门口放着一捆柴。  刘父出来,看见柴。疑惑地左右看看。  刘
父:秋子,你怎么干的活,打完柴不晾上,扔在门口干什么?  刘
母:你喊什么,秋子够累的,你搬进来不就行了。  刘一秋出来,在刷牙。  刘一秋:什么事儿?这柴不是我砍的。  刘
母:那是哪来的?  刘
父:说不准是谁先放这儿的,不要动,等人家来背走就是了。我去地里。  刘一秋:爸,你不用去这么早,等下了课,我去帮你。  刘
父:地里的活不用你,你是拿了乡里的钱,就是教好学生。  刘父扛着镐头、叉子,走开。  刘一秋:我爸这是要做什么?  刘
母:你爸要在开一块地,多种点过冬的菜,这些孩子都交了搭伙钱,你爸说要实打实地让孩子们吃到嘴里,不能糊弄人家。  25、教室。日。(回忆)  刘一秋在上课,眼睛不自觉地瞟向窗外。  石岁芳坐在山坡上,阳光映照着姑娘的脸和她手中的野百合花。  刘一秋的目光有些发痴。  26、刘家。晨。(回忆)  石岁芳背着一捆柴,从山坡走上来,悄悄来到门前,刚放下,正巧刘一秋拿着斧子、绳子出来。  两人四目相视,一时愣住了。  刘一秋:哦,这柴是你的。  石岁芳回身便走。  刘一秋:你要是背不动了,我,我帮你送去。  石岁芳:是给你家的。  刘一秋:喂,你等等。  石岁芳站住。  刘一秋:这是咋回事儿?送我家柴禾做什么?  石岁芳:二毛喝了你家的汤,没钱交,那柴禾顶。  刘一秋:哦,不就是一碗汤吗,不用,你还是背回去吧。  石岁芳:不。我们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不收我的柴禾,就不能吃你家的东西……  刘一秋:你看这……  石岁芳:你收不收?  刘一秋:收,收还不行吗。  石岁芳转过身,偷笑了一下,拔腿就跑。  刘一秋:白天你到屋里坐吧,外面太阳毒。  石岁芳的脚步略缓了一下,跑远了。  刘一秋情不自禁地目送着石岁芳的背影。  27、帽山小学。晨。(回忆)  刘一秋踩在梯子上,把一个用粗铁丝做成的圈绑在一棵树上。  他下了梯子,看见石岁芳领着二毛走过来。  二
毛:老师,这是什么?  刘一秋:我做个篮球筐。(看了一眼石岁芳)省得孩子们下课玩泥巴,抓蛐蛐,应该做点像样的体育活动。  二
毛:篮球是个啥样子?老师,先给我看看呗。  刘一秋:我现在还没有,(有些尴尬)我先给你们讲篮球怎么玩,以后我们会有篮球的。  石岁芳:能不能做比成样?  刘一秋:做比成样?  石岁芳:你说的篮球,是什么样子?  刘一秋:圆的,(比划)这么大,投进那个筐里,就得分了。  石岁芳咬住嘴唇,思索。  28、树丛。日。(回忆)  石岁芳挥着镰刀,卖力地割着柳条。  她擦擦汗,弯了弯一根柳条,得意地笑了。  29、帽山小学。日。(回忆)  用柳条编织成的“篮球”。  石岁芳背着双手,将“篮球”藏在身后,走向刘一秋和学生们。  刘一秋正在“篮球筐”下,比划着给学生们讲解篮球知识。  石岁芳径直走到刘一秋面前,站住,看着他。  刘一秋有些发懵,不知她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问。  石岁芳鼓起勇气,将“篮球”拿出来,递到刘一秋面前。  刘一秋:这,这是……  石岁芳见刘一秋这个样子,又见学生们都盯着她看,脸上挂不住了,回身便走。  刘一秋猛然醒悟:等等,你等等……  “篮球”被抛进“篮筐”  学生们快乐地抢着“篮球”。刘一秋和石岁芳站在不远处看着。  刘一秋:谢谢你,看他们玩的多高兴。  石岁芳:我也没看过篮球是什么样子,你不笑话人家就行。  刘一秋:以后他们考到县里的中学,上体育课,就有真的篮球玩了。我也是去县里读高中的时候,才第一次摸过篮球……  他有些伤感。  石岁芳:多亏了你,这些孩子才有书念。  刘一秋:也别这么说,对了,耿根崽是住你家不远吧,他两天没来上学了,你知不知道他家里怎么了?  石岁芳:你说根崽呀,我昨天碰见他爸了,他爸说根崽不念书了,跟他出去做生意。  刘一秋:做生意?他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能会做什么生意?  石岁芳:他爸说,根崽认识不少字了,能记账就行。  刘一秋:简直是胡闹。根崽挺聪明,好好念书,一定能考上县里的中学,不行,我晚上放学了,去找他爸。  石岁芳:他爸是有名的耿老倔,不好说话……  传来吵嚷声。两人急忙看去。  “篮球”被踩扁了。二毛在和赵小吵架。  刘一秋和石岁芳急忙跑过去。  刘一秋:你们怎么回事?怎么打起来了?  二
毛:他无赖,抢不到球,就故意用脚踩……  赵
小:才不是呢,是别人推我,我才踩上的,我不是故意的……  二
毛:你就是故意的……  一男孩:我看见了,他就是故意的……  学生们纷纷指责赵小。  刘一秋:赵小,这就是你错了,这个球是石岁毛的姐姐做给大家的,是大家的东西,你怎么可以随便破坏呢?  赵
小:你们欺负人,我回去告诉我二叔……  赵小哭着跑走,刘一秋没能喊住他。  石岁芳:不要紧,我再做两个……  刘一秋点头,有些担心地望一眼赵小跑去的方向。  30、山路。傍晚。(回忆)  刘一秋和二毛有说有笑地走在前面。石岁芳跟在后面。  石岁芳目不转睛地盯着刘一秋的背影。  夕阳映在刘一秋身上。刘一秋回过头来。  刘一秋:耿根崽家还有什么人?  石岁芳被突然的一问,有些紧张,竟不知怎么回答。  忽然,有人挡住去路。  拐弯处,赵老二插腰站在路中央。  刘一秋:老二呀,你在这儿做什么?  赵老二:做什么?找你算账!你凭什么欺负我侄子?  刘一秋:哦,是赵小破坏了大家的东西,我批评了他几句,我这不要去完耿根崽家,就去找老大说这件事情。  赵老二:秋子,你能耐呀,连我的侄子都敢欺负,别看你当老师了,我照样揍你……  刘一秋:老二,你先回家,等会儿我去你家再说。  赵老二:你是害怕了,想跑,是不是?  石岁芳:赵老二,你别不讲理!  赵老二:去,去,没你的事儿,老娘们儿一边呆着去……  刘一秋:好,老二,你想咋说,那就说吧。  赵老二:咋说,没咋说,我揍你,给我侄子出气……  说着,赵老二上前一推,刘一秋摔倒了。  赵老二:还是这么没用……  一块石头打到赵老二的身上。  二
毛:不许打我的老师。  赵老二:小崽子,你敢用石头打我,看我不打扁你。  刘一秋:不许你碰我得学生!  他奋力爬起,挡在赵老二前面。  赵老二:滚开吧你!  一推,刘一秋再次跌倒。但他马上爬起来,阻挡赵二虎。  赵二虎:你真的找揍!(举拳欲打)  石岁芳的吼声:赵二虎!  赵二虎惊愕地抬头,石岁芳手中握着镰刀,双目喷火。  石岁芳:你再敢动老师一下,我和你拼命!  赵二虎:你想咋的,你能咋地……  石岁芳闭着眼睛,挥舞着镰刀,向前冲来。  赵二虎:好男不和女斗,我走。  二
毛:姐,赵老二跑了。  石岁芳握着镰刀,喘着粗气。  二
毛:老师,你的胳膊出血了……  石岁芳:我看看,严重吗?  刘一秋:不要紧,磕破点皮。  石岁芳掏出手绢,不由分说地帮刘一秋包扎。她抬起头来,见刘一秋盯着自己看,脸红了,后退几步,竟然变得不知所措。  石岁芳:你,还去耿老倔家嘛?  刘一秋:去,我们走吧。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5次 发图:0张 | 更多
  31、刘家。傍晚。(回忆)  赵老大、赵老二垂手站在地中央。刘父、刘母坐在炕沿上。刘一秋站在一旁。  刘
母:你咋能随便打人,啊?这要是我家一秋的胳膊碰折了,你是不是得给看伤?啊?你侄子犯了错,一秋就说他两句,你还截道打人,你也太霸道了,没有王法了……  赵老大:都是我家老二的错,也全怪我,没管好他,我这不是给您带来了吗,你要怎么出气都行。  刘
父:老大,我说你几句吧。你爹妈走的早,你带着一帮弟弟妹妹也不容易,但也要带好他们才行。老二到处惹祸,做事霸道,容易出大乱子。要是真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日后,你还咋有脸去向你爹妈交待。  赵老大:是,是,大叔说的对。你看,怎么罚他,都认。  刘一秋:那就罚他。  刘
父:秋子,不就打你几下吗,又没伤筋动骨,人家来赔礼了,罚什么罚,他能记住这个教训就行了。  赵老大:该罚,该罚,刘老师,你说怎么罚,都认。  刘一秋:第一,把后坡上那两块石头,给我搬到学校前面来。  屋里的人都愣了一下。  刘一秋:咋样?  赵老二:小菜一碟……  赵老大瞪了他一眼。赵老二忙低下头。  刘一秋:第二,现在地里没什么活,我要你跑腿,把村里家有半大孩子的,要他们明天一早都到学校来。特别是耿老倔,一定得找来。  赵老二:这天都黑了,大半夜也跑不完哪……  赵老大:闭嘴!就照刘老师的吩咐去做。大叔、大婶,我们先回去了。  赵家兄弟出门去了。  刘
母:一秋,你要做啥?  刘一秋笑而不答。  32、帽山小学。日。(回忆)  两块重达几百斤的大石头,摆在山坡顶上。几个孩子在攀爬,玩耍。几十个男女村民聚集在这里,有的唠闲磕,有的抽烟,有两个人在玩“憋死牛”,引得一些人在围观,支招……  赵老大、赵老二一左一右半拖半架着一个中年人过来。  中年人:我说哥俩儿,我这就要出门了,真的没工夫……  赵老大:都到地方了,就听听刘老师说啥。  中年人:我知道他要说啥,昨晚上他到我家去了,说要我家根崽上学的事情,我都咬死了,孩子不上学了……  赵老二:耿老倔,你再矫情,可是不给我们哥俩面子了……  耿老倔:好好,我给面子,给面子……  人群后面,石岁芳焦急地盯着刘家房门,看见刘一秋出来,她松了一口气。  刘一秋:乡亲们都来了!  耿老倔:刘老师,到底啥事儿,这一大早,大老远的把我们找来。  刘一秋:大家的家里都有该上学的孩子,有的来上学了,有的还没有上学,我找大家来,是想说说,为啥要让孩子上学。  耿老倔:我当是啥事儿,上学不就是要认识几个字吗?会写自己的名字,签土地承包合同的时候,不用按手印了。  刘一秋:上学不光是认几个字,会写自己名字。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能帮助我们致富,以后你们的孩子考上县里的中学,还能考大学,干大事情。  耿老倔:咱家的祖坟没冒青烟,孩子也没那么大的出息,可不敢往高里想。  众人议论纷纷。  刘一秋:根崽他爸,我昨天去你家,你说根崽上到三年级就够用了,不让孩子再上学了,你咋就知道孩子以后考不上大学?  耿老倔:自己的种自己知道,学会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帮我算算账就行了。  刘一秋:根崽他爸,做买卖算账可是有大学问,光四则运算可不够。  耿老倔:咱又不是什么大买卖,卖个鸡鸭鹅狗,木耳榛子啥的,要啥大学问。  刘一秋:那好,根崽他爸,有一个一只鸡的小买卖,你帮我算算账。  耿老倔:一只鸡的买卖?你说。  刘一秋:有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了,他觉得卖亏了,花10块钱又把鸡买了回来,11块钱卖了,你说他是赔了,还是赚了?大家都可以算算。  众人议论起来。  耿老倔:有啥好算的,8块钱买一只鸡,9块卖了,赚了1块,10钱块买了一只鸡,11块卖了,又赚了1块。一共赚了两块呗。  刘一秋:大家再算算。  一年轻人:不对,是赚了一块钱。  众人一阵小小的骚动。“怎么可能……”  年轻人:8块钱买一只鸡,9块卖了,是赚了1块,但用10钱块买了一只鸡,要贴进去一块钱,11块卖了,又赚了1块,正好和先贴进去那一块钱扯平了。所以赚了开始的那一块钱。  众人议论声更高,有人甚至在争吵。  刘一秋向人群中的石岁芳微笑了一下。石岁芳回以微笑,马上小心地转头看了看,担心有人看见。  屋里。刘父坐在炕沿上抽烟。刘母在缝一件衣服。  刘
母:一秋这是要干啥?  刘父转头向窗外望望,没有吱声。  学校前,众人的吵嚷声更高。  赵老大:大家消停,消停,让刘老师给大家算算。  众人望着刘一秋。  刘一秋:我说呀,那个人赔了4块钱。  耿老倔:怎么可能?  刘一秋:按你的算法,那个人是赚了两块钱。你看,最初买入的价格是8块钱,最后卖出的价格是11块钱,中间有3块钱的差价。就是说,这笔买卖最少应该赚3块钱才对。实际上,是进行了两次交易,也就是说,两次按最初买入价和最后卖出价来算,应该是赚6块钱的差价。现在是赚了两块钱,我听做买卖的讲,该赚到的没赚到就是赔,大家说,实际上是不是赔了4块钱。  耿老倔:……这么一算,还真是这个理儿……  刘一秋:咱先把算账的事情放一放,说说干活。  他走到两块大石头前。  赵老二:他要干啥?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弄过来的。  刘一秋:这两块石头都有好几百斤,谁能一下子把它弄下山去。  年轻人:一推,让它骨碌下去,不就完了。  刘一秋:你来试试。  年轻人走过去,用力推石头。石头虽然晃动,但无法向前移动。  赵老二:看你就是个力巴。刘老师,我来行不?  刘一秋:行。  赵老二从旁边拿过一根粗木棍,靠在石头上,用肩头抵住木棍,大吼一声,全身发力,一扛,石头翻滚一下,沿着山坡滚了下去。
  众人叫好,赵老二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刘一秋:好,其实这么一块大石头,我一只手就能弄下去。  众人露出不相信的神情。  刘一秋将一根长木棍的一头伸到石头下面,棍身前端架在一块石头做支点,然后抓住木棍的另一头,喊了一声,用力一压,石头便滚下山坡。  赵老二:看不出来,你小子挺有劲的。  刘一秋:我比你的劲儿小多了,但我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就是算好力臂和力矩的关系,能省出一半的力气。你虽然用的也是杠杆原理,但力臂短,所以就费力多了。  赵老二:啥力臂,力啥的?我不懂……  刘一秋:乡亲们,我叫大家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有了知识,就是不能考上大学,平时做买卖,能算好帐、干活也能省力气,不做傻力巴。  众人议论。“刘老师说的有理……”  赵老大:乡亲们啊,我因为不识字,可让人坑苦了,你们都知道我蹲过笆篱子,都怕我,可你们知道我是咋蹲的吗?  众人静静地看着他。  赵老大:咱刚知道改革开放,前年下洼村的刘老大召集人去城里打工,你们都知道吧。我去了,去之前,刘老大让我在一张纸上按手印,说是保证书,就是干活老实,不偷东西啥的,咱也不干那些事儿啊,我就按了手印。秋后干完活,我找他工钱,他说已经给我了,还说我按了手印,拿出来的就是我当初按手印的那张纸,我一怒就打了他,进了笆篱子。这是血的教训啊。  赵老二:老倔,让你儿子上学,还是陪你去做买卖。  耿老倔:做啥买卖,连一只鸡的账都算不明白……  赵老二:(自语)原以为把大家都找来是批斗我,可下松口气……  人群后面,石岁芳用钦佩的目光打量着刘一秋。  刘一秋的目光与石岁芳的目光交织在一起。众人还在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但二人已经无视周围的人存在。
  31、刘家。傍晚。(回忆)  赵老大、赵老二垂手站在地中央。刘父、刘母坐在炕沿上。刘一秋站在一旁。  刘
母:你咋能随便打人,啊?这要是我家一秋的胳膊碰折了,你是不是得给看伤?啊?你侄子犯了错,一秋就说他两句,你还截道打人,你也太霸道了,没有王法了……  赵老大:都是我家老二的错,也全怪我,没管好他,我这不是给您带来了吗,你要怎么出气都行。  刘
父:老大,我说你几句吧。你爹妈走的早,你带着一帮弟弟妹妹也不容易,但也要带好他们才行。老二到处惹祸,做事霸道,容易出大乱子。要是真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日后,你还咋有脸去向你爹妈交待。  赵老大:是,是,大叔说的对。你看,怎么罚他,都认。  刘一秋:那就罚他。  刘
父:秋子,不就打你几下吗,又没伤筋动骨,人家来赔礼了,罚什么罚,他能记住这个教训就行了。  赵老大:该罚,该罚,刘老师,你说怎么罚,都认。  刘一秋:第一,把后坡上那两块石头,给我搬到学校前面来。  屋里的人都愣了一下。  刘一秋:咋样?  赵老二:小菜一碟……  赵老大瞪了他一眼。赵老二忙低下头。  刘一秋:第二,现在地里没什么活,我要你跑腿,把村里家有半大孩子的,要他们明天一早都到学校来。特别是耿老倔,一定得找来。  赵老二:这天都黑了,大半夜也跑不完哪……  赵老大:闭嘴!就照刘老师的吩咐去做。大叔、大婶,我们先回去了。  赵家兄弟出门去了。  刘
母:一秋,你要做啥?  刘一秋笑而不答。  32、帽山小学。日。(回忆)  两块重达几百斤的大石头,摆在山坡顶上。几个孩子在攀爬,玩耍。几十个男女村民聚集在这里,有的唠闲磕,有的抽烟,有两个人在玩“憋死牛”,引得一些人在围观,支招……  赵老大、赵老二一左一右半拖半架着一个中年人过来。  中年人:我说哥俩儿,我这就要出门了,真的没工夫……  赵老大:都到地方了,就听听刘老师说啥。  中年人:我知道他要说啥,昨晚上他到我家去了,说要我家根崽上学的事情,我都咬死了,孩子不上学了……  赵老二:耿老倔,你再矫情,可是不给我们哥俩面子了……  耿老倔:好好,我给面子,给面子……  人群后面,石岁芳焦急地盯着刘家房门,看见刘一秋出来,她松了一口气。  刘一秋:乡亲们都来了!  耿老倔:刘老师,到底啥事儿,这一大早,大老远的把我们找来。  刘一秋:大家的家里都有该上学的孩子,有的来上学了,有的还没有上学,我找大家来,是想说说,为啥要让孩子上学。  耿老倔:我当是啥事儿,上学不就是要认识几个字吗?会写自己的名字,签土地承包合同的时候,不用按手印了。  刘一秋:上学不光是认几个字,会写自己名字。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能帮助我们致富,以后你们的孩子考上县里的中学,还能考大学,干大事情。  耿老倔:咱家的祖坟没冒青烟,孩子也没那么大的出息,可不敢往高里想。  众人议论纷纷。  刘一秋:根崽他爸,我昨天去你家,你说根崽上到三年级就够用了,不让孩子再上学了,你咋就知道孩子以后考不上大学?  耿老倔:自己的种自己知道,学会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帮我算算账就行了。  刘一秋:根崽他爸,做买卖算账可是有大学问,光四则运算可不够。  耿老倔:咱又不是什么大买卖,卖个鸡鸭鹅狗,木耳榛子啥的,要啥大学问。  刘一秋:那好,根崽他爸,有一个一只鸡的小买卖,你帮我算算账。  耿老倔:一只鸡的买卖?你说。  刘一秋:有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了,他觉得卖亏了,花10块钱又把鸡买了回来,11块钱卖了,你说他是赔了,还是赚了?大家都可以算算。  众人议论起来。  耿老倔:有啥好算的,8块钱买一只鸡,9块卖了,赚了1块,10钱块买了一只鸡,11块卖了,又赚了1块。一共赚了两块呗。  刘一秋:大家再算算。  一年轻人:不对,是赚了一块钱。  众人一阵小小的骚动。“怎么可能……”  年轻人:8块钱买一只鸡,9块卖了,是赚了1块,但用10钱块买了一只鸡,要贴进去一块钱,11块卖了,又赚了1块,正好和先贴进去那一块钱扯平了。所以赚了开始的那一块钱。  众人议论声更高,有人甚至在争吵。  刘一秋向人群中的石岁芳微笑了一下。石岁芳回以微笑,马上小心地转头看了看,担心有人看见。  屋里。刘父坐在炕沿上抽烟。刘母在缝一件衣服。  刘
母:一秋这是要干啥?  刘父转头向窗外望望,没有吱声。  学校前,众人的吵嚷声更高。  赵老大:大家消停,消停,让刘老师给大家算算。  众人望着刘一秋。  刘一秋:我说呀,那个人赔了4块钱。  耿老倔:怎么可能?  刘一秋:按你的算法,那个人是赚了两块钱。你看,最初买入的价格是8块钱,最后卖出的价格是11块钱,中间有3块钱的差价。就是说,这笔买卖最少应该赚3块钱才对。实际上,是进行了两次交易,也就是说,两次按最初买入价和最后卖出价来算,应该是赚6块钱的差价。现在是赚了两块钱,我听做买卖的讲,该赚到的没赚到就是赔,大家说,实际上是不是赔了4块钱。  耿老倔:……这么一算,还真是这个理儿……  刘一秋:咱先把算账的事情放一放,说说干活。  他走到两块大石头前。  赵老二:他要干啥?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弄过来的。  刘一秋:这两块石头都有好几百斤,谁能一下子把它弄下山去。  年轻人:一推,让它骨碌下去,不就完了。  刘一秋:你来试试。  年轻人走过去,用力推石头。石头虽然晃动,但无法向前移动。  赵老二:看你就是个力巴。刘老师,我来行不?  刘一秋:行。  赵老二从旁边拿过一根粗木棍,靠在石头上,用肩头抵住木棍,大吼一声,全身发力,一扛,石头翻滚一下,沿着山坡滚了下去。
  众人叫好,赵老二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刘一秋:好,其实这么一块大石头,我一只手就能弄下去。  众人露出不相信的神情。  刘一秋将一根长木棍的一头伸到石头下面,棍身前端架在一块石头做支点,然后抓住木棍的另一头,喊了一声,用力一压,石头便滚下山坡。  赵老二:看不出来,你小子挺有劲的。  刘一秋:我比你的劲儿小多了,但我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就是算好力臂和力矩的关系,能省出一半的力气。你虽然用的也是杠杆原理,但力臂短,所以就费力多了。  赵老二:啥力臂,力啥的?我不懂……  刘一秋:乡亲们,我叫大家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有了知识,就是不能考上大学,平时做买卖,能算好帐、干活也能省力气,不做傻力巴。  众人议论。“刘老师说的有理……”  赵老大:乡亲们啊,我因为不识字,可让人坑苦了,你们都知道我蹲过笆篱子,都怕我,可你们知道我是咋蹲的吗?  众人静静地看着他。  赵老大:咱刚知道改革开放,前年下洼村的刘老大召集人去城里打工,你们都知道吧。我去了,去之前,刘老大让我在一张纸上按手印,说是保证书,就是干活老实,不偷东西啥的,咱也不干那些事儿啊,我就按了手印。秋后干完活,我找他工钱,他说已经给我了,还说我按了手印,拿出来的就是我当初按手印的那张纸,我一怒就打了他,进了笆篱子。这是血的教训啊。  赵老二:老倔,让你儿子上学,还是陪你去做买卖。  耿老倔:做啥买卖,连一只鸡的账都算不明白……  赵老二:(自语)原以为把大家都找来是批斗我,可下松口气……  人群后面,石岁芳用钦佩的目光打量着刘一秋。  刘一秋的目光与石岁芳的目光交织在一起。众人还在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但二人已经无视周围的人存在。
  33、教室。日。(回忆)  野百合花插在一个瓶子里,摆在讲台上。  刘一秋在上课。  窗外。石岁芳坐在山坡上,遐想着什么,眼神妩媚动人。  34、教室。傍晚。(回忆)  学生们从教室里出来,与跟在后面的刘一秋告别。  二毛跑到石岁芳身边。石岁芳接过二毛的书包,领着他往山下走,忽然,她停住脚,回头看着刘一秋。  刘一秋做了个“再见”的手势。  石岁芳领着二毛又走了两步,又停住,咬着嘴唇想着什么。  二
毛:姐,你怎么了?  石岁芳左右看看,仿佛下了决心。  石岁芳:到前面等着姐。  她转身走向刘一秋。  刘一秋:(意外地)是不是二毛拉下什么东西了?  石岁芳:你,喜不喜欢我?  刘一秋:我……  石岁芳:你想不想娶我?  刘一秋:我……  石岁芳:想娶我,就去我家提亲。  石岁芳转身走去。  刘一秋愣在原地,半晌,猛然醒悟,转身向家门跑去,几乎和刘母撞个满怀。  刘
母:瞧你,都当老师了,还这么莽莽撞撞的。  刘一秋:妈,我,我……  刘
母:怎么了?  刘一秋:我,我……  刘
母:想好了再说。  刘一秋大声:妈!  35、刘家。日。(回忆)  刘父、刘母和董大婶坐在炕沿上。刘一秋站在门口。  董大婶:他叔,他婶,这话咋和你说呢,我给你们去老石家跑了两趟,老石头倒是挺看好咱刘老师的,就是……  刘
母:他董婶,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董大婶:老石头的意思,要娶岁芳,得拿五千块钱的彩礼。  刘
母:五千块?  董大婶:老石头说,石大嫂有病,家里外头都指着岁芳张罗,这五千块的彩礼,是够石大嫂看病的,才能把岁芳嫁人。  刘父“哼”了一声,起身出去了。  刘一秋着急地想说话,又不知说什么。  董大婶:我先回去了,找空再去老石家给你们说说。  刘
母:你不坐一会了?好,就麻烦你了。  刘母送董大婶出门。  刘一秋不知所措地转着圈子。  刘母进来,有些无奈地看着刘一秋。  刘一秋:等学生放假,我去赚钱。  36、林场。日。(回忆)  工人在伐木。  刘一秋振臂挥斧在砍树。  刘一秋摘下手套。  手上满是鲜血。  37、楞场。日。(回忆)  刘一秋在抬原木。  刘一秋脸上满是汗水,同工人们用力喊着号子。  38、刘家。日。(回忆)  刘
母:咋地,去年秋天还说是五千块,怎么转到今年春天,就要一万块了。  董大婶:是这样的,后屯有人向老石家提亲,肯出一万块的彩礼。如果你家能出一万块,就嫁刘老师,不嫁后屯去。  刘一秋转身出门。  39、山坡。日。(回忆)  刘一秋颓然地蹲在地上,两手抱住头。  40、教室。日。(回忆)  刘一秋走进来。学生们站起来。  众学生:老师好!  刘一秋:同学们好!  他看见二毛的座位空着,下意识地往窗外看。  窗外没有石岁芳的身影。  刘一秋:有谁知道,石岁毛怎么没来上课?  一学生:石岁毛家出事了。  刘一秋:出事了?出啥事了?  学
生:他姐姐要嫁人了……  刘一秋:嫁人……  刘一秋下意识地往门外走,到了门口,猛然醒悟,回到讲台前,镇定一下自己。  刘一秋:大家打开课本,上课了。一年级的学生字,二年级的背课文……  41、山坡。夜。(回忆)  月光如水。  刘一秋独自站立,望着月亮。  月光照着他忧郁的眼神。  他的影子在地上拖得很长……  42、帽山小学。(回忆)  学生们放学了,从教室里跑出来。刘一秋跟出来。  刘一秋:路上小心点!  学生们答应着,很快跑散开去。  刘一秋关上教室门,回过身来。  刘母送董大婶出了家门。董大婶走去。  刘一秋走过来,看了董大婶的背影一眼,欲进屋。刘母拉住他。  刘
母:秋子,有好事儿。  刘一秋:(懒懒地)妈,啥好事呀?  刘
母:老石家答应了,五千块钱的彩礼,就把岁芳嫁过来。  刘一秋:(怀疑地)真的?  刘
母:刚才董婶说,岁芳那丫头真够犟的,就是不嫁后屯,愣是四五天没吃饭,饿得人都晕了,老石头怕出人命,就答应了……  刘一秋:那,岁芳现在怎么样?  刘
母:董婶说,人没啥事儿,喝了点粥,能下地了。  刘一秋含泪:岁芳……  43、刘家。日。(回忆)  门上贴着红双喜字。  门开,村长、赵老大、赵老二和几位村民醉醺醺地走出来,刘父、刘母、刘一秋、石岁芳在后面送。  村
长: 我们这就走了,好好过日子,来年给刘家生个大胖小子。  刘一秋:谢谢村长大老远跑来给我们贺喜!谢谢大家!  村
长:哪里, 咱帽山村的先生成亲,我岂有不来之理。你们这才叫郎才女貌,不说了,那个叫良宵一刻值千金,我们走了!  刘一秋:村长慢走,大家都慢走。  村
长:回去吧,都回去吧。  村长等人转身走去。刘家人望着村长一行人渐走渐远。  石岁芳在下面偷偷勾住刘一秋的手指……  44、房间内。夜。(回忆)  刘一秋与石岁芳深情凝眸相视,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  刘一秋:你嫁给我,真的委屈你了,也没能领你去趟镇里,这套新衣服还是托别人捎回来的……  石岁芳:我明白,你是为了学生走不开,我不委屈。  刘一秋:岁芳,我真的……  石岁芳用手捂住刘一秋的嘴。  石岁芳:你要是真的觉得委屈我,就答应我一件事儿。  刘一秋:你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答应你。  石岁芳:我,我要上学。  刘一秋:上学?行啊,明天开始,你就来教室上课,然后你去考高中,到县里上学,我供着你。  石岁芳:我不。  刘一秋:咋?  石岁芳:我现在不上。我要等着咱儿子上学的时候,和他一起坐在教室里听你上课。能陪他念完小学,就行了。  刘一秋把石岁芳紧搂在胸前。  石岁芳:我这辈子就想嫁给一个读过书、认识字的男人,从今往后,哪怕有一天我突然死了,我这辈子也已知足了。  45、一组镜头:  教室。日。(回忆)  刘一秋在上课。他向窗外瞟了一眼。  石岁芳坐在过去坐的地方,在摘菜,目光看过来。  刘一秋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46、刘家。日。(回忆)  学生们在吃饭。  石岁芳忙着给学生们盛菜盛饭。  47、河边。日。(回忆)  刘一秋和石岁芳护送孩子过河。  48、山坡上。傍晚。  刘一秋盘腿坐在两座土坟前。  他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夕阳映在他瘦削的脸上。  刘家。刘母把房门拉开一条缝,默默地看着刘一秋。  49、山坡。日。(回忆)  石岁芳挺着大肚子,挎着一个装满窝瓜的土篮子走上来。刘一秋从房门出来,看见了,急忙奔过来,接过篮子。  刘一秋:瞧你,都快生了,还下地。  石岁芳:我没事儿,帮着爸妈多干点活。  刘一秋搀着石岁芳往房门走。  50、刘家。日。(回忆)  刘母将一碗水放到董大婶面前。  董大婶:你就放心吧,这方圆几十里生孩子,都是我接生的,一个个活蹦乱跳。  刘
母:他婶,我们还能信不着你吗,先喝碗糖水。  董大婶:咱们还有啥说的,瞧好吧。  里屋。石岁芳在缝婴儿的衣服。  刘一秋:歇一会儿吧,都快要生了,就别忙了。  石岁芳:没事儿,这又不累,瞧瞧。好看不。我们的儿子穿上,一定精神。  刘一秋:你怎么知道是儿子,说不定是个闺女。  石岁芳:就是个儿子。让他跟你念书,你不是一直惦记着没能考大学吗,咱就供他上大学,完成你的心思。恩,一秋,商量一点事情。  刘一秋:你说。  石岁芳:我也不懂怎么管孩子,但咱别的事情都惯着他,要是他不好好念书,不能饶了他。打他时,可不能心疼。  刘一秋:放心,咱儿子一定听话。好,他不好好念书,我一定教训他,你不心疼就行了。  石岁芳脸上充满幸福的神情。  刘一秋:对了,我出去一趟,很快回来。  石岁芳:你去哪里?  刘一秋:我很快回来,董婶说傍黑了才能生,你别紧张。  石岁芳:哎。  51、山路。日。(回忆)  刘一秋跑了过来。  河边。  刘一秋观察河床,又试了试河中间的石头,松了口气。  传来雷声。刘一秋有些担心地抬头看了看天。  旁
白:我听说,女人生孩子,等于闯一回鬼门关,大意不得。我特意去到拐子河边,只要河水不涨,万一临盆时出点岔子,我就能把我的女人朝医院里抬。
  52、镜头往上升,斗大的雨滴从天而降,落向暮霭渐浓的山岭。  53、刘家。傍晚。(回忆)  雨下着,屋檐上的积水滴落。  外屋。刘一秋焦躁地踱着步子,刘父无言地蹲在一旁抽烟。里屋传来石岁芳压抑的痛叫声。  传来孩子的哭声。  董大婶与刘母出来,刘一秋忙迎上去。  董大婶:刘老师啊,孩子生不下来了,看样子是个小子。  刘一秋:要不要把人往医院抬?  董大婶:再生不下来,孩子就容易憋着,不憋死,也得憋傻。  刘一秋看看刘母。  刘母看看刘父。  刘
父:咱这旮瘩,不都是在家生孩子,哪那么娇贵。  刘
母:他婶,你看怎么扎古,俺们听你的。  董大婶:只有用那个法子了。  刘一秋咬住嘴唇。  54、大山。傍晚。(回忆)  大雨滂沱。  55、刘家院子里。傍晚。(回忆)  石岁芳被绑在牛背上,肚子正硌在牛的脊骨。  鞭子打在牛臀上。牛开始跑动,围着牵着绳子的刘母转着圈子跑。  石岁芳用力咬着牙。  鲜血顺着石岁芳赤裸的腿往下流,伴着雨水,滴落到院子里。  牛越跑越快。  石岁芳发出惨叫……  屋里。刘一秋紧紧咬着嘴唇,眼中含满泪水。传来石岁芳一声一声地嚎叫。  刘父在一旁闷头抽烟。  牛蹄子踏着泥泞的地面。  鲜血撒落。  刘一秋忍不住了,欲出去。  刘
父:站住!  刘一秋:爹……  刘
父:男人要是看见女人生孩子,一辈子会倒霉运,你给我消停地呆着!  刘一秋痛苦地蹲在门边。  石岁芳的头垂下去,随着牛的奔跑,无力地晃动。  牛蹄下溅起血色的水花。  牛鼻子喘着粗气。  董大婶抱着孩子跑进屋。  董大婶:生出来了,生出来了,是个小子。  刘父猛地站起来。  董大婶:快看,快看……  刘一秋看了一眼孩子,一跺脚,冲出家门。  56、山路上。夜。(回忆)  大雨中,刘一秋发疯般奔跑,摔倒了,便爬起来,继续跑。  57、赵家。夜。(回忆)  赵老大、赵老二在昏暗的灯下玩纸牌。传来重重的敲门声。  赵老二:这么大的雨,谁来了。  赵老二走过去开门。浑身湿透的刘一秋闯进来,上气不接下气,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老大:刘老师,这是怎么啦?  刘一秋:老大,老二,我媳妇生孩子,不行了,帮帮忙,去镇里,医院……  赵老二:去镇里?这么大的雨……  赵老大:走!  赵家兄弟跟着刘一秋出门,冲进雨中。  56  58、山路。夜。(回忆)  雨中。赵老大在前,刘一秋、赵老二在后,用门板抬着石岁芳,脚步匆匆地跑过来。  石岁芳被绑在门板上,盖着一件雨衣。  59、河边。夜。(回忆)  赵老大猛地收住脚。刘一秋、赵老二急忙朝前看去,愣住。  河水湍急,根本看不见裸露的石头。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  赵老二:大哥?  刘一秋:老天哪,这可咋办?  赵老大:上肩,走!  刘一秋:老大……  赵老大:走!  三人把门板举过肩头,向河中走去。很快,河水便没到他们的胸口,冲得他们摇摇晃晃。  赵老大:脚下踩稳了!一定不要滑倒!  三人抬着门板,在急流中艰难地行进。脸上露出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  60、镇医院。夜。(回忆)  走廊。浑身泥水的刘一秋、赵家兄弟蹲在墙边休息。  刘一秋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泪是汗。  急诊室的门开了,一个医生走出来。刘一秋急忙跳起来,迎上去。  刘一秋:大夫,我媳妇怎么样了?啊?  医
生:我们尽力了,病人失血过多,而且送来太晚了,所以……  刘一秋愣住了,嘴动了几下,但没有发出声音。片刻,他猛地转身,冲出医院。  61、院子里。夜。(回忆)  雨已经停了,树叶上还滴落着水珠。  刘一秋抬头望着夜空,眼睛里充满悲怆,他似乎要大喊,却跪在地上,俯下身将脸埋在双手间,无声地啜泣。  62、山路。日。(回忆)  刘一秋、赵老大、赵老二三人抬着门板,脚步蹒跚地走着。  门板上。雨衣滑到一旁,露出石岁芳半边如石膏像般洁白的脸庞。  刘一秋痴痴地看着石岁芳的脸。泪水顺着他的脸颊在流淌。  不远处,一丛芍药花开得正艳。  刘一秋抬起头来,看见了那束芍药花。  芍药花幻化出石岁芳的脸孔……  63、山坡上。日。(回忆)  一座新坟。坟前摆着一束芍药花。  刘一秋默默地站在坟前。  刘父从房门出来,看见这一幕,叹了一口气,走开。  刘母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无奈地看着刘一秋的背影。  64、帽山小学。日。(回忆)  教室里。刘一秋站在黑板前,把目光从窗外的坟头上收回来,转向学生们。  刘一秋:咱们有来了两个新同学,大家欢迎他们。  学生们鼓掌。  刘一秋:有一个没念过书的女人,心里藏着一个小小的愿望。她想等自己的孩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就和孩子一起坐进教室里。现在,这个没有念过书,但又特别想念书的女人,已经永远实现不了这个心愿了,所以,你们念书时要大声些,我相信睡在教室外的女人,一定能听见你们的读书声。  65、山坡上。土坟。(回忆)  朗朗的读书声。  66、一组镜头。  山腰。刘一秋在砍柴;  地里。刘一秋与刘父在收割;  刘家。刘一秋背着小刘京,给学生们端上午饭。  河边。刘一秋在背学生过河。  夜里。刘一秋在备课,刘京发出哭声,他忙去哄刘京。  67、山路。日。(回忆)  刘一秋背着刘京(6岁)走上来,在土坟前停下。  刘一秋把刘京放在地上。  刘京把手里的几支芍药花放在坟前。  刘一秋默默地注视着土坟。  刘
京:爸爸,里面埋的是谁呀?  刘一秋用复杂的目光看着刘京。  传来喊声:刘老师!  赵老大跑过来。  刘一秋:老大呀,什么事儿。  赵老大:我儿子考上县里的中学了,这不,通知来了。  刘一秋:太好了,祝贺你。  赵老大:这全是你刘老师的功劳。没啥说的,走,到我家喝酒去。  刘一秋:喝酒就免了吧。  赵老大:哎,当年我就说过,你要是教我儿子考上县里的中学,我摆酒请你喝上三天。我不能说话不算数,正好学生放假了,地里也没什么活,走走。  刘一秋:算了算了,一句玩笑,就算了。  赵老大:刘老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是瞧不起我?  刘一秋:哪里,这是哪里话……  赵老大:你要是不去,就是瞧不起我,走走走……  68、赵家。日。(回忆)  炕桌上摆着几个菜。赵老大、赵老二在陪着刘一秋喝酒。  赵老大:来,喝,你一定要喝。咱们可是从小一块光屁股长大的,你可不能见外。  刘一秋:好,我就喝了。  三人喝酒。  赵老大:我们兄弟打心眼里敬你,开始,我敬你在县里上过学,有学问,在过去讲,你就是秀才,没能去考大学,是为了咱村的这些孩子。现在,我们是更敬你的为人,我儿子回来说,你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背回来给学生热饭,洗脸,洗手,不但教他们学问,还教他们别的,比如说,讲卫生,现在,我儿子吃饭拉完屎,都洗手,我们也照着办。对了,老二,你洗手了没有?  赵老二:洗了,不洗手敢和刘老师坐在一起吗。  刘一秋:讲卫生,是为了少得病,得了病,即浪费钱,还耽误干活不是。  赵老大:对对,就是这个理儿,别看事儿小,可也能包咱一点平安,对不。老二,别光自己吃,给赵老师夹块鸡肉。  刘一秋:不用客气,你们吃,你们吃。  赵老二:刘老师,这鸡是专为你杀的,你多吃多吃。  刘一秋:说起来,从我接了咱帽子山的老师,大事小情也没少麻烦你们,还真该好好谢谢你们。  赵老大:应该的,我们都是应该的。来,喝酒。  三人喝酒。  赵妻进来送菜。  赵
妻:你看,怎么没把大叔大妈都请来,喝点,热闹热闹。  赵老大:请了,大叔下地了,大妈去捩猪食菜了,都忙着,就没请动。  赵
妻:大叔大妈的年纪也都不小了,小六十了吧,刘老师,我看你就趁着年轻,再娶一个,帮你照顾老的小的。  刘一秋沉默不语。  赵老大:去去,老爷们喝酒,你在旁边瞎叨咕什么,去。  赵妻出去了。  赵老大:刘老师,也不怪我媳妇多言多语,你就没想过再娶一个,你是不是怕后妈对你儿子不好,她敢,你一个老爷们儿,还怕管不住一个老娘们儿。  刘一秋:是我对不起岁芳,她才走的那么早,世上再没有她那么好的女人了,我也绝不能让我的儿子受半点委屈……  赵老大:好好,咱不说这个了,喝酒喝酒……
  很精典,谢谢! 难得的好贴bC烂5qi排vlbrh
  真的没人看懂我的本子,我不能说悲哀,只是说,深重。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为了曾经的那些人。谢谢
  把剧本都发上来吧,请大家看看。当年多家影视机构要拍这部剧,我拒绝了,我只想把它留给我自己,现在给大家共勉(如果你能看懂)。  69、山坡上。夜。  刘一秋背对着镜头,坐在两座土坟前。  镜头慢慢推向刘一秋的后背。  刘母走到刘一秋的身后,站住。  刘一秋没有察觉,继续端坐不动。  70、刘家。傍晚。(回忆)  刘父、刘母、刘一秋、刘京(17岁)在吃饭。  刘一秋:什么?你不想考高中了?  刘
京:我的几个同学都说不考高中了,要去城里打工赚钱。  刘一秋:不行。你必须考高中,考大学,绝不可以半途而废。  刘一秋把碗用力放在桌上,刘父瞪了他一眼。  刘
京: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省得我爷爷奶奶这么大岁数,还得下地干活。  刘
母:小京子,家里不用你,听话,好好念书。  刘
京:念书没用的,像我爸,念了高中,不还是窝在这山沟里教书……  刘一秋脸色变了,跳起来,重重地打了刘京一个耳光。  众人都愣住。  刘
父:秋子,你,你这是……  刘一秋:你要敢不走正路,我就去跳崖!  说完,他转身进了里屋。  刘父把筷子扔到桌子上,低头生气。  刘
母:小京子,你真是不懂事呀……  刘京捂着脸,惶然地看看刘父、刘母。  71、刘家。夜。(回忆)  里屋。刘一秋瞪着眼睛躺在炕上。  他起身,披上一件衣服,往外走。  72、刘家。夜。(回忆)  刘一秋出来,反手关上门,抬起头,愣了愣。  土坟前,坐着一个人。  刘一秋走过去,看清楚刘京坐在坟前,便站在他身后。  刘京知道身后有人,但没有动。  两人沉默片刻。  刘一秋:你知道坟里头睡的是谁吗?  刘
京:知道,是我妈。  刘一秋:你知道你妈活着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刘
京:知道,我妈想念书。  刘一秋:回去睡觉吧。  刘京站起身,一言不发地回家去了。  刘一秋:(喃喃地)岁芳……  他扬起头,望着夜空,任凭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73山坡。晨。(回忆)  刘京对着土坟鞠了一躬。刘一秋把书包帮刘京背上,又递给他一个鼓鼓囊囊的拎兜。  刘京一言不发,向山下走去。  刘一秋目送着刘京去远,转向土坟,轻轻吁出一口气。  刘一秋:岁芳,儿子又回去念书了,他一下子变得懂事儿多了,以后会有出息的,你就放心吧……  74、教室。日。(回忆)  几个学生喊叫着,在追打一只误闯进来的麻雀。鞋子、书本乱飞。  刘一秋推门进来。  学生乱喊:“老师,快关门……”  麻雀乘机从门飞走了。  学生们不由叹气。“白费劲了……”;“自己送上门来,又飞走了……”  刘一秋:飞走了也好,麻雀是益鸟,能吃掉庄稼里的害虫。记住,以后不要随便打麻雀了。收拾一下,准备上课。(捡起一本书,发怒)谁让你们乱扔书的?啊?  学生们吓得呆若木鸡。  刘一秋:(镇定一下自己)好了,都坐下。  学生们乖乖地坐回座位上。  刘一秋:这些书虽然翻得破破烂烂的,是你们上个学年,再上个学年留下来的,但我们没钱去买新书,这些书要是撕碎了,我们就没书可读了,没书可读了……  他停住话,看着手里破旧的书本。  一学生:老师不要生气,我们再也不扔书了……  几个学生附和。  刘一秋:老师不该怪你们,是老师不好,你们都回家吧。  学生:老师,你不教我们了?  又一学生:老师你不能不教我们,我们以后听话还不成吗……  几个学生哭起来。  刘一秋:别哭,都别哭,老师没说不教你们,老师要去弄一些新书来,这些课本太旧了,新课本的内容一定有增加和翻新,再学这些知识,以后考中学就不够用了,老师要去给你们弄来新课本,教你们学新的知识……  75、刘家。日。(回忆)  刘父坐在炕沿上抽烟。刘母和刘一秋小心地看着他。  刘
父:看着我干吗?  刘
母:他爹……  刘
父:当年我把房子都献给村里做学校了,你爸是个小抠吗?给他拿吧。  刘母上了炕,从炕柜里掏。  刘
父:不能可够的拿,小京子在县里念书,再说了……  刘父看了刘一秋一眼,收住话头,起身出去了。  刘
母:他爹,你去哪儿?秋子,你跟出去看看。  刘父的声音:忙你的去吧,不用跟着我!  刘一秋有些不安地看着门外。  76、县城。日。(回忆)  刘一秋拉着个小手推车走过来。  74  77、小学校门口。日。(回忆)  刘一秋:收旧小学课本啦,收旧小学课本啦……  几个收废品的人围过来。“你是哪来的啊……”;“当面抢生意是不是……”  刘一秋:各位,各位,你们误会了,我不是收废品的,我……  收废品的人动手推搡刘一秋。“口口声声吆喝,还说不是……”;“赶紧滚,别找打……”行人围过来看热闹。  两个警察跑过来:怎么回事儿?怎么回事儿?
  78、街道。傍晚。(回忆)  刘一秋拉着小推车,几个收废品的人在送他,七嘴八舌地说着话。“你们乡村老师不容易……”;“是啊,是啊,我们也是从农村来的……”;“看看这些书够不够,以后,我们收到课本就给你留着,你来拿就行……”  刘一秋:那怎么行?你们也是靠这个养家糊口……  收废品的人:靠这几本书,我们发不了财,你可有大用处……  刘一秋:好好,谢谢你们,就不要送了,回见,下次来找你们。  79、山路。傍晚。(回忆)  刘一秋兴冲冲地拉着手推车奔跑。  车上放着两捆书。  刘一秋听见自己的肚子咕咕叫,脚步缓了缓,继续奔跑。  80、刘家。夜。(回忆)  刘一秋扛着一捆书、拎着一捆书,兴高彩烈地进门。  刘一秋:爸,妈,我回来了,看我……(愣住)  刘母、赵老大、赵老二等几个村民站在地上。刘父躺在炕上。  刘
母:(抽泣)秋子,你可回来了……  刘一秋扔下书,跑到炕边。  刘父奄奄一息地躺着,嘴角挂着血迹。  刘一秋:这是咋回事儿?  刘
母:你爸要去再开块地,突然吐了血……  赵老大:我们要送大叔去医院,他就是不肯……  刘
父:(艰难地)我不去医院……  刘一秋:爸,不去医院怎么行,我这就送你去医院……  刘父突然挣扎着将头离开枕头,往炕沿上磕。刘一秋忙用手扶住刘父的头。  刘一秋:爸,你这是干什么呀?  刘
父:再说去医院,我就自己先碰死……  刘
母:不去,咱不去,你躺好……  刘母将刘父的头轻轻搬回到枕头上。  刘一秋:你这样挺着怎么行啊?爸……  刘母示意刘一秋不要说了。刘父抬起手,摆了摆。  刘
母:(犹豫一下)老大、老二,你们先回去吧,一天也挺累的,回去歇歇。  赵老大:行,有事情就喊我们一声,我们先回去吧。  赵老大等人走了,刘一秋送到门口。  刘
父:秋子……  刘一秋:来了,我来了……  刘
父:我有话对你说……  刘
母:你就歇一会儿吧,别说话了。  刘
父:你别管。  刘
母:好好,我不管。  刘母转身去厨房了。  刘
父:秋子,我不行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刘一秋:爸,不会有事的,别……  刘
父:听我说,我只有最后两件事,要托付给你,一件是你要对你妈多尽点孝,她为了刘家操持了几十年,你不能做不孝子,她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妈呀……  刘一秋:爸……  刘
父:还有一件,就是你尽快再成个家。我知道,你媳妇的死,你心里怨我,可咱村里历来都是这样儿,你虽然是老师,也不能和村里人不一样儿。是岁芳这孩子命苦呀……  刘一秋:爸,别说了……  刘
父:这件事儿,是你爸的心病,你答应爸,一定要找个贤惠的,孝敬你妈,对小京子好……  刘父的声音越来越小。  刘母靠在门框上,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身体摇摇欲坠……
  81、山坡上。日。(回忆)  原来的土坟的上坡处,又立起一座新坟。  82、乡医院。日。(回忆)  刘一秋扶着刘母在诊室门外,坐到椅子上。  刘一秋:你坐这儿等等,我去找医生看检查的结果。没事的,这里的医生都认识我。  刘一秋走进诊室。刘母费力地站起来,扶着墙,走到诊室门口,偷听,  医
生:老太太长期营养不良,哮喘病也很严重,必须住院一个时期,进行系统治疗。  刘一秋:能不能先开一点药带回去吃?您知道,我妈如果在这里治病,我在这里护理,帽山的那些学生就得停课。  ??医
生:到底是你妈的命重要,还是你的那些学生念书重要?  刘一秋:(嗫嚅地)我妈的命当然重要,可是,再有一个月就要期终考试了,等放了假,我再把我妈背下山来行吗?  医
生:你是不是你妈亲生的?你妈病成这个样子,你还想别的事情。不行,必须住院。没见过你这样的儿子……  刘
母:不准你说我的儿子……  刘一秋忙起身扶住刘母。  刘一秋:妈,你怎么进来了,你还是在这里住院……  刘
母:我不住院,走,咱们回去……  刘一秋:妈……  医
生:刘大妈,我不是那个意思,你老的病,需要住院,我们会全心全意地给你老治病,病好了,再回去……  刘
母:我明白,但我在这里住院,秋子得陪着我,山里那些孩子就没书念了,(喘息)我儿子是老师,他离不开他的学生,山里的孩子也要他……(喘息)  刘一秋:妈,你先别说话,喘喘气……  刘
母:我不要紧,耽误了孩子,可是人家一辈子的大事儿。(喘息)走,儿子,咱们回去……  医
生:好吧,我给你们开药带回去。不过可要说好了,过一段时间,必须来住院……  83、山坡。日。(回忆)  刘一秋背着刘母,艰难地行走。  刘
母:儿子,歇一会儿吧。  刘一秋:没事儿,我还能背动你。等孩子放假了,我就送你去住院。  刘
母:我不住院。  刘一秋:妈,我求求你了,你听我一回行吗……  刘
母:儿子,你听我说,有一种草药,能治你妈的病。  刘一秋:妈,你又蒙我……  刘
母:儿子,我不蒙你,你不是看见我过去总喝一种药汤子吗,那是治我病的草药,那些年,你妈不是精精神神的吗,对不对?  刘一秋:真的?  刘
母:过去都是你爸上山的时候,给我采来,打老头子走了,就没喝,这病才来了。  刘一秋:山上哪儿有,我去采来。  刘
母:我留了几棵,回家给你拿给你看,你去找找。  刘一秋:(连连点头)好,好……  84、山上。日。(回忆)  刘一秋拿着几棵枯草,在草丛中寻找、对比,一次次露出失望的神情。  刘一秋终于找到相同的草叶,欣喜若狂。  85、刘家。夜。(回忆)  厨房。炉子上用瓦罐在熬草药。火光映着刘一秋的脸。  刘一秋将药汤倒进一个碗里,小心地用嘴吹着,端进屋。  刘母依着被,在炕边靠墙坐着。刘一秋欲用小勺喂刘母。刘母嗔怪地白了刘一秋一眼,接过碗,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刘一秋小心地看着刘母。  旁白:我后来拿着这种野草去问过县里的老中医,老中医说这就是普通的野草,入药的价值极低,几乎没有药性。但母亲喝了这种草熬的汤,病情竟渐渐地减轻了,不但生活能自理,而且下地种些瓜果蔬菜。我不知道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也许是父亲在冥冥之中呵护着他可怜的老伴。
  86、山坡上。夜。  刘一秋擦去眼角的泪水。他感觉的什么,回过头来,看见刘母站在身后。  刘
母:回家吧。吃饭了。  刘一秋:哎。  刘一秋起身,跟着刘母向家门走去。  84  87、刘家。夜。  刘母倒了一杯酒,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刘一秋面前。  刘一秋诧异地看着刘母。  刘母:喝吧,把这杯酒喝了,妈想跟你说句话。  ??刘一秋接过酒杯,看着刘母,扑通一下就跪在刘母面前,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刘母伸出干瘪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刘一秋的头。  刘
母:我什么都知道了,你去小洼村吧,家里的事小,学校的事大。你走以后,你爸和你媳妇由我陪着,由我守着,我会像你一样,每天陪他们说说话。你放心吧,我不会让睡在坟里的一老一小,有半点冷清的。  刘一秋:妈,我往后一个礼拜才能回来一趟,你……  刘
母:我不要紧,你看,我不是挺结实的吗。就一件事情,妈求你要抓紧呀,你成家的事儿,我死之前再办不成,到了那头,我没办法跟你爸交代!  刘一秋:妈……  88、小洼村小学。日。  十几个学生和几十个村民聚集在这里,拎着蘑菇、木耳、鸡蛋等东西,翘首以待。  有人喊:老师来了!  众人望去。  山路上。赵老二用自行车载着刘一秋,由远而近。  众人迎上去,围住刘一秋,七嘴八舌,把东西往刘一秋的手里塞。“刘老师,我们早听说了,你对学生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你来了,咱孩子有希望了……”;“没啥好东西,随便尝尝……”  热情的村民使得刘一秋无所适从。  刘一秋眼里含满泪水。  旁白:乡亲们哪,我想对你们说,我在山上有个孤苦伶仃、已过八十高龄的老妈,剩下的日子有一天算两个半天。我想请各位父老乡亲多多体谅,作为儿子,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守在老妈这盏就要耗尽灯油的孤灯旁,我想跟乡里请辞,回去种地,陪着老妈。但我不能说,我知道,一个乡村老师当着村民的面打退堂鼓,村民内心的希望就可能不复存在,而他们的孩子也会从此辍学。我不能说,不能说……  89、山坡上。夜。  刘母站在两座土坟前。月光照着她孤零零的身影。  90、小洼村学校。夜。  刘一秋站在院子里,仰望着天空。  91、刘家。晨。  刘一秋着急地吃饭。刘母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刘一秋吃完碗里的东西,欲收拾桌子。  刘
母:放下吧,赶紧走吧,几十里的山路,小心点。  刘一秋:哎。  他拿起挎包,走到门口又站住。  刘
母:咋?拉下东西了?  刘一秋:妈,上秋了,天说变就变,你注意点,记得多穿衣服,你老胳膊老腿的,往屋抱柴禾的时候,一次少点,别累着……  刘
母:知道了,走吧。  刘一秋:你就别去地里了,苞米棒子先晒晒,我下个礼拜回来,再收……  刘
母:你怎么比我老太太还磨叨,我能干啥心里有数,走吧。  刘一秋:这一个礼拜的药,我都熬好了,你每天记得喝,喝前热一热……  刘母板起脸。  刘一秋:好好,我不说了。  刘一秋背上挎包,出门而去。  刘母欲收拾桌上的碗碟,却走到门口,将门打开一条缝,看着外面。  山路上。刘一秋远去的背影。  刘母瘦削苍老的脸上,目光里透出一丝眷恋。  92、小洼村。日。外。  村口。十几个村民在搭建戏台。二虎子疯疯癫癫地跑来蹦去。  刘一秋走过来。村民和他打招呼。  刘一秋:这是要唱大戏呀?  村
民:今年收成好,这忙完秋了,村里要请个城里的戏班子来,唱上两天,大伙乐呵乐呵。  刘一秋:乐呵乐呵,好。好。  93、小洼学校。日。  王老三带着几个个人,在往窗户上钉塑料布。  刘一秋走过来,看见,忙跑了几步,到了近前。  刘一秋:喂,喂,你们这是干什么?  王老三:这不,乡里拨下钱来了,给你修学校,还是你刘老师面子大,到乡里能要出钱来。  刘一秋:停一下。我在乡里说好的,是给这窗上换玻璃,怎么钉塑料了。  王老三:这挡风又透亮不就行了。  刘一秋:不成。塑料布挡光,而且冬天容易裂,怎么能行?  王老三: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儿,你家孩子又不在这儿,对付上不就完了。  刘一秋:不行,乡里是拨了专款的,就是给窗上换玻璃,修屋顶,再买桌椅,不能这么对付。  王老三:我是按村里指派来干活的,村里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你说了不算。  刘一秋:不行,我找村长去。  王老三:随便你。  刘一秋愤愤地走开。  一村民:三驴子,咱还干不干了。  王老三:干,干完了省心了。他去村长哪儿还能咋地。
  94、村委会。日。  王村长在于两个村民谈事情。  王村长:你们尽量把乡里剧团的几个角都请来,价钱一定砍死,不能超了。  村
民:放心吧,村长。那我们去了。  王村长:去吧。  村民出去了。  王村长轻轻地哼着小调。刘一秋进来。  刘一秋:村长。  王村长:刘老师,有事儿?  刘一秋:村长,学校的门窗是要换玻璃的,怎么钉上塑料布了?还有……  王村长:刘老师,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情,来,坐下。  刘一秋坐下。  王村长:今年村里收成不错,大家嚷嚷着要看戏。这里离城里远,乡亲们有几年也正经八百的没看过戏了,村委会就决定去请个戏班子来,唱上两天,请不起大的,就请小的,请乡里的剧团来,做比成样吗,就是加强一下村里的文化生活,……  刘一秋:可是,村长,我说的是学校……  王村长:你听我说完。村里穷,你是知道的,今年虽然是个丰收年,但以前亏欠太多,还是入不敷出。正巧乡里拨来一笔款子,村委会经过研究,决定拿出一部分,去请剧团,余下的不许干别的,就是修学校……  刘一秋:村长,这是在乡里说好的,那笔钱就是修学校……  王村长:刘老师,你这么说,就是有点死板了。修的是哪个学校,是我们小洼村的学校,是小洼村的事情,所以村里就有权做决定,把这笔款子如何使用,这也是为了应一时之急吗,至于小学校,村里有钱了,第一个就可着学校先来……  刘一秋:可是,村长,马上要过冬了,咱们山里风大,一层塑料布根本挺不过去一冬天,如果裂了,就得再钉麻袋片子,教室里太黑,会伤了孩子们的眼睛,而且四处漏风的教室里,孩子也没法伸出手来写字,村长,你看看,是不是先把学校修好,乡里拨来的钱也是要求专款专用的……  王村长:刘老师,这笔钱怎么用,村里已经做出了决定,一切要从全村的利益出发,像学校这样的小事情,必须服从大局。你就不要说了。  刘一秋:村长,你看……  王村长:刘老师,虽然你是外村人,但我们对你也不薄啊。你既然来我们村里的学校教书,就该事事从我们村着想,村里照顾着你,你也该想着我们村,两好凑一好,大家都好。没别的事情,你就去忙你的事情吧。  刘一秋:……  王村长目送刘一秋出门,不屑地抽了抽鼻子。  95、小洼学校。日。  刘一秋心情郁闷地看着校舍。  刘一秋的神情严肃,眼睛里闪射出坚定的光芒。忽然,他转身大步向村外走去。  天空飘过一片阴云。  96、小洼村。日。  一辆越野吉普车开进来,停下。  刘一秋从车上下来,摆摆手,走开。  吉普车继续向村里开去。  97、村委会。日。  王村长:哎呀,乡长,你怎么没先来个电话,我好到村口接你。  乡
长:我这常来常往的,接啥。到后屯看看,顺便就转到你这儿来了。  王村长:乡长,快坐坐,老三,沏茶。  乡
长:我看村口搭戏台子,怎么要热闹热闹?  王村长:也是开展乡村文化生活吗,这可是乡里要求的,坚决执行。嘿嘿,等戏要开锣的时候,我专程去请乡长来与民同乐。  乡
长:注意用词,我又不是什么大官,何谈与民同乐。对了,乡里拨过来一笔钱,要翻修一下小学校,落实的怎么样了?  王村长:正在落实,正在落实。  乡
长:好,我去看看。  王村长:乡长,这点小事,你就不用亲自去了。  乡
长:小事儿,乡村的基础文化教育,可不是小事儿。没听过这样的话吗,没有知识的民族,就是愚昧的民族。老王,是不是这中间有什么猫腻?  王村长:没有,绝对没有。乡长,你坐,坐。老三,茶怎么还不端上来?  乡
长:我在电话里可就跟你说过了,那笔翻修小学校的钱,必须专款专用,你一分也不能给我占喽。按要求办,不能差样了,翻修完了,给我汇报,我亲自来验收。  王村长:那是,那是,你放心,放心……  98、村委会。日。外。  王村长等人送乡长上车,看着吉普车开走。  王老三:乡长是姓刘的找来的,专门为了修小学校的钱来的。  王村长:嗯?  王老三:我亲眼看见,姓刘的坐他的车回来的,在村口下的车。  王村长:姓刘的……  两个村民跑过来。  村
民:村长,办妥了,乡里剧团的几个名角都来,一个不少,你就等着看大戏吧……  王村长:看个屁,去给我退了。  村
民:退,退了,定钱都交了……  王村长气哼哼地转身进门。村民不知所措地互相看了一眼,跟了进去。  99、教室。日。  刘一秋在黑板上写字,不由用嘴向手上呵热气。他回头看了一眼。  学生们有的把手缩进衣袖里,有的呵热气,有的轻轻跺脚……  刘一秋露出忧郁的表情。
  100、小洼村委会。日。  王村长:这事儿不好办哪,村委会没有地,各家的苞米秸都自己留着烧火,村里也没钱去买呀。就算为了支持小学校,组织大家义务出工去山上砍柴,可哪有人哪,有力气的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这些老幼病残,咱也不好意思张嘴呀……  刘一秋:好吧,烧柴的事儿,我自己想办法,可电的事情,村里能不能想一想办法,已经断了半个月,我晚上要备课……  王村长:说白了,都是一个钱字闹的,村里交不上电钱,人家就断电,天经地义。  刘一秋:可是村里有电,只是学校断了……  王村长:村里的生活用电,是必须保证的,都交了电钱,对不对?村里没钱给学校交电钱,就断了,也是有道理的,对不对?刘老师,你有本事,再到乡里要点钱来,我保证专款专用。  刘一秋:……  101、山上。日。  刘一秋在砍柴。他呼出的热气,化做团团白雾,在帽子上结上白霜。  十几个学生喊着跑过来。  学生们帮忙。年纪大些的学生帮着砍,年纪小的学生捡干枝,一起忙乎。  山路。刘一秋与学生们背着大捆小捆柴禾,有说有笑声地走下来。  102、苞米地里。日。  刘母坐在落着积雪的苞米秸上,往下掰苞米棒子。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机械地挪动着身体,费力地将苞米棒子掰下来。  赵妻从地边走过,看见这幕情景,忙跑过来帮忙。  103、教室。日。  刘一秋在上课。学生们认真听讲。  炉子里烧着旺旺的火……  104、刘家。日。  赵家兄弟和几个村民将苞米秸挑上来,码垛。赵妻陪着刘母在一旁看着。  105、小洼村。傍晚。  村口,没有搭完的戏台子还立在那里。二虎子围着柱子转圈,嘴里重复唱着:“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  刘一秋背着挎包走过来。  一村民:刘老师,回家去了?  刘一秋:哎。礼拜六了,回去了。  王老三不怀好意地看着刘一秋的背影,走到二虎子身边。  王老三:二虎子,别唱了,大戏看不成了。  二虎子:咋啦?咋不让我看大戏……  王老三:对,(向刘一秋示意)他不让你看大戏。  二虎子:他,不让我看大戏?  王老三:对,你没看见,这戏台子上不演了,他不让演……  二虎子瞪着眼睛看着刘一秋的背影。  106、山路。傍晚。  刘一秋匆匆地走着。  他听到声音,回头看。  二虎子跌跌撞撞地追上来。  刘一秋:(停住脚)二虎子,天快黑了,你去哪儿?  二虎子跑到近前,脚下一滑,摔倒了。刘一秋急忙去扶起二虎子。不料,二虎子刚站稳,突然用手里的石头砸向刘一秋。  二虎子:叫你不让我看大戏!  刘一秋的帽子被打掉了,他捂住头,鲜血洒落到雪地上。  二虎子回身跑掉了。  刘一秋努力不使自己倒下去,但脚步不稳。  山路在他眼中变得模糊、旋转……  107、山路。夜。(回忆)  周老师横握这木棍,眼里露出视死如归的神情。  狼猛扑上来。  周老师挥棍与野狼搏斗……  周老师的声音:只要我还能站着,就坚持到底。我不能让山里的孩子没有书念。读过书的人,不管他们将来是走出山去还是留在山里,生活同那些没上过一天学的人总是有些不一样。没有文化,人就会变得麻木,鼠目寸光,盯着眼前巴掌大的地方,想心里巴掌大那点事儿……  画面渐渐变得模糊。  108、医院。日。  赵老大、村长、还有众学生等人的脸由模糊变得清晰。  刘一秋头上缠着绷带,躺在病床上,目光有些茫然地看着大家。  村
长:刘老师,你可算醒了。  刘一秋:我……  村
长:有人出去找羊,看见了你,算你命大,要不就是活命了,手脚也得冻没了……  刘一秋:(欲起身)我妈……  赵老大:没敢告诉大妈,让我媳妇陪着她,就说你有事儿,过两天回去。刘老师,谁打的你,是不是他小洼村欺负人,我回去找几个人,去和他们算账……  刘一秋:别,别,没那么严重,我这是……  村
长:你昏睡了一夜加上这小半天了。  刘一秋:(自语)这一觉睡的真长……  乡长与一个穿警装的男人走进来。  乡
长:刘老师,怎么样了?  刘一秋:乡长,你怎么来了?我没事儿……  乡
长:先别说没事儿,住院观察几天再说。怎天夜里接到高村长的报案电话,派出所就派人去小洼村进行了调查。这是刘所长。  刘所长:刘老师,你受惊了。我们已经查清楚了,打伤你的人是个精神病患者,但他是受了别人的诱骗,才对你下手的。  赵老大:这还了得,是什么人这么坏,把他抓起来……  村
长:你瞎咋呼个啥。  刘所长:是小洼村的电工,叫王老三。人已经被我们拘起来了,初审交待,是记恨你找了乡长,追回了他们要占用翻修小学校的专款。  赵老大:这种人,太可恶了,判他进笆篱子。  乡
长:这件事情,我一定会严肃处理。  刘一秋:(苦笑)这是我太一根筋了,村里人也都想着看台大戏,戏台子都要搭好了……  乡
长:不行,有关教育的专款,谁也不能动。乡里已经研究过了,在上级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教育资金。有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翻修学校、招进教师、保证书本和其他设施,让山区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我们还有设奖励基金,对像刘老师这样扎根乡村的好教师,给予重奖。  众人鼓掌。  乡
长:(竖起一根手指)嘘,这是医院。乡里决定,对阻碍乡村教育建设的村屯,不管是谁,一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刘一秋:太谢谢你了,乡长。  赵妻端着个用小棉被包着瓦罐进来。  赵
妻:快趁热喝,呦,乡长、村长,你们都在这儿,我给刘老师做了只小鸡,补补……  赵老大:你咋来了,大妈怎么样?  赵
妻:没事呀,昨晚上大妈硬是把我撵回了家,说她没事儿。  赵老大:今早上,你也没去看看?  赵
妻:没呀,我急着把炖好的小鸡送来。没刘老师用心,咱儿子咋能考上大学,我怎么也得让刘老师喝上一口热乎的鸡汤呀。  刘一秋起身,挣扎着下地。  村
长:刘老师,你做什么……  刘一秋:我必须马上回家去……  109  山坡上。日。  两座坟前,刘母盘腿端坐着。  她的头垂到胸前,一动不动。  110、山路。日。  越野吉普在行驶。  车内。刘一秋焦急的面孔。  111、山坡。日。  土坟前。端坐不动的刘母。  刘一秋等人快步向山坡上奔来。  刘一秋:妈!  喊声在山谷间回荡。  刘一秋:妈!  刘母的身体晃动了一下,慢慢抬起头来……  刘一秋奔过来,大喊着。  刘一秋手扶膝盖急促地喘息,抬头间,仿佛看到了什么,精力慢慢集中,瞳孔在聚焦,呼吸仿佛已经停止,只是聚精会神地在看。  113、山坡。(幻觉)  石岁芳在山花中跑来,挥舞着白头巾,如精灵般飘逸……
  我是写一个乡村教师的故事,实则写的是每一个编剧写手的故事,为了你们一份坚持,你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你无奈而坚韧,你的亲人无悔的支持,苦也好,累也好,失去也好,屈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只要这份坚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你觉得累吗?
  读楼主的剧本,很干净,很沉稳,学习了。
  还不错,不过想卖出去太难,
  @long8291076   对于楼主的"立意"有异议?!(个人意见,权当扯淡,如有冒犯,皆因外行)  首先这个故事(剧本)最简单的“错误”,就是正面人物没有性格缺陷?  角色弧方面,人物精神在经历种种“困境”,没有自我提升/反省?  太完美的角色很难引起观众共鸣  整个作品给人印象就替"农村教师“歌功颂德,楼主又坦承这是关于“编剧写手”的描写:越发显得“自恋”??  对于“坚持”“执着”“奉献”我也想讲个故事  台湾某戏迷家境殷实,痴迷戏曲艺术,建班演出。奈何戏曲市场低迷,故每公演一次,赔却名下房产一栋。最终家财耗尽,晚景凄凉,只得入住福利院。而其最“担心”得竟还是原囤积在家中几十箱“行头”。  诚然我们无法否认这位“戏痴”对“艺术”的“执着”跟“奉献”  但同时我也必须质疑其“痴迷艺术”的具体方式方法。  须知她只是一个“业余票友”,(并非兰芳转世,砚秋重生,其上台演出究竟有多少艺术含金量?),如果想“钻研唱腔”,大可自己在后花园自拉自唱,如果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坟后有路破解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