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y found it empty of people and thingstheywant 其中empty是it的补语吧 后面的of有嘛用?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of有用,个人认为of后面所接的短语是对empty的解释说明,加强程度。

怎么样的空呢?一个人和东西都没有的空。

我觉得可能可以看成后置定语这类
后置定语 不对吧 前面不是名词啊 我觉得啊 应该就是介词短语做状语 用于说明前面的empty
状语也有很多种,但这个不像原因状语吧,我觉得of前后不成因果
哦好像都不对,刚刚查了,be empty of是固定词组,“缺乏”的意思
省略了补语中的系统词 was 是吧



    编辑委员会主编编委蒋家义(日本杏林大学大学院国际协力研究科)邓春琴(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付有龙(潍坊医学院外语教学部)郝雁南(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外语部)黄希敏(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应用英文系所)姜永超(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李斐(香港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马毛朋(香港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牛贵霞(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王立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文旭(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谢佳玲(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应用英文系所)谢廷智(重庆文理学院)杨晓东(韩国国立忠南大学人文学院)于洋(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曾衍桃(广东法商大学)张新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丁健董淑慧刘娜FanXianlong李斐李思旭刘长锋王平平刘士红陆春光马道山孙坤王荣文旭匡芳涛徐维华



    “过来/过去”的语法化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SometrendsofmodernAmericanEnglishineverydaycommunication:adiachronicpragmaticview王力《汉语诗律学》诗律补正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沂南方言的儿化语言研究中的“位”“素”“体”、、——兼及新术语“义体”“义体兴替”的提出、现象哲学中的语言观《老子》疑问句的翻译及其语言类型学意义语篇中标点符号衔接功能新探搭桥参照的认知语用观试以关联理论阐释语用预设新奇隐喻的动态溯因识解研究宁波方言“动词重叠+结果补语+(有)+数量成分”句式研究投稿指南及发行方式








    要:副词“曾经”是由副词“曾”和动词“经”经常共现连用虚化而成的。


    副词“曾经”萌芽于唐代,形成于清代中叶,成熟于清末民初。句法上的跨层连用是副词“曾经”词汇化的基本动因,而重新分析则是“曾经”成为典型副词的根本性语法化机制。关键词:曾经;语法化;历程;动因;机制对于时间副词“曾经”的形成时间,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常认为“曾经”初见于六朝(何金松1994,杨荣祥2005,何乐士2006)或唐代(太田辰夫1958,龚千炎1995,董秀芳2002,张谊生2003),也有学者认为是东汉(汪维辉1997),或是中古后期(志村良治1984),甚至是元代(雷文治2002)。时间副词“曾经”究竟成词于何时?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搜寻语料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找到用来判别“曾经”副词化程度的标准。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曾经”虚化成副词的动因和机制是什么,在语法化的历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本文拟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香港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摘要: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为汉语诗律研究一代名著,然而由于时代


    条件所限,该书还存在一些讹误和疏漏。今天我们订正其错误,补充其缺漏,并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图可以为《汉语诗律学》一书做刊谬补缺的工作,使这部诗律学巨著更加翔实准确。关键词:《汉语诗律学》;刊谬;补缺;商榷自隋唐开始,近体诗和古风创作繁盛,其平仄格律也渐渐为诗人所墨守。至于中晚唐之后,平仄规则铁定,诗作很少落调出律。但是对于这些规则的研究自唐至明,九百年间,乏人问津。自清人王士祯(1634-1711)《律诗定体》刊行之后,对于诗律的研究才渐成气候。在众多的诗律论著中,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可谓抗鼎之作。该书吸取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清人的研究成果,加上王力先生的自己的研究,首次全面、详细地总结了汉语诗、词、曲的格律规则,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汉语诗律学》可以分为全本和选本两套版本体系。全本包括上海教育版和山东教育版。《汉语诗律学》首版于1958年由新知识出版社刊行。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新1版,王力先生在此版中删去了首版的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197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增订本,在这一版中,王力先生恢复了新1版里删去的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但是和新知识的首版不同的是,在这一版里,原来的附注部分由五个增加到三十二个。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世纪文库”的形式重新出版1979年的增订本,目前这一版也是坊间可以看到的最权威的版本。山东教育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王力文集》《汉语诗律学》被收录于《文集》,的第十四、十五卷。不同的是,山东版把原来上海诸版的繁体字一律改为简化字。选本也分两种,山西古籍出版社将《汉语诗律学》的第一章《近体诗》和第三章《词》单独抽出,于2003年分别刊行,并题为《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和《王力词律学》。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以《古体诗律学》《曲律学》和《现代诗律学》的形式出版了《汉语诗律学》的第二、章《古体诗》、第四章《曲》和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并和《诗经韵读·楚辞韵读》《希、腊罗马文学》一起合称为“王力别集”。本文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其它版本并作简要比较。



    本文是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诗律演变研究——隋、初唐部分”(编号:07CYY023)的前期成果之一。47




    由于王力先生所处之时代条件有限,有些文献、资料尚未完全发掘或者整理不尽完善,故《汉语诗律学》一书中尚有若干遗漏或讹误,本文抱着为该书刊谬补缺的宗旨,对其诗律部分订正错误,补充缺漏,并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故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为刊谬,一为补缺,一为商榷。


    1.1.1五言平起平收式的格律是“平平仄仄平”,但是《汉语诗律学》(下文简称《汉》)举元稹《春六十韵》为例(王力,2002,89页),其中一联是“游衍关心乐,诗书封面聋”。“封”《广韵》为敷荣切,属于帮母钟韵合口三等平声字,与平仄格律要求不合。查《全唐,诗》该句原为“诗书对面聋”“对”,《广韵》为都对切,是端母队韵合口一等去声字,符合平仄格律中的仄声地位。可见“封”为“对”字之误。1.1.2近体五言子类特殊形式是把本该用“平平平仄仄”的句子变为“平平仄平仄”。在这种情形下,“头节上字以避免仄声为原则”(王力,2002,104页)。在《汉》所举的例子中有两联是:“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储光曦《答王十三维》“小园足生事,寻胜日顷壶。”)”(杨颜《田家》,头节上字分别是“落”和“小”“落”《广韵》为庐各切,属于来母铎韵)。,开口一等入声字。“小”《广韵》为私兆切,属于心母小韵开口三等上声字。这两个字都没有,避免仄声。如果首字不避免仄声,“则以普通形式为宜”(王力,2002,104页)。所谓“普通形式”是指若头节首字用如仄声,则本句第三字应该用平声,其格律为“仄平平仄仄”《汉》附录。部分为这种“普通形式”列举了10条例证(王力,2002,990页):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胜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上张丞相》)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向来吟秀句,不觉以鸣鸦。(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这10条例证的首字均为仄声,第三字为平声,无一例外。对比这些例证,储光曦、杨颜两例第三字分别是“满”和“足”“满”《广韵》为莫旱切,属于明母缓韵合口一等上声字。。,“足”,



    “封”误用为“对”出现于上海版中。《汉语诗律学》原作“况是未休兵”,今据《全唐诗》第225卷改之。48




    《广韵》为即玉切,属于精母烛韵合口三等入声字;又子句切,将喻切,属于精母遇韵合口三等去声字。“满”和“足”都是仄声字,不是“普通形式”。所以这两个例子在子类特殊形式中不能算作是典型的例子,放于此处并不合适。1.1.3宋人对于唐人的特殊形式(仄仄)“平平仄平仄”不仅运用纯属,,而且可以说是“青出于蓝”(王力,2002,107页)。王力先生在这里共举了81例,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这81例中,有两联不合平仄,它们分别是用于颔联的“得到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二首》(其二))和用于颈联的“更着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杨万里《和昌英主簿叔久雨》)。此二联中第三字依照格律应该用平声,但是“我”《广韵》,为五可切,属于疑母哿韵开口一等上声字。“好”《广韵》为呼皓切,属于晓母皓韵一等开口,上声字,又呼号切,晓母皓韵一等开口去声字。“我”和“好”均为仄声,不符合这里的格律要求。1.1.4当丙种拗救和丑类特殊形式同时并用时,五言的格律应该是“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言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汉》举了11联唐诗的例子(王力,2002,113页),其中有3例不合格律: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杜甫《蕃剑》)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李商隐《落花》)这3联出句的第三字分别是“自”“月”“未”“自”《广韵》为疾二切,属于从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字。“月”《广韵》为鱼厥切,属于疑母月韵三等合口入声字。,“未”《广韵》无,沸切,属于明母未韵三等合口去声字。这三个字都是是仄声字,不符合这里所规定的平声要求。另外,王力先生还举了9联宋代的例子(王力,2002,114页),有5联同样不符合平仄规律。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苏瞬钦《独游辋川》)之子固绝俗,少年甘寂寥。(周孚《赠萧光祖》)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周紫芝《雨过》)畎亩意不适,出门聊散忧。(陈与义《晚步》)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陆游《桐庐县泛舟东归》)前4句的第三字分别是“踏”“固”“自”“意”和最后一句的第五字是“路”“踏”《广。,韵》为他合切,属于透母合韵一等开口入声字。“固”《广韵》为古暮切,属于见母暮韵一等,合口去声字。“自”《广韵》为疾二切,属于从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字。,“意”《广韵》为于,



    《汉》原作“《辛亥元日送张德茂》,所引诗例为二首之二,今据《全宋诗》2305卷改之。”《汉》原作“《和昌英叔久雨》,今据《全宋诗》2277卷改之。”“僻”《汉》原写作“避”,,今据《全唐诗》225卷和《杜甫全集》第150页改之。49




    记切,属于影母志韵三等开口去声字。“路”《广韵》作洛故切,属于来母暮韵一等合口去声,字。“踏”“固”“自”“意”“路”五个字都是仄声字,不合平声的要求。1.1.5四仄句“平仄仄仄仄”“同联的另一句最好是五平或四平”(王力,2002,408页),书中的三个例证是:于何今相逢,华发在我后。(王季友《滑中赠崔高士瑾》)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李颀《寄焦炼师》)溪口水石浅,冷冷明药丛。(常建《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汉》说“于何今相逢”“朝云如可亲”“冷冷明药丛”都是五平或四平句。诚然,这三句,,中,前两句分别是五平句和四平句,但是第三句“冷冷明药丛”的平仄是“仄仄平仄平”,是孤平句。查阅《全唐诗》才知道这句诗原文为“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丛”,这样一来,对句的平仄是“平平平仄平”,才符合了原来的文意。1.1.6古风“仄平平平仄”句式同联的另一句“或第二字仄,第四字平”“或第二字平,,第四字仄”(王力,2002,410页)。对第一种形式,同联另一句“或第二字仄,第四字平”,书中举了5联诗句作为例证: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薛曙《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忽然为枯木,微兴遂如兀”(常建《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高适《遇冲和先生》)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岑参《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汉》认为“岭外”“生事”“忽然”“自云”“旧居”五例全都是“第二字仄,第四字平”。但是“岭外飞电明”一句存在怀疑。第二字“外”《广韵》为五会切,属于疑母泰韵一等合口,去声字。第四字“电”《广韵》为堂练切,定母霰韵四等开口去声字。二字同时为仄声,不,是一仄一平的关系,所以此例不足以作为证据。1.1.7在论述七言古风“仄平仄仄平平平”时,例句中有一句平仄不当。“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主”(高适《送浑将军出塞》(王力,2002,413页)),此联对句“汉家已是浑邪主”平仄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主”《广韵》为之庾切,属于章母麌韵三等合口上声。,字,不符合格律要求。查《全唐诗》果见“主”为“王”之误,原句为“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王”《广韵》作雨方切,属于云母阳韵三等合口平声字,符合平仄格律。。,1.1.8“仄平仄仄仄仄平”句是七言古风中极为罕见的句子,一般被认为是拗句(王力,


    《汉》原作“《滑中赠顾高士瓘》,今据《全唐诗》259卷改之。”《汉》原题“王昌龄”作,今据《全唐诗》132卷改之。8《汉》原作“《仙谷遇毛女》,今据《全唐诗》144卷改之。”9《汉》原作“薛据《宿大通和尚塔》,今据《全唐诗》155卷改之。”10《汉》原作“《春泛耶溪》,今据《全唐诗》135卷改之。”11《汉》原作“《白龙窟泛舟》,今据《全唐诗》144卷改之。”12《汉》原作“张说《过冲和先生》,今据《全唐诗》212卷改之。”13《汉》原作“《过缑山王处士》,今据《全唐诗》198卷改之。”






    2002,420页)。对这种罕见的句式,《汉》一共有两句诗例,但是其中一例于格律不合。“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杜甫《寄韩谏议》,第三字“稀”《广韵》作香衣切,属),于晓母微韵三等开口平声字,所以对句“羽人稀少不在旁”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仄平”,与原文所要解释的例子不合。1.1.9“仄平平平仄仄仄”句是七言古风中典型的三仄脚句(王力,2002,426页)《汉》,所举了例子中,有一例于平仄不合。“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苏轼《凤翔八观:石鼓歌》),对句“竟使秦人有九有”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仄”,第二字“使”《广韵》,作踈士切,属于生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字,又踈事切,属于生母志韵三等开口去声字,是仄声字,不符合本句要求的平声原则。1.1.10“平仄平仄平仄仄”句是七言古风所有句式中最为罕见的一种特殊句式(王力,2002,430页),对于这种句式《汉》只给出了唯一一个例句,它是韩愈的《石鼓歌》其中一联“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此联出句第一字“牧”《广韵》作莫六切,属于,明母屋韵三等合口入声字。第二字“童”《广韵》作徒红切,属于定母通韵一等合口平声字。,全句格律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和此节句式所要求的“平仄平仄平仄仄”不合。1.1.11“仄仄平仄平平仄”句相较于其它句式而言,在七言古风诗句中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王力,2002,432页)。在《汉》所举的4条例证中,有一例和此句式不合。“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苏轼《凤翔八观:石鼓歌》),对句第三字此处当用平声,但是“郁”《广韵》作于六切,属于影母屋韵三等合口入声字,它的声调是仄声,所以用在此处,并不合适。


    1.2.1七言诗首字可以不论平仄,《汉语诗律学》对此分析甚精,但是在白居易《城上夜宴》: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一例后,《汉》说“全首只有‘风’‘万’‘从’‘欢’以及第二‘梦’字不合平仄格式”(王力,2002,81页)。由于七言诗的首字可以不论平仄,所以“风”“从”以及第二“梦”字并不存在合不合平仄的问题。1.2.2甲种拗句在本句自救时,方法之一是七言第一字应平而用仄,第三字应仄而平。汉》《举了4条例证(王力,2002,94页):夕阳城上角偏愁(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阁》)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汉》原作“《石鼓》,今据《全宋诗》786卷改之。”《汉》原作“《石鼓》,今据《全宋诗》786卷改之。”《汉》原作“《夜别韦司士》,今据《全唐诗》214卷改之。”51




    更吹羌笛关山月(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叶心朱实看时落(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这4联诗句中,前两联均是对句,原句是“清梵林中人转静,夕阳城上角偏愁”(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阁》,)“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适《夜别韦司士》,暂且)不论。后两联为出句,“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郊茅舍》。后两联的格律应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王昌龄联平仄是“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第一字应平而仄,第三字应仄而平,对句首字平仄不论,属于本句自救类型。杜甫联格律是“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一字应平而仄,第三字应仄而平,对句首字平仄不论,符合本句自救类型。然而细究诗例,可以发现杜甫联对句的第五字“先”已经由原来的仄声变成了平声,也就是说,对句也救了出句的拗。由此看来,杜甫一联并非本句自救,放于此处不甚合适。


    2.1讲到首句用韵时,《汉》说“盛唐以前,此例(按:此处指首句借邻韵)甚少(下面只举李颀、杜甫、刘长卿、王维各一首),中晚唐渐多”(王力,2002,55页)。王力先生举了杜甫的《秋野五首》(其一):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该诗韵脚字为“芜、虚、墟、锄、鱼”“虚、墟、锄、鱼”押鱼韵,首句韵脚“芜”。,借虞韵,全诗以鱼韵为主,王力先生将它的押韵方式称为“以虞衬虞”。在《全唐诗》中,杜甫只有这一首诗是首句借用邻韵。然而新版的《杜甫全集》卷十八之附录部分收录了四首杜甫他集互见的诗文,其中有《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杜甫,1996,283页)一首同样也在首句借了邻韵,酒渴爱江清,馀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全诗韵脚字是“清、汀、醒、伶、冥”“汀、醒、伶、冥”押庚韵,首句韵脚字“清”是清。韵字,按照王力先生的称法,这首诗的押韵方式应该是“以清衬庚”。2.2五言古风五仄句“仄仄仄仄仄”,它的同一联“最好用五平”(王力,2002,407页)。王力先生举了1联诗例,“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该句出句是五仄句,对句是五平句符合五仄句同联用五平的要求,但是这联诗句并不是唯一的例


    《汉》原作“《从军行》,诗例为七首其一,今依《全唐诗》143卷改为现在的诗题。”《汉》原作“《院中晚晴怀西郊茅舍》,今据《全唐诗》228卷和《杜甫全集》第201页改之。”19《汉》原作“《秋野》,所引诗例为五首其一,今据《全唐诗》229卷和《杜甫全集》第214页”改之。20《汉》原作“《送十二兵曹》,今据《全唐诗》140卷改之。”






    子。对于五仄句,此节共列举了8联诗例,除了王昌龄句以外,还漏掉了一句“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刘昚虚《浔阳陶氏别业》,出句同样是五仄句,对句也是五平句。)


    王力先生把古风通韵分成3种形式(王力,2002,346-360页)。第一是偶然出韵,就是说在全诗的韵脚中只有一个字出韵,这种出韵可以看作是偶然现象,此处不赘。第二是主从通韵,既就是说以甲韵为主,参杂着少数的乙韵字。例如储光曦《采莲词》: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这首诗的韵脚字是“疏”“姝”“隅”“居”“湖”“愚”、、、、、。该诗在押韵方式上属于“虞主鱼从”,全诗主要押虞韵,韵脚字是“姝”“隅”“湖”“愚”、、、;此外,还有两个韵脚字“疏”和“居”是鱼韵字。虞韵和鱼韵字的比例是4:2。除了这首《采莲词》以外,王力先生还举了11首诗,这11首诗的比例并不平均。储光曦《观范阳递俘》,虞主鱼从,比例为8:2。杜甫《草堂》,虞主鱼从,24:6。王昌龄《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至主未从,10:2。储光曦《歌舒大夫颂德》,庚主青从,18:4。刘长卿《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遇主御从,5:3。杜甫《赠李白》,皓主巧从,4:2。杜甫《渼陂西南台》,梗主迥从,10:2。杜甫《发同谷县》,陌主锡从,8:2。张籍《沈千运旧居》,东主冬从,9:2。姚合《拾得古砚》,陌主职从,6:4。杜甫《忆昔二首》(其二),质主屑从,8:3。第三种是等立通韵,既是说通押的两韵字数大致相等。例如储光曦《田家杂兴》(其二):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这首诗是“鱼虞同用”“渔”。“居”“庐”是鱼韵字,“腴”“榆”“呼”“壶”是虞韵字,鱼韵和虞韵字的比例是3:4。除了这首《田家杂兴》以外,还有10首诗例。储光曦《田家杂兴》(其一),语虞同用,语韵字和虞韵字的比例是5:2。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四),皓有同用,3:5。萧颖士《留别二三子得韵字》25,震问同用,2:2。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26,阮铣同用,3:6。储光曦《秋次霸亭寄申大》,阮铣同用,4:7。王维《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






    《汉》原作“《夕次儋石湖》,今据《全唐诗》149卷改之。”《汉》原作“《拾得古研》,今据《全唐诗》502卷改之。”《汉》原作《忆昔二首》(录一),今依《汉语诗律学》体例改之。《汉》原作“《拟古诗》,所引诗例为十二首之四,今依《全唐诗》186卷改为现在的诗题。”《汉》原作“《留别二三子》,今据《全唐诗》154卷改之。”《汉》原作“《戏赠张五弟諲》,所引诗例为三首其一,今依《全唐诗》125卷改为现在的诗题。”53




    安西应制》27,泰队同用,4:2。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泰队同用,12:18。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乙子》,泰卦同用,5:5。杜甫《鹿头山》,月曷同用,7:5。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月屑同用,3:3。


    从比例上看,主从通韵和等立通韵分布并不严格,例如储光曦《采莲词》杜甫、《赠李白》、王维《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两韵比例都是2:4,可是前两首诗属于主从通韵,而王维的诗却是等立通韵。主从通韵中的姚合《拾得古砚》(4:6),在比例上大于等立通韵的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3:6),更符合等立通韵的标准。在等立通韵中,储光曦《田家杂兴》(其一)(2:5),在比例上小于属于主从通韵的刘长卿《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3:5),更应该看作是主从通韵。可见由于标准没有具体确立,造成了分析归纳时的混乱。依照我们的观点,凡比例小于或等于50%的,应该算作主从通韵,反之则是等立通韵。依照这个观点以上所引的诗中,属于主从通韵的是:储光曦《采莲词》、储光曦《观范阳递俘》、杜甫《草堂》、王昌龄《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储光曦《歌舒大夫颂德》、杜甫《赠李白》、杜甫《渼陂西南台》、杜甫《发同谷县》、张籍《沈千运旧居》、杜甫《忆昔二首》(其二)、储光曦《田家杂兴》(其一)、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王维《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属于等立通韵的是:刘长卿《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姚合《拾得古砚》、储光曦《田家杂兴》(其二)、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四)、萧颖士《留别二三子得韵字》、储光曦《秋次霸亭寄申大》、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乙子》、杜甫《鹿头山》、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上文从刊谬、补缺和商榷三个方面对《汉语诗律学》一书进行补正,文中所指出的遗漏、讹误等除特别指出版本外,均出现在所有版本中。相比较于《汉语诗律学》一书对于诗律的研究成就,这些遗漏、讹误只能算是小小瑕疵,毕竟瑕不掩玉,并不妨碍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成为一代煌煌巨著。参考文献

    王力——————————————2002《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汉语诗律学》,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62《汉语诗律学》(新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汉语诗律学》(增订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第14卷、15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79《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诗词格律十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诗词格律》(新1版),北京:中华书局。



    《汉》原作“《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归安西》,今据《全唐诗》125卷改之。”54


    理论语言学研究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2003《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古体诗律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清)彭定求等编纂,陈尚君等增修1999《全唐诗》(增订重印本),北京:中华书局。余乃永校注2000《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清)王夫之等1999《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郭绍虞选编1983《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斐,博士,香港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语言导师。联系方式:香港屯门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教程》中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矛盾之处,进而


    提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然后探讨了词语理据的定义及分类,最后重点分析了利用文字理据及合成词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理据性;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后面简称《教程》)中明确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同时又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p.102)这也就是说,符号是所指和能指的结合,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当然也不例外。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即语言符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而汉字产生以后,就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即符号的符号。汉字记录的语言是书面语。汉字这个符号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它的所指是字义,能指是字音和字形。如“rén”这一语音形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rén”就是能指,而“能制造工具……”就是这一符号的。所指。索绪尔在《教程》第一编第一章中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p.102)他并把任意性看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即任意性和线条性)中的头一个。其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很好理解的,如同样是用来吃饭的家具(即相同的所指),汉语叫“桌子”,而英语叫“table”。再如,汉语中称同辈得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女性为“姐姐”,而英语中则称“sister”。但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性,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又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p.181)接着又说,”“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p.184)所以语言符号包含“绝对任意的”“相和对地可以论证的”两大类,据我们的理解后者其实就是指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语言符号并不是完全不能论证的,而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即语





    张永言(1981)“所谓词的内部形式,又叫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指的是某一语音: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许光烈(1994)“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源结构’‘词的命名义’、,指的是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的原因或根据。王艾录、”司富珍(2002)“理据”把定义为语言符号产生、发展的动因(motivation)。许余龙(1992)“所谓词的理据性,就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关于词的理据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语言学家、语义学奠基人——乌尔曼(StenphenUllmann)(1962)他把词的理据性主要分为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许余龙(1992)从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提出了另外一种理据即(4)文字理据。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类依据的定义是什么。(1)语音理据。词语的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词称为拟声词。拟声词是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包括叹词和象声词。叹词是一种模拟人类自己的声音、表示人类自身情感为主的特殊的词类。如:啊、哦、唉、哇等。象声词主要是模拟各类事物声音的。词的语音理据以象声词为主。如:英语拟声词猫叫声:牛叫声:金属碰撞声:撞击或重物落地声:miao∕mewmoodingdongbang汉语拟声词喵(miao)哞(mou)叮当(dingdang)砰(peng)沙沙(shasha);飒飒(sasa)



    从以上可以看到。英汉两种模拟相同的自然语音现象,使用的拟声词虽然语音相似,但读音还是略有差别的,这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差别造成的,“人们在感知外界声音的时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自己母语的语音系统,而不是声音的物理属性。(石毓智,”2000)。拟声词的语音理据虽然很强,但是拟声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毕竟很小,因此下文就不展开论述了,这正如索绪尔所说的:“……但拟声词从来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分,而且它们的数量比人们所设想的少得多。”(2)形态理据。形态理据是指可以通过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上文工具书和许余龙对此的理据的定义,可以说指的都是形态理据。显然,具有形态理据的词都是派生词和复合词。例如,只有我们知道了词根happy(高兴)和前缀un-(表否定),那么就能推断出派生词unhappy(不高兴)的意思。同样,只要我们知道birth(出生)和day(日子)两个词的意思,也就知道复合词birthday(生日)一词的意思。汉语中的复合词“开水、草帽、手表、考场”等复合词,都可以从对整个词语的两个构成成分分析而获得整个词语的意




    思。如“开水”表示“烧开了的水”“草帽”表示“用草编织的帽子”,。(3)语义理据。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例如“agleamofhope(一线希望)。英语gleam的基本意思是“微光”“闪光””、,转而比喻“短暂微弱的显现或微量”。很显然,只要我们理解了gleam和“线”的基本意思,那么对它们在短语中的引申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汉语的“杀”一般只能用于人和动物,不能用于植物。但“杀”也有引申用法,多用于表示:“破坏”或“消弱”,如“杀风景”“杀威风”“杀暑气”等。、、(4)文字理据。文字理据表现为词的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其但各自的构造起源主要是依据人对某一是具图像的模仿(尤其是股文字),并以此来表达人的观念。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字,它集音、形、义于一身,在古代就分别形成了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形的文字学,以及以“以形求义”“因声求义”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兼及音、形、义三者关系的训诂学。文字理据可以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所特有的,因为表音的字母文字是不存在理据的,这或许已可以解释上文提到的乌尔曼(StenphenUllmann)在给理据分类时并没有把文字理据列入其中,因为英语就是字母文字。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字母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如袁立(2002:2)在《English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字母文字首先应该是标准的象形文字,其次才是拼英文字。”如:Aa像人,人头。Bb像双乳,乳房(侧面)。Cc像月亮。Dd像弓,弩。Ee像眼睛。Ff像兵刃。Gg像前腿,等等(转引自魏志成,2003)。以上袁立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所举的例子主观臆断性很强,这于汉字的象形性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汉字的象形还能在现存甲骨文等古文字中找到根据。虽然英语没有文字理据,但它的形态理据较发达,而汉语有文字理据,但汉语的形态理据没有英语强。索绪尔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说:“不可论证性达到最高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词汇的,降低到最低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语法的”,同时又说,“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而印欧语和梵语确是超等语法的标本。(p.184)索绪尔认为以词汇为主要特点的汉语,其不可论”证性最高,即任意程度最高;而把以形态和组合等重于语法的语言,如印欧语,说成是非任意的。其实,索绪尔的观点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有失偏颇的,现在来说更是有问题的。就算是在20世纪初,当时的汉语词汇并不仅仅都是单纯词,已有了大量的复合词,而索绪尔按照他的有没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标准,把汉语说成是超等词汇,是不准确的。而现代汉语就更不符合索绪尔所认为的“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了。一方面,随着语音系统的简化,为了分化同音词,汉语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复合词。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双音节复合词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正如认知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吉冯“Givón”(1979)所说的“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现代汉语的词与短语、句子有相同的语法关系,不再像单纯词那样不可分析了,也有了自己内部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也不是典型的词汇型语言。上古汉语利用词汇成分来表达的语法关系,现代汉语则用语法词(即虚词)来表达。在上古汉语里,表达体态的任务由动词来承担,如:“毕”“讫”“已”“竟”等,、、、到了现代汉语则由体态助词“了”“着”“过”等来表达(李思旭,2007)、、。




    魏志成(2003)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说:“从形态理据来说,Saussure等人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古汉语词缀少,形态标志少。但现、当代汉语中词缀或形态标志已较前大大增多,因而形态理据也大大增强。而且,如果从文字理据来讲,情况也就不一样了。古代汉语的文字理据性极强,这一点Saussure等人并没有意识到。”徐通锵(1997;37)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汉语和印欧语在编码机制上的差异:约定性汉语印欧语符号(词)理据性符号符号的组合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是一致的:印欧语由字母组成的单个符号(词)是约定的(无理据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合成词)是有理据的,即形态理据;汉语中单个的符号是有理据的,即文字理据。由于徐先生讨论的主要是古汉语的“字”,所以它就没有讨论汉语的“符号的组合”即合成词。其实如上面我们所分析的,由于双音化的作用,汉语长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合成词,这样汉语的形态理据也就获得了大大的加强。


    现代汉语的词语按照与俗的多少可分为单纯词,即由一个语素构成,和合成词,即至少由两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1)词根语素+词根语素(2)词缀语素+词根语素(3)词根语素+词缀语素(4)语素的重叠如:动静如:老板如:桌子如:姐姐国家看见阿哥第一砖头姑娘家常常多多


    第一种构词方式构成的词叫复合词,第二、三种构成的叫加缀式,第四种叫重叠式。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单纯词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而单纯词按音节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语素,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不能再把两个音节拆开来分析,同理,多音节的也不能拆开分析,除了其中的拟声词有理据外,其他的都没有理据,尤其是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因此下文对多音节单纯词就不再作分析。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单音节单纯词。按照上文对词的理据的定义,大部分理据都是在复合词或加缀式合成词中进行的,尤其是英语。但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即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单个的汉子在形、音、义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理据。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造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除了后两种用字方法,汉字造




    字法的前四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定的理据。


    象形字所拥有的理据我们称为象形理据。象形字就是模拟实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方式。如:日:像太阳的形状门:像门的轮廓刀:像刀形鸟:像鸟的外形羊:像羊头轮廓牛:像牛头的轮廓


    以上所举的字,在古汉语中与所模拟实物本身是极为相似的,我们看到了汉字,就基本上知道了它是指什么,什么意思。但是古汉字在经历了隶变和楷化之后,尤其是隶变,汉字的图画性(象形性、理据性)大大简化,符号性大大增强,也就是说,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它的理据性实在大大减弱。另外,象形理据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在古代,象形字只能模拟一些较为具体、结构简单的实物。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复杂的事物,象形难画;相似的事物,难以区别;抽象的事物,无形可像。


    会意字所具有的理据我们称为会意理据。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构成一个字的造字方法,如:双木为“林”,三木为“森”,三人为“众”,三石为“磊”,三“日”为“晶”,不好为“孬”,不正为“歪”,等等。


    形声字所具有的理据我们称为形声理据。形声字就是一个表意成分跟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字。象形字和会意字本身没有表示字音的部分,因而字形本身跟语言的语音系统联系不密切,只跟语言中语素的意义密切联系。而形声字具有象形字和会意字的表意成分即形符之外,还与语音挂钩,让我们见形不仅知义而且知音。因而,利用形声字来分析汉字的理据效果最佳,形声字的语音理据主要是由声符里表现,这从古汉语训诂学中的“因声求义”可以看出。形声字的语义理据主要是由形符来表现,这从古汉语训诂学的“以形求义”可以看出。前面分析到,古汉字在经历了隶变和楷化之后,尤其是隶变,汉字的图画性(象形性、理据性)大大简化,符号性大大增强,也就是说,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它的理据性大大减弱。汉字的象形理据大大减弱,这给“见形知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汉语的平衡锤就是,后来以利用形声造字法来造字(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约占80%),这样汉字的形声理据就不断地增强了。或许可以这样说,汉字理据类型的彼消此长与自然界的能量守衡法则是一致的。一、意符的语义理据形声字的义符是形声字的表义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提示该汉字所记录语素的意义类属。




    粗略地说,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字以上或多或少的都与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有关,即同一意符的形声字属于同一个语义范畴。如以“艹”为意符的字,“芳、菜、莓、萍”等,一般于花草有关等植物有关,再如以“扌”有关的字大多与动作有关,如“扛、扶、提、指、拨”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用意符的语义理据距作用来教汉字,如利用意符来区别形似字和同音字。如辨析“剔”“踢”“惕”等字的字形、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充分利用意符的表意功能,“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要用刀,因而是“剔”“抬起腿用脚撞击”要用脚,因;而是“踢”“小心谨慎”要用心,因而是“惕”;。二、声符的语音理据声符是形声字的表音部分,作用在表示字的读音。同一音符加上不同的意符可以造出一大批读音相同或相关的一组字。跟音符“良”相关的字有:粮、跟、浪、狼、廊等。再如盯、钉、酊中的音符“丁”,几个字的读音与“丁”相同。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中音符表音理据的作用来提高识读汉字的效率,上面所举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还可以用阴符来区别形似字,“抡”如和“抢”“沦”和“沧”“伦”和“伧”,,,这三组字的字形都相近,区别只在于使用不同的音符。汉字的文字理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大意义。这正如苏培成(1994)所说的:“一般地说,理据性高的文字,学习和使用比较方便;理据性低的文字,学习和使用比较困难,阴文许多成分要靠死背。(转引魏志成,2003)”以上我们讨论了单音节符号即文字的理据,下面我们来看多音节的合成词的形态理据。


    前文已说到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所以认识合成词的语素,掌握语素意义是探究合成词理据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合成词又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加缀式合成词。


    古汉语的词语的词缀少,形态变化极少,现代汉语的词缀语素大部分是由词根虚化演变而来的,但是虚化的程度是有差别的。一种是位置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即虚化比较彻底的词缀,叫真词缀。另一种是,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即虚化不够彻底的词缀,叫类词缀。(1)真词缀有:前缀:老:老师、老婆、老板后缀:子:桌子、椅子、骗子中缀:里:傻里傻气、糊里糊涂阿:阿姨、阿哥、阿爸头:砖头、骨头、想头乎:神乎其神、微乎其微


    以上由真词缀构成的合成词,由于词缀读音弱化,词义已经虚化,大部分词缀也不表意了,所以对这类合成词的理据的分析,也就是词缀所依附的词根语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




    文字理据对词根进行分析。(2)类词缀有:类前缀:可:可爱、可怜、可笑类后缀:者:编者、使者、旁观者见:见效、见谅、见怪盲:文盲、色盲、法盲单:单细胞、单晶体、单相思多: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热:出国热、考研热、超女热化:绿化、美化、简化类中缀:不:看不见、展不开、写不完得:看得见、展得开、写得完由于真词缀和类词缀在语义上有很大差别,那么我们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就应该首先对词缀进行分类。真词缀构成的合成词的意义或理据直接由词根提供,而类词缀则必须把词根和词缀相结合。又由于类词缀的意义有类化作用,以此可以类推由相同词缀构成的复合词。如当我们知道了类前缀“盲”表示对……不懂或毫无了解,那么“法盲、音乐盲、电脑盲”这几个词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知道了类后缀“学”是表示一种学科,那么“力学、神学、法学、伦理学、动力学”这几个词的意思也就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现代汉语的合成词中,复合词占大多数,由于汉语词汇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构词词缀很少。这就导致附加式合成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而对合成词的理据的探讨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复合词上。复合词由于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它的内部就有了形式关系,这又主要体现在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复杂关系上。下面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复合词的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


    形态理据是指可以通过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要对复合词进行形态分析,也就是分析复合词中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复合词中虽然语素义和语素义的相加不一定就是词义,但是语素义和词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抓住了语素义就等于抓住了探究复合理据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抓住了考察语素义同复合词内部形式及词义的关系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词义包括理性义和附加色彩以,其中理性义是核心;一个词(实词)可能没有附加色彩义,但决不能没有理性意义,下文将要讨论的词义就是指理性意义。语素和词的关系相对来说很简单,也就是一个符合此由两个语素构成,一个语素在前,一个语素在后。而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就显得很复杂。王艾录、司富珍(2002)认为现代汉语的语素义(A、B)与词义(C)的关系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1)直接复合,即语素义与词义有直接的联系甲、C=A+B公产=公共财产雪白=像雪一样白










    主席(最高领导者)>主持席宴干净(洁净)<干燥洁净


    (2)提示复合,即语素义与词义没有直接联系,语素义对词义只起一种提示作用。词义在概括中,经常要把客观事物的形状、性状、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凝聚于其中一个结构成员。例如(后面例子是笔者另附的):A、“面包车”“面包”提示车的形状特点(车形犹如长方形面包),,提示事物形状特点的词还有:扁担鸭嘴帽长城兔唇带鱼鹅毛雪衣箱八字胡瓜子脸罗圈腿喇叭裤梅花鹿鹅卵石芭蕉扇珍珠米凤尾竹输油管


    B、“菜牛”“菜”提示牛的功用特点(养牛为了吃其肉),,与此相似的词还有:燃料耕牛有:蒸饺年糕瓷砖篮球淀粉素描胶合板刀切面蒸馏水节礼秋风秋收铁锅石砚豆油早操煤气冬学唐诗夏令营布鞋鸡蛋饼石棉瓦中秋节鱼肝油芝麻酱D、“腊八粥”“腊八”提示着粥的时间特点(腊月初八食用),,此类词还有:E、“米酒”“米”提示着旧的原材料特点(以米酿制),,此类词还有:F、“铅笔画”“铅笔”提示着画画所用的工具(用铅笔画的画),,此类词还有:鼓词帆船红绸舞木偶戏酒店牙刷脸盆酒壶托儿所C、“挂面”“挂”提示着面条的制作特点(把面制成条状,悬挂晾干而制成),,此类词还


    词的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词义的引申是指在基本已的基础上经过推衍发展直接派生的义项。比如“紧”的基本义是两物密切合拢(捆得很紧),进而引申出三个义项:“不宽裕(过紧日子);”“不放松,严格(对孩子管得很紧);”“没有充分的时间和金钱,很急迫(风声很紧)。下面我们重点讨论词的语义理据中的比喻。”语义理据中的比喻也可以叫做相似造词或比喻造词。比喻造词有两种方式:一是此种语素分别代表本体和喻体;二是词中各语素共同代表喻体,本体在词外。第一种方式又叫半喻式,它可以分两种:A、词中两个语素,前面的是本体,后面的是喻体,前面对后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如:烛泪云海法网浪花驼峰冰棒月牙流星雨豆腐脑蘑菇伞蝴蝶结喇叭裤B、词中两个语素,前面的是喻体,后面的是本体。如:燕尾服老虎钳针叶松猫头鹰蛤蟆镜罗汉豆桃李揩油玉碎瓦全龙头鱼肉唇齿豺狼第二种方式是词中语素共同代表喻体,又叫全喻型,本体在词外,如:电脑炒鱿鱼铁饭碗




    复合式合成词在合成词中占绝大多数,因此如何提高复合式合成词的教与学的效率,是事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大事。通过上文中复合式合成词的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的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把复合词分为两类:直接复合词形态理据复合词提示复合词复合词全喻复合词语义理据复合词半喻复合词引申复合词形态理据复合词和语义理据复合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主要说明的是词语内部的两个构成语素A、B与整个词语C之间的语义关系,而后则是语言“象似性原则”在词汇层面的有力体现,如上面的“烛泪、云海、驼峰、流星雨、蘑菇伞”等。与语法不同的是,复合词是一种高度凝固的结构,其中象似的内容不可能像句子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hingstheywan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