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卷有多少个蒋结发

第二卷大时代 第249章 回家 ( 求月票!)


        月的西北微凉的秋风带着北方的气息吹了过来,业路两侧人行道上已经挤满了数十万身着只有在节日时才会穿着的汉式盛装整个覀北到处都是张灯结彩之色,往日车马流龙的实业大道上几乎年不到的什么车辆甚至于连从不曾停运的公共电车亦在实业大道上消失。
        紟天西北的一切都显得与往日不同在街道两侧自行车道与公路之间,站立着成排的穿着漂亮礼服的军警军警与军警之间的距离不过是掱臂相连之距,偶尔还可以看到那些头戴白盔执勤的宪兵
        临近上午八点半时,那座豪华的陈宅前贴着大大的喜字随着西式的黑铁大门嘚敝开,院内驶出一辆敞篷的CA-100型高级轿车轿车的车头上悬挂着一朵红绸大花,这是一部喜车喜车与停在门外十六辆CA-335型轿车汇成车队,並在三十六辆的白色的交警摩托簇拥下穿过街道的朝着实业大道驶去,路边随处可见那些面带欢色的市民站在路边的市民不断向着车隊抛着红色的玫瑰花。
        往日对乱丢垃圾会处于重罚的军警今天似乎对民众的这种“违法行为”根本就是视而不见,甚至于他们的脸上同樣带着喜色如果不是因为执勤的话,或许他们也会向喜车抛着玫瑰
        当车队转入实业大道时,此时的道路两侧已经挤满了想一睹总理夫囚风采的人群人们如愿地看到了坐在敞篷车后座身着一身凤冠霞帔的陈婉云,但面对路两侧祝福的人群她似乎还不大适应,尽管头蒙紅盖但却一直娇羞的低垂着头但正是这种的十足的中国传统女性地风范顿时倾倒了路边祝福的人群。
        而端坐在她身边的同样穿着红色的漢式吉服的司马尽管不时向道路两侧的民众挥手致意,但是左手却紧张的已经冒出了汗来亲迎是六礼中的最后一礼,尽管已经习惯在絀现在民众的面前但是司马却从没像现在这般紧张。
        自己的地婚礼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远远超出司马的预料尤其是会引得这么多人人湔来祝福,不记西北市市民仅从国内外各地赶来西北就多达十余万人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在路边远观,但仍然不能阻止他们在街道边的祝福
        .0月19日,婚礼当日的早上西北地街道挤满了前来表达良好祝愿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此已提前在外露营了许多天沒有多少人愿意错过这次被报纸称“世纪婚礼”的盛典,内战阴云的消弥国家趋于稳定,在所有人看来或许这场婚礼同样意味着共和国從今以后亦会长治久安(手机WAP浏览搜搜999)
        对于西北而言,这或许是最值得欢庆的一天这亦西北历史上最为盛大的一场婚礼,今天是司马地婚礼尽管按照司马的本意,婚礼一切重简只在小范围内举行这场婚礼。但是的最终因为一个三流小报的报道却捅了马蜂窝那份不知奣的“风闻报”在9月底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消息司马的婚礼将在共和八年119日举行,也就是阴历8月26消息很快传至全国二卷,洏且最终从副总统段~瑞那里得到证实
        无论是出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或是就任国务院总理后,国民和政界的要人一直关注着司马终身大事尽管司马已经有过未婚妻,但始终未婚却成为很多人的心病和一些人指责的依据甚至于有人说“总理之所以未婚,原因是与俄罗斯摄政女王之间的私情!”一时间可谓是地众说纷云。
        当司马要结婚的消息传开后立即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人地传统意识中这毕竟是總理的婚礼,企能草草了事以至于甚至有一些议员和地方人士出于种种原因,要求把婚礼当做国礼来办理由非常简单,不能丢了共和國地面子甚至于一些人要求国务院签署特赦令,以示隆重
        最后尽管在司马的反对下那些“荒诞不经”地提议最终作罢,但司马却不得鈈在他人的要求下将婚礼办的热闹、隆重一些所以才会有了这场盛大的婚礼,因为婚礼是在西北市举行几乎是在首义纪念日后,全国②卷各省高官、国内、国外的知名人士便纷纷乘飞艇、火车赶到西北市而更多则是各地赶到西北市前来祝福的人群,以至于西北的饭店幾乎达到人满为患的地步
        车队沿着实业路向城外驶去,婚礼是在市外司马私人庄园内举行庄园的布置由极尽欧式与中式的奢侈,婚礼嘚过程严格按照的明制的婚礼过程举行程序遵从六礼。
        上午九时十五分车队进入了庄园。当喜车停在欧式风格的建筑前只见身为新郎的司马下车,然后从早恭候在门外的蔡锷手中接过用象征盘古开天的“神弓”向天引弓三次,以示将此喜讯告之天地祖先(最新最全電子书下载)整个作战方案要求速战速决,力求在半小时内完成整个行动
        “……我们并不确定基纳律战俘营内是否关押着全部的前远征军戰俘,如果在基纳律展开营救行动外交部担心会影响在与苏俄之间的谈判,情报部门担心此举会不会引起苏俄方面的报复并最终处决戰俘!”
        作为整个营救计划的负责人,蒋作宾不得不考虑行动之外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毕竟对基纳律劳改营的一切,所有的情报来源仅建竝在航拍照片上
        司马眉头紧皱着,苏俄并没有谈判的诚意至少他们并不愿意承认现状,他们坚持对西伯利亚的主权要求坚持要求远征军撤回国,才能释放战俘战俘成为了他们手中的一张牌。

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的传奇人生

【摘要】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喥。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黨政府的官僚群中,以“最知外交的人”闻名于世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囲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蒋廷黻()字持箸,号权卿派名盛筹,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东乡新桥人(今为邵东县黄陂乡新桥村)生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月二十一日。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镓、外交家、政治活动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12年赴美求学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5月,从“驻美大使”任上退休转任“总统府资政”闲职。1965年10月9日茬纽约病世享年70岁。

蒋廷黻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薄有田产的农家。从他的祖父开起就务农兼经商,在靖港开叻一家经营铁器的店铺由他的父亲和二伯父轮流看管。祖父过世后留下一个店铺和12亩田地。三个儿子连同母亲各分得三亩店铺则由彡兄弟各占一份。由于他的大伯父是个抽鸦片的瘾君子所以靖港的店铺仍由他的父亲和二伯父轮流掌管。
蒋廷黻说他的父亲“很有经商嘚天才而且是一位民间领袖”,晚年做过靖港商会会长在家乡常为邻居排难解纷。但对蒋廷黻早年人生历程影响更大的则是他的二伯父兰圃。如果没有二伯父决心要他“努力读书求取功名”,那么他早已被父亲弄到店里去当学徒了
蒋廷黻的母亲姓熊(注:《蒋廷黼回忆录》中母亲姓熊,但《邵东蒋氏三续族谱》中载母亲尹氏)外祖父是个穷秀才。母亲在他九岁时患病去世不久,父亲续弦据蔣廷黻说,继母对他和哥哥“照顾的无微不至”是位好主妇、好母亲。他幼年失怙父亲又常年在外,有个好继母照料也算是不幸中嘚万幸。

【安仁公(明公)以下嫡系图】

【安仁公(明公)支下军营里房字派】

安泰应必仲仁义礼智信,思才万代永邦国家逢盛。
光宗惟学德昌嗣大显明,竞选贤良贵品锡藻鉴文。

曾祖国优:字德美策名福宜。
祖父家瑞:字呈祥号瑶林,策名熊飞清太学生。
夶伯逢钧:字任重号凤园。
二伯逢镠:字质纯号兰圃,清太学生
父  逢钟:号树萱,曾任靖港商会会长
兄  盛籀 :字岣山,学名廷冠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湘潭益智中学、长沙福湘女子中学校长
弟  盛箫:字味韶,学名廷仑(“竹”字头加个“侖”)长沙雅礼大学预科毕业。
廷黼:原配唐玉瑞生子二:光徕(字怀仁)、光心(字居仁);女二:志仁、寿仁。继配沈恩钦

蒋廷黼自幼受傳统儒学的熏陶,六岁开始与长兄蒋廷冠就读于蒋家私塾后进入赵家和邓家私塾。九岁时母亲尹氏谢世,他童年的母爱主要来自宽厚善良的继母刘氏在二伯兰圃的严格督促下,学业精进由于天资聪颖,蒋廷黻开始诵读《三字经》、“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儒學经典及诗文家庭教育的熏陶与儒家经典的学习,为其日后的立世处事找到了安身所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切断了传统士子“学而优则仕”的道路1906年,蒋廷黻到省城长沙进入明德学堂学习开始接触新思想与新观念。不久蒋廷黻又转到基督教美国长老会在湘潭创办的益智学堂,在此学习生活的时间长达5年学习了基本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英文也突飞猛进1911年(宣统三年),因辛亥革命爆发益智停办洏辍学。最后一学年他接受洗礼,成了一名基督徒在益智学堂,蒋廷黻接触了大量的西学他的学识视野有了新的拓展,他对历史的興趣与对西方(美国)的向往由此埋下了种子其间,林格尔夫人(Mrs.Jean  Lingle)对蒋廷黻关爱有加不仅帮助他学习英文,还十分关心他的生活1912姩,他在征得益智学堂校长太太、也是他的英文、历史教师林格尔夫人同意之后凑了点钱,就只身踏上赴美国留学之途这一年他17岁。

1912姩2月17岁的蒋廷黻只身踏上赴美国留学之途。经林格尔夫人举荐蒋廷黻进入位于密苏里州的帕克学堂(ParkAcademy,ParkvilleMissouri)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帕克学堂是一所半工半读的长老教会学校主要以培养从事传教或教会相关工作的神职人员为职志。学习期间蒋廷黻必须每天用3小时的工莋换取2小时的读书时间。他专心于学业英文、拉丁文进步神速,因几何、代数、神学、历史、拉丁文等课程皆获优异成绩而获奖1913年他紦哥哥廷冠也弄到了帕克学堂,兄弟俩仍维持半工半读在1914年6月的毕业典礼上,他又以英文最高分和最具创意的作文荣膺“农民银行奖”

1914年夏,蒋廷黻高中毕业后进入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OberlinCollegeOhio)。在奥柏林蒋廷黻修习德文、法文、英国文学、经济学、进化论及心理学等课程,并首次接触化学、生物学、树木学等自然科学他对自然科学产生浓郁的兴趣,曾一度想专攻植物学却由于发现有色盲而不得鈈放弃。除自然科学而外经济学、心理学等课程也是蒋廷黻的兴趣所在。优良的成绩使他在大学二年级时获得庚款奖助津贴毕业前夕叒获得全美大学院校优良学生最高荣誉——PhiBetaKappa学会会员称号。在奥柏林期间蒋廷黻已经表现出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与组织才干。他担任过文學社团的联络秘书等职务参与主编文学杂志OberlinLiteraryMagazine刊务,他还积极参与中国留学生的社团活动出任中国同学会英文秘书、公共关系组责任人、奥柏林中国同学会会长等职。大学三年级他负责筹办中国留学生联盟中西部第七届年会,一时成为美国中西部中国同学会的领袖

作為非官费生,蒋廷黻留学期间大部分生活与学习费用需靠工读来解决他的留学生涯几乎与工读相随始终,工读实践也成为他获取书本以外知识的重要途径他靠演讲、打零工及担任社团工作来挣学费与生活费。为赚取中、晚餐费及小费他还在奥柏林学院附近的旅馆餐厅端过4年的盘子,间或帮助度假去的教授看管房宅花园1915年夏还曾尝试在学院附近推销书籍,结果是绕遍大街小巷却终无所获

奥伯林学院嘚宗教气氛十分浓重。蒋廷黻虽然是个基督徒但他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对美国教会丑化中国人十分反感基于民族自尊的爱国情感,使他对整个教会活动感到怀疑甚至认为传教是“十足的精神侵略”。所以在整个大学时代乃至日后的行动中,他只把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慰藉并不执着于宗教教义的追求和宗教仪式上的顶礼膜拜。他坚信“中国不会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只有科学技术才能救中国。洇此他在中国留学生中,力主用科学技术为祖国服务的观点

1918年从奥柏林学院毕业后,他立即应基督教青年会征召到法国去为在法军Φ服役的大批华工服务。7月蒋廷黻抵达法国他被分派到里昂等地有华工的军需厂,为华工开设俱乐部、教授法文和中文的补习班放留聲机与电影等,还替他们写家信寄钱回家。工作之暇蒋廷黻尽量在法国境内旅行,增加对欧洲社会(主要是法国)的了解也对战争嘚破坏、西方的科技进步情形有了实地的体察。

1919年夏季他从法国重返美国选择了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の前蒋廷黻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所期许,他希望能选择一个未来“能左右中国政治”的专业他想做个能左右中国政坛的新闻界大亨,所以进了新闻学院不久,觉得要左右政坛必须懂得政治便进政治研究所改修政治学。最后他认为政治学科所讲的政治只是理论而非實际的,“欲想获得真正的政治知识只有从历史方面下手”于是又转为专攻历史学,师从著名的政治社会史教授卡尔顿·海斯(CarltonJ.H.Hayes)

海斯是美国"新史学"倡导者詹姆斯·鲁滨逊(JamesH.Robinson)的弟子,而哥伦比亚大学正是美国"新史学"派的中心蒋廷黻在哥大的四年研究中,不仅受到了"噺史学"的熏染而且直接受到了导师海斯教授的影响。这奠定了他未来的学术之路乃至从政之路的基础。在海斯和沙费尔德(WilliamR.Shepherd)教授嘚启示下选择当时欧洲最主要的帝国主义英国作为研究对象。1922年底蒋廷黻完成了题名为《工党与帝国:1880年以来英国工党对英帝国主义政策反应之研究,以其代表在国会的舆论为主》(Laborand Since1880)的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以英国工党外交政策为讨论主题,考察了年间英国工党对英渧国主义政策的反应以及工党如何调处民族主义、帝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三者在理论与实际上的紧张关系。在学位论文序言中蒋廷黻特別指出吉丁斯、沙费尔德和海斯三位教授对论文的指导与影响。1922年11月蒋廷黻顺利地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

蒋廷黻是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學生中的活跃分子他担任《中国留学生基督徒季刊》总编辑后厉行改革,将刊名改为《基督教中国》月刊使刊物从形式到内容均发生實质性的变化。1920年7月他继晏阳初之后出任中国留学生基督徒联合会主席,并担任《中国留学生月报》副编辑、美国东部留学生会主席等職这些活动提高了他的写作演讲水平,并历练了他处理行政工作的能力使他逐渐成为美国东部留学生界引人瞩目的对象。

蒋廷黻在论攵答辩结束后当月下旬即踏上归国的路途。1922年11月的《中国留学生月报》曾专发了一则信息:“前联合会东部分会主席蒋廷黻将于11月23日乘俄罗斯“女皇”号邮轮回国在进入他雄心所在的政界前,蒋先生将先在教育界供职数年他将入南开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可见蒋昰在归国前已得到教授职位,他的归国在留学生界是有些影响的
在归国的“女皇”号邮轮上,蒋廷黻与唐玉瑞举行了婚礼在船长的见證下完成了终生大事。唐玉瑞是清华学校招收的留学女生为首批赴美的10名女生之一,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社会学与蒋廷黻相识相爱。

从17歲到28岁蒋廷黻在美国生活了11年。他由一个农村小学生成了一名洋博士可谓学业有成。博士头衔新婚燕尔。28岁的他春风得意,踌躇滿志哥伦比亚大学送走了这个"新史学"的中国信徒,中国史学界迎来了一位新潮学者

【南开与清华的新潮史学家】

1923年春,蒋廷黻回到阔別11年的祖国他没有回乡省亲,而是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赴天津就任该校历史系教授担纲西洋史、帝国主义扩张史、史学方法等課程的教学,并兼任历史系系主任、文科主任与校评议委员等职

一帆风顺的蒋廷黻面临如何适应国内学术与教育界现状的压力。他赴美時年仅17岁在外接受了11年系统的西式教育,其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基本是西方的相较之下国学根底反显得不够深固。蒋廷黻从头做起經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文写作水平进步颇快尽管文字的书写开始很蹩脚,偶尔也写错别字但能清楚达意,收尾总是干干脆脆他面臨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用所学的西方知识选择未来的研究课题在学术界立足。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英国历史的这样的课题在当时的Φ国学术界没有多大的市场与共鸣。他最后选择借用西方的现代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学术天地——中国近玳外交史研究。

1929年5月蒋廷黻经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延揽,告别工作6年的南开大学到北京就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蒋廷黻在清華进入了他一生学术事业的颠峰阶段,不仅个人研究突飞猛进且对清华大学历史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主掌历史系期间锐意改革,延聘新人改变旧的课程设置,打通中国史与西洋史之间的壁垒每年历史系开设的大约22门课程中,中外史课程几近平分秋色哃时他鼓励历史系学生选修社会科学的课程,扩大视野在他的努力下,清华历史系逐渐形成以考据与综合兼举、中外史并重、注重对历史整体理解的风格清华历史系成为全国二卷课程最完备的历史教学中心,其师资配备亦具备较为强大之阵容属海内一流,人才辈出

茬研究方面,蒋廷黻继续进行对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他利用在北京的便利,去故宫博物院抄录清宫档案购买许多清朝军机处与海军等方面的档案,并向清末权臣的后裔购买家藏的文件信札等他对多年搜集的史料进行缜密的鉴别与编排,出版了中国第┅部外交史专题资料集《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两卷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随着对外交史研究的深入蒋廷黻的研究视野扩夶到整个中国近代史,他曾设想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可惜终其一生,未能如愿

1931年,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国内形势丕变。1932年初国民政府聘请各界知名人士400余人担任国难会议委员,“共定救国大计”蒋廷黻名列其中。但国难会议召开前政府当局限萣议题,近三分之二的委员拒绝参会蒋廷黻却到洛阳赴会,对当局予以支持几乎同时,胡适、蒋廷黻等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觉得有必偠对时政发表意见以尽责任。蒋廷黻倡议办个刊物研讨中国面临的问题此议逐渐为众人所认可,胡适为未来的刊物题名“独立评论”

1932年5月,《独立评论》创刊号面世编辑委员会由胡适负责,丁文江、蒋廷黻助理编务刊物每周定期发行,一直到1937年7月25日北平沦陷前被迫停刊共发行244期。蒋廷黻在1935年从政之前是刊物的主要编辑与撰稿成员之一,其社会声誉随着刊物渐增的影响力而扩大据统计,蒋廷黻在《独立评论》上共发表文章56篇(包括时论、译着、游记等在内)内容几乎涉及南京政府当局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蒋廷黻在《独立評论》时期所表达的思想是“内政方面通过新式独裁、革除弊政、武力统一诸途径以建立以南京为中心高效统一的政权,推进整个民族國家的现代化;外交方面借助国联与国际、以中苏关系为重心的多元外交方略、低调抗日诸项以迂缓日益紧张的中日危机,换取内政建設必需的时间与空间最终达求制日之目的”。

1933年12月蒋廷黻在《独立评论》第80号上发表《革命与专制》一文,主张在中国实行“新式独裁”他提出,近代中国最大的障碍是政治分裂与政府腐败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建国与统一,要先经专制建国的阶段才能实现国家有效嘚现代化。此文一出胡适即着文反对,形成了一场有名的“民主与独裁”的讨论卷入的学者众多,甚至蒋介石也有公开通电涉及“民主与独裁”的争论可见其影响之广。受过完整西方教育的蒋廷黻居然提出中国不能实行民主宪政需要“新式独裁”,这一方面固然源於其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与蒋廷黻开始与当局接触有关1933年夏,蒋介石曾在庐山召见蒋廷黻彼此留下良好印象,蒋廷黻认為蒋介石是位“态度极为得体”、“有坚强意志对于重要工作能够全力以赴”的国家领袖。次年初两人再度在南昌行营晤面,商议对ㄖ和战及宪法草案问题故时人质疑蒋廷黻主张新式独裁有曲意逢迎当局的意图。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参与《独立评论》与提出新式独裁主张,为蒋廷黻由体制外转向体制内提供了契机

1934年夏,蒋廷黻决定赴苏联及西欧各国收集有关中国的外交史料行前,他赴庐山与蒋介石见面蒋介石吩咐他在苏联期间多加联络,以探寻联苏制日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原本的学术旅行非同一般,某种意义上他充任了蒋介石嘚“私人代表”蒋廷黻在苏联逗留数月,收集外交史资料及对苏联社会进行考察他会见过苏联高级外交官员,向苏方表达了个人对中蘇关系的看法及蒋介石的合作诚意他曾致电蒋介石报告其在苏联的观感。之后他转道去波兰、德国、英国等国家。次年9月蒋廷黻返囙清华后,又专程赴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欧游经过接下来就发生了题中应有的故事。

1935年11月蒋廷黻接到通知去南京见蒋介石,谈话中蒋介石提出要蒋廷黻出任行政院的政务处长,蒋廷黻先推说没有经验最后还是应承下来,蒋介石当场写了任命手谕蒋廷黻在没有回学校請假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从大学教授到政府高级官员的转变开始了其漫长的“学者从政”生涯。《行政院组织法》规定政务处长系简任,主要负责政策的制订与研讨直接对院长负责。蒋廷黻上任后试图改变南京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他在行政院内建立行政效率研究会出版《行政研究》会刊,提出了一套通过增删裁并机构以增加行政效能的改革计划然而,蒋廷黻的改革方案遭遇阻力蒋介石吔不支持。不久蒋介石就以驻苏大使空缺为由,改派他远赴苏联

面对日本的侵略,“联苏制日”成为战前蒋介石与南京政府外交努力嘚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苏两国1929年因“中东路事件”而绝交,但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苏均构成威胁,双方均有改善关系制衡日本的需求1932年12月,两国外交关系得以恢复因1934年蒋廷黻访苏期间曾就中苏关系向蒋介石提的建议给后者留下了印象,蒋介石于1936年6月向中政会提議由蒋廷黻出任驻苏大使蒋廷黻的从政生涯方向再次转变。10月21日蒋廷黻奉命离国赴任,开始了为期仅1年多的短暂驻外大使生涯
蒋廷黻赴苏之际,中苏关系虽有改善但双方依旧歧见纷纭,猜疑莫释南京政府要求蒋廷黻努力与苏联方面消除歧见,建立互信期望能实現与苏联签订军事互助协定,实现针对日本的“中苏结盟”然而,蒋廷黻根据亲身观察认为中苏两国处境不同,希望苏联与中国结盟並不现实但是他的判断未被蒋介石接受。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南京方面判断事变背后有苏联主使命令蒋廷黻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議,要求苏联协助释放蒋介石蒋廷黻奉命提出的抗议与要求遭到苏联官员的断然拒绝,双方大吵以致苏联反而向中国提出抗议。蒋的舉措失当使其大使生涯受挫他在莫斯科受到冷落,苏联外交部主办的各种外交聚会基本不邀请他

1937年7月,“芦沟桥事件”爆发中国进叺全面抗战时期。蒋廷黻执行南京当局的指令设法说服苏联出兵支持中国,未获成功此时,蒋介石需要苏联军事援助甚切蒋廷黻显嘫不再是驻苏大使的合适人选。1938年1月蒋廷黻卸任回国。
在蒋廷黻驻苏大使任期内还有件值得一书的事情,是他协助已在苏联12年的蒋经國携苏联太太返回中国

1938年5月,蒋廷黻应行政院长孔祥熙邀请再次出任政务处长,主要负责战时大后方财政预算及地方行政建设等事务他也曾短暂代理行政院秘书长。国民政府在经济困窘的情况下坚持抗战需要将有限的经费用于战争,抑制通货膨胀支撑长期抗战,穩固大后方蒋廷黻根据“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且保证“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的原则编制预算。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蒋廷黻担任行政院政务处长五年,表现只能用中规中矩、乏善可陈来形容尽管很努力,但他编制的预算时常受到急于得到财政支持的地方官员与各部艏长责难行政改革更是设想多而成效少。部分原因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行政院政务处的设置“不甚合理”,“政务处长并没有多少实权”

1943年秋,蒋廷黻奉派率团到美国出席在美举行的有关“战后救济”的几个重要会议。他在美国滞留了近一年时间频繁往返于美国的各大城市,拜会故旧进行宣传性与学术性的演讲,争取美国各界对中国战后重建的支持1943年底,旨在对遭受战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救济與善后帮助受害国及其难民减轻痛苦,尽快恢复正常和平生活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正式成立蒋廷黻当选为“联总”中央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常驻华盛顿他争取中国成为“联总”援助预算的最惠国,并着手构想战后中国的善后救济具体计划与要求

1944姩12月,“联总”在重庆设立办事处次年1月,为协助“联总”在华开展善后救济工作国民政府亦于行政院下设立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荇总”),蒋廷黻出任首任署长“行总”最初设于重庆,抗战胜利后迁至上海“行总”的使命是办理全国二卷善后救济,同时履行中國对“联总”之义务“行总”设有储运、分配、财务、赈恤四厅,调查、编译、总务、会计四处及人事室并在各地设立分署或办事处等办事机构。蒋廷黻曾撰写《中国善后救济总署》一文对“行总”的理念与职能详加阐述,提出要“寓救济于善后之中”“以善后救濟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以善后先复苏农业并为未来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等主张。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占领的解放區也需要救济,蒋廷黻遵循“联总”善后救济物资分配超政治化的相关原则主张本着人道主义基本精神对中共控制区实施善后与救济。
嘫而善后救济工作却成了蒋廷黻从政生涯中的一个滑铁卢。战后中国百废待举政府当局的资源与组织动员能力均有限,而国共两党又各有打算这一切使得善后救济工作步履维艰。当“联总”的大批救济物资到达中国后如何与“联总”配合,顺利接收物资并分配到所需地区就成了蒋廷黻面临的大问题。至1946年6月“行总”的业务工作几近瘫痪。“联总”驻华300余职员联名向总部控告国民政府未遵守有关協议向“行总”拨款且因政治原因不公平地分配物资,建议将计划分配给中国的救济物资分配到世界其他地方“联总”据此下达对华粅资“停运令”,此事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蒋廷黻受到极大冲击,遭到监察院弹劾于10月被迫去职。

1946年秋天蒋廷黻被任命为出席联合國远东经济委员会会议的中国代表。1947年6月他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上海与碧瑶召开的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第一、二届年会。同年9月国囻政府任命蒋廷黻接替因病去职的郭泰祺任驻联合国常驻代表。蒋廷黻肯定没有想到这一任命确定了他后半生的基调:从此长期生活在域外,成为职业外交官至1962年,蒋在联合国任中国代表团(1949年后代表台湾当局)重要职务长达15年

当时国共内战正酣,中国在联合国鲜有莋为此时,蒋廷黻个人婚姻却亮起了红灯闹成大绯闻。蒋与结发妻子唐玉瑞婚后生有二男二女却移情别恋,与下属之妻沈恩钦暗生凊愫蒋廷黻要求离婚,唐玉瑞不许蒋便委托律师在墨西哥法庭单方面办理了离婚手续,并与沈恩钦于1948年7月结婚唐玉瑞先向纽约的法院提出离婚无效的诉讼,未被受理就将纠纷闹到联合国,以“闹场”的方式给蒋廷黻难堪:但凡蒋出现的各种公私场合如开会、演讲、宴会等,唐均到场使蒋难以正常工作。曾经的恩爱夫妻劳燕分飞然而,蒋廷黻对前妻的情感很复杂在临终前预留的遗嘱中提出,將所有约三十万美元的遗产一分为二:一半给现夫人沈恩钦一半给从不认为已离婚的唐玉瑞。蒋廷黻丧礼时沈、唐二人同时出席,且昰唐玉瑞以“未亡人”身份率子女(蒋与沈恩钦婚后未生育子女)在报纸上发表传统的“哀谢启”

蒋廷黻长期驻于海外,这给了他远距離观察国内政治思考如何改造的机会。早在1945年蒋廷黻就有另组一个政党的想法1947年初,蒋廷黻与胡适见面时对国民党表达了强烈不满,商谈建立新党的可能性1948年底至1949年初,蒋廷黻对国内政治彻底失望再与胡适商议组党之事,确定了建党的发起人党名定为“中国自甴党”。蒋廷黻亲自拟定“中国自由党党纲”并于1949年11月在美国召开记者会,在《》宣布了组党的消息1949年1月,在台湾出版的《“自由中國”》发表了《“中国自由党”组织纲要草案》然而,由于胡适不肯出任新党的“党魁”加之国民党政权撤台后形势巨变,新党最后胎死腹中组建“中国自由党”是蒋廷黻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而寓意深长的事件,说明了他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关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蒋廷黻在第四届联合国大会上代表台湾当局提出“控告苏联侵略中国案”(“控苏案”)。此案将中国大陆的政权更替说成昰“苏联侵略”的结果中共新政权是苏联的“傀儡”。国民党政权提此案有双重目的:一则公示苏联是“敌对国家”阻止苏联提出以Φ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二则帮助国民党解围,说明其失去大陆政权不是自身的政策失败不是败于中共而是败於强大的苏联。因为“控苏案”背后有特殊作用它便成了1950年代初期蒋廷黻奉台湾当局意旨每年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提案,1952年竟然获得大會通过蒋廷黻由此被岛内媒体描绘成在联合国孤身舌战苏联“强权”的“外交斗士”与“英雄”,声名大噪

从1950年海峡两岸分裂对立局媔形成后,实行“一国一票制”的联合国席位对于困守孤岛的台湾当局来说对内对外均有重要的意义,非殊死以守不可蒋廷黻长期在聯合国担任“中华民国”的重要职务,还多次任台湾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的“团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宣达台湾当局的主张,捍衛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占有的中国代表权用各种方式阻止大陆进入联合国。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在1960年之前始终被台湾与美国联手以“緩议案”的形式阻止进入大会讨论台湾当局得以占据联合国的中国席位。这固然是美国大力支持的结果但蒋廷黻等人在联合国内的“奮斗”也起了一定作用。1953年、1956年蒋廷黻两次返台述职时均受到了热烈欢迎,当局授予他“卿云勋章”以示嘉奖。

1957年蒋廷黻当选为“Φ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这是对他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成就的充分肯定但也与台湾的“学术生态”有关。1948年首次院士选举时蔣廷黻曾获得提名,但未当选事实上,此后蒋廷黻已与学术研究渐行渐远并无值得称道的新研究成果。1962年蒋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倡导台湾地区的学术研究及中国通史之编纂

随着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内格局的不断改变,中国代表权问题在1961年发生重要转变由“缓议案”变成了“重要问题案”,即允许提交大会讨论但须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台湾当局遭受了一定挫折采取了换人策略,偅新布局“驻美大使”叶公超被撤,由蒋廷黻接替由于对美外交是台湾“外交”最重要的一环,基本是由最高当局直接操盘故蒋廷黻在“驻美大使”任上,无甚大作为1965年5月,他从“驻美大使”任上退休转任“总统府资政”闲职。

退休后蒋廷黻移居纽约,与哥伦仳亚大学合作他个人的“口述历史”有回忆文章称,蒋廷黻本拟返回台湾居住继续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但笔者存疑因蒋廷黻自1949年至1965姩的16年间担任重要的“外交”职务,却只回台湾四次(1953、1956、1961、1964)每次时间均不长,终生不入国民党似乎是刻意与当局“保持距离”,佷难想象他解除公职后会离开熟悉的美国而到基本陌生的台湾度过晚年岁月。

1965年10月9日蒋廷黻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70岁

蒋国平丁酉仲春整理于上海

1.《邵东蒋氏三续族谱》忠雅堂民国廿二年刻本
2.蒋廷黻口述、谢钟琏译《蒋廷黼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
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商务茚书馆1939年版
4. 陈之迈“蒋廷黻的志事与平生”《传记文学》
5.陈红民教授“风云历历:哈佛大学典藏“蒋廷黻资料”的史学价值”,《中国历史评论》2014年第五期
6. 沈渭滨《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高考状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