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为什么iphone8人脸识别别

苹果新机人脸识别功能 这五大背后力量我预见到结局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是时候感受中国消费升级的力量了。曾几何时,苹果手机一度作为身份的象征,是人们不顾自身收入水平追逐的重要标签产品。但此轮消费升级明显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品味。
  盼望着,盼望着,果粉们终于等来了iPhone的新品发售。
  相比于iPhone 7在创新设计上的让人失望,iPhone8和iPhone X在创新设计上带来了惊喜,相应的,售价也不菲――最高配的iPhoneX抢先购买价在1万元左右。
  但在笔者看来,即使乔布斯再生、售价再高,iPhone新品在中国市场也难续往日辉煌。原因无他,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再也不是苹果和三星“两强争霸”的时代了,华为、OO、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正持续崛起,其背后有着从宏观到产业、从企业到消费者层面的五大喜人变化。
  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剧烈变化
  从整体手机市场(包括非智能手机)来看,国内品牌的产量已经足够多了(参见图1)。在智能手机领域,国产品牌全面崛起:根据腾讯,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累计激活量约6.6亿台,其中,OPPO的占比达到了13.45%,超越华为(12.4%),成为2016年出货量最多的,vivo占比达到11.1%,排名第三。而苹果手机的出货量仅为3.3%,与其他主流品牌相比下滑严重。
  在安卓市场上,三星地位同样遭遇下滑。2016年TOP10手机品牌中,三星被国产品牌围剿。华为以18.6%的占有率排名第一(参见图2),OPPO、小米和vivo分别以16.1%、15%和13.6%的占有率排名第二、三和四位。三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为8.6%。排名后5位的分别是魅族、金立、海信、联想和(002251,)。
揭秘国产品牌崛起的背后力量
  国产品牌的持续崛起,背后有着从宏观到产业、从企业到消费者层面的五大喜人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悄然改变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
  (1)消费品味悄然变化
  是时候感受中国消费升级的力量了。曾几何时,苹果手机一度作为身份的象征,是人们不顾自身收入水平追逐的重要标签产品。但此轮消费升级明显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品味。消费升级不止简单的收入水平提高,还有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不再过度关注品牌和炫耀式消费,而是注重自身体验。同时幅员辽阔的地域分布赋予了中国消费的多样化,在大品牌和奢侈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更高性价比的轻奢品牌和快时尚品牌快速崛起。相对于国外品牌,国产智能手机更加受益于这一趋势。
  (2)产业政策终有成效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的典型产业政策,它主要指通过限制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同时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这两个政策有着较大争议,但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却通过这些政策得到了产业升级和市场的壮大。面对强有力的鼓励政策和巨大的本土市场,多年的培育终于在近几年展现出积极效果,我国国产手机品牌初具实力,开始有能力和国外巨头正面竞争,甚至逐步开始走出去。
  从全球出货量来看,国内品牌正处在赶超的路上。尽管从绝对份额上来看,苹果和三星份额仍然较大,但通过这几年的纵向比较可以发现,苹果和三星地位下滑,多个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参见图3)。其中,华为在欧洲市场、一加手机在美国市场、金立等国产品牌在非洲市场、OPPO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均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销售业绩。
(3)竞争策略贴近实际
  在产业组织学中,智能手机属于较为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异化是这类市场中重要的竞争手段,旨在创造与其他产品的差异,获得细分市场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构筑了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形成。而产品差异化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取决于其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
  产品差异化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差异化两种策略,垂直差异化是指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水平差异化是生产出与竞争对手具有不同特性的产品。无论是哪种差异化,国产品牌的表现都要比国外品牌好。
  例如,垂直差异化方面,苹果和三星只覆盖高端手机市场,价格昂贵,而OPPO、vivo等手机品牌却走着“称霸县乡镇”的“野路子”,通过踏实的线下渠道铺垫,完成对中低端市场的占有。水平差异化方面,华为有针对性地研制商务化产品;OPPO和vivo主打拍照和音乐功能;小米更是实行高中低端的全档次覆盖,不断推出新型号(参见图4)。
(4)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以前,多数国产手机品牌的芯片、镜头等核心部件仍然产自国外供应商,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水平尚较为落后。但时代在变迁、在发展,国产品牌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提升。以华为为例,其研发投入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研发强度超过了苹果(参见图5)。看到华为靠研发投入取得的成就,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也渐渐认识到,持续的业绩增长来自持续的研发投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产手机已经在降低成本、优化生产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和的自给自足。
(5)爱国情怀逐渐升温
  一部《战狼2》点燃了民众潜在的巨大爱国情怀,纷纷去影院支持该电影,其票房也一路飙升,成为中国影史冠军。但这一切都是基于电影质量的保证,之前那么多主旋律电影,票房就不尽如人意。同样,在手机市场中,“打铁还需自身硬”。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永远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
  就手机产业而言,现今的国产手机的质量和档次,与国外高端产品的差距越来越小,有些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科技含量甚至超过了国外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情怀似乎就能够发挥起作用来了。质量和档次相差不多的产品,为什么不支持一下咱们自己的品牌?华为等企业在国内的销售和口碑一路攀升,也验证了这种爱国情怀不可小觑。
  国产品牌发展依然长路漫漫
  最后,需要申明的是,本文要说的并不是苹果和三星就此在中国市场的没落。恰恰相反,长期来看昔日两大霸主尚未显现出丝毫的颓势。苹果依靠其独特的产品黏性,依然拥有大量拥趸,其产品本身拥有着明星属性;三星也推出了爆款新品Galaxy S8,并且在技术和体验方面重拾优势。中国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但是,即使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还是顽强地完成了转型和升级,成功争取到了市场地位。未来在上述五大力量的持续推进下,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将在各个细分领域取得更加全面的成功。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司倩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6.3%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60 天可投金额 265,060 元8.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70 天可投金额 367,000 元8.5%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365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
这个钱包能赚钱
7日年化收益3.21%iphone x 人脸识别真的你看一眼就付款?怎么可能!
昨天iPhone X发布之后,调侃iPhone X的段子非常多,比如趁你睡着偷偷解锁你的手机、劫匪直接用你的面部识别转账等等。
  昨天iPhone X发布之后,调侃iPhone X的段子非常多,比如趁你睡着偷偷解锁你的手机、劫匪直接用你的面部识别转账等等。事实上,这些调侃的段子大都是把iPhone X的Face ID当做是普通的人脸识别来黑的。事实上,苹果的技术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已经解释过,除了人脸识别之外,iPhone X的Face ID还自带红外以及眼球追踪等,至少在睡着的时候,别人是无法解锁的。  那么,看了一眼女朋友的手机就得乖乖付款,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正确答案同样是没有可能。  外媒已经确认,Face ID只能同时存储一张面孔。所以,你女朋友的手机里只会有她自己的面孔信息,无法通过其他人的面孔信息进行付款。  广大男同胞们此时可以淡定一下了,你们今后不用东躲西藏、携带面纱过日子了。  当然,如果你你女友拿走了你的手机,并成功解锁,最后成功套路了你,这种事情就当是秀恩爱了。iPhone X人脸识别好用吗 iPhone X国行首发上手
时间: 8:30:44来源:作者:佚名(0)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这段援引自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说的话曾经引来无数解读和引用,然而如果以iPhone这条产品线做标准,似乎这几年苹果早就把其扔到了某个弃置仓库。今天旧话重提,因为iPhone X。虽然在外界看来“异形全面屏和正面指纹识别极有可能是一次仓促上马”,但同时“颠覆和习惯本就是一体两面”,而iPhone X究竟是两者中的哪一个?这篇上手体验或许能找到答案。iPhone X外观:争取用三段话解决全面屏会带来更好的手感,而当苹果愈发圆润后,这优势则更为突出。虽然下半年打着全面屏旗号的产品不少,但能把握感控制在如此圆润的程度,可能也只有三星S8系列和小米MIX 2全陶瓷版本能与其相提并论――这是iPhone X在刚刚上手时给人的感觉。iPhone X正面体现了全部iPhone X的技术创新,也同样收割了最多的吐槽,就体验这段时间来说,外观问题有这些:- 异形全面屏给苹果留下了八颗传感器的炫技机会,但让各种显示都不太规整;- 底部显示因为没有指纹按键通透不少,但横着的那一条在亮屏以后又有些破坏整体画面;- 全面屏虽然都这么叫,但仔细看黑边区挺宽(据说是为了防跌落)。总之突破和不完美都有,不过如果站在个人角度表达,X的正面颜值很高。背面苹果重归玻璃阵营,并且给这块玻璃追加7层镀膜,白色配色甚至有“贝壳光泽效果”,然而这仍然抵挡不了竖排镜头在美感上的妥协(前置镜头、感应器和传统后置镜头位置冲突),或者说丑。不过补救办法还是有的――买黑色iPhone X,整体感和润泽度会提升很多。Face ID:生物识别技术新时代Face ID(中文名:面容ID)是此前讨论最多但却最无法下结论的部分――因为曾有无数安卓厂商尝试过面部识别,但基本技术原理的不同,让iPhone X和“其他手机”在体验上也不一样。具体来说苹果用红外结构光构建了一套微型3D面部识别系统:投射器加接收器,让红外扫描到了人脸部的3D表面。这套技术突破了目前面部识别两大难题:3D结构光可以解决平面识别的安全问题,并且大大提升识别角度――你可以用一个很诡异的角度解锁。其他手机需要你把面部调整到和镜头较为垂直的位置。这当中解锁体验会有明显升级。iPhone X并且显而易见:红外光不会受到环境光的明暗干扰,深夜解锁不会降低解锁速度和准确度。这是硬件带来的两个明显突破。但说到体验,则是硬件、系统甚至是不同使用场景的配套组合。举个例子:手机震动收到一条信息,如果是机主本人拿起手机会直接显示那条信息;但如果是别人拿起手机,手机会识别面部数据,而这条信息也就不会显示。类似于这种“一步到位”的交互升级还有不少,只是现场体验时间不多我们并不能一一列举。当然作为新技术,大家更关心安全问题。1 闭着眼睡觉,钱被媳妇刷走?不会,它要识别眼睛位置,必须睁眼;2 被照片骗过去?不会,它是红外深度图像,不是二维的;3 被面具骗过去?不会,苹果与好莱坞合作,做了很多面具来训练A11的神经网络防止欺骗;4 化妆识别不了?不会,它能甄别面部的微小变化,包括摘掉眼镜;5 担心晒黑了识别不出来?不会,面容ID采集的是深度信息,跟颜色关系不大;6 担心戴着眼镜识别不出来?不会,只要它不阻止940纳米的红外线穿过;但墨镜确实有可能导致识别失败,跟镜片颜色深浅没关系,主要是看它会不会阻碍940纳米波段的红外线。7 担心自己吃胖了面容识别不出来?不会,A11仿生芯片会学习你每天脸部细微变化并记录下来,只要脸部没有巨大变化就可以;通过这块你不难发觉:Face ID并不是一把恒久不变的锁,它重点还表现在自我学习进化:如果机主今天把络腮胡子刮了,它会迟疑一段时间,觉得这个人似乎是机主但不确定,这种情况下会要求输入密码,并记录机主没胡子的样子;但如果机主媳妇直接用密码解锁了,它也会知道这个人跟机主完全不像,不用学习记录她的面容。当然,Face ID会有一定局限性,比如长得很相似的双胞胎有可能误认,13岁以下儿童也不建议使用,因为他们的面部特征还没有发育成熟。iPhone X以上是这次我们关于iPhone X在Face ID上的体验。由于外界对新技术缺乏信心,也有可能是出于对习惯的迷恋,此前曾有不少传闻称苹果将在下代产品重启指纹识别――屏下指纹。但仅从成熟度来考虑,这样的担忧现在看来有些多余。关于UI:吐槽刘海之外,还有新话题尽管苹果在“刘海”区域放下了多达八颗传感器,可以说新机大量改变均出于这一区域(当然A11仿生芯片仍旧是核心),但似乎人们仍旧把吐槽毫无保留的送给了这块异形切割屏幕。事实上此前不少iPhone X真机UI曝光图显示,应用在刘海区域的显示都不够完整:- 竖屏情况下:有些应用只使用屏幕一部分空间,刘海和刘海周边区域被闲置(适配不完整);- 或者利用了整块屏幕显示区域,但刘海直接遮挡了一部分显示(仍旧是适配不完整的问题);- 当然就算是完美适配,从目前的解决看,仍旧是“刘海左右显示时间通知等相关信息,刘海左右相当于通知栏”;- 横屏下这个问题更尴尬,不像竖屏刘海左右可以用来当做通知栏:横屏下刘海注定会遮挡一部分显示空间(现场我们使用苹果自带播放软件,在完美适配后仍旧没有给出新解决方案)。虽然我们不担心iOS生态应用适配速度,但遮挡显示问题,会一直伴随这款产品。吐槽之外,苹果迈进了交互新时代,为什么这么讲:我们还得从很久以前说;早到Windows Phone和Lumia还算得上是真旗舰、智能系统,你还能想起webOS那阵子。手势区域和如今iOS的底部处理神似那时候触屏手机也还在普及之中,智能机还在单点触控和多点触控的进化中;也是在那个时候,OS曾经出现过以点按为核心代表的iOS以及Android,并且还有以滑动为核心的webOS。前者所见即所得很直观、后者需要的按键更少,同时手势滑动也体验更顺畅。最终之所以点按操作逻辑被普及,除了硬件相关,还有一点――用户入门门槛相对更低。不过这一代你能看到苹果在UI上的大调整:- 右上顶部下滑唤出控制中心(新)- 中间顶部下滑唤出通知栏(新)- 底部上滑返回桌面(新)- 底部上滑长按唤出后台多任务(新)总之正面没有指纹,也同时没了实体按键;这让新iOS操作逻辑都整体往滑动迈进,而点按+实体键则留给了此前一个时代。虽然可以预见初期仍旧有一部分用户会觉得有习惯问题,但这其实已近开始宣布了“全面屏+手势滑动”的新时代。另外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断――下代产品并不会有指纹识别这种倒车模式。硬件:拿iPhone 8P做参考由于现场时间有限,我们并不能对iPhone X的性能表现做具体测试。同时A11仿生芯片另一大特性是长期使用后的优化,所以在性能上这次不得不一笔带过。不过由于iPhone X和iPhone 8 Plus有着相似的处理器+RAm组成,所以我们可以拿iPhone 8 Plus的跑分测试做参考:“这款处理器为64位6核CPU,含2个小核和4个大核,GPU则是3核心设计。该芯片拥有六个核心和43亿个晶体管,对比苹果A10 Fusion,4个大核的速度提升最高可达70%,两个性能核心的速度提升最高可达25%之多。”先来说跑分,这次iPhone 8是2GB RAM配A11仿生芯片,iPhone 8 Plus则是3GB RAM。体现在跑分上,后者的多核成绩略微高一点。iPhone 8和8 Plus跑分对比这个成绩与发布会上菲尔席勒讲到的提升25%和70%吻合,不过比起A7之前动辄性能翻番来说,也可以看出,在历经几年大跃进式的提升时候,苹果也放慢了单纯性能提升的脚步,把重点划在了能耗比(10纳米),机器学习,以及GPU提升上――在抛弃了多年合作厂商Imagination之后,苹果自己设计的GPU性能比上代提升30%,也是AR和AI的需要。手机点评:先来回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我们并不能超验地认知到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比如你也不知道“更好用的手机应该什么样”。在这方面苹果依旧是行业最主要的推动者,尽管初期必然会伴有争议和学习成本增加。接下来则是产品上的一些细节,iPhone X正面带来了新视觉,提升了屏幕利用率、改变了交互逻辑;基础体验上充电应该会更快(毕竟理论快充还是有效的,只是充电套装可能要400元人民币左右),作为一款小尺寸iPhone续航则和Plus版接近,这些都是好事。售价虽然被默认接受,但仍旧是一大问题。毕竟如今看来iPhone 8更像是前几年iPhone SE的定位(这一代的配置,上几代的外观),正牌旗舰如果长期维持在万元水准,我觉得苹果以后还要加上“奢侈品”这个标签。而这样会不会把一部分用户拒之门外,我们也不得而知。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苹果新机人脸识别暴露隐私?现实是Face ID只支持识别一张脸
Face ID是iPhone X的一大卖点
  凤凰讯 据PhoneArena北京时间9月14日报道,苹果推出Face ID后,网上出现了大量拿它开涮的内容,各路专家也纷纷鼓噪,称苹果的人脸识别系统可能会带来隐私问题。不过,现实是Face ID只支持识别一张人脸,因此想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iPhone X可没那么容易。
  与Face ID相比,此前的Touch ID就方便的多,它可以录入5个指纹,除了你自己的双手,其他录入了指纹的用户也能轻松打开你的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数字密码,iPhone X只给用户准备了Face ID,这也给其他人使用你的手机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在三星旗舰Galaxy S8和Note 8上就没有这些问题,三星准备了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当然,现在我们还没亲自见识过Face ID的厉害,不过发布会上苹果高管费德里奇演示时出现解锁失败确实有够尴尬。如果未来苹果不开放更多人脸识别的权限,那么可以想见,其他人拿着手机放在你面前解锁的场景会成为一种新常态。(编译/吕佳辉)
(责任编辑:娄在霞 )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苹果新机人脸识别暴露隐私?现实是Face ID只支持识别一张...》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普通登录手机动态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动态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第三方账号登录
手机号码/注册邮箱/注册
发送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已有账号,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
已有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部识别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