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z370F内存问题有数为FCH,表示成十进制整数为

第一部分 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 3 第1章 计算机基础 .................................................................................................................. 3 1.1 学习指导 ...................................................................................................................... 3 1.2 单项选择题 ..................................................................................................................... 3 1.3 判断题 ............................................................................................................................... 6 1.4 填空题 ................................................................................................................................ 6 1.5 简答题 ............................................................................................................................... 7 第2章 微处理器 ...................................................................................................................... 9 2.1 学习指导 ........................................................................................................................... 9 2.2 单项选择题 ...................................................................................................................... 10 2.3 判断题 .............................................................................................................................. 15 2.4 填空题 .............................................................................................................................. 16 2.5 简答题 .......................................................................................................................... 18 第 3 章 80x86 指令系统 ............................................................................................................. 21 3.1 学习指导 .......................................................................................................................... 21 3.2 单项选择题 ...................................................................................................................... 23 3.3 判断题 ........................................................................................................................... 28 3.4 填空题 ............................................................................................................................. 29 3.5 简答题、 ....................................................................................................................... 33 3.6. 分析程序题 .................................................................................................................... 39 3.7 编程题 ........................................................................................................................... 41 第四章 ............................................................................................................................................ 44 4.3 判断题 ........................................................................................................................... 50 4.4 填空题 ........................................................................................................................... 52 4.5 简答题 ........................................................................................................................... 62 4.6 分析程序题 ................................................................................................................... 74 4.7 编程题 ........................................................................................................................... 82 第 5 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技术 ........................................................................................ 114 5.1 学习指导 ..................................................................................................................... 114 5.2 单项选择题 .................................................................................................................... 115 5.3 判断题 ......................................................................................................................... 118 5.4 填空题 ......................................................................................................................... 118 5.5 简答题 ......................................................................................................................... 120 5.6 应用题 ......................................................................................................................... 122 第 6 章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 131 6.1 学习指导 .................................................................................................................. 131 6.2 单项选择题 ................................................................................................................. 131 6.3 判断题 ......................................................................................................................... 135 6.4 填空题 ......................................................................................................................... 136 6.4 填空题 ............................................................................................................................ 137 6.5 简答题 ......................................................................................................................... 138 第 7 章,简单接口电路设计 ...................................................................................................... 145 7.1 学习指导 .................................................................................................................. 145 7.2 单项选择题 ................................................................................................................. 145 7.3 判断题 ............................................................................................................................ 146 7.5 应用题 ......................................................................................................................... 146 第 8 章 可编程接口技术 .......................................................................................................... 1521 8.1 可编程计数器
........................................................................................ 152 8.1.1 学习指导 ....................................................................................................... 152 8.1.2 单项选择题 ................................................................................................... 153 8.1.3 判断题 ........................................................................................................... 154 8.1.4 填空题 ........................................................................................................... 155 8. 1 . 5 简答题 ..................................................................................................................... 155 8.1.6 应用题 ................................................................................................................ 156 8.2 并行通信接口 8255A ................................................................................................... 158 8.2.1 学习指导 ............................................................................................................ 158 8.2.2 单选题 ................................................................................................................ 159 8.2.3 判断题 ................................................................................................................ 160 8.2.4 填空题 ................................................................................................................ 160 8.2.5 应用题 ................................................................................................................. 161 8.3 串行通信接口
.............................................................................................. 166 8.3.2 单项选择题 ........................................................................................................ 167 8.3.3 判断题 ......................................................................................................................... 168 8.4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8259A ............................................................................................ 173 8.4.1 学习指导 ............................................................................................................ 173 8.4.2 单选题 ................................................................................................................. 174 8.4.3 判断题 ................................................................................................................ 176 8.4.4 填空题 ............................................................................................................. 176 8.4.5 简答题 ................................................................................................................ 177 8.4.6 应用题 ................................................................................................................ 179 第9章 自 检 试 卷 ............................................................................................................ 182 9.1 自检试题一 ................................................................................................................. 182 自检试题二 .......................................................................................................................... 1872 第一部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 1 章 计算机基础1.1 学习指导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1.计算机的发展 2.整机概念 计算机由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三总线(数据总线 DB、地址总线 AB、控制总线 CB)组成,如图 1-1 所示。其中:数据总线为双向三态,地址总线为单项三态,控制总线的各信号线特点各异。 3.计算机中数和编码的表示 1) 进制表示及相互之间的转换,重用的有: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2) 有符号数的表示(包括:真值、原码、反码、补码)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 ? 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相等。 ? 负数的反码等于其原码你的符号位不变,其他位求反。 ? 负数的补码等于其原码的符号位不变吗,其他位求反后加以。 ? 常用的补码运算规则: [X]原=[[X]补]补 [X]原=[[X]反]反 [X±Y]补=[X]补±[Y]补 3) 编码的那表示,包括:非压缩型 BCD 码(用 8 位二进制数表示 1 位十进制数,其中高 4 位为 0)、压缩型 BCD 码 (用 8 位二进制数表示 2 位十进制数)、ASCⅡ码(美国信息交换校准代码,参见附录 A) 。 4.微机系统中采用的先进技术 微机系统中采用的先进技术, 包括:流水线技术、 高速缓冲存储技术、 虚拟存储技术、 CISC 和 RISC、 多核心技术等。1.2单项选择题1.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 备组成的,称为()体系结构。 A.艾伦?图灵 B.罗伯特?诺依斯 C.比尔?盖茨 D.冯?诺依曼 [解] D 2.电子计算机从问世到现在都遵循“存储程序”的概念,最早提出它的是( ) 。 A.巴贝奇 B.冯?诺依曼 C.帕斯卡 D.贝尔 [解] B 3.目前制造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 D 4.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连续进行数据处理,其主要原因是( )。3 A.采用了开关电路 B.采用了半导体器件 C.具有存储程序的功能 D.采用可二进制 [解] C 5.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的( ) 。 A.位(比特) B.字节 C.字长 D.千字节 [解] A 6.一个字节包含( )个二进制位。 A.8 B.16 C.32 D.64 [解] A 7.二进制数 B 的十六进制表示为( ) 。 A. 44EH B. 75FH C. 54FH D. 65EH [解] D 8.二进制数 B 的八进制表示为( ) 。 A.4156Q B.3136Q C.4276Q D.3176Q [解] B 9.设(123)16=(X)8=(Y)2,其中下表分别表示十六进制,八进制,二进制,则 X 和 Y 因为( A.X=246, Y= B.X=443, Y= C.X=173, Y= D.X=315,Y=1100110 [解] B 10.下面是四个无符号数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比较式是( ) 。 A. 0FEH&250D&37Q&B B. 250D&0FEH&371Q&B C. 371Q&0FEH&250D&B D. FEH&250D&371Q [解] A 11.带符号的八位二进制补码的表示范围是( ). A. -127~+127 B.-32768~+32768 C. -128~+127 D. -32768~+32767 [解] C 12. 十进制负数—61 的八位二进制原码是( ) 。 A. B B. B C. B D. B [解] D 13.十进制正数+121 的八位二进制反码是( ) 。 A. B B. B C. B [解] C 14. —89 的八位二进制补码为( ) 。 A. B9H B. 89H C. B D. B [解] C 15. 无符号二进制数 B 的真值位( ) 。 A. 13.25 B. 0B.1H C. 0B.4H D.13.01 [解] A 16.有符号二进制原码数 B 的真值为( ) 。 A. 01H B.—1 C. 128 [解] B 17.数 D8H 被看做是用补码表示的符号数十,该数的真值为( ) 。 A. —58H B.—28H C.—40 [解] C 18.数 4FH 被看做是用反码表示的有符号数时,该数的真值为( ) 。 A. +30H B. -28H C. -40 [解] B 19.计算机内的溢出是指其运算结果( ) 。 A. 无穷大4) 。 B. 超出了计算机内存储单元所能存储的数值范围。 C. 超出了该指令所指定的结果单元所能存储的数值范围。 D. 超出了运算器的取值范围。 [解] C 20. 两个十六进制补码数进行运算 3AH+B7H,其运算结果( )溢出。 A. 有 B. 无 [解] B 21. 二进制数 B 转换为 BCD 码为( ) 。 A. B B. B C. B D. B [解] C 22. 键盘输入 1999 时,实际运行的 ASCⅡ码是( ) 。 A. 41H49H47H46H B. 61H69H67H66H C. 31H39H39H39H D. 51H59H57H56H [解] C 23.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应包括( ) 。 A.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 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解] C 24. 通常所说的“裸机”指的是( ) 。 A. 只装备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B. 不带输入输出设备的计算机 C. 为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D. 计算机主机暴露在外 [解] C 25.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 MI/S(即 MIPS) ,其含义是( ) 。 A. 每秒钟处理百万个字符 B. 每分钟处理百万个字符 C. 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指令 D. 每分钟执行百万条指令 [解] C 26. 通常所说的 32 位机,指的是这种计算机的 CPU( ) 。 A. 是由 32 个运算器组成的 B. 能够同时处理 32 位二进制数据 C. 包含有 32 个寄存器 D. 一共有 32 个运算器和控制器 [解] B 27.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 。 A. 算术运算 B. 逻辑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函数运算 [解] C 28. 在一般微处理器中包含有( ) 。 A. 算术逻辑单元 B. 主内存 C. I/O 单元 D. 数据总线 [解] A 29. 一台计算机实际上是执行( ) 。 A. 用户编制的高级语言包程序 B. 用户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 C. 系统程序 D. 由二进制码组成的机器指令 [解] D 30. 构成违纪的主要部件除 CPU、系统总线 、I/O 接口外,还有( ) 。 A. CRT B. 键盘 C. 磁盘 D. 内存(ROM 和 RAM) [解] D 31.计算机的字长是指( ) 。 A. 32 位长的数据 B. CPU 数据总线饿宽度 C. 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D. CPU 地址总线的宽度5 [解] D1.3 判断题1. 汇编语言就是机器语言。 ) ( 2. 所谓三总线就是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 ) ( 3. 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放的。 ) ( 4. 若[X]原=[X]反=[X]补,则该数为正数。 ) ( 5. 补码的求法是:正数的补码等于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原码连同符号位一起求反加 1( ) 6. 无论是什么违纪,其 CPU 都具有相同的机器指令。 ) ( 7. 与二进制数 B 等值的压缩型 BCD 码是 B。 ) ( 8. 十进制数 378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时 1710H。 ) ( 9. 与十进制小数 0.5625 等值的二进制小数 1.0011B。 ( ) 10. 二进制数 B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时 FE5H。 ) ( 11.如果二进制数 11111B~01111B 的最高位为符号位,其能表示 31 个十进制数。 ( ) [答案] 1.错 2. 对 3. 对 4.对 5. 错 6. 错 7. 错 8.错 9. 错 10. 错 11. 对1.4 填空题1. 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思想是(1)和(2) 。 [解] (1)程序储存 (2)程序控制 2.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1). [解] (1) 电子管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1)和(2) 。 [解] (1)硬件系统 (2)软件系统 4.计算机中所谓三总线包括(1)(2)和(3) 、 。 [解] (1)数据总线 (2)地址总线 (3)控制总线 5.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总线用于传输 (1) 信息,其特点是 (2)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 (3) 信息,其特点是 (4) 。如果 CPU 的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采用同一组信号线,那么系统中需要采用 (5) 分离 出地址总线。 [解] (1)数据 (2)双向三态 (3)地址 (4)单向三态 (5)锁存器 6.计算机的软件可以分成两大类,即 (1) 和 (2) 。 [解] (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7.在计算机中的负数以 (1) 方式表示,这样可以把减法转换为加法。 [解](1)补码 8.在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的存取、处理、传送都是以 (1) 形式进行的。 [解] (1)二进制编码 9.对于一个字节的带符号数可表示的最大正数为 (1) ,最小负数时 (2) 。 [解] (1)+127 (2)—128 10.一个 8 位二进制补码数 B 等值扩展为 16 位二进制数后,其机器数为 (1) 。6 [解] (1)10011B 11.用补码表示的二进制数 B 转换为对应的十进制数真值为 (1) 。 [解] (1)—120 12.设机器字长为 8 位,已知 X=-1,则[X]原= (1) ,[X]反= (2) , [X]补= (3) 。 [X+Y]补= (3) 。 [解] (1)B (2)B (3). 将十进制整数 4120 分别转换为相对应的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其转换结果分别为 (1) 、(2) 、 (3) 。 [解] (1)1 00B (2)10030Q (3)1018H 14.若 X=-107,Y=+74。按 8 位二进制可写出:[X]补= (1) ;[Y]补= (2) ; [X+Y]补= (3) 。 [解] (1)B (2)B (3).若 X=-128,Y=-1,机器字长为 16 位,求:[X]补= (1) ; [Y]补= (2) ; [X+Y]补= (3) 。 [解] (1)FF80H (2)FFFFH (3)FF7FH 16. 将十进制小数 0.65625 转换为相对应的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其转换结果分别为 (1) ,(2) , (3) 。 [解] (1)0.10101B (2)0.52Q (3)0.A8H 17. 将二进制数 B, 八进制数 35.54Q,十六进制 FF.1H 转换为十进制, 结果分别为 (1) ,(2) ,(3) 。 [解] (1)9.625D (2)29.6875D (3)255.0625D 18.一个二进制数 B 转换成压缩的 BCD 码的形式为 (1) 。 [解] (1)250H 19.有一个 16 位的二进制数 10 0011B,与它等值的十进制数是 (1) ,如果是压缩 BCD 码表示的数 是 (2) 。 [解] (1) 16739 (2)4163 20.十进制数 255 的 ASCⅡ码,可以表示为 (1) ;用压缩型 BCD 码表示为 (2) ; 其 16 进制数表示为 (3) 。 [解] (1)32H 35H35H (2)10101B (3)0FFH 21.可将 36.25 用 IEEE754 的单精度浮点格式表示成 (1) 。 [解] (1) C210000H1.5 简答题1.简述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各自具有的特点。如果某 CPU 的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采用同一组信号线,可以采用什 么方法将地址总线分离出来。 [解] 数据总线的特点为双向三态,其总线位数决定 CPU 与外部一次传输的位数。地址总线的特点为单向三态,其 总线位数决定 CPU 对外部寻址的范围。如果某 CPU 的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采用同一组信号线,可以采用锁存器将 地址总线分离出来。 ‘ 2.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压缩型(或称组合型)BCD 码?什么是非压缩型(或称非组合型)BCD 码? [解]压缩型 BCD 码为一字节表示 2 位十进制数,如:36H 表示 36。非压缩型 BCD 码为一字节表示 1 位十进制数,其 中高 4 位为 0。如:0306H 表示 36。 3.在计算机中常采用哪几种数值?如何用符号表示? [解] 在计算机中常采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等。为了明确所采用的数值,在相应数的末尾都采用 对应的符号说明。其中十进制用 D 表示(D-Decimal 可以默认不写) , 八进制原为 Octonary,为避免与数字 0 混淆,用字母 Q 表示八进制,用 H(Hexadecimal)表示十六进制。 4.根据 ASCⅡ码的表示,试写出 0、9、F、f、A、a、CR、LF、$等字符的 ASCⅡ码。 [解] 字符 0 9 F f A a CR LF $7 ASCⅡ码 30H 39H 46H 66H 41H 61H 0DH 0AH 24H 5.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1)39 (2)54 (3)127 (4)119 [解](1)Q 27H (2) Q 36H (3) 7Q 7FH (4)7Q 77H 6.8 位、16 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无符号数及补码的范围是多少? [解] 8 位二进制无符号数表示的范围为 0~255,8 位二进制补码表示的范围为-128~+127; 为无符号二进制数表示 16 的范围为 0~65535,16 位二进制补码表示的范围为-32768~+32767。 7.将十进制数 146.25 转换为二进制,小数保留四位。 [解]0B 8.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小数保留四位。 (1)1B (2).0101B (3).1011B [解] (1)11.8125 (2)563.3125 (3).写出二进制数 B,十六进制数 2AE.4H,八进制数 42.54Q 的十进制数。 [解] .625D 2AAE.4H=686.25D 42.57Q=34.6875D 10.简述原码、反码、补码的规则。 [解] 1)求原码的规则:正数的符号位为 0,负数的符号位为 1,其他位表示数的绝对值。 2)求反码的规则: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反驳吗为原码除符号位以外的各位取反。 3) 求补码的规则:正数的补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在最低位上加 1。 11.用补码计算(-56)-(-17) 。 [解] 此处运用补码加减运算公式[X±Y]补=[X]补±[±Y]补,令 X=-56,Y=-17,且有: [X]原=B、[X]反=B、[X]补=B [Y]原=B、[-Y]补=B 则[X]补=B +)[-Y]补=B [X-Y]补=B 得[X-Y]原=B=-39 12.简述计算机在进行有符号补码运算中进位与溢出的区别。 [解] 进位为数据运算时的正常情况,其进位状态通过 CPU 中进位状态位的状态体现。 溢出为运算结果超出了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数据侵占了符号位。 13.简述进行有符号补码运算判断是否产生溢出的方法。 [解]判断溢出的方法可以有两种: 1)双进位法:2 个进位位分别为次高位向最高位的进位和最高位向进位位的进位。如果两个进位均有或均无则无溢 出。如果两个进位中 1 个有进位而另 1 个无进位则一定有溢出。 2)同号相减无溢出,同号相加是结果符号与加数符号相反有溢出,相同则无溢出。异号相加无溢出,异号相减时结 果符号与减数符号相同有溢出,相反则无溢出。 14.用 8 位二进制补码进行计算(-56)+(-177) ,并判断出运算结果是否有溢出。 [解]令 X=-56,Y=-117 [X]原=B、[X]反=B、[X]补=B [Y]原=B、[XY]反=B、[Y]补=B 则 [X]补=B +) [Y]补=B [X]补+[Y]补=B 得[X]补+[Y]补=[X+Y]补=B,X+Y=[[X+Y]补]]补=B=+838 从上面运算式中可以看到,次高位向最高位无进位,而你最高为向进位位有进位,所以运算结果溢出。从另一个角 度来看,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正数,其符号与减数的符号相反,所以运算结果有溢出。也就是(-56)+(-177) =-173≠+83,运算结果不正确,这是因为已婚算结果又溢出,也就是运算结果的数据位超出了所能表示的范围,侵 占了符号位。 15.试将 0.0875 用 IEEE-754 的单精度浮点格式表示。 [解] 0.B=1.B×2 的-100B 次 尾数 L=B 阶码=0B=.0875 的浮点表示=0
B=3DB33333H第2章微处理器2.1 学习指导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1.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未处理的内部分为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两部分。执行单元负责完成指令的执行工 作,总线接口单元负责完成预取指令和数据传输的工作。两部分既相互独立工作,又相互配合。这种结构的优点为 可疑实现流水作业,在执行指令同时取下一条指令,提高了微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2. 的内部寄存器
具有 14 个十六位寄存器,包括:8 个通用寄存器(4 个数据寄存器 AX、BX、CX、DX,4 个指针寄 存器 SP、BP、SI、DI) 个段寄存器(CS、SS、DS、ES) 个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和 1 个状态控制寄存器 FR。 ,4 ,1 每个寄存器具有各自的特点,比如: 1)4 个数据寄存器具有双重性, 可以存储十六位数据(AX、BX、CX、DX) ,也可以拆成 8 个八位寄存器(AL、 AH、BL、BH、CL、CH、DL、DH)进行八位运算。 2)16 位的状态控制寄存器 FR 中有 9 位有效位,其中 6 位是状态标志(进位状态位 CF、辅助进位状态位 AF、 符号状态位 SF、零状态位 ZF、奇偶状态位 PF 和溢出状态位 OF) 位是控制标志(中断允许、方向、单步) ,3 。 3)16 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是专为微处理器使用,不能通过指令进行访问。代码段寄存器 CS 只能读出,不 能通过指令赋值。 4)只有 BX、BP、SI、DI 可以作访问内存单元的地址指令。 3.工作模式与引脚 1)8086CPU 和 8088CPU 的主要特点如表 2-1 所示。 2) 未处理其具有两种功能工作模式:最小工作模式和最大工作模式。 最小工作模式:即为构成单微处理器的简单系统,全部信号线均由 CPU 提供 引脚 MN/MX 非接+5V 电压。9 最大工作模式:即为构成多处理器的复杂系统。一般所构成的系统中除偶一个主微处理器
外,还有两 个协处理器:用于数值运算处理的 8087 和忧郁输入/输出设备服务的 8089,从而大大提高主处理器的运行效率。在 此种工作模式下,部分控制信号线是由 8288 总线控制器提供,而不是由 CPU 直接提供全部信号线。引脚 MN/MX 接地。 3) 为 40 引脚 DIP 芯片,其中部分引脚采用了服用技术,包括:分时复用(即在一些时刻提供一种信 息,而在另一时刻提供另一种信息)和分状态复用(即输入与输出定义不同、高电平与低电平定义不同、不同模式 下定义不同)等。分时复用的信号可通过锁存器实现分离。另外, 中有部分引脚定义不同。主要引脚包 括:AD0~AD15、A16/S3~A19/S3、MN/MX、ALE、BHE、REESET、RD、WR、M/IO 等。值得注意的是,如何 获得存储器读、存储器写、IO 读、IO 写等信息,如图 2-1 所示。 4.存储器组织
采用分段管理的概念。 1)所有的数据以字节形式存放在存储单元中,每一个单元军战一个地址,但是任何两个相邻字节都可以构成一个 字(word) ,占用两个地址。用地址值较小的那个字节单元地址作为这个字单元的地址。一个 16 位字中低 8 位数据 存在较小地址的单元中,而高 8 位数据存在地址较高的的单元中。 2)每个单元均有一个唯一的 20 位地址,称为物理地址。 3)在软件中
对存储器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 即将整个存储区划分很多的段, 每一个段的大小可各不相同, 单均≤64KB,各段之间可以是紧密连接、可以是部分或完全重叠、也可以是不相关,每个存储单元可用不惟一的 逻辑地址描述(段基值:偏移量) 。 4)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关系为:物理地址(20 位)=段基值(16 位)×16+偏移量(16 位) 。 5)8086 的存储器为能满足即可以 16 位操作又可以 8 位操作,采用奇、偶两个存储体的结构。 5.堆栈组织 堆栈是一个特定的存储区, 它的特点是: 一端是固定的, 另一端是活动的, 而所有的信息存取都在活动的一端进行。 堆栈操作的原则是后进先出。栈操作包括: 1)设置栈执政(设置 SS、SP)和栈容量(栈长度) 。 2)数据进栈操作(PUSH 指令) 。 3)数据出栈操作(POP 指令) 。 6.时序 处理器的周期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始终周期(是处理器完成一个微操作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处理器的基本时间计量 单位) 、总线周期(是处理器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用的时间)和指令周期(是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最 基本的读/写总线周期由 4 个十周周期组成。2.2 单项选择题1.8088CPU 和 8086CPU 对比,错误叙述是( ) 。 A.8088CPU 和 8086CPU 的地址线数量相同。 B.8088CPU 和 8086CPU 的片内数据线数量相同。 C.8088CPU 和 8086CPU 的片外数据线数量相同。 D.8088CPU 和 8086CPU 的寄存器数量相同。 [解] C 2.关于 8088CPU 和 8086CPU 对比,正确的叙述是( ) 。 A.8088CPU 和 8086CPU 的地址数位数不相同。 B.8088CPU 和 8086CPU 的片内数据线数量不相同。 C.8088CPU 和 8086CPU 的片外数据线数量不相同。 D.8088CPU 和 8086CPU 的寄存器数量不相同。 [解] C 3.8086 为 16 位的 CPU,说明( )。10 A.8086CPU 内有 16 条数据线 B. 8086CPU 内有 16 个寄存器 C. 8086CPU 外有 16 条地址线 D. 8086CPU 外有 16 条控制线 [解] A 4.下列不是 CPU 数据总线作用的为( ) 。 A.用于传送指令机器码 B.用于传送立即数 C.用于传送偏移地址量 D.用于传送控制信号 [解] D 5.关于 8088CPU 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片内有 14 个 15 位寄存器 B.片内有 1MB 的存储器 C.片内有 4 字节队列缓冲器 D.片外有 8 位数据总线 [解] B 6.CPU 的地址总线宽度为 20 位,它读存储器的寻址范围为( ) 。 A.20KB B.64KB C.1MB D.20MB [解] C 7. CPU 的地址总线宽度为 20 位,它对 I/O 接口的寻址范围为( ) A.20KB B.64KB C.1MB D.20MB [解] B 8.CPU 从功能结构上看,是由( )组成的。 A.控制器和运算器 B.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 C.控制器和 20 位物理地址加法器 D.执行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 [解] D 9.CPU 内部具有( )个 16 位寄存器。 A.4 B.8 C.14 D.20 [解] C 10.CPU 内部具有( )个 8 位寄存器。 A.4 B.8 C.14 D.20 [解] B 11.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中有( )个有效位。 A.1 B.3 C.6 D.9 [解] D 12.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中控制标志位有( )位。 A.1 B.3 C.6 D.9 [解] C 13.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中控制标志位有( )位。 A.1 B.3 C.6 D.9 [解 ] B 14.CPU 有( )个 16 位的段寄存器。 A.2 B.4 C.8 D.16 [解] B 15.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的作用是( A) 。 A.保存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所在的位置 B.保存 CPU 要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 C.保存运算器运算结果内容 D.保存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解] A 16.8088CPU 的指令队列缓冲器由( )组成。 A.1 字节移位寄存器 B. 4 字节移位寄存器11 C.6 字节移位寄存器 D. 8 字节移位寄存器 [解] B 17.8086CPU 的指令队列缓冲器由( )组成。 A.1 字节移位寄存器 B. 4 字节移位寄存器 C.6 字节移位寄存器 D. 8 字节移位寄存器 [解] C 18.指令队列具有( )的作用。 A.暂存操作数地址 B.暂存操作数 C.暂存指令地址 D.暂存预取指令 [解] D 19.CPU 对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的方法,每个存储单元均拥有( )两种地址。 A.实地址和虚拟地址 B.20 位地址和 16 位地址 C.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 D.段基址和偏移地址 [解] C 20.8086 系统中,每个逻辑段的存储单元数最多为( ) 。 A.1MB B.256B C.64KB D.根据需要而定 [解] C 21.CPU 中,由逻辑地址形成存储器物理地址的方法是( ) 。 A.段基值+偏移地址 B.段基值左移 4 位+偏移地址 C.段基值×16H+偏移地址 D.段基值×10+偏移地址 [解] B 22.CPU 中,确定下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应为( ). A.CS× 16+IP B.DS× 16+SI C.SS× 16+SP D.ES× 16+DI [解] A 23. CPU 上电和复位后,下列寄存器的值正确的为( ) 。 A.CS=0000H, IP=0000H B.CS=0000H, IP=FFFFH C.CS=FFFFH,IP=0000H D.CS=FFFFH,IP=FFFFH [解] C 24.当 RESET 信号为高电平时,寄存器初值为 FFFFH 的是( ) 。 A.CS B.ES C.IP D.BP [解] A 25. 系统中,某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 24680H,与其不对应的逻辑地址为( ) 。 A.46780H:2000H B.H C.2460H:0080H D.H E.H [解] A 26.若某指令存放在代码段为 CS=789AH,指令指针为 IP=2345H 处,问该指令存放单元的物理地址是( ) 。 A.0H B.7ACE5H C.2ACEAH D.9BDF01H [解] B 27.某 8 位数据存放在 2300H:2300H 处,问该 8 位数据存放单元的物理地址是( ) 。 A.23000H B.23230H C.23023H D.25300H [解] D 28.若某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 ABCDEH, )不是其相应的逻辑地址。 ( A.ABCDH:000EH B.ABC0H:00DEH C.AB00H:0CDEH D.A000H:0CDEH [解] D 29.下列逻辑、地址中对应不同的物理弟子的是( ) A.H B.H C.03E0H:0740H D.03C0:0740H [解] C 30.CPU 存放当前指令的存储单元的逻辑地址为( ) 。12 A.DS: BX B.SS:SP C.CS:PC D.CS:IP [解] D 31.CPU 中,时钟周期、指令周期和总线周期按费时长短的排列是( ) A.时钟周期&指令周期&总线周期 B.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 C.指令周期&总线周期&时钟周期 D.总线周期&指令周期&时钟周期 [解] C 32.CPU 的地址有效发生在总线周期的( )时刻。 A.T1 B.T2 C.T3 D.T4 [解] D 33.CPU 的读数据操作发生在总线周期的( )时刻。 A.T1 B.T2 C.T2,T3 D.T3,T4 [解] D 34.CPU 的写数据操作发生在总线周期的( )时刻。 A.T1 B.T2 C.T2, T3 D.T2, T3, T4 [解] D 35.当控制线 READY=0 时,应在( )插入等待周期 T w。 A.T1 和 T2 间 B.T2 和 T3 间 C.T3 和 T4 间 D.任何时候 [解] C 36.下列说法中属于最小工作模式特点的是( ) 。 A.CPU 提供全部的控制信号 B.由编程进行模式设定 C.需要 8286 收发器 D.需要总线控制器 8288 [解] A 37.下列说法中属于最大工作模式特点的是( ) 。 A.CPU 提供全部的控制信号 B.由编程进行模式设定 C.需要 8286 收发器 D.需要总线控制器 8288 [解] D 38.8086CPU 的控制线 BHE 非=0,地址线 A0=0 时,将实现( ) 。 A.传送地址为偶地址的 8 位内存数据 B.传送地址为偶地址的 16 位内存数据 C.传送地址为奇地址的 8 位内存数据 D.传送地址为奇地址的 16 位内存数据 [解] B 39.8086CPU 的控制线 BHE 非=0,地址线 A0=1,将实现( ) 。 A.传送地址为偶地址的 8 位内存数据 B.传送地址为偶地址的 16 位内存数据 C.传送地址为奇地址的 8 位内存数据 D.传送地址为奇地址的 16 位内存数据 [解] C 41.CPU 数据总线和部分地址总线采用分时复用技术,系统中可通过基本逻辑单元( ) ,获得稳定的地址 信息。 A.译码器 B.触发器 C.锁存器 D.三态门 [解] C 42.8088CPU 构成的系统中,需要( )片 8286 数据总线收发器。 A.1 B.2 C.8 D.16 [解] A 43.8086CPU 构成的系统中,需要( )片 8286 数据总线收发器。 A.1 B.2 C.8 D.16 [解] B 44.CPU 中,控制线 RD 非和 WR 非得作用是( ) 。 A.CPU 控制数据传输的方向 B.CPU 实现存储器存取操作控制 C.CPU 实现读或写操作时控制线 D.CPU 实现读地址/数据线分离控制13 [解] C 45.CPU 中,控制线 DT/R 非得作用是( )。 A.数据传输方向的控制 B.存储器存取操作控制 C.数据传输有效控制 D.地址/数据线分离控制 [解] A 46.CPU 中,控制线 ALE 的作用是( ) 。 A.CPU 发出的数据传输方向控制信号 B.CPU 发出的数据传输有效控制信号 C.CPU 发出的存储器存取操作控制信号 D.CPU 发出的地址有效信号 [解] D 47.CPU 中,控制线 DEN 非得作用是( ) 。 A.CPU 发出的数据传输方向控制信号 B.CPU 发出的数据传输有效控制信号 C.CPU 发出的存储器存取操作控制信号 D.CPU 发出的地址有效信号 [解] B 48.CPU 中,可屏蔽中断请求的控制线是( ). A.NMI B.HOLD C.INTR D.INTA 非 [解] C 49.CPU 中,可品比中断响应的控制线是 ( ) 。 A.NMI B.HOLD C.INTR D.INTA 非 [解] D 50.CPU 中,非屏蔽中断请求的控制线是( ) 。 A.NMI B.HOLD C.INTR D.INTA 非 [解] A 51.CPU 中,与 DMA 操作有关的控制线是 ( ) 。 A.NMI B.HOLD C.INTR D.INTA 非 [解] B 52.当 CPU 为最小工作方式时,恐怖感知线 MN/MX 非应接( ) 。 A.低电平 B.高电平 C.下降沿脉冲 D.上升沿脉冲 [解] B 53.若 CPU 访问 I/O 端口时,控制线 M/IO 非应输出( ) 。 A.低电平 B.高电平 C.下降沿脉冲 D.上升沿脉冲 [解] A 54.8086CPU 可访问( )个字节 I/O 端口。 A.1K B.32K C.64K D.1M [解] C 55.8086CPU 可访问( )个字节 I/O 端口。 A.1K B.32K C.64K D.1M [解] B 56.当 CPU 从存储器单元读数据时,有( ) 。 A.RD 非=0,WR 非=0 B.RD 非=0,WR 非=1 C.RD 非=1,WR 非=0 D.RD 非=1,WR 非=1 [解] B 57.当 CPU 向 I/O 端口输出数据时,有 ( )。 A.RD 非=0,WR 非=0 B.RD 非=0,WR 非=114 C.RD 非=1,WR 非=0 D.RD 非=1,WR 非=1 [解] C 58.对堆栈进行数据存取的原则是( ) 。 A.先进先出 B.后进先出 C.随机存取 D.都可以 [解] B 59.CPU 将数据压入堆栈时,栈区指针的变化为( ) 。 A.SS 内容改变、SP 内容不变 B.SS 内容不变、SP 内容加 2 C.SS 内容不变、SP 内容减 2 D.SS 和 SP 内容都改变 [解] C 60.CPU 将数据从堆栈中弹出时,栈区指针的变化为( ) 。 A.SS 内容改变、SP 内容不变 B.SS 内容不变、SP 内容减 2 C.SS 内容不变、SP 内容加 2 D.SS 和 SP 内容都改变 [解] C2.3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8086CPU 中包含了寄存器和存储器。 ) ( 寄存器寻址比存储器寻址的运算速度快。 ) (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CPU 的片内数据线和片外数据线宽度均为 16 位。 ) ( CPU 为 16 位处理器,一次可并行传送 8 位或 16 位二进制信息。 ) ( 8086CPU 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是 20 位。 ) ( 8086CPU 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市 32 位。 ) ( CPU 对外部存储器和 I/O 端口的寻址范围为 1MB。 ) ( CPU 内部分为 2 个功能模块:执行单元 EU 和总线接口单元 BIU。 ) ( CPU 的 EU 直接通过外部总线读取指令后执行。( ) 8086CPU 的 BIU 直接经外部总线读取数据。 ) ( CPU 的 BIU 中包含有一个 6 字节指令队列。 ) ( CPU 在执行转移指令时,指令队列中的原内容不变。 ) ( CPU 指令队列满足先进后出的原则。 ) ( CPU 的 BIU 中包含有一个 16 位的地址加法器。 ) ( 因为 8086 存储单元的段基值和偏移地址均为 16 位,则 8086 存储单元的地址线为 32 位。 ) ( CPU 中为用户提供了 14 个十六位的可对俄的寄存器。 ) ( CPU 可以通过改变指令指针 IP 的内容来改变指令执行顺序。 ) (
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指令改变指令指针 IP 的内容。 ) ( CPU 的 16 位标志寄存器 FR 中每位均有确定含义。 ) ( 在 CPU 中,当两数的运算结果为零时,状态标志位 ZF=0。 ) ( 在 CPU 中,当两个数做加减运算,结果有进位时,状态标志位 CF=1。 ) ( 在 CPU 中,当两个符号数的运算结果产生溢出时,状态标志位 OF=1。 ) ( 在 CPU 中,当两个数做加减运算后,结果最高位为 1 时,状态标志位 SF=1。 ) ( CPU 的基本读/写总线周期由 4 个时钟周期组成。 ) ( CPU 在总线周期的 T1 时刻,从地址/数据提供数据信息。( ) 在总线周期中,等待状态周期 Tw 仅能出现在 T3 状态和 T4 状态之间。( ) 在总线周期中,空闲状态周期 Tt 仅能出现在 T3 状态之后。( ) d 当控制线 READY 输出低电平时,等待状态周期 Tw 才会出现。 ) ( CPU 在一个存储单元中,可存入 8 位数据或者 16 位数据。 ) (
系统中,每个存储单元均具有惟一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 (15 32. CPU 允许多个逻辑段重叠或交叉。 ) ( 33. 8088CPU 将 1MB 的存储空间分为奇地址存储体和偶地址存储体。 ) ( 34. 8086CPU 将 1MB 的存储空间分为两个 512KB 的存储体。 ( ) 35. 在 8086 系统中,若地址线 A0=0,则 512KB 的偶存储体操作有效。 ) ( 36. 在 8086 系统中,字数据的低 8 位存放在偶存储体,高 8 位存放在奇存储体。 ) ( 37.
系统中,存储器奇地址存储体的片选有效控制信号由控制线 BHE 非提供。 ) ( 38. 在 8086 系统中,若 BHE 非=0、A0=0,则一个总线吧周期可完成 16 位数据的操作。 ) ( 39.
系统的字存储中,低地址存字的高 8 位,高地址存字的低 8 位。 ) ( 40. CPU 有 16 根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 ) ( 41. CPU 的地址/数据复用线,可通过缓冲器分离出地址信息。 ) ( 42. CPU 的中可利用地址有效控制线 ALE,对地址/数据复用线进行锁存,获取地址信息。( ) 43. CPU 的控制线 DEN 非提供数据传输有效信号。 ) ( 44. CPU 的控制线 RD 非和 WR 非提供对芯片外部实现读和写操作信号。 ) ( 45. CPU 响应可屏蔽中断 INTR 的条件是标志位 IF 置 1。 ) ( 46. CPU 响应不可屏蔽中断 INTR 的条件是标志位 IF 置 0。 ) ( 47. CPU 可屏蔽中断 INTR 的中断请求信号为高电平有效。 ) ( 48. CPU 在上电或 RESET 有效时,所有寄存器为 0000H.( ) 49. 堆栈操作的原则是后进先出。 ) ( 50. 堆栈指针 SP 总是指向堆栈的栈顶.( ) 51.
系统中的进栈操作时栈指针 SP 加 2,出栈操作时栈指针 SP 减 2。 ) ( 52.
系统中,在执行调用指令或中断响应时,断点会自动进栈加以保护。 ) ( 53. 存储器和 I/O 同一编制时补需要单独的 I/O 操作指令。 ) ( [答案]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错 20.错 21.错 22.对 23.对 24.对 25.对 26.错 27.对 28.错 29.对 30.错 31.错 32.对 33.错 34.对 35.对 36.错 37.错 38.对 39.错 40.错 41.错 42.对 43.对 44.对 45.对 46.错 47.对 48.错 49.对 50.对 51.错 52.对 53.对2.4 填空题1.CPU 的内部由两个功能单元组成即 (1) 和(2) 。 [解] (1)执行单元 EU (2)总线接口单元 BIU 2.8086CPU 的指令队列由(1)移位寄存器组成,8088CPU 的指令队列由(2)移位寄存器组成。指令队列的作用是 (3) 。 [解] (1)6 字节 (2)4 字节 (3)存放预取的指令 3.8086CPU 的内部数据总线宽度为(1)位,外部数据总线宽度为(2)位。8088CPU 的内部数据总线宽度为(3) 位,外部数据总线宽度为(4)位。 [解] (1)16 (2)16 (3)16 (4)8 4.CPU 中,执行单元 EU 中的运算单元 ALU 完成的工作是(1)运算、 (2)运算和(3)运算。 [解] (1)运算 (2)逻辑 (3)16 位段内偏移地址 5.CPU 中有(1)个(2)位的寄存器,其中称 AX、BX、CX 和 DX 为(3)寄存器,称 SP、BP、SI 和 DI 为(4)寄存器,称 CS、DS、SS 和 ES 为(5)寄存器,称 IP 为(6)寄存器,称 FR 为(7)寄存器。 [解] (1)14 (2)16 (3)通用数据 (4)通用地址 (5)段 (6)指令指针 (7)标志 6.CPU 中有 8 个用于 8 位运算的通用寄存器,它们是(1),(2),(3),(4),(5),(6), , 。 (7)(8) [解] (1)AH (2)AL (3)BH (4)BL (5)CH (6)CL (7)DH (8)DL16 7.CPU 常用于定义堆栈段的寄存器为(1) ,用(2)寄存器作堆栈指针。 [解] (1)SS (2)SP 8.CPU 可用于存放存储电源偏移量的寄存器为(1)(2) , ,(3),(4) [解](1)SI (2)DI (3)BX (4)BP 9.CPU 在串操作指令中时,规定(1)寄存器存放源操作数的段基值, (2)寄存器存放目标操作数的段基 值, (3)寄存器作为源操作数的指针, (4)寄存器作为目的的操作数的指针。 [解](1)DS (2)ES (3)SI (4)DI、 10.CPU 对存储单元地址的描述有两种:一是在总线上惟一的(1) ,用(2)位二进制或(3)位十六进 制数表示,一是在程序中多样化的(4) ,用(5)和(6)表示。 [解](1)物理地址 (2)20 (3)5 (4)逻辑地址 (5)16 位二进制数的段基值 (6)16 位二 进制数的偏移量 11. 系统中,若某存储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 2ABCDH,且该存储器单元所在的段基值为 2A12H,则该存储器 单元的偏移地址应为(1) 。 [解](1)0AADH 12. 系统中,字数据存放在(1)个存储单元中,以(2)地址作为该字数据的地址。 [解] (1)2 (2)较小 13.8086 系统中,如果字数据 8BF0H 存放在偶地址开始的 2 个存储单元内,则可通过(1)个总线周期实现 16 位字 数据访问。如果字数据 8BG0H 存放在奇地址开始的存储单元内,则需要(2)个总线周期数完成 16 位字数据读取 操作。 【解】 (1) 1 (2) 2 14.
CPU 在上电或复位后,寄存器中的值处初始态,此时 CS=_____(1)____ IP=______(2)______, DS=_______(3)______。 【解】 (1)FFFFH (2) 0000H (3)86/8088 构成的系统,在开机或复位时,第一条执行的指令所在储存单元的物理地址为_____(1)_____。 【解】 (1)FFFF0 H 16.
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中有 3 个控制标志位,分别是___(1)____,_____(2)____, ______(3)_____;有 6 个状态标志位,分别是_____(4)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7)___, _____(8)____,____(9)______。 【解】 (1)IF (2)DF (3)TF (4)AF (5) CF (6 ) OF (7)SF (8)ZF (9) PF 17.
CPU 中与中断操作有关的控制标志是____(1)____,与串操作有关的控制标志位是___(2)____,与单 步调试操作有关的控制标志位是___(3)____。 【解】 (1)IF (2)DF (3)TF 18 . 若 AL=4AH, BL=86H, 试 问 在 执 行 ADD AL , BL 指 令 后 CF=____(1)____,AF= ____(2)____,SF____(3)____,ZF=____(4)____, OF=____(5)____,PF=____(6)____。 【解】 (1) 0 (2)1 (3) 1 (4) 0 (5) 0 (6) 0 19. CPU 将所能寻址的 1MB 储存空间分为____(1)____段,每段存储容量最多为____(2)____。 【解】 (1)若干个 (2)64KB 20. 8086CPU 执行储存器读写指令时, 控制线 M/IO 输出____(1)____电平, 执行 IO 输入/输出指令时, 控制线 M/IO 输出____(2)____电平。 【解】 (1)高 (2)低 21. 32 位的逻辑地址 589AH:3210H 表示的 20 位物理地址为____(1)____。 【解】 (1)5BBB0H 22. 8086CPU 的堆栈操作原则为____(1)____;指令队列操作原则为____(2)____。 【解】 (1)后进先出 (2)先进先出 23. 若堆栈栈顶指针 SP=2000H,执行 5 条入栈指令和 2 条出栈指令后,SP=____(1)____。 【解】 (1)1FFAH17 24. 计算机系统中,对 I/O 端口地址的编码方式有____(1)____和____(2)____两种方式。 【解】 (1)统一编址 (2)独立编址 25. 8086CPU 地址/数据复用先可用通过____(1)____分离出地址信息,此时控制线 ALE 应输出____(2)____电平。 【解】 (1)锁存器 (2)高 26. 若 CPU 工作于最小工作方式,控制线 MN//MX 应接____(1)____电平,工作于最大工作方式,控制线 MN/MX 应接____(2)____电平。 【解】 (1)高 (2)低 27. 当
CPU 访问外部数据时,控制线 DEN 应输出____(1)____电平,在从外部读入数据时,控制线 DT/R 应输出____(2)____电平;再将数据输出到外部时,控制线 DT/R 应输出____(3)____电平。 【解】 (1)高 (2)低 (3)高 28. 当 CPU 在进行写数据操作时,控制线 RD 应输出____(1)____电平;控制线 WR 应输出____(2)____电 平。 【解】 (1)高 (2)低 29. CPU 可访问的存储器空间为____(1)____;可访问字节 I/O 空间为____(2)____,可访问字 I/O 空间为 ____(3)____。 【解】 (1)1MB (2)64KB (3).32KB 30. 当储存器的读取时间大于 CPU 的读出时间时,8086CPU 根据控制线 READY 的状态,应在周期____(1)____状 态间插入____(2)____周期。若 8086CPU 不执行总线操作时,应在周期____(3)____后插入____(4)____周期。 【解】 (1)T3 与 T4 (2)等待(Tw) (3)T4 (4)空闲 Tt2.5 简答题1. 计算机中,CPU 地址线的位数与访问储存器单元范围的关系是什么? 【解】 在计算机中,若 CPU 的地址线为数为 N(既有 N 条地址线) ,则访问储存器单元的数量为 2 的 N 次方个, 访问储存器单元的范围为 0~2 的 N 次方减 1。 2. 试对 8086CPU 和 8088CPU 的主要特点如表 2-2 所示。 表 2-2 8086CPU 和 8088CPU 的主要特点3. CPU 中有哪两个功模块构成,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
CPU 为实现指令的流水线操作,将内部划分为执行单元 EU 和总线接口单元 BIU 两个模块。 EU 和 BIU 的工作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配合。 其中 EU 负责执行指令, BIU 负责通过外部总线读写 CPU 的外部数据。 BIU 经总线从储存器中读取指令后存入指令队列缓冲器,以便 EU 从指令队列中获取指令。当 EU 需要从外部获取 数据时,便通知 BIU,BIU 经总线操作获得数据后,通过内部总线提供给 EU。 4. 简述
CPU 中指令队列的功能是完成指令的流水线操作,其操作原则为先进先出。BIU 单元经总线从程 序储存器中读取指令后存入指令队列缓冲器,EU 单元从指令队列缓冲器中获取先存入的指令并执行。在 EU 执行 指令的同时 BIU 又可以继续取指令,由此实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同时操作,提高了 CPU 的效率。 5.简述何为物理地址?何谓逻辑地址?18 【解】物理地址:完成对存储器单元或 I/O 端口寻址的实际地址称为物理地址,其具有唯一性,且根据 CPU 型 号不同地址线位数不同,寻址范围不同。例如,8080 CPU 的物理地址 16 位,寻址范围是 64KB。8086CPU 的物理 地址 20 位,寻址范围是 1MB。80286 CPU 的物理地址 24 位,寻址范围是 16MB。 逻辑地址为在程序中对存储器的寻址,例如 8086CPU 中存储单元的逻辑地址有两个 16 位分量描述,即 16 位段基 值和 16 位偏移量。逻辑地址不唯一。 6.
CPU 具有哪些寄存器?可存放段基值的寄存器有哪些?可存放存储器单元的偏移地址分量的寄存器有 哪些?存放状态和控制信息的寄存器有哪些? 【解】 CPU 具有 14 个十六位的寄存器,包括:AX、BX、CX、DX、SI、DI、SP、BP、CS、DS,ES、 SS、FR 和 IP 可存放段基值的寄存器有:CS,DS,ES,SS 可存放存储器单元的偏移地址分量的寄存器有:SI,DI,BX,BP 存放状态和控制信息的寄存器为:FR。 7.
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具有几个有效位?几个状态标志位?几个控制标志位? 【解】
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具有 9 个有效位,其中 6 个状态标志位,分别为 CF、OF、ZF、SF、AF 和 PF,3 个控制标志位是 IF、DF 和 TF。 8. 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中状态标志位的作用是什么?控制标志位的作用是什么? 【解】1) 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具有 6 个状态标志位,分别为 CF、OF、ZF、SF、AF 和 PF,其作 用为: CF 为进位或错位标志,当算术运算无进位或错位时 CF=0,有进位或错位时 CF=1。 AF 为辅助进位标志(或称半进位位标志) ,若 D3 位向 D4 位无进位(或无错位)时,AF=0,有进位(或有错位) 时,AF=1。 ZF 为零标志位,若运算结果为 0,则 ZF=1,否则 ZF=0。 SF 为符号位。对于有符号数运算,运算结果为正时 SF=0,运算结果为负时 SF=1。实际上,SF 的状态反映运算结 果的最高位的状态。 OF 为溢出标志,对于有符号数运算,运算结果无溢出时 OF=0,有溢出时 OF=1。 PF 为奇偶校验标志 ,若运算结果低 8 位中 1 的个数为奇数,则 PF=0,为偶时,PF=1。 2) CPU 的标志寄存器 FR 具有 3 个控制标志位是 IF、DF 和 TF,其作用为: IF 为允许 CPU 响应可屏蔽中断的控制位,当 IF=0 时,允许 CPU 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当 IF=1 时,禁止 CPU 响 应可屏蔽中断请求。 DF 为增量方向控制位,在数据串操作时,当 DF=0 时,地址将会自动加 1 或 2,当 DF=1 时,地址将会自动减 1 或 2。 TF 为指令单步调式陷阱控制位,当 TF=0 时,无指令单步调试操作,当 TF=1 时,有指令单步调式操作。 9. 简述 CPU 的最小和最大工作模式的主要区别。 【解】 CPU 的最小和最大工作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如表 2-3 所示。 表 2-3
CPU 最小和最大工作模式的主要区别10. 简述
CPU 的堆栈操作原理。19 【解】 CPU 的堆栈是一段特殊定义的存储区,用于存放 CPU 堆栈操作时的数据。在执行堆栈操作前,需 先定义堆栈段 SS、对战深度(栈底)和堆栈栈顶指针 SP。数据的入栈、出战操作类型均为 16 位二进制数,入栈操 作时,栈顶指针值先自动减 2(即 SP=SP-2) ,然后 16 位数据从栈顶处入栈;出栈操作时,16 位数据先从栈顶处出 栈,然后栈顶指针值自动加 2(即 SP=SP+2) 。 11.
CPU 的 1MB 存储空间可分为多少个逻辑段?每段的寻址范围是多少? 【解】 CPU 的 1MB 存储空间可分为任意个逻辑段,段与段之间可连续也可以不连续,可重叠也可相交。 但每个逻辑段的寻址范围不能大于 64KB。 12. 8086 CPU 控制线 BHE 和地址线 A0 对存储器访问的控制作用是什么? 【解】8086 CPU 对存储器进行组织时,每一存储单元地址中仅能存放 8 位二进制数据,所以 8086 在进行 16 位数 据操作时需同时访问两个 8 位的存储单元。8086 为了能实现既能传输 8 位数据也能传输 16 位数据,将存储空间分 成两部分:奇存储体连接 16 位数据总线的高 8 位,即 D15~D8,由控制线 BHE 参与选通控制,偶存储体连接 16 位数据总线的低 8 位,即 D7~D0,有 A0 参与选通控制。用 BHE 和 A0 不同的状态组态,实现对存储区中任意 8 位 或 16 位数据的访问,如表 2-4 所示。 表 2-4 BHE 与 A0 信号作用13. 在
CPU 中,控制线 ALE 的作用是什么? 【解】 CPU 在地址/数据复用线上提供地址信息时,地址有效控制线 ALE 为高电平时,除此之外,地 址有效控制线 ALE 为低电平无效状态。在用
CPU 构成系统时,常用地址有效控制线 ALE 控制地址锁存 器,来获取稳定的地址信息。 14. 在 8086 CPU 中,控制线 RD、WR 和 M/IO 的作用是什么? 【解】控制线 RD、WR 的作用是完成存储单元或 I/O 端口的数据读写控制。当 RD=0 且 WR=1 时,CPU 经数据 总线从选中的存储器单元或 I/O 端口中读取数据, RD=1 且 WR=0 时, 当 CPU 经数据总线向选中的存储器单元或 I/O 端口中写入数据。 控制线 M/IO 的作用是确定在某一时刻 CPU 对存储器操作还是对 I/O 端口操作。当 M/IO=0 时,CPU 对 I/O 端口操 作有效;当 M/IO=1 时,CPU 对存储器操作有效。 8086 CPU 控制线 RD、WR 和 M/IO 的不同组态,可以产生对存储器读信号 MEMR、对存储器写信号 MEMW、对 I/O 端口读信号 IOR 和对 I/O 端口写信号 IOW,如图 2-2 所示。图 2-2 8086 对存储器或 IO 操作信号 15 在
CPU 中,控制线 DEN、DT/R 的作用是什么? 【解】 CPU 通过控制线 DEN 和 DT/R 提供其数据传输及数据流方向信息。在用
CPU 构成系统 时,可以控制线 DEN 盒 DT/R 完成对双向数据缓冲器芯片的控制。当控制线 DEN=0 时,数据缓冲器片选有效。控 制线 DT/R 的作用是数据缓冲器中数据传送方向控制, DT/R=0 时, 当 数据从数据总线上流入 CPU。 DT/R=1 时, 当 CPU 经数据总线流出数据。 16 什么是统一编址?什么是独立编址?各有何特点?20 【解】 在计算机中,I/O 端口的编制方式分为:统一编制和独立编址。 统一编制的存储单元地址和 I/O 端口地址在同一个地址空间。由于 I/O 端口地址占用存储器单元地址,减少了存储 器的寻址空间,但是访问存储器单元和 I/O 端口可用相同的指令。 独立编址的存储器单元地址和 I/O 端口地址具有不同的地址空间。存储器和 I/O 端口都具有独立的且较大的寻址空 间,CPU 用不同的控制线来区别,采用不同的指令访问存储器单元或 I/O 端口。 17 直接端口寻址,间接端口寻址的特点是什么? 【解】 CPU 在对 I/O 端口访问时,有两种寻址方式: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当 I/O 端口地址为 8 位地址(A7~A0)表示时,可以采用直接寻址,即在 IN/OUT 指令中,直接给出 8 位端口地址。当 I/O 端口地址位 16 位(A15~A0)表示时,必须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即 16 位端口地址应先付给寄存器 DX,在 IN/OUT 指令 中仅出现寄存器 DX。 18 什么是规则字?什么是非规则字? 【解】8086 CPU 的存储系统中,规定每个存储单元仅存放 8 位二进制信息。而 8086CPU 的数据总线宽度为 16 位, 即可以实现同时将两个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经数据总线传输。当 16 位字数据按规则字存放在存储器中时,即偶地址 存放 16 位字数据的低 8 位,奇地址存放 16 位字数据的高 8 位时,则用一个总线周期可完成 16 位数据的传送。若 16 位字数据按非规则字存放在存储器中时,即偶地址存放 16 位字数据的高 8 位,奇地址存放 16 位字数据的低 8 位,则需两个总线周期方可完成 16 位数据的传送。 19. 写出当 8088CPU 执行下列指令时,CPU 控制总线上的 IO/M、RD、WR 信号线的状态: MOV AL , BH MOV [BX] , CL 【解】 MOV AL ,BH ;由于此指令时在 CPU 内工作,无任何信号线有效。 MOV [BX] , CL;执行此指令时存储器写信后有效,即 IO/M=0,WR=0第3章80x86 指令系统3.1 学习指导本章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1. 指令中包含的信息 指令中一般包含的信息有:操作码和操作数。其中操作数可以处在计算机中的位置有:指令中、CPU 内部的寄存器 中、存储器中、I/O 端口中。 2. 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即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所在位置的方式,操作数在计算机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寻址方式不同。8 086/8088 CPU 的寻址方式包括有: 1) 隐含寻址方式,即指令中隐含规定了操作数所在位置。 2) 数据型操作数寻址方式: ? 立即数寻址:操作数在指令中。 ?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 ? 直接寻址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逻辑地址=段寄存器:[EA],其中: ? 寄存器间接寻址 ? 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 BX SI 0 ? 基值变址寻址 EA + + n8 BP DI n16 ? 串操作寻址:操作数载存储器中,源操作数为 DS:[SI],目标操作数为 ES:[DI]。21 ? I/O 端口寻址:操作数在 I/O 端口中,分为 8 位地址直接寻址和 16 位地址 DX 间接寻址。 80386 和更高档的微处理器还包含比例变址方式的数据寻址。 3) 目标地址寻址方式。包括: ? 相对程序寻址。 ? 直接程序寻址。 ? 间接程序寻址。 3. 指令系统 要求了解指令的格式、特点、用法、对状态控制寄存器 FR 的影响。常用指令要熟练掌握。注意隐含规定的各种寻 址规则。主要指令包括: 1) 数据传送指令: MOV dest,src LEA dest,src XCHG dest,src XLAT PUSH src POP dest PUSHF POPF LDS dest,src LES dest,src LAHF SAH F IN dest,src OUT dest,src 2)算术运算指令: ADD dest, SUB dest, MUL DIV CMP dest,ADC SBB IMUL IDIV INCdest, AAA dest, AAS AAM AAD DEC dest; ; ; ; ;DAA DAS CBW CWD NEG dest3)逻辑运算指令: AND dest, OR TEST dest,src 4)位移指令 SHL dest,1 ; ROL dest,1 ; SHL dest,CL ; ROL dest,CL ;dest,src;NOT XOR dest,srcSHR ROR SHR RORdest,1 ; dest,1 ; dest,CL ; dest,CL ;SAL dest,1 ; SAR dest,1 RCL dest,1 ; RCR dest,1 SAL dest,CL ; SAR dest,CL RCL dest,CL ; RCR dest,CL5)串操作指令: MOVS dest, CMPS dest, STOS dest,src 重复前缀——REP、REPE、REPNE 6)控制转移指令: JMP Jxx INT n IRET 7)处理器控制指令: CLC ; STC CLI ; STI HLT ;SCASdest;LODSsrcCALL destRET(n); ;CLD CMC; ;STD NOP22 3.2 单项选择题1. CPU 内部具有( )个寄存器可以装载内存操作数的偏移地址信息。 A. 4 B.8 C.14 D.20 【解】A 2. CPU 内部( )寄存器可以装载内存操作数的偏移地址信息。 A. AX, BX, CX. DX B. SI, DI, SP, BP C. BX, BP, SI, DI D. AX, BX, CX, DX, SP, BP, SI, DI 【解】C 3. 确定一个内存单元有效地址 EA 是由几个地址分量组合而成的,这些分量不包括( ) 。 A. 位移量 B. 基地址 C. 逻辑地址 D. 变址地址 【解】C 4.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EA 可通过寄存器( )间接得到。 A. AX B. BP C. CX D. SP 【解】B 5. 常用来获取内存单元偏移量的指令是( ) 。 A. LAHF B. LEA C.LES D. LDS 【解】B 6.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下,在 EA 中使用寄存器( )时默认段寄存器位 SS。 A. BX B. BP C. SI D.DI 【解】B 7. 基地址变址寻址方式下,在 EA 中使用寄存器( )时默认段寄存器位 SS。 A. BX B. SS C.SI D.DS 【解】C 8.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下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的计算表达式是( ) 。 A. CS*10H+IP B. DS*10H+BX C. SS*10H+SP D. SS*10H+BP 【解】A 9. MOV AX,[BP] [SI] 的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是( ) 。 A. 10HxDS +BP+SI B. 10HxES +BP+SI C. 10HxSS +BP+SI D. 10HxCS +BP+SI 【解】C 10. 指令 MOV CX ,1245H 中的源操作数存放在( ) 。 A. DS:1245H 所指明的内存中 B.该指令中 C. 某个寄存器中 D.都不是 【解】 B 11. 在
乘法指令中的两个操作数,其中有一个操作数一定存放在( )中。 A. AL 或 AX B. BL 或 BX C.CL 或 CX D. DL 或 DX 【解】A 12. 对于算术左移指令 SAL AL,1,若 AL 中的带符号数载指令执行后符号有变,可以通过( A. OF=1 B. OF=0 C. CF=1 D. CF=0 【解】A 13.
的移位类指令若需移动多为时,应该先将移动位数置于( ) 。 A. AL B. AH C. CL D. CH 【解】 C 14. 如果要实现正确返回,则 CALL 指令和( )指令两者必须成对出现,且属性相同。 A. MACRO B. JMP C. RET D. END23)来确认。 【解】C 15. 条件转移指令 JNZ 的转移条件是( ) 。 A. CF=1 B.ZF=0 C. OF=0 D. ZF=1 【解】B 16. JMP WORD PTR [DI]是( ) 。 A. 段内间接转移 B.段间间接转移 C.段内直接转移 D.段间直接转移 【解】 A 17. 指令 LOOPNE/LOOPNZ 循环的条件是( ) 。 A. ZF=1 且 CX=0 B. A. ZF=0 且 CX≠0 C. ZF=0 且 CX=0 D. ZF=1 且 CX≠0 【解】B 18. 指令 REPNE SCASB 执行以后,如果 ZF=1,则表示( ) 。 A.在此字符串中,没有找到指定字符 B.已经找到药查找的字符 C.两个字符串相等 D.此字符串是由同一字符组成 【解】B 19. 不能实现 AX=BX-CX 功能的指令是( ) 。 A. SUB BX,CX B.SUB AX,BX MOV AX,BX SUB AX,CX C.XCHG AX,BX D.MOV AX,BX SUB AX, CX SUB AX,CX 【解】B 20. 在
指令中下述寻址方式不正确的是( ) 。 A.[BX] [SI] B.[BP+DI+25] C.[BX+BP] D.[BX+DI] 【解】C 21. AND、OR、XOR、NOT 为四条逻辑运算指令,下面( )解释有误。 A.它们都是按位操作的 B.指令 XOR AX,AX 执行后,结果不变,但是影响标志位 C.指令 AND AL,0FH 执行后,使 AL 得高 4 位清零,低 4 位不变 D.若 DL=09H,CH=30H,执行 OR DL,CH 后结果 DL=39H 【解】B 22. 下列语句中有语法错误的语句是( ) 。 A.MOV AX,[BX] [BP] B.ADD AX, [BP] C.CMP [BX+DI],0FH D.LEA SI, SS:20H [BX] 【解】A 23. 下列指令中语法错误的是( ) 。 A.MOV[SI],[DI] B. ADD AX , [BP] C.JMP WORD PTR [BX+8] D.PUSH [BX+DI-10H] 【解】A 24. 下列指令出现语法错误的指令有( ) 。 A.MOV [BX+SI], AL B. MOV AX , [BP+DI] C. MOV DS, AX D. MOV CS , AXA 【解】D 25. 下面的数据交换指令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XCHG AX ,DI B. XCHG BX , [BP+DAT] C.XCHG DS , SS D. XCHG BUF , DX 【解】C 26. 下列语句中语法有错误的语句是( ) 。24 A.IN AL ,DX B.OUT AX,DX C.IN AX,DX D.OUT DX,AL 【解】B 27.两个非压缩型 BCD 码数据相减后,执行减法调整指令 AAS 时,将自动测试是否满足( ) ,从而决定是否需要 校正。 A.AL 中的数值&9,且 AF=1 B.AL 中低四位数&9,且 AF=1 C. AL 中的数值&9,或 AF=1 D. AL 中低四位数&9,或 AF=1 【解】D 28. 用 REPNE CMPSB 指令实现两个字符串比较,如果在指令完成后 CX=0,其原因是( ) 。 A. 出现两个相同位置字符相等的情况 B. 出现两个相同位置字符不相等的情况 C. 两个字符串长度不等 D. 字符串大小不同 【解】A 29. 在执行 STD 和 MOVSW 指令后 SI 和 DI 的变化是( ) 。 A.+1 B.—1 C. +2 D. —2 【解】D 30. AL 的内容实现算术右移 4 位的正确指令时( ) 。 A.SHR AL, 4 B.MOV CL, 4 C.SAR AL, 4 D.MOV CL, 4 SHR AL, CL SAR AL, CL 【解】D 31. 指令 RET8 是 NEAR 过程的返回语句,执行之后,SP 的值增加( ) 。 A.6 B. 8 C.10 D.12 【解】C 32. 执行 PUSH AX 指令时将自动完成( ) 。 A.1、SP←SP-1 , SS: [SP] ←AL B.1、SP←SP-1 , SS: [SP] ←AH 2、SP←SP-1 , SS: [SP] ←AH 2、SP←SP-1 , SS: [SP] ←AL C. 1、SP←SP+1 , SS: [SP] ←AL D.1、SP←SP+1 , SS: [SP] ←AH 2、SP←SP+1 , SS: [SP] ←AH 2、SP←SP+1 , SS: [SP] ←AL 【解】B 33.执行 POP AX 指令时将自动完成( ) 。 A.1、AH←SS:[SP],SP←SP+1 B.1、SP←SP+1,AH←SS:[SP] 2、AL←SS:[SP],SP←SP+1 2、SP←SP+1,AL←SS:[SP C.1、AL←SS:[SP],SP←SP+1 D.1、SP←SP+1. AL←SS:[SP] 2、AH←SS:[SP], SP←SP+1 2、SP←SP+1,AH←SS:[SP] 【解】C 34.执行以下指令后,SP 寄存器的值应是( ) 。 MOV SP , 1OOH PUSH AX A.00FFH B.00FEH C.0101H D.0102H 【解】B 35. 假定 SS=1000H,SP=0100H,AX=2107H,执行指令 PUSH AX 后,存放数据 07H 的内存物理地址是( ) 。 A.10102H B.10101H C.100FEH D.100FFH 【解】C 36.若 AL= -79,BL= -102,当执行 ADD AL,BL 后,进位 CF 和溢出位 OF 的状态为( ) 。 【解】B A.CF=0 ,OF=1 B.CF=1, OF=1 C.CF=0 ,OF=0 D.CF=1,OF=025 37. INC 和 DEC 指令不影响标志位( )的状态。 A.OF B.CF C.SF D.ZF 【解】B 38. 完成下列程序段操作后,个状态位为( ) 。 MOV AL, 1AH MOV BL, 97H ADD AL, BL A. ZF=0, SF=1, CF=0 , AF=0, IF=1, OF=0 B. ZF=0, SF=1, CF=0 , AF=1, IF=0, OF=0 C. ZF=0, SF=0, CF=1 , AF=0, IF=1, OF=1 D. ZF=0, SF=0, CF=1 , AF=1, IF=0, OF=1 【解】B 39. 完成将累加器 AX 清零,但不影响 进位标志位 CF 状态的指令为( ) 。 A. SUB AX, AX B.XOR AX, AX C.MOV AX, 00H D.AND AX, 00H 【解】C 40. 下列指令分别执行后,将总是使 CF=0 和 OF=0 的指令为( ) 。 A.MOV B.NOT AX C.NEG D.INC 【解】B 41. 对状态标志位 CF 产生影响的指令是( ) 。 A.INC AX B.NOT AX C.NEG AX D.DEC AX 【解】C 42.下列指令助记符中影响标志寄存器中进位位 CF 的指令有( ) 。 A.MOV B.ADD C.DEC D.INC 【解】B 43.使状态标志位 CF 置零的不正确指令是( ) A。SUB AX,AX B CLC C: NEG AX D:XOR AX,AX [解] C 44.执行中断服务程序返回指令 RETI 时,返回地址来自于( ) A:ROM 区 B:程序计数器 C 堆栈区 D:中断向量表 [解] C 45.将 BUF 字节单元内容算术左移一位,以下指令不正确的是( ) A。MOV BX,OFFSET BUF B:MOV BL,BUF SAL BX,1 SAL BL,1 C:SAL BUF,1 D:LEA BX,BUF SAL,[BX],1 [解] A 46.完成下列操作以后,传送到寄存器 AL,BL,CL,DL 中的十进制数,正确的是( MOV AL,41H MOV BL,134Q MOV CL, ‘B’ MOV DL,B A:AL=41H B:AL=41H C:AL=65 D:AL=B BL=5CH BL=92 BL=134 BL=1011100B CL=42H CL=B CL=66 CL=B DL=3FH DL=3FH DL=127 DL=B [解] A26) 47.将寄存器 BX 的内容求反不正确的操作是( ) A:NOT BX B:XOR BX,OFFFFH C:AND BX,OFFFFH [解] C 48.下面指令组完成将字单元 BUF1 和 BUF2 的内容互换,错误的操作为( ) A:MOV AX,BUF1 B:MOV AX,BUF1 MOV BX,BUF2 MOV BX,BUF2 XCHG AX,BX MOV BUF2,AX MOV BUF1,AX MOV BUF1,BX MOV BUF2,BX C:MOV AX,BUF1 D:XCHG BUF1,BUF2 XCHG AX,BUF2 MOV BUF,AX [解] D 49.当前 BX=003H, AL=03H, DS2000H, (20003H) =0ABH, (20004H) =0CDH, (20005) =0ACH, (20006H) =0BDH, 则执行了 XLAT 指令后,AL 中的内容是( ) A 0ABH B:0ACH C:0CDH 0BDH [解] D 50.字变量 BUF 的偏移地址存入寄存器 BX 的正确操作是( ) A:LEA BX,BUF B:MOV BX,BUF C:LDS BX,BUF D:LES BX,BUF [解] A 51.下列串操作指令中,一般不加重复前缀(如 REP)的指令是( ) A:STOSW B:CMPSW C:LODSW D:SCASW 解 C 52.SAR 和 SHR 两条指令执行后,结果完全相同的情况是( ) A:目的操作数最高位为 0 B:目的操作数最高位为 1 C:目的操作数为任意的情况 D: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相同 解 A 53.在 POP[BX]指令中,目的操作数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分别在( ) A:没有段地址和偏移地址 B:DS 和 BX 中 C:ES 和 BX 中 D:SS 和 SP 中 [解] B 54.对寄存器 BX 内容求补运算,下面错误的指令是( ) A:NEG BX B:NOT BX INC BX C:XOR BX,0FFFH D:MOV AX,0 INC BX SUB AX,BX [解] D 55:指令 LOOPZ 的循环执行条件是( ) A:CX≠0,并且 ZF=0 B:CX≠0,或 ZF=0 C:CX≠0,并且 ZF=1 D:CX≠0,或 ZF=1 [解] C 56.LDS SI,ES:[1000H]指令的功能是( ) A:把地址 1000H 送 SI B:把地址 ES:[1000H]字单元内容送 SI C:把地址 ES:[1000H]字单元内容送 SI,把地址 ES:[1002H]字单元内容送 DS D:把地址 ES:[1000H]字单元内容送 SI,把地址 ES:[1002H]字单元内容送 SI [解] C27 57.DOS 系统功能调用中的 1 号功能键盘输入的字符并存放在( ) A:AL B:BL C:CL D:DL 解 B 58.DOS 系统功能调用中的 2 号功能是在屏幕上显示( )字符。 A:AL 中 ASCII 码所表示的 B:DL 中 ASCII 码所表示的 C:DS 和 DX 所指明的内存中的一串 D:DS 和 BX 所指明的内存中的一串 [解] B3.3判断题1.立即数寻址方式只能用于源操作数( Y ) 2.立即数不允许被用做目的的操作数( Y ) 3.对于所有的存储器寻址方式,都可以采用段超越前缀(N ) 4.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是不能通过指令访问的( Y) 5.代码段寄存器 CS 的内容可以被压入栈区,也可以将堆栈中的数据弹出至 CS 中( N ) 6.数据段寄存器 DS 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如信息( N ) 7.CS 和 IP 中的内容是不能通过指令随便改变的,也就是 CS 和 IP 都不能用做目的操作数。 Y ( ) 8.INC 和 DEC 指令不影响 CF 状态( Y ) 9.AND,OR,XOR 指令执行后,会使 CF 状态为 0(Y ) 10.压缩型 BCD 码和非压缩型 BCD 码均有加减运算调整指令(Y ) 11.压缩型 BCD 码和非压缩型 BCD 码均有乘除运算调整指令( N ) 12.NOT 指令的操作数不能是立即数( Y ) 13.在条件转移中另中,只能用 8 位移量-128-+127( Y ) 14.CALL 指令和 JMP 指令的区别在于前者转移时需要保存返回地址,而后者不需要( Y ) 15.中断指令和 CALL 指令不同之处在于中断指令还要将标志寄存器 FR 压入堆栈( N ) 16.DOS 所有的功能子程序调用,是利用 INT21H 中断指令( Y ) 17.MOV AX,[BP]的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SS*16+BP( Y ) 18.段内转移要改变 IP,CS 的值( N ) 19.条件转移指令只能使用于段内直接段转移( Y ) 20.立即寻址方式不能用于目的操作数字段( Y ) 21.不能给段寄存器直接赋立即数( Y ) 22.MOV 指令执行时会影响标志位状态( N ) 23.CF 位可以用来表示有符号数的益出( N ) 24.DIV 指令在执行字节除法时,运算后的商存放在 AH 中,余数存放在 AL 中( N ) 25.堆栈村区操作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当堆栈存入数据时,SP 减 1,当堆栈取出数据时,SP 加 1( N 26.请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之处 1.POP CS 2.MOV DS,200H 3.PUSH FLAG 4.MOV BP,AL 5.LEA BX,2000H 6) ADD AL,[BX+DX+10] 7) ADD [BX] [BP],AX 8) SAR AX,5 9) CMP [DI],[SI] 10) IN AL,180H28) 11) MUL 25 12) INC IP 27.指出下列指令的正误,说明原因并改正。 1)LEA BX,AX 2)XCHG BL,100 3)IN AL,300H 4)TEST AL,100H 5)MOV [BX],[SI] 28.指出下列传送指令中哪些是非法指令,说明原因 1)POP AL 2)MOV CS,AX 3)OUT 310,AL 4)MOV {BX+CX},2130H 5)ADD [BX],[SI] [答案] 1 T 2 T 3 F 4T 5F 6F 7T 8T 9T 10T 11F 12T 13T 14T 15F 16T 17T 18F 19T 20T 21T 22F 23F 24F 25F 26. 1)F,禁止对 CS 寄存器赋值 2)F,段寄存器不能直接赋值 3)F,无此指令,可 PUSHF 4)F,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的尺寸不一致 5)F,LEA 指令的源操作数必须是内存操作数 6)F,存储器寻址的有效地描述只能使用 BX,BP。SI,DI,不能使用 DX 7)F,BX 和 BP 不能同时使用,BX 只能与 SI 或 DI 相搭配 8)F, 的移位指令,当移位超过 1 位就必须将移动位数赋给 CL 9)F 不允许在存储单元之间比较 10)F,断口地址超过 255 必须放入 DX,采用寄存器 DX 间接寻址。 11)F, 的 MUL 指令源操作不允许为立即数。 12)F,不能对指令指针 IP 进行任何操作。 27. 1)F,本条指令取存储单元有效地址,源操作数必须是存储单元而不能是寄存器 AX。目标操作数必须是通用寄 存器之一 改:LEA BX,[SI] 2)F,不能与立即数进行交换。 改:XCHG BL,[100] 3)F,300H&255,I/O 地址由 DX 给出。 改:MOV DX,300H IN AL,DX 4)F,操作数尺寸不匹配,AL 是 8 位寄存器,100H 不是 8 位数据。改:TEST AX, 100H 5)x,串操作指令中的目标操作数只能是 ES:【DI】 。改:MOV ES: 【DI】, DS:【SI】 28.1) x, 出栈指令为数字操作。 2)x, CS 不能作目标操作数。 3)x, 因为 310&255,端口地址应放入 DX 4) x, CX 不能用作偏移地址寄存器。 5)x 内存单元间不能直接运算。3.4 填空题1.一条指令中一般包含有____(1)____和____(2)____两部分信息。 解: (1)操作码 (2)操作数 2.计算机中操作数可以在____(1)____中、____(2)____中、____(3)____中和____(4)____中。29 解: (1)指令 (2)寄存器 (3)存储器单元 (4) I/O 端口 3、对内存操作数寻址其有效地址 EA 是由____(1)____ 、____(2)____和____(3)____三部分分量之和来表示。 解: (1)基址寄存器 (2)变址寄存器 (3)位移器 4.BX、BP 被称作____(1)____寄存器,用它们寻址称为____(2)____;将 SI、DI 称作____(3)____寄存器,用其寻址 称为____(4)___ 解: (1)基址 (2)基址寻址 (3)变址 (4)变址寻址 5.当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时,使用通用寄存器 BX,DI,SI 时,可以默认不写的段寄存器是____(1)____,当使用通 用寄存器 BP 时,可以默认不写的段寄存器是____(2)____。 解: (1)DS (2)SS 6.指令 MOV AX,[BX][SI]中,目标操作数在____(1)____中,源操作数在____(2)____中,此时源操作数隐含使用 的段寄存器为____(3)____ 解: (1)寄存器 AX (2)内存单元 (3)DS 7.指令 ADD 【BP】 执行时, ,AL 操作的结果在____(1)____段中, 此时计算目的操作数物理地址的表达式是____(2)____ 解: (1)堆栈 (2)SS*16+BP 8.串寻址中,使用了一种隐含的变址寄存器寻址,分别使____(1)____和____(2)____指向源串和目的串,实现字符串 操作 解: (1)SI (2)DI 9.串处理指令规定源串指针寄存器必须使用____(1)____,源串默认为在____(2)____段中,也可以在其他段,但必须 指明;目的串指针寄存器必须使用____(3)____,目的串只能在____(4)____段中。 解: (1)SI (2)DS (3)DI (4)ES 10.操作数在 I\O 端口时,当端口地址____(1)____,必须把端口地址放在____(2)____中,类似于存贮器寻址中的寄 存器间接寻址。 解: (1)≧256 (2)DX 11.对于乘法、除法指令,其目的操作数一定在____(1)____或____(2)____中,而其源操作数可以在____(3)____中。 解: (1)AX (2)DX 和 AX (3)寄存器或存储单元 12.当 AL&80H 时,执行 CBW 后,AH=____(1)____;而当 AL≧80H 时,执行 CBW 后,AH=____(2)____。 解:(1)OOH (2)OFFH 13.算数右移指令 SAR 可于实现____(1)____数除 2,而逻辑右移指令 SHR 则可用来实现____(1)____数除 2 解: (1)对带符号 (2)对无符号 14.如果 TABLE 为数据段中 0032H 单元的符号名,其中存放的内容为 1234H,当执指令 MOV AX, TABLE 后, AX=____(1)____;而执行指令 LEA AX, TABLE 后,AX=____(2)____ 解: (1)1234H (2)0032H 15.设当前的 SI=1000H,DS=5000H,内存字单元(51000H)=1234H,执行 MOV BX,【SI】后 BX=____(1)____,执行 LEZ BX,[SI]后,BX=____(2)____ 解: (1)1234H (2)1000H 16.假设 DS=B000H,ES=A000H,BX=080AH,DI=1200H,(0B080AH)=05AEH, (0B080CH)=4000H,当执行指令 LES DI, 【BX】后,DS=____(1)____,ES____(2)____,DL=____(3)____ 解: (1)B000H (2)4000H (3)05AEH 17.使用查表指令 XLAT 之前,要求____(1)____寄存器指向表所载的段,____(2)____寄存器指向表的首地址, ____(3)____寄存器中存放待查项在表中的位置与表首址的距离 解: (1)DS (2)BX (3)AL 18.读取标志位指令 LAHF 和设置标志位指令 SAHF 均只对标志寄存器 FR 中的____(1)____标志操作 解: (1)低 8 位 19.条件转移指令时一种短转移,其转移范围在____(1)____字节内。 解: (1)-128~+127 20 条件转移指令的目标地址应在本条件转移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地址的____(1)____字节范围内。 解: (1)-128~+12730 21.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分段内和段间两种情况,对于段内调用与返回仅需要修改____(1)____的值,对于段间调用 与返回需要同时修改____(2)____和____(3)____的值。执行 CALL 指令时,这些值均自动保存在____(4)____中。 解: (1)IP (2)CS (3)IP (4)堆栈 22.近过程(NEAR)的返回指令 RET 把当前栈顶的一个字弹出到____(1)____;远过程(FAR)的返回指令 RET 将 先弹出一个字到____(2)____后又弹出一个字到____(3)____;IRET 是____(4)____指令,它从堆栈栈顶顺序弹出三个 字分别送到____(5)____、____(6)____ 和____(7)____ 解:(1)IP (2)IP (3)CS (4) 中断返回 (5)IP (6)CS (7)标志寄存器 FR 23.段内和段间的转移指令寻找方_____(1)_____和_____(2)_____两种。 [解] (1)直接寻址 (2)间接寻址 24.用 CMP 指令对无符号比较(A-B) ,当 A&B 时,可判断标志 CF=_____(1)_____。用 CMP 指令对带符号数比较 (A-B) ,当 A&B 时,可判断标志 SF_____(2)_____OF [解] (1)1 (2)≠ 25.四条逻辑运算指令 AND,OR,XOR,NOT 中,_____(1)_____指令对标志位均无影响,而其他 3 条指令除对标 志位 SF,ZF,PF 有影响外,还使_____(2)_____和_____(3)_____总是置“0” ,AF 不确定。 [解] (1)NOT (2)CF (3)OF 26.如果要对一个字节或一个字的数求反,可用指令_____(1)_____,要对寄存器或存储单元内容中指定位求反则可 运用_____(2)_____指令。 [解] (1)NOT (2)XOR 27.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指令。 (1)将附加段 200H 偏移地址中的数据送到 BX 中_____(1)_____ (2)将 DH 中的高 4 位求反,低 4 位保持不变。_____(2)_____ (3)将 CL 的符号位(D7 位)置 1,保持其他位不变。_____(3)_____ [解] (1)MOV BX, ES :[200H] (2)XOR DH,0F0H (3)OR CL,80H 28.压缩型 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为_____(1)_____, 非压缩型 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为_____(2)_____, 压缩型 BCD 码 减法调整指令为_____(3)_____,非压缩型 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为_____(4)_____。 [解] (1)DAA (2)AAA (3)DAS (4)AAS 29.下面一段程序段: MOV AX,0 MOV AL,09H ADD AL,04H 1) 若要获得 AX=13H,则在 ADD 指令后面加一条指令_____(1)_____ 2) 若要获得 AX=0103H,则在 ADD 指令后面加一条指令_____(2)_____ [解] (1)DAA (2)AAA 30.试填空完善下面一段程序,使之完成对 100 个字单元的缓冲区清零,设缓冲区为 2000H:0800H。 MOV AX,2000H MOV ES,AX MOV DI,0800H _____(1)_____ MOV AL,00H CLD REP STOSB [解] (1) MOV CX,100 31.试完成下面子程序, 使其实现利用 DOS 功能调用 INT21H, 将一个 DL 中的字节数据的低 4 位 ASCII 码的形式显 示出来。 DISPL PROC NEAR31 _____(1)_____ CMP DL,9 JBE NEXT ADD DL,7 NEXT:ADD DL,30H _____(2)_____ _____(3)_____ RET DISPL _____(4)_____ [解] (1) AND DL,OFH (2) MOV AH,2 (3) INT 21H (4)ENDP 32.试完成下面程序段,使其完成将存储单元 DA1 中压缩型 BCD 码,拆成二个非压缩型 BCD 码,低位放入 DA2 单元,高位放入 DA3 单元,并分别转换为 ASCII 码。 STRT: MOV AL,DA1 MOV CL,4 _____(1)_____ OR AL,30H MOV DA3,AL MOV AL,DA1 _____(2)_____ OR AL,30H MOV DA2,AL [解] (1) SHR AL,CL (2) AND AL,OFH 34.分析下列程序段,程序段执行后 AX=_____(1)_____,BX=_____(2)_____,CF_____(1)_____。 MOV AX,5C8FH MOV BX,0AB8FH XOR AX,BX XOR AX,BX [解] (1)5C8FH (2)0AB8FH (3)0 35.分析下列程序段,程序段执行后 AX=_____(1)_____,BX=_____(2)_____,CF=_____(1)_____。 XOR AX,AX INC AX NEG AX MOV BX, 3FFFH ADC AX, BX [ 解] (1) 3FFFH (2) 3FFFH (3) 1 36. 分析下列程序段,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1) MOV AL, OFH MOV BL, OC3H XOR AL, BL 则有:AL =(1) ,BL =(2 )CF =(3) 2) Mov BL, 93H MOV AL, 16H ADD AL, BL DAA 则有:AL =_(4),CF=(5),AF=(6) 3) Mov AX, BX32 NOT AX ADD AX, BX 则有:AX=(7) C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H47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