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车辆管理系统二号北斗车辆管理系统三号卫星共用吗

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卫星成功入轨 总师:全球组网大幕正式开启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新华社发 杨志远 摄)
(环球时报11月6日报道)11月5日19时45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点火,成功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第一、二颗卫星送入轨道。此次北斗发射牵动着外界的热切关注,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全面开启全球组网的大幕。记者4日专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他向记者详解了北斗三号相比北斗二号进行了哪些性能提升、增加了哪些全新功能以及后续发展计划与应用前景等热点话题。
■北斗迈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杨长风表示,本次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的北斗三号第一、第二颗卫星,也是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测试及入网验证,适时对外发布服务。2015年到2016年,中国已经陆续成功发射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新技术新体制,固化了北斗三号技术状态。此次北斗三号组网星首次发射将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全球组网新时代,全面打开北斗应用推广与产业发展新局面,书写北斗国际合作新篇章。
北斗三号相比已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的北斗二号有了哪些提升呢?杨长风表示,北斗三号比北斗二号性能更优、功能更全、稳定度更高。北斗三号系统性能、卫星寿命、服务精度等指标全面优于北斗二号,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星上设备完全自主可控,比肩世界一流。
他举例说,从性能方面来讲,北斗三号卫星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北斗三号卫星通过采用新的技术,空间信号精度可优于0.5米。杨长风进一步解释称,原子钟的性能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E-14量级也就是10的负14次方,这意味着300万年才会差1秒,这在时间精准度方面创造了一个极值。
从功能方面来讲,北斗三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能力基础上,区域性的短报文通信服务也将升级为面向全球的短报文通信。北斗三号还将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按照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标准提供国际搜索救援服务。
那北斗系统未来可能面临什么挑战呢?杨长风对记者表示,北斗三号的卫星有30多颗星,而发射任务要在3年内完成,意味着每次发射都要准确无误,并且要按照严格时间节点完成发射,这就对我们的卫星批量生产能力、高密度发射任务的组织等多个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鲁路(QM0002)  作者:刘扬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5日(周四)至8月19日(周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8月8日,北京冬奥组委特别推出了9款纪念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限量版特许商品,部分商品还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发行的特例产品。
进入二伏,京城本周开启深度桑拿天模式,烧烤、蒸煮交替。
8月起,京城又有一批新政即将实施:北京市52项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新能源汽车溯源管理8月起施行...这些新政不来了解一下吗?
7月9日(周一),北京机动车限行尾号新一轮轮换开始,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分别为:3和8、4和9、5和0、1和6、2和7。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_凤凰资讯
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新闻背景   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
原标题: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新闻背景   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北斗三号与前两代“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一号、北斗二号有什么不同?它都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北斗三号与前两代“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一号、北斗二号有什么不同?它都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几种卫星导航系统   要搞清我国三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异同,首先应了解以下几种卫星导航系统,看看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分别是属于哪一种。   至今,卫星导航技术已先后发展了两大类:一类卫星导航系统是采用多普勒测速原理,即利用测量导航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求出距离变化率进行导航定位,但由于这种方式存在不能连续实时导航等一些缺点,所以采用这种原理的卫星导航现已基本没有了。另一类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时间测距原理,即利用测量导航信号传播时间来求出距离进行导航定位,目前大多数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这种方式,包括三代“北斗”导航卫星,但即使这样,它们仍各不相同。   因为卫星导航系统又可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源卫星导航时,用户只需接收导航卫星信号。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无源方式。   根据导航卫星的信号覆盖范围,卫星导航系统还可分为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一号、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日本、印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等属于前者,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我国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后者。   另外,导航卫星还可根据卫星的轨道高度,分成近地轨道、地球中圆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几种。我国北斗一号为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而北斗二号和三号导航星座都由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组成。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导航卫星都运行在地球中圆轨道,印度和日本的导航卫星星座均由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组成。   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   目前,卫星导航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其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科技和国防意义。因此,我国很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并分三个阶段实施发射,即先建造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再建造无源与有源相结合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造无源与有源相结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10月至12月为第一阶段。我国先后发射了4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后两颗为备份),它们运行在经度相距60°的地球静止轨道,从而建成了世界首个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不仅可提供区域导航定位,还能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其服务范围为国内;定位精度为20米;授时精度为100纳秒;短信字数每次为120个字。   2007年至2012年为第二阶段。我国陆续发射了16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最终建成了由14颗北斗二号(5颗静止轨道导航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4颗中圆地球轨道导航卫星)组成的、采用无源与有源卫星导航方式相结合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如果说GPS只能告诉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北斗”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让其他人可以知道用户的情况,较好地解决了何人、何事、何地的问题。其服务范围为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短信字数每次为120个字。   2017年至2020年为第三阶段,我国将先后发射35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7颗中圆轨道卫星),建成采用无源与有源导航方式相结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服务范围为全球;定位精度为2.5至5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为20纳秒;每次短信字数也增加了。它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初始服务,它还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届时,“北斗”的定位精度将与美国GPS相媲美。   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   具有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险、多功能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些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和特点,例如,其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且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因此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北斗三号可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该卫星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北斗三号亮点多多   由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需采用许多新技术,为此,我国在2015年至2016年陆续发射了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以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星座自主运行等为代表的卫星载荷关键技术,以轻量化、长寿命、高可靠为典型特征的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基于星地链路、星间链路、全新导航信号体制的导航卫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以及98%的国产化器件,关键器件均为“中国造”。   从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   另外,还有以下重大技术创新或改进。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卫星采用了新型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它具有功率密度大、载荷承载比重高、设备产品布局灵活、功能拓展适应能力强等技术特点,可为系统后续功能和需求拓展提供更大的适应能力,将实现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授时和导航的服务业务,兼容天基数据传输、新业务载荷的在轨应用,能作为天基数据传输网络的广播节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   北斗三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采用大型卫星平台,它能集成多种载荷,兼容实现天基增强、可动点波束功率增强、短报文通信与位置报告等系统;成为天基数据传输网络的中心节点。   北斗三号卫星星座首次配备了相控阵星间链路(在卫星之间搭建的通信测量链路),解决了境外监测卫星的难题,成为一大特色。这样能实现对运行在境外的卫星进行监测、注入功能,并可实现卫星之间的双向精密测距和通信,从而能够进行多星测量,自主计算并修正卫星的轨道位置和时钟系统,大大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提高整个系统的定位和服务精度。星间链路是“北斗”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不仅实现了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所谓自主导航,就是指即使地面站全部失效,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也能通过星间链路提供精准定位和授时,地面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接收导航卫星的信号,仍旧能进行定位及导航。   众所周知,导航卫星上的原子钟性能对整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北斗三号卫星采用我国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与北斗二号卫星采用的原子钟相比,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在产品体积、重量方面大幅降低,每天的频率稳定度提高了10倍,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上的氢原子钟精度将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钟提高一个数量级。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每1万秒误差10-14秒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每1万秒误差10-15秒量级。原子钟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由10米量级向米级跨越,测速和授时精度同步提高一个量级。   北斗三号进一步提升了连续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的指标,采用多项新技术提高了卫星的抗干扰能力,非计划中断指标为每年0.4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采用了多重可靠性“加固”措施,可最大限度增强系统的保险系数。比如,系统建成后运行卫星数量大于服务必需卫星数,即卫星有备份;配备了多台铷原子钟,形成“双保险”一起提供服务;还采用了软件冗余、故障自我诊断和故障自我修复等多项措施,可保证系统可靠性。   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即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的信号B1C和B2a信号。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因为通过兼容互操作技术,可为用户能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奠定基础,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   根据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届时将面向“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面向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建设,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   延伸阅读   北斗卫星是怎么导航定位的   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与第二代导航卫星北斗二号以及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在工作原理上有明显不同之处。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在平时,地面中心站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断向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定位的信号,而用户终端一般只处于光收听不发信息的状态。当需要定位时,用户终端分别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中心站发送需要定位的申请信号。这时,地面中心站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来算出用户终端分别到每颗卫星的距离。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这2个距离测量数据进一步推算出用户位置。最后,地面中心站将该定位信号经1颗卫星传给用户终端。   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所需卫星少,只要2颗卫星就行;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   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所谓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就是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在卫星时钟控制下的导航卫星连续发送的无线电导航信号,并根据这些卫星信号的不同传输时间,来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不同距离,然后通过用户终端的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柯谱) 标签: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8169
播放数:25719
播放数:40426
播放数:164400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中新网
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日 05:08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央视新闻
  解码北斗三号
  新闻背景
  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北斗三号与前两代“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一号、北斗二号有什么不同?它都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11月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4颗、第2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 王玉磊 摄
  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北斗三号与前两代“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一号、北斗二号有什么不同?它都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几种卫星导航系统
  要搞清我国三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异同,首先应了解以下几种卫星导航系统,看看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分别是属于哪一种。
  至今,卫星导航技术已先后发展了两大类:一类卫星导航系统是采用多普勒测速原理,即利用测量导航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求出距离变化率进行导航定位,但由于这种方式存在不能连续实时导航等一些缺点,所以采用这种原理的卫星导航现已基本没有了。另一类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时间测距原理,即利用测量导航信号传播时间来求出距离进行导航定位,目前大多数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这种方式,包括三代“北斗”导航卫星,但即使这样,它们仍各不相同。
  因为卫星导航系统又可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源卫星导航时,用户只需接收导航卫星信号。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无源方式。
  根据导航卫星的信号覆盖范围,卫星导航系统还可分为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一号、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日本、印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等属于前者,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我国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后者。
  另外,导航卫星还可根据卫星的轨道高度,分成近地轨道、地球中圆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几种。我国北斗一号为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而北斗二号和三号导航星座都由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组成。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导航卫星都运行在地球中圆轨道,印度和日本的导航卫星星座均由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组成。
  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
  目前,卫星导航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其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科技和国防意义。因此,我国很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并分三个阶段实施发射,即先建造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再建造无源与有源相结合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造无源与有源相结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10月至12月为第一阶段。我国先后发射了4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后两颗为备份),它们运行在经度相距60°的地球静止轨道,从而建成了世界首个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不仅可提供区域导航定位,还能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其服务范围为国内;定位精度为20米;授时精度为100纳秒;短信字数每次为120个字。
  2007年至2012年为第二阶段。我国陆续发射了16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最终建成了由14颗北斗二号(5颗静止轨道导航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4颗中圆地球轨道导航卫星)组成的、采用无源与有源卫星导航方式相结合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如果说GPS只能告诉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北斗”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让其他人可以知道用户的情况,较好地解决了何人、何事、何地的问题。其服务范围为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短信字数每次为120个字。
  2017年至2020年为第三阶段,我国将先后发射35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7颗中圆轨道卫星),建成采用无源与有源导航方式相结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服务范围为全球;定位精度为2.5至5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为20纳秒;每次短信字数也增加了。它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初始服务,它还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届时,“北斗”的定位精度将与美国GPS相媲美。
  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
  具有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险、多功能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些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和特点,例如,其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且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因此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北斗三号可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该卫星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北斗三号亮点多多
  由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需采用许多新技术,为此,我国在2015年至2016年陆续发射了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以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星座自主运行等为代表的卫星载荷关键技术,以轻量化、长寿命、高可靠为典型特征的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基于星地链路、星间链路、全新导航信号体制的导航卫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以及98%的国产化器件,关键器件均为“中国造”。
  从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
  另外,还有以下重大技术创新或改进。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卫星采用了新型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它具有功率密度大、载荷承载比重高、设备产品布局灵活、功能拓展适应能力强等技术特点,可为系统后续功能和需求拓展提供更大的适应能力,将实现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授时和导航的服务业务,兼容天基数据传输、新业务载荷的在轨应用,能作为天基数据传输网络的广播节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
  北斗三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采用大型卫星平台,它能集成多种载荷,兼容实现天基增强、可动点波束功率增强、短报文通信与位置报告等系统;成为天基数据传输网络的中心节点。
  北斗三号卫星星座首次配备了相控阵星间链路(在卫星之间搭建的通信测量链路),解决了境外监测卫星的难题,成为一大特色。这样能实现对运行在境外的卫星进行监测、注入功能,并可实现卫星之间的双向精密测距和通信,从而能够进行多星测量,自主计算并修正卫星的轨道位置和时钟系统,大大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提高整个系统的定位和服务精度。星间链路是“北斗”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不仅实现了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所谓自主导航,就是指即使地面站全部失效,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也能通过星间链路提供精准定位和授时,地面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接收导航卫星的信号,仍旧能进行定位及导航。
  众所周知,导航卫星上的原子钟性能对整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北斗三号卫星采用我国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与北斗二号卫星采用的原子钟相比,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在产品体积、重量方面大幅降低,每天的频率稳定度提高了10倍,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上的氢原子钟精度将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钟提高一个数量级。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每1万秒误差10-14秒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每1万秒误差10-15秒量级。原子钟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由10米量级向米级跨越,测速和授时精度同步提高一个量级。
  北斗三号进一步提升了连续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的指标,采用多项新技术提高了卫星的抗干扰能力,非计划中断指标为每年0.4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采用了多重可靠性“加固”措施,可最大限度增强系统的保险系数。比如,系统建成后运行卫星数量大于服务必需卫星数,即卫星有备份;配备了多台铷原子钟,形成“双保险”一起提供服务;还采用了软件冗余、故障自我诊断和故障自我修复等多项措施,可保证系统可靠性。
  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即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的信号B1C和B2a信号。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因为通过兼容互操作技术,可为用户能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奠定基础,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
  根据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届时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面向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建设,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
  延伸阅读
  北斗卫星是怎么导航定位的
  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与第二代导航卫星北斗二号以及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在工作原理上有明显不同之处。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在平时,地面中心站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断向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定位的信号,而用户终端一般只处于光收听不发信息的状态。当需要定位时,用户终端分别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中心站发送需要定位的申请信号。这时,地面中心站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来算出用户终端分别到每颗卫星的距离。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这2个距离测量数据进一步推算出用户位置。最后,地面中心站将该定位信号经1颗卫星传给用户终端。
  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所需卫星少,只要2颗卫星就行;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
  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所谓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就是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在卫星时钟控制下的导航卫星连续发送的无线电导航信号,并根据这些卫星信号的不同传输时间,来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不同距离,然后通过用户终端的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
【编辑:于晓】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二号卫星发射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