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子、外显子与内含子在什么位置??RNA上?DNA链上?终止子在什么位置??RNA合成链上还是DNA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练习题,高二生物练习题及答案,高一生物蛋白质练习题,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初一生物练习题,5以内分解 合成练习题,第十一章三角形练习题,高中生物必修一练习题,高一生物练习题,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练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当前所在位置:
登录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
短信快速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获取验证码
添加收录信息
论文收录信息
LMN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研究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中文论文集
英文论文集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在线地址http://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请提交PDF文档)
上传修改稿说明:
1.修改稿的作者顺序及单位须与原文一致;
2.修改稿上传成功后,请勿上传相同内容的论文;
3.修改稿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修改标记,如高亮修改内容,添加文字说明等,否则将作退稿处理。
4.请选择DOC或Latex中的一种文件格式上传。
上传doc论文: 请上传模板编辑的DOC文件
上传latex论文:* 上传模板导出的pdf论文文件(须含页眉)
* 上传模板编辑的tex文件
LMN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研究
LMN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研究
谢利剑,黄敏,袁迎第. LMN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研究[EB/OL].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2.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
导出参考文献
谢利剑,(1976-),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小儿川崎病高危因素的研究。
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40
Shanghai Chi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摘要:目的 研究核纤层蛋白(LMNA)基因在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78例DCM患儿和100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LMNA基因突变筛查,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LMNA基因功能区12个外显子及附近部分内含子,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DNA序列,用Pubmed的Blast在线软件对测序输出序列与模板序列进行比对。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①29名DCM患者和15名对照组儿童中,LMNA基因第10号外显子的第90位碱基存在C→T改变的多态性位点,即LMNA基因的c.1908C>T,c.1908C>T多态性位点的TC、TT基因型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C,在DCM组中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C,DCM组中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MNA基因的多态性与汉族DCM患儿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LMNA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of Han Race Children
XIE Lijian
YUAN Yingdi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Shanghai Chi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MNA gene mu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in Chinese Han Race children. Methods DNA was isolated from 78 patients with DCM and 100 healthy Chinese children who served as controls. 12 exons in the functional regions and the adjacent part of introns of the LMNA gene were amplified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PCR)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with DNA sequencer. We compared the DNA sequence with Blast software online Pubmed website. The differences of allele and genotype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detected byχ2 test. Results No disease-causing mutation in LMNA gene was found in all DCM patients. Three nonsens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identified.
①The first is c.1908C>T (H566H, rs4641) which was located at exon 10 of LMNA gene. It was found in 29 DCM cases and 15 control subject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the frequency of TT and TC genotypes, and the C allel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CM patients (PT (A287A, rs5380) which was located at exon 5 of LMNA gene. It was found in 9 DCM cases and 2 control subjects. The frequency of TC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CM patients (PT(D446D, rs5058)which located at exon 7 of LMNA gene. It was found in 8 DCM cases and 3 control subjects. The frequency of TC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CM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The SNP of LMNA gen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vity of DCM in Chinese Han children.
Keywords:
动态公开评议须知
1. 评议人本着自愿的原则,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表述性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亦可对研究提出改进方案或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2. 论文若有勘误表、修改稿等更新的版本,建议评议人针对最新版本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
3. 每位评议人对每篇论文有且仅有一次评议机会,评议结果将完全公示于网站上,一旦发布,不可更改、不可撤回,因此,在给予评议时请慎重考虑,认真对待,准确表述。
4. 同行评议仅限于学术范围内的合理讨论,评议人需承诺此次评议不存在利益往来、同行竞争、学术偏见等行为,不可进行任何人身攻击或恶意评价,一旦发现有不当评议的行为,评议结果将被撤销,并收回评审人的权限,此外,本站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5. 论文所展示的星级为综合评定结果,是根据多位评议人的同行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出的。
我已阅读并承诺遵循评议原则pribnow 完美作业网 www.wanmeila.com
生物化学中tata盒跟pribnow一样吗 不一样,pribnow box位于原核细胞,为TATAA,TATA box位于真核细胞,为TATAAAAG。类似于pribnow box。但都是基因序列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段。可以总结为原核生物启动子有pribnow box和sextama box。真核细胞启动子有GC岛、CAAT box和TATA box。下面的内容摘自百度百科。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同启动子结合的区域称为启动子区。将各种原核基因同RNA聚合酶全酶结合后,用DNase I水解DNA,最后得到与RNA聚合酶结合而未被水解的DNA片段,这些片段有一个由5个核苷酸(TATAA)组成的共同序列,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这个框的中央位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10序列(-10 sequence),后来在-35 bp处又找到另一个共同序列(TTGACA)。Hogness等在真核基因中又发现了类似Pribnow框的共同序列,即位于-25~-30 bp处的TATAAAAG,也称TATA框(TATAbox)。TATA框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或上游激活序列(uptreamactivatingsequence,UAS)。另外在-70~-78 bp处还有一段共同序列CCAAT,称为CAAT框(CAAT box)。在真核生物基因中,Hogness等先在珠蛋白基因中发现了类似Pribrow区的Hogness区(Hogness box),这是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5~-30 bp处的共同序列似TAAA,也称为TATA区。另外,在起始位点上游-70~-78 bp处还育另一段共同序列CCAAT,这是与原核生物中-35bp区相对应的序列.称为CAAT区(CAAT box)。
rbcl定义 10分叶绿体DNA的发现叶绿体是地球上独特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在叶绿体中进行着光能吸收、传递、光合磷酸化、CO2固定及放氧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本世纪初科伦斯(Correns)通过对紫茉莉叶斑现象的遗传分析,发现一些与叶绿体结构和发育有关的遗传因子并不遵照孟德尔定律。同时有人注意到叶绿体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我繁殖能力,特别是低等植物,在细胞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叶绿体都能自行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之中,所有这些特征说明了叶绿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1951年Chiba以卷柏、白花紫露草、紫万年等为材料,在它们的叶绿体中发现福尔根(Fulgan)染色阳性的颗粒,推测其中可能有DNA。但不同作者观察的结果有异,因此没有定论。1962年Ris等报告他们用电镜分别观察衣藻和玉米等植物叶绿体的超薄切片,发现在基质中电子密度比较低的部分有2.5nm左右的细纤丝存在,当用DNA酶处理时,这种纤丝就消失了,因此证明叶绿体中确实有DNA存在。后来又在许多植物的叶绿体中都看到DNA纤丝。1963年塞杰(Sager)和Ishida从衣藻叶绿体中,Gibor和Izawa从伞藻叶绿体中都分离出DNA。这样,叶绿体中存在DNA(ctDNA)的事实很快被人们所公认。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现在已知道,叶绿体DNA(ctDNA)是双链环状分子,大小约为120~160kb。大多数植物的ctDNA分子中有两段反向重复的核苷酸序列,是大多数植物ctDNA所共有的特征,大小约在6~76kb之间,不同植物ctDNA大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反向重复序列大小的不同而引起的。但在有些植物如蚕豆、豌豆并未发现有两段对称的反向重复序列,而在眼虫藻等却发现有3段正向重复序列。Shinozaki等于1986年分别发表了烟草和地钱的ctDNA全序列,Hiratsuka也于1989年报道了水稻ctDNA的全序列,这些均显示ctDNA含有编码叶绿体rRNA和tRNA的基因以及100个左右的蛋白质结构基因。同时发现大多数植物的ctDNA含有2个rDNA拷贝,眼虫藻中有3个紧邻的rDNA拷贝,豌豆和蚕豆却仅含有一个rDNA拷贝,所以一般认为rDNA存在于ctDNA反向重复序列中。埃内亚斯(Eneas Filho)等发现豌豆叶绿体中核糖体的60种不同蛋白组分中,有1/3是由ctDNA编码。现在已公认在叶绿体的所有蛋白质中既有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约占总种类的30%,例如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蛋白等)也有核基因组编码的(约占总种类的70%,例如类囊体膜的一些蛋白等),还有一些功能性寡聚蛋白质,其组成亚基分别是由两个基因组编码的,例如叶绿体中的可溶性蛋白Rubisco,其大亚基是由自身基因组编码,而小亚基则由核基因组编码。但也有例外,Reith等就曾在灰藻和红藻中发现Rubisco的大小亚基皆由叶绿体自身基因组编码,且大小亚基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操纵子。Turmel等于1978年报道在衣藻ctDNA的23SrDNA中发现有一个内含子(intron)的存在,这是第一次在ctDNA中发现的与真核生物核基因类似的断裂基因。后来,Koch等在玉米ctDNA的trnI和trnA基因中也发现有内含子。高等植物叶绿体DNA的内含子主要在tRNA基因中发现,很少在蛋白质结构基因中发现,但在绿藻中却发现大量的蛋白质结构基因也存在有内含子。另外,奥罗斯科(Orozco)等在1980年首次报道了在眼虫藻的叶绿体基因组16SrDNA的先导序列中存在有一个额外的“假”tRNAIle基因,在单子叶植......
真核RNA聚合酶有三种,它们分别是什么酶 RNA聚合酶分三类。RNA聚合酶Ⅰ存在于核仁中,转录rRNA顺序。RNA聚合酶Ⅱ存在于核质中,转录大多数基因,需要“TATA”框。RNA聚合酶Ⅲ存在于核质中,转录很少 RNA聚合酶几种基因如tRNA基因如5SrRNA基因。有些重复顺序如Alu顺序可能也由这种酶转录。上面提到的“TATA”框又称Goldberg –Hogness顺序,是RNA聚合酶Ⅱ的接触点,是这种酶的转录单位所特有的。它在真核生物的转录基因的5’端一侧,在转录起点上游20至30个核苷酸之间有一段富含AT的顺序。如以转录起始点为0,则在-33到27个核苷酸与-27至21核苷酸之间,有一个“TATA”框。一般是7个核苷酸。原核生物中也类似“TATA”框的结构。RNA聚合酶作用在“TATAAT”(Pribnow)盒和“TTGA-CA”框附近
帮忙把名词解释搞定 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多种酶靠非共价键相互嵌合催化连续反应的体系,称为多酶复合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Type I)、第二型(Type II)及第三型(Type III)。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II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结构域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特别指蛋白质中这样的区域。在球形蛋白中,结构域具有自己特定的四级结构,其功能部依赖于蛋白质分子中的其余部分,但是同一种蛋白质中不同结构域间常可通过不具二级结构的短序列连接起来。蛋白质分子中不同的结构域常由基因的不同外显子所编码。是指脂肪酸的末端(w-端、烷基端)甲基发生氧化,先转变成羟甲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a,w-二羧酸的过程。然后从二羧酸的两端同时开始进行b-氧化。]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最后生成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后二者还可重新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进行代谢。戊糖磷酸途径总反应式是:6G6P+12NADP++7H2O → 5G6P + 6CO2+Pi+12NADPH+12H+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指的是有些抑制剂和酶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中心,从而抑制酶和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Ⅱ是一组同工酶。前者在线粒体内膜外侧,催化脂酰CoA上的脂酰基转移给肉碱,生成脂酰肉碱。后者在线粒体内膜内侧,将运入的脂酰肉碱上的脂酰基重新转移给线粒体基质中的CoA,游离的肉碱被运回内膜外侧循环使用。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是指因高分子结构的改变,而使摩尔吸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ε 增大的现象,亦称高色效应。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由于获得有序结构而产生减色效应的高分子,变性成为无规则卷曲时,减色效应消失的现象叫增色效应。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尿素循环(urea cycle):又称为鸟氨酸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信号肽是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向分泌通路转移的短(长度5-30个氨基酸)肽链。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
操纵基因是什么东东?操纵子又是什么东东? 操纵子(operon):指启动基因、终止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操纵子通常由 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启动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动转录的特异DNA序列。多种原核基因启动序列特定区域内,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称为共有序列。大肠杆菌及一些细菌启动序列的共有序列在-10区域是TATAAT,又称Pribnow盒(PribnowBox),在-35区域为 TTGACA。这些共有序列中的任一碱基突变或变异都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及转录起始。因此,共有序列决定启动序列的转录活性大小。操纵序列是原核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当操纵序列结合阻遏蛋白时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或使RNA聚合酶不能沿DNA向前移动,阻遏转录,介导负性调节。原核操纵子调节序列中还有一种特异DNA序列可结合激活蛋白,使转录激活,介导正性调节。乳糖操纵子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大肠杆菌的lac操纵子受到两方面的调控:一是对RNA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子上去的调控(阳性);二是对操纵基因的调控(阴性)。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不能利用乳糖,只有改用乳糖时才能利用乳糖的调控机理是:当在培养基中只有乳糖时由于乳糖是lac操纵子的诱导物,它可以结合在阻遏蛋白的变构位点上,使构象发生改变,破坏了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亲和力,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于是RNA聚合酶结合于启动子,并顺利地通过操纵基因,进行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生大量分解乳糖的酶,这就是当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只有乳糖时利用乳糖的原因。在含乳糖的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时,不能利用乳糖的原因,即在lac操纵子的调控中,有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当它特异地结合在启动子上时,能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促进转录(由于CAP的结合能促进转录,称为阳性调控方式)。但游离的CAP不能与启动子结合,必须在细胞内有足够的cAMP时,CAP首先与cAMP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才能与启动子相结合。葡萄糖的降解产物能降低细胞内cAMP的含量,当向乳糖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时,造成cAMP浓度降低,CAP便不能结合在启动子上。此时即使有乳糖存在,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虽已解除了对操纵基因的阻遏,也不能进行转录,所以仍不能利用乳糖。
RNA聚合酶的比较 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聚合反应。主要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做用。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RNA聚合酶(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的催化活性:RNA聚合酶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转录时DNA的双链结构部分解开,转录后DNA仍然保持双链的结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真核生物的转录机制要复杂得多,有三种细胞核内的RNA聚合酶:RNA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和其它小分子RNA。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 1.模板RNA的转录合成需要DNA做模板,DNA双链中只有一股链起模板作用,指导RNA合成的一股DNA链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或称反义链(antisense strand),与之相对的另一股链为编码链(coding strand)或称有意义链(sense strand),不对称转录有两方面含义:一是DNA链上只有部分的区段作为转录模板(反义链或模板链),二是模板链并非自始至终位于同一股DNA单链上。 2.R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由多个亚基组成:α2ββ'称为核心酶,转录延长只需核心酶即可。α2ββ'σ称为全酶,转录起始前需要σ亚基辨认起始点,所以全酶是转录起始必需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RNA-polⅠ、Ⅱ、Ⅲ三种,分别转录45s-rRNA; mRNA(其前体是hnRNA);以及5s-rRNA、snRNA和tRNA。3.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转录模板上有被RNA聚合酶辨认和结合的位点。在转录起始之前被RNA聚合酶结合的DNA部位称为启动子。典型的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是-35区的TTGACA序列和-10区的Pribnow盒即TATAAT序列。真核生物的转录上游调控序列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TATA盒、、CG盒、上游活化序列(酵母细胞)、增强子等等。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蛋白质都有调控转录的作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已发现数百种,能够归类的称为转录因子(TF),相应于RNA-polⅠ、Ⅱ、Ⅲ的是TFⅠ、TFⅡ、TFⅢ。TFⅡ又有A、B、C、D、E、F多种及其亚类。基本概念:1.不对称转录:两重含义,一是指双链DNA只有一股单链用作转录模板(模板链);二是对不同基因同一单链上某些区段作为模板链而另一些区段作为编码链,即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2. 编码链:DNA双链上不用作转录模板的那一段单链,因其碱基序列除由T代替U而外,其他与转录产物mRNA序列相同而得名。3.σ(sigma)因子: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全酶的成份,功能是辨认转录起始区,这种σ因子称σ70,此外还有分子量不同,功能不同的其他σ因子。基本要求:掌握转录与复制的区别,转录的不对称性,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组成及各亚基的功能,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分类、性质及功能,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了解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研究转录起始区的方法。 1.转录起始:转录的起始就是生成由RNA......
谁能解释一下DNA转录为tRNA的过程 谁能解释一下DNA转录为tRNA的过程启动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DNA模板上的启动区域常含有TATAATG顺序,称普里布诺(Pribnow)盒或P盒。复合物中的核苷三磷酸一般为GTP,少数为ATP,因而原始转录产物的5′端通常为三磷酸鸟苷(pppG)或腺苷三磷酸(pppA)。真核DNA上的转录启动区域也有类似原核DNA的启动区结构,和在-30bp(即在酶和DNA结合点的上游30核苷酸处,常以—30表示,bp为碱基对的简写)附近也含有TATA结构,称霍格内斯(Hogness)盒或 TATA盒。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延伸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核心酶无模板专一性,能转录模板上的任何顺序,包括在转录后加工时待切除的居间顺序。脱离核心酶的σ亚基还可与另外的核心酶结合,参与另一转录过程。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一般合成的RNA链对DNA模板具有高度的忠实性。RNA合成的速度,原核为25~50个核苷酸/秒,真核为45~100个核苷酸/秒。终止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RNA聚合酶和合成的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真核生物DNA上也可能有转录终止的信号。已知真核DNA转录单元的3′端均含富有AT的序列〔如AATAA(A)或ATTAA(A)等〕,在相隔0~30bp之后又出现TTTT顺序(通常是3~5个T),这些结构可能与转录终止或者与3′端添加多聚A顺序有关。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请问一下在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外显子中.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分别有哪些和分别没哪些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答案我已经写在纸上了,先采后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滕亚娟,张 华&&&&作者单位:1 266000 山东青岛,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2 山东青岛,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
【关键词】& 脂蛋白
脂肪酶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家族史等,但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许多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几年的研究介绍如下。
  1 脂蛋白脂肪酶概述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全称为三脂酰甘油蛋白脂酰基水解酶,习惯上称为脂蛋白脂肪酶[1]。成熟的LPL是由448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为65000,LPL主要由脂肪细胞、心肌、骨骼肌等肝外实质细胞合成分泌、释放入血后,借助硫酸肝素等葡糖胺聚糖结合在毛细血管内皮上,活性形式为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同二聚体,其催化中心由Ser132、Asp156、His241组成。载脂蛋白CⅡ为LPL的激活剂[1]。
  LPL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水解血液中富含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脂蛋白中的三脂酰甘油,生成的甘油、脂肪酸可供组织氧化分解并提供能量。它在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的分解代谢中具有关键性作用[2]。
  乳糜微粒(CM)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酯的主要形式。脂肪消化吸收时小肠黏膜再合成的甘油三酯,连同合成及吸收的磷脂及胆固醇,加上载脂蛋白(apo)B48A1 AIV AⅡ等形成新生的CM。新生CM经淋巴管进入血液,从高密度脂蛋白(HDL)获得apoC及E,并将部分apoAI AIV AⅡ转移给HDL形成成熟的CM。新生CM获得apoC后,其中的apoCⅡ激活肌肉、心及脂肪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LPL使CM中的甘油三酯及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脂肪酸及溶血卵磷脂等。apoCⅡ是LPL不可缺少的激活剂,使其活性增加10~50倍。在LPL的反复作用下,CM内核的甘油三酯90%以上被水解,释放出的脂肪酸为心肌、骨骼肌、脂肪组织及肝组织所摄取利用,同时其表面的apoAⅠ AⅣ AⅡ、C等连同表面的磷脂及胆固醇离开CM颗粒,形成新生的HDL,CM颗粒逐步变小,最后转变成为富含胆固醇酯、apoB48及apoE的CM残粒,后者为肝细胞膜apoE受体结合并被肝细胞摄取利用。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肝细胞可以用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甘油三酯。也可利用食物及脂肪组织动员的脂肪酸合成脂肪,然后加上apoB100、E以及磷脂、胆固醇等即形成VLDL。此外,小肠黏膜细胞亦可合成少量VLDL。VLDL分泌入血后,从高密度脂蛋白(HDL)获得apoC,其中apoCⅡ激活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和CM一样VLDL的甘油三酯在LPL作用下逐步水解,同时其表面的apoC、磷脂及胆固醇向HDL转移,而HDL的胆固醇酯又转移到VLDL。
  2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结构和功能
  自1987年,已成功地从鸡、牛、人类和小鼠中克隆到了LPL基因,并进行了顺序分析[3]。通过原位杂交等方法,已将人LPL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22上,全长30kb,含9个内含子和10个外显子[4],5&侧上游存在多种表达调控序列,可转录在3.549kb成熟mRNA。外显子1编码5&端非翻译区和27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外显子2~5分别编码161、180、112、234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以&折叠为主的二级结构,构成酶的底物结合域和催化活性中心。其中由Ser132、His241、Asp156构成的三联体是保持酶催化活性的重要结构,与鼠肝性脂酶、猪胰脂酶等有高度同源性。外显子6~9分别编码243、121、183和1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结构域参与肝素、Apo-CⅡ和亚基间的结合。其中外显子9编码的第279~300位含有丰富的碱性氨基酸,与血管内皮表面的肝素结合。外显子10长达1.948kb,是最大的外显子,编码终止密码最后一个核苷酸和mRNA的3&端非翻译区,且与mRNA稳定有关[3]。
  脂蛋白脂肪酶(LPL)的突变有可能影响其催化功能,甚至造成严重的以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高乳糜微粒血症,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些突变的发现为深入探讨LPL的催化机理、明确诊断以及有效治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的分布
  目前文献报道的LPL基因突变有105种,遍及调控区、内含子和外显子,是已报道的基因突变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其中调节区4种:-93T&G,引起杂合子家族性联合高脂血症(familiai combined hyperlipidemia,FCHL),使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与Asp9Asn连锁;-53G&C,启动子活性降低,可能造成FCHL;-39T&C,启动子活性降低,可能造成FCHL;+13&+19CC,5&非翻译区插入,降启动子活性。内含子8种:内含子1(-2至-4缺失,外显子2跳跃);内含子2(G&A,受体拼接点突变),内含子2(G&A,供体拼接点突变);内含子3(C&T,距受体拼接点5&端6bp),内含子6(4212T/C,4509T/C,4575A/C)[4]。内含子8(HindⅢ多态性与Ser447stop连锁)。余93种均发生在外显子区。在外显子中,除外显子10外均有基因突变报道。在已有突变报道的9个外显子中,以外显子6和5检出突变种类最多,分别为26和25种之多。其次为外显子3,为15种。以外显子1报道的突变最少,仅为1种。
  4 脂肪白脂肪酶基因突变常用的检测方法
  以前LPL突变检测人群主要集中在家族性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LPL纯化相当困难,其蛋白质序列是从cDNA的核酸序列推测出来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LPL突变的检测转移到基因组DNA,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技术,且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使在更大范围内检测LPL突变成为可能,故不断有新的LPL突变被发现。
  检测LPL突变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ASO),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压液相色谱(PCR-Dhplc),温度调控高效液相色谱(PCR-TmHPLC)[5],PCR-直接测序,聚合酶链反应-毛细血管电泳(PCR-CE),酶切后SSCP。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后直接测序等。
  5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5.1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多态性 樊芸等[6]对成都地区内源性HTG患者和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内含子6PvuⅡ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HTG患者和正常人均以P+等位基因为主,HTG组以P+P+基因型为主,而正常对照组以P+P-基因型为主。LPL基因P+P+基因型与中国人内源性HGT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联;LPL基因内含子8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人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有一定关联[7];LPL基因内含子8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内源性HTG有一定的相关性。苏智广等[8]研究了110名健康人和102例冠心病患者LPL基因第6外显子和第6内含子的片段,发现在LPL基因第6内含子中发现了3个尚未报道的SNP(42121/c、45091/c和45761/c)。它们的频率在被检测的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存在差异,其中42121/c和45761/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LPL基因SNP8的研究可能对冠心病等复杂疾病机理的认识有重要价值。赵水平等[9]研究了132例冠心病患者及120例非冠心病者,发现LPL基因Ser447Ter突变杂合子(CG型携带者)和纯合子(GG型携带者)血TG浓度低于无Sex447Ter突变者(cc型携带者),前者HDL和胆固醇水平高于后者;这种效应女性携带者更为明显。汪俊军等[10]检测200例冠心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15外显子D442G错义突变,并分析LDL颗粒直径及图形。共检测出6例杂合子和1例纯合子突变,冠心病患者该基因突变率为3.5%。突变患者(7例)LDL颗粒直径显著大于非突变患者(40例),突变组LDL亚组分图形均为A型;而非突变组A型占52.5%,B型占47.5%。突变组CETP水平显著降低,而HDLC和载脂蛋白AI浓度明显升高。CETP基因突变患者LDL亚组分颗粒直径增大。
  5.2 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研究 在保护血管,抑制AS病变,尤其在抗AS因素方面有较多的研究。
  5.2.1 高密度脂蛋白 易光辉等[11]实验得出人血浆HDL对实验性家兔AS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效果优于洛伐他汀。吴新伟等[12]给高脂饲养家兔静脉注射人血浆HDL制剂,发现HDL制剂虽无降低高脂饲养家兔血清脂质的作用,但可减少其肝脏脂质沉积,并且具有促进脂质经胆道排泄的作用。另外,注射人血浆HDL可使高脂饲养家兔肝细胞膜HDL受体呈现以受体数目增加为特征的活性升高。杨宝田等[13]通过实验认为HDL制剂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总胆固醇和TG的水平,可清除AS的面积达70%以上,AS的病理学改变可从Ⅳ级转变为Ⅰ级。同时,对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等AS病变的影响因素均有较显著的降低作用。刘录山等[14]在ECV304上观察到HDL促使一氧化氮、NOS合成和分泌增加及内皮素1生成减少,可能是其细胞保护作用和抗AS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许敏等[15]发现,内源性高TG血症患者血浆HDL组成异常,HDL中TG含量显著增加,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C及载脂蛋白E含量下降;患者血浆HDL亚类含量改变,HDL2b显著降低;HDL2a及HDL3a增加,且随血浆含量的升高而升高,HDL3b及HDL3c则未见改变。与正常人比较,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小颗粒的前&1-HDL和HDL3a含量显著增加,而成熟的HDL2b含量显著减少。患者血清TG浓度与前&1-HDL及HDL3a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DL2b及HDL2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HDL成熟过程可能受阻[16]。并发现肥胖者血清HDL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也提示其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17]。
  江渝等[18]利用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SMC,观察了天然HDL和ox-HDL对培养的人主动脉SMC原癌基因c-fos及PDGF受体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ox-HDL的致AS作用可能与刺激SMC c-fos原癌基因表达增加有关。他们的实验[19]显示,HDL经Cu2+介导发生氧化修饰后细胞胆固醇清除率显著降低。这可能由于HDL经过氧化修饰后载脂蛋白A变性,产生寡聚载脂蛋白A,丧失接受从细胞流出胆固醇的能力。作者还发现ox-HDL对人SMC有细胞毒作用。为了探讨HDL在体内发生氧化修饰的部位及机制,傅强等[20]分别观察了培养人动脉SMC,动脉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与HDL共同温育过程中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活体内HDL可能主要在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修饰。
  5.2.2. LPL基因突变 以往较多的关注于LPL基因突变的致病作用:在已发现的较高频率的突变如Asp9&Asn、Asn291&Ser、Gly188&Glu和其他一些罕见突变通常与血浆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早发性CAD成正相关,但最近有资料显示Ser447&终止密码突变是一种保护性因素,有阻碍CAD发展的作用[21]。Ser447&终止密码突变导致缩短的LPL与受体亲和力增加。一项对健康荷兰男性的研究显示,Ser447&终止密码突变与HDLc增高及TG降低相关,可以推测,这种基因型有益于其携带者。男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Ser447&终止密码突变携带者较非携带者有更高的HDLc及较低的TG。在Framingham研究中受检者有近乎17%为Ser447&终止密码突变携带者,并且在男性这种突变与较高HDLc和较低TG有关,对男性冠心病患者有保护作用[22]。-93T&G是位于调节区的突变,这种突变可以增强启动子的活性,突变携带者较非携带者有更低的TG水平,这种突变对携带者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1 Goldberg IJ,Merkel M.Lipoprotein lipase:physiology,biochemistry,and molecular biology.Frontiers in Bioscience,8-405.
  2 Hata A,Robertson M,Emi M,et al.Direct detection and automated sequencing of individual alleles after electrophoertic strand separation:identification of a common nonsense mutation in exon 9 of the human lipoprotein lipase gene.Nucl Acids Res,7-5411.
  3 Deeb Ss.Biochemistry,1.
  4 Reymer PW,Groenemeyer BE,Gqagne E,et al.A fregnently occurring muation in the Lipoprotein lipase gene(Asn291Ser)contributes to the expression of 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emia.Hun Nol Genet,):543-549.
  5 苏智广,张思忡,侯一平,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初步研究.中华医学遗传杂志,.
  6 樊云,张蓉,刘秉文,等.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多态性关联的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96-298.
  7 张蓉,刘宇,杨鲁川,等.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8HindⅢ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539-541.
  8 苏智广,张思仲,侯一平,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初步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7-160.
  9 赵水平,肖志杰,聂赛,等.脂蛋白脂肪酶基因Ser447Ter突变对血脂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01-104.
  10 汪俊军,陈大宁,强宏娟,等.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增大.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17-220.
  11 易光辉,杨保堂,吴孟津,等.高密度脂蛋白注射和洛伐他汀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较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987.
  12 吴新伟,傅明德,蓝德宾,等.人血浆HDL对高脂饲养家兔肝细胞膜HDL受体活性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370-372.
  13 杨宝田,王倩,任海波,等.高密度脂蛋白(HDL)制剂治疗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研究. 中国输血杂志,2001,14(增刊):151.
  14 刘录山,危当恒,杨永宗.高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对ECV304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1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421-423.
  15 许敏,刘秉文,范萍,等.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亚型分析.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2-15.
  16 吴新伟,傅明德,刘秉文.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亚型组成的初步研究.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56-258.
  17 徐燕华,傅明德,徐勇霞,等.肥胖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组成的研究.华西医科大学学报,):509-512.
  18 江渝,刘秉文,覃扬,等.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对培养人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及PDGF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37-41.
  19 江渝,刘秉文.氧化修饰HDL对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839-842.
  20 傅强,刘秉文.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对高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666-670.
  21 Garenc C,Perusse L,Gagnon J,et al.Linkage and assocation studi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gene with postheparin plasma lipapse activities,body fat,and plassma lipid and lipoprotein concerntrations:the HERITAGE Family Study.Mtabolism,):432-439.
  22 Gagne SE,Larson Mg,Pimstone SN,et al.A common truncation variant of ipoprotein lipase (Ser447X)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Clin Genet,):450-454.
  (编辑:海 涛)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