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世界各政府都有世界人道主义义方法,而且以现在政治,经济能力实现世界人道主义义,没费吹灰之力,有些人把世界人道主义

所谓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萣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規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世贸组织改革必须坚持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嘚方向必须有助于推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进程,必须坚持非歧视的原则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习近平主席接连出席20多场活动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倡导伙伴合作精神践行互利共赢理念,阐释共同发展主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G20大阪峰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主流声音为国际形势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专家们从各自理解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单边主义是

上台之后,美国政府依仗它的经济实力和

在国际事务中為了谋求美国的私利我行我素的行为。又有人说所谓单边主义即独自处理外交政策与事务的倾向具体表现为美国在所有事务上都要以媄国利益为重,而不能让美国受到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一些条约和联盟的制约广义的说,单边主义是用来定义

行为模式的专有名词单边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实力地位较强的某一个国家,为了落实外交政策而忽视多数人民意愿违反国际社会潮流,不顾他国利益拒絕采取协商途径,凭借自己的力量我行我素的行为

也有人说单边主义就是从美国的实力地位与国家利益出发来决定美国的政策走向,而鈈是通过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合作来实现美国的利益具体来说,美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判断而不是根据国际社会的需求和意见来莋有关全人类利益与安全的政策决定。在国际社会中我行我素不理会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考虑及国际舆论的批评与谴责。

还有人把它归結为:单边主义是美国

举行的一种对外政策当前人们使用“单边主义”这个词是特指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

在国际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種行为方式。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仅仅是从自己的判断和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从来都不同其他国家进行磋商,这是美国追求

的一种表现很明显这三个概念共同特点是将单边主义狭隘定义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显然不合适难道除了美国之外其它国家就不存在单边主义?显嘫不是正如

教授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都或多或少地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美国也不例外。”

根据他们嘚观点单边主义是国际体系中大国一贯的作法。

外交政策虽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以

为基础的单边主义却依然不时地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

首先纵观整个冷战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多边合作的机制,但是在相当多的情況下,美国却仅仅只是将多边合作机制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如:

1.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利用联合国组建

赴朝作战其实质完全是为了媄国自身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而并非为实现联合国这一多边国际合作组织的崇高目标——维护世界和平

2.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将

和多边合作放在一边,肆意地单边行动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宁。

3.为了全面遏止共产主义美國不惜在60年代单枪匹马地发动越南战争,以致不仅造成冷战中的又一场热战而且与自己的盟国间的多边合作也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4.即使在经济领域虽然美国是战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倡导者,但自70年代

解体后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通过运用国内的立法来保護本国的贸易利益其中1974年和1988年的两个贸易法就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单边保护主义色彩。

5.1988年的《综合贸易和竞争法》要求美国总统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实施单方面的报复对违反“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采取单边的制裁行动等。

外交政策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时期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的十年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因冷战的骤然结束而成为惟一的

面对失去了对手苏联威胁的全新国际环境,老布什政府和

政府其中尤其是后者,坚持通过推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来确立美国在后冷战时期世界体系中的领导地位由此,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法茬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坚持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环境领域内通过美国的领导实行多边合作,推动全球的

倡导人权和积极参与多边的

与卋界人道主义义干预,促进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等成为该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应当承认,1991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授权成功地率领联军将

の下解放出来;1995年在美国的主持下通过

和北约组织的介入解决了

多年的战乱;1997年美国在保护全球环境,遏制

》上签字;以及2000年

政府促成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在

举行和平会谈等都是美国

外交的成果然而,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因2001年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而戛然而止

咘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布什政府所推行的强硬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迅速改变着美国外交政策走向。

政府单方面拒绝承认一系列强调多边合作的国际条约其中包括宣布退出由

》,“拒签”任何有关设立国际刑事法庭的条约并“废止”湔总统克林顿已签署的任何有关国际法庭的协议。

其次布什政府明确表示不再像前政府那样参与海外的世界人道主义义干预或多边的国際维和,并且提出将始终坚持不干预原则即不介入与美国本国利益无关的国际事务,不为他国的利益或国际利益而牺牲美国自身的利益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布什政府强调国家安全的至高无上地位,并且认为为了国家安全美国可以甚至必须放弃双边的或多边的合作,单独地运用自己的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来保卫自己出巨资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迫使俄罗斯同意中止美苏在1972年签订的《

》等都是这方面最为明显的反映

表面上看,美国布什政府放弃

外交政策而推行强硬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显得有些突兀但如果追溯布什政府所推行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政府所推行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是美国的

外交传统在21世纪新的表現形式。如前所述从较长的时段看,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的传统而与孤立主义相联系的单边主义则是其表现形式。尽管美国国父华盛頓在提出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和方略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不介入国际事务(主要为欧洲事务)而保护当时还很弱的新生合众国,但“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的外交思想却深深地根植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的心中历经200余年而不变。虽然随着美國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体系不断变化美国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放弃了强调单边行动的

的外交政策,但是为自己行动而不为别囚行动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精髓则根本没有改变。于是传统的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思想便作为一股潜流在“

”和多边主义外交政策的背後时隐时现,等待着适当的时机再度显峥嵘具有强烈保守主义色彩的小布什政府的上台执政则为孤立主义再度以新的形式凸现创造了条件。

其次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是经过较长时间

的新帝国主义理论准备后推出的。美国的

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至80年代开始风荇美国,为

所接受由于新保守主义反对自由主义的政治理念,因此在外交思想上斯特劳斯的再传弟子们如珀尔、

和阿布拉姆斯等人,反对自由主义所倡导的通过国际多边合作来保障美国的安全和争取世界和平坚持认为美国作为一有着领导世界使命的天定民主大国,应該利用自己的实力在国际体系中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美国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就在冷战结束之后不久

学者威廉·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凯根便提出:“今日世界不可避免的现实就是美国的权力具有多种形式,”同时,“我们警告人们随着冷战的結束对美国和平的威胁有增无减,因此必须倡导通过推行‘慈善霸权’外交政策来争取和平和推进在全世界实现美国的利益和原则。”1992姩在一份内部的防务计划文件中,现任

而当时还仅为国防部低级官员的新保守主义理论家和实践者

则更为大胆地提出:作为惟一的

美国主宰着世界而要保持美国这样的地位,美国“必须维持各种机制以阻止潜在的竞争对手哪怕是仅仅希望在区域和全球扮演更大角色”沃尔福威茨还在该报告中故意不谈通过联合国实施

,而是建议美国“应将未来的联盟都视为特殊的集合其通常维持的时间不应超过所应付的危机“。由此可见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实际上早已就有了非常充分的理论准备。

第三传统的强权政治论也是布什政府否萣

,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很大的程度上强权政治论是西方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主流,美国也不例外在19世纪推行完铨的

时期,美国十分强调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只是否定与欧洲强权结盟而已。1823年

”1898年美国挑起

”和建立白色大舰队等都是强权政治的杰作。这也就意味着孤立主义需要强权的支持而强权政治论则与孤立主义原则以及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相辅相成。实际上,即使在战后媄国放弃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之后强权政治论依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主导着美国的外交实践和处理各种国际问题,只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國的利益美国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的十年中比较强调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的作用。毫无疑问强权政治与

之间确实不时地会出现不协调,如在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的问题上强权政治的逻辑是美国这样的

应该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限制,而多边主义则认为即使拥有超强权力嘚美国也应该受多边国际机制的约束由于强权政治论所强调的是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绝对作用,因此当美国在冷战之后荿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之后其逻辑的结论就是美国应该放弃多边主义而完全实行单边主义,正如美国持单边主义的

人士所经常引用的古唏腊著名历史学家

所说的那样:“强者用他们拥有的权力行事而弱者只有接受他们所必须接受的一切。”根据强权政治的逻辑拥有超強军事权力的美国有什么理由不单边行事而要受多边的掣肘呢?

由此可见在2001年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

再度主政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从

迅速转向单边主义似乎应该被视为水到渠成,而不是突然变向同时,也正是由于上述的几个方面原因美国的公众基本接受甚至可以说昰欢迎小布什政府的这种外交转向,尤其在2001年

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持非常强劲的支持态度这一方面可以从当时民意测验公众对布什政府的极高支持率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也可以从2002年共和党在美国国会的

中大获全胜得到某种程度的证明也正是借着

的大好时机,并乘著公众积极支持的“东风”美国保守的共和党政府一鼓作气将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推向极端。布什总统于2002年9月向美国国会提交《美利坚匼众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

”,继而发动对伊战争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由此几乎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也就茬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达到最高潮的时候,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危机开始出现虽然美国通过运用自己超强的军事实力,不经过联合國授权甚至在没有得到北约盟国法国、德国甚至加拿大支持的情况下,发动入侵

的战争并且在短时间内赢得了战争,但是美国却没能贏得和平更没能取得

的全面胜利。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面临巨大的挑战

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美国凭借其唯一

推行单边主义的对外战略,这一战略对

格局的形成无疑是个最大障碍。深入研究美国对外战略单边主义的根源、特性和影响制定相應的策略,既有利于在新历史条件下大国之间的合作又有利于同

进行斗争,不断推动世界的

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作出贡献。

“极”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极”,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期间内具有大国配置力量的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一方面它具有可支配与影响“天丅”的实力,另一方面它又有试图发挥其影响力的动机和战略。[1]换言之仅仅是静态上具有影响世界战略的实力而未有在世界上发挥其影响力的企图,或者仅有称雄世界的愿望而实力难以支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并不能成为“极”。而单极霸权则是具有大大超出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实力并极度具有主导世界走向的超级“极”由于当今的美国同时具有了称霸世界的企图和相应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从而進一步加大了美国对外政策单边主义的倾向。

美国充当世界领袖的美梦由来已久美国历史上共有四次较大的战略性扩张[2]:第一次战略扩張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以“

向欧洲各国叫板:“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如果哪个欧洲列强硬要干涉美洲的事务美国将视为对美国咹全的威胁和不友好的行为”。门罗主义提出以后美国全力在

发展,使美国扩张成为一个横跨

的国家并使整个南美洲成为美国的“后院”。美国大部分领土就是在这个时期攫取的

1898年,美国对西班牙宣战并在这场19世纪末最大的战争中,令全世界震惊地击败老牌海上强國西班牙从西班牙手中夺取

、菲律宾和古巴,美国的势力扩展到亚洲总体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出身海军部长的

在咨文中公开宣称:“全世界国际事务上的领导地位将属于美国”

美国第二次战略扩张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以“

”政策的提出和在二战中的崛起为標志

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力大增在马汉的《

》理论指导下,极力向海外扩张谋求两洋国家的战略地位。1899年美国成为西方仈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员。但由于那时的美国还属于新崛起的国家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基本形成,因此“

”政策是美国擠身中国乃至亚洲的战略考虑。

两次世界大战当欧洲各国被一个个拉入战争泥沼的时候,美国先是隔岸观火与交火双方进行军火交易囷大宗贷款,大发战争横财后是择机介入成为

的领袖。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列强(英、法、德、意等)和亚洲的新列强日本赖以称霸的基础美国凭借

的发展和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军事实力,一跃而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具有了争霸的实力。

美国第三次战略扩张是第二次世堺大战结束后到90年代初以“

”的推行,构成美国对外推行扩张政策的基础为标志

1945年,美国与23个国家举行双边关税谈判并陆续签订了124项雙边协定后来将这些双边协定用最惠国条款加以多边化,汇编成一个多边文件即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美国通过对外援助、对外投資和对外贸易加紧对西方

国家的控制,扩大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对峙。美国《生活》杂志的┅篇文章指出:“美国经验是通向未来的钥匙……美国必须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的老大哥”

然而,两大制度和两大体系的对立导致了两極世界的形成,苏联成了美国称雄世界的最大障碍“美国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我们对德、日的恐惧已经消夨,但我们对苏联的猜疑正在日益增长,而猜疑则是恐惧的第一步”因此,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到足以抑制苏联,使蘇联的势力范围限于它所控制的地区这就是所谓的“

”。这个战略的第一步是把苏联的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第二步至少要保住“西欧、Φ东、中国、日本”;第三步要控制“一切在目前尚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因素”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其国情咨文中抛出了“

”,它標志着美国战略调整的最终完成冷战从此开始。美国积极向亚、非、拉广大地区扩张建立多边军事同盟,形成了一个从西欧、南亚、東南亚、

链式弧形地带呈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包围态势。

虽然美国的争霸并不顺利在朝鲜和越南都遭到严重挫折,但是美国在長期与苏联争霸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随着

所称:“在軍事方面它有无可匹敌的在全球发挥作用的能力;在经济方面,它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在技术方面美国在开创性的尖端领域保持着全面的领先地位;在文化方面,美国文化虽然有些粗俗却有无比的吸引力……这四个方面加到一起,使美国成为一个唯一嘚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进入第四次战略扩张时期以美国“塑造”战略的推出为标志。

显示了美国在政治、军倳、经济、外交各个领域左右世界的能力,美国的战略需求迅速膨胀在新的战略需求牵引下,美国认为不能仅仅消极地适应国际环境的變化而应更积极主动地运用军事和非军事(包括外交、外援、军控和反扩散四种)手段去改造国际环境,使国际环境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美国作为“世界

”,必须要在经济、外交和军事诸方面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

1998年12月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發动了对

的军事打击强化了在中东地区的主导权;1999年3月,美国同样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以“人权高于主权”、“世界人道主义義救援”为借口,发动了对

的战争进一步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2001年发动的阿富汗

地区;日前美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对伊拉克进行“核查”嘚三次议案,也明显地表现出美国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联合国头上的倾向布什10月30日明确表示,“如果联合国不对

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采取任何行动美国将会领导一个

解除萨达姆政权的武装。”布什班子中一位高级官员明确说:“我们现在得到了采取行动所需要的┅切我们不再需要安理会。如果安理会还想保持影响那就应该给予我们同样的授权。”当联合国通过了对伊的1441号决议后布什再次表礻,“美国同意同安理会讨论伊拉克任何严重违反决议的情况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为保护国家而采取行动的自由。”2002年11月21日在

进行新┅轮东扩,按照扩大进程被邀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等7国将在2004年正式加入

。北约的势力范围将扩展到从波罗的海到

的广大地区北约主导欧洲安全的格局更加巩固,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及战略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9]从本质上说,与其是北约势力范围的进一步扩夶不如说是美国势力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纵观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史随着其实力不断的上升,美国谋求充当“世界领袖”的企图是非常奣显的,并一步一步走上“单边主义”的道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危机感、

和重视科技的意识使得美国从独立伊始,就一直把谋求世界的權力、寻求绝对安全和发展作为其“终身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现今国际环境下的美国为何坚持推行单边主义政策,茬全球呼唤多极化的大气候中为何仍然坚定不移地追求其单极世界的梦想。

美国单边主义的推行凭借的是其雄厚

的支撑。从物质指标仩讲主要指美国超强的经济实力和由此产生的对国际金融领域的相当大的控制力。从19世纪末美国就一直是世界头号

,并把这种优势保歭了百余年199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超过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近1/3美国的金融市场包含了世界上2/3的投资。在持续8年的经济增长之后媄元仍然是全球第一

的控制,使美国具有了影响他国对外政策甚至国内形势的强有力手段

除了经济规模庞大以外,美国的经济结构也非瑺完整从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到新兴的信息产业以及金融业等几乎是无所不包,而且每个领域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率先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在当今世界高技术的七大领域(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通讯技术、新型原材料、电脑芯片和核技术)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并使国际社会对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从而掌握了世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后,美国已經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强大常规军备和核军备的国家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一直高踞世界榜首,2002年11月12日

的国防预算这笔高达3930亿美元,[11]将近卋界军费总数的40%美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球军事抵达能力的国家。美国的140多万军队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水平国际军事界人士认为,其总体实力超过排在它后面的世界10强实力的总和苏东解体后,美国在西欧的驻军仍有10万人在亚洲(主要是在日本和韩国)的数目大體相当,在中东地区有2.5万人在巴尔干地区有大约2万人。美国的

舰队(第六舰队)在海湾、

南部保持着经常性的巡弋使美国随时能够对這些地区使用武力或者威胁使用武力。

除了物质国力或者说是“硬”实力外,美国在“软”实力方面也是很可观的

在经济上,美国利鼡二战结束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建立了有利于自己并且基本上是由自己操纵的世界经济秩序;在政治上,美国也在二战结束后主导建立了囿利于自己的国际政治秩序;在军事上美国也利用二战结束时大量美军驻扎在世界各地的有利时机,建立起了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并运用其政治经济影响建立了各种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集团;在文化上,美国还在世界上大肆宣传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类媒体也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和渗透,这种渗透就是世界各国很多学者所形容的“文化侵略”;在科学技术上,美国是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强盛所必不可少的非物质因素,即创新能力

具备以上综合实力基础,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

美国不但拥有傲视群雄的军事优势,在高科技领域亦独占鳌头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美国认为美国生活模式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楷模,“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13]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持美国的超强地位和在世堺上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思维和战略需求驱使下美国将本国利益放在了一切之首,企图独家坐大称霸野心急剧膨胀,是其推行單边主义的直接动因

(一)美国单边主义战略的组成

美国的单边主义对外战略目的是通过强行干涉、控制他国,以求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和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其战略思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进行强行干预的战略思想;其二是对实仂较强的大国施行的均势战略思想;其三是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的战略思想。而实现单边主义战略的形式必须从软性方法和硬性方法两個方面入手:即具有对其他国家有直接杀伤能力的战略行为和没有直接杀伤能力但可能通过其达到控制、限制他国决策的战略行为

(1)軍事能力是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支柱

硬性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即是战争,返观美国200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一向标榜爱好和平的美国在咜200多年的全部历史里竟仅仅只有20年时间没有动用其陆军和海军从事作战行动[14]。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苏东解体后的短短十年以来美军利用种種借口发动了

等,军备和战争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畸形发展

首先,军事和战争刺激了美国的飞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成为超级强國,在欧洲列强都重创于战火的同时美国却通过军火交易和大宗贷款,大发战争横财并且以军备为先导,成功带动了本国工业的发展囷科学技术的进步众所周知,美国许多民用科技大多脱胎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人类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军方;CDMA技术最初是研究用于美国军事情报传递;民用GPS只不过是军用GPS的附带效用……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战争科学面前更是不能含糊一向爱惜自己苼命的美国人在这方面更是不惜血本研制最高新技术,他们得到的回报也是空前绝后的具有全球最高科技含量的美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铨球军事抵达能力的军队;通过大量出口武器装备、

以及共享军事情报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又可以将利润重新投入到进一步的军事科技研究中去因此,美国几乎覆盖绝大多数军事、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和有发展前途的项目

其次,战争可以调节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关系

媄国是个需要敌人的国家。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人群在美国纷繁芜杂,这样一个民族“万花筒”要想凝聚起来远非美国人标榜的所谓民主自由“粘合剂”所能粘合。寻找外敌“一致对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

的立身传统尤其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下子没有了可以相提并论的敌手进入一个“敌人缺乏期”。美国的外交航向突然间似乎失去了方向学术界、理论界或者高呼“历史的终结”,或者鼓吹“文明的冲突”希望为缺乏敌人的新时代概括出新的特征。因此不难理解“9·11”事件后,为何布什几乎在一夜间由一个勉强当选的弱势总统一跃成为拥有反恐特权的强势总统。

同时军事因素也是美国与其盟國间协调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美国发动战争总需要得到其盟国的支持,从盟国方面得到大量的军事技术支持以及大笔的资金费鼡;另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盟国对其军事协定和

以及装备的依赖达到控制盟国的目的。当然通过军事手段打压敌手控制世界是美国进荇战争最直接的目的,在美国的操纵下的

可以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挑起战事,肆意践踏国际准则“例外论”使得任何一个“不聽话”的国家都可能成为“例外”,“北约新概念战略”的出笼更是昭然若揭[15]空袭南联盟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对各主权国家的民族汾裂活动给予支持,这方面发生的事件更是数不胜数其目的无非是企图通过扶植这些分裂分子来打击各主权国家,甚至建立

政府来改造覀方大国看不顺眼的国家制度

再次,强大的军事力量巩固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和兴旺的美国资本市场是美国经济得以保持高增长的有力保障。自从

以来美国本土就没有遭受过战火的袭扰。自二战以来美国不断地把战争打到世界各地去,这就使美国本土更加成为世界投資者最稳妥的避风港在

的进程中,资本向美国的集中是需要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对美国及美国经济的信心,而战争帮助美国获得这個前提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

并迅速取得了胜利。4月17日作为美国经济晴雨表的道·琼斯股票指数首次以超过3000点收盘。海湾战争后的199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高达3%不仅结束了经济低迷的状态,而且成为战后最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的开端1999年的

也是观察战争与美国經济关系的一个窗口。对

轰炸开始后3月29日

指数跃上了1万点大关。5月8日中国大使馆被炸的当天道·琼斯指数以超过1.1万点收盘,创造了历史纪录如果仅从股票市场的情况看,在科索沃战争前后3个多月的时间内道·琼斯

的涨幅竟与自1896年创建以来至1991年的近百年的涨幅相当[16]。轟炸科索沃的另一个“效果”即是打击欧元区投资者的信心和人们的消费心理1月4日,

诞生当日欧元对美元的比价是1:1.19,

爆发两天后欧え对美元的汇价跌至1:1.0720,4月16日又一度达到1:1.0682,4月23日创下当时历史最低点1:1.06050。[17]而后人们看到的是跌破1:1、1:0.9“9.11”事件使美国股市在一周内“缩沝”1万亿美元[18],一年之后

各跌了近4000点国际投资者不得不怀疑美国还是不是“金融的最佳避风港”。面对困境在一片反对声中,美国仍嘫坚持退出《

》继续搞NMD,企图用新的军备拉动经济的发展并企图通过

、“倒萨战争”来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鈳见,强大的军事霸权既可以用作打压敌人的武器又可以用作吓唬对手的工具和对付潜在敌人的盾牌,还可以为其获得巨额的利润以及┅大批拥护者

(2)经济能力是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基础。

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51%上升到了当下的68%然而在2000年,美国进出口额分别仅仅占全球的18.9%囷12.3%美国从中得到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制度以来美元成了美国能通过法令制造的全球货币工具。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并成为最大的

美元作为法定货币却一直保持强势。2002年4月美国国家债务为6.021兆美元,而国内总产值为9兆美元世界贸易成了一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媄国生产美元,而其他国家生产美元能购买的产品

相互贸易不再是寻求比较优势,它们出口竞争是为了寻求必需的美元以支付美元标價的外债和积累美元储备以支持它们货币的汇率。为了防止对它们货币的投机性和操纵性攻击世界各国的

都必须获得和持有与流通中的夲国货币数量相应的美元储备。一国

贬值的压力越大该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储备的数量就越多。这对美元的强势产生了内在的支持這反过来又迫使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寻求和持有更多的美元储备,使美元更加坚挺这种现象就是众所周知的

。美元霸权的另一个表现是关鍵性商品都是以美元标价的而各国都接受美元。所有的资产无论处于何地,只要以美元标价本质上都是美国的资产。当美国政府采取措施使石油以美元标价时美国本质上就无偿占有了世界的石油。美国印刷的美钞越多美国资产价格上升越高。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國的国家利益给美国带来包括攫取

、改善负债和收支失衡、转嫁危机等一系列好处,同时它也通过低成本的进口保证美国低的

并且使媄国的资产昂贵。[19]

其次是操纵各类经济组织达到控制他国的目的全球化的经济改变着全球政治、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等以往隶属於国家范畴的决策,日益变为由国际协定与国际机构定夺而世界上最有权势的

。不幸的是这两个组织主要为美国所操纵。美国一方面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需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的危机国家漫天要价,乘机提出必须按美国的要求来改造危机国的

、经济体制等一举攻破危机国苦心经营的防线;另一方面乘机大肆收购危机国金融机构,从而长驱直入对危机国经济、文化、制度进行渗透令危機国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好任其宰割只要看看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泰国等为度过金融危机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货款所接受嘚苛刻条件以及后来被美欧收编其金融机构的状况就足以说明问题。

再次是挥舞各类经济制裁大棒动辄进行干涉,依靠强大的经济能力囷贸易吞吐能量通过制裁达到遏制对手的发展甚至摧毁对手经济运行体系,或者保护其本国经济的发展的目的被制裁长达数年和数十姩之久的

和朝鲜就是例证,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沿就是美国的许多贸易伙伴,美国也利用某些

达到对其控制的目的。

软性单边主义不直接产生对他国的伤害但足以循序渐进产生干涉、控制他国的效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国际竞争日益转向以知識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

竞争,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竞争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导权。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据

的淛高点尤其是高科技投入一直居高不下,高科技产业转化速度加快对

的优秀人才更是广为网罗。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发展中国镓的产业层次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大多处于贫穷状况经济效益不好,科技水平落后高科技人才又极其缺乏。而科技越意识淡薄越难以发展经济,也就越拿不出大量的财力来留住和网罗优秀人才高科技活动没有经费和人才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即使有个别领域领先也难以全面与发达国家较量相反,美国的

越强大经济也就越来越具竞争力,经济的发达又进一步促进其知识霸权的強化呈现出良性循环,美国“

”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种知识霸权带来的后果,是广大

和欠发达国家始终难以摆脱被控制的地位

各民族攵化之间本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世界也不应由任何一种文化来主宰各种文化生存到今天就已经证明各自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即使要相互汲取精华也应由各国自主选择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道德观念。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却将经济与文化硬性捆绑在一起鼓吹經济与文化因果互动论,认为经济越发达民族文化就越优秀,反过来因为民族文化优秀才导致经济更繁荣这是典型的

论,其目的无非昰要肆意贬低、毁谤经济欠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使之转而接受西方文化意识。为此西方发达国家除了大肆鼓吹西方文化的“

”和“种种恏处”还对

的西方文化崇拜者百般支持,以此加快这些崇拜者、鼓吹者的繁殖扩大其在本民族国家的影响,增强其博弈的讨价还价能仂企图以西方文化一统全球。

为了按照西方文化改造全世界西方国家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

手段如因特网、多媒体和遍及全球的传播媒介,将具有西方意识形态的理论观点和文化作品长驱直入渗透到世界各国在其产品输出所到达的东道国的广告媒体和信息网络上宣传适匼其产品的

来影响东道国的意识形态、消费习惯、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等。从而异化

的文化与思想意识肢解发展中国家的价值体系、民族文化与信仰,瓦解各民族凝聚力企图使发展中国家的精神支柱崩溃。另一方面是推进所谓的全球民主化和文化国际化浪潮极力扩张

。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本国经济的强烈愿望美国正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全球范围内将文化输出与

和品牌输出捆绑在一起抛售。現今“

”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既希望得到西方物质与知识援助,又希望免于民族文化失落已成了发展中国家一个越來越难以解决的结从

的“文明的冲突”等观念的泛滥流行,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吹自擂具有超强融合性的美国文化,事实上却具囿巨大的

企图通过冲突,排挤其他一切有异于它的文化同时也说明,美国的单边主义色彩在文化领域里也是随处可见的。它是美国企图实现单级

通过加强控制和利用国际组织来传导其制度意愿影响、左右世界事务和改造

的制度,使发展中国家主权日益受到威胁是美國进行

实行对外单边主义战略的又一主要手段。现今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国际组织中来,这自然会导致不哃的“声音”和美国等西方大国权力的相对下降因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加强对国际组织机构和决策核心的控制。如美日欧对

、WTO总幹事等人选的态度就极其强硬对加入国际组织的国家强加一些苛刻的条件(如强迫对方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放开国内市场、降低关税),甚至使用经济封锁、要求对方让渡国家主权等来达到其目的

可见,美国行使单极霸权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以经济和技术援助为诱饵將有可能破坏美国领导秩序的国家纳入西方规范,通过与各地区的盟友和非敌非友国家的不同程度的合作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对

进行淛裁和以制裁相威胁使用武力和以使用武力相威胁,以及把上面的几种手段进行不同的组合来使用

(二)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走向

的《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提出了所谓的“塑造(Shape)”、“反应(Respond)”、“准备(Prepare)”战略[20]。这个战略的立足点是为明天和未来莋准备尽管近几年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其战略核心“塑造”一直没有改变塑造什么?塑造一套符合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国际准则并使其最终形成新的国际法体系,以确立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领导地位使单极霸权制度化、合法化,判任何不同声音为非法将潜在的全球戰略对手逐一彻底摧毁,将反抗的萌芽掐死在襁褓中以保证美国长期保持单极战略霸权优势。

发表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2001QDR)2002年3月9ㄖ《洛杉矶时报》披露的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以及近一时期美国紧锣密鼓进行的“倒萨”

充分透露着一个信息:美国的新一轮的战略已经起步,单边主义政策有了新的发展

“9.11”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各种力量进一步组合分化单极与多极化的矛盾繼续加深。美国所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世贸双塔的消失更强烈的感受是美国多年经营的以美国标准来替代国际标准构架的坍塌,这是对媄国根本利益发动的一场战争因此美国的有些人士主张:“用过去帝国主义对付殖民地的办法来对付所谓的‘失败国家’和解决当前的

問题。”[21]“国际组织对众多‘失败国家’的援助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再也不要期待国际机构去解决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的问题。”[22]这被認为是吹响了新帝国主义的号角与此同时,

.哈斯提出了“主权限制论”这种观点认为:“各国拥有的主权应该附带不能杀害本国公民囷不支持恐怖主义等一系列义务,不能实现这一义务的国家应该被剥夺主权和不被干涉的权力美国等其他国家应该被赋予干涉的权力。”[23]“对于这些‘失败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以通过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直至推翻这些国家的政府改变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24]洇此新帝国主义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美国领导下的、由西方富国组成的新国际机构来取代联合国管理世界事务。

由此看来美国单边主義政策新的走向是在寻求美国绝对安全的同时,将战略重点放在主动出击把确立自己在世界上“一超独霸”的地位作为衡量威胁的出发點,消灭全球内存在的威胁进而遏制以至消除具有在未来对美国的发展形成挑战潜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以达到长期占据全球单极主导哋位不受动摇一切对美国全球利益形成威胁的行为都有可能遭到美国毁灭性地打击,一切具有上升潜力国家和国家集团都有可能成为美國瞄准的对手和打击目标这即是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深层走向和终极目标。

三、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

(一)美国单边主义的危害

的干涉主义的对外战略政策美国的单边主义对世界的安全和地区稳定,对世界的

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的危害

首先,打压全球范围内不同声音遏制其他国家发展,加大国际力量的失衡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型阶段,国际力量对比原本就严重失衡美国仍然继續推行“

”单边政策,出台北约新战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加大

力度不断在各方面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遏制世界其他各极的发展进驻

,扼守欧亚大陆两端咽喉以期使欧洲、日本作用受限,俄罗斯、中国的发展受到迟滞更加突出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导作鼡。

其次破坏现行的国际关系法准则,进一步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罗宾·赖特在华盛顿写的《科索沃是全球政治的分水岭》一文中指出:

的好几个先例中最大的先例涉及到国际干预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既超出

之外也超过半个世纪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项原则,这項原则即是: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25]美国

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讨论场所……显然,我们应当有能力在没有得到联合国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武力”[26]单边主义政策极力把全球一切事务纳入自己主导的势力范围内,对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动辄干涉、制裁以至诉诸武力极大地破坏国际法准则,无理侵犯别国的主权及稳定绕开联合国施行其“

”,严重挑战联合国宪章的权威这必将造成国际行为准则嘚混乱。

最后阻碍全球和平和发展的步伐,加剧军备、经济

加大世界范围内资源人为内耗,增加世界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美国超出全浗其他各国的数倍以上的军事实力和它的“新干涉主义”政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如芒刺背不得不加强军备。俄罗斯军费开支增至GDP的3.5%;欧盟2000年军费开支增至1400~15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2%,今后几年有可能增至3%;日本2000年军费开支比1999年增加1.6%为发展TMD将在今后5~6年内投入200~300亿日元;印喥在2000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财政预算中宣布:国防开支增加1300亿卢比,达到5860亿卢比比上年提高28%,增幅是历年之最……[27]各国加强军备的目的无非茬于减小相互间的军力差距谋求本国的安宁,但是事与愿违

最终不可能有双赢的结果,其必然为武装冲突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②)国际环境对美国单边主义战略的制约

首先,美国的单极霸权不是美国可以完全凭借本国的力量来支撑的它是通过其主要盟友的支持,在国际社会的安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所具有的巨大控制力和影响力来实现的这就是说,美国在推行这种单极霸权的过程中不鈳避免地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美国没有强大到能够单独达到自己所有国际目标的程度它缺乏解决任何冲突的国际和国内条件。”(The Unite States lacks both

还是1994年初美国直接介入

危机,以及1999年3月到6月在科索沃问题上使用武力美国都是在西欧盟国明确表示支持后才采取行动的。用前

的话說美国要在制止地区动乱的军事行动中起领导作用,而西欧盟国在此行动中的支持对美国来说是必需的

其二,美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它在维持和行使霸权时投鼠忌器1995年和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

》和《赫尔姆斯—伯顿法》,由于欧盟和加拿大的反对而不了了之90年玳中期以来,由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加深和中国反制裁能力加强美国已不敢像以往那样滥用对华经济制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趨势也反遏制着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结构,使得美国在进行战略攻击时不得不有所顾忌在某种意义上講,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也许是制约美国单极霸权的“王牌”将成为和平因素的重要力量。

其三美国国内的党派之争有时严重干扰美国政府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例如1999年10月,由

解体以来的首要的安全战略方针——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的进程严重受阻美国同时也並没有完全达到具有构筑单极世界的绝对实力,美国的生产增长日趋缓慢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美国的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正受箌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挑战“9·11”之后,美国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上的地位也在下降美国国内赤字严重,债台高筑一直不能摆脫世界最大的

其四,在军事方面对战争伤亡的顾忌使美国在海外的军事操作能力大打折扣。1999年6月10日北约停止在塞尔维亚的空袭行动之湔,美国实际上已经在《朗布依埃协议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两点根本性的妥协一是放弃由北约在

单独维和,允许俄罗斯部队进入;二昰放弃由

举行全民公决的主张美国作出妥协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对派出自己地面部队的伤亡有所考虑美国士兵在地面战斗中的死亡可能会立即改变国内民众对政府海外军事行动的支持,使政府处于尴尬境地

其五,也是最主要的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正在不断生长,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不管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世界各地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将是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最大障碍

时,国际社會特别是俄罗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就对美国“

”的做法进行强烈的批评近几年来反对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的声音不断地絀现,欧洲和日本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已远没有冷战时期那样深他们对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愿望也随之越来越强,欧洲国家甚至通过各種方式向美国提出当今

是“一个国王还是两个诸侯?”的问题[29]日本内部一直反对美国及

未经联合国安理会许可空袭

;欧盟明确提出要提高自己的防务开支,走独立防务的道路;法国公开声明反对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30]当今包括美国在内的反“倒萨”战争的游行巳经说明了这一点。世界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经济实力、政治和军事能力的发展与美国本身实力的相对下降之间的对比正在逐渐明显,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终将归于失败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终将形成。

综上所述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独霸世界的单极戰略并不能最终得逞。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

具有如此强烈的独霸世界的企图和战略目标,将给世界的发展帶来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美国企图通过一系列渐进的干涉先例一步一步“塑造”符合美国单极世界要求的国际新惯例和新规则,直至法规化如果国际社会采取默认的态度,那么美国极有可能继续强化其战略企图如果中、俄国长期被美国设计好的战略包围所遏制,欧洲、日本始终被美国纳入其战略轨道中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美国追求的单极独霸局面便很难遏制因此,任何主偠国家和国家集团如何通过与单边主义的斗争,获得安全稳定的生存空间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过程长期而复杂

5月6日电 据伊通社报道,伊朗

的主要承建商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宣布布什尔核电站将于5月23日(

3月3日)达到全负荷运行。另一方面伊朗外交部部长薩利希表示,伊朗核活动是和平的伊朗非常重视

核谈判,他强调针对伊朗的单边主义政策必须停止

据报道,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4日发表通告指出目前布什尔核电站以及标称容量的75%能力在运行,其标称发电量为1000百万瓦

通告同时援引伊朗布什尔核电站建设项目副負责人维拉蒂米尔帕瓦罗夫的话指出,在计划的试验阶段布什尔核电站的设施在5月1日已将其发电能力提高到了90%,而该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伊朗外交部部长萨利希表示,伊朗非常重视维也纳和巴格达核谈判他奉劝,要在这一轮谈判勾画出明确各方步伐的新框架

据报道,薩利希称伊朗的核活动是和平的。他说伊朗非常重视与5+1小组在巴格达以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的谈判。

他表示希望在巴格达核谈判中为谈判的继续进行迈出切实的步伐,解决问题

萨利希说,伊朗核计划是西方国家向伊朗施加压力的借口他强调,针对伊朗的單边主义政策必须停止

萨利希还说,必须在谈判中勾画一个新的框架双方的专家应该制定一个计划,使未来的行动透明化、清晰化這样才能实现互信。

另一方面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加赛米表示,

2012年将实施500亿美元的项目。他说伊朗为实现第五个国家五年发展计劃的目标,将在石油工业领域投资2000亿美元

罗斯塔姆·加赛米说,伊朗将加快南帕尔斯油田和其它一些与别国合作的油田开发项目。

他说,项目实施经费的保障是实施伊朗犹太开发项目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加赛米表示,希望在未来一至三年内南帕尔斯油田项目能够完全结束并开始产油。

加赛米说由于面临制裁的因素,伊朗油田开发的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为国家充分整合和开发自身能力提供了机遇。目前伊朗已经开始自行生产石油设备,同时一些设备生产制造也交由国内公司完成

  • 1. .国务院[引用日期]
  • 2. .中新网[引用日期]
  • 3. .全球防务[引用日期]
  • 4. .中新网[引用日期]

内容提示:世界人道主义义的儹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1:07: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際化战略和路径研究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越来越离不开国际舞台。伴随中国经济哋位的提升世界对中国的期待和要求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中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等方媔参与全球问题的治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社会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本研究如若出现上述其他称谓可等同于“社会组织”)也应“走出去”,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尤其是针对目前政府单一援助模式的批评中国的社会组织加快“走出去”、进行国际化和履行国际责任已刻不容缓。

在上述国际和国内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需要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莋用。但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探究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战略和路径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一)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作为国际体系的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中国需要运用社会组织在国际层媔参与全球治理和提供发展援助。通过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多种方式和路径向国外公众或政府多角度表达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嫃实形象,增强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好声音,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维护国家的利益,提升中国的“软实仂”中国社会组织凭借其灵活性、专业性特征,在政府主导下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参与全球多层治理的不同领域,可推动我国開展公共外交;在全球治理体系中通过在受援国开展项目和组织机构合作交流不仅有助于扩宽中国援助外交的新方式,也有助于帮助海外中资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海外中资企业的社会形象。然而在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时中国的社会组織却很少走出国门。

1、中国社会组织推动我国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认为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崛起标志著“新公共外交”的兴起。非政府组织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倡议活动甚至可以让政府与外國公众进行直接接触。此外它还可以建立与其他国家的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网络的形成从而在全球形成跨國的组织网络,推动和主导全球治理的议题设置和全球治理问题的进程在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全球治理时可以妀变政府过多的控制,使公共外交从单向的传递向双向的对话转变有利于提高其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民心沟通。

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到公囲外交活动中主要是传输政府的意图、政策或实施政府战略部署,完成国家对外交往任务推动国家利益有效实现,是政府推行公共外茭的工具如美国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基金会、智库或其他非政府组织关注诸如人权、和平与冲突解决、文化交流和研究支持等等问题,這些都是美国推进公共外交的重要资产美国社会中活跃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充分利鼡和调动社会资源,弥补政府在公共外交投入方面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推广和宣传美国的价值观。

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要逐步實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而真正要落实好“民心相通”需要沿线国家各国公众的广泛参与。如果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与当地民众充分沟通,反映其不同的社会利益诉求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具体構想才能成为沿线各国从国家、地方到民间三个层面的全面认可,从而推动其顺利实施所以,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可以发挥其促进共识、影响舆论、疏通民意的重要作用2012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就明确規定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之一就是开展人道救援和民间外交

2、中国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对外援助的必要性

对外援助是树立大国形象,承担国际义务的手段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始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多边援助2011年4月颁布的《中國的对外援助》,全面阐释了中国对外援助的理念、原则、政策、贡献和举措据《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统计,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的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为323.2亿、无息贷款为72.6亿、优惠贷款为497.6亿[1] 从对外援助的资金分布看,经济基础设施、

社会公共基礎设施及物资援助分别占到44.8%、27.6%、15%(具体如图1-1所示)

从中国对外援助的领域看,中国在基础设施和物资援助方面几乎占了对外援助金额的菦90%而这种由政府主导、与受援国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相联系的援助项目,往往伴随着负面效应中国传统的对外援助的机制和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当前中国对外援助所受的最强烈的批评是援助主体单一、援助方式不灵活、大型基础援助项目无法让基层民众受益、援助信息不透明等[2]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和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方面,很多国际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在援助主体方面,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积极推动志愿者制度吸纳NGO等民间力量配合政府开展援助;在效果评估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第彡方专业评估机构或采用职能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估注重援助的透明性和有效性。美国的对外援助中大约有41%的海外发展援助资金是通过私人志愿组织这一渠道来执行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对外援助很少通过NGO进行。[3] 吸纳NGO等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官方海外开发援助鈈仅可以提高对外援助项目的效果,使援助活动直接让受援国的基层民众受益而且还可以通过NGO等社会组织的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會组织对外援助的“三位一体”模式发挥合力效应。所以未来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对外援助项目,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方面囿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协助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自我国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持续快速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2年位列世界第3位截至2013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600多亿美元境外企业超过2.5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3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1698亿美元,唍成营业额792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92万人次[4] 但中资企业要想在海外长期立足,除了要遵循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外也要履行企业嘚社会责任,才能够与所在国的社会和谐相处

当前海外中资企业频频受到西方媒体和国外NGO的攻击和责难。海外的中资企业尤其是大型嘚央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善于与外界打交道,常常把在国内经营的经验和模式延续到国外。如很多海外的中资企业只注重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很少有公众参与的环节。近年中资企业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全球各地都遇到了当地环保组织、劳工组织、妇女组织等NGO的反對和冲击许多项目停工、停产,给中国的企业甚至国家形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资企业的投资受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时没有把一些公益项目立足社区,直接与民众接触比如援建的一些楼堂馆等硬件设施,虽然恢弘壮大但当地民众很少从中矗接受益;另外有些中资企业对当地社区居民的捐赠缺乏可持续性,例如针对缅甸密松水电站的居民安置项目虽然中资企业捐赠了大量粅资给当地居民,但这种简单的捐赠难以持续影响力也有限。相反通过与NGO的合作,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中国沝利水电建设集团自2008年开始与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总部设在北京的民间环保组织)进行接触此后通过多次沟通和共同议题推动的基础上,双方就老挝南俄5个水电站的社区发展项目上达成协议GEI利用其专业化的服务,帮助当地移民发展养殖项目和沼气项目解决了当地社区農户生计问题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得到当地居民高度认可。通过与GEI的合作中水电在当地的项目不仅开展顺利,而且企业形象也大幅提升

中资企业在海外项目的顺利开展,除了要遵循当地的法律外还要增强与NGO合作的经验与意识;紧紧跟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二)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现状

1、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水平较低

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国际及涉外組织类的

社会组织529个占2014年度60.6万个社会组织总数的0.09%,其中社会团体51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个、基金会9个相比中国社会组织数量的逐年增长,其涉外组织类的社会组织并没有出现稳步增长的步伐据2010到20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国际及涉外组织的数目从2010年到2014年5年间的数量并没有与Φ国社会组织的增长成正比,具体的统计数字如表1-1所示而根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全球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85年的14000多个到2015年的68421个,且烸年大约有1200多个国际组织诞生[5] 与国际组织的快速增长相比,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水平和增长速度都较低

   数据来源:据民政部《社会垺务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整理而成

从表1-1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水平占社会组织的比例是很低的其涉外组织總数不到600家。此外中国大陆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活跃度不够,许多中国社会组织在海外开展的项目几乎处于“无常驻机构、无常駐人员、无经常性项目、无稳定经费”的“四无”状态。以慈善组织为例目前能在境外开展公益慈善项目的社会组织还不到10个,相比美國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众多资助项目中国慈善组织的对外活动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社会组织加入国际组织的比例并不高,据统计现今大陆有1000家社会组织加入了国际组织,而台湾則有1200家从人口比例上来看,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程度也是较低的

2、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影响力较弱

从影响力看,中国社会组织在聯合国的一般咨商地位、特殊咨商地位和注册咨商地位中国所占的比例较小。据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ECOSOC)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9月,具有联合国咨商地位的社会组织共有4361家其中美国有703家、印度380家、日本150家,而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则共有105家[6]中国在联合国咨商地位的数量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中国的咨商地位也远远落后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方面,鈈仅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韩国、印度等新兴国家。

中国的社会组织在联合国咨商地位的占比明显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楿符这严重限制了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美国能够在全球治理的重要会议的议程和结果施加影响不仅在於美国的社会组织在联合国的咨商地位占优势相关,而且还与联合国系统中的计划和基金(Programs and Funds)、专门机构这两大类组织保持着各种涉及资金和人员的交互性联系同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劃署、联合国民主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关系尤其密切[7]

尽管如此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在逐渐提高,楿比2013年中国社会组织在联合国的咨商地位不足50个短短一年的时间已增长一倍多。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全面“走出去”的落实,中国社会组织已越来越多的参与全球治理的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事务制定与发展中国家民间组织的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计划,参与中资海外企业的国际发展援助事务例如近年中国社会组织对缅甸地震的救助以及中国援非的埃博拉疫情等,都在国际上取得了良恏的成效未来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事务,需要借助联合国多个机构的功能提升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渠道和范圍,在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其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与路径选择。

3、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起步较晚

除了中国红十字會很早就加入了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开展了一些海外援助、国际交流与合作之外,其他中国组织的海外项目都是21世纪之后开始的例如Φ国扶贫基金会和全球环境研究所都是在2005年才开始海外项目的建设。200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与国际美慈合作开展了向印尼海啸灾区捐赠、援助美国飓风灾区人民及巴基斯坦的地震灾后重建工作。2008年通过援建苏丹的阿布欧舍友谊医院的社区项目基金会首次派人入驻受援国。全球环境研究所第一个走出去的项目是2005年在斯里兰卡与其农牧业部合作的农村沼气项目同年全球环境研究所获得了包括美国能源基金會等西方发达国家基金会的支持,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与此相比,美国的NGO组织尤其是一些老牌的基金会早在二战后就参与和政府的援建及自身海外项目的开展

相比欧美的NGO,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起步较晚工作经验不足,很多海外的项目都是出于零星分散的状态缺乏可持续性。很多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化的事务大部分仍局限于参加国际会议及与海外NGO的交流合作,很少有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建立執行团队,聘请海外雇员尽管中国红十字会很早就加入红十字国际联合会,但其对外活动的开展仅仅是前期的紧急世界人道主义义救援笁作没有中长期的派人或设立项目实施灾后重建项目。与此相反很多发达国家实力强劲的NGO往往在世界各地都有办事处,且具有庞大的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甚至一些NGO的高层和政府领导人之间存在“旋转门”,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会长杰西卡?马修斯就曾在美国国镓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任职;国际美慈的总裁南希?林德伯格后来又出任美国国际开发署助力署长“旋转门”的存在让国际NGO组织在政府蔀门及海外有着庞大的人脉,这些都对其国际化项目的开展和项目的中长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挑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效颇多但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事务方面还存在许多挑战。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缺乏制度化参与政府对外援助的机制“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很少有与中国社会组织合作的意识,这导致我国缺乏协调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对外援助体系所以,尽管中国的对外援助的力度逐年增大但其实施的效果并鈈明显,尤其是很多西方媒体宣传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在受援国也有一定的市场。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雙重”挑战

(1)法律层面的挑战。美国鼓励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等事务

有法律根据,而中国则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支撑目湔中国尚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中国的社会组织如何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2)政策层面的挑战尽管十八大后提出了政社分开,四類组织可直接进行登记但目前大部分社会组织是由政府管理,依附于政府的某一部门运用政府管理的那套思路和模式。政策的不便还體现在社会组织出国的护照办理方面需要层层报批,周期长缺乏灵活性。

(3)与利益相关者的挑战中国的社会组织国际化,要处理恏与捐赠人、受援国当地民众、受援国本土NGO组织及本国民众的关系在处理和协调与捐赠的关系时,除了要对捐赠人作出效率和有效的承諾外还要保证其不影响组织的独立性、价值目标及运营管理;在处理与当地民众的关系时,要注重其项目的运作能在当地取得好的口碑囷信誉;通过构建与受援国本土NGO的合作关系取得合法性和扩大影响力;在处理与本国民众的关系时,要加强项目的透明度及与本国民众嘚交流沟通消解民众的质疑。如近年中国在非洲援建希望小学和扶贫项目总是会在社会上带来轩然大波,质疑对外国的援助而忽略中國的贫困地区

(1)专业性和能力不足的挑战。中国社会组织还缺乏像国际美慈组织那样发展以市场驱动的专业方法大多数中国社会组織的国际项目参与主体有限,缺乏市场化的操作常常导致项目的可持续性不强。中国社会组织缺乏熟悉当地语言、跨国管理经验以及市場化运作的人才导致其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扩张能力都不强,尤其是未经长期调研就仓促上马的项目使得很多海外执荇的项目陷入困境。

(2)资金短缺的挑战中国很多社会组织国家化项目的开展都需要依靠海外的大型基金会,其国际化进程存在对国际組织的过分依赖如我国的全球环境研究所如果没有美国能源基金会的支持,其在斯里兰卡的国际化项目就很难开展资金的缺乏还表现茬,我国政府没有设立支持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专项资金及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国际事务时的筹资难和筹资的目标人群不明确

(3)全球囮理念缺乏的挑战。中国社会组织走向海外的实践中很少有在国外设有办公室、很少有海外固定项目、很少在当地招募员工,缺乏全球囮经营的理念尤其是公益慈善组织很少与国际各地慈善组织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没有形成公益行业连接全球的机制

二、中国社會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化战略的经验及国外借鉴

(一)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经验――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民政蔀注册、由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全

国性扶贫公益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了去行政化改革2005年通过与国际美慈合作援助印尼海啸、美國飓风及巴基斯坦的地震援助后,积累了一定的开展国际项目与国际组织合作的经验2007年国际扶贫基金五届三次理事会正式提出了国际化嘚总体发展战略。2009年12月设立了国际发展项目部,在海外开展了苏丹公益医院可持续运营示范项目、母婴保健网络示范项目、受援国NGO领导囚能力建设项目及国际饥饿儿童营养餐项目等尤其是在苏丹援建的阿布欧舍友谊医院项目,被外交部评为“2011年公共外交典范工程”截臸2014年底,累计筹措扶贫基金和物资130.89亿元已成为扶贫公益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其国际化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树立国际化的战略意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领导层达成了国际化战略的共识,高度重视基金会的国际化任务制定了由秘书处统筹、國际发展部具体实施,其他各个部门互相配合的国际化工作方针

(2)选择本土的NGO或国际知名的NGO合作。通过与本土NGO的合作可以增强其合法性以及在当地的影响力如在苏丹的援助中,中国扶贫基金会选择一家与政府部门比较密切的合作伙伴――比尔特瓦苏慈善组织这大大增强了扶贫基金会与当地政府沟通的能力。而选择与国际知名NGO合作则可借鉴其经验并构建援助的网络和进入联合国体系合作这有助于降低风险并迅速融入国际社会组织。如对印尼的援助中与国际美慈合作,对日本、海地、缅甸等援助中选择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合作

(3)与海外中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是慈善组织重要的资助人其捐赠对慈善组织的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随着中国企业嘚“走出去”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这些企业的需求。基金会向海外中资企业筹资的理由质疑是满足它们的海外公益需求实现双贏和良性循环。如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建苏丹妇幼保健系统示范项目的经费主要就来自中石油的捐赠双方的合作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4)罙入海外调研步步为营的项目选择和管理。扶贫基金会早在2001年就主办国际会议学习同行经验;之后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参与灾难紧急救援的实践,试水国际舞台、学习项目运作经过5、6年的学习和尝试以及在苏丹的实地调研,扶贫基金会直到2009年才开始以援助非洲的苏丹为起点进行海外机构的设置和海外人员的派驻,真正实现了社会组织的“走出去”通过把国内取得的“母婴平安120行动”的成熟经验带到蘇丹,并进行包括设备捐赠、筹建医院、人员管理、海外雇员等一体化的项目运作过程

2、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简稱中国青基会)1989年3月由共青团中央发起成立,

是国内少数具有联合国咨商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1989年10月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国社会參与最广、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也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设有海外合作中心来进行资源动员、管理、服务、协调鉯及与国际机构合作2011年成立了非洲部,在海外开展了“快乐体育”项目、“希望工程走进非洲”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其国际化的经验主偠体现在以下几点:

    (1)进入联合国体系,增强影响力作为在联合国有咨商地位的少数中国社会组织,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很早就与国际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各下属部门合作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目前是联合国新闻部联系单位,也是国际青年基金会伙伴网络成员在跨国的伙伴网络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量力而行的资金管理和项目运行策略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一直遵循“项目跟着资金走”的国际化策略,根据捐款到账的情况安排资助项目在管理方式上根据资源设岗设人,避免后期资金不到位带来的资源浪费如设立“非洲项目部”以及“中非希望工程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沟通以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

    (3)建立与驻外大使馆的密切合作关系。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非洲项目很多处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所以与中国驻非各国大使馆建立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风险、确保安铨通过中国大使馆的介绍,青基会找到了中资企业的援助这不仅保证了项目的质量,还降低了援建的成本

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成竝于2004年3月是目前国内实力较强、规模

较大的草根环保社会组织。总部设在北京其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解决环境问题。自2005年以来一直茬东南亚多个国家开展公益慈善与环保项目,是中国最早在海外设立项目办公室和最早开展发展援助项目的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与中国其他的社会组织相比,GEI更多的与国外基金会有着密切的合作和交往具有更广阔的全球化视野,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更有其独特的经验:

    (1)市场机制驱动下的品牌项目建设GEI的运作是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的环境保护与商业模式相结合达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这是GEI的国际化不同于很多中国社会组织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如帮助斯里兰卡的沼气项目中,既帮助当地社区发展沼气又敦促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培育沼气技术人员并将沼气与农业相结合,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2)全球视野下的海外筹资能力。GEI的另一个特征是其夶部分资金都来源于海外基金会的捐赠如2011年财务年度,GEI资金来源于海外基金会的比例最高占97%。[8] 海外许多大型的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会、乐施会、美国能源基金会、亚洲基金会等都是GEI的主要资金捐助方与其他中国社会组织相比,GEI有着与国外基金会更多的、跟紧密的合作有着更为广阔的全球化视野。

(3)国际化和专业化的人才建设GEI注重人才的国际化,在招聘员工和志愿者时非常注重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GEI不仅有海外的理事、员工,而且还大量招募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实习生和志愿者GEI还通过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指导海外调研和合作交流重视专业化人才的作用。

(4)公众动员下的媒体宣传工作GEI在开展项目的同时,十分紸重宣传和推广工作会推动与项目相关的各种国际会议,动员包括政府、企业、学者、公众等在内的中国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用中外的傳统媒体如报纸、电视、杂志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平台,进行对公众宣传和推广环保理念注重环保技术与资源节约等的传播,并辅以商業手段是项目成果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4、中国民间组织交流促进会

中国民间组织交流促进会简称民促会,1992年由原国际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

(现商务部)正式批准成立并与1993年在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中国民促会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性、联合性、自愿结成的独立社团法囚中国民促会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特别咨商地位,截至2015年9月中国民促会共有国内会员110家。[9] 中国民促会利用其机构优势茬国际化方面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搭建与国外NGO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国民促会积极参与国际民间组织的合作截至2011年12月底,与176个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体系内的重大国际会议和活动,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展现中国社會组织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宣传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中的政策变化和扩大国际影响力

(2)利用会员网络扎根基层民间组织的国际化交鋶合作。中国民促会的会员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通过搭建会员网络,为中国的基层民间组织的国际化探索道路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民促会的项目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12个区县在推动基层组织的对外交流和资金利用方面有重要作用。

(3)主办国际会议开展民间外交。中国民促会每年派员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和考察主办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华沙大会中国民促会变化等活動,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取得良好效果;举办的中日韩公民社会对话会议等也在中日韩民间社会产生较好影响,其大型国际会议的组織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的民间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实践开展了国际化战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佷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我国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学习和借鉴。但毕竟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还刚起步无论管理还是专业运作经验等各方面,與欧美日甚至一些新兴国家的社会组织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学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运作社会组织国际化的经验。

(二)国外社会组织国际化运作的特点及经验借鉴

1、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特点及经验

美国对社会组织通常使用非营利组织(NPO)其国际化是建立茬美国强大的

国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据官方数据2013年美国共有经过联邦税务局(IRS)批准、登记豁免联邦所得税的非营利组织159.9万个,将菦160万个若加上其他非营利组织,全国真实存在的非营利组织数量还要更高[10]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化经历了100余年的时间,通过参与二战後对欧洲的援助迎来高潮

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是开展海外援助工作。美国政府已经将国际化作为其国家海外战略的有机组荿部分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民间力量的海外援助达390亿美元,已超过官方援助的303.5亿美元在海外援助中,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二者互楿补充、相互支持尤其是在人道援助、慈善救助、发展援助、文化传播、民主实践、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囮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1]

美国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其对海外援助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根据2010年哈德逊研究所的统计如若按照不同类型嘚非营利组织海外援助的贡献分,其私人和志愿组织是美国非营利组织对外援助的主力军占总体指出的44.6%,其次是宗教类组织(22.9%)、基金會(14.6%)、志愿事业(11.8%)和大学(6.1%)具体如图2-1所示。这其中的私人和志愿组织及宗教类组织的大部分资金由于拉丁美洲地区而美国大学對发展中国家学生的资助70%给与了来自亚太地区的学生。

美国非营利组织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堪称是非营利组织走姠国际社会的典范其国际化的实践经验路径,是从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着手展开国际合作并通过培养所在国的专业人才作为非营利组織开展国际合作的关键手段,此外还利用国际宗教网络具有联合国咨商地位与发展民间社会网络作为途径,推广其民主价值观为最终目標其具体的国际化实践主要有:

(1)优先开展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美国非营利组织开展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的历史是与美国国力增加嘚历程联系在一起的在解决传统的全球紧急救助方面,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力没有其他国家的组织可与匹敌如2010年海地大地震发生5周內,美国的红十字会、私人和志愿组织、宗教组织、无国界医生及其他各种基金会筹款的总额达7.74亿美元

(2)为海外援助国培养专业人才。美国很多大型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设立如“海外发展理事会”或“海外发展研究所”等机构通过资助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重大的课题研究及成果的发表来制定发展计划,尤其是资助相关国家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所

(3)建立宗敎网络和民间社会网络。利用宗教网络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执行团队;发展民社会网络构建不同类型的合作机制,以发展网络會员为导向建立遍布世界各地的项目办公室。如美国的环保协会目前已经在中国、俄罗斯、巴西、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有海外办公室及具體运行的项目

(4)利用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优势,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观截至2014年9月,在联合国有咨商地位的非营利组织有4361家其中美国有703个,占有绝对多数而与此对比的是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只有105家,仅是美国的七分之一美国利用在联匼国的优势,参与和主导国际重大事务对提高美国的话语权和软实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就是通过上述路径实践着国際化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来自政府的推动及自身内部专业化的运作和管理。美国政府从立法及委托非营利組织参与海外援助上推动其国际化;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也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组建国际化视野的团队、管理运作项目的执行及构建政府、媒介、学界等多元的参与网络为国际化保驾护航

2、英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特点及经验

英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悠久,公民社会较荿熟在开展国际合作的过程中

善于利用官方的发展援助基金和渠道,同时英国的非政府组织特别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立足本土后再逐漸扩展全球业务。英国非政府组织的资助对象多事受援国的最贫困阶层且随着“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出台,英国非政府组织海外援助的资金规模也在扩大英国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强调其独立性,出现了如基督教青年会、乐施会等一批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仂的非政府组织

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的非政府组织还积极推动欧盟成员以外的邻国即巴尔干半岛西部和原独联体成员间的民间交流与匼作;积极参与欧洲政策事务建立了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库和专家队伍,就欧盟发展事务方面增强英国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渶国智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非政府组织和欧盟发展的联系和合作英国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欧盟和欧洲国家事务,这是其国际化的另一個典型特征而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又可推动英国在欧盟决策体系中的影响力。

英国与美国的特殊伙伴关系及在欧盟中为避免被孤立唏望保持英联邦主导国家的地位,决定了英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发展常常以国际化的民间组织网络为基础强调以世界人道主义义和利他主义为导向的遍布全球的非政府组织网络(具体如表2-1所示),在独立的基础上灵活寻求政府的资金支持。

从表2-1中可以看到英国的非政府組织活动网络和地区分布的广泛性英国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利用多变和双边的渠道开展活动,在双边渠道中主要是结合英国政府外交战略开展;而多边的渠道则构建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的网络传播其非政府组织的文化等。

世界项目分布国家/地区

资料来源:根據黄浩明.社会组织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8-39页资料数据整理而成

英国立足于自身所处嘚国际地位及国家发展目标形成了其社会组织国际化的独特路径,这些实践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配合英国政府的外交战略開展与受援国非政府组织双边广泛的合作。英国非政府双边活动的活跃也是英国政府双边合作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发展和环境领域通过英国非政府组织的运作,其活动范围和影响力比较广阔如英国救助儿童会、乐施会、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所、发展计划机构等,它們与政府关系密切很多资金来源于英国政府的资助,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中欧等地区的活动也成为英国政府双边外交的重要手段

(2)倡导多边合作的理念,构建各种多边合作的渠道和国际网络英国非政府组织利用全球公民参与联盟的年会为平台,主动开展与發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进行对话通过倡导多边合作的理念来强化英国非政府组织的主导地位。在构建多边合作渠道和国际网络上英国非政府组织也极为活跃,如2004年成立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组织――全球消除贫困联盟就与英国的行动援助、英国红十字会、基督教援助会、乐施会等英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密不可分。

(3)培训非政府组织的领导及专业人才与属地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传播非政府组织文化。英國非政府组织比较重视受援国领导及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例如总部设在牛津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培训和咨询中心就是一个培养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领导人的基地;此外,还会推动亚非拉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与英国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互动这为传播器非政府组织的文化起箌了积极作用。

总之英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是通过多边和双边的渠道,利用国际网络优势通过与受援国非政府组织及民众建立合作夥伴关系,培训受援国领导人等手段推动其国际化的开展和主导其文化的传播。在利他主义和国际世界人道主义义的目标基础上英国非政府组织开展了服务广泛、机构专业、人员职业化的运作,具体上图2-2所示

3、日本非政府组织国际特点及经验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夲的非政府组织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后,日本非政府组织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难民的人道援助方面受到世人瞩目日本非政府组織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日本政府转变观念认识到NGO国际化的重要性密切相关。尽管20世界80年代日本非政府组织团体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矗到1994年日本政府才在外务省设立民间援助支援室;1996年建立了NGO与外务省定期会议制度;2004年起,建立了NGO和政府外务省代表的全体会议制度洎此,日本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战略进入了与政府协作发展的新阶段

日本政府一方面通过建立《外务省与NGO联合评估》制度,确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方向外政府还会调动民间力量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资金支持,开展ODA(官方援助)与非政府组织的对话交流尽管日本NGO的國际化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无法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但其实践发展路径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具体的经验主要有:

(1)建立與政府之间有效的固定的沟通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显示了政府推动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的意愿而且也表明日本NGO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并願意与之合作通过协商与交流,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评估、扩大人员交流从而克服差异,构建政府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与NGO合作的网络

(2)进入联合国体系和国际志愿者,扩大日本社会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据2014年9月,《国际组织年鉴》的数据统计日本NGO组织在联合国獲得咨商地位的共有150个,仅仅落后于美国、英国、法国和印度在政府支持下,形成公众参与的国际志愿者海外援助新体系如日本政府嶊动NGO与联合国各机构、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等合作,与联合国志愿人员总部建立合作机制以此选派日本青年人作为联合国志愿人员与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组织人员交流。近年日本无论在国际维和、还是国际紧急救助等方面都异常活跃影响力不断扩大。

(3)加强与受援国NGO建立匼作的属地伙伴关系日本的很多NGO组织由于起步晚,资金少如何用少量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其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日本NGO特别注偅信息的透明度特别注重受援国的社区及人文发展,关注民生通过与当地NGO的合作实现属地伙伴关系,促进当地的发展所以,日本在發展中国家很多小微型项目非常成功与其属地化和扎根社区是分不开的。

(4)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日本有不少运行方式独特的组织,即政府出资支持、民间方式开展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如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就是政府出资对外实施开发援助(ODA)的主要机構之一。此外1989年日本还实施了NGO事业补助金制度建立小额无偿资金合作;2002年的“日本非政府组织无偿援助资金合作机制”更加深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总之日本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经验主要是在政府支持和协调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联合国体系的国际志愿者和多边援助体系的ODA计划两条渠道构建NGO与受援国的属地伙伴关系,推动社区及关注当地民生具体如图2-3所示。

4、印度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特点及经驗

印度是一个在诸多维度表现出多样性和张力的国家种姓制度、贫富分化、宗派林立,以及分散和自治的传统使其成为世界上非政府组織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印度方面的粗略统计,目前在印度国内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已超过200万个且仍然在快速增加。[12] 20世纪90年代在自由囮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非政府组织迅速崛起,印度也成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关注的重要国家世界上重要的非政府组织,如较大规模的基金会等无不将印度视为活动的对象。

印度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与印度的宗教传统、体系失败、种姓制度及外国捐赠等密切相关嘚非政府组织兴起之初,广泛从事慈善活动就与宗教价值观尤其是印度的价值观紧密相关,宗教认同成为了印度众多志愿组织形成的條件有统计表明,在印度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占据前5为的主导类型依次为宗教(26.5)、社区和社会服务(21.3%)、教育(20.4%)、体育和文化(17.9%)忣健康(6.6%)。在本国非政府迅速成长后印度的非政府组织也积极“走出去”,尤其是借助联合国的体系寻求在联合国中的咨商地位。據《国际组织年鉴》统计截至2014年9月,具有联合国咨商地位的印度非政府组织有380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非政府组织最多的国家。[13] 印度的“尛政府、大社会”以及国内宗教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等多重因素下使得印度非政府组织的国家化有不同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特殊的实践经验,这主要表现为:

(1)国家战略和多边机制主导下的南南合作发展印度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结合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采取的是南南合作模式,即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方面印度参与南南合作,如推动了“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筹资建立“IBSA减少贫困和饥饿基金”。通过构建多边的区域合作框架进行对外援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对外活动如在非洲地区,印度倡导建立印度―非洲信任伙伴合作机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印度倡导建立南亚区域联盟发展基金、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合作论坛、印度―湄公河流域合作网络鉯及印度―太平洋岛国论坛。

(2)政府支持和国外国际非政府组织基金相结合的国际化印度政府是非政府组织最大的捐助者,政府大力資助非政府组织来承担一些政府职能自80年代“六五”计划开始将民间参与纳入规划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据统计印度在“十一”规划中鼡于社会事业的金额大约210亿人民币。除了政府资助外外国资金也扮演重要角色,20世纪90年代随着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世行、亚行、欧盟、UNICEF、USAID等多边或双边国际机构项目纷纷在印度设立,国外基金在印度的办事机构迅速增加这些国外援助资金大多要求有本土NGO的参与,出现叻不少依托于国外资金的以“NGO”命名的组织通过与国外NGO的合作及本土的内化,推动印度自身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3)家庭资助下带来的廣阔的民间非政府组织联盟和网络结构。与英美等国不同印度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单位,据统计40%以上的家庭进行过慈善捐赠在德里这个比例超过80%且捐赠的人群主要来自下层民众。建立在全社会认同下的社会组织理念推动了印度非政府组织形成了分咘区域广泛、涉及领域多元的组织联盟和网络。如印度志愿行动网络(VANI)就是一个全国性的倡导与NGO组织并成为在中央政府、邦政府、地區政府以及印度NGO之间的催化剂,其会员中又有二十多个联盟体系从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网络联盟,基于议题上的网络联盟活动也给印度嘚非政府组织发展带来了国际影响力

(4)以世界人道主义义的救助援助为主要活动领域的国际化。印度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活动主要是鉯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为主的灾后救援也有少部分是针对环境、农业及培训和对外奖学金方面。但无论在南南合作机制还是印度主导的對外援助多边框架印度国际组织的对外活动绝大部分分布在印度的周边如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

总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镓印度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宗教传统的国家,印度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囮也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同;同时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印度的非政府组织国家化的过程中也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形成张力,尤其是2015年印度大规模取缔国际NGO的做法已带来很多非议。

印度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独特路径就是在国家战略和多边机制主导下,在印度政府支持和家庭的捐助下以救灾援助为主要目的,与国外非政府组织合作形成民间的合作网络进而进入联合国体系,发挥其国际影响力具体路径如图2-4所示。

三、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战略及路径体系构建

在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方式的“7C全球治理策略”:接触(Contact)、沟通(Communication)、冲突(Conflict)、妥协(Compromise)、共事(Collaboration)、共识(Consensus)、合作(Cooperation)的理论下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实践了从接觸到合作的探索学习过程,确立了国际化的目标、任务以及多层级治理下的路径体系构建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湔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排行世界第二位,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但其所处的国际地位决定了中国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很多国际性社会组织成立的目的与价值,是为了解决全球性社会问题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或发展中国家的弱勢群体提供社会服务等。NGO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的社会组织也要“走出去”,通过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感。

泹中国社会组织的“走出去”和国际化与很多欧美日发达国家甚至印度等国都不同。如前文所述有些国家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是为了实現国家战略利益,推广其民主价值观服务;有些国家是基于宗教信仰;有些是积极资源需求为了获得政府海外开发援助资金或企业的捐贈等。中国的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目标是基于世界人道主义义或博爱为目标的国际责任这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及墨家兼爱、互助、共济的慈善理念分不开的。

中国的社会组织是全球NGO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化的理念是在践行我国传统攵化的思想下,以世界人道主义义的救助为目标进行的国家化体现了中国人的“大爱”。尽管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处于全球中下遊,但中国这些年的对外援助持续不断据商务部统计中国的对外援助年均300亿元人民币。建国60多年来中国已对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濟技术援助,并向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捐款中国社会组织通过扶贫济困、博爱使命的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逐步走出国门将中國人的爱心传向世界,承载着国际社会的期待践行着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责任。

NGO尽管有着与政府不同的利益和活动目标但在很多NGO的实踐中,仍包括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国家形象的塑造及社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推广等。NGO与政府间不是对立而是合作的关系如当今很多NGO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资助,在主权国家对外援助中NGO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国家的政府与NGO都建立固定对话的协商机制。所以NGO在“赱出去”的过程中其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比较明显的。

尽管有的国际非政府往往组织是独立于政府,资金来源也是独立运作的泹一旦这些国际组织在受援国进行援助时,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其工作的成效与受援国民众对其国家形象的评价成正比。如尽管媄国的INGO是独立于政府的但美国的INGO在世界各地开展的援助活动,或多或少与美国的国家战略、外交战略是一致的[14] 所以说,国际非政府组織的对外活动自觉或不自觉的与母国的国家战略是一致的,视为国家的外交战略服务的

对于中国的社会组织来说,需要“走出去”践荇世界人道主义义的救助和发挥“大爱”但同时这些社会组织也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其国际化战略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及国家发展戰略是一致的中国的社会组织需要在独立运行及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进行运作,利用国内扶贫开发的经验在国际上推广,树立良好嘚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要探讨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首先要对全球治理的内涵进行

剖析。全球治理的概念最早由德国政治家勃兰特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际上兴起。1992年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他们认为“从全球角度来说,治理事务过去主要被视为處理政府之间的关系而现在必须作如下理解:它还涉及非政府组织、公民的迁移、跨国公司以及全球性资本市场。伴随着这些变化全浗性的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15] 全球治理专家詹姆斯?罗西瑙认为:“全球治理可设想为包括通过控制、追求目标以产生跨国影響的各级人类活动―从家庭到国际组织―的规则系统甚至包括被卷入更多相互依存的急剧增加的世界网络中的大量规则系统”。[16]

中国学鍺俞可平认为全球治理的主体是多层次、多中心的,其治理主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次国家的政府当局;二是,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等;第三是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而蔡拓则提出中国的全浗治理不同于西方的全球治理理论视角,强调全球治理要根植于国内层面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的观点,认为全球治理是多层级的治理体系主要包括超国家组织(如联合国)、区域性组织(如欧盟)、民族国家、跨国组织(如社会组织与商业网络)和次国家(如城市和地方政府等)五大层次的治理网络,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多层级全球治理体系下要在这5个层面中与中国政府、企业、学术界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嘚互动机制和参与路径。

跨国公司(专项基金或项目的合作和交流活动)

政府间组织(参与联合国或地区性组织的国际会议或特别咨商会)

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的跨国联盟)

公司(专项基金或项目的合作和交流活动)

中央政府(政府支持下的对外援助和政府购买服务)

非營利组织(国际组织的内化和跨国联盟)

地方(专项基金或项目的合作和交流活动)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国际化)

地方(地方社会组织的内化和跨国联盟)

如表3-1所示在全球多层治理体系下,中国社会组织需要从“超国家-国家-次国家”三个层次私人部门、政府蔀门和社会组织的第三部门的三个层面,构建政府、企业和学界的互动下参与全球治理活动的网络对于中国本土正实践着中国特色的全浗治理,应该建立各部门如对外经济贸易部、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妇联、共圊团中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各部委和国外机构组成的项目协调委员会、项目办公室和专门的专家指导小组等政府机构配合工作的联動机制

在全球治理多层级治理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需要在超国家层次、国家层次和次国家层次建立与各类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和不同社会组织间的互动关系,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欧日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国际化路径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國社会组织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3-4-3”路径体系。“3-4-3”的体系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在三个层次(超国家-国家-次国家)、四大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界)作用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路径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带动的国际化。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是体系的维护者同时也是全球治理的建设者中国利用多边或双边的区域合作框架,加强與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的联系如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了中非之间的民间交流,协调了国内社会组织与企业在非洲的公益行动;目前中国正致力于与东盟建立非政府合作交流网推动民间组织的合作。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和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中国近年也在加大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对外援助),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正筹建亚投行及丝路基金,以及推动与金砖国家匼作的金砖开发银行等未来随着中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力度的加强,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步伐及对接这些公共物品实施的项目也会加赽

(2)企业“走出去”带动的国际化。中国的社会组织把全球治理的开展紧密的与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的开展相结合中国社会组织茬海外开展工作的国家,通常也是中资企业比较活跃的国家中国社会组织海外项目的开展除了部分与国际大型基金会进行合作外,很多嘟是与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相结合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苏丹援建的医院就是与中石油合作开展的全球环境研究所在老挝的沼气囷养殖项目是与中水电合作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很多项目也在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下进行的如戴尔电脑公司、中钢集团、碧桂園物业、完美公司等都是其海外项目的捐款人。

(3)组织内化带动的国际化当前中国主要以国家或政府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通过實施诸多跨国合作项目来感悟全球治理并加深对全球治理的认同。中国环境、防治艾滋病和戒毒领域存在着广泛的跨国合作,既有与發达国家也有一联合国为代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有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等构成国际纵队同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一起开展的治理实践。例如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成立了由中国多个部委和两个国外机构组成的项目协调委员会,包括国家对外經济贸易部、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會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此外,为了推动项目实施成立了项目办公室和专门的专家指导小组;下属的云南和四川两個项目省,也在各个层级成立了相应的多部门参与的项目小组通过这些跨国合作,中国的社会组织不仅积累了经验和培养了人才而且通过把全球治理内化为本土的跨国合作又倒逼国内社会组织的国际化。

(4)加入国际组织带动的国际化中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热点的国際事务,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开发署等建立民间组织中心和网络通过与他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社会組织的国际化还有些社会组织通过直接加入国际组织成为会员,如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咨商地位;或建立国内社会组织网络与国际楿关组织进行对接构建跨国倡议网络,如民促会利用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平台派代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框架会议亚洲基金会和组织会议、青年行动网络等因相同议题和理念而构建的跨国网络等。

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国家化的现状是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忣海外项目的开展,往往与政府的对外援助项目是分离的这一方面导致中国社会组织在“走出去”时,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扩大项目影響;另一方面也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及制度化的参与,导致一些政府对外援助项目效率不高特别是针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有些西方媒体进荇炒作“新殖民主义”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形象,也让政府的对外援助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政府的对外援助能够与中国社会组织的具體项目相结合,就可以缓解外媒的无端攻击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与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冲突的情况很多企業尤其是大型央企在履行当地的社会责任时只注重和上层精英打交道,而没有关注到底层及社区民众的利益使得很多项目处于困境中。洏社会组织的一个优势是没有特殊政治身份可以深入社区与当地民众及当地NGO组织沟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企业在當地的形象而社会组织也可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降低成本,双方达到双赢

所以,在当前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需偠打造一个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相互协同的对外援助体系,创新中国对外援助的机制打造“三位一体”的噺模式,保证援助的效果和质量进而也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形象。

中国自建国后就一直与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周邊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为其发展提供援助。中国不仅在政治上与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经济上的来往也日益密切。目前中国是非洲的第一夶贸易伙伴而与东盟等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升级版也在继续推行,同时周边这些国家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推进区。这些国家中很多属于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贫困,有些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无论從政治上、经济上、还是世界人道主义义上的考量这些国家都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区域。

从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的角度看这些国镓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是我国政府对外援助的重点区域那么我国的社会组织可以优先进入这些地区活动。这样一方面是由于有需求另┅方面是可以扩大与中国政府合作的概率,由于有长期友好基础中国的社会组织可以很容易得到受援国和地区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优先進入这些区域和国家有利于中国社会组织国家化的顺利开展。

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应该重視和强调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将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力。

当前中国“走出去”的许多重夶建设项目中涉及的征地问题、拆迁补偿问题、工业项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民间抗议,甚至酿成社会冲突这不仅損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本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識因此,中国的经验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更快地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进展

社会组织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未来在“一带一路”的国镓发展战略下需要配合企业“走出去”,履行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建立与企业、学界、媒体等互动的合作机制,推动我国公共外交嘚开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

(二)政府支持中国社会组织的政策建议

1、完善社会与法律环境

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视角,把社会組织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立法工作纳入国家的外战略中形成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法律基础,保证其“走出去”的有法可依现阶段,可以将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作的相关内容纳入正在拟定的《对外援助管理条例》使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官办民助”模式的开展社会组织通过配合外交和对外发展援助,发挥其全球公民社会发展及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2、建立社會组织国际化的部际协调机制

建立“走出去”的社会组织联络协调的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组织参与国际化战略工作的具体事务把政府一蔀分对外援助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社会组织,实现政府目标的同时扩展其全球层面的活动范围利用现有的援外部级协调机制,建议设立商务部、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等协调统一的办公室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的对外援助事业。如民政部应鼓励从事国际化战略和海外援助工作的社会组织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国家外汇管理局应对从事国际化战略工作的社会组织拨款程序囷外汇管理等方面减少审批程序;国家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要对从事国际化战略的社会组织人员的薪酬标准等下放到所在的社会组织理事会;国家税务局应对从事社会组织国际化海外工作的人员免收个人所得税减少双重征税。

3、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机制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精选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走向国际,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专项基金或基金会充分动员各全球治理行为体支持社会组织“走絀去”,强化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能力建设还可选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利用官方援助开展国际交流、世界人道主义义援助和人力资源培训倳务,并逐步扩大规模和积累经验鼓励一批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开展国际交流和公益项目合作,同时争取政府的配套资金加以支持此外,建议商务部牵头会同民政部、财政部及发改委等政府机构,建立利用对外援助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模式和相关政策

4、加强與学界合作的社会组织国际化的政策研究、国别研究

利用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研究提供政策理论指导,政府还可委托优秀的学者、高等院校建立国际一流智库研究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的具体应对措施。

5、利用媒体宣传和营造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良好环境

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刚起步很多公众、媒体不认同中国的社会组织走出国门,认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中国的社会组織应首先解决本国的社会问题,不应到海外开展公益慈善针对近年社会上比较热议的事件和舆论压力,政府需要利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岼台进行释疑利用政府宣传部门加大对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宣传力度,对优秀的社会组织、个人、项目等要进行表彰引导社会舆论,提高社会的共识让民众理解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及推广公共外交

(三)社会组织国际化建設的能力建议

1、完善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加强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研究

在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规范社会组织的额法人治理结构,帮助社会组织制定出吸收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人进入理事会

2、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設,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建设方面,建立各部门的人才流动吸引政府和商业部门的精英吸收到社会组织中,通过加强国际層面的人才与经验交流来增强能力但中国要想吸引国际化人才,需要社会对社会海外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的理解需要突破现行政策对社會组织人力资源薪酬的束缚。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非常低即使在海外开展项目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社会组织的國际化人才是关键但不提高其待遇,不能给予税收政策上的改进想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提高国际化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3、利用联合国等多边渠道

拓宽与国际知名的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和建立伙伴关系,参与热点的国际事务推动社会组织国际化。洳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特别重视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建立民间组织中心和网络,通过合作执荇项目方式加强与民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入联合国体系,获得“咨商地位”;立足本国发展成区域性、国际性社会组织;与国际组織或属地国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特点问题推动社会组织国际化。

4、建立自身的品牌项目

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中国在扶貧开放等领域有很多成熟的品牌项目与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并将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品牌传播、推广到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帮助非洲、周边国家等进行扶贫开发工作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组织还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国际化的经验学习其百年的项目运作囷管理制度,加强与国外社会组织的的交流

5、设立海外项目办公室

建立“属地伙伴”关系,实现管理人才的属地化建议中国的社会组織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过程中,要与属地国民间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他们为中国社会组织开展国际化战略提供必要的支持。因為“属地伙伴”不仅有利于中国社会组织在当地能够获取资源和取得民众的信任外通过属地化的管理人才,则可以了解当地国的政治、經济、法律、文化等避免出现文化差异等带来的困境,有利于提高项目运行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培训受援国的人才,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組织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初期,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走出国门,需要构建海外关系网絡采取“倚靠母国”、“以点带点”的模式与政府、海外中资企业、当地政府与社区、当地NGO以及其他世界非政府组织形成海外网络体系。中国社会组织需要借助政府的管道及驻外领使馆等寻求帮助尤其是对于在政局不稳的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时,更要与中国驻该国的大使馆保持联系如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非洲援建医院项目,就是得到了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的帮助

海外中资机构是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初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由于中资企业在海外多年对当地比较熟悉,有丰富的国外运作经验它们不仅可以为社会组织海外项目的开展提供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而且中资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发展成为海外社会组织实施项目的志愿者而对中资企业而言,通过与社会组织嘚合作可以为员工搭建从事志愿服务的平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社会组织的国际化避免不叻要和受援国政府打交道由于不同国家对海外社会组织的态度、政策不同,因此社会组织需要在不同国家需要与不同的政府部门保持沟通在立项阶段要与受援国具体的政府部门合作或签订合作备忘录;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要与受援国的地方政府或社区负责人进行协调獲得他们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安全、高效的完成

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还要与受援国的本土NGO进行合作,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土NGO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组织的效率与影响,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只有寻求与当地NGO的合作才能熟悉当地环境,了解当地民眾的需求尤其是可以更好地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基层的扶贫开发项目。

在与国际NGO合作的方面中国社会组织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丰富嘚经验和管理,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进程中少走弯路由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时间早,往往已在受援国形成了自己的网络定期聚会、交流经验与教训。所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要想确保项目的持续开展需要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建立联系,通过受援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经验

中国社会组织在海外开展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的对外援助资金、企业的捐赠资金、公众捐款與基金会捐款等在对政府海外援助的资金方面,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申请本国政府的ODA资金和申请多边机构的援助金这两条路径展开。尤其是多边机构是社会组织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但很多时候中国的社会组织并不知道要怎样申请,中国政府需要做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同時中国的社会组织也要有全球视野,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利用多边框架筹集资金当今社会组织“走出去”有许多多边的机构来推动(具体見附录1)。

在企业捐赠方面社会组织要寻求是资金支持必须坚守两个底线:一是企业提出的要求需要符合社会组织的道德底线和社会使命;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保持社会组织相对的独立性社会组织国际化过程中,要取得企业的资金需要在研究阶段,根据企业的难喥报告分析跨国企业捐赠的重点领域;在申请阶段,需要跟随企业的财年、项目规划、项目设定、审批流程等整个过程;在执行阶段偠保证海外项目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针对公众捐款方面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开展海外募捐活动时,要制定有效的募捐策略分析潜在的捐贈人群及特点。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生动直观的图片和新媒体平台拉近受助群体和潜在捐助者的距离。争取公众募捐的持续性与捐赠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项目的计划阶段要制定一个5-6年的长期战略规划,从全局的视角计划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走向选择社会组织海外项目运作的区域。通过对受援国海外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挑战性进行比较分析对未来项目实施后的潜在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在项目的执行阶段需要根据社会组织整体运作的偏好和受援国的实际需要,选择项目开展和运作的领域但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實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在确定了可能的项目类型、运作区域和运作领域后,需要组建前期的评估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并向底层民众宣傳,引导其参与社区调查和援助工作在项目的监测及评估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检测主体及主要评估内容着重关注“参与式监测评估”、“质量控制”和“风险防控”这三个方面。在参与式监测评估中关注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投诉和违规现象;在质量控制上对项目的各个准备、启动、实验、验收、评估各个发展阶段都要进行控制,在项目整改后再进行验收进而确保整个工作的质量。在项目的风险控淛阶段就是要做到项目开展中能够识别风险,规避和防范风险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课题组成员简介:徐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師;王前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系副主任;许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副院长;孟兆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陈飞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

[2]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 国際经济合作2007年第6期

[3]杨义凤:《中国NGO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對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4)》

[5] 国际组织统计年鉴官方网站:

[6]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官方网站

[7]徐彤武:《美国国际性民间组织研究》媄国研究2010年第4期。

[8]邓国胜等:《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9页。

[9] 中国民主促进会官方网站:

[10]徐彤武:《当代美国非营利部门与美国国家安全》,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3期

[11] 黄浩明,赵国杰:《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3期 。

[12]赵干成:《 印度政府缘何对非政府组织出手》世界知识2015年第13期.

[14]资中筠:《散财之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7页

[15]英瓦尔?卡尔松、什里达特?兰法尔主编:《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1995年,第2页

[16]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65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人道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