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脑外科如果病人突然倒地因喝酒倒地上当时心跳己停止,后来抢救二十分钟,心跳复苏,脑TC伤到后脑骨,现在大脑肿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04期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收治的22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25例常规肉眼清除血肿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及治愈情况相比较。结果在伤后1个月根据GOS评估:显微手术组良好15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常规手术组GOS评估:良好9例,中残8例,重残5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残障率。
【作者单位】:
【分类号】:R651.1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旭;张可帅;;[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2期
刘保华;张建永;姜宁;蔡旺;袁璞;高明明;;[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林勇;左峻;胡涛;李敏;;[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左峻;宋平;杜浩;蔡强;;[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健放,叶安,曾平,王伟民;[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邓元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马凌波;林春光;邓元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马锋;喻斌;张超群;周德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8期
童加谋;赵星;葛键;;[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赵昌平;徐义昌;许兴;;[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付恩宏;阮永龙;汪兆刚;李飞;;[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徐兵;黄录茂;雍成明;杨代明;;[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王翠英;;[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刘博;魏孔亮;徐文龙;张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根华;赖小军;;[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洁;周丹;李桂兰;张赛;郭义;;[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高方友;马骏;刘窗溪;宋伟正;尹浩;王超;王曲;韩国强;熊云彪;;[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马骏;高方友;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王俊;;[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兰莉萍;高方友;王莉;刘红萍;杨德芳;;[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陈益民;杨华;王凡;宋世宾;刘健;;[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宋世宾;杨华;陈益民;向欣;刘健;;[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王俊;刘窗溪;熊云彪;姚倍金;杨承勇;;[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杨胜华;张贵源;;[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刘波;张波;宋睿;;[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鹏德;[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姬广福;[D];山东大学;2011年
韩晞;[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崔岗;[D];苏州大学;2001年
沈海林;[D];苏州大学;2001年
郑宇;[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刘劲芳;[D];中南大学;2003年
黄庆;[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梁建民;[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正祥;[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张岩睿;[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牛立健;[D];泰山医学院;2007年
孙陟中;[D];浙江大学;2010年
贾磊;[D];山东大学;2010年
李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宋志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胡明;[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郭军;[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杨俊;[D];泸州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忠民,杨凤海,傅强,耿凤阳,刘鹏,李学元,王运华;[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刘保华;张建永;姜宁;蔡旺;袁璞;高明明;;[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鲁峻;张勤;高广忠;朱林生;潘荣辉;;[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王建业;费舟;蒋晓帆;;[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年01期
陆朝晖,兰青,钱志远,陈坚,刘士海,贡志刚,张全斌,黄强;[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赵琳;;[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32期
赵永革;吴强;;[J];山东医药;2006年12期
李胜龙;康健;韦有佩;杨金坤;;[J];中国伤残医学;2008年05期
刘保华,陈雄杰,吴际生,殷忠铃,李涛,方先林,袁牧;[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周建宏;陆爻忠;;[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涛,金保山,黄元奎,陈金华,高文宏,李先松,毛华,张华平;[J];临床外科杂志;2005年10期
赵长福;王雪鹏;;[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2期
李涛;王宏勤;范益民;;[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李振;姚长义;杨明飞;;[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8期
周喆刚;肖颖锋;万圣祥;;[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07期
邵雪非,李真保,陶进,许安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孙志强;;[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胡深;杨佳勇;宋伟健;颜杰浩;刘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张剑宁;章翔;曹卫东;李侠;郭庆东;李兵;姬西团;刘恩渝;;[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娄晓辉;余一骏;曾上飞;缪剑丹;郑海军;郑侠;杨瑞疆;;[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雄;刘运生;袁贤瑞;刘劲芳;姜维喜;刘宏伟;赵杰;兰松;熊元元;刘忠富;陈敏;龚旋;;[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谭显西;钟鸣;吴哲褒;林晨;鲁祥和;诸葛启钏;;[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娄晓辉;余一骏;曾上飞;缪剑丹;郑海军;郑侠;杨瑞疆;;[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陈永顺;甘鸿川;曹楚南;明悦;潘政;张欣;王新军;单峤;寿纪新;刘窗溪;李玉明;杨华;赵建华;钱希颖;柏顺民;;[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骆纯;;[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蔡忠香;;[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李飞;;[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潘顺;曾现伟;张贺;张波;;[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刘珵;于炎冰;张黎;袁越;徐晓利;许骏;刘江;任鸿翔;;[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冯华;李飞;朱刚;林江凯;高伯元;王宪荣;崔高宇;孟辉;吴南;陈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本报记者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本报驻法国记者 毛文波;[N];科技日报;2006年
马春红;[N];威海日报;2006年
本报实习生
杨茹欣;[N];科技日报;2003年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特约记者
崔青;[N];健康时报;2008年
匡远深;[N];健康报;2005年
王小兵;[N];巢湖日报;2006年
蔡衡;[N];消费日报;2007年
张仁军;[N];农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文斌;[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曲福君;[D];山东大学;2009年
包映晖;[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梁国标;[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刘劲芳;[D];中南大学;2003年
闫润民;[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岳龙旺;[D];天津大学;2006年
周良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季新荣;[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赵丛海;[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琳;[D];吉林大学;2010年
蔡文华;[D];中南大学;2011年
丁杰男;[D];天津大学;2004年
解利平;[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余震;[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陈立;[D];浙江大学;2006年
连世忠;[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张建军;[D];浙江大学;2005年
谢晨;[D];吉林大学;2005年
朱国华;[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6.7K6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6K37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脑血管疾病概述培训课件.ppt 24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教学目标 了解CVD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脑卒中危险因素 理解CVD的定义、治疗要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异同点、健康指导 掌握CVD的临床表现,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 掌握CVD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尤其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的异同点等。 讨论分析脑出血典型病例,并结合典型病例,运用护理程序制订完整护理计划
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脑卒中: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包括脑出血、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率高:120-180/10万 致残率高:75% 死亡率高: 100万 /年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复习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血液供应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
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
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
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特点:
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
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致脑出血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 1/5流入椎基底动脉 4/5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
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60~160mmHg可自动调节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促发因素 1、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
血压的急骤波动。
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可诱发脑梗死。 2、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底动脉环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TIA或脑卒中病史 其他: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
不可干预 年龄 性别 种族 遗传因素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也就是通过三个不同的阶段来阻断脑血管的发生
一级预防是发病前期防止疾病的发生,其目的是预防或推迟疾病的第一次发病,重点是在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使人人都能了解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避免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二级预防是在发病期发病期防止疾病发展,包括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病期。一旦有了脑血管病的这些危险因素,就应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比如对高血压进行长期规律的治疗,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就是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在发病后期防止病残,其目的是减少或预防遗留的缺损和功能障碍,延长寿命。对已经有脑血管病前期征兆的病人的病情进行积极地控制和有效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基本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 2)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3、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正常脑组织重约15000g占体重的2%~3%,流经脑组织血液750~1000ml/min占心搏出量的20%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有自动调节机制CBF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在缺血或缺氧病理状态下,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紊乱使血管扩张,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会出现缺血区充血和过度灌注或脑内盗血现象。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可发生脑外盗血现象,出现香油临床综合症,如锁骨下东面盗血综合征。 由于大脑血流量分布不均匀,灰质血流量远高于白质,大脑皮质血液供应最丰富,其次为基底结和小脑皮质。因此,急性缺血时大脑皮质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白质易发生缺血性梗死。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TIA和脑卒中史,发病率较一般人高4倍 吸烟酗酒,戒烟两年后风险可降低。 高脂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他 活动减少、饮食,超重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物等。 脑卒中病因 血管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原因 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或低血压 心脏病 血容量改变 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红细胞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凝血或纤溶系统功能障碍 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动脉硬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4
发布时间:&&&来源:&&&60人关注
  第二节 康复的原理
  一、康复原理
  利用患者存在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原始姿势反射、牵张反射、甚至阻力诱发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二、Bobath 技术
  利用正常的自动性姿势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常运动。
  三、脑血管病后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
  卒中后的运动恢复,Brunnstrom将它分为六个过程:
  第一期 急性期(弛缓性):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第二期 联合反应: 在共同形式下的活动,出现痉挛
  第三期 共同运动: 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动形式时,痉挛增强
  第四期 部分分离运动: 在共同形式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减轻
  第五期 分离运动为主: 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
  第六期 正常: 恢复致接近正常活动控制
  第三节 脑卒中康复的原则
  一、脑卒中康复的原则
  1、康复应尽早进行。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高血压、实质性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进行。
  2、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功能。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成效。
  3、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4、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同时进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
  5、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卒中康复是一个改变"质"的训练,旨在建立病人的主动运动,要保护病人,防止并发症发生。
  6、要严密观察和关切卒中病人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
  7、约40%脑卒中病人可有复发,对此应加强相应预防措施。
  8、已证实一些药物,如苯丙胺,嗅隐亭分别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以及巴氯氛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氟哌啶醇对急性期运动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9、要强调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二、康复的适应症
  1、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2、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
  3、发病1-2周内,受累肢体的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康复治疗。
  三、康复的禁忌症
  1、病情过于严重:深昏迷、颅压过高、严重精神障碍、血压过高。
  2、伴有严重的合并症: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心梗。
  3、严重系统性合并症:心绞痛、房颤、急性肾衰、严重精神病和风湿病。
  第四节 康复训练的方法
  一、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1、运动功能康复:70-80%的卒中病人有某种程度运动功能障碍。6个月后52%病人未见明显残损。大多数病人可按照典型的运动形式恢复。
  2、运动康复方法:
  (1)Knott和Voss法:本体神经肌肉促通技术,主要是对肢体和躯干应用螺旋状和对角线型活动,加大阻力以取得疗效,并使肌肉力量增强。
  (2)Bobath疗法:利用人类正常运动发育的主要阶段顺序来帮助病人恢复运动功能。关键是促动运动活动,并对痉挛或共同运动进行抑制。
  (3)Brunnstrom法:措施在于鼓励协同性运动活动。与Bobath法的不同的是将协同性活动视为进一步恢复的中间阶段。
  (4)Carr和shepherd运动再学习法:强调运动活动实践与特殊功能技巧的相合,不需要的肌肉活动是被劝阻的,活动应是一种特殊性作业(task-specific)
  3、强迫使用瘫痪肢体法:
  减重步行器的治疗法:对上述运动功能康复法的代偿性技术应用能降低卒中病人的致残率。哪一种方法最为有效,没有充分证据。一般而言,运动再训练进程应重于功能活动,只要病情稳定即可早期开始运动性活动。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也可取得疗效。由于看法不同,尚未列入常规康复疗法中。
  二、一般原则及良肢位
  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肌肉的力量。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应该尽快开始康复,并可在家庭及社区中继续康复,直到达到患者的最大功能恢复。康复可能涉及到医务人员,也可能涉及到社区工作者。
  卒中的康复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过程,各类专业人员都应该对患者的所有处置及其家庭负责。多学科治疗组最常由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专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组成。在人力资源允许的地方,还有其他专业人员。理想情况下,多学科治疗组成员对卒中的康复问题应该很专业化。
  在可能的地方,对卒中康复有兴趣的神经科专家或内科会诊医师应该投入到急性期卒中的康复工作中。
  图15:脑卒中后异常姿势和正确良肢位图
  三、制订最佳康复计划
  1、在拟订有关康复的训练计划时,应有失语症患者本人、家属、以及他们所在地段的康复工作人员和专业康复工作者共同参与制订,并应将语言训练和肢体训练、作业疗法结合进行。
  2、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和客观的可能性来拟订康复目标,安排康复训练的项目和内容。
  3、要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实际语言能力及不同病因而选择不同的康复措施,制订一对一的富有个性的康复训练治疗项目和计划。
  4、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从基本能力的康复训练到复杂行为训练。
  图16:康复计划安排
  四、各成员的作用
  1、护士
  在医院和社区康复的所有时期,起关键性作用,确保对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负责检查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到患者的恢复。当多学科治疗小组中其他小组成员空缺时,护士可能加入其中并提供护理服务。目前,脑血管病的康复在我国刚刚起步,专业康复护士为数很少,康复护士可从有神经科护理经验的护士中挑选,有医师进行康复教学,如有条件最好在正规康复中心接受一段时间的专门教育。
  2、物理治疗师
  在功能任务方面促进运动控制和独立性的恢复,他们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感觉刺激,协助防止二级预防中出现并发症,如软组织挛缩、肺感染。
  3、作业治疗师
  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再一次教育指导患者每天的生活起居活动,包括工作中、闲暇时和职业活动。他们的任务包括对患者的感性和认知损害进行评价和治疗。
  4、语言治疗师
  其工作涉及到所有与卒中病例伴随出现的交流障碍,包括加强语言交流体系。有些病例,患者对语言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是语言治疗师最合理的目标,他们的任务还包括对吞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5、其他学科的治疗小组成员
  可以处理伴随卒中而来复杂多变的损害,包括认知和感知缺陷。在小组成员中,通常能够确定身份的有:营养医师、正确发音研究者、神经精神专家和药师。因人力资源有限和受当地条件的限制(包括地理上的差异),要求同一个人完成多项任务。理想的情况是治疗小组中明确的成员(主管大夫)应该保证康复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治疗小组成员中每个人的康复训练功能很重要,这是普遍公认的。
  第五节 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一、评估
  1、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估:如患者的全身状态、年龄、合并症、既往史、主要脏器的机能状态等。
  2、患者功能状态的评估:包括意识、智能,言语障碍及肢体伤残程度等。
  3、心理状态的评估:包括抑郁症,无欲状态、焦虑状态、患者个性等。
  4、患者本身素质及家庭条件的评估:如患者爱好、职业、所受教育、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患者同家属间的关系等。
  5、对其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
  二、确定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指从执行康复治疗开始一个月要求达到的康复目标。远期目标是指康复治疗三个月后应达到的康复目标,这是最终目标,即病人通过系统康复治疗后最终能康复到什么程度:如独立生活、部分独立部分介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等等。
  康复目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作修正,因为最初制定目标和实际达到的目标是有距离的、因此必须对每一病人每一个月举行一次评价会议,评价一下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达到了那么制定新的目标及计划,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要分析其原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为实施具体的康复治疗,必须根据每位病人的功能障碍、能力障碍、社会不利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由医疗部门,而是由一个康复小组集体进行制定。康复小组的成员是由医疗部门、护理部门、理疗部门、运动疗法部门、作业疗法部门、语言疗法部门、临床心理部门及社会康复部门的成员组成,由临床康复医师主持领导下举行评价协作会议制定出康复的具体目标、并把目标分解给各个具体执行部门.安排好每日的康复程序,根据这程序进行各种治疗及机能训练。
  第六节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评定
  一、脑卒中后的障碍
  脑卒中后常有的功能障碍:偏瘫,两侧瘫,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情感障碍等,应选用国际通用量表进行评定。
  脑卒中后的障碍有三个层次,即残损(impairement) ,有生理、解剖结构和运动功能缺失或异常。残疾(disability),有个体能力受到限制、缺失或不能正常完成某项任务。残障( handicap),个体已不能充分参加社交活动,即人的基本权利活动受到影响。
  三者关系:
  残损处理得好可不发展为残疾或残障
  二、脑卒中残损水平评定
  (一)意识状态评定
  哥拉斯哥昏迷量表,MMSE量表、Loeb评分表评定
  (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选择
  1、残损水平
  我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欧洲卒中量表(ESS)。各法均有优缺点。
  2、残疾水平
  通过对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来评定(进食、洗澡、修饰、上厕所、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用Barthel(BI)来评定,信度、效度好。
  3、残障水平评定
  评定分二类,一类通过观察、询问判断的残障量表,即哥拉斯哥结局评分表,原用于颅脑外伤病人结局和Rankin量表(RS)为评定独立生活水平之用,甚为著名。修订后命名为牛津残障量表(OHS)。
  4、脑卒中的结局评定
  BI量表常用。BI分&95分(满分为100分)表明能力良好,功能独立,可以回归社会或家庭。
  BI&60分者与行走有关,给予帮助,可考虑出院。这个分数重要,意味着回家后给予帮助,即可发挥一定功能,其中还包括可行走50米。
  一般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入院时,其BI分大都为30左右。经康复后,每周约可增加BI分7-8分。
  三、卒中预后估计
  表35:康复预后估计
  表36:发病后不同时间手功能状态与康复预测
  第七节 其它康复
  一、失语症的康复
  卒中时失语症在我国约为22-32%。应从理解、复述、命名、读、写方面予以评定,进行分类定位。它与特殊的脑解剖有一致性,但可有例外。
  言语恢复具有一定特殊性,一般认为与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的大小相关。例如运动性失语,疗效最好。感觉性失语疗效最差,但完全性失语也可有恢复,特别是在言语的接受能力上,随着时间的转移多会有进步。
  可选用Schuell刺激疗法或旋韵音律法治疗。同时服用溴隐亭有助于恢复。
  通过对York-Durham卒中失语治疗中心的调查,大多数卒中患者对于调查的态度是积极的。多数意见认为,康复应立即进行,重点在从卒中初始到1月内这段时间。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不同的时间所需的服务是不同的,即使是1年后也是如此;在卒中后2年,康复仍很重要。对参与调查的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表明,康复需要语言治疗、家属和朋友的配合、理疗、卒中小组、职业治疗师和坚定的信念。对康复最严峻的挑战是语言和活动障碍、害怕卒中复发、完全了解病情的真相、孤僻与孤独、被动坐等治疗、家庭变故、社交;此外还有饮食和生活节制。患者还要认识到不同的时期需不同的治疗,患者必须学会应对多次的失败。
  二、认知障碍康复
  卒中后注意、记忆障碍,重者痴呆,非优势半球的视觉--空间功能异常和疏忽症均是。应进行功能缺失的定量判定。轻度痴呆病人可通过训练,使多记录或运用视觉提醒物来代偿丧失的记忆。对严重痴呆者,情绪淡漠,缺乏自知能,康复更为困难。
  三、注意障碍康复
  注意缺失将阻碍新事物编码而成为不能学习的原因。有各种注意障碍,康复时应在控制环境下进行,即在一个分离,单独屋中进行,才能获得迅速进展。
  1、忽视症(视觉知觉障碍,neglect)非优势半球或丘脑右侧卒中损伤时见之。20-31%卒中病人有之。表现为进食、阅读时对病变对侧失去注意。穿衣困难,不易认识周围环境,当驾驶或驱动轮椅时常用病侧手指抓握轮椅辐条或冲向周围危险物,危及安全。有时还伴有自知能障碍。
  2、康复方法 通过视觉、言辞诱导使疏忽侧受到注意;通过视觉扫描和躯体感觉意识的训练。电视反馈、计算机扫描与注意训练等。在个别方法获及一些疗效。眼罩与嗅隐亭疗法也在使用中。视疏忽症常与偏盲同时存在,一般在3个月内消失
  四、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为康复的重要内容。与回归家庭间存在重要相关关系。ADLs自立是卒中后生活质量全面美满的标志,能增加病人自信与自立感。
  康复:可将日常生活能力的内容每一项巧妙地分解成若干组成成分。当每一部分准备好后,再进行整合和实践。如穿脱衣裤。如全部自立不可能,可鼓励病人在别人帮助下尽量发挥其剩余活动能力。可选用一些日常生活能力助具,进食特殊器皿,粘扣,一只手刷,长拔鞋助具。
  第二十六章 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1、年龄
  年龄是最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55岁后每10年增加1倍。所有卒中大多数发生于65岁以上的病人。卒中发生率:老年人&中年人或青年人&儿童。
  2、性别
  男性比女性的卒中发生率大约高30%。在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男性&女性。
  3、家族史
  脑血管病家族史是易发生卒中的一个因素。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卒中或心脏病时&60岁即为有家族史。
  4、种族
  不同种族的卒中发病率不同,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社会因素,如生活方式和环境,也可能起一部分作用。非洲裔&亚洲裔或西班牙裔&白人
  第二节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一、诊断
  1、 从首诊开始,每次检查血压时,都应正确测量。复诊血压以明确首诊高血压是否呈持续性、是否需要立即引起重视;亦或恢复正常水平,只需定期检查。血压测量的方法标准,器具合格。推荐如下:
  2、 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胳膊,倚靠于心脏水平。不能坐的病人需测卧位血压。有些情况下,需测量卧位和站位血压。在测量前30分钟,未吸烟、喝咖啡。
  3、至少休息5分钟后测量。
  4、袖带合适以确保测量准确。袖带内气囊应环绕至少80%的臂周。许多人需大袖带。
  5、最好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其次为最近校正的无液测压计、合格的电子设备。
  6、同时记录SBP和DBP。声音开始(1相)是SBP;声音消失(5相)是DBP。
  7、测量至少2次,每次间隔2分钟,取平均读数。若最初2个读数相差5mmHg以上,需再次测量并平均读数。
  8、对于脑血管病人应定期测双上肢血压,以除外锁骨下盗血和主动脉夹层。
  (二)糖尿病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Ⅱ型糖尿病人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糖尿病与脑血管病高度相关,可使脑血管病加重,所以应重视糖尿病。具参见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
  一、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或/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病。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每种检查重复一次以确诊)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加随机# 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126mg/dl(7.0mmol/L)或OGTT^ 2小时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
  *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随机=无论何时进食,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空腹=至少8小时无热卡摄入
  ^要求使用葡萄糖负荷(75g)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糖尿病的诊断步骤
  1、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NGT:正常(标准)葡萄糖耐量
  3、IGT:葡萄糖耐量降低
  1、体检 在第一次评价时应进行体格检查。糖尿病人眼、肾、足、神经、心脏和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都增加。Ⅰ型糖尿病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疾病增加。所有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患感染的可能性都增加。所以,应该进行某些方面的详细体检。包括:
  (1)血压检查并与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比较
  (2)眼底镜检查
  (3)口腔检查
  (4)甲状腺触诊
  (5)心脏检查
  (6)腹部检查(例如,肝肿大)
  (7)脉搏检查(通过触诊和听诊)
  (8)手/手指检查
  (9)足部检查
  (10)皮肤检查(包括胰岛素注射部位)
  (11)神经科检查
  2、实验室检查
  在诊室立即进行血糖和尿酮体检查。实验室检查还包括确定血糖控制水平、合并症和危险因素:
  (1)快速血糖检查(随机检查,是未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的诊断检查)
  (2)糖化血红蛋白(GHb)
  (3)快速血脂检查:总胆固醇、HDL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胆固醇
  (4)血肌酐
  (5)尿液分析:糖、酮体、蛋白和沉积物
  (6)青春期或青春期后持续至少5年的Ⅰ型糖尿病人和所有Ⅱ型糖尿病人进行微量蛋白尿检查。
  (7)如果尿沉积物异常或有症状,进行尿培养
  (8)有指征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9)心电图
  定期检查确定是否达到治疗目标以及确定是否存在问题。包括血糖控制水平、合并症评价、营养评价、低血糖发生的频率、锻炼的评价和心理调整。
  四、糖尿病的治疗
  1、治疗目的
  (1)纠正体内代谢异常
  (2)消除症状,防止急、慢性并发症
  (3)防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细胞损伤
  (4)恢复正常体重及体力,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
  2、糖尿病控制目标
  表28:糖尿病控制目标(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
  控制指标
  良好 一般 不良
  血浆葡萄糖 空腹(mmol/L) 4.4 - 6.1 &7.0 &7.0
  非空腹(mmol/L) 4.4 & 8.0 &10.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6.2 6.2 & 8.0 &8.0
  血压 (mmHg)&130/80 &160/90 &160/90
  体重指数(BMI)男(kg/m2) &25 &27 &27
  女(kg/m2)&24 &26 &26
  总胆固醇 (mmol/L)&4.5 &4.5 &6.0
  甘油三脂 (mmol/L)&1.5 &2.2 &2.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mol/L)&1.1 1.1 & 0.9 &0.9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mol/L)&2.5 2.5 & 4.4 &4.5
  3、Ⅱ型糖尿病治疗的总策略
  (1)饮食控制
  (2)合理的体育运动
  (3)口服降糖药
  (4)胰岛素
  (5)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250 mg/dl (&13.9 mmol/l)同时1=动脉血pH &7.35;静脉血pH &7.30,或血清碳酸氢盐水平&15 mEq/l 和2=尿中有酮体和/或血液中有酮体
  5、高渗性昏迷状态
  高血糖病人意识障碍和血浆渗透压增高。包括:严重高血糖(如&400 mg/dl [&22.2 mmol/l])和血浆渗透压增高(如:&315 mOsm/kg [&315 mmol/kg])
  6、Ⅱ型糖尿病的药物联合治疗
  表29:Ⅱ型糖尿病的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研究较多的方案 不常用/研究较少的方案
  磺脲类+二甲双胍
  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胰岛素
  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类+胰岛素
  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
  噻唑烷二酮+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胰岛素
  7、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1)最大剂量的口服药物不能控制血糖水平
  (2)急性创伤、应激、感染或外科手术期间
  (3)出现体重下降,酮症和/或酮尿和/或严重的高血糖症状
  (4)妊娠及哺乳
  (5)肾脏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Ⅲ期以上
  (6)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反应者
  (7)严重消瘦、一般情况较差者
  (8)合用大剂量糖尿病皮质激素及其他升血糖药物者
  注射胰岛素对治疗Ⅰ型糖尿病人和间断控制Ⅱ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是必要的。胰岛素的剂量应个体化。
  (三)高脂血症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一、高脂血症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中国)
  表30:高脂血症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
  饮食疗法开始标准 药物疗法开始标准 治疗目标值
  动脉硬化(-)
  其他危险因素(-)
  TC &5.72mmol/L &6.24mmol/L &5.72mmol/L
  (220mg/dl) (240mg/dl) (220mg/dl)
  LDLC &3.64mmol/L &4.16mmol/L &3.64mmol/L
  (140mg/dl) (160mg/dl) (140mg/dl)
  TG     &1.70mmol/L
  150mg/dl=
  动脉硬化(-)
  其他危险因素(+)
  TC &5.20mmol/L &5.72mmol/L &5.20mmol/L
  (200mg/dl) (220mg/dl) (200mg/dl)
  LDLC &3.12mmol/L &3.64mmol/L &3.12mmol/L
  (120mg/dl) (140mg/dl) (120mg/dl)
  TG     &1.70mmol/L
  (150mg/dl)
  动脉硬化(+) TC &4.68mmol/L &5.20mmol/L &4.68mmol/L
  (180mg/dl) (200mg/dl) (180mg/dl)
  LDLC &2.60mmol/L &3.12mmol/L &2.60mmol/L
  (100mg/dl) (120mg/dl) (100mg/dl)
  TG     &1.70mmol/L
  (150mg/dl)
  二、治疗
  1、建议
  (1)一旦最初的脑血管疾病稳定,就应控制高脂血症(IV级证据,C级推荐)
  (2)可对所有既往心肌梗死和卒中后胆固醇&5.0 mmol/l 的病人用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
  (3)主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TIA或缺血性卒中的病人合并胆固醇升高,建议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因为有证据显示可以预防卒中和急性心梗(C级推荐)。
  2、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步骤
  (1)首先,做出正确诊断
  (2)识别并控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3)测定治疗前血脂指标
  (4)开始饮食控制
  (5)饮食控制无效者加用药物治疗
  (6)需要时换药或联合用药
  (7)监测治疗的疗效、副作用和临床表现
  3、降脂药物的选择
  (1)树脂(胆酸鳌合物):如消胆胺、降胆宁
  ① 剂量:消胆胺 16-24 g/日; 降胆宁 20-30 g/日 分 2剂
  ② 适应症:FH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CH (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
  ③ 副反应:便秘,胃肠道不适
  ④ 作用:阻止肠肝胆酸循环, 增加 LDL受体数量
  ⑤ 药物相互作用:减少酸性药物的吸收
  ⑥联合用药:丙丁酚, 烟酸,贝特类,他汀类
  (2)丙丁酚药物:丙丁酚(250mg)
  ① 剂量:1 g/日,分 2剂
  ② 适应症:FH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CH (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
  ③ 副反应:腹泻,软便,QT间期延长
  ④ 作用:增加非受体介导的 LDL 分解代谢,
  ⑤ 药物相互作用:&-阻滞剂,贝特类
  (3)联合用药:烟酸(他汀类)
  (3)烟酸(100,500mg)
  ① 剂量:1-6 g/日, 分 2-4剂
  ② 适应症:除 I 型外的所有高脂血症
  ③ 副反应:潮红,瘙痒,皮肤干燥,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不适,痛风,黑棘皮病,胃酸增加,空腹血糖升高, ALT/AST升高
  ④ 作用:抗脂肪分解,肝胆固醇合成减少,乳糜微粒/VLDL/LDL分解代谢增加
  ⑤药物相互作用:&-阻滞剂, NSAID, 磺脲类,他汀类
  ⑥联合用药: 树脂类,贝特类
  (4)贝特类,如:吉非罗齐(300, 500mg), 非诺贝特(100, 200mg), 环丙贝特(100mg), 苯扎贝特 (200, 400mg), 氯贝特(500mg)
  ① 剂量:吉非罗齐(1.2g/日,分两剂),非诺贝特100mg TID(或 200mg 微粒化 QD), 环丙贝特100mg/日,苯扎贝特200mg TID 或 400mg QD, 氯贝特2g/日
  ② 适应症:III 型,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IV 型),FCH (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
  ③ 副反应:胃肠道不适,性欲减退,肌痛,胆石,脱发,CK升高
  ④ 作用:脂蛋白脂酶, 粪固醇分泌,肝VLDL合成/分泌,激素敏感脂酶
  ⑤ 药物相互作用:华法令,口服避孕药,他汀类
  ⑥ 联合用药: 树脂,烟酸(他汀类)
  (5)他汀类(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药物:洛伐他汀20-80mg/日,普伐他汀20-40mg /日,辛伐他汀10-40mg/日,氟伐他汀20-80mg/日,阿托伐他汀 10-80mg/日
  ① 剂量:每日下午(qPM),每天临睡前(qHS), 或 BID
  ② 适应症:高胆固醇血症(FH, FCH)
  ③ 副反应:胃肠道,皮疹,肌痛,疲劳,头痛,CK升高,ALT升高,AST升高
  ④ 作用:胆固醇合成减少,LDL受体增加
  ⑤ 药物相互作用:环胞菌素,贝特类,烟酸,红霉素
  ⑥ 联合用药:树脂,丙丁酚(贝特类,烟酸)
  高胆固醇血症 使用他汀类药物;高甘油三酯血症 使用贝丁酸类药物。混合型高脂血症以TC和LDL升高为著的使用他汀类药物,以TG增高为著的使用贝丁酸类药物,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者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贝丁酸类药物,但需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肌纤维溶解症的副作用。
  (四)心房纤颤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一、诊断
  患者表现:病史、体检发现与房颤或偶然性心电图(ECG)发现相一致。患者的症状包括:
  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精神错乱、昏厥。体检发现包括:不规律心跳、潜在性心脏病、低氧血症、CHF、ECG证实房颤。
  二、治疗
  1、紧急心率控制性药物(A级推荐)
  (1)地高辛在休息时能减慢心率,但在运动期间,对心率的作用几乎无效,对转复到NSR并不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单纯使用地高辛一般不能充分控制心率。
  慎用地高辛包括:肾功能受损、WPW、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2)用&-受体阻滞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广泛性QRS、WPW/预激。
  (3)用钙通道阻滞剂:广泛性QRS、WPW/预激。
  由于负性传导性、变时性、变力性效应,&-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共同应用的机会较少。若室性心率仍很快(尽管采用了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应请心脏科或心内科会诊
  2、不同时间的房颤的处理:
  (1)首发房颤在0~24小时的患者,所选择的治疗如下:
  & 观察,并在24小时重新评估
  & 化学性心脏复律
  & DC心脏复律
  由于超过48小时的房颤在心脏复律之前、之后需抗凝治疗,因此,24小时内未能转复为窦性节律的患者需紧急DC心脏复律。在患者心脏复律之前、之后(无论房颤持续时间),应尤其考虑抗凝治疗的是:
  & 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疾病
  & 左房或左房赘生物同步性超声回波对比
  & 既往血栓性栓塞
  (2)对于持续时间&48小时的房颤,一般不需要抗凝治疗;但对于持续时间&48小时的房颤,则需要抗凝治疗。因此,首发房颤持续时间24~48小时的患者应接受紧急心脏复律。一般地,相比化学性心脏复律,人们更偏爱DC心脏复律,因为此复律的成功率更高。
  患者心脏复律之前、之后(无论房颤的持续时间如何),应进行抗凝治疗的是:
  & 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疾病
  & 左房或左房赘生物同步性超声回波对比
  & 既往血栓性栓塞
  (3)若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未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心脏复律,7%的患者会发生血栓性栓塞并发症。若房颤时间超过48小时或未知,在心脏复律之前,应采用华法令抗凝治疗(INR&2.0,连续3周)。
  总之,ECG对于诊断和评估房颤是必须的。瓣膜性心脏病伴发房颤,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可用华法令治疗;没有瓣膜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如果还存在动脉粥样化或其他危险因素,则卒中的危险性将进一步增加。最可取的治疗方法为应用低剂量华法令。
  三、其他心脏病
  潜在的心脏病通常引起栓塞性卒中,原因可以是心肌、瓣膜心律失常或间隔缺损(例如卵圆孔未闭,PFO)。如果INR可以控制,没有应用阿斯匹林的患者,可应用华法令进行控制。既往有心肌梗死或卒中当时的心肌梗死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应该维持心输出量,给予抗凝剂或抗血小板治疗,来改善这种危险。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产生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栓子,可应用抗生素治疗,而不用抗凝剂。
  (五)脑供血动脉狭窄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一、诊断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
  无创检查:超声波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有创检查:脑血管造影。
  (一) 脑供血动脉超声检查
  联合B型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检查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其中经颅多普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测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实时的显示动脉的纵向剖面,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价颈动脉的血流状况,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
  (二) CT血管造影(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如果需要的话,在窗宽850HU、窗位200HU的条件下进行电影显示。可以最大限度地区分血管壁、管腔和软组织或钙化斑块。CTA用于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对比研究较MRA具有优势。
  (三) 磁共振血管造影
  1、MRA: 无需对比剂,主要依靠血液的流动性即可进行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且观察范围明显比CTA大,可从主动脉弓至颅内脑血管。
  2、增强MRI扫描: 增强MRA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MRA,它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它的成像质量与血管造影已非常接近。
  (四) 脑血管造影
  1、脑血管造影是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检查、非首选检查方法。当B超、CTA、TCD和MRA等检查怀疑脑血管有狭窄(特别是颅内脑血管狭窄)时,为明确诊断,导管造影是必需的。此种检查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和Willis环的完整情况。
  2、适应症及禁忌症:
  (1) 适应症包括:无创检查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2)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碘过敏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二、诊断流程
  三、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临床分型(天坛分型)
  非症状性狭窄
  症状性狭窄(ICA、CA狭窄&70%,MCA、BA狭窄&50%)
  Ⅰ型狭窄: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缺血,出现相关区域缺血的临床表现。
  Ⅱ型狭窄:狭窄引起的侧支血管供血区域缺血(盗血),狭窄血管供血区得到代偿,出现盗血综合症。
  Ⅲ型狭窄:混合型
  各型又细分A、B、C三个亚型,即:
  A型:相应区域无梗死,或有腔隙性梗死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乙酰唑胺(Diamox)激发试验异常,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获益。
  B型:相应区域小面积梗死或合并远端血管串联性狭窄,或远端主干闭塞,但该支动脉尚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部分获益。
  C型:相应区域大面积梗死,有大卒中后遗症,或远端主干慢性闭塞,而且该支动脉未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不能获益。
  四、狭窄程度计算
  ICA狭窄率的常用测量方法有3中,即NASCET法,ECST法和CC法。
  NASCET法应用最广泛,除ICA外,尚可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和颅内ICA-MCA系统,其公式是:
  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
  ECST法的公式是:
  狭窄率=(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100%。
  CC法的公式是:狭窄率=(颈总动脉直径-狭窄段直径)/颈总动脉直径&100%。
  五、治疗策略
  (一)脑供血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干预:
  1、全面评估TIA的病因后,高血压的治疗应以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为目标。对于患糖尿病的病人,建议血压&130/85mmHg。
  2、应戒烟。咨询专家(Counseling)、烟碱(nicotine)替代治疗、丁氨苯丙酮及正规的戒烟计划等戒烟措施是有助的。
  3、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及心脏瓣膜病应给予适当治疗。
  4、应禁止过量的酒精摄入,建议采用正规的戒酒计划。轻到中度的酒精摄入(1-2杯)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5、建议治疗高血脂。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量;较少饱和脂肪酸,增加多烯脂肪酸;适当增加食物中的混合碳水化合物;降低总热量,维持理想的体重并进行规律的体育活动。假如血脂维持较高水平(如LDL&130mg/dl),建议应用降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治疗的目标应使LDL&100mg/dl。
  6、建议禁食状态下的血糖水平低于126mg/dl。糖尿病患者应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等措施降低血糖。
  7、建议进行体育锻炼(每次30-60分,每周&3-4次)。
  (二)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
  建议:
  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病人发生TIA或脑梗死,可根据相关章节处理。
  (三)手术治疗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有近期脑缺血发作且狭窄程度为70-90%患者,如具备良好的外科手术条件,2年内至少发生TIA或缺血性卒中1次以上,不管其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如何,应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A级推荐)。有近期脑缺血发作且狭窄度为50-60%的患者,应考虑影响卒中可能性及外科风险性等临床因素。有近期脑缺血发作的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获益较小(A级推荐),对这些病人建议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
  2、血管内治疗
  (1)颅外段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① 适应症:
  直径狭窄率&70%的症状性狭窄,狭窄率的测量通常采用NASCET方法,即:〔1-(远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100%。
  ② 禁忌症:
  与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相同。
  ③ 颅外段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
  A 术前3天起,口服抵克力得250mg 或氯吡格雷75mg 2/ 日,术后3天改服1/日。
  B 术前3天起,口服肠溶阿斯匹林300mg/日,病人若无不适,术后可长期服用。
  C 术前2小时起,静脉泵注尼莫地平0.5-2mg,控制血压在110-120/70-80mmHg。
  D 术中采用镇痛、镇静麻醉监护。
  E 术中采用TCD和EEG监测。
  F 术中采用ACT监测,指导肝素使用。
  G 术后即刻做神经功能评价。
  H 拔鞘后,病人平卧24小时,注意局部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尿量、足背动脉、意识状态、神经功能。
  I 无出血并发症者,速避凝0.4-0.6ml皮下注射q12h&3天。
  J 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菌素3天。
  (2)颅内段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① 适应症:
  A 症状性、反复发作性、药物难以控制的低血流量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
  B 脑供血动脉狭窄部位与病人的TIAs症状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C 狭窄类型为Mori A型病变,B型病变当慎重考虑。
  D 预计内支架能到达靶血管部位。
  ② 不宜使用内支架成形术的情况:
  A 非&罪犯&病变,或病变开通后病人不能获益。
  B Mori C型 病变。
  C 径路血管明显扭曲,阻碍内支架通过。
  D 其它禁忌症参照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禁忌症。
  ③ 颅内段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
  A 术前3天起,口服抵克力得250mg 或氯吡格雷75mg 2/ 日,术后3天改服1/日。
  B 术前3天起,口服肠溶阿斯匹林300mg/日,病人若无不适,术后可长期服用。
  C 术前2小时起,静脉泵注尼莫地平0.5-2mg,控制血压在110-120/70-80mmHg。
  D 术中采用镇痛镇静麻醉监护。对基底动脉施行成形术时,应当进行气管插管、全麻。
  E 术中采用TCD和EEG监测。
  F 术中采用ACT监测,指导肝素使用。
  G 术后即刻做神经功能评价。
  H 术后行即刻CT平扫,除外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I 拔鞘后,病人平卧24小时,注意局部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尿量、足背动脉、意识状态、神经功能。
  J 无出血并发症者,速避凝0.4-0.6ml皮下注射q12h&3天。
  K 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菌素3天。
  (3)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① 适应症:
  A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或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椎动脉直径狭窄率&70%,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
  B 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C 症状性双侧椎动脉狭窄。
  D 症状性非优势侧椎动脉狭窄,该侧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延续,病人症状与同侧PICA区供血不足有关。
  E 无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但成形术有助于改善侧支血供(比如病人同时合并有颈动脉闭塞)。
  ② 禁忌症:
  A 合并颅内肿瘤或AVM。
  B 卒中或痴呆所致的严重残疾。
  C 6周内发生过卒中。
  D 无合适的血管入路。
  E 病人或病人家属不同意。
  (4)锁骨下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① 适应症:
  直径狭窄率&70%的症状性狭窄或闭塞,引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或患侧上肢缺血。
  ② 禁忌症:
  慢性闭塞,闭塞端呈平头状;严重成角病变;无合适的血管入路;病人或病人家属不同意。
  (5)决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还是血管成形术
  表31:决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还是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成形术 部位
  否 是 颈内动脉远端
  是 是 颈内动脉
  是 否 分叉
  是 是 颈总动脉
  否 是 近端颈总动脉
  3、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术
  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术建立旁路建议不用于TIA的病人(A级推荐)。对药物无反应且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前循环缺血的亚组患者可能适用于血管搭桥术。具有Moyamoya 病的患者可能从颅内-颅外搭桥术中受益(C级推荐)。
  (六)血液流变学异常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1、全血粘度分为高切粘度和低切粘度,全血粘度增高分为高切粘度增高和低切粘度增高。
  2、高切粘度增高提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也就是红细胞刚性增加。治疗时使用改善红细胞变形的药物,如己酮可可碱。
  3、低切粘度增高提示红细胞压积增高和红细胞聚集率增高,可以使用川芎嗪、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4、高切粘度和低切粘度同时增高者,同时使用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聚集的药物。
  5、血小板聚集率超过50%(正常20%~50%),给与抗血小板药物至少一周。
  6、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卒中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大。纤维蛋白原的分子结构是不对称的,对血浆粘滞度的影响最大,对全血粘度有直接影响,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使局部脑血流量减低,同时纤维蛋白原透过血管内皮细胞沉积于动脉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降纤治疗可使血液粘滞度下降,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已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研究。纤维蛋白原正常含量为2~4g/L,超过4g/L提示纤维蛋白原增高。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有效药物是蛇毒类药物,包括东菱克栓酶和各种国产蛇毒类药物。但是大量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报道不多,仍处于研究阶段。降纤至何种程度,如何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问题,尚待解决。目前不宜滥用。
  (七)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1、 诊断
  一般认为空腹半胱氨酸血浆水平在5-15&mol/L之间正常,而16&mol/L以上提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治疗建议
  叶酸与维生素B6和B12联合应用显示能明显降低增高的血浆半胱氨酸水平。
  (八)吸烟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1、建议:戒烟(IV级证据,C级推荐),给与病人及家属健康忠告,尼古丁替代。
  2、 尼古丁的主要作用是兴奋交感神经,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血压升高,直接作用于动脉壁,使之发生脂肪变性,并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使血小板大量聚集而导致动脉血栓栓塞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九)酗酒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建议:给与病人及家属健康忠告,不要饮酒过量,确定一个适当的量(例如1瓶啤酒或2小杯白酒)并请病人认真遵守。
  饮用含酒精饮料的人(超过一天2杯),卒中危险性增加。酗酒,卒中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健康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受酗酒影响,导致卒中危险性增加。严重酒精摄入是卒中强大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协同,共同引起脑出血和脑梗死。
  (十)肥胖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一、肥胖的诊断标准
  肥胖能够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胆囊疾病、骨关节炎、睡眠性呼吸暂停和呼吸障碍、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
  二、治疗
  肥胖的治疗分两步走:评估和治疗处置。评估是为了明确肥胖的程度和总体危险状态。治疗处置包括减少超出的体重、采用其他的措施控制伴随的危险因素。
  (一)评估
  评估患者的危险状态和确定病人需减肥治疗,要考虑到患者的BMI、腰围、总体危险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患者减肥的积极性。
  1、肥胖分级
  BMI是单位身高的体重,与身体脂肪的含量明显相关。BMI计算方法:体重(kg)&身高2 (m)。
  表32:肥胖分级-体重指数(kg/m2)
  分类 亚太地区 相关疾病危险性
  体重过低 &18.5 低
  正常 18.5-22.9 平均水平
  超重 &23
  肥胖前期 23-24.9 增加
  Ⅰ度肥胖 25-29.9 中度增加
  Ⅱ度肥胖 &30 严重增加
  Ⅲ度肥胖   极度增加
  表33:不同水平BMI和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选择 IOTF 2000
  饮食 运动 药物
  BMI 23-25kg/m2
  无其他危险因素 & &
  腰围增加 & &
  DM/CH D/HT/HL & & &
  BMI 25-30kg/m2
  无其他危险因素 & & &可考虑
  腰围增加 & & &可考虑
  DM/CHD/HT/HL & & &
  2、减肥的目标
  初始目标:减轻基础体重约10%。若能达到此目标,才考虑进一步的减重。
  减重10%的合理时间窗是治疗6个月。对于无法达到显著性减重的患者,防止体重增加也是一项重要的目标。
  (二)措施
  1、饮食治疗
  饮食应患者个体化,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女性患者的饮食在1,000~1,200 kcal/天,男性患者为1,200~1,500 kcal/天。除了减少饱和性脂肪以外,所摄入的饮食总脂肪应不超过总热量的30%。单纯减少脂肪百分比本身不会使体重减轻,除非总热量也减少。当减少脂肪的摄入时,首先应减少饱和性脂肪,以加强LDL-胆固醇水平的降低。
  2、体育活动
  加强体育锻炼是减肥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性体育锻炼对于预防体重反弹最有帮助。另外,除了减肥本身,体育锻炼还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对于大多数肥胖病人,锻炼应缓慢开始、强度逐渐增大,循序渐进。开始时应慢步走、慢频游泳。开始时,患者散步30分钟,每周3次;逐步增加强度到45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天。减少久坐的时间是另一种加强活动的措施。
  3、药物治疗
  适当的药物性治疗能够增强体育运动、饮食控制的减肥效果。适合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和疾病是BMI在27~29.9,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CHD、Ⅱ型糖尿病、睡眠性呼吸暂停。
  4、减肥的外科治疗
  对部分严重肥胖(BMIs疾病状态)的患者可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减肥。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是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严重肥胖并发症的患者可选择胃肠道手术
  (十一)久坐的生活方式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身体的脂肪百分比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规律锻炼帮助保持这种增加到最小程度。锻炼和动脉粥样硬化成反向关系,如,增加锻炼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如果没有规律锻炼而想开始一项运动计划,或者有服药问题或严重疾病的家族史,在开始运动计划之前应当选择一项最适合的运动计划。为了达到和保持合适体型,专家建议至少一周3~4次,每次20~30分钟的有氧锻炼(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对高危患者(如心脏病)定期检查,根据神经系损伤情况制订合理的功能锻炼。
  第二十七章 脑血管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公众的健康教育必须包括所有年龄段。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预防和治疗卒中。教育必须包括所有卒中恢复链的所有成分。尽管医学教育经常十分困难,需要持续强化,但能减少卒中负担。负责卒中治疗的医生和护士都有责任参与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一、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并对教育后果作出评价的一门科学。健康教育以传播、教育和干预为手段;以改变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健康教育强调知识-信念-行为的统一,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方法学,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责。开展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多部门参与。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卫生宣传仅仅传播卫生知识,多为单向,受众广泛,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卫生知识传播为基础,多为双向,注重行为教育和干预,强调设计和评价;不能把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等同看待,或以卫生宣传代替健康教育。
  患者宣教是成功地治疗房颤所必须的。应鼓励、促进患者在自我处置疾病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最佳性实施自我处置,并通过患者和多学科小组之间的宣教联系加以维持。宣教应始于诊断的时候,并继续下去。在每次就诊时都应有所记录。
  基础性宣教应包括如下方面:
  1、介绍什么是卒中,其病因如何
  2、症状
  3、卒中的危害
  4、有关治疗方案
  5、药物宣教
  (1)服药的原因
  (2)如何服药
  (3)副作用
  (4)药物间相互作用
  (5)何时就诊
  6、可以采用的方式:幻灯片(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康复知识)、录像带(康复)、磁带、科普书及宣传手册、壁报,参加脑卒中病人的组织,如《挑战中风》俱乐部等。
  一级预防
  建议:医生对每个年龄超过35岁的未患脑血管病的人都应当进行下列内容的宣教:
  1、了解您的血压。至少每年测量一次。如果升高,和医生一起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高血压)可导致卒中。您可以在医院、社区、药店检查血压,也可以在家里用自动血压计测量。如果高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35或低压(舒张压)持续大于85,请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证实了您有高血压,他可能会建议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和用药。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旦您和医生找到了适合您的药物,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会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2、知道自己是否有房颤。房颤是指不规律的心脏跳动,它改变了心脏正常的功能,使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容易在心房中聚集。不规律的心脏跳动使这些成分脱落,随着血液流向全身,引起卒中。医生可以通过数脉搏诊断房颤。在医院里,可以通过心电图证实或排除房颤。如果您有房颤,为了降低卒中危险,医生一般会让您口服一些华法令或阿斯匹林等药物。
  3、如果您吸烟,戒掉它。吸烟使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一倍。如果您今天开始戒烟,您得卒中的危险立刻开始下降。
  4、如果您饮酒,保持适度。目前的研究表明,每天喝2杯酒可以减少50%的卒中。但超过2杯则增加3倍卒中危险性,且导致肝病、交通事故甚至更多。如果您饮酒,又感到戒酒非常困难,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喝得太多,确定一个适当的量(例如1瓶啤酒或2小杯白酒)并认真遵守。2)在家里喝比在外面喝更容易控制数量。3)每周确定2~3天不喝酒的日子。4)选取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菜下酒。5)不要连续的喝,喝点水或茶,以减少酒精的摄入量。如果您不喝酒,不要尝试!记住酒精也是药,它能和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吸收。最好请教医生或药剂师您服用的药物是否与酒精有相互作用。
  5、知道自己是否胆固醇高。知道您胆固醇的指标。如果胆固醇高,会使您增加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升高的胆固醇会降低卒中的危险性。胆固醇高可以通过节制饮食和锻炼控制。有一些人还需要药物治疗。
  6、如果您有糖尿病,认真听从医师建议,控制您的血糖。如果您仔细注意您的饮食,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和您的医生一起,制定一个适合您需要和生活方式的营养计划。医生可能改变您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开一些药物,帮助您控制血糖。血糖升高会增加卒中的危险,控制血糖会降低卒中的危险。
  7、在日常活动中规律参加您所喜欢的体育活动。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分钟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健康水平,也可以减少卒中。和一个朋友一起锻炼可以使您更容易坚持。如果您不喜欢走路,选择另一项适合您生活方式的运动: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乒乓球或任何一种有氧运动。让您每天都有一段时间活动。
  8、享受低盐低脂饮食。通过减少饮食中盐和脂肪的摄入,您可以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充分的水果、蔬菜、谷类,适量蛋白质。加入纤维素如全麦面包和谷类产品、生的、没有剥皮的水果和蔬菜、干豆等可以减少6~19%的胆固醇。
  9、向您的医生请教您是否有循环障碍,而这会增加卒中危险。卒中可以由心脏(泵)的问题、动脉和静脉(管道)或血液流经它们时引起。这些共同组成了循环系统。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发现供应您的大脑的血液循环系统问题。脂肪沉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可阻塞动脉,使血液不能从心脏运输到脑。这些动脉位于颈部两侧,称为颈动脉和椎动脉。这种阻塞如果未作处理,就会导致卒中。您可以请医生检查有无这些问题,医生可以听动脉杂音,就像听心脏一样,或者作超声或磁共振影象检查。如果您有血液问题如镰状细胞病、严重的贫血或其他疾病,同您的医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做处理,就会导致卒中。循环障碍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果医生给您开药如:阿斯匹林、华法令、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潘生丁或其他治疗循环障碍的药物,请按医瞩服药。有时,也需要外科手术来解决循环障碍,如动脉狭窄。
  10、如果您有任何卒中症状,请立即就诊。
  二级预防
  卒中发生后,明确并治疗其重要原因及卒中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二次预防的目的是预防或减少另外一次卒中的危险,这对所有的TIAs、可逆性卒中是最重要的。最初为TIA或小卒中的病人有二次卒中的危险,其很可能在初次卒中后两周内发生,特别是初次卒中是来源于心脏或颈动脉狭窄的栓子所致。二次卒中可导致严重残疾。因此,寻找并治疗TIA或卒中的原因,预防第二次更严重的卒中是当务之急,这在青年卒中人群(&50岁=尤为重要。
  一、病人和家属住院应掌握的卒中治疗内容
  (1)院前治疗是及时提供卒中治疗的基础。应促进病人和家属认识出现卒中症状后立即治疗的重要性。
  (2)TIA的病人由于没有意识到TIA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而使病人处于非常危险之中。10%的TIA病人在1个月内发生卒中。因此,应该教育病人认识到TIA的重要性。服用适宜药物防治卒中复发。
  (3)卒中最重要的6个表现。(见第二章)如果以上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病人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到最近的急诊室。
  (4)教育病人发生卒中时能及时溶栓是非常重要的。
  (5)强调卒中是医疗急症,尽可能地早期到达医院。
  (6)病人能够预防的卒中危险因素。(见第六章)
  (7)有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的病人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能够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
  二、家属应掌握的护理知识
  (1)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瘫痪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反应,严重者有自杀倾向。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治疗及康复。因此,病人家属要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时开导,交流谈心,使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亲情的呵护是心理康复的必要条件。
  (2)饮食护理
  ①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或接近标准体重范围
  ②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③ 限制每日盐的摄入量
  ④ 忌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
  ⑤ 戒烟、限酒
  (3)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等;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等
  (4)尿管、胃管的护理
  尿管:
  ① 嘱家属尿管定期更换,必要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
  ② 教会家属定时放尿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③ 注意观察尿色,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胃管:
  ① 胃管定期更换,必要时与社区联系;
  ② 教会家属喂食,注意饮食卫生;
  ③ 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皮肤护理
  ① 定时翻身,动作要轻,避免损伤皮肤
  ② 保持床单位干净、平整,无异物及碎屑
  ③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避免各种刺激
  ④ 对压疮早期应及时处理,避免其发展
  (6) 注意增加营养,提高患者抵抗力
  (7)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脑血管病容易复发,发病次数越多,病情越重,后遗症越重。因此,预防脑血管病复发尤为重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患者伴发这些疾病时,应该积极治疗。
  ① 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最好自备血压计。
  ② 坚持服用降糖药,定期复查血糖及尿糖。坚持服用调节血脂药物。
  ③ 脑梗死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肠溶阿斯匹林等。
  ③ 出院后两周门诊复查或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三、病人和家属应掌握的康复知识
  卒中康复的目的是帮助卒中病人达到最好的恢复。帮助卒中病人和他们的家庭获得最大可能的康复。只有卒中病人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① 自然恢复在大多数病人中都会出现。卒中后不久,一些失去的功能就会开始恢复。在最初的几个星期恢复最快,但有时也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自然恢复过程中,许多病人会出现异常的姿势。
  ② 康复是治疗的另一部分。它能够帮助病人保持和重新获得失去的一些功能,以便更独立地生活。早期康复对病人的恢复非常重要,通常在病人还在急性期治疗时就开始。对许多病人来说,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 了解病人是否适宜康复
  ④ 了解康复的基本方法并且在病人出院后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⑤ 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康复师进行康复的必要性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饮食宜忌:
今日坐诊大夫
张抒扬主任医师
擅长:对冠心病及各种复杂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
急性房颤&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房颤&如何治疗?
急性房颤&吃什么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凡腹部受伤肠子脱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