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协商形式成语形式汇总,再也不怕孩子问住了,长见识了

原标题:假期,千万不要带孩子去旅行

文 | 华明玥 编辑 | 金雀儿

放暑假没多久,妈妈圈里就在商讨几时要带孩子去旅行了。自从孩子能跑能走,每年爸妈都在暑假休年假,花掉上半年的所有积蓄,被迫与更富裕的亲戚们眉来眼去、商讨组团旅行的细节。

布谷听听在与很多家长深聊之后了解到,在带着孩子增长见识的理由背后,家长们的“隐性原因”其实是这样的:

  • 不出去旅行,孩子拿什么素材去写作文?
  • 怎么去给孩子的小伙伴们准备像样的伴手礼?
  • 怎么表达一个中产阶层有钱、有闲、有品位的优越感?
  • 怎么表达家长对孩子的“长见识”毫不吝啬的付出?
  • 作为家长,又如何在朋友圈里表达对孩子的期望与爱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绑架,成为父母验看自己的社会地位,孩子验看自己在家中核心地位的一种古怪计量器。

旅行要付出的金钱与精力,已经成为择校与培训班之外的“第三座大山”,压得普通家庭喘不过气来。

“长见识”的名义下,很多家长的虚荣心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不管有没有必要,有没有精力与金钱上的余裕,我们都被卷入这股“要出门旅行,走得越远越好”的飓风中。

事实上,在飓风中我们依旧需要冷静,依旧需要反躬自问:我究竟有没有必要带孩子去旅行?

一、什么样的旅行不要去?

1 为了在朋友圈里的炫耀去旅行,不如不去笔者有个朋友老王,在巴黎做中文导游已经有12年,对带孩子去欧洲旅行的家长都关心什么,他可是门儿清:他们最关心有没有免费WIFI用。吃中餐还是西餐不要紧,关键得有WIFI;

去博物馆还是歌剧院不用纠结,关键得有WIFI;

自由活动的时间安排在凡尔赛宫的花园,还是一个普通的街心公园喷泉旁,都没关系,关键得有WIFI……

反正,据老王的观察,这些带着小孩的年轻父母,是不远万里换了一个地方玩手机来了,是为欧洲低迷的通讯业务供应流量来了,开个玩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主义精神?

老王戏谑地想:如果一个中文导游不懂得为团友提供拍照时的磨皮、美白服务,他还能算一个合格的导游吗?

老王观察得很到位,没错,这些家长带着孩子来旅行,可不是为了长见识来的,可不是为了深入体验来的,就是为了朋友圈里的攀比炫耀。

“我在澳洲登上了热气球”“我在埃菲尔铁塔顶上吹风”“我在普罗旺斯的花海里做公主”“我在古堡里开了一瓶陈年红酒”……孩子喜欢不喜欢这种旅行方式不重要,关键是他得配合这种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演出,得当一个合格的道具。

  • 不然,你一路上怎么会不停地听身边的家长这样数落孩子:“花了5万块带你出来,你都不肯在镜头前笑一笑?”
  • “花3000块请你吃法式大餐,你就不能在镜头前陶醉一点?”
  • “要想在镜头前美酷,就得戴墨镜,你居然像个乡下小孩一样顶着自己的外套遮太阳,太让我丢脸了!”
  • “你看你的同桌在美国玩得那么嗨,你又要给他比下去了!”

这一场充满优越感的演出,剧本台词与动作走位都已提前安设好,却被孩子的不配合搅黄了。然而,孩子可不是家长的牵线木偶,不是你攀比心的承载对象。

美国儿童教育家罗妮丽博士曾经说过:“这一代小孩成年后的空虚感,与父母在他们儿时的炫耀欲密切相关。因为,只有这种‘空心化’的炫耀,才能让孩子认识到,世间除了赚钱花钱,全无意义。”所以我要说:为了在朋友圈里的炫耀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2 为了逼孩子写观后感去旅行,不如不去我一位朋友,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暑期最大的烦恼之一,就是被家长私信,要她视频管教学生——外出旅行要做笔记,写观后感,这才对得起家长大手笔的支出。

这位老师非常不赞同这样“有心机”的旅行计划。就她在小学教书育人20年的观感,当孩子的自主意识得到完美发育后,凡是家长口口声声“我是为你好”的做派,都会受到孩子的消极抵抗或激烈反弹。孩子一路上都情绪不佳,甚至会这样赌咒发誓:“明年说什么也不跟你们出来了,我宁可去乡下奶奶家!”

家长简直被噎得透不过气来:我让你积累作文素材错了吗?我让你增长见识错了吗?我让你积极思考、避免走马观花错了吗?你这孩子怎么这般不识好歹?

家长却忘记了,旅行给人的滋养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名胜之美或人文之美,都是一种综合性的疗愈,它让孩子开阔心胸,获得视野的开拓、思维的扩展,通过对旅行中人和事的观察,理解文明与素养是什么样子的,理解情怀与热爱是怎么回事。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天天押着孩子写观后感的家长,把旅行理解为一粒神奇的西药,吃下去6小时内就可以立竿见影,治“不会观察、不会写作”的顽症,而旅行本身事实上却是一副中药,它不负责治急症,只负责调理孩子整体的身心状态,它见效肯定是慢的,却也是疗效全面的。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说过:看到这世间的人情百态,你才会意识到今生自己要避免走什么样的路;你才会考虑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积极有效的。而这,需要多次旅行的积淀。

幻想一次旅行就能让孩子成为下笔如有神的神童写手,抱着这样急切的心态去旅行,少不了上演亲子战争。

所以我要说:为了逼孩子写观后感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3 为了把地图插满红旗去旅行,不如不去有一类家长每年暑假旅行都要做新攻略,带着孩子去新地方,我们姑且称之为“誓把地图插满红旗”式的旅行。

这类家长对孩子提议“再去一次东京迪士尼好不好?”“上次在贵州的山涧里洗脚、吃烤玉米是很好的体验,我真想回到那里再去看一次彩虹”往往持嗤之以鼻的态度,驳斥的理由往往是:“再去一次迪士尼,亏你想得出来,你一定是陷在公主梦里不能自拔!”“再去一次贵州,难道地球上还有这般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吗?”

那种为了“到此一游”而谋划的旅行,多半没有在孩子的心湖上留下一点涟漪。它不过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不过是“睡了全世界的酒店,吃了全世界的麦当劳”,留下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刻板印象。而唯有孩子去了还想去的地方,才像一个奇妙的“兔子洞”,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真正的旅行见识,不在一模一样的酒店和打卡圣地,而在每个月的第三个周末才开张的市集上,在当地人售卖古董银勺和相框的跳蚤市场上,在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吃一条街上,在每个人都带着乐器小露一手的露天音乐会上。有趣的人和事,有趣的邂逅与奇遇,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真的值得我们回到原点,再次领略与回味。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倡导者张丛林老师说过:带孩子旅行就像是在沙漠里种树,与其盲目地拓展种树的疆域,不如反复回到原地,补种那些倒下的树。孩子抵御干渴与沙尘的“内心防风林”,就是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所以我要说:为了把地图插满红旗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二、什么样的旅行才值得一去?

作为家长,你可能会问:在时间与预算都有天花板的今天,旅行要成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它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换言之,什么样的旅行才值得一去?

1 抵达梦想的旅行,值得一去每次做旅行攻略时,你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吗?

也许你会问,孩子这么小,有必要征求他的意见吗?话可不是这么说。家长要孩子去的地方,以及孩子自己想去的地方,可完全是两回事。

孩子学习了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就想去老北京的胡同里喝豆汁,在皇城根下放一次带哨子的风筝,坐一回人力三轮车;

看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就想亲眼去看一看鲁迅先生课桌上刻着的“早”字,探究下用脚怎么驾驶乌篷船,茴香豆是什么滋味,竟会让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念念不忘。

看了著名作家、动物大王沈石溪的小说《最后一头战象》,就想到遥远的西双版纳去,体验骑象穿越雨林,体验爬上树顶木屋,夜观野生动物们晚上来溪水间洗澡、痛饮的奇景。

著名作家张爱玲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过这样的金句:“现代人,生活中的体验经常是第二轮的,因为之前他们在书本上已经体验过了。”这句话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而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现场体验。而旅行,就是绝佳的体验过程,它如此鲜活、迷人、不可替代,正是孩子打开混沌的认知的绝好契机。

2 放手让孩子锻炼的旅行,值得一去每次出门,都在当地找一名五星级服务的导游,住在设施齐全的酒店里,万事都不用自己操心,这种“享乐派”的旅行,除了发朋友圈好看,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

台湾著名的电影编剧詹志宏先生也是一名卓有成绩的旅行家,他小时家境清寒,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外出行走的机会,他的名言是:“人之所以有成就,就是从小有打破舒适区的体验。当你发现,在舒适区之外,也有一片新天地,请问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还有什么困境打得倒他?”因此有机会的话,家长不妨为孩子的旅行设计一些锻炼的机会:

  • 在语言不通的地方如何利用翻译软件问路、与当地人交流?
  • 在酒店昂贵的地区,如何订到价廉物美的民宿,并自行利用民宿的厨房设施,自己做饭并与民宿的其他住客分享?
  • 在公共交通费用昂贵的地方,如何利用当日票、三日票等优惠措施,如何与其他游客拼车以节省交通费用……

以上这些别致的体验,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打破“舒适区”的体验,它可能增加了一点苦尽甘来的跌宕,却也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要知道,《阿甘正传》里,被人津津乐道了25年的金句就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只能吃甜的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是相当有限的。

3 让孩子有交往空间的旅行,值得一去我有朋友已积累起带着一儿一女长途旅行的体验:如果能乘火车去,就不要坐飞机去;如果能住青旅,就不会住一门一户的酒店;如果能退掉食之无味的团餐,她一定会带孩子去当地的大排档,去吃富有当地特色的饮食。

她的理由是:火车包厢、小吃排档,青年旅舍像学生宿舍一样老幼混居的居住格局,都可以为孩子有意识地制造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孩子可以突破总是与家人交流的惯性,在旅途中交往到很多有意思的人物。

她也的确达到了目的,她的孩子,在旅途中与插画师交流画画的体会,在摄影师那里学会对焦的窍门、用光的诀窍,在大排档老板娘那里学到炒螺蛳入味的窍门,在长途列车的包厢里与别的小伙伴玩成语接龙、猜谜游戏……

孩子们的旅行,自此不再是在景区门前合影留念的无聊行程。孩子有机会邂逅了奇人,听说了故事,也令孩子们锻炼出了判断对方能否交往的眼光与直觉,锻炼了他们在路途中既敞开心扉,又趋利避害、提高警惕的能力。这种能力,未来将是他们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求发展的基础。

4 丰富孩子体验的旅行,值得一去10天之内,走了7个国家,12个城市,这种看似观感爆棚、拍照拍到手机内存都不够的旅行,其实是最浮光掠影的旅行。不信?你回家后问一问孩子,都对旅途中哪些人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恐怕一个都说不上来。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应该减少舟车劳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沉浸式体验”的机会。

举个例子,去沙漠旅行,如果只是花半天时间体验下滑沙或骑骆驼,就迅速回酒店刷手机去了,孩子将根本没有对“沙漠”这一地球上的奇观有什么深入的认识。

家长不妨让孩子有时间在沙漠中步行,体会脚背和脚趾在细沙中缓缓下陷的奇妙感,体会下沙丘的表面滚烫、内里阴凉的诡谲之美,体会下沙漠落日的壮美与苍凉感,家长也可带着孩子住一晚帐篷,体会下沙漠入夜后满天星斗如美钻、而沙漠小动物都打破“避暑模式”出来活动的奇观。

为了启发孩子打开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去全身心地感受沙漠、溶洞、戈壁、草原、雨林、珊瑚礁等地质奇观,从而对活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幸福有更独特的感知。

我们不仅要跟孩子一同沉下心去体验,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写写画画,交上一份“体验报告”。对了,这就是日本家长所说的“旅行,你要记手账啊”,家长在孩子面前示范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生活要诀,还怕孩子不肯写旅行日记,不肯记下自己的体会吗?好习惯,从来不是家长居高临下地命令出来的,而是家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出来的。

你希望孩子放下手机,身临其境地来感受,你怎能一天到晚捧着手机聊天?

你希望孩子带着好奇探究的心,去研究旅行目的地的人文地理,你怎能只在万里之外刷淘宝、打游戏?

你若希望孩子有一次美好的旅行,你怎能人在旅途还带着一天看5集网剧的任务?

抱着重建亲密关系的诚意,带孩子去旅行吧。

记得《三联生活周刊》今年做过一次“我们真的拥有亲密关系吗?”的专辑。在这个专辑里,犀利的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人们要建立一段充分信任、无所不谈、开诚布公的亲密关系,难度是30年前的好几倍。非常突出的一个表现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也不再拥有亲密关系。孩子有心事宁可对同龄人说,对来学校实习的小老师说,也不跟父母说;而父母在经历困惑或挫败时,更不会想到跟自己的宝贝诉说。

尽管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却从小就与家长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这,对孩子去面对未来那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时,充满惶惑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非常扎实贴心的亲密关系,才会给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让他有能量去应对未知的挑战。

而只有在最放松的时刻,亲密关系才会得到培育和养成,孩子才能更深地感悟到家长无条件的支持和爱。

因此若是有人问起,什么样的旅行对孩子是最好的,布谷听听建议,家长不妨抱着重建亲密关系的诚意,来决定旅途中的取舍。比如,对孩子来说,再也没有与家长抵足而眠更亲密的时刻了,那就让旅店加床,或者干脆与孩子打地铺吧;

比如,对孩子来说,再也没有比和家长分享一份小吃更亲热的时候了,那就不妨率性而为,带他去小吃街;

比如,对孩子来说,再也没有比与家长一同爬山徒步、攀岩游泳,更能展示“我们是战友”的亲近感,那就不妨在旅途中创造一些需要相濡以沫、互施援手的项目,来激发出双方的情感火花……

如此,我们才有资格说:归来时,我们的亲子关系将与从前不同。这才是带孩子旅行,最深远的意义之所在吧。

双鱼座,学的是化学,搞的是文学,出版散文随笔集7部。家庭教育业余重量级选手,长期为各家知名家教期刊撰稿,发表家教类文章上百万字。独生女为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期间独立译著6本,现已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作者新书《欢迎来到小学六年级》即将面世。

布谷听听,国内轻教育领先者。

由北大和中科院教授打造,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集STEAM、泛学科、通识及启蒙教育为一体的优质在线教育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布谷听听”领取福利:

VIP语文私教课:精选天下名师,辅导一个孩子

少年读书会:教育部“新课标”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全清单700本

迪士尼故事:原价1999元,正版经典童话3000个

唯一一套地图+成语+历史相结合的图书

追溯每一个成语背后的历史足迹和源头

地理、历史、名人、寓言、神话、典籍全涵盖

寥寥数字,意义无穷,这是成语的魔力。学好成语,不仅对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更是打开传统文化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关注教改的家长可能都知道,从2017年开始,国家高考大纲做了新调整,语文的分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高考学霸都忍不住感叹:用数理化拉开差距变得越来越难,语文拉分最明显,得语文者得天下!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当一个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才能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优妈之前就给大家推荐过一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深受家长孩子们欢迎,1万5千套存货一扫而空!更有语文老师给班里孩子们人手一套。都反馈说,将地理路线与古诗词相结合的方式,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理解、记忆也变得特别容易。

而现在出版社又出了姐妹篇——《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将每一个成语起源地用历史地图与中国当代地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地理定位。让家长带小朋友旅行时,可以玩一玩寻找成语发生地的游戏,寓教于乐,实现带孩子出去走走的真正意义。

试想,当下次带孩子游秦岭的时候,或许他会给你讲讲“终南捷径”的典故;到了南京,见到漂亮的“雨花石”,他就马上想到“天花乱坠”这个成语的由来;读到“夜郎自大”,就能在地图上指出夜郎国位于现在的贵州,还能轻松知道它的反义词是“虚怀若谷”……

用有趣的故事代替死记硬背,让娃们真正理解成语背后的意义。历史、名人、寓言、神话、典籍,读一套成语就能了解很多,拓宽了孩子的多学科知识面,也让知识更有体系了!

而且,书中选取的成语都是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孩子们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课内外这样紧密地关联性,才能让孩子事半功倍啊~

成语都是有温度的,有性情的,也是好玩的。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和巩固,打好语文基础,书中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小栏目、小游戏,可以亲子互动、好友竞技、认识字词和注音。学一得百才是一本好的课外读物真正带给孩子的成长。

成语小词典、成语故事、成语巧接龙、生僻字注音、爆笑成语、看图猜成语、拓展阅读……一个成语,两个故事,多重手段,这样的几个环节过去,成语不仅仅在地图上定位,也深深定位在孩子的心灵中了。恐怕想忘都忘不掉了吧!

随书附赠一张大尺寸的《中国成语地图》,每首成语发生的相关地点都能从上面准确找到,玩透这张地图,成语、地理、历史……繁杂多样的知识不再是断点,而是连一片海!

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读起了,3—7岁亲子共读,7岁以上就能自主阅读了。

看书看累了?那就给眼睛放个假,来听一下成语故事。这套书由上海戏剧学院资深讲师张大鹏推荐并播讲(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以听啦,发音标准,声情并茂,可以反复听好多遍哦)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圣贤辈出,留下很多习语和典故,所以等大家把书拿到手,将四本书的封面拼起来,还会发现,原来是一张战国时期的疆域图轮廓!

这样一套有创意的成语读本(4本成语书+1张中国成语地图+精彩配套音频)性价比也很高,定价是136元,咱们这儿的团购价只要88元包邮!

(共4册,赠中国成语地图1张)

适合年龄:3~7岁亲子共读,7岁以上自主阅读

原价:136元团购价:88元(包邮)

*配套音频:扫描书中二维码,听上海戏剧学院资深讲师张大鹏精彩播讲

按住二维码2秒 → 选择识别 → 开始购买

第一套与地图相结合的成语书

这是一套全新的、与地图相结合的成语读本,每一个成语故事发生的地点或历史状态都用地图(历史地图和现代中国地图两相对照)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描绘。

翻开每本书的开篇,就是一张现代中国地图形式的目录,融贯了诸多成语的“产地”,让人十分惊艳!

比如,讲到成语“倒戈相向”,孩子们可以先读一下“成语小词典”,了解成语的基本释义、出处。

接着,就可以一边读故事,一边看地图了。

通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把握到这样几个要点:成语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商朝末年,事件就是周武王伐纣,发生地在牧野这个地方,而成语的起源就来自这句话:“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

这几个要点家长都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找。

通读一遍故事后,接着看书中的地图,孩子们就可以把上面的几个要点统统找出来:成语发生的主要国家——商、周的历史地理概况;牧野之战在历史地图中的位置……

再拿出附赠的《中国成语地图》,找到牧野在现代中国地图中的地理定位。

一个成语的起源中,竟我们看到了历史交替、地理变迁、名人古迹、相关传说故事等不同的侧面。

而这样成语+故事+地图的读法,贯穿多个学科的知识,让知识不再是断点,而连接成网。既加深了孩子对成语的印象理解,也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适应新课改,最佳课外延伸读物

《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全套书共四册,每册按照成语故事发生时间进行排列,主题涵盖角度颇丰,来源于战争的成语、寓言与神话中的成语、古典名著里的成语、历史事件中的成语……

收录的这些成语传诵度、知名度都很高,与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主题匹配度高,非常适合作为孩子的课外延伸读物。

学好这些成语,不仅有利于识字、写作与交流,而且历史、名人、寓言、神话、典籍……积累写作素材、了解传统文化常识,也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

这样一套下来,文字、阅读、写作、综合学习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联想记忆、趣味游戏、词汇拓展……

多种互动板块,语文基础打得牢

语文要学好,除了多看多读,还要多练、多玩、活学活用,知识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

而成语的丰富性、多样性,也使得成语可以进行的游戏和互动异常丰富。这套书里,还设置了多个趣味小栏目,帮助孩子巩固所学。

?“成语小词典”,除了基本释义,还有近义词、反义词的词汇拓展。

?“成语巧接龙”,除了书中给出的接龙方式,咱们还可以试试别的成语哦,这可考验成语储备和思维能力了,跟朋友或者家人一起玩玩吧。

?“生僻字注音”,帮助孩子们认识更多字!助力完成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识字3500字要求!

?“爆笑成语”,四格漫画形式,与小读者的喜好无缝衔接。

?“看图猜成语”,开动脑筋,不要轻易把书倒过来看答案啦。

?还有“拓展阅读”,再讲一个跟成语相关的小故事,让孩子的理解更透彻!

这些小板块的设置,是希望孩子们能在成语世界中体会到与成语游戏的快乐,也在游戏中联想记忆、分类记忆,拓展成语的词汇量。成语不再是一个字词,而是以立体的形态存在于孩子的记忆里。

每本书前面还都有一个栏目,叫“这样阅读更有效”,指导孩子更好地使用这套书。

出版社特意请了上海戏剧学院资深讲师张大鹏进行播讲,搭配恰如其分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给孩子一场听觉盛宴。

空闲时间听一段,一起学成语、长见识。

(扫书中的二维码就能听)

这套书是绿色环保印刷,采用的胶版纸摸着细腻平滑,色彩淡雅~

装订也很结实,不怕孩子翻坏哦~

成语故事、地理历史知识、爆笑漫画、看图猜谜、识字…一套书(4本成语书+1张中国成语地图+精彩配套音频)全搞定~亲子共读不错,来个“家庭成语大会”也是棒棒的!

包装精致,给自家孩子读或者送亲朋都很合适。

(共4册,赠中国成语地图1张)

适合年龄:3—7岁亲子共读,7岁以上自主阅读

原价:136元团购价:88元(包邮)

*配套音频:扫描书中二维码,听上海戏剧学院资深讲师张大鹏精彩播讲

方法一:直接微店下单(推荐)

按住二维码2秒 → 选择识别 → 开始购买

方法二:想用支付宝付款?

方法:1、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2、在此页面右上角点击按钮(…)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或者【在Safari中打开】。再进行购买,就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了。

方法三: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种协商形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