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震颤,俗称抖动,是一种节律性、交替性摆动动作,由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动作所造成。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震颤特征去判断患者到底是什么病因所引起的呢?这要从这些不同的震颤类型说起:

指在主动运动时发生的震颤。其特点是在有目的运动中或将要达到目标时最为明显,例如:我们用手指我们的鼻子、按按钮的时候,吃饭时用筷子夹菜,发现手不由自主的抖动,此病多由于小脑、脑桥受到损伤。损伤病因多种多样,例如,脑缺血、肿瘤、多发性硬化,继发性退化等导致小脑不同程度的损害。意向性震颤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是指身体的某些部分在保持某种受力姿势时出现,而在运动及休息时消失。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略为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是震颤中最复杂的一类疾病。比如:坐着的情况下双手平举时发生手臂的震颤、站立时整个躯干不断象弹簧一样震颤等。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震颤、扑翼样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震颤、药物性震颤、生理性震颤等。

在震颤中占比例最多,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某个不协调的姿势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多半有家族遗传,如直系亲属也伴有同样的症状,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是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粗大,节律稍慢,通常呈对称性,累及上肢及下肢,肌张力高低可变。当病人平伸手指及手腕时,手腕突然弯曲,然后又迅速伸直,加上震颤多动,类似鸟的翅膀在扇动,故称扑翼样震颤。多见于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肝昏迷以及尿毒症等;也见于时肺性脑病。

3)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震颤

主要原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双手平伸时有细微震颤,伸舌可见舌细微震颤,多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临床表现,例如:身体消瘦、心率快、烦躁易怒、饮食量增多、眼球突出等症状和体征。

主要是由于服用一些药物一段时间后出现,例如:抗焦虑、精神病的药物(许多药物如黛力新、帕罗西汀、舍曲林、利培酮等)和一部分降血压(复方降压胶囊)的药物,这种震颤多在停用这些药物后一段时间内手抖缓解。

这种震颤表现为小振幅的抖动,不影响日常生活,多在焦虑、生气、紧张、激动、乏力等精神状态下引起,平静手抖缓解。“气得发抖”就是这种情况。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简单的理解,就好像两组肌肉打架一样,而且实力相当,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抖动有以上特点时,多提示是病,此震颤一般进展比较快,而且多伴有肌张力的增高和运动的迟缓,例如走路的时候、转身的时候相对正常人比较缓慢。

以下把常见的手抖最常对应的疾病归纳一下:

握筷子夹菜抖:特发性震颤

刷牙挤牙膏时抖:小脑病变

提完重东西后抖:疲劳性震颤

生气、担心、情绪激动时手和身体抖:紧张性震颤,这种抖多半是生理性的。

端酒杯抖,喝酒后不久抖却消失:特发性震颤

服用抗药、安眠药一段时间后抖:药物性震颤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 客服邮箱:

晚上睡觉的时候手和小臂经常抖动,偶尔还能够打到人,被叫醒后,也只感觉有点手麻,别的感觉就没有了。手抖的话是什么病的预兆呢?

除了生理性手抖外,病理性手抖可能会是很多疾病的预兆,如以下几种:

1.帕金森病。如果出现一侧手脚不能控制地抖动,并且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则要警惕患上帕金森病。该病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出现拇指与食指每秒3~4次的对合动作,像是“搓丸样”的动作,可随病程的延长出现肢体僵硬、动作减少、行走不稳等症状。该病一般多发于50岁到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约占全部病人的75%-80%。

2.特发性震颤。这种病的病因至今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此病症状与帕金森病正好相反,抖动以肢体活动时明显,静止时减轻或消失为主要特征。家族中会有相似患者说明有一定的遗传性,有些人少量饮酒后抖动减轻,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无其它异常。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亦是引起肢体抖动的常见原因,如果手抖的同时伴有消瘦、多汗、突眼、心跳加速等症状,则应到医院及时做血清甲状腺素及甲状腺B超检查。

4.小脑病变。该类患者可出现意向性震颤,即患者越接近目标物体,其抖动越明显。此外,还可出现眼球震颤、言语改变以及站立行走不稳等共济失调的表现。

综上所述,除生理性手抖外,其他手抖症状较严重的很有可能会是某种疾病的预兆,应及时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