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纺织城蓬莱马家沟生态旅游区大冢

1/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三个老人最大的84岁,虽然有写作的经验,但年岁以高,为赶进度,抓紧记录即将消失的历史,常常要伏案趴在桌子上写很久,长时间的伏案写作使老人们身体十分疲惫。
来源 央视网
2/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由于纺织城纺织企业众多,三个老人就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为找到当年那些英模人物,老人们走遍了辖区的所有企业和小区,四处打听他们的下落。
来源 央视网
3/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纺织小区大多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全部是砖混结构,没有安装电梯,老人们到每一个当事人家中搜集素材时,不仅要一栋楼一栋楼的找,还要一层层的爬。
来源 央视网
4/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很多受访者听到老人们的心愿后,都十分赞同,都把自己家中珍藏的资料提供给老人,并给老人们口述当年的经历。
来源 央视网
5/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2013年经过二年多的努力,三个老人分别写下了十多篇、约10多万字的文章,讲述了纺织城的诞生和发展,文章写出来后很快得到了区上领导的重视,随即把老人们撰写的文章一并编录在区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第二十一集里,取名叫《纺织城的记忆》,并在该书的后记中特意对三个老人表示感谢,还专门介绍了三个老人。从此,由于三个老人的努力,纺织城那段历史终于被记载了下来留给后人,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来源 央视网
6/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在西安市灞桥区马家沟,一位87多岁的老人耗时近3年时间,撰写了一部马家沟村史,在村里传为佳话。
来源 央视网
7/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老人名叫马有科,系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退休后回到马家沟村,和儿子住在一起。从小从马家沟长大的他,对马家沟怀有深厚的情感,从小就听过长辈讲述很多有关马家沟的故事,退休后,尤其是这几年就急迫地想撰写村史,他的想法得到同村的另一个马姓老人的支持,俩人一拍即合,决定着手撰写村史。
来源 央视网
8/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为编写村史,俩老人先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向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询问,请他们回忆马家沟当时的村貌,并根据资料和老人们的讲述,绘制出了马家沟村在西晋时期的村口牌楼。
来源 央视网
9/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马家沟传说很多,村中有六个大冢,传说是秦始皇六个女儿的墓。村中还有很多人马石刻像,老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确认马家沟的石马是公元628年,唐太宗来村行“籍田之礼“时所赐,寓意为“一马当先”,成了“贞观之治”的发祥地。
来源 央视网
10/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老人撰写的马家沟村史,分上下两册约二万多字,目前已近整理出来,等候印刷出版。
来源 央视网
11/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村里乡亲被老人的善举所感动,得到了很多村民的支持,村里还还专门给俩老人各支助了1000元,供老人在编写村史时使用。
来源 央视网
12/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老人提起村史和举办华人马姓家族省亲大会十分激动,希望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能在晚年得以实现,也算是为马家沟做了一件好事。
来源 央视网
13/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它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是西北最大的纺织基地,曾创造出年产近八万吨棉纱、三亿米原布、一亿两千万米印花布的业绩,涌现出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一百多位。
  在纺织城三个企业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三位业余作者杨大发、张克卿、严烈,决定编撰一部纺织城发展历程的书。三位老先生都出生在30年代,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80岁,年龄加起来已240多岁,他们对纺织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 凯尔 摄
来源 央视网
14/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纺织城曾经是令西安人羡慕的兴盛之城、时尚之城,被誉为西安的“小香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企业逐渐衰落,纺织城迎来了新一轮的综合改造,眼看着曾今生活和工作过的纺织城将消失,三个喜欢文学的老人聚集在一起闲聊中突发奇想,趁现在很多熟悉的老人还都健在,请他们回忆把那段历史记录下来,三个老人一拍即合,立刻着手编写。
来源 央视网1/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三个老人最大的84岁,虽然有写作的经验,但年岁以高,为赶进度,抓紧记录即将消失的历史,常常要伏案趴在桌子上写很久,长时间的伏案写作使老人们身体十分疲惫。
来源 央视网
2/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由于纺织城纺织企业众多,三个老人就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为找到当年那些英模人物,老人们走遍了辖区的所有企业和小区,四处打听他们的下落。
来源 央视网
3/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纺织小区大多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全部是砖混结构,没有安装电梯,老人们到每一个当事人家中搜集素材时,不仅要一栋楼一栋楼的找,还要一层层的爬。
来源 央视网
4/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很多受访者听到老人们的心愿后,都十分赞同,都把自己家中珍藏的资料提供给老人,并给老人们口述当年的经历。
来源 央视网
5/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2013年经过二年多的努力,三个老人分别写下了十多篇、约10多万字的文章,讲述了纺织城的诞生和发展,文章写出来后很快得到了区上领导的重视,随即把老人们撰写的文章一并编录在区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第二十一集里,取名叫《纺织城的记忆》,并在该书的后记中特意对三个老人表示感谢,还专门介绍了三个老人。从此,由于三个老人的努力,纺织城那段历史终于被记载了下来留给后人,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来源 央视网
6/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在西安市灞桥区马家沟,一位87多岁的老人耗时近3年时间,撰写了一部马家沟村史,在村里传为佳话。
来源 央视网
7/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老人名叫马有科,系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退休后回到马家沟村,和儿子住在一起。从小从马家沟长大的他,对马家沟怀有深厚的情感,从小就听过长辈讲述很多有关马家沟的故事,退休后,尤其是这几年就急迫地想撰写村史,他的想法得到同村的另一个马姓老人的支持,俩人一拍即合,决定着手撰写村史。
来源 央视网
8/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为编写村史,俩老人先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向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询问,请他们回忆马家沟当时的村貌,并根据资料和老人们的讲述,绘制出了马家沟村在西晋时期的村口牌楼。
来源 央视网
9/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马家沟传说很多,村中有六个大冢,传说是秦始皇六个女儿的墓。村中还有很多人马石刻像,老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确认马家沟的石马是公元628年,唐太宗来村行“籍田之礼“时所赐,寓意为“一马当先”,成了“贞观之治”的发祥地。
来源 央视网
10/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老人撰写的马家沟村史,分上下两册约二万多字,目前已近整理出来,等候印刷出版。
来源 央视网
11/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村里乡亲被老人的善举所感动,得到了很多村民的支持,村里还还专门给俩老人各支助了1000元,供老人在编写村史时使用。
来源 央视网
12/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老人提起村史和举办华人马姓家族省亲大会十分激动,希望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能在晚年得以实现,也算是为马家沟做了一件好事。
来源 央视网
13/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它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是西北最大的纺织基地,曾创造出年产近八万吨棉纱、三亿米原布、一亿两千万米印花布的业绩,涌现出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一百多位。
  在纺织城三个企业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三位业余作者杨大发、张克卿、严烈,决定编撰一部纺织城发展历程的书。三位老先生都出生在30年代,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80岁,年龄加起来已240多岁,他们对纺织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 凯尔 摄
来源 央视网
14/14 图片故事:退休老人们的善举
纺织城曾经是令西安人羡慕的兴盛之城、时尚之城,被誉为西安的“小香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企业逐渐衰落,纺织城迎来了新一轮的综合改造,眼看着曾今生活和工作过的纺织城将消失,三个喜欢文学的老人聚集在一起闲聊中突发奇想,趁现在很多熟悉的老人还都健在,请他们回忆把那段历史记录下来,三个老人一拍即合,立刻着手编写。
来源 央视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州马家沟生态园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