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松果体囊肿症状区囊肿有什么症状

松果体区囊性病变怎么回事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松果体区囊性病变怎么回事
松果体囊肿是一种非肿瘤性囊肿,CT诊断较为困难,常在MRI检查中发现.松果体囊肿在MRI上的表现大多数无明显颅压高和脑积水的表现,但在症状性松果体囊肿的患者的临床主诉多很严重,与MRI的表现不相符.症状包括(1)阵发性头痛,伴有凝视障碍.(2)慢性头痛,伴有凝视障碍,眼底水肿及脑积水.(3)急性脑积水的症状.头痛常为阵发性,为整个头部跳动性痛,非常剧烈,这种独特的头痛可能是囊肿间歇性地堵塞中脑导水管所致.新的或陈旧性出血可使原有的松果体囊肿扩大.在妊娠及月经时激素的波动可引起小的松果体囊肿扩大.对于松果体囊肿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包括经胼胝体入路,侧脑室入路,枕下小脑幕上入路及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中需辨清病变,勿损伤正常结构.经立体定向活检来诊断及治疗松果体囊肿,立体定向下内窥镜治疗松果体囊肿,效果较好.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医学会议频道
聚焦转化医学和多学科融合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12种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张隐笛 李善杰&&&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细胞瘤是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其好发于年轻男性,男女比约9:1.有时候,松果体区肿物可伴随鞍上肿物。肿瘤内无钙化,但可包绕松果体内钙化。有时,在T2WI上其可表现为稍高信号,小的囊变区可见。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C示松果体区明显强化肿块,鞍上也可见小的强化肿块;横断位T2WI+FLAIR示松果体区高信号肿块伴周围水肿■ 2.顶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因正常松果体包含纤维性星形细胞,所以松果体内可发生星形细胞瘤。大部分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起自四叠体板或丘脑。矢状位T1WI示中脑顶盖等信号肿块,横断位T2WI示呈混杂信号,横断位及矢状位T1WI+C示斑片状强化矢状位T1WI示一等信号肿块起自顶盖,横断位T2WI呈稍高信号,T1WI+C示肿块无强化■ 3.表皮样瘤颅内表皮样肿瘤为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其通常发生于脑基底池及脑室,尤其是桥小脑角,鞍旁及第四脑室。它们进入脑脊液空间,产生明显肿块占位效应。在常规MRI上,它们的信号与脑脊液类似,有时,可表现为“脏脑脊液”表现。DWI是鉴别表皮样肿瘤与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通过表观弥散系数反映了表皮样瘤内部的固体性质,而蛛网膜囊肿为纯液。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示松果体区一混杂、高信号肿块,横断位T2WI及FLAIR呈高信号,横断位及矢状位T1WI+C未见明显强化,DWI示呈高信号,符合弥散受限■ 4.脑膜瘤松果体区脑膜瘤起自中间帆或起自天幕的游离缘。少数情况下,其起自松果内蛛网膜粒包涵体。矢状位T1WI示松果体区等信号肿块,横断位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DWI示呈高信号,低ADC值,符合弥散受限,这是一例不典型脑膜瘤;矢状位、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C示沿右侧小脑幕明显强化肿块,伴脑膜尾征。■ &5.转移瘤颅内转移性疾病发生的频率比原发性颅脑肿瘤多,但是转移到松果体的情况很少见。发生在此处的脑转移瘤的治疗目的包括缓解因脑脊液分流致脑积水而出现的神经症状,及长期有效的控制转移灶。矢状位T1WI示一肿块灶累及中脑顶盖■ 6.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囊肿常见,MRI的发现率约为5%,尸检发现率约为20%-40%。其通常小(80%小于1cm),大部分无症状,尤其是小病灶。当病灶较大时,可表现为占位效应,压迫中脑顶盖导致上丘脑受压及出现帕里诺综合征【注: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症状多为双侧。】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示松果体区囊性肿块。病灶内信号相对于脑脊液稍高,可能由其内蛋白成分所致,横断位T2WI及FLAIR呈高信号,T1WI+C示无强化,邻近强化静脉可见■ 7.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WHO分级中属于II~III级)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为富核肿瘤。其可表现为轻度核不典型增生,偶尔可有核分裂。松果体细胞瘤玫瑰花结构缺失。与松果体母细胞瘤不同,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转移不常见。横断位T1WI示松果体区高信号肿块,T2WI呈高信号,T21WI+FLAIR呈高信号,T1WI+C示部分强化■ 8.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在男性及女性的发病率均等,主要见于10-20岁人群。其发病率约为松果体瘤的6倍。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松果体母细胞瘤被称为三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内可出现钙化。在磁共振上,其表现为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病灶可见强化。12岁,矢状位T1WI示松果体区低信号肿块,横断位T2WI示一高信号肿块右份伴局灶性低信号,代表钙化,注意与病灶相关的脑积水;横断位及矢状位T1WI+C示明显强化肿块■ 9.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男女发病比率相当。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是患松果体细胞瘤患者通常比松果体母细胞瘤患者年龄大。在T1WI上其表现为等-高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可见强化,肿瘤内可出现钙化。横断位及矢状位T1WI示松果体区一稍低信号肿块,T2WI呈高信号,横断位及矢状位T1WI+C示明显强化■ 10.畸胎瘤松果体区示颅内畸胎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松果体畸胎瘤仅见于年轻男性。在MRI T1WI及T2WI上呈混杂信号。局部脂肪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横断位T1WI示一混杂信号肿块伴多囊变,注意病灶右后方局部高信号的出现,符合脂肪。在CT上病灶内可见钙化,在MRI无表现。横断位T1WI+C示多环强化■ 11.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该肿瘤通常在幼年期被,通常在2岁以前。Calcification in the globe is seen on CT scans.CT扫描可观察到钙化,组织学检查中,钙化见于95%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这可解释CT上出现高钙化率的原因。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词是指存在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伴有相关的中线原发性颅内肿瘤(通常在松果体区域,偶尔在鞍上或鞍旁区域)。约2-11%的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存在这种共存的颅内肿瘤。颅内肿瘤被认为是不同于眼内肿瘤的病变,不是转移灶。通常眼内肿瘤和共存的颅内肿瘤之间通常存在潜伏期,通常约一年。
横断位T2WI示双侧眼球后方异常信号,横断位T1WI+C示异常强化,累及双侧眼球;矢状位T1WI+C示松果体区一强化肿物,符合松果体母细胞瘤,横断位CT示双侧眼球后方见钙化■ 12.Galen静脉瘤Galen静脉畸形是脉络膜型动静脉畸形,累及Galen静脉。它是动脉瘤引起动静脉血液分流的结果。其发生于胎龄6?11周,表现为持续性前脑Markowski静脉。Galen静脉畸形其实是一个用词不当。Markowski静脉实际上注入Galen静脉。(注: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可分为真性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GAMs)和继发性动脉瘤样扩张(VGGDs),VGAMs发生与血管发育异常关系密切,可分为壁型和脉络膜型,VGADs多为继发性改变,常伴有下游引流途径梗阻,确诊有赖于DSA造影)矢状位T1WI示松果体区低信号肿块,矢状位及T1WI+C示病灶明显强化,MRA示Galen静脉畸形,脑血管灶影侧位示一隐约填充的Galen畸形静脉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相关资讯:
猜你感兴趣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免责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学习,不可替代医师诊断或处方,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本站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责任。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松果体区囊肿是什么
【导读】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可能会各种各样的疾病所困扰,而对一些疾病大家比较了解,比如说松果体区囊肿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松果体区囊肿到底是什么呢?松果体区囊肿的分类是怎样的?松果体区囊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要想更好地了解一种疾病的症状,就必须要知道这种疾病的冰雪概念,因此关于松果体区囊肿的医学概念,大家有必要做一下了解下面看一下松果体区囊肿是什么?松果体为灰红色椭圆体,长5~8mm,宽3~5mm。它重120~200mg,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它也被称为骨骺。一端通过细手柄连接到第三脑室的顶部,并且第三脑室突出到茎中以形成松果体隐窝。松果体的表面被从结缔组织连续的结缔组织膜覆盖。胶囊与血管一起延伸到薄壁组织中,并分成许多不规则的裂片。小叶细胞主要由松果体细胞(松树细胞)和神经胶组成。细胞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组成。松果体细胞是松果腺中的主要细胞。在HE染色的标本中,细胞是圆形或不规则的,具有大的,圆形的,不规则的或分叶状的,浅色的和不同的核仁。细胞质是弱嗜碱性的,含有少量脂滴。在镀银的染色标本中,松果体细胞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具有不同长度的突起,并且突起的末端肿胀,通常在血管周围结束。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质具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含有褪黑激素的小圆形分泌颗粒。
松果体区囊肿的种类是有很多的,不同的种类在治疗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松果体区囊肿的分类是怎样的呢?1、组织学分类(1)生殖细胞衍生的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胚胎细胞瘤、绒毛膜癌;(2)松果体细胞源性肿瘤: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3)其他细胞来源的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等。松果体囊肿:包括松果体区域囊肿,皮肤松果体区域囊肿等。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达到60%至80%,其次是松果体肿瘤。2、根据放射敏感性分为高敏感性:包括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细胞瘤等; 中度敏感性胶质瘤,松果体细胞瘤; 对畸胎瘤,松果体囊肿,脑膜瘤不敏感,对高敏感性更敏感,高达75%至80%。
任何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都是确诊的一个依据。而对于患者来讲,都是听从医生的确诊。那么关于松果体区囊肿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1、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外展神经麻痹等。2、无法看到眼球,听力障碍3、步态不稳定,协调缓慢4、尿崩症生殖细胞肿瘤可以表现为性早熟; 松果体肿瘤表现出性发育停滞或发育不良的迹象。治疗该区肿瘤应综合治疗:一般放疗、伽玛刀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明确的病理活检方法有立体定向活检,神经内镜活检。
哪种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只有将这些事项注意,才会更好的进行治疗和康复。关于松果体区囊肿患者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肝脏松果体区域的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单独的,并且还有许多。有些还与肾脏松果体区域的囊肿相结合。一般来说,肝脏松树区域的囊肿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患者不必紧张。2、小松地区的多发性囊肿,有时在B超检查或CT检查中发现,有时发现较少,这是因为检查设备的局限性或检查者的细心程度不一样,不足为奇一个并不意味着好,还有一个并不意味着坏事。3、肝脏松果体区域的过多囊肿,具有压迫性症状或肝脏本身或周围器官的炎症,可以通过针头从液体中吸出,但将来可能会更长,或者可以在手术上进行手术。松果体区域囊肿被打开以缓解压力。如果有炎症,可以不经治疗就治疗肝囊性区域,不需要治疗药物,因为不需要这种治疗。4、B超检查或CT诊断肝松区囊肿非常可靠,一般不必做多检查。
对于松果体区囊肿患者来讲,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在饮食上稍有不慎,就会加重自己的区别,那么松果体区囊肿患者的饮食建议是怎样的呢?1、肝脏松果体区囊肿患者应多吃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但要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补充剂和低脂肪食品补充剂。在肝松地区的囊肿饮食中,肝松地区的囊肿患者应确保不会出现偏食,全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牛,羊,猪瘦肉,鸡蛋,牛奶,鱼虾等。2、肝脏松果区囊肿患者应多吃红色蔬菜。肝脏松树区推荐的孢囊是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火龙果和其他红色水果和蔬菜。此外,肝脏松果体区囊肿患者应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腺体分泌,特别是消化腺和胰液,以及胆汁。3、肝脏松果区囊肿患者应禁止饮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以及甜食;也避免盲目进补,不要随意相信广告补品,以免损伤肝脏或增加肝脏负担。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食物加工篇蔬菜/食用菌肉禽蛋/野味水果水产品/海鲜调味品饮品/饮料零食/小吃豆/乳/奶制品干果补品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症状性松果体囊肿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我的图书馆
症状性松果体囊肿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
例 1 女,38 岁。头痛、头晕 2 年,1 年来坐位弯腰时突发意识丧失 2 次。每次晕厥发作约数分钟后意识即自行阪复,无明显其他不适;否认系统性疾病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 CT 示松果体区有一圆形囊性肿物,大小约 1.4 cm,囊壁有钙化。MRI 示松果体囊性占位,囊内容物信号均匀,较脑脊液信号稍高,无增强;囊壁呈薄层,信号均匀光滑,均匀增强 (图 la,b)。行全身检查,排除引起晕厥发作的原因,考虑为松果体囊肿引起。采用右侧枕下幕上经小脑幕入路 (Poppen 入路),术中见囊肿呈灰白色,囊壁约 2mm 厚,内容物清亮,较脑脊液稠,似胶冻状,囊肿前壁与第三脑室后壁融合予保留,行囊肿次全切除,可见四叠体板两上丘之间受压明显凹陷。术后恢复良好,复查 MRI 示囊肿已切除 (图 lc,d)。病理检查:囊肿壁有两层细胞结构,内层为正常形态的胶质细胞层,外层为松果体细胞层,可见钙盐沉着,符合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术后随访 5 年,头痛、头晕消失,未再有晕厥发作,正常生活和工作。
例 2 女,24 岁。发作性剧烈头痛、幻视 1 个月。每次头痛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有恐啼性幻觉,兴奋、激越,情绪失控欲跳楼自杀。不伴发热、呕吐、抽搐等症状。头颅 MRI 示松果体囊性占位,大小约 2.3 cm,囊内容物信号与脑脊液相近,无强化,囊壁薄,边界清楚,增强后有强化 (图 2a,b)。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肌注氯丙嗪、氟哌啶醇仅能临时控制精神症状,同时排除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后,行手术治疗。经幕下小脑上正中入路,大部分切除囊肿壁,并进入第三脑室后部,囊壁较薄,囊内液清亮似脑脊液。术后头痛、幻觉消失,口服阿米替林防治兴奋、躁动等症状,患者能合作和交流,对术前的幻觉症状不能清楚记忆。术后复查 MRI 示囊肿已切除 (图 2c,d),病理符合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术后半个月完全恢复,并停服阿米替林。随访 2 年,未再有头痛和幻视等精神症状发作,正常生活和劳动。
随着 MRI 的广泛应用,I 临床上偶然发现的松果体囊肿有增多趋势,高分辨率的 MRI 对松果体囊肿的检出率是 23%,与尸解结果一致。松果体囊肿的发生机制不完全明了,有四种学说:(1) 胚胎发育时松果体腔的神经上皮细胞闭合不全;(2) 第三脑室底外生形成松果体腺的胚胎憩室先天性残留;(3) 松果体腺的退行陛改变形成囊肿;(4) 松果体内的细胞缺血坏死或出血,囊肿形成。总之,松果体囊肿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可以认为是个体生长发育的正常变异。
松果体囊肿的组织细胞学分析,典型的多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是致密的纤维层,较薄;中问是松果体细胞层,有钙盐沉着,其厚度变化大;内层是胶质层,较薄,偶见室管膜细胞。从组织学分析表明松果体囊肿是非肿瘤性囊肿,非病理性新生物。
松果体囊肿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其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 上松果体区发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占位,囊内容物密度与脑脊液相近或稍高,囊壁光滑可有钙化。MRI 确定囊性占位部位及陛质优于 CT,囊内容物与脑脊液信号相近或稍高,信号均匀,增强后内容物信号无变化;囊壁薄而光滑,形态规整,无结节,厚度不超过 2mm,增强后呈均匀一致的强化信号;囊肿边境清楚,周围组织无水肿。需注意与此部位的肿瘤囊性变鉴别。
绝大多数松果体囊肿无临床症状,故把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称之为症状性松果体囊肿,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均为个案报道。症状性松果体囊肿的大小一般超过 1 cm,临床症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囊肿压迫周围组织结构如中脑导水管上口和上丘引起其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症状,其囊肿体积多较大,容易从解剖学的角度理解症状的发生;另一类症状似乎不是囊肿直接压迫其周围组织结构所引起,因影像学上囊肿并不大也没有囊肿周围脑组织明显受压的征像,或虽有囊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但所出现的症状难以解释,多不伴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如本文的 2 例。
中脑导水管和中脑顶盖上丘受压分别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和 Parinaud 综合征,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上视不能,影像学上有明显的中脑导水管狭窄、脑室扩大和四叠体受压的征像,头痛可呈阵发性搏动性痛和持续性剧痛,颅高压症状可呈缓慢发展,也可急剧加重,甚至死亡,因囊肿发生出血卒中增大致导水管急性梗阻。偶有脑干和小脑受压的症状体征出现。
Maurer 等报告 l 例弯腰低头时晕厥发作的松果体囊肿患者,不伴其他症状,亦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手术切除囊肿后未再有晕厥发作,分析原因是囊肿就象一个会前下移动的球,或象一个悬于导水管上口的“球阀”,有点类似于胶样囊肿位于室间孑 L,弯腰低头时松果体囊肿暂时堵塞导水管上口和中脑受压加重从而发生晕厥,这是合理的推测,但缺乏证据。本文例 l 晕厥发作与 Maurer 等报告类似,患者囊肿切除后随访 5 年,头痛消失,也未再有晕厥发作,我们认为其症状的出现与松果体囊肿有关。
本文例 2 是在头痛的基础上出现幻觉,术前难以用抗精神药物控制,术后头痛、幻觉、激越症状消失,能与人正常交流,而对所出现的幻觉不能记起,说明其幻觉的发生不是在清晰意识的背景下,是否与视功能有关的上丘和与意识有关的中脑受压有关?术后随访 2 年,患者正常生活和劳动,未再有头痛、幻觉发作,由此可以肯定其症状是由松果体囊肿引起。
头痛是症状性松果体囊肿最常见的主诉,头痛有三种表现形式:轻重不一的慢性痛、阵发性痛、持续性痛。导水管狭窄出现脑积水固然是头痛的原因,但在没有明确脑积水时头痛的发生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松果体区小脑前中央静脉、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受囊肿的压迫也可能是头痛的原因,如本文的 2 例。Peres 等报道 5 例,4 例是偏头痛,1 例是慢性头痛,MRI 显示 5 例有大小为 0.8—1.35 cm 的松果体囊肿,无颅高压征像,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考虑头痛不是囊肿的占位压迫引起,用消炎痛治疗头痛有效,消炎痛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在分子结构上有共同的吲哚环,认为褪黑激素可通过一些机制抑制头痛的发生,也有研究证实松果体囊肿患者褪黑激素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头痛患者发现松果体囊肿并非偶然。
症状性松果体囊肿出现的少见症状还有:吴震等报道中 l 例 l cm 大小的松果体囊肿,长期头痛,难以解释的恶心、呕吐,不能下床活动,消瘦,无脑积水及颅高压征,亦无其他阳性体征,切除囊肿后症状明显缓解;Dickerman 等报道 1 例 7 岁头痛和性早熟的女孩,松果体囊肿大小 1.3 cm,无脑积水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手术发现与通常囊肿位于松果体中央不同的是囊肿位于松果体的背侧,可见到正常松果体腺明显受压,分析性早熟的发生是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促性腺释放激素分泌的抑制所致;Morgan 等报告 1 例右上肢静止性震颤的 18 岁女性,同时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松果体囊肿大小 1.3 cm,无脑积水的影像学征象,囊肿切除后症状立即缓解,分析认为震颤的发生是后丘脑、中脑上部受压和深静脉系统的充血引起黑质纹状体苍白球系统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所致。松果体囊肿的偶然发现率很高,可引起一些少见而多样的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应考虑到松果体囊肿可能是病因的所在。
症状性松果体囊肿的病理组织与尸体解剖发现的松果体囊肿在组织结构上并没有本质差别,只是有症状者体积一般都大,直径在 0.8~4.5 cm 之间,大多数 &1 cm。关于大囊肿的形成有几种假说:(1) 松果体内小囊肿的逐渐融合;(2) 女性排卵、妊娠的激素变化可使原已存在的小囊肿增大;(3) 第三脑室与囊肿腔的液体压力梯度增加,或与第三脑室有直接交通;(4) 囊肿出血增大,或小量出血使囊肿逐渐增大。对偶然发现的松果体囊肿长期 MRI 追踪观察,大多数囊肿大小无明显变化,包括 &1 cm 无症状的囊肿,由此认为即便是大的囊肿无症状时勿需处理,出现症状才需复查 MRI,但应注意囊肿卒中突然增大出现症状的可能性。
症状性松果体囊肿应手术治疗,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和中脑顶盖受压的症状是明确的手术指征,而仅表现慢性头痛、晕厥发作、幻觉等症状者,需排除其他原因后方可考虑手术。手术方法与松果体区的肿瘤相似,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有脑积水者用神经内镜经脑室切除囊肿壁,打通与第三脑室后部的连接,必要时可同时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无脑积水者直接开颅手术,多采用幕下小脑上和枕下经小脑幕入路。本组 2 例脑室不扩大,根据囊肿与小脑幕的关系,分别用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和幕下小脑上正中人路切除囊肿大部分囊壁,效果满意。
编辑: 清平 & & & &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得了松果体区囊肿严重吗?怎么治疗?
无意中坐磁共振发现松果体区囊肿没有特别的症状:请问严重吗?怎么治疗?
医生回复(1)
囊肿一般多为良性肿瘤如果不是很大可以做短期内观察或吃药治疗一般确诊后最好是手术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果体囊肿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