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金矿三中53班陈慧在哪里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书写整洁:一手漂亮的文字会为你争得印象分。

8、及时提问:不要课堂和老师争论。课下要积极和老师探讨更深一步的内容,甚至可以面红耳赤,争论的记忆最深刻。


1.1 本次总体规划的修编的背景和原因 1.2 规划技术路线 1.3 规划的技术方法 1.4 规划依据 1.5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6 规划目标 1.7 规划期限 1.8 规划层次 1.9 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第二章、乌拉特中旗现状概况 2.1 区位交通 2.2 历史沿革 2.3 自然条件 2.4 资源条件 第三章、历版总规回顾及上位规划解析 3.1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3.2 上位规划解析 第四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4.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 4.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4.3 旗域经济发展战略 4.4 经济发展目标 4.5 产业发展思路 4.6 产业空间布局

第五章、旗域城镇体系规划 5.1 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5.2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5.3 旗域人口预测和城镇化战略 5.4 旗域城镇体系规划 5.5 村庄布局规划 5.6 主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规划布局 5.7 旗域基础设施规划 5.8 旗域旅游发展规划 5.9 旗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5.9 旗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5.10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11 旗域空间管制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6.1 城市职能分析 6.2 城市性质 6.3 城市规模 第七章、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指引 7.1 城市规划区范围 7.2 规划指引 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 8.1 城市布局现状 8.2 城市发展方向分析与选择 8.3 空间管制规划 8.4 建设用地评价 8.5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第九章、用地布局规划 9.1 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 9.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3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10.1 道路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0.2 规划原则 10.3 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 11.1 现状概况 11.2 规划原则 11.3 绿地系统布局

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2.1 景观空间结构规划 12.2 重要的景观控制区域和控制点 第十三章 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13.1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13.2 绿线、蓝线、黄线划定与管制 第十四章、市政工程规划 14.1 给水工程规划 14.2 排水工程规划 14.3 供电工程规划 14.4 电信规划 14.5 供热工程规划 14.6 燃气工程规划 14.7 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14.8 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 15.1 消防规划 15.2 抗震规划 15.3 人防工程规划 15.4 防洪规划 第十六章 空间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 16.1 发展时序 16.2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及管理措施 17.1 规划实施措施 17.2 规划管理措施


第一章、总则 1.1 本次总体规划的修编的背景和原因 1.1.1 国家层面的宏观背景 1、2011 年迈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均相应调整。专家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在三到五年时 间里将是一个调整期。在此期间,要去谋划、推进乌拉特中旗经济社会的新一轮战略性调整,包括经济结 构的调整和增长模式的转变。 2、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乌拉特中旗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各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发展观念的变化对本轮城市规划具有重大的影响。 3、国家关于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乌拉特中旗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 向。 4、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绿色运动已经席卷全球,我国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提高,“绿色消费”的浪潮 已经形成了愈演愈烈、势不可挡的大势,为乌拉特中旗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食品、民族食品生产 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5、国家将实施第二个 10 年西部大开发规划,乌拉特中旗将在各方面会相应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1.2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呼包鄂一体化战略 在 2010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内蒙古高调提出“呼包鄂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推动呼包鄂经 济向更深层次,更广地域和领域发展。自治区发改委已着手编制呼包鄂一体化发展规划,将巴彦淖尔市及

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列入其中,巴彦淖尔市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发展战略已得到自治区的充分认可。今 后,巴彦淖尔市将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参与呼包鄂一体化发展的资源配置与合作,乌拉特中旗将面临更 广阔的发展空间。 1.1.3 巴彦淖尔市新的发展战略对乌拉特中旗的影响 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巴彦淖尔市提出新的发展战略,积极构筑两极带动新格局,其中一极是“一市三 区”,包括现在的临河城区、工业东区和陕坝镇;另“一极”是甘其毛都口岸及加工园区,主要走以产业 带动城市,以城市承载产业的路子。也就是说在巴彦淖尔市两极中,乌拉特中旗占据了其中一极,未来将 承担巴彦淖尔市经济腾飞的助动力作用。 1.1.4 乌拉特中旗行政区划调整 2005 年底乌拉特中旗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 5 镇、8 苏木、3 乡调整为 4 镇 4 苏木,2009 年 6 月川 井苏木又改为川井镇,各苏木镇职能更加突出,综合性更强,规模、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行政区划 的调整要求重新对各个城镇的发展进行定位,重新构建城镇发展战略。 1.1.5 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近几年城市发展迅速,自上版规划编制以来的 5 年时间内,海流图镇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了 2.36 平方公里, 是之前 20 年内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的 1.38 倍,部分建设用地突破了上版城市总体规划,急需对总体规划 进行调整修编。 1.1.6 风电产业异军突起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富集,全区理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 78690 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风能储量为 6180 万千 瓦,占全国总风能储量的 24.4%,处于全国各省区第一位。近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电产业发展迅速,装机容 量跃居全国首位。作为内蒙古 3 个国家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的乌拉特中旗是风能最富集的地区,风能 资源占全国风能资源的十二分之一,占自治区风能资源的四分之一,风电产业建设规模和速度走在自治区 各旗县前列。乌拉特中旗 2007 年开始规划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现已有 13 家企业在乌拉特中旗开展风 电开发工作。 按照三步走的规划, “十一五”末, 乌拉特中旗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300 万千瓦, “十二五” 末达到 800 万千瓦,“十三五”末达到 1000 万千瓦,为自治区“风电三峡”远景目标做贡献。由此将催生 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巨大市场,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对风电产 业发展速度和规模预计不足,并未给风电装备制造业预留发展空间,致使新近引进的风电装备生产企业只 能突破总体规划选址建设。因此急需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为产业经济发展构建合理的空间环境, 保障城市平稳健康和谐发展。同时,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性质、功能和布局结构, 需要对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对城市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1.1.7 甘其毛都口岸常年开放 甘其毛都口岸 1992 年开通,2004 年实现煤炭进口在非开放期间临时开放,2007 年国务院批复提升为双边 常年开放的边境公路口岸,2008 年乌拉特海关、国检机构先后得到批准,2009 年 6 月 3 日正式通过国家常 年开放验收。甘其毛都口岸的常年开放将极大地推动乌拉特中旗继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利用国内国 际两个资源,将给乌拉特中旗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近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要充分发挥内蒙 古沿边地缘优势和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向蒙古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为新的切入点,继续扩大双方合作领域。 综上所叙,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急需根据新变化的情况和面临的机遇进行修编。 1.2 规划技术路线 1、针对海流图镇实际进行工作,又适当超前 基本的工作思路是:由于海流图在地理区位和发展条件上的特殊性,规划设计不能满足于因循常规模式进 行工作,而是要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做规划方法上的新探索,最终提出符合海流图镇特点的解决办法。 2.从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角度去构思城市规划方案 第一步,在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并确定与之相应的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后,重点分析经海流 图城区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方案,即将海流图城区的问题放到更大范围内去分析解决。

第二步,具体分析海流图城区现状问题,联系第一步的工作,提出方案。以此做到建立海流图城区结构, 优化城市布局,集约使用土地,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达到规划目标。 在进行第一步工作,即战略性规划工作时,既注重学习先进经验,又注意结合海流图镇现状实际情况,进 行相应的工作并达到相应的深度。 1.3 规划的技术方法 1、针对海流图镇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 涉及城市规模研究、区域空间管制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等,找寻海流图镇的问题、优势、潜力、活力 等,及对问题多种可能的应对办法。 2、多学科的探索 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到经济地理、生态学、社会学等多门类学科。重视与相关、相近城市发展状况 的比较分析。对城市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策略作深入的了解,正确认识海流图镇的比较优势与弱势,从而采 取正确的规划对策。 3、计划开展广泛的市民参与,开展民意调查、总体规划阶段成果展示及市民评论等活动。 1.4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4、《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6 年——2020 年)》 5、《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11 年——2030)》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本次总体规划参考资料有: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 8、《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 年)》 9、乌拉特中旗历年统计年鉴 10、乌拉特中旗政府工作报告 11、海流图城区地形图 1.5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5.1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规划;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的规划; 3、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规划; 4、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规划; 5、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绿色规划; 6、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公正规划; 7、坚持广泛的公众参与,体现公开阳光规划; 8、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规划; 9、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现文化规划; 10、注重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规划。 1.5.2 规划原则 1、跨区域合作原则 从巴彦淖尔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局出发,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 角度出发,合理确定海流图镇在区域合作中的功能定位及与区域内其它城市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 共享。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对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合理选择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促 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以及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创造方便、舒适、 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 4、地方特色原则 加强对地方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城市自然环境格局的利用,形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景 观。 5、动态规划原则 城市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以动态规划思想为原则,理想与现实兼顾,近远期发 展相结合,构筑城市的生长型规划布局形态。 确保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6、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原则 突出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注重引导城乡居民点体系、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统筹建设,推 动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 7、法制性原则 加强规划的法制性建设,提高规划的法制性、灵活性和操作性,适应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的要求。 1.6 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甘其毛都口岸双边常年开放、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结构优 化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与共享,重新组配空间资源,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 产业升级,谋求经济、城镇、环境、文化的和谐共生。突出城镇地域及文化特色,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提升城镇综合功能与建设水准,提高城市竞争力。 1.7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 年,其中近期为 年,远期为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1.8 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旗域、城市规划区和海流图城区三个层次。 1、旗域 旗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乌拉特中旗行政辖区范围,面积 23096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划定城市规划区东起公墓、北至北山、西 至规划铁路线以西 500 米,南含乌不浪水库和口岸加工园区,甘其毛都口岸(规划区面积约 130 平方公里) 作为飞地一并纳入,实行统一管理,总面积 910 平方公里。 3、海流图城区 海流图城区范围为南到南部物流园区南边界,北至北山,西至海甘公路,东至海流图河及民族文化旅游生 态园,城市建设用地 14.95 平方公里。 1.9 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抓住机遇和回避风险的问题 最近的新形式对乌拉特中旗意味着什么,未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面对区域发展状况的巨大变数,如何能 够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同时有不至于完全依赖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避免发展的风险。 2、城镇化道路问题 乌拉特中旗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未来增长的空间很大,应该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走什么样 的城镇化道路。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将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选择哪一种结合方式。 3、城市结构问题 目前海流图镇西北部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落地和开工建设拉大了城市骨架, 南部工业园区经过 10 来年发展

依然没有形成规模,未来如何组织城市空间,是本次规划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4、城市特色问题 发掘海流图镇的在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建设新的景观,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是本次 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5、城乡协调问题 作为一个基层旗县,海流图镇直接面对着广大的农村,在城乡协调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促进城乡协调 发展,是未来海流图镇发展中需要着力应对的一件大事。

第二章、乌拉特中旗现状概况 2.1 区位交通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东经 107°16ˊ--109°42ˊ,北纬 41°07ˊ--42°28ˊ。北与 蒙古国交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距离包头市 219 公里。南与乌拉特前旗、五 原县、 临河市、 杭锦后旗相依, 距离临河 161 公里。 西连乌拉特后旗。 全旗东西长 203.8 公里, 南北宽 148.9 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 23096 平方公里。 乌拉特中旗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其公路网络受国家干线公路和区内主要公路及相邻城市公路网络影响较小。 旗域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五横一纵的公路网络。旗境内南北向只有五海线一条公路,技术等级以三级四级 为主。旗域内东西向公路除了三条边防公路(现状技术等级为等外路)外,有固海线中旗境内段(海流图至石 哈河),技术等级为四级;固查线中旗境内段(德岭山至后旗边境),技术等级四级。 2.2 历史沿革 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及闻名于世起于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 战国时期,阴山以北为匈奴牧地,以南为赵九原县地。 秦,为九原郡及北假之地。 汉,属五原、朔方两郡地各一部分。 三国至晋,为南匈奴游牧地。 五胡十六国,迭次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赫连夏属地,其北境为拓跋鲜卑所据。 南北朝,为北魏沃野镇,怀朔镇各一部分地,继为西魏地末为北周辖地。 隋、唐属丰州,北境为拓跋鲜卑所据。 辽、金时,东境为云内州西部地,隶西京道,西境为西夏属地。 元,改云内州为下州,阴山以南属云内州,阴山以北属德宁路。 明初属东胜卫辖地,隶山西布政司。末地属林丹汗,所部西迁青海。 清顺治五年(1648 年),设乌拉特中旗。次年迁至乌拉特草原,亦称乌拉特中公旗。旗府设在乌拉山前哈达 门沟口南。 民国时,沿清制,疆域未变,隶乌兰察布盟,受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节制,1928 年改绥远特边区为绥远省, 盟旗于省并存。 1950 年 7 月 18 日,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在本巴台(今呼勒斯太苏木乌珠尔嘎查北)成立。 1951 年 9 月旗政府迁驻海流图。 1952 年 10 月 15 日,乌拉特中旗与乌拉特后旗合并,组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政府驻地海流图。 1981 年 9 月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旗府驻海流图。 之后至今,乌拉特中旗内部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但旗域管辖范围和旗府驻地未变。 2.3 自然条件 2.3.1 地形地貌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 的自然地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变化。具体以固查公路为界,可分南部山前准平原区和北部高原

区。 山前准平原区:由山前洪积扇与河套冲积平原组成,其南与河套沉积平原相接,其北以北部山区南麓为界, 整个地势西高东低, 南北高, 中间低, 呈东西长 120 多公里, 南北 5~10 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海拔 1020—1048 米。 北部高原区:包括高原低山区、高原丘陵区、山间盆地区、中低山区。高原低山区,即东起查斯太山,中 经乌梁素太山,西止二狼山一带,海拔高度为 米,最高峰温更山 1893 米,山体是南陡北缓。高 原丘陵区,系指石哈河镇中北部,海拔高度为 米。山间洼地区,系指川井镇 北部、巴音杭盖、 乌兰、巴音、桑根达来北部(褐煤、石油赋存区),海拔高度是 米,最高索伦山为 1393 米。中低 山区, 系指川井镇南部, 温更北部、 巴音杭盖、 乌兰、 巴音、 桑根达来南部一带的低山区, 海拔高度为 米之间。 2.3.2 气候 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属大 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 漫长,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气温:年平均气温 3.0-6.8℃, 7 月份最热,极端最高为 38.7℃,冬季极端最低-39.4℃。 降水: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 115-250 毫米,南部、东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 日照:乌拉特中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3098-3250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71%-73%。 太阳辐射:海流图年辐射量合计 151.08 千卡/平方厘米,太阳总辐射与全国各地比较,小于青藏高原和西 北地区,大于其它地区,不论在全国、全区来讲,光能资源是很丰富的。 风:乌拉特中旗风能资源较丰富,在国内仅次于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内蒙古自治区风能最佳区和佳区。 一年中平均≥8 米/秒的时数,北部为 2382 小时,占全年的 27.2%,中部为 871 小时,占全年的 93%。乌 拉特中旗历年平均大风(风速≥17.0 米/秒,8 级)日数为 28-74 天,最多的年份为 60-129 天,最少 4- 34 天,春季大风日数为 15-26 天,占全年的 35-53%。 灾害:危害乌拉特中旗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干热风、霜冻、大风、沙尘暴、白毛风、 白灾、寒潮等。 2.3.3 土壤植被 据 1985 年全旗土壤普查资料,乌拉特中旗土壤类型有灌淤土、风沙土、盐土、草甸土、栗钙土、棕钙土 6 个土类。 乌拉特中旗地处半荒漠地带,以荒漠草原为主体。天然草场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丛 生草为主。境内西、北部多为柠条、生猪毛藜,东部多为针茅、无芒隐子草、泠蒿。70 年代以来,经引种、 驯化、选育,培育出宜种植的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有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苏丹草,玉米等品种。 2.3.4 水文地质 地表水:乌拉特中旗地表水以狼山山地丘陵与乌兰察布高原交接处为分水岭,划为两个水系。山脉南侧为 黄河水系, 北侧为内陆河水系。 属黄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 平方公里, 大小山沟 45 条, 主要河流 6 条,旗内大部分中小型水库修建在各大河谷下游处,是山前农业的主要水源。属内陆河水系的 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 平方公里,主要河流 8 条,内陆河地区地表径流深在 3 毫米左右,多年 平均地表径流量为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模数为 1345.8 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地下水: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因地而异,特点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山前黄灌区以内陆河流 域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连续分布,蕴藏量丰富。 2.3.5 地质 乌拉特中旗地质构造分区属内蒙古西部单元区,是东西纬向构造的一部分。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属两个 一级构造单位,即以川井——桑根达来中生代拗陷南缘为界,其北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其南为华北地 台。因受各期构造运动影响,加之多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波及,地质构造严重破坏,地层有些缺失,产生 褶皱、折曲甚至倒转、破碎,导致各种有工业价值矿床的生成和赋存。

总体地质构造出现有东西向的 6 个次级的纬向地质构造单元,由北而南依次为:蒙古向斜南翼超基性岩带、 川井—桑根达来拗陷带、哈达特山褶皱带、呼勒斯太—温更洼隆区、狼山—查斯太山褶皱带、山前断裂带。 2.3.6 地震 乌拉特中旗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 2.4 资源条件 2.4.1 土地资源 乌拉特中旗所辖总土地面积 亩,其中农用地 亩,占总土地面积 94.9%;建设用地 亩,占总土地面积 4.84%。牧草地是全旗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乌拉特中旗主体用地类型。利 用地布局是耕地集中连片,主要集中在山前河套灌区和后山旱作农业区两大片,占全旗耕地面积的 98%, 牧区只有零星的饲草料地。区域间的差异大,全旗各类用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阴山山区和北部高平原为 广袤的草场,是乌拉特中旗的主体经济区域;前山河套灌区是主要农业区,东南部山旱区则是农牧结合的 半农半牧区。 2.4.2 矿产资源 乌拉特中旗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是我国北方一块开发潜力巨大的风水宝地。据地质报告统计,已发现各 类矿藏 67 种,具有一定工业开采价值的 50 种,已经开发利用的有 36 种,区域内共有矿产地 281 处。 已探明储量有煤 91 亿吨,主要分布在白彦花煤田、白音查干煤田、巴音霍都格煤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 2.97 亿吨;国家大型矿床甲胜盘铅锌硫铁矿,锌金属量 206 万吨,铅 19.6 万吨,硫铁 4700 万吨。铁矿总 储量 6400 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品种繁多的非金属矿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菱镁矿储量 600 万吨、石墨储量 300 万吨,品位高、易开采;品种齐全的花岗岩,储量 7.3 亿立方米,色泽温润的铬 英玉,储量 8.8 万立方米,是石材中的佳品,被选为 2008 年奥运工程雕塑用石。 久负盛名的希热矿泉日涌水量达 200 吨以上,属含锶偏酸、重碳酸钙型,为国内优质矿泉水;特种非金属 矿产水晶,冰洲石、碧玺、玛瑙等珍贵宝玉石,以其极大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 据估计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 4000 亿元以上。 2.4.3 水资源 乌拉特中旗地表水资源非常贫乏,全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2.58 亿立方米,包括引黄水量 2.2 亿立方米,引 黄水量稳定可靠,用于发展农业。 2.4.4 生物资源 植物:据 1981 年草原普查资料,全旗野生种子植物有 67 科 255 属 426 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植物有 42 科 150 属 289 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186 种,主要有麻黄、山大黄、马齿苋、银柴胡、王不留行、角茴香等。 动物:据初步调查统计,全旗范围内生存的野生动物有:野驴、石羊、黄羊、团羊、青羊、狼、獾子、猞 猁、刺猬、黄鼠、松鼠、蛇等。 2.4.5 草业资源 乌拉特中旗草场面积大,草原资源丰富,全旗可利用草场 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 95.1%。 以荒漠草原为主体的天然草场划分为 12 类 32 组 86 个草场型。 2.4.6 森林资源 乌拉特中旗森林植被为荒漠化草原类型,以旱生植被为主。实有林面积 公顷,分天然林和人工林 两部分。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狼山、查石太山、哈太山地区和北部牧区,面积为 90296 公顷;人工林主要分 布在山前平原区和山旱区,牧区次之,总面积 60828.3 公顷;经济林面积 147.6 公顷;人工疏林面积 4318 公顷;人工灌木林面积 14937 公顷,树种为梭梭、柠条等;未成林地面积 31325 公顷,林种为农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 2.4.7 风电资源 乌拉特中旗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深居大陆内部,长期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影响,乌拉特草原已成为 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特别是乌拉特中旗北部巴音杭盖、川井、乌兰苏木一带,是中国冷空气五条入侵 路径首先进入中国的交汇点,是国内风能资源各项指标最理想的地区。据有关资料表明:该地区有效风时

(4.5m∕s-20m∕s 区间)可达 6500 小时以上,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 300W∕m3 以上,占全国有效风能资源总 量的十二分之一,占内蒙古自治区有效风能资源总量的十分之一。 2.4.8 旅游资源 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以来,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 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受降城、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表明中旗旅游资源的类型包括全国全部的八大 主类,调查的 59 个资源单体中,国家四级资源的有 5 处,国家三级资源的有 14 处,国家一、二级资源的 有 21 处。 四级资源有:甘其毛都口岸、同和太奇石林、乌拉特草原、风蚀冰臼等。 三级资源有:宝日恒图木化石群、乌拉特中旗鬼谷岩画、德岭山水库、乌不浪全秦长城、叉枝圆柏生态保 护区等。 一二级资源有:敖包山、二狼山风景区、牛心山等。 全旗有旗级文保单位 9 处,市级文保单位 19 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 8 处,国保单位 2 处。在全国第三次文 物普查、阴山岩画普查和长城调查,完成了秦长城乌不浪口东段的维修保护工程建设,申报了新忽热古城 抢救性保护方案,秦长城乌不浪口西段维修方案和秦长城德岭山水库段的维修方案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 复。

第三章、历版总规回顾及上位规划解析 3.1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3.1.1 第一版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1985—2000) 1、规划要点 (1)规划年限:近期到 1990 年,远期到 2000 年。 (2)城市性质: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开展多种经营,为农牧业经济发展服务 的边境小城镇。 (3)人口规模:近期 1.63 万人,远期 2.48 万人。 2、评价 海流图镇的第一版规划是方向性、纲领性的,对海流图镇的城市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 点: (1)确定了海流图镇城市的性质、职能、规模和发展方向。 (2)对交通系统以及功能分区等都做了合理的规划,对具体的用地,比如:工业仓储、绿地广场等都进行了 详细说明,但不同功能用地仍然存在混杂现象。 (3)填补并完善了工程规划内容,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3.1.2 第二版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1、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全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全旗畜牧业和矿产开发的服务基地,是内蒙古西部地 区的重要边贸城镇。 (2)城市功能分区明确,提出城市跨越海流图西河发展工业,居住等生活性功能向北拓展空间。 (3)人口规模:控制在 4.5 万人。 2、评价 (1)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基本符合当时城市发展态势。 (2)全旗城镇体系规划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3)城区规划功能比较混杂,没能提高城市土地的潜在价值。 (4)缺乏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时序不明确。

3.1.3 第三版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规划要点 (1)规划年限:近期到 2010 年,远期到 2020 年,远景在 2020 年以后。 (2)旗域人口规模:规划近期 2010 年人口为 16.5 万人,城镇化水平 45%;远期 2020 年为 22 万人,城镇化 水平为 60%。 (3)旗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乌拉特中旗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思路为“点轴”极化发展模式,最终 形成“一条城镇发展主轴,三条城镇发展辅轴”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条城镇发展主轴:即以德岭山—海流图—川井—巴音杭盖—甘其毛都为一条城镇发展主轴; 三条城镇发展辅轴:石兰计—宏丰—乌加河—德岭山;石哈河—巴音哈太—海流图;桑根达来—巴音—乌 兰。 (4)城市性质: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矿业发展的服务基地,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边贸旅游城镇。 (5)城市规模:近期 2010 年人口 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7.42 平方公里(控制在 8 平方公里以内);远期 2020 年人口 7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10 平方公里。 (6)城市发展方向:向北和向西发展,向南在结合现状的基础上适当有所开发。 2、实施分析 (1)旗域城镇体系发展分析 2009 年末乌拉特中旗总人口 14.37 万,城镇化水平为 42%,预计到 2010 年基本达到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 45%的城镇化率目标值。 2005 年乌拉特中旗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旗域乡镇由原来 5 镇、8 苏木、3 乡调整为 3 镇 4 苏木,2009 年 川井苏木又改为镇,各苏木镇职能更加突出,综合性更强,规模、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乡镇行政区划调 整为促进旗域城镇的发展和未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处在城区和口岸集中发展阶段,旗域内城镇发展除了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和甘其毛都 口岸以外,其余各乡镇镇区规模小,且建设速度较慢。 从旗域空间布局来看,沿 212 省道的城镇发展主轴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轴线基本形成,海流图城区、甘 其毛都口岸以及口岸加工园区发展迅速,总体呈现出“一线三区”格局;其它三条辅轴则发展不快,尚不 能称之为城镇发展轴。 (2)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近几年来海流图镇城市发展基本上遵循了上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向北扩展为主,向西延伸为辅的发展方向。 但是向西、向北突破了上版总体规划近期建设用地范围,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开工建设更是突破了远期建 设用地范围。 (3)城市发展规模分析 比较本轮规划的现状与上轮总体规划的近期建设规划, 可以发现海流图镇城区 2009 年城市建设用地为 7.67 平方公里,略超出了上版总体规划近期(2010 年)的 7.42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但控制在上版总体规划近 期(2010 年)的 8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西北部风电装备制造业用地甚至突破了远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2009 年海流图镇镇区人口 4.1 万人,距离上版总体规划近期(2010 年)5 万人的规模尚有一定距离。人均建 设用地指标增加较多,突破了上版总体规划近期的控制目标,这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城市建设的重点主要在 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的力度不够,城市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没有进一步挖掘。 从 2005~2009 年海流图镇建成区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来看,居住用地增幅较大,达到了 454.88 公顷,比 2010 年规划预期的 378.5 公顷超出 76.38 公顷,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进一步增加;工业用地规模超出上版总 体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主要是因为西北部风电装备制造工业的落地;市政设施适度超前建设,超出了上 版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仓储用地的规模基本符合上版总体规划近期建设目标; 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规模距离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4)城市布局分析 海流图镇近年来的建设布局与上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布局结构有一定出入,主要是城市西北部增加了风电装

备制造业园区,同时城市北部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比重明显高于上版总体规划,有与旧城中心形成鼎足之 势的趋势,而旧城区中心随着办公功能的逐步退出,将更加突出商贸服务中心的功能。 表 3.1 上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与 2009 年现状用地比较 用地名称 2009 年现状调查 2010 年近期规划 R C M W T S U G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单位:公顷 上轮总体规划 分类代码

注:2009 年现状建成区人口为 4.1 万人;上轮总体规划 2004 年现状人口为 3.42 万人,规划近期 2010 年 人口为 5 万人。 总结: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完备,研究深入,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方向及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促 进了城市发展,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当时不可预测的原因和此后发展情况的变化,从规划 的实施效果看,仍然存在较多局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面临巨大挑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情况。 (1)规划编制本身存在的问题 04 版总体规内容完备,研究深入,但是关于具体的用地布局有些过于拘泥现状,对城市建设机制研究有所 欠缺,对行政办公与商业功能剥离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未在北部新区给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预留足够 的空间。 上版总体规划在海北新区规划的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用地较少,全旗的行政中心仍然位于老城区旗政府周 围,与商业中心相互干扰。规划实施中大量行政办公设施的北移虽然更改了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但是对于新区建设和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意义重大。 (2)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城市建设低水平蔓延,旧城更新力度较小,存量土地挖潜不够 04 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海流图镇城市建设的重点在新区的拓展,旧城更新力度很小,建设用地规模扩展 迅速,短短 5 年时间,海流图镇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了 2.36 平方公里,是之前 20 年内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 的 1.38 倍,而人口仅仅增加了 0.6 万人,可见城市建设仍然低水平蔓延,存量土地挖潜不够,导致人均建 设用地突破 04 版总体规划的近期指标,迫切需要调整总体规划,认真研究旧城更新改造的机制。 B、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滞后 04 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海流图镇各项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市综合承载力增强。但 是各项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仍然滞后,滨河路尚未形成,乌兰大街、川井路尚未延伸,道路系统尚仍不完 善,静态停车设施缺乏,供水仍然紧张,绿地建设与城市扩张速度不相匹配,迫切需要完善和提高。 (3)不可预测性因素变化出现的问题

A、行政区划调整 04 版总体规划实施不久,2005 年底乌拉特中旗就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 5 镇、8 苏木、3 乡调整为 4 镇 4 苏木,2009 年 6 月川井苏木又改为川井镇,因此 04 版总体规划关于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已经不适应 旗域城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B、风电产业异军突起 2007 年乌拉特中旗开始规划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近几年风电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有 13 家企业在乌拉 特中旗开展风电开发工作。按照三步走的规划,“十一五”末,乌拉特中旗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300 万千 瓦,“十二五”末达到 800 万千瓦,“十三五”末达到 1000 万千瓦,为自治区“风电三峡”远景目标做贡 献。由此将催生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巨大市场,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上版城市总体规 划由于对风电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预计不足,并未给风电装备制造业预留发展空间,致使新近引进的风电 装备生产企业只能突破总体规划选址建设。因此急需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为产业经济发展构建 合理的空间环境,保障城市平稳健康和谐发展。同时,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性质 和功能布局,需要对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对城市功能布局进行调整。 C、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超出规划预期,乌拉特中旗境内在开工建设西甘铁路的同时还开工建设了甘泉铁路,鉴于甘其毛都口岸过 货量的激增,还在谋划建设海五公路复线,将极大地改善乌拉特中旗交通运输条件,对城镇布局和功能提 出新的要求。 3.2 上位规划解析 3.2.1 编制状况 新版《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已于 2011 年 3 月通过评审。 3.2.2 规划要点 (1)城镇的空间结构 实施“强核引领,众星拱月、开放带动,‘井’字格局”的空间发展战略,构建以增强城镇体系发展内聚 性,提升区域职能为特征的“三区、四线”的开放型网络化空间布局结构。 三区分别指:沿黄经济带、阴山资源开发区、乌拉特草原保育区;四线分别指:沿黄河沿包兰发展轴线、 阴山山前发展轴线、西部发展轴线、东部发展轴线。 (2)海流图镇城镇性质定位 甘其毛都口岸的后方服务基地,以发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草原生态宜居城镇。 (3)海流图镇城市等级规模 乌拉特中旗旗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 6 万人。 (4)市域城镇化水平 巴彦淖尔市域城镇化水平在 2015 年将达到 54%左右,2020 年将达到 63%左右,2030 年将达到 75%左右。 (5)乌拉特中旗境内重点镇职能引导 乌拉特中旗境内重点镇两个,甘其毛都口岸城镇为口岸服务型城镇,职能以边境贸易、资源进出口、边贸 旅游为主;乌加河镇为农业服务型城镇,以农牧业生产及服务为主。 第四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4.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 4.1.1 纵向比较 “十一五”期间,以“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乌拉特中旗的经济快速平 稳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随地区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 表 4.1 年乌拉特中旗经济指标

2002 年末总人口(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财政收入(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 493 45849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备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乌拉特中旗统计局 4.1.2 横向比较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乌拉特中旗各项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在巴彦淖尔市各旗县中名列前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后。 表 4.2 与全国、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若干经济指标比较(2008 年) 人均 GDP (元) 全 国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中旗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元)

表 4.3 巴彦淖尔市各旗县若干经济指标比较(2008 年)

地区生产总 值(亿元)

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农牧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五原县 磴口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4.1.3 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从产业构成上看,2006 年乌拉特中旗三次产业构成为 35:46:19,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标志 着乌拉特中旗开始跨入工业化阶段。 2009 年乌拉特中旗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 23.2:63.3:13.5, 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加并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高达 26.3%,远高于工

业化中期第一产业比重小于 20%的指标,表明乌拉特中旗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9 年乌拉特中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33800 元,按照 7.0 的汇率计算相当于 4828 美元,表明乌拉特中旗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人均 2880—5760 美元)。 从工业产值构成来看,乌拉特中旗绝大部分工业产值为黑色金属、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所创 造,说明乌拉特中旗工业的整体水平仍然处于依赖自然资源的较低层次。 综合判断,乌拉特中旗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脱离不开现实基础。乌拉特中旗现阶段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处于相 对落后的状态,决定其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产业经济活动的主导生产要素仍然要依赖于土地、自然资源和 能源以及交通,因此劳动分工尚难以摆脱空间条件的限制,产业区位分布必然出现向资源丰厚地区集中的 趋势,地理区位优势和生产成本比较优势将决定中心城镇的区位,城市化及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将主要取 决于该历史阶段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布局结构。 4.1.4 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近几年乌拉特中旗经济发展很快,不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在迅速扩张,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工业已经成为 旗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全旗工业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是以资源输出和初级加工为主,造 成对原料资源严重浪费,稳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 1、涨幅大,总量快速增长 2002 年以来,乌拉特中旗 GDP 经济总量由 2002 年 87322 万元,增长到 2009 年的 485600 万元,年平均增 速为 27.8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2002 的 6285 元增至 2009 年的 33800 元, 涨幅达 538%, 年均增速为 27.21%。 当然,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总量仍然偏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资源不 足;城镇规模小,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等。 2、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 2002 年以来,乌拉特中旗固定资产投资额与 GDP 总量高度同步,相关系数达 0.97, 2002——2008 年,乌 拉特中旗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约 120 亿元,确保了对加快经济增长的支撑投资。2008

3、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02 年以来,乌拉特中旗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一产持续下降、二产快速增长,三产逐步加速增长的发展趋 势,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2 年 53:25:22 演进 2009 年 23.2:63.3:13.5,二产成为主导,经济结构不断 优化。

年乌拉特中旗产业结构变化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万元) 第二产业(万元) 第三产业(万元) 三次产业结 构 .5

备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乌拉特中旗统计局 从 GDP 内部结构看,乌拉特中旗第一产业平均增速较慢,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其占 GDP 的份额由 2002 年的 53%调整为 2009 年的 23.2%。 第二产业对乌拉特中旗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电力、煤化工、矿山、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特色优 势产业的建设,使得工业对全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年,第二产业发展的平均增 速为 46.05%,远高于同期 GDP 和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是推动旗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占 GDP 的比重连续 攀升,由 2002 年不足 25%,上升到 2009 年的 63.3%,步伐明显加快。 年,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略低于第一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相对较低,2009 年为 13.5%。但随 着口岸互市贸易区、保税物流中心、海流图镇南物流园区、同和太旅游开发等新兴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设, 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逐步加快。 4、财政能力增强 年五年间, 全旗财政总收入增长 2.54 倍, 年均增长 45.8%。2009 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60000 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3232 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 116365 万元,比上年增长 44.17%,其中:社会保障和 就业支出 17155 万元, 比上年增长 51.03%; 医疗卫生支出 7899 万元, 增长 155.22%; 教育支出 11560 万元, 增长 26.34%。 5、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发展硬环境得到改善 神华甘泉铁路正在进行部分修改线勘测工作,即将组织实施征地;口岸支线机场项目已列入“十二五”民 航规划;石哈河至海流图、川乌线、川敖线三级油路改造和续建工程、通村水泥路已开工建设,将于 2010 年内完工。海流图至刘召一级公路扩建工程通过初审,2010 年内部分路段开工;甲胜盘、太平矿业 35KV 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开工。 4.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4.2.1 优势条件——必须依托的发展之本 1、开放优势 (1)未来新亚欧大陆桥上的节点 乌拉特中旗位于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境内有 212 和 311 两条省道,未来伴随着甘其毛都至蒙古首都乌兰巴 托铁路的打通,将成为未来新亚欧大陆桥上的节点。 (2)国家重要资源进口通道和中蒙国际合作桥头堡 乌拉特中旗位于巴彦淖尔市东部城镇发展辅轴上,是巴彦淖尔市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拥有常年开放的甘 其毛都口岸,是国家重要的资源进口通道和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极。 从地缘政治格局看,蒙古国内政局相对稳定,中蒙合作态势良好,蒙古国将发展同中国睦邻友好关系作为 蒙古外交战略的首要目标;从经济互补性看,蒙古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煤、铜等矿

产资源极为丰富,而我国在加工制造业方面基础较好,为中蒙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前基础。从我国政策 角度看,国家即将迎来西向开放的新高潮:国家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支持有条件沿边地区增 设边境经济合作区;探索在条件成熟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统筹规划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等。 因此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蒙边境贸易合作区的战略规划,乌拉特中旗将成为中蒙国际合作 的桥头堡。 2、资源条件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 地域辽阔的乌拉特中旗,矿产资源富集,是我国北方一块开发潜力巨大的风水宝地。据地质报告统计,有 矿种 67 种,具有一定工业开采价值的 50 种。已探明储量有煤 91 亿吨,主要分布在白彦花煤田、白音查干 煤田、巴音霍都格煤田。 另外蒙古国与乌拉特中旗相邻的南戈壁省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该省 60%以上的地下都有煤矿资源,铜矿储 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目前与我方有合作意向的重点矿产资源有塔本陶勒盖煤矿、奥云陶勒盖铜矿。 (2)风电资源充足 乌拉特草原已成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是中国冷空气五条入侵路径首先进入中国的交汇点,是国内风 能资源各项指标最理想的地区。作为内蒙古 3 个国家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的乌拉特中旗风能资源占全 国风能资源的十二分之一,占自治区风能资源的四分之一,风电产业建设规模和速度走在自治区各旗县前 列。乌拉特中旗 2007 年开始规划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现已有 13 家企业在乌拉特中旗开展风电开发工 作。 (3)旅游资源丰富 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化灿烂。积累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孕育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民族 特色。从整个旗域上看,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受降城、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境 内山地、丘陵、高平原具有多种地貌类型,景观差异明显。阴山山脉以南是富庶的河套平原,以北是广袤 的河套平原,不同的地貌,不同的动植物种群为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优势 乌拉特中旗近年来经济总量迅速增加,表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巴彦淖尔市市委、市政府已将乌拉特中旗 确定为全市两个经济增长极之一,提出将口岸加工园区建成国家级引进境外资源的战略加工基地的思路, 这更给中旗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4、人文优势 乌拉特文化深远厚重,各族人民勤劳朴实,干部创新务实,加快发展已成为全旗上下的共识,干部思创业、 群众盼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形成了实现大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4.2.2 劣势条件——需要克服的发展中问题 1、经济总量较小,整体实力不强,调控力度不够 虽然乌拉特中旗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GDP 和财政收入连年递增,但相对城市发展建设所需的资金而言, 仍显不足。2008 年末,中旗地方财政支出为 80713 万元,而当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 46298 万元,财政缺口 达 34415 万元,地方财政只能能满足支出的 74%,其余 26%左右的资金要通过其他渠道解决。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多元支撑体系尚未形成。 乌拉特中旗当前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发展水平偏低,工业以高能耗、资源型 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高,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发。 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乌拉特中旗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虽然第三产业 GDP 绝对值增长呈逐年上升势头,但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 比重逐年下降。从创造财富能力方面来看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而消耗的资 源量较低,因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服务业比重,是目前中旗经济发展主要任务。 目前,第三产业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一是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档次低、规模小,对社会 经济的贡献率低,占全旗生产总值的比重小,远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二是现代服务业,如

金融、信息、社区服务、中介等正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的相对滞后阻碍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 设施条件不完善,口岸、园区、城镇集聚带动效应不强,不利于乌拉特中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不利于提 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城镇形象。 4、工业特色产业培植不够,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乌拉特中旗工业产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工业,特色产业培植不够,并且对于资源的加工利用多停留在初级阶 段,很少对其进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所以资源总体利用效益不高。资源消耗造成的威胁直接冲击到乌拉 特中旗经济发展的基础。 4.2.3 机遇——要紧抓不放的希望所在 1、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和第二个 10 年西部大开发规划的实施 国家将实施第二个 10 年西部大开发规划,中旗将在各方面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 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已经出台的扩大内需措施,组合性、配套性很 强。国家在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项目的规划实施上将至少提前 5—10 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实 施,对中旗加快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乌拉特中旗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自身社 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政策和特殊福利 中旗享有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和特殊福利,在资金、税收、能源、户籍、教育等方面都较非少数 民族地区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在宏观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泛呼包鄂经济合作圈”的建设及巴彦淖尔市新的发展战略 呼包鄂经济圈是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按照《内蒙古自治区 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将以呼包鄂区域为核心,增强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 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泛呼包鄂经济合作圈”。呼包鄂经济一体 化进程,为呼包鄂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巴彦淖尔市积极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确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构筑两极带动新格局,其中一极是 “一市三区”,包括包括现在的临河城区、工业东区和陕坝镇;另“一极”是甘其毛都口岸及加工园区。 也就是说在巴彦淖尔市两极中,乌拉特中旗占据了其中一极,未来将承担巴彦淖尔市经济腾飞的助动力作 用。 4、甘其毛都口岸的常年开放和不断发展 随着将甘其毛都口岸提升为国际性口岸目标的推进和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关系深入推进,发展进口资源加 工的条件逐步成熟。境外运煤铁路专线前期工作已开展,上级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国际国内能源资 源的日益紧缺,甘其毛都口岸的服务功能的辐射圈日渐增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旗是全市向北开 放的前沿阵地,甘其毛都口岸已跃居为自治区第三大口岸、全国公路口岸进出口资源量最大的口岸。口岸 是最大最亮的经济增长点,在整个市域经济产业分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许多有利条 件。 5、经济快速发展机遇 2009 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经济发展进入全市中上游行列,为民生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旗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 势,同时鉴于中旗良好的矿产资源以及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可以预见中旗的经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4.2.4 挑战——必须勇敢面对的现实 1、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生态环境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 要因素。 2、激烈竞争的区域环境 从区位上看,目前乌拉特中旗与周边一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外来投资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往往可以改变区域的城市发展格局,乌拉特中旗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面临着周边城市 的激烈竞争。乌拉特中旗是一个农牧业大旗,二产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经济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较差, 与资源类似的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构化倾向, 利用旗内资源和境外资源的重大项目建设速度缓慢, 增大了乌拉特中旗产业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阻力。 4.3 旗域经济发展战略 4.3.1 生态优旗战略 坚持“生态优旗”的战略,坚持“牧区山旱区大转移、灌区城镇区大开放”理念,科学合理发展旅游业和 畜牧业的关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中旗发展的命脉。坚持自然改善和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 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市场选择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链式的绿色经济新格局。 4.3.2 构建大口岸战略 依托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打造中蒙边境贸易合作区契机,以推进大开放和国际大合作为支撑,公路、铁路 和航空相结合,着力构筑全方位的口岸开放和合作体系;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强区域联动,构筑大平 台,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培育市场和加强监管为手段,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倡导文明和谐和繁荣 口岸文化为举措,推动诚信和和谐口岸打造;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减低物流运营成本,提升口岸综合竞争 力;大力发展进口资源落地深加工,以大口岸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4.3.3 工业强旗战略 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电力、煤化工、矿山及冶金深加工、装备 制造、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产业),依托口岸和已逐渐形成规模的口岸加工园区、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 业园区,拓展并转换发展思路,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理念的指导下继续强化工业优势,实现工业强旗战 略。 4.3.4 开放带动战略 投资拉动仍然是中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特征,招商引资仍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建立良好的招商 引资机制,加强同沿海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利用目前产业结 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大做招商引资文章,主动融入呼—包—银—兰经济带,树立大区域循环经 济理念,努力打造大区域的产业优势。 4.3.5 旅游活旗战略 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中旗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和增长点,打造草原生态、 民族民俗风情、阴山岩画、跨国及风电观光旅游品牌,使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 4.3.6 科技兴旗战略 实施“科技兴旗”战略,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政 府引导为保障,以科技产业化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以科技中介服务组 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广高新、成熟、实用的技术和成果,依托口岸加工园区及新能源装备制 造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3.7 城市化战略 以海流图镇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小城镇,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 城镇化发展。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是将农民真正转移到城镇中来。促进人口向城 镇的积聚要与提升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4 经济发展目标 乌拉特中旗已经步入快速经济发展时期,从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建设前景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乌拉特中旗经济将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规划期内,乌拉特中旗将在宏观区域发展背景下,凭借自身优良 的发展条件和基础,继续保持在巴彦淖尔市的领先经济地位,经济实力继续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至 2015 年,全旗继续保持“十一五”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 140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 20%,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8 万元左右。第二产业发展势头仍然强劲,比重进一步加大,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开始

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1:66:23。 至 2020 年,经济发展逐步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减缓,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约 10%,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约 225 亿元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约 11 万元。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9:54:37。 至 2030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 8%,国内生产总值可达约 49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0 万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6:40:54。 4.5 产业发展思路 以“生态优旗、构建大口岸、工业强旗、开放带动、旅游活旗、科技兴旗、城镇化”为发展战略,依托现 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发展电力、煤化工、矿山及冶金深加工、装备制造、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产 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把优化结构和扩 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根本措施和根本途径。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产业升级优化二产结构,围 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优化一产结构,围绕多元发展优化三产结构,具体产业发展思路如下: 1、做优第一产业 一是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整合全旗农牧业资源,打破苏木镇行政区划限制,做好产业 归类,按产业、气候、地理条件划分区域。 二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家庭生态牧场。农区在巩固现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马铃薯、蔬菜、 有机食品、林草、肉羊九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构建种养结合、养殖业数质并重的原则,以加快改良步伐、 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手段,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带动的农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植保工程、种子工程实施力度,从政策上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牧区继续实施收缩转移战略, 建立家庭生态牧场,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以生态效益型草原畜牧业、巴美肉羊产业、高效订单种植业和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通过 农业制度创新,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深加工企业,实 现从原料农业到高效农业的转变,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农民收入。 根据乌拉特中旗自然环境禀赋,山前以种植为主,种养结合,打造山前农畜交错带,山后以生态畜牧业为 主,重在保育草原生态环境,形成南农北牧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2、做强第二产业 以大项目特别是立旗、立市的项目为支撑,全面启动打造巴彦淖尔市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口岸 加工园区、新能源装备物流园区、海流图镇南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及乌加河镇和石哈河镇有机食品工业园 区,进行矿区和风场建设,以工业园区、矿区和风场为依托,做强第二产业。 乌拉特中旗第二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以褐煤资源和蒙古国进口焦煤延伸加工为支撑的煤化工产业;以旗 内尤其是蒙古国进口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资源为支撑的矿山及冶金深加工业;加快发展以风能、太阳能 发电和火电为支撑的电力产业;发展以塔筒、风叶生产为支撑的新能源利用的设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有 机农畜产品加工业及建材产业;引进配套企业,推动优势产业,扶持和鼓励企业,加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 精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培育与推动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本地资源的 转化率,提高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和整个产业的产出。 3、做活第三产业 现代化的城市产业结构是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的新城市经济模式。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占第 三产业的比重,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反映。 以口岸贸易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业、草原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为抓手,构建多业并举、特色鲜 明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城镇配套水平,推进 第三产业发展与繁荣进程和社会化综合服务统筹发展进程;全力推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民生事业进程。 以交通运输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集购销、交易、仓储、货物配载、配件维修、生活服 务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发展口岸的毅腾物流园区、际誉物流园区、海流图镇镇南、 镇西物流园区以及口岸加工园区物流园。建设二级批发市场,尽快启动口岸商贸城建设。不断提升三产的 规模化、服务化水平。

4.6 产业空间布局 本着注重现实与兼顾未来相结合、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相协调、经济分区与 城镇综合发展评价、措施互补及其他地缘性、行政性等原则,在全旗范围内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经 济分区,分类指导,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重点打造中部经济隆起带。 4.6.1 北部经济区 北部经济区包括甘其毛都口岸、川井镇、巴音乌兰苏木,属于山后牧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规划重点依 托甘其毛都口岸发展口岸经济;依托巨大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依托广袤的草原发展生态型草原 畜牧业;适度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4.6.2 中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海流图镇、石哈河镇、呼勒斯太苏木和新忽热苏木,属于牧业和山旱区,生态环境较脆弱, 规划重点依托海流图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依托有机 食品工业园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温更等矿区大力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4.6.3 山前经济区 山前经济区包括乌加河镇和德岭山镇,属于山前黄灌区,水资源相对充沛,规划重点依托口岸加工园区大 力发展蒙古国进口资源及旗内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业,加强技术投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生产高附加值 的产品;依托农牧业资源发展肉羊育肥以及高效种植业,推进第一产业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方向发展, 实现从原料农业到高效农业的转变。 4.6.4 中部经济隆起带 以甘其毛都口岸、海流图镇城区、口岸加工园区为重点,以海甘线、海五线和西甘铁路、甘泉铁路为轴线, 打造“一线三区”的中部经济隆起带,成为推动巴彦淖尔市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第五章、旗域城镇体系规划 5.1 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乌拉特中旗现辖海流图镇、德岭山镇、乌加河镇、石哈河镇、川井镇共 5 个镇,新忽热苏木、巴音乌兰苏 木、呼勒斯太苏木 3 个苏木,境内还有甘其毛都口岸和温更矿区两个小城镇。 通过对乌拉特中旗现状发展情况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旗域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 1、城镇化水平低。除海流图镇以外,其他建制镇城镇化水平都低于 10%。城镇规模普遍较小,人口规模低, 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建设落后。 2、城镇规模序列不明晰,分级不明确,城镇体系不完善。 3、城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旗域北部牧区各苏木镇的行政管辖面积大,人口数量分布少,小城镇密度稀。 南部农区工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人口和城镇相对稠密。 4、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经济职能明显弱于其行政职能,没有担负起旗域生产要素流 动分配的枢纽任务。 5、 以交通走廊为基础的城镇发展聚合带未形成,仍处于点式发展状态。各镇、苏木之间交通联系不便利。 6、海流图镇中心区实力不足,难以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旗域的中心城市,规模虽居全旗之 首,但是自身没有形成产业聚集和技术优势,其经济实力明显不足,不足以带动振兴全旗经济发展。 5.2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乌拉特中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 要求。国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给乌拉特中旗城镇化道路 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乌拉特中旗应抓住机遇,通过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努力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 机制,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1、统筹城乡产业,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前提,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要构筑城乡衔接的产业链,立足城镇功能定位,发挥优势,

对产业进行合理分工。推动工业产业向园区聚集,利用海甘线、固查线等有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为农牧业 提供服务的商贸流通业、食品加工业等,吸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城镇集中布局,发展农 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本地农畜产品的加工基地和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业信 息、技术服务中心。并且努力扩大第三产业总量,优化结构,以增加就业比重。各乡镇应重视发展特色农 牧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注重发挥旗域中心城镇的信息服务作用。 2、统筹国民收入分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实现统一城乡税制的改革,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使城乡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适应;在 二次分配中,加大对农村农业的转移支付,对农牧民进行补贴;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农村 贫困地区基础建设,加快农牧区公益事业建设,将其纳入政府财政支出,逐渐形成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 制。 3、统筹城乡土地的利用与保护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促进土地集约使用。重点支持重点镇和中心镇的 建设,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形成集聚效益,并使之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转变。 针对各苏木镇的不同基础条件、资源状况、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 联动发展,形成海流图镇带动整个旗域、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和苏木、城镇带动农牧区的发展格局。重点改 进海流图镇、甘其毛都口岸、乌家河镇、德岭山镇、石哈河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壮大经济实力,发挥其辐 射和带动作用。同时立足区域,对一般镇基础设施按照“一路二水三市场四通讯”予以投资,为加快农村 城镇化进程打好平台,创造条件。 各乡镇更应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对资源状况应进行资源利用分析,尤其加强土地资 源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为城镇未来留有发展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储备。 4、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规划要作为一个整体,依据当地人口、地理、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基础条件等,搞好规划、布局和 建设,着力形成城市、镇(苏木)、村(嘎查)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对于农村(牧区)居民点,要坚持统 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所在乡镇集中。中心村(嘎查)尽可能建设 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布局合理、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牧区)社区,以推动分散农村(牧区) 居民点的拆迁、合并、改造。村庄原则上以行政村(嘎查)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期分批建设,重点在 村庄治理上下功夫。 5、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二元结构使城乡之间筑起了道道壁垒,阻碍了城乡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城乡市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城乡合作,跨区发展,融合城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建立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网络齐全、功能完善、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城乡市场体系。 6、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相关制度 相关政策调整、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户籍制度、土地流通制度、社会福利 制度、投融资体制等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利于人口合理有序地流动、规 范城镇土地市场、解决进城进镇农牧民的后顾之忧、形成城镇建设投资多元化的格局,推进城乡统筹协调 发展。 (1)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实现对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城市居民就业的一视同仁,在平等条件下竞 争,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进一步简化农民工用工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制定农民工就业在税收、最低工 资标准、工伤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2)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应 同城市社会保障统一起来,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标准;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实行社会 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养老之忧。 (4)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产权交易制度。改革城乡分割的建设用地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冲 破城乡体制性藩篱,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镇结构体系和空间形态,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城镇建设用地市场。 (5)建立城乡统一、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清除农民工进城的阻碍,逐步改革传统的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转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 限,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6)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体制。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 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要在城乡之间公平分配卫生资源,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在农村 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公共卫生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卫生组织管理体系和符合 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 7、发挥各级城镇的带动作用 通过各级城镇的发展,带动辐射农村和牧区,发挥城镇在社会服务、农产品加工贸易、旅游开发等方面对 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8、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村庄建设要符合国土建设的生态环境要求,限制非农产业和住宅的无序发展,限止占用基本农田和基本草 原的建设。 5.3 旗域人口预测和城镇化战略 5.3.1 旗域人口现状分析 表 5.1 年乌拉特中旗旗域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人)

总户数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

年的平均综合增长率不到 4‰, 且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年均增长率约 5‰, 机械增长多年为负值。 其中,非农业人口增长较总人口增长趋势稍明显,年均增长率达 8.9‰,个别年份超过 50‰;而农业人口 基本稳定,呈小幅下降趋势。 5.3.2 人口规模预测 1、旗域人口的正常增长——指数回归模型 该模型适用于在一段时间保持稳定关系的实测值的预测。乌拉特中旗近年人口增长趋势相对稳定,应用该

万人。 2、旗域人口高速增长——综合增长率法 根据对乌拉特中旗总人口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现对其规划期人口增长进行分析预测。 规划期内,伴随着甘其毛都口岸的跨越式发展,口岸加工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的建成发展以及全 旗旅游业的兴起,乌拉特中旗人口将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期,并且机械增长为绝对主要因素。规 划判断 2010——2015 年,地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将吸引大量旗外人口迁入,人 口的机械增长速度在这时期约 20‰;2016——2020 年,地区经济增长趋于平稳,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有所回 落,约 16‰左右;2030 年,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回落至约 12‰左右。规划期间,自然增长率持续控制在 7‰ 以内。 乌拉特中旗总人口预测以 2009 年底人口数据(143667 人)为基期数据,代入以下预测公式: 式中 为基期人口数, 为预测年份人口数, 为预测年份距基期的年数, 为预测期内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 n r 可以得到: 2015 年乌拉特中旗总人口为 17.1 万人;2020 年乌拉特中旗总人口为 19.2 万人;2030 年乌拉特中旗总人 口为 23.1 万人。 3、旗域总人口规模预测结果 指数模型预测是基于近年人口发展趋势,对于未来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考虑较少,因此,预测结果以综合 增长法为主,取本次规划旗域总人口规模预测结果为: 2015 年,总人口约 17 万人; 2020 年,总人口约 19 万人; 2030 年,总人口约 23 万人。 5.3.3 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9 年底,按照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得出城镇化率为 27.27%,而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有一部分 两栖人口,即拥有农村户口和土地,却在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人口,占农业人口的约 15%,因此实际城镇化 率在 2009 年为 42%。 由于缺乏连续多年的实际城镇化率指标,本次规划采用年均增长法预测规划期内乌拉特中旗旗域城镇化水 平。 乌拉特中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城镇化明显落后于巴彦淖尔市总体水平(45%),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 结构优化调整,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速度必然 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步入加速时期,同时由于中旗面临巴彦淖尔市“一市三区”大城市框架战略的实施 机遇,面临着中蒙贸易合作以及承担全市重工业基地这两大发展机遇,因此城镇化仍将加速发展,尤其近 期可能保持较高的上升速率。 参考巴彦淖尔市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城镇化水平的预测, 规划确定至 2015 年, 乌拉特中旗的城镇化率年均增长 2%,可达 54%;至 2020 年,乌拉特中旗的城镇化率年均增长 1.6%,可达 62%;至 2030 年,乌拉特中旗的城镇化率年均增长 1.0%,可达 72%左右。 综合考虑,规划取乌拉特中旗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为: 2015 年,城镇化率约 54%,城镇人口为 9.2 万; 2020 年,城镇化率约 62%,城镇人口为 11.8 万; 2030 年,城镇化率约 72%,城镇人口为 16.6 万; 5.3.4 城镇化战略与对策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 1、分区城镇化战略 通过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得出,乌拉特中旗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城市化将主要取决于该历史阶段的交 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布局结构。因此规划将乌拉特中旗城镇化战略分为两个区域,通过不同的措施予以推进。

海甘线及即将建设的甘泉铁路沿线地区主要依靠外力拉动,采用集中发展策略,重点建设甘其毛都口岸、 海流图镇和口岸加工园区。其他地区主要依靠内力推动,采用适当均衡发展战略,除了大力发展重点镇、 为有条件发展的乡镇(乌加河镇、石哈河镇)创造机会以外,近期依托现有的产业聚集点,积极培育多个 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现一种相对均衡的发展模式,待时机成熟时,完成社会经济要素的集聚,实现城镇化 水平的提高。 2、突出重点城镇的发展 乌拉特中旗实力有限,应集中全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把发展重点放在基础好、潜力大的城镇和地区上, 通过提高对资本、技术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对全旗产业发展的带动作 用。 3、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乌拉特中旗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岗位不多,城镇三产发育困难,城镇缺乏吸引力,长期以来城镇化水平 低于全区和全市平均水平。应采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方针,重点建设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和口岸 加工园区,吸纳城镇人口,推动城镇化进程。 4、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增强城镇间以及城镇对外的社会经济联系、加快生产要素的聚集,并通过聚集使 生产要素得到集约化利用,做到“资源共享、基础共建、优势互补”,进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 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需要逐步完善城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为城镇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 环境和居住环境,从提升自身吸引力的角度推动城镇化进程。 5.4 旗域城镇体系规划 5.4.1 旗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根据乌拉特中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极核扩散、点轴拓展;非均衡发展、培育重点镇;因地制宜、突出 特色;优化布局、空间管制为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及政策优势,以合理的空间载体确立其区域 中心地位,从而带动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职能结 构,实现旗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极核扩散、点轴拓展:海流图镇是旗域中心城镇,承接口岸贸易功能和工业园区服务功能,拉大城镇框架, 扩张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强化中心地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边贸重镇,充分发挥旗域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打造纵横两条城镇发展带,以此带动周边腹地发展。 非均衡发展、培育重点镇:在乌拉特中旗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重点培育发展有潜力的重点城镇,形成一 定的规模效应,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规划期内确定德岭山镇、乌加河镇、甘其毛都为重 点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主要是要发挥各个城镇的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又优势互补的小城镇,实 现发挥城镇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的统一。 优化布局、空间管制:主要是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变散点状发展模式为点轴发展模式,突出 城镇化重点发展地区和重点发展城镇。划定禁止发展城镇和人口的区域,在生态恶化、环境恶劣地区,坚 决不予发展城镇。有序可控、高质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5.4.2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乌拉特中旗旗域人口密度较低,各镇、苏木分布较为分散,城镇布局不可能出现面状的均匀布局。以中旗 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农牧产品资源以及交通条件来分析,确定中旗产业布局是一种沿着交通干道分布的 轴带结构,注定中旗的城镇空间也将具有轴向发展的分布特征。根据现状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和城镇化总 体战略,确定乌拉特中旗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思路为“点轴”极化发展模式,突出增长极核,引 导空间集聚,以连接各城镇节点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即交通线路为依托,形成“一心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 格局。一心、两轴将是乌拉特中旗未来区域性产业的主要分布区和人口密集区。 “一心”: 是指中心城镇海流图镇,是旗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在旗域产业发展和升级中承担重要作用。接受周边上位

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整个旗域发展。 “两轴”: 主要城镇发展轴:依托 211 省道,以海流图镇为核心,南北向延伸形成城镇发展的主轴。在此发展轴带上, 北连甘其毛都口岸, 南接巴彦淖尔市, 主轴分布有德岭山镇——口岸加工园区——海流图镇——川井镇—— 甘其毛都口岸。 次要发展轴:以德岭山镇区为核心,向东西延伸,在发展次轴上分布有呼勒斯太苏木——乌加河镇——德 岭山镇——石哈河镇。 5.4.3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针对现状城镇经济职能普遍较弱,城镇职能专业化分工不强、特色不突出的特点,确定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主要任务要促进城镇职能等级分化,提高城镇职能强度,培育城镇职能特色,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集 聚功能。考虑到现状特点及巴彦淖尔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乌拉特中旗境内在现有城镇基础上,培育 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新市镇,以海流图镇为中心城镇,将现状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德岭山镇、乌加河镇、 石哈河镇、甘其毛都口岸作为重点发展城镇,其他城镇为一般镇。 在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时,地域相近、同层次的城镇避免其职能的雷同性,以便各城镇能扬长避短,体 现特色,从而建立合理的职能分工体系。乌拉特中旗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确定为“一个中心城镇、四个 重点镇、五个一般镇”,详见下表: 表 5.2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表(2030 年) 职能等级 中心城镇 名称 海流图镇 德岭山镇 乌加河镇 重点镇 石哈河镇 甘其毛都口岸 川井镇 呼勒斯太苏木 一般镇 新忽热苏木 巴音乌兰苏木 温更矿区 三农服务型 边贸口岸型 边防型 三农服务型 旅游型 工矿型 工矿型 农牧业、矿产开采业、有机食品加工 边境贸易业、旅游业 农牧业、矿产开采业、能源工业 农牧业 旅游业、农牧业、矿产开采业 矿产开采业、农牧业、旅游服务业 矿产开采业 职能类型 综合服务型 工业主导型 三农服务型 主 要 职 能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房地 产业、文化教育业、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 重工业、矿产开采业、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 农畜产品加工重镇、农牧业

5.4.4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遵循“突出重点,促进集聚”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以下依据和方法进行规模结构调整。 一:以全旗城镇人口预测结果作为总量控制指标,预测规划期末中旗旗域城镇人口为 16.6 万人; 二:以各城镇发展条件、经济布局趋势和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近年来人口增长率作为调整依据。 规划规模结构特点是:海流图镇作为旗域中心城镇,人口规模显巨提高,其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在实力 上得到壮大,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旗域中心城镇作用。重点镇和一般镇城镇人口规模也得到相应提高,具体 人口规模控制见下表:

表 5.3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规模等级 人口规模(万 人) >2.0 0.5-2.0 平均规 模(万) 10 1.2 万 个 数 1 5 城镇名称(城镇人口规模 万人)

海流图镇(10) 德岭山镇(2.0)、乌加河镇(1.0)、 甘其毛都口岸(1.8)、石哈河镇(1.0)、

呼勒斯太苏木(0.2)、川井镇(0.3)、 新忽热苏木(0.2)、巴音乌兰苏木(0.1)、 温更矿区(0.2)

5.5 村庄布局规划 1、根据旗域城镇体系规划及空间管制规划,确定村庄所在地区管制策略: 优先和重点发展地区内的村庄:预先做好规划,引导发展; 禁止开发地区内的村庄:严格控制发展,甚至搬迁; 限制地区内的村庄:鼓励村庄居民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用地的集聚效益,控制村庄无序向外扩展。 2、确定“中心村(嘎查)——基层村(嘎查)”两级村庄结构 中心村(嘎查)是乡村(牧区)居民点中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条件较好的居民聚居地,可以说中心村(嘎 查)承担着最低等级服务中心的地位,是乡村(牧区)居民点与城镇之间进行联系与交流的纽带,因此, 中心村(嘎查)必须具备一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基础,具有吸引周边村庄(嘎查)人口的能量。对于中心 村(嘎查)的建设,政府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制定中心村(嘎查)建设相关的配套政策,给予最大限度的 财政支持,为更深层次的发展打好基础。鼓励周围居民点人口流动迁移,同时要求中心村(嘎查)制定合 理的优惠政策接受外来人口。 规划根据学区半径,耕作、畜牧半径,按均衡布点法,选定中心村(嘎查)及其服务范围。与新农村新牧 区村庄(嘎查)试点建设相结合,规划在每个苏木镇选定交通便利,靠近水源,人口密集的 2-4 个中心村 (嘎查),进行扶持和优先发展,带动周边基层村和基层嘎查,中心村(嘎查)人口规模在 400 人以上。 表 5.4 规划中心村(嘎查)及辐射村庄(嘎查)情况一览表 苏木镇 中心村(嘎查) 巴仁宝力格村、 阿拉腾呼少嘎查 海流图镇 巴音满都呼嘎查 辐射基层村庄(嘎查) 巴彦塔拉村、哈日朝鲁嘎查、呼日木图嘎查、汗宝格图嘎查、 希日朝鲁嘎查

联丰奋斗村、 乌家河镇 宏丰村、 石兰计村 石哈河镇 双盛美村、 西羊场村、 白音厂汗村

兴永胜村、红光胜利村、宏伟村、双荣村

柏木井村、郜北村、二十四份子村、石哈河村、楚鲁图村

胜利村、乌镇村、红 旗村

苏独龙嘎查、兴丰村 那日图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希热嘎查、朱斯木拉嘎查、哈 太嘎查、苏龙格图嘎查、查干敖包嘎查、莫仁嘎查、乌兰朝鲁 嘎查

毛尔其格嘎查、 白兴图嘎查

义和久嘎查、 韩乌拉 呼勒斯太苏木 嘎查、团结嘎查、达 格图嘎查 呼格吉勒图嘎查、 川井镇 巴音查干嘎查、 图古日格嘎查

呼和嘎查、希博图嘎查、温更嘎查、呼勒斯太嘎查、 哈拉葫芦嘎查、哈拉图嘎查、宝格达嘎查、前达门嘎查、乌珠 尔嘎查、巴音吉拉格嘎查

巴音呼都格嘎查、哈拉图嘎查、白同嘎查、莎如塔拉嘎查

新尼乌素嘎查、阿日胡都格嘎查、吉日格楞图嘎查、巴音图克 乌力吉图嘎查 巴音乌兰苏木 乌兰额日格嘎查 木嘎查、伊和宝力格嘎查、乌兰温都尔嘎查、巴音敖包嘎查、 努和日乐嘎查、乌兰格日乐嘎查、巴音宝日嘎查、东达乌素嘎 查、呼鲁斯嘎查 (3)村庄建设指引 A.中心村建设指引:中心村的建设应执行如下标准。 表 5.5 中心村主要建设指标 类别 发展 规模 项目 人口规模 建设用地规模 道路 给水 基础 设施 排水 环境卫生 通讯设施 教育设施 医疗设施 公共 建筑 设施 商业设施 金融设施 集贸设施 饭店、食品店、食杂店 储蓄所 集贸市场 文化设施 配置标准 400-1000 人均建设用地近期不超过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金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