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充电器插线板都没插上插板而手机却一直响 然后插好了以后充不上电,试了几下是充电器插线板的原因为啥

  小米最近大动作频频,米粉节上发布的49元插线板让插线板和充电厂商双双捏了把汗,如公牛就将旗下部分产品线价格调整至几乎腰斩。厂商之争消费者得利,但低廉的价格和不赖的品质下小米排插并不完美,如适用性较窄,除使用笔记本电脑或是电视机后给智能设备供电之外并没有一个日常能够让其摆上台面的场景,很少人同时需要在桌面上使用高压电和5V低压电,如果全部摆放到桌面,反而会令其更加不整洁,如下图。

  其次,小米插线板输出能力并不理想,一共3A的输出能力在多部设备同时充电的情况下令充电速度大打折扣,更别提媲美原装充电器。但如今需要大电流充电的装置越来越多,更多时候一个专门的多口充电器更加合适,所以这次选择了多口充电器中的佼佼者Anker 40W 5口充电器与小米插线板进行对比。

  Anker惯用的抽拉牛皮纸盒包装,右上角有其PowerIQ技术的标志。所谓PowerIQ技术其实就是识别芯片,可以与连接的设备协商并输出最合适的电流。

  全家福 包装内包含本体、充电线、说明书和意见卡。

  Anker外层采用了橡胶涂层,虽然摸起来舒服,但长期使用容易粘指纹和产生划痕,而白色使用烤漆外壳,选择哪款就见仁见智了。

  电源接口,可以更换自己需要来更换不同长度的线。

  与iPad mini比比大小,左边是Anker 6口充电器,右边为本文中的五口的。

  小米插线板采用了小米电源相关产品一贯使用的白色包装

  全家福,本体和一张使用说明。

  下面是USB输出测试,测试在室温26°±2°环境下进行,结果仅供参考。

  首先是小米插线板单口输出测试

  从0.1A开始递增,小米插线板单口输出的截止电流是3.2A,测试过程中的平均电压为4.90V。

  此时加入两个1A负载,再次测试在有两个1A负载下的单口输出,此时功率计显示10.7W。

  可以看到在达到1.3A时因为总输出功率的限制,电压直线下降。

  最大功率在18W左右,比标称的5Vx3.1A稍高一些。

  下面模拟真实充电,采用三个小米16000mAh移动电源进行测试,移动电源电量均在3格及以下。

  通过USB测试表可以看到,单口输出电流为4.89V 0.8A,识别模式为小米移动电源采用的的Apple 2.4A。此时已是小米移动电源最高输入的约三分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充电速度。

  同时观察电压图可以看到,输入电压并不稳定,在小范围内不断抖动。

  此时功率计读数18.2W

  在5分钟后,使用测温枪读数,小米排插表面达54.2度。

  10分钟后,表面温度上升到了59.7度。

  20分钟后,测温枪显示表面温度达到了66度。

  此时关闭插线板电源,移开后下方温度达58.4度。

  下面是Anker 40W 5口充电器单口输出测试

  可以看到在输出达1.5A时Anker自动加大了输出电压,充电器的截止电流为3.5A,平均输出电压为4.99V。

  下面加入4个1A负载,测试在有4个1A负载下Anker的输出能力

  在有4个1A负载时,单口输出在3.2A时关断,可能是提前关断没有3.3~3.5A输出的影响,此次均压达到了5.1V。

  充电器最高达到了标称的40W左右

  下面模拟真实充电,采用了3个小米16000mAh移动电源,一个紫米10000mAh移动电源和一台小米2手机。可见在刚打开时功率计显示输出达到了42.3W。

  诡异的是20秒后充电器的功率提升到了50W左右,比标称值高出了10W,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加量不加价..

  可以看到输出达到了5.12V 1.60A,识别模式也正确识别为Apple 2.4A(小米移动电源采用此模式与充电器协商)。

  可以看到输出电压保持稳定,没有明显起伏波动。

  10分钟后,测温计显示外壳达到了49.1度,五分钟因为和女神聊天分心错过了…

  20分钟后,外壳温度显示达到了57度,所以说充电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将充电器放在易燃物品附近。

  移开充电器,下方达到了51.2度。

  准备拆解Anker充电器,因外壳使用了超声波焊接,所以只能暴力打开。

  直接砸开,露出PCB一角,超声波焊接接缝相当牢固。

  PCB正面,可见重要元件处均经过点胶处理,保证在震动摔落时牢靠。一次侧与二次侧均有散热处理。

  发热量较大的MOS管均通过螺丝固定在散热片上以充分散热。

  二次侧处采用了两颗来自FPCAP(富士通)的固态电容。

  电容旁的MPS5010芯片用于限流,在过载后可自动复位。如遇过载情况只需将充电线拔出再插回即可。

  PCB背面,PCB上印有Anker Logo,其大量采用了SMD元件,焊点清晰饱满。

  红色方框处为PowerIQ芯片,用于响应d+d-识别信号,自动匹配用电器需要的充电模式,每个USB口对应一个。黄色方框处为松下高分子电容,用于滤波。

  小米插线板外壳采用了三角螺丝+卡扣的密封方式。

  PCB正面, PCB上方左侧及黄色变压器为一次侧,负责高压部分。二次侧由两个10V 470uf万裕XCON URL系列固态电容及背部IC组成。

  一次侧三个滤波电解电容均来自江苏丹阳法拉电子,MOS管为深圳深爱半导体SIF7N65D。

  背面有堆锡增流处理,最上方IC为Diodes 3776BM PWM初级控制芯片,右侧为Diodes同步整流芯片,USB口处有来自Ti的TPS2513和TPS2514各一颗,负责识别充电模式,最下方为Diodes APR34309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插线板USB模块由至少四家代工厂代工,各家代工厂采用的方案并不相同。本文中的小米插线板为其最优秀的版本,如果你不幸买到其他代工厂的产品,你很有可能遇到缩水版的小米插线板。

  上方为本文中使用的小米插线板充电模块,下方则是另一个代工厂生产的“缩水版”。显然元件们都“减肥”了,电容从420V换至400V,固态电容则从ULR系列换至国产电容,耐压从10V变至6.4V,体积直接小了一号。开关管从7A换至6A,也同样小了一号,MOS管也变小了,并且在其旁边直接放置了一个小电容,在MOS管高发热的情况下电容使用寿命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X电容和初级滤波电感不翼而飞,可能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背面相比旧的版本来说并没有做堆锡增流处理,同时省去了不少元件,而用户在购买时却完全无法得知自己购买的是什么版本的小米插线板,可以说买插线板也得拼人品。

  虽然说小米插线板比Anker充电器更加便宜,但是Anker的价格对应了其优异的品质,而小米插线板却在用户不知不觉中偷偷摸摸缩水。从总输出功率上看,5V 3.1A的小米插线板和5V 8A的Anker 5口充电器也不是同一等级的对手。虽说两者各有所长,小米插线板在提供拓展插口的同时满足基本的充电需求,但如果你对USB充电有更高要求,例如有多个USB设备需要快速充电,Anker更加适合你。

“手机充电几小时了,为什么还是70%?”,“用大品牌的USB插线板充电为什么没有说的那么快?”,“为什么充电还是这么慢?”很多用户在给手机充电时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殊不知,手机充电慢其实是插线板或者充电数据线的问题。

业内专家告诉小编,一些带USB口的插线板,USB口没有电压补偿装置,会导致充电慢。此外,充电数据线线芯的材质和粗细也会影响充电速度,材质差、较细的数据线的充电也会慢。

图1:用USB插线板充电

对很多用户来说,对插线板的要求是保证功率、电流够大,这样在给手机或是其他移动设备充电时能够快速充满。而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让USB充电口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如何保证USB充电口的有效功率,也是当下智能插线板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挑选插线板关键要看两点,一是USB充电口的数量是否充足,二是能否保证足够的输出电流,让多设备具备快速充电的能力。

要从这两方面选择,小编测试各类插线板后发现,本月刚在360商城上线销售的360安全插线板充电速度是最快的。

据了解,360插线板的USB模块总的输出规格为5V 4A,合计20W,最高支持5V 2.4A,均支持智能识别,兼容Android、iOS设备,还有1700J防浪涌能力,可过最大15000A电流。

360插线板能够智能识别各类设备的种类然后再输出与之匹配的电流,堪称各类设备的原装充电器。运用特斯拉所使用的同步整流技术使电能转化率提升至85%以上,并且带有输出电压补偿功能。经过测试你可以发现,360插线板保证能为两台甚至三台iPad进行正常充电,效率媲美独立的原装充电器。

图3:360插线板可以同时满足多台移动设备充电需求

在保证充电效率的同时,360插线板还拥有防雷防浪涌的设计、短路时的防过载保护、可以耐750摄氏度的防火材料、防止儿童手指插入的安全门等安全配置。让消费者在使用时更加放心。

本文由站长之家用户投稿,未经站长之家同意,严禁转载。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站长之家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站长之家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有发现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器插线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