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内容咨询app比,趣头条app有什么不同?

当前位置: ? ? 正文

趣头条,以前叫趣看,是爱魔豆旗下一个不用转发,阅读文章就能赚钱的APP。看一篇文章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赚到金币,还可以签到,文章评论,拆宝箱赚钱,满20元就能充值手机话费,满30元可微信红包提现。

趣头条我做了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到现在一共赚了有10029元,这只要看资讯,新闻就可以赚钱,非常的靠谱,如下图:

我是前几天做的趣看,做了一天就赚了30元,我用微信红包提现了好多天都没有到帐,毕竟开始做,不知道是真是假,有点不放心,也没有到帐。 后来我帐户又满100多元了,我就充值话费了,昨天晚上就收到短信提醒,充值100元话费到帐了,而红包提现被驳回了,不过帐到我户里了,因为趣看才开始,正在开发微人提现功能,估计过段时间就可以微信提现了。下面是趣看后台提现记录截图:微信提现功能已经出来了,下面是我微信提现到帐的截图:

好多人都做过微信转发文章赚钱,可是微信少的就赚不了多少钱,而趣看,不用转发文章,直接阅读文章就可以赚钱了。在空闲的时候,没事看看文章,还能赚钱,多好啊。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只要真实可靠,能赚点话费也是不错的。 趣看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下面,邵连虎给大家总结一下有哪些:

趣看每天可以签到,拆宝箱,看文章,给文章评论,给评论者点赞,邀请别人等赚钱方式,还是非常丰富的吧,有兴趣的可以去做下,非常的不错。我也相信,趣看以后还会出更多的赚钱模式,所以,大家趁早做。

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恶意抄袭,一次警告,二次法律见!

原标题:“刷新闻赚钱”APP爆发,“趣头条”并非真的有趣

过去,我们见过以签到、阅读、评论和转发的形式赚取积分的资讯类APP,可近日,一批打着“读资讯,赚金币”、“刷刷新闻就能赚零花钱”、“刷新闻赚现金”等噱头的新闻资讯类APP来到大众视野。您没听错,不是赚积分,是赚“白花花的银子”。操作形式不难,大多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以及邀请朋友注册来赚金币。

朋友们你们相信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吗?反正我是不信。这不,产品还没“捂热乎”呢,种种疑问就产生了。这种“赏金为王”的新闻传播模式,会让内容的质量靠边站么?所谓“推荐好友”的“收徒模式”又是否合规呢?

APP诱导分享,“收徒”模式类似变相“传销”

“同样看资讯,每天有钱赚”。这是某新闻资讯类APP的广告语。

用户张女士告诉记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看新闻,分享个朋友圈,还能赚点零花钱,赚不出来零花钱,也能赚个公交地铁钱。

在一款名叫“惠头条”的APP中,几乎所有的用户行为都被“明码标价”。按照平台的目前的规定,无论是看新闻、看视频、签到、分享还是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都可以得到平台数量不等的金币,比如阅读资讯5分钟可以得到100个金币,观看视频5分钟可以得到50个金币,分享新闻资讯可以得到50个金币等等。按照其兑换原则,1万个平台金币约等于现实中的1块钱,用户至少积累1万个金币才能在微信或支付宝提现。换句话说,用户必须在惠头条上连续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资讯,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的视频,才能挣1元钱,如此看来,这个零花钱似乎不那么好赚。

众多“刷新闻赚现金”APP

业内人士龚先生透露,“补贴+收徒”已经成为目前一些新闻资讯APP的主要商业模式,所谓补贴是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获得现金奖励,而收徒模式更为重要,通过邀请收徒,用户可以从徒弟的收入里获得持续的分成。

龚先生表示,本质上模式相当于收徒模式,简单说有点类似收徒“传销”。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扩展到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这样。有一定的等级体系在里面。

“想要来钱快,可以收徒弟”。通过分享邀请码“收徒”之后,如果徒弟长期没有阅读、分享或是继续“收徒”行为,师傅还可以通过“唤醒”功能,提醒徒弟阅读资讯,进而持续获得奖励。记者打开一款名叫“趣头条”的新闻资讯APP,其公开的排行榜显示,目前总排行第一的用户,总收入超过了93200元,收徒数超过了四万。

根据趣头条的数据,收入最多的账号徒弟超过4万

以行业巨头趣头条为例,只花一年多时间,其DAU(日活跃用户数)就过了千万。有消息显示,趣头条在今年3月16号宣布完成了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业内人士龚先生介绍,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龚先生表示,此种商业模式相当于把这部分的现金流去当做一种投放的新方式,不去各大市场投放,而是换成这种模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能有稳定的用户新增,第二点就是能有稳定的活跃度。

在一二线城市,大家默认“头条”=“今日头条”。但在下沉市场里,还有一整个庞大的“头条系”矩阵,它们指的不是抖音、懂车帝、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北京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的产品,而是趣头条、惠头条、淘新闻、东方头条等以返利补贴为主要运营手段的信息流产品。趣头条是其中做得最早,起量最快的一家。

根据趣头条CEO谭思亮的说法,这个行业里的第一名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市场的渗透率一直不超过20%,“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剩下的80%,是留给趣头条们攻城略地的空白,它们所接触到的大多数用户,手机里很可能还没有安装过任何新闻资讯应用。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趣头条用户与今日头条的重叠度只有20%,与拼多多的重叠度可以达到60%,男女用户的比例大约为3:7,周人均打开次数超过50次,日均评论量超过28万条,人均阅读数超过20篇,以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为主。

显然,这样的策略帮助趣头条避开了与行业巨头的正面交锋,并迅速在三四线城市扩张。根据猎豹大数据2017年度中国APP排行榜,趣头条在全网APP中排名第41,在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腾讯与今日头条。尤其在2017年12月新闻资讯类TOP25的榜单中,趣头条的增长速率超过500%。

然而投资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在法律视野下却充满了争议。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了上下层级,并且师傅还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这样的收徒模式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

赵占领介绍,判断某种模式是否涉嫌传销主要看两点:其一是组织要件,即发展人员,组成网络,也就是俗称的“发展下线”,下线还可以再发展下线,以此组成上下线的人际网络,形成传销的“人员链”;其二是计酬要件,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很明显趣头条的收徒模式符合这两点,涉嫌传销。”赵占领表示。

不过赵占领指出,这种模式并不新颖,在互联网发展早期,PC时代这种模式就曾一度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做法也很多。

只不过趣头条的收徒模式中,人们贡献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再加上它对外宣传收徒模式时,并没有将徒孙这一级奖励也大力宣传出去,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它不涉嫌传销。”赵占领说。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则表达了不同观点,如果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那么尽管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那么就不能认为其涉嫌传销。

“平台对用户收徒的奖励制度,更像是一种有偿劳务,或者可以理解为烧钱推广,与传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刘明祥说。

“赏金优先”模式本无问题,但打低俗内容擦边球就是问题

据报道,尽管质疑声音不断,但却并不妨碍这类新闻资讯APP衍生出新的“生意”。甚至,淘宝店家中还出现了名为“趣头条、淘新闻收徒”的店铺,店家声称,所有徒弟均为有效徒弟,非虚拟手机号注册,纯人工操作,5元一个。

想想多后怕啊?当新闻让位生意,当“内容为王”遭遇“赏金优先”,这类新闻资讯类APP所推送的新闻,留给用户的又是什么呢?

记者在使用APP时遇到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趣头条所推送的资讯标题前,有一个“框”,框里写着“阅读+10金币”,有时遇到篇幅比较长的内容,这个数字也会是30金币。

这样的模式并不是趣头条独有。打开淘新闻APP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条推送下方都标明了阅读这篇文章所对应的金币值。记者打开了其中一篇文章,发现只要将文章的从头拖到尾,停留数秒之后,就会跳出“10金币已入账”的字样。

同时,有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资讯类APP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全是一些毫无营养没有依据的假新闻”“有意义的文章太少,滥竽充数”……翻看应用下载商店的网友评价,不难发现“刷新闻赚现金”式推广,人气虽高但点赞甚少。

“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

这些或劝勉或鼓励的“鸡汤文”,如今却被不少网友吐槽变“馊”了:有的文章假借抒情式措辞,实则夹带伪劣保健品等虚假广告内容;有的则直接掺杂涉黄淫秽内容,以露骨语言大打擦边球。

为何变馊了的“鸡汤文”仍被肆意传播?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号称“一键转发神器”的文章转发接单派单平台,成为低俗违规文章传播的“幕后推手”,形成了一条涉及分发、营销、获利的产业链,而其常用手段便是以现金奖励诱导用户分享。

一款名叫瞎转的APP,将“补贴+收徒”的模式几乎做到了极致。打开APP后,没有新闻推送,只有转发赚钱和邀请赚大钱等选项。点击“转发赚钱”页面,每篇文章的阅读单价都有标明,将其转发至朋友圈,有人阅读就能获得相应奖励,每次阅读收益在8分钱到1毛钱不等。而这些标题及文章内容大多粗俗污秽,充满挑逗性。

独立互联网评论人洪波表示,这样的“赏金优先”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在这样的模式下打低俗内容的擦边球,这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洪波:通常来说,大家普遍会认为,你用高雅的东西是很难获得用户的,稍微低俗一点,擦点边,更容易来获得用户。从这些产品本身来讲,希望以一种小额的激励手段,来让更多人参与到内容的阅读上来,这个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在运营上(平台)趋向于拿一些比较夸张的东西来抓眼球,这个是他们的问题。

内容涉黄违法,转发者就应担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用户需提高素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此外,宋建武建议各社交平台也应加强监测,提高对高隐蔽性违法内容的监控精度。

微信平台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于以外部链接形式分享传播低级趣味、庸俗、有伤风化内容和推介淫秽色情网站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据微信团队介绍,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涉黄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到,目前在实际处罚中对色情淫秽和涉黄内容的界定仍有待明晰,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既有判例加以界定,以进一步提高监管实效,对平台、内容生产者以及普通用户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平台不能假借花式推广成为低质甚至低俗内容传播的源头。”宋建武教授认为,比起执迷于推广营销,互联网平台及应用更应专注自身内容建设,突出产品公共属性,致力于传播积极向上且用户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

来源 /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每日经济新闻、人民日报等

时间: 来源: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趣头条”是啥?很多人听了一头雾水,但它却成了上周末资本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美国东部时间9月15日,趣头条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盘中一度暴涨超190%,5次触发熔断。“非主流”的趣头条,刚到资本市场亮相,就迅速蹿红,闯入主流视野。  

这个上线仅2年3个月的移动资讯APP,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速度的新纪录。但一路狂奔之时,趣头条主打“下沉市场”的生意经,四处撒币吸引阅读的运营模式也饱受争议。

上线两年估值直追新浪  

“红薯与此物一起食用等于‘慢性自杀’,还有很多人傻傻当补品”“吃软不吃硬的三大生肖,脾气不好但人好”……登录趣头条APP,满屏都是此类健康养生、星座娱乐、励志时尚等品类的资讯。2016年6月,趣头条刚上线时,几乎是没人注意到。短短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个平台竟上市了,一举打破拼多多前不久创造的3年赴美上市纪录。  

从内容看,趣头条与今日头条颇为相似,都是通过算法为用户推荐内容。从用户群体看,趣头条又和拼多多异曲同工,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瞄准并不受关注的“下沉市场”,即三四线城市用户。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8月,趣头条APP的累计装机量达1.81亿次,月活用户6220万,日活用户2110万。也就是说,每天有超2000万的用户在阅读趣头条的内容。根据趣头条对用户的画像,超70%用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女性用户占比超6成,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55分钟。  

就在资本市场念叨着今日头条何时上市时,上月18日,趣头条在美国提交IPO申请,抢先一步上市。9月15日,趣头条上市首日,更是表现惊艳。由于股价涨幅过大,短短数小时内,竟5次触发熔断。  

根据美国证监会2010年批准的个股熔断机制,如果某只个股的交易价格在5分钟内涨跌幅超过10%,则需暂停交易。如果该个股交易价格在15秒钟内仍未回到规定的“价格波动区间”内,将暂停交易5分钟。  

趣头条上市首日强势收涨128%,报15.97美元,市值达45.88亿美元。要知道,老牌门户网站新浪的同日收盘市值为47.25亿美元。上线两年多的趣头条,几乎追上拥有20年历史的新浪。  

三四线市场收割流量  

正如许多互联网公司烧钱一样,趣头条营收在持续大增,净利润亏损也在加大。招股书显示,2016年营收为5795万元,2017年为5.15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收达到7.18亿元,已超去年全年。但去年趣头条净亏损为9480万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已达到5.14亿元。  

大幅亏损之下,趣头条股价暴涨的逻辑何在?一个重要原因是,趣头条发行价定价较低,且发行规模较小。据了解,趣头条以每股7美元发行12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R),募资8400万美元。在此之前,趣头条原计划要发行1600万股,定价区间为7美元至9美元,趣头条的募资规模和价格,如其发展定位一样,都选择了“下沉”。  

“看趣头条,每月赚头小猪钱”。趣头条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刷墙广告,生动说明了这家互联网平台的生意经。实际上,与拼多多、快手一样,趣头条抢到了互联网“下沉市场”的第一波红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了大规模的用户,这是其赢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趣头条已与国内超过200家专业媒体机构达成合作,超23万家自媒体入驻其平台,一天内容生产量在30万条左右,内容涵盖娱乐健康、养生励志、生活星座、美食育儿等领域,推向庞大的三四线市场。  

“让阅读更具价值。”正如趣头条所标榜的,其获客方式就是所谓的“网赚”方式,用户注册、签到、阅读、邀请朋友、分享链接等各个环节,都可得到一定数量“金币”,每1万“金币”可兑换1元钱。钱不多,但随时随地可能“捡钱”的感觉,对时间富余的“下沉”群体颇有吸引力。  

狂奔上市难掩内容短板  

随着监管部门对网络内容质量要求趋严,作为趣头条的“前辈”,今日头条今年已多次被约谈、处罚,并要求关停内容低俗的内涵段子。趣头条如今也面临这个问题。  

从营收来看,趣头条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打开APP,一般每隔三四条资讯,中间就会插入一条广告。广告内容包括游戏、商业加盟、电商、地产、保险、小额贷等。用户不难发现,在趣头条投放的广告质量并不高,偏灰色领域的广告仍是主力。  

有了前车之鉴,趣头条方面明确,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和增强优质内容生产。就在上个月,趣头条还拿到人民网旗下基金和澎湃新闻的战略投资。“目前趣头条洗稿、拼凑的内容非常多,这就需要平台不停调整规则,让好的原创内容浮上来,澎湃新闻、人民网旗下基金对内容提升和监管合规方面都会有帮助。”趣头条首席财务官王静波表示。(孙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趣头条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