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多沟通做不到,怎样和领导沟通?

01、与领导沟通,也是一门技术

进入职场十多年,我有一个很好的记录:

几乎跟所有曾经的领导都成了朋友。

他们中有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的,有借钱给我买房的,有给我介绍客户的,有跟我合伙创办公司的。

不仅如此,我在做企业管理咨询项目时,也会经常被客户项目组的人请去帮忙跟他们的领导做沟通。

他们经常跟我说的话是:“我们领导比较听您的,这个事您帮忙沟通下呢。”

一直以来,我都没觉得这是一项多么特别的能力,就好像鱼在水里游泳,感觉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直到2016年底创办了YouCore,不停地看到各类“如何跟领导交流”、“如何跟领导汇报”的咨询问题后,我才意识到这可能还真是一项挺特别的能力。

于是,我将自己这10多年来跟不同领导沟通的情况好好梳理了一遍,整理了一份与领导沟通的心得。

不过,在参考这份心得的时候,你如果能更多关注与领导沟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各种小技巧就更好了。

技巧是无穷无尽的。以与领导沟通而言,你咨询100个人,至少能听到200种技巧。

不过,无论沟通的技巧多么纷繁复杂,万变不离其宗,真正有效果的沟通技巧,本质上都必然遵循着沟通的基本原则。

沟通的定义之一是: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各种载体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形成行为主体的感知,以达到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因此要做好与领导的沟通,本质上就要从沟通的三大要素(行为主体、信息、通道)出发思考,让每一个要素都发挥出价值。

① 针对“行为主体”,要明确领导的意图;

② 针对“信息”要素,做到“有效编码”和“充分解码”;

③ 针对“通道”要素,要选准最佳通道。

一切与领导沟通的技巧,都无外乎是这四大原则的运用。

① 「明确意图」原则:针对行为主体。

② 「有效编码」原则:针对信息的传递。

③ 「充分解码」原则:针对信息的接受。

④ 「选准通道」原则:针对信息通道。

掌握了上面四个与领导沟通的基本原则后,你就不会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沟通技巧”中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具体怎么运用这四个基本原则。

怎样才能做到在沟通中,更有效地明确领导的意图呢?

① 你要在沟通前,也就是平时要多多积累对领导的了解;

② 沟通中,要多去想为什么领导会这么说,要这么做;

③ 沟通结束前,一定要记得确认你对领导意图的理解是否正确。

和很好的朋友沟通,几乎不存在沟通不好的情况,你们每次都能准确地理解对方想要的东西。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因为你们已经很了解对方了。

因此,如果你平时注意积累领导的利益关注点、喜好、性格、背景等信息的话,就会对领导有更多了解,也就更容易在沟通时领悟领导的意图了。

除了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对领导的了解,每次在跟领导沟通时,你还要多思多想,多揣摩领导的真实意图。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脑海中不断地自问“为什么”。

比如,领导跟你沟通一个市场活动的策划安排时,你就需要在脑子里自问一系列问题:

“领导为什么要办这次市场活动?”,“领导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点?”,“领导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领导为什么让我负责这次市场活动?”等。

这样自问多了后,对领导的意图也就领悟得越来越准确了。

每次沟通结束前,一定要对领导的意图做确认。

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这样开头:“领导,我理解这件事您最主要的目的是……您看我的理解有没有偏差或遗漏的地方?”

① 能纠正你对领导意图理解的偏差;

② 能让领导感知到你理解他的意图了,这样在后续的沟通中,领导会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你。

在明确领导意图之后,你还要很好地编码信息,准确地给领导传递你的意思。

怎样编码信息才能更准确地传递你的意思呢?

高质量的信息编码必须同时做到下面三点。

无论你的沟通目标是什么,在跟领导沟通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让领导感知到他的意图被满足了或会被满足,这样领导的态度或行为才会跟你的沟通目标一致。

因此,你传递给领导的信息,一定要从领导的视角进行编码,而不是你的视角。

领导要参加一个会议,安排你订一家离会场近的酒店。但会场周边的酒店都被订满了,你费尽心思找了很多朋友帮忙最终才订到了一间房。

假如你跟领导汇报这件事,你的沟通目标是想凸显自己这次的辛苦和功劳,因此你可能会按下面的方式编码信息。

“领导,这次房间太难订了,我将周边的所有酒店都问遍了,结果没有一家有空房。没有办法,我找了一个在当地做旅游的朋友,让她帮忙,结果她也没办法。后来……”

采用这种信息编码方式的话,领导听了几分钟,可能会理解成你没订到房,这会儿正想法设法地找借口呢。

因此,领导不但接受不到你想传递的“辛苦和功劳”,还很有可能训你一顿:订个房这么点的事,你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呀你!

从领导的视角重新编码这段信息的话,你可以改成下面这样。

“领导,您的酒店订好了,具体信息我发到您微信上。不过这次房间还真不好订……”

这么编码的话,领导第一时间就感知到他的意图被实现了,也就更有可能认可你的辛劳。

领导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背景不同,对信息的解码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领导喜欢言简意赅,有的领导喜欢详细说明,有的领导只愿意听结果,有的领导喜欢事无巨细的了解。

因此,哪怕汇报的是同样的事情,最好也能根据不同领导喜好的解码方式,对信息做不同的编码,靠“一招鲜,吃遍天”是行不通的。

信息编码好传递出去后,要注意观察领导接受信息后的反馈,以确定信息编码的效果。

你可以观察领导的表情和动作,比如领导的眉头是不是皱起来了?领导是不是开始心不在焉了?

一旦领导的反馈表明他接受的信息有偏差的话,就要适时调整信息编码方式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充分解码接受到的信息。

在接受领导的信息时,如何才能做到充分解码呢?

你只要把握好3个关键就可以了。

第一个关键是:“倾听”

在接受领导的信息时,你首先要好好地倾听和记录,避免急于做表达,哪怕有困惑或质疑的地方都先忍着,你可以先记下来,等领导把话说完后再统一确认。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两个原因:

原因一:你只有专心致志地倾听,才有可能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

当然这里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它还需要去你接受声音之外的动作、表情等。

原因二:在领导没有全部表述完成前,你可能会理解错领导的意思,这时贸然表达,反而会引起领导的不快。

第二个关键是:“组织”

有些领导在传递信息时,因为时间紧或者自己也还没想得太明白,会存在讲得不清楚、信息有遗漏等情况,

因此在接受信息时,不能只是像复录机一样,将领导说的话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而是要重新结构化地组织接受到的信息。

第三个关键是:“复述”

等领导讲完后,你务必要跟领导复述下你接受到的信息,以根据领导的反馈修正偏差。

一般情况下,你可以这么复述:“领导,根据刚刚30分钟的沟通,我理解您一共讲了3点。

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您看以上这三点有没有遗漏或有偏差的地方?”(这个复述方法为表达中的一个小技巧,想快速提高表达水平可在公众号回复“2025”查看)

通过倾听、组织和复述,你就可以充分解码接受的信息了。

最后一个要关注的原则就是如何选择沟通通道了。

怎样选择通道,以及选择怎样的通道与领导沟通效果才更好呢?

有两个基本的选择标准。

沟通目标不同,最合适的沟通通道可能就会不同。

我们每个人跟领导沟通的具体目标可能都不同,但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① 第一类,情感联系。

涉及到人类情感的交流,面对面交流永远都是效果最好的。

因此,如果沟通目标是为了跟领导建立更好的情感联系,那么只要条件允许,就尽量面对面沟通。

② 第二类,信息传递。

这类沟通目标传递的信息大多是事实、客观意见等,而且只要领导接受到即可,无需领导作出特别反馈。

因此采用邮件、电话,或者钉钉、微信等沟通工具远程交流即可,没有面对面沟通的必要。

③ 第三类,获得领导理解或认同。

这类沟通目标相较信息传递,不仅要让领导接受到自己传递的想法、主观意见等,更需要根据领导的提问、质疑等反馈做出合适的解释。

因此,这类沟通目标就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至少也要可互动的视频形式。

④ 第四类,说服领导。

这类沟通目标比获得领导理解或认同需要更多的互动,以及言语外的信息交流,因此面对面的方式是最佳的。

除了需要根据沟通目标选择沟通通道外,沟通的内容对通道的选择也有影响。

如果沟通内容包含的信息较少,那么选择电话、微信等沟通通道比较方便。

如果沟通内容包含的信息很多,那么选择当面汇报、邮件等沟通通道更为合适。

篮球运动中有个不成文的“传接球理论”,只要发生传接球失误,这个失误一定记在“传球人”身上。

与领导的沟通同样如此,没有不好沟通的领导,只有不会沟通的下属。

明确了领导的意图,对领导的信息能够充分解码,领导与你沟通就会很顺心,如沐春风。

清楚了领导的意图,能够有效编码信息,选准了通道,你传递的信息自然是领导想听的,你也就更有可能进一步让领导认可和接受你的信息,甚至按你的意图行事。

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领导的性格和背景可能都不相同,跟领导沟通的具体场合更是各不相同,各种沟通的小技巧也学之不尽,

但只要掌握了跟领导沟通的四个基本原则,无论是接受领导的指示、跟领导汇报,还是跟领导讨论问题,你都会游刃有余。

  • 文 / 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很多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与领导沟通!而同样,我希望与我沟通的所以人,我的同事、下属都能与我真诚沟通。但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沟通是为什么?

    一、了解为何与领导沟通?沟通的目的为什么?

    1、与领导沟通一般是为工作完成、为自己成长及其他目的。

    2、为什么要与领导沟通?而不与与其他人沟通?

    领导具有其他人不可企及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可以给予你最有效的指导!

    领导是掌握企业各种资源分配的最重要人物,能够给你提供最好的帮助!

    要感受到领导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反馈给领导。理解领导的感受并接受,但不一定就是赞同。

    如果一个下属从不考虑或者去注意领导的心理感受,就不可能与领导实现心理上的相互认同,也不可能客观地理解领导之所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原因,导致自身无法与领导达成融洽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业务工作陷入误区,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只要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就会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旋涡。

    什么是同理心?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把自己当成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和接纳某种行为。而一旦接纳了这种行为,我们也就接纳了别人的这种心理。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别人。就如饱汉不知饿汉饥中,饿汉指责饱汉一样,其不能正常理解导致的怨气丛生总是让人不理解,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事实上:饱汉的确不知道饥饿的痛苦滋味,不过这并不是他的错。但是饿汉为何会怒气冲冲地指责饱汉呢?原因在于,饱汉没有站在饿汉的立场上,用饿汉的心理去理解对方,从而引起了对方的怨气。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 ……

    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及时、主动地进行思维切换,用同理心领会领导的心理,就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和位置上,正确地理解领导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领导。

    在前几天分享的《》中我有说到沟通中的“一听二说三看四做”中提到“根据对方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构思自己的语言”。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的体会到“听”的重要性。人际交往专家都一致强调,成功沟通第一步就是要先学会倾听  有智慧的人都是先听再说,这才是有效沟通的秘诀  。

    作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乔吉拉德从自己的无数推销实践中总结出了成功的法则,在他的成功法则中,有一条就是倾听顾客的心声。这是几年前,吉拉德从一个到他的车行来买车的人那里学到的推销绝招。

    当时,吉拉德花了半小时才让这位顾客下决心进自己的车行来看看他的车。吉拉德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让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最终签下一纸购车合约。

    当他们看完车向吉拉德的办公室走去时,那人开始向吉拉德提起他的儿子就要进入密歇根大学。他十分自豪的说:“乔,我儿子要当医生了”。

    “那太棒了”。吉拉德说。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吉拉德把门打开,一边看那些正在看着自己演戏的推销员们,一边听顾客说话:“乔,我孩子很聪明吧,在他还是婴儿时,我就发觉他相当聪明”。

    “成绩非常不错吧。”吉拉德说,依然望着门外的人。

    “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呢”吉拉德问道。

    “我告诉过你的,乔,他在密歇根大学学医”。

    忽然的,那人看着他。意识到吉拉德有些忽视他说讲的话:“恩,乔”。他忽然说“我该走了,就这样”他离开了。第二天上午,吉拉德给那人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说“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你能在来一趟,我想我有一辆好车可以卖给你。”

    “是的,我从那个欣赏我的人那里买的,当我提起我对我的儿子吉米有多骄傲时,他是那么认真的在听”。  

顿时,吉拉德明白了他当时所做的事情,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

    认真倾听对方讲话,感受到领导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你体现出对别人的认真与尊重。同时并将这种感受反馈给你的领导。这样的沟通才会有效!

    真正有效的倾听的前提是:抛开自我的感受,保持一种“无我”的状态。你必须尝试着忘掉自己的思想,不要让这些思想干扰你的倾听状态。如果你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自己有理由得到更多的理解,试想当这样的想法充斥着你的大脑时,你怎么可能接收到领导传达的信息呢?又怎么体认领导的感觉、洞察领导的感受呢?

    #沟通时要保持对领导的关注,唯一途径是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沟通时不是只用耳朵听,而是更主动、更积极地用心去聆听。时刻运用思维的切换感受领导当下的感觉,并做出恰当的回应,以达到感觉的相互理解,并产生共鸣。

#要学会观察领导的言行举止,并依此言行举止对其进行认知解释。不管你看到了领导的哪些行为:脸色难看、声音提高、说出了某一个提醒你某一件事的字、做了某一个动作……你都要立刻开始推测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想要知道他这么做的含意是什么。

    3、沟通的时间地点在于适当利用,沟通的内容要有准备。

    我们都知道领导一般都很忙,也许你看不到他工作,其实他正在思考其他事情。所以适时利用路途的偶遇时间,做好备选的选择性答案与方案向领导沟通往往会提高你的成功率。

    例: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得借鉴:领导很忙,但再忙总得下班回家吧。有些只需要简单回答“YES”或“NO”的,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到公司停车场等候领导,这时他一定会看到你,他就说:“好吧,就这么办。”这些只需要领导讲一句话的沟通,需要到领导的房间去搞个半天,或是一屁股做在会议室讲半个钟头吗?

    有一次小文见董事长要去打球,中午见他拎着球杆,就知道他要去打球了。就跟他说:“董事长打球啊。”他说:“哎。”

  “我跟你一起去。”

    跳上车以后,小文就把笔记本打开了。说:“反正坐车子闲着也是闲着,董事长,上次您说那个加薪的案子,原则上同意,但是您一直没有确定百分比,您看百分之五怎么样?”他说多了一点,“那百分之四点五呢?”

  “好吧,加薪百分之四点五。”

  “董事长,你说我们的车床应该换新的,那么有日本的、德国的、美国的,根据我的调查,德国的最贵但是性能最好,美国的最差但是价格最便宜,你看我们干脆买一个不上不下的日本的,还是买一个德国的呢?”

  “就德国的好了。好,德国的。”

  一路上小文一共与他沟通了七件事情,车子就到了高尔夫球场门口了。

  “董事长,祝你打球愉快!”

  “你不是要见习吗?”

  “董事长,我今天突然有别的事情,改天见习。祝你打球愉快!”

  董事长可能这辈子都没有看到该下属见习,下属真的想去见习自己不会去,非得跟他去不可?问题是要跟他沟通,坐在车子里面也能沟通。所以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沟通,只要能够有机会跟领导讲话,就叫做沟通。时间地点要自己设计,并将要沟通的问题做好备选准备。让领导轻松选择。如果要等领导下命令,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机会。

    4、沟通中的表达很重要,从肢体与语言,显示出你的真诚与意图。

在上次有主关高效沟通中我有说到,沟通中要达到表达自我意思的部分:只有7%的意义是取自字面上的,其余38%来自语音和语调,55%来自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

当你与别人意见相左时,应以你的表情、耐心、所言所行向他证明你是真的关心他。——[美]保罗·道格拉斯

  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是肤浅的藻饰。——[英]莎士比亚

    (1)往上沟通要有胆量,一定要把答案准备好。

    没有准备好答案,只有两个后果:第一,领导会在心里说,我要你这个脓包干吗?什么答案都要我来想?第二,领导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答案,因为他的智商跟我们也差不多,他怎么会有更精彩的答案给你呢?与其让他想半天也想不出来,还不如干脆给他答案,所以,无论向董事长、总经理还是厂长报告,千万不要只会说:“总经理,对于这个事情的裁示,您还有什么意见吗?”

值得注意的是,给老板的答案最少一个以上,因为只给老板一个答案,就是“将军”,好像你非同意不可,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给老板两个以上的答案,最好是三四个。做领导的永远有一个特权,就是在下属呈交的答案里面选一个。还要注意的是,你自己在上面注明一下,我个人倾向于第二个方案,否则你又会落下一个把柄在领导手中:你当一个专业主管,当一个职业经理人,你难道没有意见、没有想法吗?作为下属,与上司沟通,如能做到不但提两三个方案,而且还能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能的后果都为上司分析出来,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优秀下属。

    (2)沟通中注意自己的礼节及肢体语言。

在沟通中,礼貌、得体的语言固然重要,但礼节的信息量也不容忽视。在人类之间相互接触中像亲密、生疏、隔阂、嫉妒、猜疑等状态中,主要是一个“情”字作怪。言辞固然能表达一个人的态度,但自己的肢体语言却能加深并艺术化对对方的感染。懂得了这一点,在我们讲话时,眼神、表情、动作和气质与述说的语言就应做到同步化,使自身的形象更完美,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对方的情绪。从而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图!

    总之:沟通是门艺术,只有不断的强制要求自己注意对方,尊重对方,表达自己的善意,注意自己的肢体,并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动作协助你表达!也许才会一沟而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事多沟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