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摆摊卖手机配件赚钱吗质量比别人好,价格便宜 为什么生意不如别人

一、形势逼人:为什么要推动“品质革命”

今天我把我的体会利用个场合跟大家报告一下。一共有四点:

第一,为什么要搞品质革命?这个形势你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就是一个全球“三明治”。全球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国今天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上面是人均GDP几万美元的国家,虽然(这些国家)也面临不少困难,增长速度跟中国没法比,但是它的创新能力仍然强大。而往下,一些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在走当年中国的道路,他们具有成本优势。

这个局面要怎么对付呢?改革开放40年,我们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成本也上来了,社会发展了,人工成本就上来了。全世界现在的成本降下来了再升上去是不可抗拒的,所以叫做“成本的诅咒”。在座很多企业家管理一个企业都有这样一个经历。一个公司开始的时候成本可以往下降,降到最优点以后就会往上升,你要招更多的人、你要有更多的地,这些事情会抬升成本。

成本怎么对付?一个办法,全世界的商学院、业界、商业领袖成天交流这个成本控制,如果这样你能比别的对手降得快一点。如果成本掉头向上,你比你的对手上得慢一点,这是一门主要的对付成本下降的办法,常规的办法。

还有一个办法,我移动成本线。我同样的员工、土地和厂房,我做不同的东西。我同样的人工成本做不同的东西,成本就会不一样。经济学的学个术语是往成本线不断往下面推,连成一个直线就是一个长期的、向下的、收缩的成本曲线。这当然是经济学的图形,高度抽象,但是包含着中国的经济往前走的启发。

全球的格局变化其实就是比较优势的变化。我们原来的优势因为新的追赶者很多,我们的成本优势是不明显的,独到性优势还不足,所以这个坎怎么能越过去,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场大考,这是一场躲不开的大考。去年我出了一本书《突围集》,也是到各地调查,要寻找“突围”。当时讲到一个是改革突围,因为改革是可以降成本,特别是可以降低体制成本。

第二是创新突围,同样的成本做不同的东西,你做更好的产品,做更好、更优的产品。熊彼特讲到如果没有创新,经济很平庸,人口增加、经济总量增加,人均水平没有显著提高。这个不叫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是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怎么做到呢?就要突破这个循环,引进多方面的创新类型。

大家注意看,其中一个类型不完全是造新产品,是同样的产品品质提高,它也是创新,那就是提升现有产品质量。我们从全国来看,地区之间也有创新,佛山也在做创新,也有一些企业做得很好,但是从全国的比较优势来看,佛山有可能是把东西造得更好一点,但是我们能不能在我们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上,把东西做得好一点,将来有一个声音,好东西到佛山来造,你新的东西要给人用也要批量制造,你的量产到哪里去产呢?所以这个品质提上日程,我觉得这次佛山市政府提出的这一个制造业品质革命,抓到了问题所在。

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困难呢?它是有困难的。第一,贫困不利于品质,长期的贫穷会养成穷对付的习惯,什么东西差不多就行了。这次南方日报的报道里边有一篇,讲一家车灯公司雪莱特,他的关键词就是要跟差不多作斗争。

你问为什么差不多?首先我们需要消费就差不多,消费就不讲究,穷的时候不必要的需求满足不了的时候,不是不想讲究。但是很有意思,快速致富以后很多差不多的习惯就保留下来,特别会保留在供给侧这个侧,因为我们很多工作习惯、操作习惯、思路对工作的要求是来自于贫穷,这个事情是很大的挑战。快速增长以后,需求反映出来了,消费者先行,这个东西过去满意,现在不满意了,要求更高的品质。但是供给侧会滞后,供给侧的这个标准会常常落后于需求侧的这个变化。一个是快变,一个是慢变,这是第一个困难。

第二个困难,我们悠久的文明绝大部分时间是农业文明。我们有什么历史包袱呢?我们的农产品还有很多的精品、贡品,但是等到我们工业品的时候,我们这个精品历史传统非常地薄弱。你去看全世界,这个精品到底哪里来的?首先是服务那里的富裕阶层。你看世界各国,为什么买奢侈品你要到法国?那里出过大皇帝,好的一面是对人类产生了很多对精品的需求,等到人们富裕以后就会普遍享受这个东西。路易斯包当年都是给路易斯宫廷供货,不精益求精拿不进去。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大皇帝,但是我们的大皇帝没有赶上工业革命。所以我们制造业领域的精品没有深厚的传统,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问题。

当然,刚才龙老师讲到我们有广锅,但是我不知道广锅有没有很大品牌的,看起来广锅是比较普通的牌子。当然如果没有批量生产那就是相对稀缺,但是是不是精益求精的产品?所以我的感受是,历史上有大皇帝的时候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业制造品,因此我们的工业制造就没有优良传统。所以我们历史上要找到精品的起源有难度。

第三个困难,我们的市场非常大,这是全球羡慕的一个条件。我2008年研究三聚氰氨教训得出来的。为什么会发生三聚氰氨?我们这个市场太大,前方订单雪片式飞,你响应不响应?你不响应,对手响应。所以不少公司把量、把市场占有率放到非常前头的位置。

我的总结,大市场有一种稀释品质的虹吸的能力,你要抵抗不住,要压不住步伐 ,你的品质能力跟不上,很多好公司都被这个大市场稀释成不太好的东西。我想到有一句话,孙悟空一根汗毛拔下来一吹,一千个一模一样的。我们中国这个14亿的市场真的是有魔力,它会让你的供给、组织、品控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是我们要进行品质革命的困难。

全世界精品出自于小国家。小市场就是这么大,做一个东西你不好好做,站不住脚。小地方做站住脚了,慢慢往外打,打出全球好牌子。现在很多精品要讲品质,不是大。所以品质革命不是我们想要不想要的问题,形势所迫,不对这个东西做响应,如果我们不断发明颠覆创新的能力不足,成本又很薄,我们剩下的路就是义无反顾地把品质提升。

二、观念占先: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这一场革命首先在哪里发生?首先在观念里面发生。

为了介绍有关的品质观念,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美国的质量专家。他叫克劳斯比,他是学医的,当年20世纪初找工作不容易,他到了一家工厂当质量检测员。从事质量检查工作他发现很没有意思,因为医学里最重要的概念是预防。中国有一句话,上医治未病,有了病再治是下医,上等的医生是告诉你如何不得病。

他从事质量检查工作,他说我的工作整天就在查事情,出了问题才变成质量检查,为什么不能预防呢?他这个理念跟老总谈,老总不听,不听他就离开了公司。离开公司他就用预防的这个理念,找另一家公司,全世界NO.1的军工公司。军工是恐惧推动的一种需求,品质不好会死人,国家可能就亡了。克劳斯比的这个理念马丁公司感兴趣,聘他进去管质量,管出一套办法,最后总结这一套办法,成为美国久响声誉的质量专家。他的书已经有中译版,题目就是《质量免费》,这个题目就有意思,有三个命题四个原理,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只能讲我阅读提炼的东西。

第一条,他定义清楚什么叫质量。质量不是好、不是高档、不是奢华、不是怪、不是时髦、不是时尚,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这个平常的一句话成为一个量学里头的重大命题,再次说明观念的革命非常重要。第二条,叫一开始把事情做对。如果你发现质量有问题,你帮我查,查完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做到什么对?零缺陷。然后才得出他的这个标题,如果你照这样做,质量不花钱,质量出了问题才花钱。

我首先讲一讲什么是质量符合要求。我发现制造业就是这样一句话。你看,制造业和传统产业不同,传统产业是靠天的,过去的地里长什么、长多大,这个粮食好吃不好吃听天的。

“石湾瓦,甲天下”,陶瓷是佛山制造品质被认可和接纳的第一个标志。

制造业是什么?从南风古灶第一天开始就先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可能从生活里面提炼出来,但是会在匠人、老板、企业家、消费者脑袋里面提炼出来抽象的12345,然后工艺、流程、技术、操作动作、操纵规范符合要求,我做的东西符合要求,其实制造业第一开始就内生了这个概念。制造和原来的采集、跟原来靠天吃饭的农业区别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制造业一开始就要讲质量,做的东西要符合要求。

但是很遗憾,我们制造业也是从传统来的,我们那个靠天、靠环境、要求不严格的传统思维习惯一直跟着我们走到今天,所以可以有不严格的要求,可以马马虎虎,这些都带到我们的制造业里面来。克劳斯比不一样,他就是不依不饶地回到制造业的源头,符合要求,质量就是符合要求。你只要把要求定义出来,然后锻炼一个能力,从设计、流程、产品、技术工艺最后都符合要求,就是质量,这是质量的定义。然后他回答问题,怎么才能符合要求?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质量检查发现了问题光返修不够,要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然后去改进,最后实现零缺陷,只有这样做质量是不花钱,质量出了问题才花钱。

我想用我们海天的例子来说明。上面的照片都是我们传统的酱源产地,一粒黄豆怎么做成酱油,几千年的历史,这是我们祖先了不起的发明,但是对不起,这个酱、这个豆子在酿造的过程当中跟什么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不完全可控,没有清楚的要求,全部在一代一代师傅的脑子里、舌头上,尝一尝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海天真正厉害不是用机械把它的规模做大,是把这个传统又靠人又靠天的产业性质改变了。一瓶酱油变成199道工序,494个质量检查点,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个配方,每一个新的动作一错提出来,不合格,不允许再带到下一步去,好的酱油是这样产生的。当然我们今天的这个质量水平,我请教黄总,我们到海天去,拿日本对标还有距离。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有这个纯菌菌种,是晒太阳光,但是其他东西不能随便进去,跟传统的晒酱不一样,但是我们的菌种的水平还不够高。日本现在是一群菌种、符合菌种,可以让这个酱油的味道达到更高的要求。我们还有距离,虽然我们的量远远超过它。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克劳斯比的那个概念,什么叫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这个是最好的极鲜酱,卖了10亿以上的产品,也是单品爆款。现代制造业怎么符合标准,看起来就是两个能力,第一你做的事情 要符合标准,标准有清楚的定义,第二要求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是一个转型经济,克劳斯比的年代要求稳定,我们要区分这个要求的层次。首先要守住下线,任何一家佛山的厂我们制造的东西不能危害消费者、不能危害社会,这是下线,那么哪些东西可能危害社会?那么多添加的、那么多工艺、那么多新材料,要有一种标准,但是起码都要达到国家标准,这个国家标准是下线。我们要跟竞争对手拼高低,你达到的标准我不能达不到,那么,品牌战略的要求就更高了。

质量本身别以为好像我们是为了社会、为了别人做好事,我们也是为了自己。我们企业耗费的成本是15%到20%,都耗费在什么地方?测试、检验、变更设计、售后保障、售后服务、退货、报废,所有这些活动,如果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这些成本就消失了,这真的是一个观念革命。如果我们正确处理质量问题,首先就给你企业当下的经营节约成本。你走进好公司可以看到,每个环节、每个流程、每个动作都要进行认真的打磨。我到德国去看,有专门的专家帮你企业做整合,你这个工位需要20个吗?能不能减少,需要走130米吗?能不能30米就把这个加工过程走完?加到一起可以省下多少资源。如果有正确的质量意识指导,采取恰当措施,本身就可以把经营的成本降下来,同时换取较高的收益。

质量有三句话,什么叫品质?质量是从我们制造商角度去看,品质是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你做得再好大家没有感受,这顶多叫质量。而我们生产者生产的东西是要让别人使用的,“品”字是三个口,客户之口、用户之口、公众之口,我们的产品经不经得起说、经不经得起吐槽。

互联网是推进品质革命的利器,广告说的都是最好的词,讲得都很好听,人用了以后什么反应?这里头有客户、有用户,这两个词差别很大,我们佛山制造很多不是直接对终端客户,是中间产品,这就像我用这个麦克风并不知道零部件谁用,我不直接跟你买零部件,那么对零部件的生产商来说我就是你的用户,这个麦克风好用不好用,这个零配件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所以品质不一定是从我为主来定义产品、提出要求,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我们质量给人家造东西,要从人家那里获得收入,我们需要研究他需要什么。克劳斯比功成名就以后,他就创办了学院,传播他的这一套质量控制理念。中国也有克劳斯比学院,已经跟中国的企业做质量咨询和质量提升的服务,这个服务佛山的企业界要考虑。

三、战法集锦:佛山制造“品质革命”的10大“战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怎么做。我们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在佛山这片土地上看到很多就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提升质量的一些有效的办法。请大家看南方日报的集子,34篇的系列报道,记者们真是非常地能干,我只能讲我感受深的一些东西,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

美的的故事不需要在佛山多讲,这是鼎鼎大名的一家品牌公司,但是美的的经验里面有哪些是我们离美的还有很远距离的企业要学的呢?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先做“减肥”。公司不知不觉发展为多品类,64减到32个,减掉一半,剩下的据方总说还要再减。这个非常不容易,为什么说品质和革命有关?牵涉到公司内部的组织、相对地位、地盘,但是你要不减,你怎么能够聚焦起来去做精品、做好东西?你要聚焦,你一定先减。所以美的我们最欣赏的就是全国退到了7000亩地,地退掉,钱拿回来做研发,研发的口子收窄,打到最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品。美的的经验就要为功能做“减法”、为体验做“加法”。

小米也非常欣赏美的,两家之间也有深度合作。小米短短几年就已经是世界性品牌。这是怎么来的?是雷军运气好?跟他的聚焦能力有关。我访问了小米以后,特别要过来这一张照片。他们讨论产品怎么讨论?几十张大纸,把产品的问题列在上面,打磨一个产品有2380个问题,一项一项讨论。

光这个产品讨论就很长时间,到底为什么造、为什么集合这些功能、为什么提出这些要求。我们普通的观察,很多企业上项目、上产品比较轻松,没有深思熟虑。一上去以后就鸡肋,做又做不出名堂,不做可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小米的经验是一个产品不断打磨,小米一个小组可以几天几夜讨论产品。

我介绍他的第一个产品,手环。这个手环产品国外来的,来的时候大家是1500元左右,小米打算要造,开始就讨论这个产品怎么定义,里面有多少功能,有人说要好看,又能看时间,又能报气象,又能收短信,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就出来一个很有名的小米的打法,叫80%×80%。

大产品着眼于80%的用户,80%的用户当中80%的功能需要,有很多的功能比如我在手环上看个温度也很重要,但是很少人有这个要求,一集中以后,最后就3个功能,计步、闹钟和监测睡眠质量,这三项功能集中进去,然后精心打造,这一款手环2年卖2000万支,活活把一个小众产品变成一个行销品,华米很快就上市了。这个产品意识跟美的的打法是一致的,就是减,舍得减,不需要那么多。单品爆款的这个思想要好好地学习。第一条就是要善用减法。同时头脑里有革命,敢用减法。过去有一句话,“少就是多”,某种程度上少就是好,少而精。

2. 越过对手,直面用户真痛点

两位江西人来到佛山创业,一个小小的封口机,市面上很多,你到义乌9.9元就可以买到。底下一个像订书机一样的贵一点,20元。问题在哪里?它的痛点是什么?通过加热把塑料袋口封上,这个加热时间控制不好,时间短封不上,时间长把塑料熔化。然后这个口很容易手指头进去又被烫一下。然后他们针对这个东西,开发了这个产品。

核心技术是开发了一体的加热,也不是太高的科技,变成了一次成型加热。热电就加热,然后又可以封口,又可以开口,就这么小的一个产品集聚了11项专利。客户给他们的微信发过来很多的感谢词,我就问你这个东西最后怎么走出来的?他也是小米的打法。画这么一大张表,哪些东西是消费者期望得到还得不到,一项一项列出来,用户有什么痛点,用户买了你这个产品有什么痛点、商家有什么痛点。

这个经验也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商场竞争都非常在意对手,但是有的时候由于在意对手,忽视了用户。很多事情对手不做我也不做。我们跟对手争什么?是争用户的喜欢,为什么不直接花时间去研究用户?我们很多公司的质量管理、质量提升是跟着对手在走,所以你看义乌卖的封口机都差不多,都有同样的毛病,因为对手没改正毛病,我也没改,大家就在同一个洼地里挣扎。针对用户的痛点改善产品,这是好经验。

3. 以简驭繁、以“傻”搏精

我讲一下格兰仕这家公司。这家企业有什么东西值得肯定?技术开发科的一个科长介绍,动作不要太复杂,动作容易操作,傻瓜型的,你不要有可能反过去插也能够插进去的。

国产的无人机我用过好几个,插头好的公司就只有一个插法才能插进去,别的插不进去,还要把你变成专家。他在生产流程里头就把这个解决掉,我们概括为以简驭繁、以“傻”搏精”。

4. 奉“最挑剔客户”为上宾

    随着值得买原创作者水准的整体提升,以及值友基数的增大,众测的难度也提高了。拍照水准高的值友很多,专业的生活家原创更是写得一篇比一篇“好看”,对比几年前刚上值得买那会儿真是不能同日而语了,这次还能拿到个手机评测也算幸运,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众测君感谢张大妈平台。

其实个人对千元机并不是太感兴趣,因为总觉得现在大众对手机的依赖原来越重,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多花点钱买个好点的手机其实是“划算”,毕竟它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你的互联网社交、资讯阅读及消费等体验。但对360品牌的手机还是有一定兴趣,因为看值友们众说纷纭,周边用的人却比较少,很想自己体验下,到底哪些言论是水军作怪,哪些是真知烁见。之前就见单位网管用这个牌子的手机,当时看见手机下方的小红圈还以为是,没想到竟是360手机,网管对他的评价是“用着挺顺手,摔了也不心疼”,由于我个人比较关心广告问题,又问他有没有广告,他的回答是“没有啊,没注意啊,可能是我都关了吧”。周边也没有再见过360手机用户了,所以群众的声音也就收集到这一个。不过人家好歹也是网管,也是个专业的小伙,他的评价应当还算精准客观。

    说回评测,华硕现在的众测产品寄过来都没有标志性的红胶带了,所以快递箱也就没啥好晒了,下面直接进入开箱模块。这次我拿到的是最低配的★N6 Lite,4G+32G版本(运气略差 )。

快递到手的那刹那我都惊呆了,这么轻,快递箱里感觉空荡荡的,拆开一看,包装盒真是又小又轻。话说下面的开箱照片都是一加5T拍的,因为当时光比比较大,惊奇地发现手机HDR效果居然比一寸底的小黑卡强,所以就干脆用手机拍了,正好感兴趣的也可以看下一加的成像质量 

▲轻薄的红色包装盒,千元机看来包装也简约,也不会有啥配件,小盒子环保吧▲

▲之前就有预感会拿到低配版本,果不其然,N6 Lite 4+32GB版本

▲开箱第一眼,正面颜值还不错啊,对称设计外加正面温润的2.5D玻璃 ▲

▲背面。。。。嗯。。。。额。。。。的确是千元机 ▲

▲拆开来看果然验证了之前的猜测,配件很简约,取卡针、数据线和充电头,不过神奇的是居然有说明书。。。另外附带了一张神奇的游戏礼包卡片,拍完照就和说明书一起扔一边了 ▲

▲充电头特写下,小巧。。。廉价感十足。。。5V 2A。。。这点比较抱歉,虽然有4000mAh的电池,但这最低配的n6 lite并没有配备快充 ,而且实测也不支持快充(原以为配备的630处理器会支持,看来是没有给高通专利充值?)

▲背面细节图,背部是F2.0光圈,没有凸起,背部金属壳手感尚可,就是太滑,另外冬天手感超级冰,两头貌似是注塑工艺,所以也不用担心全金属的信号问题了▲

▲正面和8P有的一拼是不是,哈哈哈哈哈哈 话说苹果这样落伍的占屏比能卖人家N倍价也是牛▲

▲背面整体。。。。。。新一代iphone真的很漂亮啊。。。。。 在这里说一点无关的,其实现在低端安卓机的硬件体验也并不差多少,但一个手机的价格你一拿到手基本就可以感觉到差距了,就像荣耀系列和mate系列,网友们光看硬件参数感觉v10性价比很高,可去实体店的话你会发现两者差距真的很大,mate10的手感和质感就是“高级”很多。可在网络上就不是这样的,mate10被喷得不行,v10就有很多人挺,所以线上品牌和侧重线下的手机是有诸多明显差异特征的,原因是线上主要看配置,线下主要看真机体验。买个手机一味地强调性价比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厂商没那么傻同样的东西卖价格差异很大,整体来说还是一分价一分货,针对的客户群不同侧重也有所不同。回到360这个手机上来,千元机的确还是要把成本都集中在内部元件上,这样的背面质感和手感也没什么可以吐槽的,戴个套用呗。下面看些细节图

▲可能主要还是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关系。360全系貌似都坚守Micro USB,可能也是为了减少用户换接口带来的额外成本吧,可惜家里手机基本除了iphone就是type-c了,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不便,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正反随便差type-c用起来的确要爽很多▲

指纹识别是个槽点,开工太深,导致摸上去手指接触面积过小,不摆正位置经常识别失败。比较影响体验。之前还以为是指纹识别原件小,后来跟一加对比了一下发现是一模一样大小的。。。就因为开工深浅,体验天上地下的差别。


出厂自带贴膜好评,额头上的距离感应器和前置摄像头对称设计还是挺美观的,光线感应器隐藏了。之前一直感觉屏幕好像自动亮度没用,后来打开工程模式测了下发现光线感应器正常,再后来测自动亮度又有用了,不知是不是之前由于屏幕本身最大亮度有限的缘故之前感觉不明显▲

▲侧面电源按键和音量按键手感都很一般,偏生涩,不过这大概是千元机通病吧,不能要求更多。

▲双卡现在是安卓机的标配了,并且n6 lite也支持单卡槽放mirco SD扩展,这点好评▲

▲之前让我误认为是nubia手机的原因,就是这个小红圈home键,看起来的确是妥妥地“借鉴”的努比亚,不过我一直觉得Home键结合信息提示灯的做法挺不错的,另外这个灯是有红绿两种颜色的,平时点亮红色,通知是绿色。▲

▲话说信号提示灯这个东西为啥现在没厂商做了,像当年的lt26i这样的灯条多漂亮啊,之前看oppo要出星屏幕我还以为会在顶部有led灯带呢,可惜并没有,只是个噱头。现在电竞PC产品都搞RGB,手机上倒是没见到有厂商玩灯,全面屏时代更是几乎所有产品都同质化,一点亮点和特色都没有

▲整体外观的话,个人以为,360在这个价位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千元以内的机型,没有上所谓全面屏可能缺少点惊艳的感觉,不过也算不上槽点▲

▲这里有点不公平了,不过手头也没有千元机,大家将就一看(和一加5T和s7e对比)。先看下色彩管理,个人以为除了屏幕本身素质以外,厂商本身的调教也是很重要的。这里一加好评,除了模式多样满足差异需求外,还有实用的护眼模式和阅读模式。360这里差强人意,只有自定义模式比较好了,其他的基本很难用,标准模式色温偏高(一加也是如此),护眼模式黄绿色且无法调教。。。还是建议自定义,色温稍微调低一点,正常使用比较舒服

全都开到最亮对比了下,这里主要是一加5T的最大亮度相当牛,导致其他两台手机看起来都偏暗。实际使用中,s7e的2k屏幕时比较抓眼的,配合曲面感觉晶莹剔透。5T的屏幕也不错,最大亮度令人满意,色彩浓而不艳很接近真实,就是p排1080p部分时候看着没那么清晰另外反光稍微有点严重。360lite这块屏幕最大亮度有点低,室外看起来有点吃力,其他各方面表现都中规中矩吧,也没有专业仪器,个人觉得平时使用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IPS(TFT)屏幕也没有AMOLED的低亮度频闪问题,FHD的清晰度也是最主流的配置,这个价格的话也不可能要求更多了。(可视角度几个机器没有太大差别就不放了)

1300万像素,F2.0三星传感器。不多说,直接上图。

▲和手头的一加5T对比下吧,光线较好的时候360lite表现还是可以的,就是画面有些偏绿,另外锐化有点严重,放大了看还是一加5T的色彩和细节要好些。当然一加好歹也是三千元级别的所谓旗舰了 

▲白平衡的确有点问题,画面黄绿,清晰度尚可。

▲室内时,两者都不带光学防抖所以其实都挺容易拍糊的,不过一加光圈1.7还是有些优势的

▲两者都开了自动HDR,不过拍出来的照片还是一加宽容度更强细节更多。话说就算其他都一样,soc不一样导致的图像ISP不同也会导致画质差异的。总而言之,不要妄想千元机有太好的画质,要求画质的话至少上双核isp的660吧。怎么说小米note3的拍照都是上了排行榜的。这里又要顺带说下小米note3了,就因为上了两千的售价,被网友们喷得一无是处。。。个人感觉群众的评价也真是太片面了,就因为660处理器售价偏高了就没人看得上了,像2倍光变双摄加光学防抖这样的良心配置就被完全忽视不见。要知道很多看起来性价比很高的机型都是没有光学防抖的,如热门的nubia z17s和一加5T。更何况note3的外观和做工都相当不错。。。主打线下的机型果然就得面临和蓝绿厂同样的命运,线上被喷 希望大家在购机的时候要么全面了解些,要么去看看真机,而不是只片面关注一些主要参数,厂商真要坑你有无处个地方可以省成本(荣耀v系列这样看起来性价比最高的机型是代表)。光学防抖其实对拍照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室内,想想吧,一个带不带防抖有可能就相差几千。。。一加居然还能解释说是因为现在手机配备大光圈所以防抖不是很重要了,这样肤浅的解释骗谁呢,直接说节省成本就算了,毕竟大众不太关注的地方赶紧省。说得有点多,借题发挥了,就360 lite这价格来说,大概没人会去关注这点。再上点360手机拍摄的照片:

▲千元机的拍照也就这样啦,个人也不是很有拍照欲望,难得用来纪录生活还是可以胜任,相信大家也不会太重点关注,就写这么多吧。

这个。。。真的有点难写啊。。。麻蛋系统自带功能太多了  抓一些重点说下。。。

▲首先说下桌面吧,360有个特色的“3D桌面”,就是桌面靠上方的插件,会根据当下重要消息显示对应内容,翻转还能改变驾驶模式和儿童模式。

这里特别说一下驾驶模式,个人感觉配合桌面快速切换的话还算实用,如果能结合蓝牙位置确认,到车上就自动切换,那就更好了,来的消息会自动语音朗读。

杂志锁屏右下角有对应链接,可以看到和锁屏壁纸相关内容,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看养生、八卦等,没兴趣就纯粹当锁屏壁纸好了。值得一提的是长按还支持壁纸搜藏,在设置里可以看自己收藏的壁纸。

▲低端机最重要的当然是做好通话功能,其中防骚扰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信息泄露严重,骚扰电话营销电话实在太多,在拦截功能上360绝对是强项,能细致到设置标记多少次的拦截,而且被识别的号码整个背景和头像都会变,非常醒目,有助于用户快速判断。

第三点要提的是大部分上班一族天天都要用的闹钟功能,360系统自带网红叫醒功能,每天早上都有不同美女给你唱歌呼唤你起床 下面上图,大家随意感受下。对于这样的功能,有人喜欢有人唾弃,但个人以为有人喜欢就值得提供给用户多一种选择。

▲当然,如果你感觉每天早上起床就看到一个陌生妹纸对着你搔首弄姿不太习惯的话也可以选择普通铃声。

▲这个应用分身有点强大了。。。除了微信和支付宝等支持分身外,貌似所有应用都支持啊微信只支持双开,其他程序都支持四开。(平时我除了自己有几个电信号需要关注话费情况之外,老婆和爸妈的手机费也是我交,可以多开掌上营业厅就再也不用账号切换来切换去了)想比之下一加只支持少部分微信微博等应用双开,被360完爆了。提一点,最近微信官方封了很多用第三方app登录的号,包括应用分身的,尤其是地址乱填的帐号(很多妹纸喜欢填冰岛是什么鬼)。。。

私密系统有妙用,财产系统独立安全

▲私密系统,咳咳,看看这些功能,你懂的,只有用特定指纹开锁或者拨号盘操作才能进入。比较尴尬的是我在取消指纹开锁后都找不到私密空间入口在哪了,连私密空间的app图标都找不到,应用程序里也搜不到,真是太私密了 只有重新开启指纹解锁才行(如果使用拨号盘模式没有这困扰)。。。值得一提的是,360居然还做了个私密换机功能,如果从360手机换过来的话就不怕私密信息丢失了 

财产系统里提供了各大银行app,保证来源的同时,还是单独隔离存放的,程序移入移出需要卸载重新安装。这样的功能有比没有好,且不论安全性提升,就当一个银行app分类也不错。

▲第一次测试,轻度使用,可以坚持三天。。。。。。话说挂着qq真是挺费电的,建议qq用得少的还是不要挂着好,尽量用微信吧。

▲第二次测试,中度使用,两天完全没问题。。。

5000mAh电池不知道啥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360默认开启锁屏省电杀进程,不过这正是我觉得很实用的一个功能。大部分程序完全没有必要常驻后台。个人觉得这样的默认设置对小白用户尤其是中老年人十分友好,毕竟人家不会注意去清内存关后台,续航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耗电排行中出了tim值得注意之外,360自家的手机卫士耗电也不少,照道理没怎么用不至于上排行,难道是后台在搞些啥么。。。

鄙人对游戏不是很感兴趣,这千元机玩游戏性能也捉襟见肘,就略了,看其他人的评测吧,这里测一下比较影响体验的网络性能。其实这是一个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点,很多所谓性价比手机在网络、gps这块都会省钱 

首先是4G网络,鄙人用的是电信卡,LTE下载速度和一加5T相差不大,延迟高一点,上传相差有点大。

拿到远一点的地方测试下,这时mix2和一加5t都有115mbps,上网依然很流畅,而三星s7e上网已经有点吃力57mbps,而360lite居然保持了72mbps也能较为流畅地上网。。。。这里略有不解,因为s7e也是支持2*2 mimo的,不应该比不上360.

到了家里继续测下2.4Ghz,连接路由器是华硕的66U B1时一加5T和三星带宽都显示是173Mbps,360显示仍然最大为86.连接网件6400时一加5T显示连接速度和360一样是72Mbps,三星s7e仍有144Mbps

▲在距离最近的情况下测试,惊奇地发现。。。虽然一加在连接华硕路由器的显示带宽高于一百兆,但实测下载速度并不快,和三星有明显差距,和360 lite速度差不多,看来性价比旗舰和真旗舰还是不太一样的。▼

▼下面测下5Ghz频段(这里360支持双频AC的确已经是良心了),这里一加5T满速是866Mbps,魅族pro6 plus 是390Mbps,而360则是433Mbps,按照道理离这么近都应该是满速,难道魅族是奇葩?这里说下wifi的链接速度,在保存密码的情况下,一加和360都迅速连接,尤其是一加5T,秒连(三星s7e经常要墨迹半天才连上,啥确认密码还是获取ip啥的)。

实测速度的话,5Ghz在信号好的情况下把200M宽带跑满完全没问题(这下意识到2.4和5ghz的差距了吧,用2.4频段的话要手机好才能跑满百兆,如果需要用到内网传输的话,差距会更大)。

过程中还测了好多点,信号强度不一,一般情况下都是毫无疑问地一加5T强一些尤其是5Ghz,但有个点莫名其妙,2.4频段下测了好多次居然都是360下载速度快一些,也是尴尬。从办公室远距离信号强于s7e的表现和难得超越一加5T的情况来看,360 lite的wifi性能至少是相当不错的。(2.4频段近距离还是s7e最强,远距离5t较强。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结论,跟路由器也有关系,在单位用tplink普通路由器的时候5t远距离信号强很多,但家里的华硕和网件下测试却基本都是三星要强些,5Ghz则差别不大,就360毕竟千元机不支持mimo要差些)

千元机里目前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了,的确是价格屠夫。手机整体流畅,基于14纳米工艺630处理器的体验不错,日常体验大概近似于用久了的高通骁龙820手机(鄙人的s7e目前也就这流畅水准 ),当然游戏性能没法比,不过能耗控制很不错,偶尔有轻度短暂卡顿(的确难得会有,尤其是在京东app里面评论界面,有的时候会无法切换好评差评,不知道是不是bug。新机就有卡顿,个人感觉低端机反而联发科的芯片痛快些)整体体验中规中矩,但绝对对得起这个售价,没有大的黑点。对于这样的手机,其实360完全没必要请水军(至少在值得买评论里表现的有点明显),但也更不应当被无缘无故被喷。尤其是广告一块,网上的传言与实际体验相差还是较大的,不知道是360改进了还是怎样,连360手机卫士都是默认没有通知权限(注意是没有通知权限!也就是在你不打开360卫士的时候是不可能接收到任何广告推送的),然后就自带应用商店和浏览器在进入界面有短暂广告,个人感觉这点广告无可厚非,何况你看不惯完全可以不用(但其实不带广告的应用商店又有几个,还给不给别人饭吃了)。。。

▲注意,手机默认大部分程序都是没有通知权限的,包括360手机卫士和游戏大厅等等。不过有点比较不友好的是部分自带程序无法删除无法停用。

外观正面尚可背面略丑,手感尚可。

正面对称设计配合小红圈(小绿圈)竟隐隐还有些美感,160g的重量配合背面弧度整体手感还可以,不带壳略滑另外冬天很冰冷。没有用上全面屏还是稍显缺乏吸引力,不过低端机与其上一块低成本全面屏还不如上一块显示效果不错的FHD。

硬件中规中矩,同价位性价比突出:

630处理器基本够用,功耗也还可以。1080p屏幕表现对于千元机来说相当不错除了最大亮度偏低。摄像头光线较好时尚可一用,蓝牙5.0良心(aptx当然就别想了),NFC缺席。micr 接口保守,4000mAh电池续航两天,未配备QC快充略显尴尬。WIFI信号表现不错,2.4ghz远距离表现竟优于三星s7e令人意外。背面指纹识别开孔略深,影响体验,不认真摆手指经常识别错误。扬声器声音最大音量略小,音质略差。(个人总觉得千元机的扬声器音量其实挺重要的 )

系统功能齐全亮点很多:

刚到手就发现360安全换机相当方便,骚扰拦截、手机加速、自启管理、启动链切断、对齐唤醒、冷藏室、锁屏省电等的确是360的强项(这为手机到手就能用奠定了基础,不用过度折腾)

还有一些本土化的特色功能,如红包提醒、万能扫一扫(再也不用分支付宝还是微信扫一扫)、网红闹钟 、应用分身(微信双开,其他几乎所有应用都支持4开),财产系统(银行app确保正版且单独隔离),杂志锁屏(壁纸质量整体不错),任务侧栏、儿童模式、车载模式(结合3D桌面切换很方便),云服务,安全防盗(不过目前这个功能被弱化了,百度360手机找回可发现功能下线通知,实测手机上仍然可定位)。

总而言之,可以感觉到360是在认真做系统,而且很多功能并不是为了多一个功能而做,而是真正做到了可以用、值得用,且需要的人会觉得很实用,同时也带来了系统臃肿的弊病,而且很多自带程序都不能卸载不能停用,不过还好,并没有像三星一样拖累整体速度。整体来说系统完成度、易用性很高,到手就能用,额外装个Chrome就好(自带浏览器进入有广告的确有点烦人)。

其实关于系统要细说的话真是篇幅太长,截图太多也怕各位看得眼花缭乱,因为功能真的很多。个人感觉这个系统无论是人性化还是美观度都做得相当不错,个性化功能也是非常多,详情可以看

一款很有诚意的千元机,同价位你很难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在满足普通消费者对一款千元机的期待同时,又提供了足够多的个性化功能,并牢牢抓住了消费者对安卓续航担忧的痛点,电池做大、能耗控制、省电优化。售后方面鄙人不是很清楚,一般来说肯定不如手机大厂,但如果从京东购入想必也不用太担忧。对于千元机来说,不足的地方主要是三点,一是扬声器音量不大音质较差,二是指纹识别开孔太深体验不佳,三是不支持快充。

最后回到标题,为什么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360呢”,因为之前只能从网友的评论来臆想360手机,可真正拿到手机使用与想象中的差距颇大。看某些人的评论还以为360手机到处跳广告,实际用却发现360手机居然连自家软件的通知权都禁了,让我着实感到了不一样的诚意。再想到最近的一加5T也是如此,明明应当是一个口碑不错的水桶机,却莫名其妙地被黑。黑拍照我可以接受毕竟不带光学防抖的确差强人意,黑屏幕和续航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黑一加的惯例模式(跟之前的部分机型体验有关) ,但本站评测下面居然还有自以为很懂的小伙子说一加5T的流畅是靠动画效果,这样哗众取宠的评论还有很多人顶。。。无言以对,厂商堆硬件和优化系统的努力被你一句动画效果就抹杀了。。。希望值友们对自己不确定的事情还是保守评价,人云亦云地黑实在不合适啊。无论是对一加,对360还是对华为,希望大家还是多点理性,这样评论区就不至于被不懂装懂或是虚拟评测、云评测的人带了节奏。

看这篇评测的值友我想应当对360手机还是有一定兴趣的,下面云对比下三款新机n6 lite,n6和n6 pro 哈哈哈,只是云对比官方参数让大家有个整体了解,并不深入具体评价细节

360新机型“云对比

▲三款360新机把的价位区间全覆盖了。

lite到n6的提升就是1000mAh电池和全面屏,外加对于大容量电池很重要的qc快充功能。n6到pro的提升,是更强大的Soc芯片和更好的ltps屏幕、更顺眼的机身做工和外观以及更靠谱的摄像头。要我选的话,上面也说了现在每天用手机的时间很长,推荐还是买好点的。可能有人认为现在手机处理器也性能过剩了,的确,630也能带来相当不错的体验了,基础交互都很流畅,但跟旗舰835还是有明显差距的,直观点说,630表现是70分,660大概能有90分,835能有99分,苹果A11大概能有120分(毕竟吊打835,据说下一代845也无法超越) ,性价比最高的肯定是660,带1080p屏幕能有接近旗舰的体验,玩游戏体验也不会差,用两三年问题不大(其实你买个835最多也就用两三年,但630的话很可能一两年就令你心生不满想换机了)。。安卓想要多用些时间还是得考虑一定的性能余量(基于系统生态环境较差及软件更新迭代性能要求提升的考量),当下基本够用的一年就不行了。除了最重要的Soc,再考虑到摄像头、整体做工和外观,N6 Pro明显要高出一个档次如果不差那1000mAh的电池的话没什么理由选择n6而不选pro。个人以为6+64的 N6 pro是其中最值得选择的机器,同价位同性能的有竞争力的也就锤子pro 2吧,但两者针对的客户群还是稍微有点区别,锤子情怀亮点多点,360性价比实在些。或许有人要说,家里老人用,不需要太好的配置,几百块的就行,但我要说的是,除非真是实在差那几百块,不然还是把预算提升一点比较好。老人本就不太会用手机,可能还需要学习,学习过程中还要被手机虐更加降低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兴趣。给长辈买个好点的手机他们也拿得出手说得出口,用起来也痛快,何况他们换机的频率本来就低,一个手机用好久,还是买个耐用点的靠谱。

不过有一点得特别提出的是,360全系nfc缺席略尴尬,目前nfc还属于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用的阶段,鄙人也就难得用来充下市民卡,但将来一二线城市普及公交地铁nfc付费的话这个功能实用性将大大增加,三四线城市可能影响不大。另外微信小程序最近开放了nfc功能接口,可能将来能用来代替门禁卡(目前也有程序能部分实现,但体验极差) 

以前低端机我只敢给别人推荐小米,不过现在个人感觉现在中低端360杀伤力更强些,不吹不黑,值得一试。无论如何,消费者都多了一个相当靠谱的选择。以性价比见长的市场竞争者,我想没人会嫌多,专业黑的喷子除外 。

文末再附加个与本文评测关系不大的18:9“全面屏”和普通手机显示内容对比,也可以作为购机参考,毕竟360lite与n6及pro的明显差别之一就是没配备全面屏:

▲如果使用虚拟导航栏的话,其实18:9也就再多出一个导航栏的显示面积,但是长宽比不一样内容缩小了就显得看到的内容多了一些。

▲隐藏虚拟导航栏的话就比较厉害了,加上内容缩小显示的资讯多了一大块。不过隐藏虚拟键的话还是要结合手势操作,上滑显示虚拟键这样的交互令人感觉很繁琐,只适合难得用用。6英寸的18:9的屏幕由于机身狭长,屏幕上端和下端距离太远,实际单手握持时,如果照搬苹果的屏幕底部手势操作体验不会太好,因为手握持下半部分手势操作的时候手机会有点不太稳当,且安卓经常要下拉通知栏,屏幕底部和顶部都频繁操作的话在这块狭长的屏幕上就必须双手操作了。一种妥协方式是用虚拟球,但类似的方案又会影响显示及操作体验(尤其是打字或者要选择其遮挡区域时会比较碍事),感觉目前除了虚拟键之外并没有特别好的替代品(如果要用手势操作的话推荐悬浮菜单,解锁直接进入消息界面等功能非常实用)。

试了下其他app,大致也是如此,内容都会有所缩小,不知道跟手机个体有没有关系。

不过整体来说,纵然18:9和真全面屏是两个概念,现在流行的这种“almost 全面屏”概念也让厂商们努力提高了占屏比,在向整个手机正面都是屏幕的发展方向上迈进了一步,这样的进步的确也让手机更好看也更好用了一些。(像微信短信这样的app里面一页显示的内容就明显多了许多)

低端机的评测关注的人不会太多,还是感谢每一位认真阅读的值友,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指出。 希望多一点有益的交流,少一点像文中提到的源自“虚拟评测经验”的断论式评论。

写篇千元机评测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周五下班没及时带宝宝气得老婆差点离家出走  说实话写这些东西完全是出于兴趣,金币啥的也没动过,各位打赏不打赏随意,还是更乐意收到有价值的评论,欢迎交流。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摆摊卖手机配件赚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