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问存款失踪案:银行,我还能信任你吗

贪图高额利息,结果连存款的本金都没了。近期多地曝出储户存款失踪,没有任何预兆,储户账户里的存款不翼而飞。据报道,最新的一个案件是,杭州联合银行42位储户的9505万元失踪了。

有媒体曾报道过贴息存款的乱象及风险,而今,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面前,投资者别再被贴息存款的高利息所诱惑了。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游走灰色地带的贴息存款业务在2014年9月被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联合下文禁止。在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列出的第一条违规手段,就是“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的高息揽储吸存”,即“贴息存款”。

南京王先生亿元存款,最后只剩一百元

如果你放在存款账户的几百万元一下子仅剩几百元、几十元甚至一分钱都不剩,你是什么感受?杭州联合银行的42位储户就有了这样的遭遇。储户们查询自己的存款账户时,发现自己的高额存款金仅剩一点点甚至清零了。出了这事,自然要向银行投诉,结果银行发现这些储户把钱存入银行的时候已经被“偷梁换柱”,不法分子伙同银行“内鬼”通过伪造存单的方式欺瞒储户,储户的钱其实被转入了另外的账户。

曾有媒体报道,浙江义乌的刘先生,2013年在某国有大行奉化城东支行存了250万元。近期,他发现存折账户上只剩4元钱。

再举一个例子。南京储户王先生存在中国银行的亿元存款,最后只剩100元。当看到银行卡余额的时候,王先生“感觉被打了一闷棍”。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以上储户们的遭遇很相似,而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办过贴息存款。

贴息存款,是指除去原有的银行利息外,另外根据存款金额给储户的利息部分。一般有两种贴息方式,一种是直接贴现金利息,还有一种是贴超市卡、购物卡等卡券实物。

拿到高额贴息确实很划算,但潜在风险真不小。以上储户们的遭遇,可见一斑。新华社总结了储户的存款被盗取的几个手段,分别有不法分子与银行“内鬼”合伙冒领存款,部分存款变“保单”,另外就是系统缺陷、信息泄露,存款被盗取。

多为工作人员和中介、企业的合作行为

对于贴息存款,举个例子吧。比如前一段时间一年期定存利率为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如今,互联网金融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以腾讯、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引领金融创新趋势。互联网金融在狂飙突进的同时也可谓乱象丛生,部分P2P网贷公司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网络洗钱之实,其安全性受到社会广泛质疑。在涉及大额资金的时候,许多老百姓仍然觉得还是把钱存到银行更加有保障。然而,说到底银行也是由人把关的系统,同样会有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近几年来,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保支行就因为多起上亿元的“悬案”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

4亿人民币存款不翼而飞

2013年年末,天津桑梓地实业有限公司因业务拓展需要,派出其财务人员在天津银行天保支行开立了单位结算账户,此后该公司通过该账户进行三笔正常的存取款业务。12月5日,该公司将5000万元人民币汇入此账户,12月24日,因业务需要该公司又汇出4000万元,账户余额应为1000万元。然而几天以后,账户上的1000万元竟然不翼而飞,只剩下零头。据当事人回顾始末,整个事件显得疑点重重:2014年1月13日,该公司财务人员开户后来到天保支行打印对账单。发现账上的1000万元在2013年12月11日、16日和2014年1月6日分三次未经许可被转出,2013年12月21日该公司财务人员到天保支行打印对账单时,账户上的余额为5000万元。也就是说,桑梓地公司的财务人员曾经看到了一张由天保支行出示的假对账单。

无独有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包括天津智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中信汇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天津富睦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贵盛商贸有限公司、天津市福源方胜钢铁有限公司、天津邦友商贸有限公司及齐凤城等多个公司及个人身上。他们均在天保支行开立储蓄账户,此后也在陆续办理正常业务或个人储户时,发现其在天保支行的现金存款账户内的存款在未进行款项转出操作和存折(卡)未委托他人取款的情况下,出现了账户内存款莫名减少或消失的情形,涉及金额超4亿元人民币。

据天津市贵盛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姚国胜回忆:那天他在天保支行办理账户时就觉得事有蹊跷,当时他们被一位戴眼镜的男士指定到一个窗口去办理业务,由银行柜员孟亮来负责接待。据悉,姚国胜的公司也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了2000万元人民币。

据上述储户讲,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单位办理结算业务必须要使用结算专用IC卡验证客户身份,而天保支行在办理上述公司款项电汇业务时,没有依法、依规通过IC卡核查客户的具体身份;对储户个人的支票业务,天保支行也没有按照票据法的要求进行审核。此外,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当单位储户转出500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时,应当有三级或者四级的审核过程。涉案储户被转出的资金都在500万元以上,但是天保支行至今也没有出示涉案公司账户内资金被转出的审核手续,未与储户本人亲自核实。因此可以证实的是,天保支行对于无端被转出的4亿元资金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因此,包括桑梓地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和当事人一致认为,储户将存款存入银行,银行有义务保证存款的安全。在本次事件中,天保支行在业务操作中存在严重失职,没有尽到确保储户存款安全的妥善保管义务,无论是由于监管不严还是因为技术漏洞,抑或是由于犯罪行为导致储户账户内的资金被非法转走,都应由银行承担赔偿储户的损失、依法兑付存单的法律责任。

然而,天保支行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和答复,甚至在受影响储户出面要求调出监控录像、查明事实真相时,银行用强硬的态度拒绝了与他们的任何沟通,宣称“涉事银行工作人员已经在逃”,推诿责任。

针对天津银行推卸责任一事,涉事储户还向天津银监局进行了反映,但天津银监局认为对于该事件并不具有管辖权力,应当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因此,他们也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

事发后一个月,桑梓地公司等多家公司和储户个人陆续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天津银行天保支行、天津银行根据储蓄合同规定,立即支付全部存款并支付相应利息。然而,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半年的审理,以“有案外人向公安机关举报,本案涉及刑事犯罪”为由,对提起诉讼的储户提出的印章、结算专用IC卡、签字等司法鉴定等申请既没有表态不准鉴定也没有进入鉴定程序,就裁定驳回储户们的起诉。

对此,涉事储户当然是不服的。为此,他们继续上诉至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了一审驳回起诉的裁定。随后,储户们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再审申请书,请求最高法院对本案启动再审程序。经最高法院的审理,最终裁定撤销原一、二审的错误裁定,并指定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这个过程持续了两年,案件又回到原点。

然而,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15年10月天津二中院陆续重新立案审理,一直到2016年12月30日,案件才有了初步结果,除了一家被伪造了汇票的公司,其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得到了支持,对其他储户,法院仅支持了储户们要求银行支付存款本金的诉讼请求,却没有支持储户们要求银行给付利息的主张。储户们自然心有不甘:一起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简单的民事纠纷,居然耗费了储户们三年的时间,这三年的利息得给我们吧,于是未得到利息的储户们纷纷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银行支付利息。天津银行天保支行也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驳回全部储户的诉讼请求。

2017年三四月间,涉嫌对天津银行进行金融凭证诈骗的徐伟、孟亮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自2017年4月开始,上诉到天津高院的案件陆续开庭,在庭审中,天津银行方面的代理人再次提出,银行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本案涉及刑事犯罪,建议法院中止审理,法院责令天津银行提供证据,天津银行截止到最后一次开庭的2017年6月19日,没有向法庭提供证据。天津高院为了慎重起见,又责令天津银行在庭审后向法庭提交证据,由法庭另行选定时间质证。然而,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案件毫无进展,储户多次向天津高院的承办法官催问案件审理进度,法官给出的答复是在等天津银行方面提交证据。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天津银行方面既然一直怠于提交证据,就应该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然而,天津高院在庭审结束后三个月,仍然在耐心地等待一方当事人来提交证据。

该谁为大额资金失踪负责?

天津银行虽然无法保证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但系统本身应该有义务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与天津银行天保支行态度不同的是,杭州市联合银行在面对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数千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的情况下,不仅及时报警全力追回赃款保护储户权益,更是出面为受害储户垫付存款。

而天津银行不但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在之后的两年陆续爆出多起大额资金神秘转移的悬案。例如,2015年4月,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存入天津银行济南分行的3亿元存款在当日就被盗走。同时,天津银行在未获合理授权情况下,将天津城市一卡通公司存款账户内的1亿元资金转移,随后又分多笔汇款划回原账户。然而,即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风控事件,天津银行还是顺利在港交所上市。据悉,2015年全年该行净利润49.32亿元,同比增长11.4%。

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年报出炉,针对天津银行多起正在进行中的重大诉讼也曝光,且均指向存款神秘转移事件。作为案件频发的中心,天津银行表示,正就管辖权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申请,把本案移送至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

客观地说,在本案件当中,涉嫌犯罪的是天津银行的内部员工,其罪名是涉嫌金融凭证诈骗,其诈骗的是银行的资金,与储户无关。因为人民币是种类物,存款人的资金一存入银行即与其他人的资金混同,无法判断银行的经营处分行为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所涉及的存款是哪一个具体存款的客户,犯罪行为针对的是银行的财产,与存款人无关,存款人的权益不受银行是否被骗的影响。

其次,储户们既然已经在在天津银行天保支行开设账户,这表明双方存在合法有效的储蓄存款合同关系,因此,双方均应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储户将存款存入银行,银行有义务保证存款的安全,银行无论是由于监管不严还是由于技术漏洞而未能阻止储户账户内的资金被非法转走,都应由银行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储户的损失。

第三,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由是金融凭证诈骗,也就是说被上诉人的内部员工涉嫌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骗取了银行的资金,对金融凭证有辨别义务和责任的是银行而不是储户,无论银行是基于对内部员工的信任还是基于技术手段落后而没有发现金融凭证是伪造、变造的,对储户资金被非法转移承担责任的都应该是银行。天津银行对储户承担的民事责任与刑事案件的结果没有任何关联,那只是天津银行内部的责任承担问题,不能因为为了查明天津银行内部的责任分担问题而侵害储户的合法权益。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由于天津银行对储户款项被非法转走没有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几个亿资金被非正常转移,其过错是明显的。对于储户来说,谁犯罪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求能够取回存款。发生类似事件的杭州等多地银行都能做到由银行先行垫付,但天津银行却没有负起他们本该承担的责任。

目前,从储户资金被非正常转移至今已经将近四年,案件迟迟没有结果,本该属于受害人和企业的几个亿资金无法拿到,公司正在面临经营严重受损、员工工资无法保障的困境,这对受害企业和个人造成的经济影响可想而知,而对其的损失负有责任的天津银行难道可以一直置身事外?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是个别员工的行为不轨,但银行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案件本身说明了天津银行信息系统、内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漏洞。对此,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资金放在哪里最安全?”“银行啊!”十年前,这个问题不管问谁,答案想必都是脱口而出。而如今,当“丢钱”、“信息泄露”等不靠谱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在“银行”的身上,你还会觉得钱放在银行安全吗?

不靠谱理由一:企业存款莫名消失

为何风险极低的银行存款竟成定时炸弹?为何接连中招的又都是白酒企业?这背后是“存款卖酒”灰色商业模式的变异、银企内控机制的漏洞、资金掮客的铤而走险和民间借贷市场的崩塌。

元旦刚过,黑天鹅再袭资本市场。这次不是说好的重组黄了,也不是8亿扇贝不见了,而是3.5亿存款“飞了”。

还未从两个月前的打击中缓过神来的泸州老窖投资者,再遭重创。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就已宣布丢了1.5亿存款,没想到,才过两个月,非但之前的没有找回来,如今又有3.5亿元银行存款异常。加上去年初,酒鬼酒曝出的亿元存款“失踪”案,让人对酒类上市公司600亿存款的安全性提心吊胆。

不靠谱理由二:银行信用卡信息泄露

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看来,关涉“钱袋子”的信用卡象征着安全、私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受到严密的保护。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而种种例外条款、免责规定,往往让消费者问责无门。

根据上海某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销售人员提供的线索,记者近日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电话销售”这一关键词,找到约200个有“数据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银行数据”,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交易活跃的群至少有30个。据介绍,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

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及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电话销售交流圈”“销售行业资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信息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区定制,先试用后付款”。此外,根据个人信息“品质”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三六九等”,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

例如,最新信用卡开户数据按照0.5元一条出售;已经出售过一次的二手数据,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条;部分高端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条售价则高达5元。借助网络聊天、支付工具,买家从下单到得到这些信息,交易全程仅需数分钟。

不靠谱理由三:储户账户多80亿又被划走银行无告知也无解释

日前,江苏小伙李林个人账户突然多出80亿元,没错,就是80个亿!可这亿万富翁还没当到一天,这笔巨款就又被默默划走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带走一丝云彩!对此,李林很疑惑,神马情况?逗我玩呢!银行回应:搞错了,对不起。

今年26岁的李林是江苏淮安人,在滁州市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1月5日上午,李林通过电脑查询银证账户余额,一查吓一跳—自己银证账户里居然多出500多万出来。平白无故多出这么多钱,小伙子推测很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他拿这事和同事打趣,同事们纷纷表示不信。为了证实自己的话,李林换了一台电脑,再次登录网银,查询余额。这下,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个、十、百、千、万……对着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数到千万单位的时候,李林发现数字后面还有两个零—整整八十个亿啊!为证实账户上那一长串“零”真的不只是数字,而是可以消费的钱。李林先是通过网上转账,将10亿元从银证账户转入储蓄账户。后来,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转了一元钱到支付宝账户,都成功了!“这说明,这十亿元是可以消费的。”眼看自己成了亿万富翁,李林却很淡定,因为他知道钱不是自己的,肯定是银行弄错了。

果不其然,当晚11点,账户上多出来的巨款被银行划走。此时,小李既感到如释重负,又有些不满:“我这是私人账户,这钱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伙带着疑问向银行求证,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日因为银行系统升级,可能造成系统错误。同时,工作人员也向小李表示歉意。

这个天价错误,也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疑惑:个人银行账户里的钱,想划走就划走,那么密码还有什么用!账户还安全吗?还有网友调侃:如果要是你花了这80亿,是不是也说声对不起就可以了,对此,小编表示这位网友很天真嘛。还有脑洞大开的网友幻想:要是80亿存在余额宝里面,每天得有多少利息。看这德行,如果都有了80亿了,还需要余额宝的利息吗?不管怎样,这样的天价错误,银行还是少犯比较好,80个亿的业务,还是要谨慎嘛。

不靠谱理由四:巨额存款在中行消失了!

多则上亿,少则百万的巨额存款,从银行里消失了。

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钱被神秘地转给了陌生的第三方。

这样匪夷所思的遭遇发生在至少三位南京储户身上。

“感觉被打了一闷棍。”南京储户王炎形容当时看到ATM机显示余额时的感觉。2013年6月、7月和2014年1月,他分三次在中国银行的苏州相城支行和昆山蓬朗支行柜面开卡存入2500万、3600万和4000万,共计1.01亿。待到2014年7月,王炎在南京市奥体支行ATM机取款时,柜员机显示余额不足——银行卡内的亿元存款总计只剩一百元。

而另两位储户,杨东于2014年2月22日存入中国银行蓬朗支行200万元,29分钟后,钱被转走;同样29分钟后,马爱玲存到该支行的500万元也被转走。

诧异中的王炎随即到银行大厅查询,查询的结果加剧了他的恐慌。存入相城支行的6100万元被转入名叫邱爱玉的个人账户,而存入蓬朗支行的4000万被转入法定代表人为丁天立的对公账户:苏州援朝商务有限公司。

不同于王炎的自己发现,杨东和马爱玲则是通过来自苏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的电话才获悉巨款消失。

对于款项的转账对象邱爱玉、丁天立,三位储户均称,闻所未闻,“根本不认识”。

发现存款失踪后,王炎赶到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投诉。该分行行长最初认为这不可能,安排其下属“三天内解决这一问题并半天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进度”。但是王炎没有等到电话。

等到2014年9月,再次交涉时,苏州分行的两位工作人员建议他直接去起诉中国银行。

“为什么要我起诉银行?我的钱是经柜台工作人员存入银行的,怎么需要通过起诉才能拿回来?”王炎说。

2014年12月19日,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相关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确认巨款被转账的事实,并称公安部门已经立案,江苏省银监局、中国银监会已介入调查,事情的真相尚待进一步调查。

而该行蓬朗支行的行长已经投案自首,一桩发生在银行系统内部的金融案始露冰山一角。

至于受影响的规模,苏州分行工作人员承认,“可能不止这三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款失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