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术后放疗还需要放疗吗 前列腺癌术后放疗还需不需要

       10月19日,《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Ⅲ期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22911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该研究纳入了1005例≤75岁未经治疗的临床T0~3期患者,随机给予6周60 Gy术后传统或观察,待生化进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 μg/L]后再予处理。中位随访10.6年,与观察组相比,术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化无进展生存(PFS,图1A),组与观察组生化/临床进展或死亡的比例分别为39.4%和61.8%(P<0.0001),但总生存(OS)率(图1B)及累计远处转移率无显著差异。(The Lancet,19 October 2012)

       对于术后目标人群的界定,该研究也并未回答。例如,该研究支持术后对<70岁及切缘阳性患者的益处。但是对于,尽管切缘状态是预测PFS的重要因子,对于某些病理学特征较差(如精囊侵袭)的患者,术后也有益处。

该研究也没有给出术后的最佳时机。如果对仅用手术就可治愈的患者,辅助为过度治疗,是否应在患者出现PSA失败时进行早期挽救性,这是否影响治愈率?对此,我们期待正在进行的RADICALS-HD(联合雄激素去势治疗术后局部)、RAVES(比较辅助与早期挽救性治疗)及泌尿生殖系统研究协作组(GETUG)-17研究的结果,或许能得出答案。

       根治术后若病理提示已经穿透前列腺包膜或侵犯精囊腺、或手术切缘阳性(R1切除)、或术后PSA水平持续升高,则前列腺瘤床区域的复发风险很高,可达30%~50%。对此,ARO 96-02/AUO AP 09/95、SWOG 8794及该研究都比较了局部60~64 Gy与随访观察的结果。其 5年随访结果均认为,辅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生化失败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其中该研究的例数最多,中位随访时间超过10年,更有价值。

该研究的10年结果与5年结果有一些异同。中位随访10年和5年的结果均表明,对根治术后局部复发高风险的患者,辅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化PFS率和局部控制率,但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OS率无改善。但与5年结果不同,10年结果显示,术后辅助只改善了切缘阳性和<70岁局部复发高风险患者的临床PFS率,而对≥70岁患者无改善。该研究认为辅助是有意义的,尤其对<70岁或切缘阳性的患者,而对≥70岁的切缘阴性患者,术后辅助的价值没有体现,并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在观察组复发的265例患者中,有155例最终接受了挽救性,而挽救性同样可以控制一部分复发的,且观察组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是辅助组的2倍,这一不平衡性可以模糊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

       ?两组在生化失败后开始挽救性治疗的时间均较晚,观察组为PSA达到1.7 μg/L时,而辅助组则为PSA达到5.7 μg/L时。目前认为,生化失败后,挽救性治疗开始时PSA水平越低疗效越好。

Gy。近年的研究表明,辅助剂量与疗效存在相关性,建议剂量不能低于70 Gy;且该研究使用过时的等中心常规,没有应用适形和调强技术,势必会增毒减效。

       因此,该10年结果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但与其5年时和其他研究的结果有一些冲突,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术后辅助在根治术后存在局部复发高风险患者中的治疗地位仍不可动摇。

前列腺癌是在西方国家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威胁着越来越多男性的健康。根治性手术和放射治疗是局限期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应用得当可使70%~80%的局限期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得到长期控制。近期,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和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联合发布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和挽救性放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将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情况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列腺癌术后放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