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右侧脊神经根受压能自己慢慢恢复吗

1、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要注意什么

在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很多人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而有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症更是严重到压迫到硬膜囊的程度,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讲是要尽快医治并要多加注意的,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患者要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1、腰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病人应该尽量在床上休息,就算疼痛期减缓后也要注意相应的休息,不要太劳累.,避免疼痛的加重.可以使用腰痛宁,丹鹿通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治疗结果不是很理想,中医大夫都有它们自己的经验方法的。

2、腰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病人要注意腰间保暖,千万不要让腰椎间盘受寒.白天腰部可以佩戴一个腰围就是人们所说的护腰带,可以使腰背部的地方得到保护,同时还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病人的恢复.

3、腰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病人生活中不要做弯腰或者使力的动作比如如拖地板等,腰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应该卧床休息,不要再地上行走.要注意休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病人的及时恢复。

4、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5、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

6、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7、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其实,要想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带给患者的损伤,有该种症状的患者在平时要注意多保暖、不提中午、不睡硬板床以及常常休息等事项,同时需要患者注意的是,保护好腰椎间盘是防止其病情加重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2、正骨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是代表着自己的腰椎,出现的变形突出,有的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脊柱,弯曲,这个时候呢!往往给自己的腰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特别是感觉到腰部酸痛,身体乏力,很多的事情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接下来我们了解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如果严重的话建议还是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下面仅供参考。同时祝患者早日健康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体分为三大类  一、腰间盘突出非手术治疗之中包括:  1、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3、牵引疗法4、物理治疗5、推拿治疗6、针灸治疗7、封闭疗法8、小针刀疗法  二、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中包括  1、常规开放性手术(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3、经皮穿刺切吸术4、人工腰椎间盘置换

三、腰间盘突出介入治疗中包括:  1、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2、臭氧注射疗法3、超低温消融治疗4、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技术  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  非甾体类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镇痛效果强,消炎及抗风湿作用也较强。但一般消炎镇痛类药物不能较长时间服用,尤其是对于同时患有肝/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禁忌,以免引发新的不适症。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对缓解肌肉疼痛有一定作用。

一般消炎镇痛类药物需饭后服用、患者更要注意药物禁忌。对处于急性期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静点类固醇类药物,辅以脱水剂,以消除神经根水肿。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因此选择沃。卡。恩风湿骨痛贴,效果会更好,从外皮渗透,药物渗入骨质,也没有副作用,能彻底解决腰间盘突出症的痛苦。

上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比较漫长的骑士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大家要选择保持好一颗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自己的病情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神经怎么办

现如今,腰椎间盘突出已经不仅仅是发生在体力劳动者身上的疾病了,大多数的都市白领也已经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更有甚至,还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存在而压迫到腿神经,从而使其行走都出现一定的困难,可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是不容忽视的,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和压迫腿神经怎么办?

1、牵引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减压措施,通过物理形式拉申脊椎,达到减压目的.但有时则会将已形成粘连的组织强行拉开,造成更大的肌体损伤.所以不建议盲目使用.

2、而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切除软骨板或清除压迫神经的髓核组织,实行减压.其方法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的解除痛苦,拍片后脊椎无异常.但实际并没有解决纤维组织无力的根本问题.根据患者具体纤维组织退化程度而定,一段时间后,突出症状即会复发.也因此也才造成了长期以来患者对手术治疗所反应的复发率高的评价.

3、在中医看来,中医理论在于以恢复纤维组织弹性为治疗基础,彻底恢复患者机体机能为目的.而非单纯解决暂时的疼痛问题.内服药物通常作用比较缓慢,因内服需通过肝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患处.药物作用已大量衰减.而大量临床证明,使用外敷方法,通过皮肤毛孔渗透而直达病灶,可以把药效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那么用外敷中药的方法恢复机能,软化占位组织,促进局部循环机能及恢复局部受阻的代谢机能.使占位组织得以吸收和排泄.是可以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所以,我建议还是采取中医的外敷治疗为主要方法.配合一些日常的恢复性锻炼.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腰椎间盘突出和压迫腿神经怎么办?由上可知,当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腿神经受到压迫的时候,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是有牵引疗法、中医疗法和手术疗法这三种方式可选择的,但是,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利弊之处,因此,患者在方法的选择上也是要十分慎重的。

4、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

   社会在不断变迁,不论做什么,都有可能引发病症什么的,就连广告也被大量药物推销占据。最近又多了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药物,众所周知,明星陈赫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唉,真是连明星也难逃病痛啊!在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吧!

   腰椎盘突出,正确叫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的总称。 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等等。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关键在于坚持。以上方法最常用也是最易坚持的当属物理疗法,常见赵氏养生腰椎贴,它同时具有热疗、磁疗和牵引固定的功效,坚持使用可达到通经活络,消炎止痛,促进腰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环,血氧交换饱和度,可真正加强腰部肌肉,恢复腰部肌肉和周围韧带的腰椎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治疗疾病。

   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哎,这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不要长期久坐,要适当的活动活动哦!长期久坐,长期弯腰,长期负重也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也要注意身体,别说大人,就连有些青少年也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所以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嘿嘿。

5、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方法

在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老年朋友们,和中年朋友们,非长期坐在电脑面前的朋友们,经常会患上腰间盘突出的现象腰间盘突出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病症,而且会造成腰疼腰酸,接下来的文章来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

1、保守治疗 主要是通过药物、按V S摩、超声波、针刀、器械等来缓解颈肩的紧张及痉挛,改善血循环,恢微创治疗

复颈椎活动,消除肿胀,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一定这些疗法只能缓解病情,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2、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开刀直接切除病变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消除神经、脊髓周围的炎症和水肿,促进神经修复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住院,费用高,而且风险大,容易感染等不利因素,使众多患者朋友望而却步。这也促使了微创疗法和无痛无创疗法--德国PT-C纤维环修复疗法的诞生。

3、微创疗法 微创治疗在CT或C臂监视引导下进行,不用开刀,只用一根直径不足1毫米的穿刺针将胶原酶、臭氧、射频或激光等不同微创技术介入于突出的椎间盘内或盘外突出处,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氧化、消融、气化或分解如同手术摘除一样,从而彻底解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愈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是现在的一个新的技术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经过了很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达到一定的恢复量,患者也就大大的减轻了头。

腰间盘突出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往往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特别是有很多的朋友们,经常会出现腰酸经常会出现身体上没出现的腰酸,身体乏力,疼痛,那么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当中,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腰椎突出该怎么办。

用针灸治疗,针灸的时候会在针尾一端通上微量电,算是针灸结合电疗,见效非常快,一般针过一回当下的难受就能解除。

用按摩和推拿的方式在背腰处不断地揉捏,同时配合一些热敷,热敷能有效地舒经活血,效果也很好,但是整个过程时间要比针灸稍微长一些。

可以使用专门的腰间盘磁疗工具,准备一根有磁疗功效的腰间束带,没事的时候束在腰间,尤其是坐着的时候,一来有助于调整坐姿,二来可以改善腰间盘突出。

用专门的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用那种泥浴的泥加热,然后把它均匀地敷在后腰部位,等凉了再加敷,一般一回敷个五六次差不多,如果没有这种泥,也可以用热水袋装好热水,然后人平躺,在后腰下垫上热水袋,一般热敷半个到一个小时,再没有就直接用热毛巾敷。

久坐是腰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发原因,所以不要久坐,一定要多起身运动,最好练习一下瑜伽体操,做一些瑜伽中的腰部锻炼,对治疗腰间盘突出很好。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休息的时候最好睡硬木板床,能够矫正腰椎形状。,缓解腰间盘突出。

上面文章当中了解到了腰椎间盘突出,首先这种疾病对人体伤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行业很容易造成腰椎出现变形,治疗随着现在的医学科技发展,其他的一定很好的治疗效果。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1)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窝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病人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2)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加载中,请稍候......

  对无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始于50年代。从尸检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很高,而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却是少数。在40岁以上的尸检中发现约有1/3间盘突出。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间盘退变与下背痛

  一般认为,间盘退变始于20岁左右,随着年龄增大,出现纤维环裂隙,髓核含水量减少,脆性增加,软骨板钙盐沉着,破裂等一系列改变。与间盘退变有关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获得性椎管狭窄等一直被认为是颈、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但间盘退变本身与症状的关系如何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有窦椎支配,被认为是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组织学原因[1]。有作者报道局麻下刺激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可诱发,纤维环断裂可引起腰痛,修复过程中随血管长入的神经组织受刺激也可能是腰痛的原因。早期的研究发现纤维环后方的放射状撕裂,在50—60岁的无症状者的发生率为40%,60—70岁为75%[2]。间盘退变可引起椎间盘高度的减低,以往认为这可能与下背痛有关,但很多患者腰痛缓解而间盘高度如前。Tertti等[3]从1503名14—15岁芬兰儿童中,筛选出35名有腰痛症状者作MRI研究,发现有间盘退变的占38%,而同龄无症状者为2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下背痛与间盘退变无因果关系。

  近年来,利用MRI技术的无创性及对间盘退变的高度灵敏性特点,对无症状人群的间盘退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39年龄组中,34%至少有一个腰间盘退变;40—59年龄组占59%,平均2个间盘;60—80年龄组中退变占93%,平均3个盘[4]。颈间盘退变相对较晚。青少年无症状者颈间盘退变少见,40岁以上者退变为47%[5]。

  生理退变是指与年龄有关的生物学改变或者理解为成熟期后,个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减退,是一个渐进性、不可逆的衰老过程。间盘退变可能出现解剖学的改变,但退变不属于范畴。多数学者认为间盘膨出由退变引起,而Boden等,只有一半的退变间盘发生膨出。无症状人群的间盘膨出发生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P《0.001)[6]。Sether等[7]对自新生儿至79岁的27具新鲜尸体的椎间盘作MRI,以了解年龄与信号强度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间盘中心信号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弱,可能与水份、粘多糖减少及胶元增加有关。

  2 神经组织的受压与代偿

  正常情况下,神经组织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加上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的形变能力,能够适应脊柱旋转、屈伸运动产生的牵张力。研究表明:直腿抬高时S1神经的活动度平均为2.5mm,最大可达5mm[8]。脊神经根的活动度主要依赖于硬膜外间隙的存在。硬膜外间隙富含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CT扫描可清晰显示在椎管壁与硬膜囊之间存在着一个自由空间,Weise[9]称之为椎管的储容积(spinal Reserve Ca-pacity SRC)。随着年龄增大,L3-4水平的SRC值逐渐减小,而在L5水平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跟以往的椎管造影所见类似。

  3 间盘突出与神经根受压

  间盘突出是否引起神经根受压或牵张,其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 突出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 最常见的间盘突出为椎体内突出,一般无症状。旁侧型较中央型、旁中央型更易引起神经受压。一组腰间盘突出症的CT资料显示:旁侧型面积平均31(9—65)mm2,旁中央型为74(7—154)mm2(P《0.003)。中央型为78(10-160mm2(P《0.01)[16]。45岁以上者中约70%间盘突出不产生症状,与有严重根痛而手术者相比,区别不在于突出间盘的大小,而在于突出间盘的位置,后者间盘突出多位于侧方[13]。90%脊髓圆锥终止于第1、2腰椎之间,也有的止于T12椎体下部或L3椎体上部,Radish和Simmons的研究发现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变异为14%[17]。由于个体差异或解剖变异的存在,突出间盘与神经根的对应关系有时是不确定的。Osamu[18]报道一个案:,67岁,临床症状表现为L5神经根受损症状,CTM,MRI及椎管造影显示:L1—2,L5S1间盘突出,首次手术发现,L5S1间盘突出,但无神经根受压,术后症状如前,再次行L1—2髓核摘除,症状消失。

30名腰突症患者在保守过程中每人作了3次CT检查,结果发现持续性痛者(n=12),突出面积平均为96.9(30179.8)mm2,间隙性痛者(n=48)为75.2(0-160.5)mm2,(P=0.10),无根痛者为(n=16)27.8(0—95.8)mm2,与前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5),窄基型(n=14)突出面积平均为76(47—134)mm2,宽基型(n=16)为104(52—180)mm2,P《0.03,突出间盘与椎管面积比(A指数)、矢横径乘积比(ST指数)、及矢径比(S指数)三者中,后者与坐骨神经痛最具相关性[16]。间盘因素中尚须考虑到突出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突出间盘的蠕变能力,退变程度,是否钙化等。经皮腰间盘切除术后,很多患者根痛缓解,但影像学检查突出物大小、形状无改变。Jenny认为间盘内压力下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与Kambin和Brager的观点相符[19]。

陆裕朴等报道641例腰椎管狭窄症87.5%合并腰间盘突出,1244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占45%。一个间盘的轻度膨出和微小突出,如合并发育性或获得性椎管狭窄,已足够引起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反之,如椎管较大,则不易引起神经受压。研究表明,有症状的腰间盘突出较无症状者的椎管为小,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者病程较长[20,21]。侯氏[15]按横断面形状将骨性腰椎侧隐窝分成三角型、猫耳型、牛角型、三叶草型、混合型5型,认为三角形椎管不易产生侧隐窝狭窄症,除非合并有间盘膨出,而猫耳型和牛角型椎管产生侧隐窝狭窄症的比例较多。三叶草型更易产生侧隐窝狭窄症。

  在脊柱外科领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是存在争议较多的话题之一。总的看来,椎间盘源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产生机理十分复杂,对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评价也有待于大样本的研究。对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认识不足,过分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不结合临床表现,可能导致诊断和外科决策的失误。

(责任编辑:实习王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